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盈亏 » 曼哈顿联合软件的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曼哈顿联合软件的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8-05 14:27:37

1. 日本房地产当年崩盘,那当时的地产股票走势如何呢

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
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
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 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继日本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买下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之后,象征美国国办巅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着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于1939年耗资1.5亿美元在曼哈顿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以8.48亿美元取得了该股权的51%。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美国购买不动产金额高达 5589.16亿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动产总投资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纽约、夏威夷和洛杉矶。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议把美国的加州卖给日本以偿还美国对日本的巨额债务。

(三)地产神话破灭造成经济十年萧条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泡沫经济期间,除房地产和建筑公司之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和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据统计,在破产企业中,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比例最大,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全体破产企业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产公司,均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记录。
房地产价格的暴跌还重创了日本金融业,演变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房地产价格持续暴跌致使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彻底失败,根本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不得不宣布破产。房地产公司以及个人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都有房地产等资产作担保,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导致金融机构的财务体质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并导致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险些引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银行的各项机能均遭到重创。
日本海外不动产投资也快速萎缩下来,1993年的海外不动产投资规模只有1989年顶峰时的9.6%。根据专业人士估计,日本向美国不动产投资的损失率在50%以上。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例。按当时1美元兑160日元的汇率计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资额为2,188亿日元,成为拥有80%股权的控股股东。收购完成后,由于曼哈顿地产不景气,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没有利润。当时做收购计划时,三菱公司的预测是5年后,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将达到75美元,2000年将达到100美元,依照这一预测数据,三菱公司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但实际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如果再考虑其间日元继续大幅度升值,加上汇兑损失,三菱土地公司的这一收购项目总计亏损高达880亿日元。

(四)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一: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过程当中,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就在泡沫即将破灭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银行向房地产业发放了总额为50万亿日元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4。
其次,投资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土地的价格只会继续走高,地价不会下跌。只能买进,否则以后只能买更高的地价。因此即使毫无用处的土地,各个公司也全力争夺,导致房地价越走越高。反过来由于投资投机过度,造成房地产业虚假繁荣,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企业和个人都纷纷投资和投机房地产。人们从银行贷款购买房地产,然后再用房地产做抵押再去购买房地产,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抵押和贷款,并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暴涨。
