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盈亏 » 某种股票的价格连续四年花落中国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某种股票的价格连续四年花落中国

发布时间: 2023-06-11 15:07:01

Ⅰ 创业板涨跌幅最新限制什么时候开始

创业板最新的涨跌幅限制是20%,8月24号开始执行的。

涨跌幅限制:股票涨跌幅限制由10%调整为20%,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注册制新股上市后所有的创业板股票的涨跌幅都将调整为20%

盘后定价交易:【申报时间】9:15-11:30、13:00-15:30【交易时间】:15:05-15:30按时间优先原则以固定收盘价撮合交易。

单笔申报数量:100股<=单笔市价申报<=15万股、100股<=单笔限价申报<=30万股

(1)某种股票的价格连续四年花落中国扩展阅读:

2020年4月27日,创业板正式明确将试点注册制改革。6月12日,创业板注册制落地。8月24日,注册制首批上市,新交易规则正式施行。所以目前创业板已经开始实施20%涨跌幅了。

一是将创业板股票、相关基金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

二是创业板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并设置价格稳定机制;

三是创业板股票引入盘后定价交易方式,允许投资者在竞价交易收盘后,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

四是创业板注册制下发行上市股票自首个交易日起可作为两融标的;

Ⅱ 行为金融学课问题回答

1.为什么这些专家,没能分析出股票即将下跌,反而公开看好?

首先,当一只股票过热,关注的人过多时,人们往往陷入了羊群效应,无论专家还是投资者,都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而追随市场大多数的看法,从而公开看好茅台这只股票。

其次,专家也没有能力真正战胜市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任何人,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种交易策略可以持续的战胜市场。

第三,在二级市场中,专家在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反馈等各环节,也会出现认知偏差。专家也会出现过度自信等一系列错误。

最后,专家所代表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即便公开看好,也并不代表专家就一定持有或准备持有这只股票。

2.你是否认为茅台这家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你的理由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持相反观点,原因有二。

第一,好公司,也要好价格。投资股票,不仅要买好的,更要买的好。

第二,作为茅台这样的优质公司,固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就其商业本质而言,白酒不可能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流,也不符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因此,对此类公司的未来判断,不能仅局限于当前的现有状况。

3.结合你的投资情况,你会选择持有这只股票么?

对于贵州茅台这只股票,之前曾经在150元左右持有过,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根据目前的状况,只有市场对这只股票出现看过度恐慌,股票价格远低于价值时,我才会重新考虑持有。

第二天

第一个问题:商业前景、财务状况、老板人品、管理层水平,市场周期、当前股价。

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的认知都是非理性的,我们没有办法正确的认识想要了解的事物,对待同一个事物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其次,即便已经最大可能的接近了事实的真相。当你不能正确认识别人的理解,无法将自己的判断和别人的判断进行比较时,仍然有可能被割韭菜。因此,仅看基本面,无法避免被收割。

我最大的经验:1.回避一切热点。当前的热点一定是包含了对未来股价的透支。2.相对于投资股票要看基本面而言,掌握市场先生的情绪同样重要。3.保持质疑的态度,坚持独立分析。

第三个问题:理性!我们不应从目前的结果来判断机构投资者的决策是否理性,理性的决策也未必就能获得收益。从我对投资的认知来看,我认为融创中国十分理性。首先,它站在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对立面,它懂得利用机会,而往往这样的选择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其次,融创中国买入的价格及其低廉,这远比在44元的价格买入理性的多。最后,165亿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可能是天文数字,但对于融创中国而言,却是在用小资金撬动大收益。

第三天

1.为什么在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这些时间,想买到盈利的资产这么困难?

首先,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一定是一个群体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加上“瀑布效应”的巨大杀伤力,会造成群体性的错误,甚至会演化为社会灾难。

其次,中国股市单只股票和大盘的相关性更高,更容易出现一荣俱荣,泥沙俱下的情况。

2.请问系统性风险一般有哪些来源,市场会有哪些特征?

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其实很多,例如: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信用危机、战争、政权更迭、政策变化、外部环境变化等等,甚至,一些恶意炒作在短时间内都会掀起一场波澜。此时的市场通常表表现是:群体性一致的行为、恐慌、非理性行为。

3.你会采取或你了解什么措施来应对系统性风险?

首先,重视大类资产的配置,而并非仅关注某一特定交易市场。

其次,重视周期,重视市场情绪,远离热点。

再次,提前做好风险防御措施,例如提前做好应对方案,留足充沛现金等。

最后,善于在风险中发现机会,学会利用“小概率”事件赚取超额收益。

第四天:

你认为市场短期可预测吗,为什么?如果你觉得可以,请分享你的市场预测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你觉得不可以,或分析师预测不可信赖,也请说明理由。

    短期市场不可预测。

1.在股票市场中,只要预期发生改变,价格就会随之发生改变,而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预期的改变其实是随机发生的,所以价格的变动也是随机发生的。

2.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所掌握的预测未来的信息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未来也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想要做出完全精准的预测是十分困难的。

3.影响股票预期的因素实在太多,也无法全部掌握。

虽然,短期市场不可预测,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长期趋势还是能有一个定性的判断的。它使用的不是一般演绎推导的方式,而是实证归纳法,用真实的大样本,结合统计方法来提炼规律性。股票价格不应背离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大范围背离,股价将会回归。聪明的投资者不是靠精准的预测股价获得收益,而是能根据市场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第五天:

