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盈亏 » 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理论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理论

发布时间: 2023-08-16 05:52:19

⑴ 如何利用随机过程分析股票价格走势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股票价格走势是一个典型的随机过程,利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
1.随机游走模型:随机游走是一种用于解释股票价格变化的简单随机过程模型,它认为股票价格是一个随机过程,当未来的价格取决于随机事件时,价格变化是不可预测的。通过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一个随机游走模型,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化。
2.马尔科夫模型:马尔科夫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随机过程模型,它认为未来的状态只取决于当前状态物誉,轿瞎而不受过去状态的影响。通过对股票价格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构建一个马尔科夫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化。
3.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和预测未来趋势的一种统计学方法。对于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数闭蚂空据,可以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确定其趋势、季节性变化、循环变化和随机波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化具有预测能力。
4.蒙特卡罗模拟: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值模拟方法,它能够生成多个可能的股票价格走势,并用这些走势来评估未来的风险和收益。通过对股票价格历史数据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可以找到最优的投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⑵ 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的含义

随机游走模型的提出是与证券价格的变动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早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收益率的着作是在 1900年由路易·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发表的,他把用于分析赌博的方法用于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在巴舍利耶的论文中,其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就在于认识到随机游走过程是布 朗运动。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肯德尔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股票价格波动并试图得出股票价格波动的模式时,得到了一个令人大感意外的结论:股票价格没 有任何规律可寻,它就象“一个醉汉走步一样,几乎宛若机会之魔每周仍出一个随机数字,把它加在目前的价格上,以此决定下一周的价格。”即股价遵循的是随机 游走规律。
这也跟市场有效原则有关
弱有效证券市场是指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反映价格历史序列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如有关证券的价格、交易量等。如果这些历史信息对证券价格变动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则意味着证券市场达到了弱有效。

⑶ 有效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可不可以预测

有效市场中股票的价格不可以预测。
补充资料:
1、从我的观点来看,精确的价格预测几乎是不存在的,就如索罗斯所言,根据均衡理论计算的理论价格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目前基于统计学的金融工程学,对于价格可以提供科学的、有依据的、有操作性的“统计学预测”,即预测其概率分布。这种预测方法无论从方法还是数据而言,目前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掌握。
2、而对于分析师的方法而言,基本面分析就是弱化版的回归模型,优秀的分析师理论上有可能找到准确的参数来进行“预测”,但是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分析师”,他们能不能持续稳定地准确“预测”则是很难保证的。因此基本面分析方法具有“预测”价格的可能,但是对于“预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
3、技术分析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永远自相矛盾,并且结论也模棱两可,个人不认可其对价格预测的能力。但是不排除未来对于整个体系去伪存真,进行整合之后,可能会出现有效的方法,毕竟每个技术分析方法本质上都是可以讲出其或显性或隐性的理论基础的。
(3)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理论扩展阅读:
1、 上世纪50年代,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资本市场价格是随机波动的,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其变动路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还曾通过抛硬币的方式画了一幅k线图,形态特征与一般股票价格走势并无二致。同时,他认为市场交易者都同等聪明,市场证券价格完全是成千上万个精明人交易得出的一个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的合理价格,之所以波动是受政治、经济事件、各类社会消息影响。因此,股价早已反应一切,无人能够战胜市场。
2、在此基础上,后来尤金法玛进一步提到了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参与者是由大量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组成,市场信息是被充分披露,每个参与者都能同等获得市场信息;在这个有效市场中,股票的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已经发生的、尚未发生但市场预期会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获得超额的经济利润。
3、无论是随机漫步理论还是有效市场假说,都认为无法通过分析企业基本面或者通过过往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价格,一切波动都是随机的,投资者的收益只能来自企业自身价值的增长。