追溯日本市场投资理念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当以外,不能不说当时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其购买力确实大幅增加,日本经济崛起给日本国民带来极为乐观的心态。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5%,日本约为4.8%。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五)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二:宏观金融政策连连失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随后日本中央银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楼市同时崩溃,价格直线下降跌入低谷,进入连续十多年的地价持续低迷时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次失误: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10月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此后不久,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日本银行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6 %.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六)金融政策为何出现误判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环境的监测、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为什么汇集日本大量金融专家的日本大藏省会连连出现金融政策失误呢?尤其是1987年纽约股灾以后,在西方其它各国都提高利率以后,日本为什么会依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当呢?
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 “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
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些类似的政策处置失当呢?有关人士认为,这不能不说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因为在这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第一,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也就是说,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虽然是转载,也希望对你有用
祝投资顺利,其它问题欢迎加我网络HI详细询问。

2. 曼哈顿软件的曼哈顿公司

曼哈顿公司(下称“曼哈顿”)也称曼哈特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ANH)成立于美国加州曼哈顿海滩,于1990年在加州曼哈顿海滩开业后不久,因提供世界级仓储管理解决方案而赢得了声誉。目前,随着SCOPE:从计划到执行实现供应链全面优化解决方案 的推出,曼哈顿面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客户进行供应链整合、升级和优化所需的各种工具。 Frost & Sullivan 机构将曼哈顿软件公司评为“2009 年度亚太地区最佳WMS 系统供应商”。Frost & Sullivan 机构在其举办的“亚太地区运输和物流授奖宴会”上宣布这一消息。
ARC顾问集团2009年5 月将曼哈顿评为“亚洲WMS系统领先供应商”。
曼哈顿软件公司一直致力于全球供应链优化,帮助将供应链优化作为市场战略核心的1200 多个客户实现了供应链精简。
公司的供应链革新方案包括:曼哈顿SCOPE®是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技术组合,它通过供应链流程平台帮助企业从计划到实施全面实现供应链优化;曼哈顿ILS™ 是基于Microsoft®.NET技术的配送和运输管理解决方案组合;曼哈顿Carrier™是专为满足汽车运输业需求而定制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自1990年以来,曼哈特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发现其供应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他们进行流程重组和绩效优化。
公司于1990年在加州曼哈顿海滩开业后不久,我们就因提供世界级仓储管理解决方案而赢得了声誉。自此以来,我们持续进行产品扩展和能力提高,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目前,随着SCOPE:从计划到执行实现供应链全面优化解决方案 的推出,我们面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客户进行供应链整合、升级和优化所需的各种工具。
通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在全球4大洲建立了10多个代表处,员工达2,300名,面向全球1,2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仅2006年,我们新招了 400名员工,以帮助实施260个新项目。我们在供应链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过去5年中增长了250%,2007年总投入达4500万美元,超过其它任何公司。
2007年:推出“SCOPE:从计划到执行实现供应链全面优化”解决方案,在一个平台上集成了从计划到执行的一整套智能解决方案,易于升级和优化,具有高度可扩展性。 推出X-suite解决方案,解决复杂的供应链问题。 推出供应链智能系统,用于简单快速地制作一览表、分析报告、视图、用户自定义告警程序和主要管理报告。
2006年: 在业内率先推出适用于端对端供应链管理、从计划到执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扩大了科学顾问委员会,邀请了沃尔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高等学校的创新领袖参加委员会。 合作伙伴人数增加20%。持续增加业界专人人才和研发人才。
2005年: 收购 Evant,解决方案扩展到包括计划与预测和库存优化等。
2004年: 推出增强型综合仓储管理及运输管理产品。 研发人员增加33%。 在中国和新加坡成立业务部。 全球性扩张,在11个国家建立了20个代表处,员工人数达1,400名。
2003年: 收购ReturnCentral公司和Streams**ft 公司。 加盟自动识别中心(Aut**-ID Centre),宣布推出RFID in a B**x?解决方案。 扩大“100强零售企业合规性保证”范围,纳入了新兴的RFID要求。 年末员工人数超过1,000名,客户超过900家,年收入达到1.968亿美元。
2002年: 收购 L**gistics.c**m。 在澳大利亚悉尼开设技术中心,在荷兰开设比荷卢技术中心。 建立合作伙伴管理,开始服务于整个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和新加坡。 在印度建立办事处。
2001年: 业务扩大到法国和德国。 通过ISO 9001 认证。
2000年: 收购 Intrepa公司。 年收入增至1.331亿美元,客户扩大到750家。
1998年: 收购PAC公司和 KSA DCMS 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ANH)。 在英国开设代表处。 推出“100强零售企业合规性保证”。
1997年: 员工人数扩大到200名,年收入增至3,250万美元。
1995年: 总部迁往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1994年: 与第50家客户签约。 年收入实现97%增长。
1991年: 第1家客户项目实施。
1990年: 创建于加州曼哈顿海滩。