总体上,你会对股权质押现象进行哪些角度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你会怎样调整你的资本配置?从横截面上,你会对股权质押公司进行哪些维度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你会怎样进行资产选择。

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股权质押现象之所以普遍,一方面体现出了市场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的融资困难。作为企业,使用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成本低,手续便捷。但股权质押具有一定风险,过高的质押率股价波动带来强制平仓风险,在股票表现不好的时期内,甚至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巨大危机。对于企业规模小,盈利不稳定,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更应当慎重使用股权质押。企业过度的股权质押,往往说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现金不足,盈利降低,资产负债率增高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投资者关注。

股权质押现象的普遍,对于个人资产配置也有警示意义:一方面,个人资产配置要留有一部分现金,过度的负债消费不能支撑家庭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个人资产配置不应当在某一方面过分集中,例如,家庭所有资产全部配置在股票上等,都是存在重大风险的。

在横截面上,我会重点关注股权质押公司的企业规模,质押比例,质押资金的用途,企业的负债水平,经营状况,企业现金流情况以及公司短期的股价表现等等。在选择股票资产时,我不介意企业以及大股东是否进行了股权质押,但,我会回避企业规模小、质押率高、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

第六天

1.      比特币事件总体上归属于哪类事件,请写出历史上相似的事件有哪些,当时的市场情况如何。

2.      从另一个角度看,比特币也是一种高偏度的资产,高偏度的资产往往会伴随概念的炒作,请列举你知道的概念股炒作案例(可分析炒作特征、不同投资者的行为、收益情况),并谈谈你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比特币事件总体归属于过度炒作事件。虽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的确有很大的先进性,未来也可能很多技术变革,但就目前而言,实际应用方面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落脚点,仍然仅仅停留在概念方面。类似的过度炒作事件还有郁金香事件、南海泡沫事件、互联网泡沫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发生时,无一例外的都是一致看多,市场情绪高涨,再到疯狂,失去理智,最终导致泡沫破灭,投资者损失惨重。

来举全通教育这只股票的例子吧,全通教育2014年1月上市,上市时市值不足20亿,自从上市以后,在大牛市的环境下,这一教育题材的股票也遭到了恶炒,甚至有人提出全通教育会超越教育巨头新东方。在这样的炒作中,股价一路飙升至467元每股。身边很多投资者经不住高额收益的诱惑,纷纷加入炒作的行列,有些投资者认为虽然已经出现泡沫,但自己不可能是最后一棒;也有很多投资者甚至认为,自己买入短短几个星期就能翻倍,即便是股票出现下跌,自己抓紧卖出,也不会出现亏损。然而,事与愿违,绝大部分投资者在这只股票上的投资都是失败的。全通教育这只股票也从467元每股一路跌到了现在的6.42元每股。

作为投资者,从中是应当获得很多经验:1.独立思考,独立判断。2.坚决不追随市场热点。3.当市场绝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趋于一致时,是一件可怕的事,应当警惕系统性风险的爆发。4.不要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市场很难战胜,恪守自己的能力圈行事。

第七天

1.当市场出现这种“黑天鹅”事件时,你会对该股及相关股票怎么操作,为什么?

2.这只股票为何在跌停后,会连续涨停,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盈利,有何风险?

3.机构投资者较少参与这类股票的交易。如果你做行为组合策略,会怎样处理这种类型的股票?

黑天鹅事件几乎无法避免,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应当怎样去躲过它,而是应当如何正确面对,甚至利用黑天鹅事件来为自己实现收益。当市场出现黑天鹅事件时,首先考虑出现事件的这只股票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还是持久的?倘若已不具备投资价值,应坚定止损,尽快出手,尽最大努力避免瀑布效应后期的杀伤力。如果只是短期的“王子落难”,则应抓住时机,利用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错误,在股价被错杀时买入。

从连续跌停到连续涨停,本质上是一种“博傻”行为。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有一种认知:股票不可能出现无限制的下跌。当股票连续出现多个跌停以后,股票价格足够低时,市场中的部分交易者开始进场,并利用这一认知拉抬股价,将手中的股票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后来的接盘者,在短期内,使用快速交易的方法,利用散户的非理性行为赚取收益。但,这样的交易是存在极大风险的,他会迅速孕育泡沫。人在决策时,是会出现过度自信等众多错误的,谁能保证自己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不会接过最后那一棒呢?

在自己的行为组合策略中,我首先会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对不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会避而远之。而极具投资价值的股票,当股价连续出现大范围下跌,有所反弹时,往往是购买的良机,自己会抓住这一机会,从中获取收益。

Ⅲ 中国发生过几次股崩

什么叫崩盘?
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这种大量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

世界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崩盘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着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市梦魇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中国式股灾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Ⅳ 大学数学里学习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对于研究股票市场变化有何实践上的应用。

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现在的行情软件已经有了指标优化工具,就是能对均线及指标为依据的交易系统选出最优参数。然而,所有的一切均是建立在历史数据上的,并进而得出如ma5上下叉ma10 B S这类的指示,还会告诉你在199*年至200*年间用这个方法在这个股上的收益是*%。--这就是统计学。
而如果你认为1000次的金叉中有550次是上涨的不是因为偶然而是因为必然。是股市的内在规律。这就是--概率论。
然而,过去的事真的会在未来重复吗?这是个无法证实或者一旦证实已无意义的论题。并假如真的有这种规律性,然而在5年1000次的交易中550VS450,设获利与止损各为10%,最终收益是900×-1.5%(费用)+100×10%(获利)=-3.5,最终你是输的。当然这只是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