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盈亏 » 计提资产减值会对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计提资产减值会对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8-27 00:54:04

‘壹’ 计提资产减值股票会大跌么

计提资产减值股票会大跌。
计提资产减值会降低当前净利润,进而降低当期每股收益和市盈率以及营业净利润率。从而间接导致股价下跌。
拓展资料
计提,指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新准则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使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为了计算确定资产减值损失,现行会计制度及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在不同的准则中又各有表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计算现值时折现率的选取没有规定明确的标准,企业计算有关指标时难以掌握,因而可操作性差,存在较大的调节空间。
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同时,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且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
计提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
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贰’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导致股价小幅度下跌,但是影响不大。

原因如下:

1、计提资产减值对股价的影响比较直接关系是资金和公司的业绩情况。

2、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所以资产减值准备下降,公司的固定净值也下降,对公司的市值也有所下降,但是不是影响股价最主要原因。影响小。

(2)计提资产减值会对股票价格扩展阅读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

‘叁’ 中天科技——在计提减值准备的同时股价却翻倍了

偶然间朋友提到“中天 科技 ”这家公司,建议我抽空了解一下。时间一晃2周就过去了,周末有空粗略看了一下公司的相关资料。随手记录一下对中天 科技 了解后的印象。

中天 科技 是国内光电缆品种最齐全的专业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海底光缆完整生产线,拥有海底光缆制造的核心技术,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天 科技 海缆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光缆厂商。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 科技 光纤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生产的高 科技 制造商,处于国内同行前列并进入世界前十名,已成为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省公司等集中采购主流供应商。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中天铝线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型耐热铝合金导线,性能质量优良,得到市场青睐。在射频电缆领域,公司与日立电线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打造出了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射频电缆产品。2021年至今,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走出了翻倍的行情,同时公司在2021年3季度和4季度大幅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致使公司2021年业绩大幅度的负增长。是市场太过疯狂还是公司业务被严重低估?接下来从财报出发管中窥豹一探究竟。

首先看的是资产负债表。以2021年三季报为例,资产负债率48%,财务风险较低。其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71%。流动资产中占比较高的是,货币资金99亿元、应收账款122亿元、存货72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29%、36%、21%。对比2020年年报发现,货币资金减少了12亿元,应收账款增加了22亿元,存货增加了6亿元。很明显应收账款是主要的潜在风险,从1月27日公告来看,公司大幅计提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减值损失和存货资产减值损失,致使2021年业绩大幅度波动。事有蹊跷待后续观察。

非流动资产结构简单,主要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分别占非流动资产的62%、8%、7.5%。

负债方面。流动负债167亿元,占总负债的74%。流动负债中主要是应付账款93亿元、短期借款32亿元、合同负债28亿元,分别占流动负债的56%、19%、17%。由于公司货币资金高达99亿元,所以短期内的偿付能力很强。非流动负债主要是长期借款16亿和应付债券35亿,占总资产的比例不高,违约风险很小。

利润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3%,毛利润率13.5%。行业平均毛利润率29%。销管财研费用相对平稳,波动最大的是“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大幅计提后营业利润5.9亿元,同比下降71%,如果加回计提的损失,则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7%。如此看来2021年的净利润受到“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很大。

现金流量表。虽然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为5.28亿元,但是经营性现金流出20亿元,也就是说本期内公司并没有收到5.28亿元净利润的现金。投资活动净流出9亿元,相对减少了一些活动。筹资活动净流入9.59亿元,基本覆盖了投资活动所需现金。

管中窥豹初印象。截止2021年3季报来看,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各方面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只是资产负债表内的大额应收账款对公司形成了潜在的财务压力。同时利润表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从3季度开始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直至1月27日发布《关于计提高端通信业务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显示,4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0亿元,资产减值损失5.7亿元,合计15.9亿元。据《2021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披露2021年净利润预计为1亿元到1.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5.2%到99%。可见公司已经全部计提了高端通信业务的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和应收账款的信用减值损失,2022年只要继续稳健经营,业绩大概率会恢复到2020年业绩水平,所以二级市场股价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大幅下跌,反倒是3季度以后股价迎来了一波翻倍上涨的行情,这表现出市场对此事件的不在意,和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乐观。

那么,是什么项目令市场如此乐观呢?12月16日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告披露江苏中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中天 科技 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拟与广东金风 科技 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南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海上风电工程承包业务,承接海上风电基础施工、风机安装、维护等工程服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7040.8163万元,中天海洋工程出资29090.8163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广东金风 科技 出资27,950万元,占注册资本49%。公告中说,自从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的建设以来,在海工装备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目前具备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主体工程EPC总包服务能力。本次与风机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适应未来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可在深远海和更具挑战性的海洋环境中作业。本次对外投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符合公司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2022年2月17日,公司再次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同样还是全资子公司中天 科技 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拟与江苏海力风电设备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江苏中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同样还是承接海上风力发电业务。3月3日中天 科技 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收购控股母公司中天 科技 集团持有的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中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天 科技 表示,此次收购后,公司将丰富电力产业链产品,进一步完善电力产业链布局。至此可知,中天 科技 除了现有业务外,未来将会大力拓展海上风力发电业务。市场也是由于特别看好该业务,所以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出了竞相追逐的走势。至于此业务的未来前景真正如何,由于对该行业的了解甚少,研究能力更是匮乏,难以做出相应判断,所以未来情况仍有待观察。

行文至此有一点还是令我比较困惑的。不考虑估值因素,2021年公司大幅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为何会发生此类事件?也没见大股东提出异议,接下来怎么办?难道就不追责了吗?二级市场的股价走势似乎一点也不在乎这些,是些什么人在参与炒作,投机氛围是不是太重了?我一直认为,在证券市场中不是比谁活的精彩而是比谁活的长远。所以,我觉得我会远离这类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