⑷ 什么是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市场对于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因此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且不可预测的,股票的真实价值总是能够得到合理的反映。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磨肆禅信息,使得股票价格总是能够反映出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由于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所以股票价格总是能够反映出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股票的价格变动是随机的且不可预测的。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分析股票价格或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因为股票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有效瞎尘市场假说对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雹答股票的价格是公正和合理的,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信息或分析股票价格来获得超额收益。因此,投资者需要寻找其他的投资策略,如长期持有、分散投资等,来获取稳健的投资回报。

⑸ 如何利用有效市场假说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因此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化是不可能的。但是,基于这个假说,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1.随时关注公司公布的重要信息和财务报告,以便更加深入地如袭了解它们的运营和业绩状况。
2.分析公司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数据和情况,以便比渣歼兄较公司的优劣和行业总体趋势。
3.跟踪市场情况和宏观经济条件,包括比如利率、通货膨胀率、政治风险等,以了解它们可能对公司和行业产生的影响。
4.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包括资金流入、股票持有量和交易量,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情绪和趋势。
5.运用技术分析方法,通过图表和指标,分析股票价格的历史改脊走势和未来可能的趋势,从而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EMH的存在,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因此利用以上方法,我们只能在市场未来的方向上做出预测,而不能做出股票价格的准确预测。