3. 比尔·盖茨占微软的股份有多少

比尔·盖茨的工资在美国的企业巨头里属中下水平,年薪“只有”五十几万美元,在微软也不算最多。使他四度蝉联《福布斯》世界首富的是他手中5.157亿股的微软股票,按10月1日的行情,每股可卖104美元,总价值为536.7亿美元。不过这个数字随着股票指数起落沉浮, 10月1日华尔街股市全面下挫,微软股票也跌去6美元,比尔账面上损失了近31亿。
微软股票是1986年3月13日上市的,当时每股值21 元,后来拆了七次股,最近一次是1998年2月20日。如果不拆细,当初的一股现在价值7492.50元,12年间暴长了357倍。目前微软的股票总数为 23.9亿股,市值2487.5亿元。比尔的股份最多,占21.57%的份额。微软股票历史最高价为119.44元,以此计算比尔的身家最高达616亿美元(尚不包括其它部分资产)。刚上市时比尔的财富值1.5亿,其增长速度为每秒钟135元,每分钟8105元,每小时48.6万!难怪人说即使比尔在路上看到了五百元大钞,也不值得浪费四秒种(值540元)弯下腰去拣。若以1998年的增长速度,一万块钱的票子也不值得他“老人家”折腰。从1986年3月 13日起,比尔的财产以59.66%的年复利率增长,而同期内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11%。
想象一下这么多钱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钱用一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连成一长条,每秒钟放两张,一天24小时,你也得干851年才能铺完。它的长度将有836.7万公里,等于到月球走10.8个来回。让你从1986年3月13日开始捡,得以每小时76公里的速度不停地捡才能捡完。直着垒起来高度有5848.7公里,重5.47万吨,体积有2.7 万立方英尺,可以塞满79.4架波音747-400货机,这些飞机还会因超重而飞不动。要想能飞起来,得动用442架波音747-400才行。如果比尔把钱全部塞在床垫里,即使是美国最大的床(78×80英寸),他每天早上也得从14.7公里高的床上“跳”到地上。假定比尔体重为180磅的话,则他的每盎司体重值2045万美元,比黄金还贵6.84万倍。
他可以发给全世界59.5亿人口每人9美元,还能留三千多万给自己。如果分给2.7亿美国人,每人可以领到198.24美元。微软有两万七千多员工(其中有两百来个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比尔可以给他们每个人196万美元。美国有76万无家可归者,比尔可以发给他们每人7.06万元,或者可以盖起一百多万套简易房屋供数百万人居住;赈济非洲饥饿儿童一年要240美元,比尔可以救助2.236亿个。
美国四大球类运动(即篮球、冰球、棒球和美式足球)的所有各大联赛球队1996年的价值总计165亿元,不及比尔财产的三分之一。麦克泰森因为咬掉霍利菲尔德耳朵上的一块肉被罚了300万,假设那块肉有半盎司重,那么只要比尔愿意,他可以吃掉老霍身上559磅的肉(够他生吞两三个了)。体育界年薪最高的芝加哥公牛队的迈克尔乔丹每年挣3130万,他得打满1718个赛季(两三百年)才能挣到比尔那么多的钱。如果换成穷人呢?美国最低的法定工资是每小时5.15元,一天干24小时,一周干七天,要119万年才行;如果一周只愿干四十小时的话,就得499万年才够。
比尔什么时候会成为万亿富翁?按此速度下去,2004年12月31日就是比尔财产突破万亿的那一天。截至1998年10月1日美国国债总额为5.5138万亿美元,到 2008年8月25比尔就有钱帮山姆大叔买单(只要他高兴)。他现在已经完全有能力独力承担美国宇航局四年的预算开支。
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中心呼风唤雨的政要在比尔眼里只能算叫化子:总统年薪20万,副总统和高院首席大法官每年都挣17.15万,其他八个最高法官各16.41万, 535个参众两院国会议员均为13.67万,这些人合计年薪不到7千5百万,比尔可以供养他们长达715.7年之久(实际上这些人领的津贴比工资要高得多)。就算司法部的每天一百万元罚款要他自掏腰包的话,现有的钱也足够从容付上147年。
按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算,比尔的财富相当于全世界总额的1/365,介乎第38位的委内瑞拉(573亿美元)和第39位希腊(532亿美元)之间,胜过乌克兰和葡萄牙以下上百号中小国家,可谓富可敌国。和1997年《幸福》杂志的年销售总额最多的前五百家大企业相比,比尔可以列第十,AT&T、波音等巨头都要瞠乎其后,通用汽车第一,微软排在第 137位。比较合理的是按《商业周刊》的股票市值排名,通用电气第一,微软第五,比尔居第31。与最大的商业银行1997年初的净资产比较,比尔排名老九(第一是大通曼哈顿银行)。
这么多钱可以买到什么: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400,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供46.4万个哈佛学子读完四年本科(包括食宿杂费)。限你在22年内(盖茨聚财的时间)花掉的话,一个月要花2.03亿,一天668万,一分钟要用掉4638.5美元,而且一刻都不能停。
按一家替人预测大限的网站的说法,比尔将在 2029年8月9日73岁时去世(未免太早了点),以59~66%的增值速度,届时他的财产将有100,709万亿元,税务局可以坐收295.2亿。不过,如果他临终前转赠给太太美琳达或者慈善机构,那么山姆大叔一个子儿也得不到。
算算这些银子中,有多少是你直接或间接的贡献。不过有一点值得我辈高兴的是,世界首富竟然跟咱们一样,也是电脑迷出身。“汝可取而代之也”,好好努力吧。