⑹ 股市具有几种经典理论

股市的经典理论:
1.随机漫步理论----反技术图表派的基础
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也称随机游走,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通常这种随机性被认为暗示着股票市场是非理性的,然而恰恰相反,股价的随机变化表明了市场是正常运作或者说是有效的。
释义 : 随机漫步理论
一切图表走势派的存在价值,都是基于一个假设,就是股票、外汇、黄金、债券等。所有投资都会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会像历史一样不断重演。譬如经济如果由大萧条复苏过来,物业价格、股市、黄金等都会一路上涨。升完会有跌,但跌完又会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线而言,支配一切投资价值规律都离不开上述所说因素,只要投资人士能够预测哪一些因素支配着价格,他们就可以预知未来走势。在股票而言,图表趋势、成交量、价位等反映了投资人士的心态趋向。这种心态去向构成原因,否认他们的收入、年龄、对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热炽,全部都由股价和成交反映出来。根据图表就可以预知未来股价走势。不过,随机漫步理论却反对这种说法,意见相反。
随机漫步理论指出,股票市场内有成千上万的精明人士,并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个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资料流入市场全部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并无甚么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现在的价格就已经反映了供求关系。或者本身价值不会太远。所谓内在价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资产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来决定。这些因素亦非什么大秘密。每一个人打开报章或杂志都可以找到这些资料。如果一只股票资产值十元,断不会在市场变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场不会有人出一百元买入这只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现时股票的市价根本已经代表了千万醒目人士的看法,构成了一个合理价位。市价会围绕着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这些波动却是随意而没有任何轨迹可寻。
随机漫步理论认为,造成投资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5大方面:
1 新的经济,政治,新闻消息是随意不固定地流入市场。
2 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计股票的价值,而做出买卖方针,至使股
票发生新的变化。
3 因为消息无迹可循,是突然而来,事先无人能够
估计,股票走势预测也就不能成立,图表派的分析也不足相信。
4 既然市场股价反映基本价值,这是由买卖双方决定的,这个价值就不会
轻意变动,除非有影响它的突发消息出现才会再次波动。
5 股价是没有记忆的,企图用股价波动去找出原理,预测股市去向,必定是要失
败的,股票专家的作用其实不大,他们只会顺势而言。
获取基本面和突发的消息闻风而动是随机漫步理论的指导思想。
2.道氏理论----技术图表派的基础
----道氏理论假设大部分股票永远都会跟随基本市场大势。这个市场大势有可能是长期升势,或是长期跌势。市场出现长期升势时,大部分股票会走出升市,市场出现长期跌势时,大部分股票会走出跌市。
道氏理论将股票价格运动分为三种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趋势,是股价最基本的和全面性的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这种变动持续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对投资者来说,基本趋式持续上升就形成多头市场,持续下降就形成了空头市场。
股价运动的第二种趋势称为次级趋势。次级趋势的运动方向有时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对基本趋势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因而也称为修正趋势。这种变动的持续时间从3 周至数月不等。 第三种趋势称为短期趋势,表现为股价在几天内的变动情况。基本趋势一般不为人们所操纵,只有国家才有可能进行有限调节。次级趋势的修正作用对股市的投机者而言更具有吸引力,他们可以从中获取短期波段利润。长短期移动均线是技术图表派的重要分析方面。
3. 凯恩斯长期好友理论
----凯恩斯长期好友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会一路向前,只会繁荣,不会倒退。物价指数亦会越来越高,因而长期持仓赢面大于输面。此理论在长期多头市场中会获利匪浅,但在长期空头市场中却让投资者损失巨大。