4. 道琼斯工业指数

道琼斯工业指数:
在我们看到的复杂图像里,数以万亿计的股票资金在虚拟的电子空间里流通。然而,这个庞大的令人瞩目的金融世界每天都以一个简单而无情的数字来结束当天的交易: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简称道琼斯指数)。那个神秘的数字的每一个轻微变化,给越来越多的人们带来狂喜或恐惧。它是一个代号,不仅广泛地渗入美国金融文化中,而且遍布世界每一个金融中心。
这是查尔斯·道用手点燃的金融火箭。没有人能够理解道琼斯公司背后的这个人,以及这个公司的过去和未来。
道琼斯是两个人,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平均指数
查尔斯·亨利·道,1851年11月6日出生在康乃狄格州斯特灵的一个农场里。6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以后的12年里,他在自家的农场上艰苦地劳动着。除此之外,他在不同时期还从事过20种不同的额外工作以养活他的母亲。虽然他只上过小学,但是当一个记者是他最大的梦想。因此他加入了斯普灵菲尔德的《共和党人报》。后来查尔斯·道又从麻省来到罗得岛的普罗文顿斯,在《普罗文顿斯日报》工作。
爱德华·戴维斯·琼斯,脾气暴臊,但是却拥有闪电一样的思维。琼斯毕业于布朗大学,道非常尊敬他受过的大学教育。他们很快便成为了朋友。
在曼哈顿,道和爱德华·琼斯走到了一起。
内战后,美国商业迅速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一个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时代。道成长于这个时代,并目睹了企业生产产品在地区内销售的现状被有实力的追求巨大商业利润的工业资本家们控制,组成了庞大的联合企业以发掘和垄断国内市场。他们也把企业的股份卖给公众以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可是股票价格经常被华尔街的联合投资者们控制、垄断。这些投机商们操纵股票价格上涨,然后再大量抛售它们,使价格暴跌,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而公众都遭受灭顶之灾。道看到急需一个组织,把更好的、诚实的财务报告带到这个在混乱中成长的金融宇宙中。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工业巨头的操纵下,庞大的、具有垄断性质的“托拉斯”在钢铁、制铜、制铝,煤炭、玻璃、糖酒等行业中产生。道预见到国内经济和国内市场的一种抽象的概念,并且预见到一种可以衡量那些工业巨头正在做什么的方法。道和琼斯成立他们自己公司的时间来到了。
道琼斯公司成立于1882年11月,查尔斯·密尔福特·伯格斯特里瑟作为第三个伙伴加入进来,但是他们不想把公司的名字改为:“道·琼斯·伯格斯特里瑟”。他们认为那有点长。因此,伯格斯特里瑟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在华尔街15号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公司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部电话。
1882年,道琼斯出版了一份只有两页的晚报,他们把信息手写在劣质的纸张上,并复抄了24份,定名为《顾客晚报》。《顾客晚报》迅速取得了成功。华尔街认识到道——这个安静的,总是记下看到的所有事情的人——在用毫不夸张的语言发布着极为精确的信息。
1884年7月3日,道推出了一项包含十一种股票的指数,以追踪市场。其中包括九家铁路公司和两家汽轮公司的平均价格。
1889年7月8日,《华尔街日报》诞生了。一百年后,道提出的平均指数以及登载它的《华尔街日报》不但影响到整个华尔街,而且还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把留有他的名字的一份遗产留给了华尔街和美国,就是那份报纸和它的基本指数
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年里,新诞生的《华尔街日报》跟美国这个国家一样发展非常迅速。在布拉德街26号,道琼斯公司也有了一个比以前大得多的办公室。报纸的核心内容一直都是查尔斯·道的具有开创性的指数。新的十二种股票平均指数也于1896年5月26日首次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查尔斯·道是分析报告之父。他是第一个真正观看股票交易并且看到其内在因素的人。在他之前,每个人都认为两天的股票交易之间是绝对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的。道承诺日报的目标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发表观点。
把道琼斯公司带入一个新世纪的机会降临在位于布拉德街44号的公司新办公室里。1902年3月14日,公司以13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波士顿和费城新闻出版社的拥有者克拉伦斯·沃克尔·拜伦。他的妻子杰茜,成为董事会的主席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
1902年,51岁的查尔斯·享利·道在他布鲁吉村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把留有他的名字的一份遗产留给了华尔街和美国,就是那份报纸和它的基本指数。
对于金融世界,特别是投资股票的人们而言,道琼斯指数和《华尔街日报》是他们的圣经。当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拜伦家庭证实了他们可以把公司和查尔斯·道的指数带入未来。道琼斯指数记录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国内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
道琼斯指数总是受诸如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和1907年的经济恐慌这类灾难性事件影响。当时,道琼斯指数在18个月内从103点跌到53点。8家信誉良好的纽约银行和“托拉斯”在4天之内相继破产。
1917年美国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道琼斯指数的第一次考验。此前,忧心忡忡的美国政府于1914年7月30日关闭了纽约股票交易所。但是,无法自控的贸易商们转移到户外,在被称做“马路交易”的地方当街交易。股票交易所很快重新营业,并且创造了一个先例,即无论什么情况发生,交易所永远开放。