4.相反理论
----“所有人都在沽售时,你就要买入,直至所有人都有在买入时,你就要沽出”,一语道出了相反理论的基本精神。相反理论提出了投资买卖的决定要基于全部群体大众的行为。当所有人都有看好时,就是牛市的未日,当所有人都看淡时,熊市已经见底,只要你和群体大众意见相反的话,你就机会常在。此理论站在大众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当市场情绪极端化时有较高的准确性。
5.亚当理论
----亚当理论认为,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推测市场趋势,所有的分析工具都有缺陷,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反映出某方面的信息,要在市场上生存,就要顺势而为。因为升势中升完可以再升,跌市中跌完可以再跌。所以其它分析指标多无太大用途,只有移动平均线可以指出是升势还是跌势,是升就买上,是跌就卖出。随市势而行,让市场决定我们的看法,因势利导,因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6.升降指数理论
----升降指数是将每日股市中上升股票的数量减去下跌股票的数量,将此数值加以累加得到升降指数。升降指数所代表的是股市中全体股的参与效果,而大盘指数所代表的是股市中少数能代表行业和国民经的参与效果,而大盘指数所代表的是股市中少数能代表行业和国民经济的个股,分析升降指数与大盘指数的相互印证关系对于后市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如果大盘与升降指数同升,升势可以确认,如果大盘与升降指数同跌,股市跌势成立;如果大盘不升不跌,升降指数上升,说明投资者全面对二三线股的信心越来越大,大市全面上升可期,反之,说明股民在沽出二三线股,反映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场不再看好;如果大盘升,升降指数跌,说明蓝筹股受市场青睐,市场仍缺乏信心;如果大盘跌,升降指数升,说明蓝筹股已炒完,三线股,垃圾股呈威风,股市尾声到期来。)
7.裂口理论
----股价在昨日的最高价位上跳空高开高收,或是在昨日的最低价位下跳空低开低收,这个现象就是裂口。裂口理论指出,凡是裂口上升或下跌,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的裂口叫突破性裂口,如升势过急,会产生第二个裂口,叫中间裂口。如升势持续,会产生第三个裂口,叫消耗性裂口。裂口可以是上升或下跌型,一般的日常裂口通常会被回补,如有突发消息或大资金集中介入,会产生多个裂口,适当地把握裂口理论,快人一步,可以获取巨利。
8.尾市理论----最佳短线理论
----股票市场最波动的时间就是临收市的半个小时左右,因为尾市是一日交易之内最重要的时刻。尾市有延续到明日开市的惯性,利用T+1 法则,尾市买入法是短线者的最有利和较为准确的手法。
庄家操纵理论(我认同的理论)
----庄家操纵理论认为,股市中股票价格的波动有很多是庄家参与策划操纵的,因为赚钱是他们的主要兴趣,他们总是要在低位进行筹码的收集,想法操纵拉升股价,在高位获利抛出筹码。
庄家操纵的步骤一般说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低位收集,先把股价打低,缓慢收集,或是在低位利用反弹收集,或是在低位拉升吸筹。第二步是在吸收一定的筹码后开始洗盘,利用打压或是振荡,或是长期盘整来洗去意志不坚定的短线客。第三步是脱离庄家成本区域,利用部分筹码进行快速拉升进行出货。庄家操纵理论分析的重点是庄家的成本,筹码的流动。
9.黄金分割率理论
1)。黄金分割率由来
数学家法布兰斯在13世纪写了一本书,关于一些奇异数字的组合。这些奇异数字的组合是1、1、2、3、5、8、13、21、34、55、89、1 44、233┅┅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两数字的总和2=1+1、3=2+1、5=3+2、8=5+3┅┅,如此类推。
有人说这些数字是他从研究金字塔所得出。金字塔和上列奇异数字息息相关。
金字塔的几何形状有五个面,八个边,总数为十三个层面。由任何一边看入去,都可以看到三个层面。金字塔的长度为5813寸(5-8-13),而高底和底面百分比率是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数字的任何两个连续的比率,譬如55/89=0.618 ,89/144=0.618,144/233=0.618。
----另外, 一个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等于这个五角型对角线(Diagonal)的0.618。还有,底部四个边的总数是36524.22寸, 这个数字等于光年的一百倍!这组数字十分有趣。0.618的倒数是1.618。譬如14/89=1.168、233/144=1.168,而0.618×1.168=就等于1。另外有人研究过向日葵,发现向日葵花有89个花辫,55个朝一方,34个朝向另一方。神秘?不错,这组数字就叫做神秘数字。而0.618,1.618就叫做黄金分割率(Golden Section)。
2)。黄金分割率的特点
黄金分割率的最基本公式,是将1分割为0.618和0.382, 它们有如下一些特点:
(1)数列中任一数字都是由前两个数字之和构成。
(2)前一数字与后一数字之
比例,趋近于一固定常数,即0.618。
(3)后一数字与前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1618。
(4)1.618与0.618互为倒数,其乘积则约等于1。
(5) 任一数字如与后两数
字相比,其值趋近于2.618;如与前两数字相比,其值则趋近于0.382。
理顺下来,上列奇异数字组合除能反映黄金分割的两个基本比值0.618和0.38
2以外,尚存在下列两组神秘比值。即:
(1)0.191、0.382、0.5、0.618、0.809
(2)1、1.382、1.5、1.618、2、2.382、2.618
3)。黄金分割率在投资中的运用
在股价预测中,根据该两组黄金比有两种黄金分割分析方法。
----第一种方法:以股价近期走势中重要的峰位或底位,即重要的高点或低点为计算测量未来走势的基础,当股价上涨时,以底位股价为基数,跌幅在达到某一黄金比时较可能受到支撑。当行情接近尾声,股价发生急升或急跌后,其涨跌幅达到某一重要黄金比时,则可能发生转势。第二种方法:行情发生转势后,无论是止跌转升的反转抑或止升转跌的反转,以近期走势中重要的峰位和底位之间的涨额作为计量的基数,将原涨跌幅按0.191、0.382、0.5、0.6 18、0.809分割为五个黄金点。股价在后转后的走势将有可能在这些黄金点上遇到暂时的阻力或支撑。
----举例:当下跌行情结束前,某股的最低价10元,那么,股价反转上升时,投资人可以预先计算出各种不同的反压价位,也主不是10×(1+19.1%)=11.9元,10×(1+38.2%)=13.8,1=×(1+61.8%)=16.2元,10×(1+80.9%)=18.1元,10×(1+1 00%)=20元,10+(1+119.1%)=21.9元,然后, 再依照实际股价变动情形做斟酌。
----反之上升行情结束前,某股最高价为30元,那么,股价反转下跌时,投资人也可以计算出各种不同的持价位,也就是30×(1-19.1%)=24.3元,30×(138.2%)=18.5元,30×(1-61.8%)=11.5元,30×(1-80.9%)=5.7元。然后,依照实际变动情形做斟酌。
---黄金分割率的神密数字由于没有理论作为依据,所以有人批评是迷信,是巧合,但自然界的确充满一些奇妙的巧合,一直难以说出道理。
---黄金分割率为艾略特所创的波浪理论所套用,成为世界闻名的波浪的骨干,广泛地为投资人士所采用。神秘数字是否真的只是巧合呢?还是大自然一切生态都可以用神秘数字解释呢?这个问题只能见仁见智。但黄金分割率在股市上无人不知,无人不用,作为一个投资者不能不此研究,只是不能太过执着而已。
技术分析的操作原则
----由技术分析定义得知,其主要内容有图表解析与技术指标两大类。事实上早期的技术分析只是单纯的图表解析,亦即透过市场行为所构成的图表型态,来推测未来的股价变动趋势。但因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上,易受个人主观意识影响,而有不同的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戏称图表解析是一项艺术工作,九个人可能产生十种结论的原因。
----为减少图表判断的主观性,市场逐渐发展一些可运用数据计算的方式,来辅助个人对图形型态的知觉与辨认,使分析更具客观性。
从事技术分析时,有下述11项基本操作原则可供遵循:
----1.股价的涨跌情况呈一种不规则的变化,但整个走势却有明显的趋势,也就是说,虽然在图表上看不出第二天或下周的股价是涨是跌,但在整个长期的趋势上,仍有明显的轨迹可循。
----2.一旦一种趋势开始后,即难以制止或转变。这个原则意指当一种股票呈现上涨或下跌趋势后,不会于短期内产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但须注意,这个原则是指纯粹的市场心理而言,并不适用于重大利空或利多消息出现时。
----3.除非有肯定的技术确认指标出现,否则应认为原来趋势仍会持续发展。
----4.未来的趋势可由线本身推论出来。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可在线路图上依整个头部或底部的延伸线明确画出往后行情可能发展的趋势。
----5.任何特定方向的主要趋势经常遭反方向力量阻挡而改变,但1/3或2/3幅度的波动对整个延伸趋势的预测影响不会太大。也就是说,假设个别股票在一段上涨幅度为三元的行情中,回档一元甚至二元时,仍不应视为上涨趋势已经反转只要不超过2/3的幅度,仍应认为整个趋势属于上升行情中。
----6.股价横向发展数天甚至数周时,可能有效地抵消反方向的力量。这种持续横向整理的形态有可辨认的特性。
----7.趋势线的背离现象伴随线路的正式反转而产生,但这并不具有必然性。换句话说,这个这个原则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但并非没有例外。
----8.依据道氏理论的推断,股价趋势产生关键性变化之前,必然有可资辨认的形态出现。例如,头肩顶出现时,行情可能反转;头肩底形成时,走势会向上突破。
----9.在线路产生变化的关键时刻,个别股票的成交量必定含有特定意义。例如,线路向上挺升的最初一段时间,成交量必定配合扩增;线路反转时,成交量必定随着萎缩。
----10.市场上的强势股票有可能有持续的优良表现, 而弱势股票的疲态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我们不必从是否有主力介入的因素来探讨这个问题,只从最单纯的追涨心理即可印证此项原则。
----11.在个别股票的日线图或周线图中,可清楚分辨出支撑区及抵抗区。 这两种区域可用来确认趋势将持续发展或是完全反转。假设线路已向上突破抵抗区,那么股价可能继续上扬,一旦向下突破支撑区,则股价可能再现低潮。