整个二十年代,是查尔斯·道指数的辉煌时期,到1928年它已增加到30种股票。当时“定金交易”可以使人花一美元买到价值十美元的股票。这是第一次包括电梯工、接线员、报童等所有人,都跟金融巨头一样玩起了股票。人们为有这么多挣钱的机会而疯狂,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市场涨得越高,下跌的危险就越大。乔·肯尼迪(未来的美国总统的父亲)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他提早撤出资金,这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年的经济大崩盘开始于10月24日星期四的抛售狂潮,结束于10月29日的彻底崩溃。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个“黑色星期二”,10年的发展在几天之内毁于一旦,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4%,几十亿美元一下子全消失了。一个煤炭公司的老板看着正在下跌的指示板,倒地死在了他的经纪人办公室里。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了。如果你持有道琼斯的股票,他们在3年里从381美元跌到41美元,仅相当于原价值的11%。而那些定金交易的人们则倾家荡产。
三十年代是一个无限痛苦的年代:每一次试图使道琼斯回升的努力都引发了更可怕的结果。那些因提前撤出资金而毫发不损的人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说:“嘿!是时候了。”可能是1931年左右,他们全都挤进市场,可市场再次崩溃。人们称其为“富人的萧条期”。
很多人觉得查尔斯·道也不可能恢复元气了。股市是那么扣人心弦又不可捉摸,现在,终于有一个可以抓握的东西了。你不需要知道许多枝节,只要听到那一组数字,对经济就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道琼斯指数就像天气预报,报告着股市的阴晴。
阿道夫·希特勒把美国从萧条中解救出来
在萧条的三十年代,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必须施实一些必要的控制,以避免市场再次遭到类似的巨大的毁灭性破坏。所以罗斯福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并且,他选择了乔·肯尼迪担任主席。
银行不能既是银行又是投资公司,操纵股票是违法的。控股公司不再是投机股票的工具。定金交易的规定更加严格。但是谁来调治重创的道琼斯,使其恢复健康呢?你可能不相信: 是二十世纪最丑恶的人阿道夫·希特勒把美国从萧条中解救出来。
迅速膨胀的法西斯战争威胁给美国和道琼斯带来了利润。美政府投入几百亿美元以重建陈旧的国家战争机器,突然之间美国的腰包又鼓了起来。当战争结束时,道琼斯又恢复了元气。
五十年代,德威·艾森豪威尔执政,没有通货膨胀。
1954年,道琼斯指数最终反弹到381点,甚至达到29年以前的最高点,但这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花费了15年的时间来抹去这段记忆,才做到的。
正像查尔斯·道预言那样,涌现出一个被金融市场和生产同时驾驭的国家。新的MBA在努力回避一些古老的致富行业,诸如广告业、医生、工程师,转而指向华尔街。他们的目标是经纪业、投资银行、债券交易和共同基金。每个搞金融的都是英雄。
人们总是说,“时代不同了”,不幸的是,历史常常重演
整个六十年代道琼斯的前途阴云密布,虽然政府采用控制物价及工资的方法来解决高额越战花费以及巨大的社会问题带来的通货膨胀。但是美国的工业仍继续增长,1972年,在查尔斯·道引入道琼斯平均指数后的第72个年头,该指数终于达到了1000点。
在1973年与1974年之间,世界石油出口组织把原本被他们所控制的石油的价格提高了4倍,使原本完全依赖有限廉价原油的某些美国工厂、汽车产业、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道琼斯就像温度计一样,第一个预测到了这场经济风暴。接着,这场风暴使人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心。
股票竟跌落了85%至90%。这在70年代简直是糟糕透了。但是美国及道琼斯的苦难远不止这些。通货膨胀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美国人开始对股票这种投资方式失去信心。
银行利息虽猛涨20%,但道琼斯指数好像是最后上涨的一项。买股票被视为最不明智的做法。
八十年代中期,罗纳德·里根执政期间,利率的降低使市场恢复了生机,道琼斯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这却引发了人们无节制的欲望,导致了可怕的负面影响。金融重力论被彻底否定,合并狂潮开始了,那些百年老公司的名字消失了。一点点关于合并的谣传都会导致道琼斯指数的上扬;一条微量的信息都能价值百万。内部交易繁琐起来。像伊万·布斯基那种已经拥有他们梦想的权力和金钱的人,还是通过非法构造的内部网络赚取了巨大的利润。支付经纪人固定提成的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每个人都能在道琼斯黄金大道上驰骋的时代来临了,共同基金以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许多人对从电视上录下来的节目非常了解,但是对影响到自己退休后生活的投资却知之甚少
计算机的时代迅猛到来,它以数亿千兆的速度完成交易,并把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人们为计算机设置了一种永无失误的程序以确保意外情况发生时市场不会受到影响。
可是这次不是某个部分,而是整个系统都出现了错误。1987年10月20日,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508点。装了特殊程序的计算机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其稳定下来的努力都失败了。黑色星期一,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天。因为那儿没有市场,被称作“自由下跌”。自由下跌,简单地说就是价格一直下跌,没有任何买家。仅仅一天道琼斯丧失其价值的23%,数百亿美元消失了。1987年,所有的人都开始卖,卖掉所有能换成现金的东西。别分析它,也别考虑价值。当星期一道琼斯指数猛跌到508点后,担心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人们只需等到星期三开盘,便会知道道琼斯指数已经开始强劲反弹。它曾经用了25年的时间从1929年的崩盘中恢复过来,而这一次却只用了两年半。
结果是起用了一种所谓的“断路保险”,当道琼斯上涨或下跌一定的值时,它将有效地切断计算机交易程序。证券交易委员会则有了新的权力去抓捕那些投机分子。金融界巨头麦克尔·米根和伊万·布基斯因为非法操作而入狱。米根证券公司,金融界的“泰坦尼克号”,因为非法交易,被判处6亿美元罚金,道琼斯似乎恢复了平静,但好景不长。
一场血腥、快速的高科技战争在1991年1月16日打响了,道琼斯指数在战争期间下跌。战争一结束,它就以历史上罕见的速度飙升。道琼斯用了76年才达到1000点,又用14年达到2000点之后,只用了8年,就达到了4000点。5000点和6000点来的就更快了。新的想法、新的诱惑层出不穷。
股市的运动只有两个方向:向上或向下,它用两种动物的形象表示:牛市或熊市。在这场变幻莫测而又引人入胜的游戏中间,赢家和输家都不是永恒的,上市公司也不永恒,看起来,只有道琼斯是永恒的。
近两个世纪前,那位安静的、永远充满好奇的查尔斯·道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算出来的工业指数。他会对今天的股市作何感想呢?《华尔街日报》定期地从1.1万家公司中提取30家作为道琼斯指数的参考,而这样的基数仅代表着数以兆亿的投资者中的20%。