⑺ 股票价格可以预测吗

股票价格预测

理论上股票价格是可以预测的,实际上都是只是听说,而从未被证实(比如江恩理论中说道可以预测到具体的价格)但实际也是听说,如果要说亲眼看见的话,我只看到过用易经预测真可以看见涨到具体价格。但不是每次。

价格在支撑位、压力位这都是人为附加理论。认同者则有用,没有这个概念的人那管他支撑压力只要经过分析加和经验认为它要涨就进。当然同时也要根据大盘行情,结合指标,经验一起下结论。盲目进仓那是韭菜送肉行为。

虽然价格不可测,但是涨或者跌却是绝对的可以预测的,只是掌握它的人不说,闷头收割,那有时间闲扯。

⑻ 股权溢价之谜的古典理论

(一)在完全理性的基础上引入更加复杂的效用函数
1.“无风险利率之谜”。由于在Mehra—Prescott模型中要解决风险溢价难题,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必须很高,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Weil(1989)l率先对投资者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修正来解释股权溢价之谜,在这种效用函数下,投资者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是一个常数,并且与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无关,然而这种模型的最终的结果却显示Weil不仅没有解决股权溢价之谜,反而提出了一个“无风险利率之谜”,即市场中的无风险利率水平与理论值相比,明显偏低。
2.广义期望效用。Epstein and Zin(1991)在Weil的研究基础上,对效用函数进行了进—步的修正,在原有的函数形式中加入了对投资者一阶风险厌恶态度的设定,认为市场上的股权溢价水平不应该直接与收益率相关,而应该与收益率的波动程度相关。Epstein and Zin打破风险厌恶系数与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二者分离开来,提出“广义期望效用GEU”。
3.习惯形成。Constantinides(1990)首先将习惯形成引入效用函数,假定效用函数不仅受当期消费而且也受过去消费的影响。习惯效应是时间不可分的,引入习惯效应后,个体对短期消费的减少更加敏感,从而较小的风险厌恶系数可以同较高的股权溢价相容。Abel(1990)对前一种方法进行修正,定义消费效用与人均消费是相连的。个体效用不仅同他自己的消费有关,还受到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影响,由于股票可能产生负的收益,将会导致个人相对于他人消费的下降,个人不愿意持有股票,再加上人均消费随时间是上升的,引致对债券的需求,因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无风险利率之谜”。
Campbell and Coehrane(1999)将未来由于经济衰退导致消费水平可能降低的概率作为一个状态变量引入习惯形成理论,认为当衰退的概率增加时,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增加,从而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另外由于消费下降,预防动机导致对债券需求增加,无风险利率下降。
(二)在传统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引入非理性
1.灾难性状态与幸存偏差。Reitz(1988)加入令消费大量下降的小概率事件(如战争),在这种情形下,他发现很小概率的灾难性事件的存在会加大无风险利率和股票回报率之间的差距,无风险利率远小于股票收益率,从而产生一个较大的股权溢价。
Brown,Goetzmanann and Ross(1995)通过引入幸存偏差,试图断定幸存偏差对风险溢价估计的潜在影响,他们提出了一个股票价格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一个关键性的价格水平,如果股价跌落到关键价格水平以下,就会发生市场崩溃并且交易停止。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市场达到关键价格水平为条件,那么从未达到这一关键水平的市场上的股权风险溢价要远远高于不以这一价格水平为条件的市场上的溢价。事实上这两种解释缺乏可验证性。
2.非理性预期(distorted belief)。Cecchetti,Lam and Mark(CLM)(2000)通过与Campbell and Cochrane(CC)(1999)的理性预期相比较,提出用非理性预期的方法来解释股权溢价。CC根据“Hansen—Jagannathan bound“,认为如果把夏普比率与正确的边界相比,那么股权溢价之谜就会消失,并且由于理性预期,夏普比率一定是无偏的,而CLM则认为基于歪曲理念下的夏普比率小于理性预期下的夏普比率,由于人们未来的预测对扩张过程是悲观的,而对收缩过程是乐观的,预期的夏普比率在扩张时比实际数据低,而在收缩时则比实际数据高。因而夏普比率在歪曲理念下是有偏的,而且这个偏差在扩张时为正,在收缩时为负。实证的结果表明更支持CLM。
(三)市场摩擦