5. 懂金融的帮帮忙,在线等!

中国金融机构的特点:
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

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资金,独立核算,并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银行具有企业部门的一切特征,它是实现资本循环周转的一个必要环节。

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银行的特殊利益。银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为两个:①从行业特点得到的好处,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活动,并可赚取可观的收益。②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2.银行的特殊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资。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特殊的风险:①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意按期偿还贷款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②来自资产与负债失衡的风险。③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④竞争的风险。

3.银行的特殊作用。银行的特殊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支配性作用。银行经营的对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资金。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货币资金在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发展。哪个部门能从银行得到大量资金支持,哪个部门就有了发展优势,反之,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境地。二是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通过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额度等经济指标,进而实施对经济的干预。

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

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拥有一个规模庞大、分工精细、种类繁多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其中,银行性金融机构居支配地位。

银行性金融机构按照其各自在经济中的功能可划分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三种类型的银行。它们所构成的银行体系通常被称为现代银行制度。商业银行是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且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一国的金融管理机构,被称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专业银行是集中经营指定范围业务并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包括:投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开发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等。现代银行制度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商业银行居主导地位,其他专业银行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木以吸收存款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却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特殊方式运用其资金,且从中获取利润。这类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费信用机构、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

金融体系的分工与组成是在不断变化的。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较明确的业务分工,如美国、英国等国30年代后采用的分业经营模式,就是以长短期信用业务分离,一般银行业与信托业务分离,与证券业务分离为特点。8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被打破,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交叉,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差异日趋缩小,综合性经营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五、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呈现的趋势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银行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等领域的创新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促进银行发展为;全能性商业银行。其次,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各国银行纷纷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成立跨国银行,并从事国际银行业务及开拓境外金融业务。第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这套国际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为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所遵守。第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银行业内部更是不断重组,以期适应形势的变化与要求。第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被打破,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交叉,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差异日趋缩小,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经营的趋势。

正确认识和把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还应分析这一趋势的历史背景与内在原因。

首先,7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中,经济自由主义在与国家干预主义的交战中占了上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各国政府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开始放松金融管制。这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激烈的竞争促使了许多新事物的产生: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并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客户;银行业通过兼并带来优势互补,拓展业务领域,争取广泛客户;分业经营向多元化、综合性经营过渡。第二,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电子通讯、信息处理、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金融业,为金融创新以及跨国银行的跨地区经营提供了支持。第三,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日趋密切,各国银行业运作规则的接轨、银行业经营的监管、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问题也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因此,产生了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组织进行国际间协调与管理。

可见,上述发展趋势有其客观必然性。它促进了世界金融业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利于银行提高经营效率,但同时也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国际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应借鉴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高银行业竞争实力,推动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六、我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哪些调整与改革?从其演变过程中,如何理解社会经济条件对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这一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改革开放前的“大一统”模式下的金融体系。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其特点是:①在银行设置上,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办理全部银行业务,下设众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统揽一切银行信用。②人民银行集货币发行和信贷业务于一身,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又兼办普通银行的信贷业务。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机构体系。打破长期存在的人民银行~家金融机构的格局,恢复和建立了独立经营的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与人民银行一起构成了多元化银行体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机构体系。1983年起在金融机构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专设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人民银行负责的信贷及城镇储蓄业务;增设交通银行等综合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区域性银行;设立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国际金融机构在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世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①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这在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支付危机。③提供长期建设资金,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③调节国际清偿能力,应付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④稳定汇率,促进世界贸易增长。

当然,目前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贷款条件比较严格,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加重发展中国家的支付困难。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附加条件,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

随着国际性金融机构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它们在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国外金融机构特点:
同国外投资银行数百年的发展相比较,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历史。两者相比,从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发展状况、资本规模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着不同之处。现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十分不成熟的阶段,无论从业务质量、数量、人员素质、业务创新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根本无法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提并论,另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很短,有关投资银行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也都正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程的特点

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现在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投资银行的通用模式。国际投资银行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

2.1 政府引导、法制建设在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欧美投资银行的发展史,投资银行方面的立法直接影响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变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投资银行能够多次度过难关。以美国为例,国会于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颁布了《证券交易法》,这一系列立法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强化了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了证券发行方式,促进了二级市场的规范化。。其中《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投资银行界立法方面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规定了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带来了美国银行业历史上最的革命,挽救了在1929——1933年大危机濒临灭亡的美国投资银行,造就了新一代美国投资银行群体。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1975年美国取消了证券经纪固定佣金制度,竞争导致佣金收入大幅减少,投资银行被迫大力开展其他创新业务,政府的引导再次诱发了投资银行业业务创新革命,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得到迅速发展。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0年代美国颁布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 Rule 415)。放松了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美国投资银行业重新走向混业;增强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大批投资银行机构整合,出现了摩根斯坦利添惠,花旗-旅行者集团等超级投资银行。其实,不仅仅在美国,欧洲、日本、东亚各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都包含了法律和政府制度的支持,法律环境的建设对投资银行的发展来讲是至观重要的,没有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基础的投资银行体系一定是漏洞百出的,从巴林银行的倒闭我们就可见一般。

2.2资本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是投资银行发展的主线

在投资银行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是混业经营,很少有投资银行考虑资本的风险;投资银行业务也大多数集中在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上,很少有创新业务出现;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加上各国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革,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5年,美国率先进行了证券交易所改革。随后,英国和日本也分别推行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体制改革,自由化成为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题。交易手续费自由化、行业进入自由化、资本交易自由化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潮流。

证券改革和自由化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作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虽然在1982—1996年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上升了6倍,但由于手续费的竞争,10年内英美两国股票交易佣金下降了40%,债券交易佣金下降了25%--50%。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开始不断开发并拓展创新赢利业务以补贴其他业务,促进了证券业务多样化的发展,根据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1975—1996年收入结构变化的情况调查,20年间会员原有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51%降至15%,承销收入由14%降到9%。而新业务中:基金收入由1%上升到4%,资产运用由0%上升到4%,兼并收购、私募配售等证券关联收入由2%上升至39%;创新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导致投资银行的风险在进一步扩大,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各国的投资银行都在不断地增加资本规模,自1980年至今,美国9家大型投资银行的资本增长了10倍以上。1980年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总资产为640亿美元,1988年就达到4760亿美元;竞争的加剧同样引起了投资银行服务的专业化进程,市场对优秀的证券经纪人、证券分析师的需求日益增大,客户对投资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专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投资银行发展客户和拓展业务的关键条件之一。投资银行要降低经营风险,增大抗风险能力,就必需将扩充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大业务范围作为其发展的主线。

三 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尤其过去三、五年,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变化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来描绘一点不为过。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重新走向混业经营