1.特殊的和不可保险的收人风险。Heaton and Lucas(1996,1997)认为由于劳动收入的风险是不可保障的,因而要求一个高的股权溢价作为补偿,他们才愿意持有股票。Constantinides and Duffle(1996)则通过引入一种新的特殊型风险形式来解释所观察到的风险溢价,假设坏年景时市场衰落,与劳动收入相关的特殊性风险上升,并且投资者资产组合价值下跌。由于害怕这种双重的厄运,人们就更不愿意持有股票,这样要想吸引他们持股就得有更高的风险溢价。
2.借款约束。 Constantinides,Donaldson and Mchra(1998)用生命周期的特征来研究资产定价,认为股票定价主要由中年投资者来决定。年轻人通过未来工资的抵押来投资股票却受到借款约束的限制,中年人消费的变化主要来自于金融资产的变化,从而要求高的股票回报来持有股票。如果放松借款约束,年轻人购买股票,股价上升,相应的债券价格下降,从而提高债券收益率,而中年人资产组合由投资股票转向债券,又导致债券价格的上升,相应的股票收益率增加,二者相反方向的变化,同时提高了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因而溢价缩小,同时无风险利率之谜又出现了。
Kogan,Makarow and Uppal(2003)通过有借款约束的经济均衡分析夏普比率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联系。分析的结果表明:有借款约束的经济中股票收益的夏普比率相对高,而无风险利率相对低。并且对比有约束的异质代理人经济与无约束的异质代理人经济,发现施加借款约束,增加了夏普比率和降低了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他们发现无约束的异质代理人经济遭受和有CRRA偏好的同质代理人经济一样的限制,也即夏普比率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在有约束的经济中则不是这样。
3.流动性溢价。Ravi and Coleman(1996)从交易服务的角度考虑,除法定货币外,还有许多其它资产如短期国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也可以促进交易,从而影响回报率。由于债券具有促进交易的功能,个体拥有债券不仅可以获得无风险利率回报,还可以带来便利交易。债券的这一功能使得个体对债券的需求上升,无风险利率下降,而股票不能带来交易便利,所以股票和债券的期望收益率差上升。
4.基于错误的解释。Dw Long et aL.(1990)提出由于股息产生过程被错误的、随机的、或噪音交易者的影响而引入经济中,因此风险很大,从而产生了一个高的股权溢价。Glassman and Hassett(1999)认为投资者和专家建议者由于把短期波动性与长期风险相混淆而误测股票的风险,投资者渐渐会认识到股票投资保证了高的长期收益而基本上没有附加的风险。
5.税收。McGrattan and Prescott(2001)考虑基于税率的变化,因而他们解释股权溢价而非股权风险溢价。他们认为二战以后股权溢价不是谜,由于自1960年以来,美国的公司税率几乎没有变化,而个体收入税率下降显着,且税率的下降绝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这导致股票价格产生了大的非预期的增加。因此由于所得税率的大量下降和避税机会的增加,粗略的估计导致1960—2000年股票价格由此而翻了一番,相应的股票回报率也显着提高,进而导致事后的股票收益大于债券收益。
6.信息。Gollier and Sehlee(2003)运用标准两期模型,来考虑信息对股权溢价和无风险利率的效应。他们认为,如果经济学家未发现一些投资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则无风险利率之谜就不能解释,如果经济学家拥有未被投资者所运用的信息,则无风险利率之谜容易解决。
(四)GDP的增长和资产组合的保险
Faugere and Erlach(2003)通过理论和实证来说明,从长远来看,股权溢价有两个交替的解释:GDP增长和短期的资产组合动机。首先,他们从理论上证明 GDP增长影响股票和资产的期望收益,隐含着影响公司债务的收益,沿着这种方法形成了一个在很多公司金融教材中出现的标准可持续增长宏观均衡公式来证明长期的平均股票收益。长期的平均股票收益依赖于人均GDP的增长和股份再购买的净收入保留率。一旦主要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参数被投入,便与 S&P500(1926—2001)的数学平均的历史数据相匹配,进一步验证历史的股权溢价。他们最后得出结论长期平均股票收益取决于人均GDP增长和收入保留率,最重要的决定是GDP的增长。股权溢价与短期证券组合保险的动机是一致的,股权溢价近似于投资者投资1美元于股票市场的看跌期权,来对每年市场的波动性导致的向下的风险进行保险。
[编辑]
股权溢价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一)短视性损失厌恶
Benartzi and Thaler(BT)(1995)基于Kahneman and Tversky(1997)的预期理论,提出投资者如何偏好在国库券和股票之间分配其金融账户,即人们在选择投资组合时,会对每一种资产计算其潜在的收益和损失,然后选择期望效用最高的那一个。
由于投资者对其证券组合的可能损失存在着厌恶心理,因此会格外的关注其资产组合的安全性,这种关注使得投资者频繁的对其证券组合进行着绩效评价,由于股票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暂时性损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债券,频繁的绩效评估,会使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股票资产上所发生的损失,从而降低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只有当股市上的长期平均收益维持在较高水平时,投资者才会将股票和债券看作是可替代的。也即在短视性损失厌恶理论条件下,股市上存在的高水平股权溢价只是维持股票和债券两种资产之间均衡关系的必要前提,股权溢价之谜不能称之为“谜”。
(二)股票收益的动态均衡模型
由于BT主要从单期角度对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进行研究,Barberis,Huang and Santos (BHS)(2001)构建了包含跨期消费在内的均衡股票收益模型。BHS认为投资者损失厌恶的程度随着其前期投资绩效的改变而改变,当投资者存在前期收益时,在新的亏损没有超过已有收益之前,投资者的损失厌恶程度较一般水平有所降低,一旦新发生的亏损超过了已有收益,或是前期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亏损,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将呈现一种急剧上升的趋势,亏损越多,投资者的损失厌恶程度也就越高,正是由于这种损失厌恶态度的变化,使得股市上产生了较高的股权溢价。因此BHS模型对市场高股权溢价现象的解释是以投资者损失厌恶态度的变化进行的,而投资者损失厌恶态度的变化取决于前期的投资绩效,而不是由投资者的消费来推动的,因此,BHS模型在解释高股权溢价现象的同时,仍然将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低水平上,从而实现了模型与数据的吻合。
(三)失望厌恶
失望厌恶最早由Gul(1991)提出,之后Ang、Bekaert和Liu(2002)以该理论为基础,对美国市场上的高股权溢价现象进行了解释。
由于在传统的金融理论条件下,投资者的资产持有状况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风险资产的收益状况,市场上的无风险收益水平以及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程度,由于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状况都是由市场客观决定的,因此,唯一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主观因素就是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水平,这种过于单一的因素考虑也正是导致传统理论无法解释股权溢价之谜的原因所在。在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Ang、 Bekaert和Liu对此进行了修正,加入了对投资者失望厌恶心理的考虑,从而使对投资者最终资产组合的影响因素变成了五个,除了原有的三种影响因素外,还加入了表示投资者失望厌恶程度的失望厌恶系数,以及参照水平即在确定条件下能够产生与投资者所持证券组合相同效用的财富水平。失望厌恶系数的大小决定了投资者对待失望和满足两种投资结果时的态度差异,参照水平是由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内生决定的,并且随着投资者财富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失望厌恶理论不同于损失厌恶理论的一点重要差异。这种静态的失望厌恶理论认为,由于股票收益的波动性较大,极易带来当前收益与参照水平的偏离,这种偏离的程度越高,尤其是负向的偏离越大,投资者对股票就越感到失望,从而减少对股票资产的持有数量。然而这种模型虽然简单,但缺乏实际意义、
假设在1925年你拥有$1000,由于担心股票的风险,你决定投资于政府债券,到1995年12月31日,你将拥有$12720(年收益率为 3.7%).如果是投资于股票,你将拥有$84200(年收益率为10.1%),是债券投资的66倍.两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为6%,这是一个很大的收益差.股票投资和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差称为股权溢价,上述6%的股权溢价无法用标准的资产定价模型解释,被称为股权溢价之迷.股权溢价之迷就是为什么股票投资和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差别会这么大.根据(7)式,股权溢价取决于两个因素: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风险价格),超额收益与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风险).美国的历史数据表明消费增长率是很平稳的,所以超额收益与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很小,因此那么高的股权溢价只能够用相当高的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