1933年、1934年美国开始的分业管理的格局一直持续了五十多年。虽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为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基础,但随着国际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其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投资银行立足的证券市场充满了风险,随着金融工具的日益复杂,金融风险也相应增加。投资银行在捕捉高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对其安全性的巨大挑战。尽管投资银行可以设计很多技术手段来规避风险,但从本质上讲,投资银行最缺乏的还是资本金;另外,人们开始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进行反思,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1929—1933的大危机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当时银行倒闭的罪魁祸首并非混也经营,而是货币供应减少和银行资本充实率太低。另外,欧洲许多混业经营的投资银行成功的经营也使《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以立法的方式确认混业经营模式:1986年 英国实行“金融大爆炸”,在英国银行业实行了自由化;1989年欧共体发布“第二号以行业务指令”,明确规定了欧共体内部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在日本,1992年颁布的《金融制度修正法》,同样也允许投资银行的混业经营。

实际上,国际投资银行界早已经开始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度。1986年,美国的高盛公司接受了日本的住友银行9亿美元的投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界线开始改变。后来JP.摩根开始申请先做高等级的投资债券,再做高收益债券,又申请做股票承销。现在,JP.摩根已经与一般的综合性的投资银行没有什么区别。1996年所罗门兄弟公司收购了仅次于美林的零售商斯密司巴尼。而它自己又被美国旅行者保险集团收购,旅行者收购所罗门后,又与花旗银行合并,现在花旗-旅行者集团是金融巨无霸。现在无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消费者,走进花旗-旅行者集团,无论从银行开户、支票、信用卡、人寿保险、财产保险、股票发行、买卖债券、买共同基金,一揽子服务全提供,它的发展成为混业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使得美国混业经营模式也从法律上得以确认。2000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又正式批准大通曼哈顿银行以3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J.P.摩根投资银行,从而合并成为当今美国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资产总额将达到6620亿美元。如果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J.P.摩根投资银行最终能够成功,上述两家华尔街上最知名的企业合并将成为真正的“金融超市”。

3.2规模化

现在国际市场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型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构成了证券业的龙头与支柱。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前十名投资银行的资本额,由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增长到三分之二,早在1990年,美国就已经有5家资本超过20亿美圆的投资银行,英、德、法、日等国的证券业亦是如此。如今的投资银行资产规模更加庞大,国际上大的投资银行资产规模普遍高达千亿美元,权益资本也达到了几十亿、几百亿。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兼并重组不断,更是造就了不少的金融巨无霸。表一是基于综合资本评出的世界十大投资银行的基本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国际投资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之大是惊人的。

3.3集中化

无论是原始的投资银行,还是现代投资银行,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在日本,1949年有1152家证券公司,到1977年只剩下257家。美国的美林、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兄弟等超级投资银行几乎都是通过兼并联合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兼并联合呈加速之势,规模也越来越庞大。1997年2月,摩根斯坦利与添惠公司合并,创造了一个总市值210亿美元的特大型投资银行;同年9月,旅行者集团收购所罗门兄弟公司,并与史密斯·邦尼公司合并成为仅次于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最近大通曼哈顿银行以3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J.P.摩根投资银行,成为当今美国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6620亿美元。西方投资银行兼并联合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行业的高度集中。

3.4现代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收集、甄别、处理、传递与利用的速度和能力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与此相适应,为了谋求和建立未来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投资银行管理和运营的信息化浪潮正悄然兴起。另一方面,证券业是一个大量应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投资银行的技术装备和服务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其日益先进的交易系统和通信系统不仅使得证券的发行、交易等业务突破了营业部的时空界限而得以远程实现,而且更加迅捷和准确。尤其是Internet的广泛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证券交易方式的巨大变革,网上交易成为现实,人们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实现股票行情的实时接收与交易。由于其高效、安全、方便以及低廉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营运成本,网上交易在国外发展十分迅猛。

3.5业务多样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自由化的兴起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投资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西方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多种业务齐头并进,异彩纷呈。 在80年代以前,承销和经纪始终作为投资银行最重要、利润来源最多的部门,但作为传统业务,其市场分割基本上已成定局,也就是说,这个领域的竞争弹性已经非常小。所以,90年代各投资银行又得把开创新的业务领域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突破口。这些业务为投资银行在90年代赚取了远远超过传统业务利润的巨额利润。表二和表三是美林和摩根斯坦利1997年的主要收入分布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佣金、自营和承销等传统业务的收入只占30%左右,而各种创新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50%。

3.6分工的专业化

国际投资银行在逐渐走向规模化、业务经营多样化的同时,不同的投资银行在业务的主营方面仍然各有专攻。混业经营并不代表每一个投资银行都必须经营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也使得各投资银行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业务,在此基础上才能兼顾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佩韦伯在美国牢牢占据了私人客户投资服务领域,所罗门兄弟公司在美国最知名是做政府债券、资产抵押债券,Ameritrade ,E-Trade和嘉信(Charles Schwab)在网上证券交易方面拥有优势,而美林则成为最大的证券零售商。分工的专业化促进了投资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3.7全球化

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基本上连成了一个再不可简单分割的整体。与此相适应,投资银行已经彻底地跨越了地域和市场的限制,经营着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业务,成为全球投资银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投资银行纷纷向海外扩张,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日内瓦等金融中心接纳了大批国外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到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大投资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资银行。它们的全球业务网络趋于完善,国际业务规模迅速膨胀,并且拥有大量国外资产。许多投资银行都成立了管理国际业务的专门机构,如摩根斯坦利的财务、管理和运行部(Fi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Division),高盛的全球协调与管理委员会(The Global Compliance and Control Committee)等。也正是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高额利润支撑了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的迅猛发展。

6. 道·琼斯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道琼斯是两个人,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平均指数 查尔斯·亨利·道,1851年11月6日出生在康乃狄格州斯特灵的一个农场里 。6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以后的12年里,他在自家的农场上艰苦地劳动 着。除此之外,他在不同时期还从事过20种不同的额外工作以养活他的母亲。虽 然他只上过小学,但是当一个记者是他最大的梦想。因此他加入了斯普灵菲尔德 的《共和党人报》。后来查尔斯·道又从麻省来到罗得岛的普罗文顿斯,在《普 罗文顿斯日报》工作。 爱德华·戴维斯·琼斯,脾气暴臊,但是却拥有闪电一样的思维。琼斯毕业 于布朗大学,道非常尊敬他受过的大学教育。他们很快便成为了朋友。 在曼哈顿,道和爱德华·琼斯走到了一起。 内战后,美国商业迅速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一个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时代。 道成长于这个时代,并目睹了企业生产产品在地区内销售的现状被有实力的追求 巨大商业利润的工业资本家们控制,组成了庞大的联合企业以发掘和垄断国内市 场。他们也把企业的股份卖给公众以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可是股票价格经常被 华尔街的联合投资者们控制、垄断。这些投机商们操纵股票价格上涨,然后再大 量抛售它们,使价格暴跌,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而公众都遭受灭顶之灾。道看到 急需一个组织,把更好的、诚实的财务报告带到这个在混乱中成长的金融宇宙中 。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工业巨头的操纵下,庞大的、具有垄断性质的“ 托拉斯”在钢铁、制铜、制铝,煤炭、玻璃、糖酒等行业中产生。道预见到国内 经济和国内市场的一种抽象的概念,并且预见到一种可以衡量那些工业巨头正在 做什么的方法。道和琼斯成立他们自己公司的时间来到了。 道琼斯公司成立于1882年11月,查尔斯·密尔福特·伯格斯特里瑟作为第三 个伙伴加入进来,但是他们不想把公司的名字改为:“道·琼斯·伯格斯特里瑟 ”。他们认为那有点长。因此,伯格斯特里瑟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在华尔街 15号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公司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部电话。 1882年,道琼斯出版了一份只有两页的晚报,他们把信息手写在劣质的纸张 上,并复抄了24份,定名为《顾客晚报》。《顾客晚报》迅速取得了成功。华尔 街认识到道——这个安静的,总是记下看到的所有事情的人——在用毫不夸张的 语言发布着极为精确的信息。 1884年7月3日,道推出了一项包含十一种股票的指数,以追踪市场。其中包 括九家铁路公司和两家汽轮公司的平均价格。 1889年7月8日,《华尔街日报》诞生了。一百年后,道提出的平均指数以及 登载它的《华尔街日报》不但影响到整个华尔街,而且还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把留有他的名字的一份遗产留给了华尔街和美国,就是那份报纸和它的基 本指数 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年里,新诞生的《华尔街日报》跟美国这个国家一样发 展非常迅速。在布拉德街26号,道琼斯公司也有了一个比以前大得多的办公室。 报纸的核心内容一直都是查尔斯·道的具有开创性的指数。新的十二种股票平均 指数也于1896年5月26日首次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查尔斯·道是分析报告 之父。他是第一个真正观看股票交易并且看到其内在因素的人。在他之前,每个 人都认为两天的股票交易之间是绝对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的。道承诺日报的目 标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发表观点。 把道琼斯公司带入一个新世纪的机会降临在位于布拉德街44号的公司新办公 室里。1902年3月14日,公司以13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波士顿和费城新闻出版社的 拥有者克拉伦斯·沃克尔·拜伦。他的妻子杰茜,成为董事会的主席并负责公司 的日常管理。 1902年,51岁的查尔斯·享利·道在他布鲁吉村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但是,他把留有他的名字的一份遗产留给了华尔街和美国,就是那份报纸和它的 基本指数。 对于金融世界,特别是投资股票的人们而言,道琼斯指数和《华尔街日报》 是他们的圣经。当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拜伦家庭证实了他们可以把公司和查尔斯 ·道的指数带入未来。道琼斯指数记录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国内市场健康发展的重 要时期。 道琼斯指数总是受诸如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和1907年的经济恐慌这类灾难 性事件影响。当时,道琼斯指数在18个月内从103点跌到53点。8家信誉良好的纽 约银行和“托拉斯”在4天之内相继破产。 1917年美国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道琼斯指数的第一次考验。此前,忧 心忡忡的美国政府于1914年7月30日关闭了纽约股票交易所。但是,无法自控的 贸易商们转移到户外,在被称做“马路交易”的地方当街交易。股票交易所很快 重新营业,并且创造了一个先例,即无论什么情况发生,交易所永远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