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盈亏 » 温氏股份股票价格预测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温氏股份股票价格预测

发布时间: 2023-03-26 05:45:00

1. 两节过后猪肉股价格走势如何

第一、大量资本入局养猪市场

在国内几大巨头跨界进入养猪市场后,国内的生猪存栏量正在飞速上涨。就在本月,生猪的存栏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也就是说现在国内的生猪的存栏量已经超过去年没有爆发非洲猪瘟前的水平了。 足够的生猪储备,稳定了供需平衡,过高的猪肉价格势必会有所回落。

第二、大量进口猪肉填充市场

由于早期于美国的贸易协定,虽然现在中美的关系有点微妙,但中国还是秉承大国的风度和魄力,按协定大量进口美国的猪肉。 就在近期,我国中美国进口的猪肉也暴涨至370%,大量的猪肉流入市场,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格。

第三、2万吨储备猪肉的投放

在我国有贴秋膘的说法,在很多的地方都会在国庆中秋的时候大量买进猪肉,给秋收农忙后的家人补补。但今年过于高价的猪肉行情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有幸的不久前,2万吨的储备储备猪肉已经投放市场了。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市场上趁机抬价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对于长期生活习惯的延续和需要。

在这普天同庆的前夕,国家又投放了2万存储备猪肉。价美物廉的优质猪肉的投放,让本已经供求平衡的猪肉市场有了点短暂的供过于求,猪肉价格应声跳水也是必然的。

第四、加拿大警告将要对中国断供猪肉

上面三点都是对于猪肉价格下降的利好消息,但国际上是有些不和谐的声音的。出于一些特殊的需要和关系, 就在几天前,加拿大却对中国发出警告:或将会切断对中国的猪肉供应。虽然我国的生猪的产能正在不断恢复,也在大量进口和投放储备猪肉。但国际上可能的猪肉断供,也将让两节后的猪肉价格行情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

第五、大型屠宰企业的间接定价权

我们都知道,猪肉的价格除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外,另一个方面就是大型屠宰企业的在收猪、屯猪、计划性屠宰的过程中间接的获得的对于猪肉价格定价权。市场上有多少猪,猪肉投放多少猪肉都需要经过大型屠宰这个环节。 所以,大型屠宰企业的有序运营,有效规划监督对于稳定市场猪肉价格是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猪肉价格是真正“拐点” ,个人觉得应该是出现在两节之后。经历国庆中秋的“大考”,猪价将走下何方,是涨是跌也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脉络。虽然,猪肉价格猪价回落是一种大趋势,但多久才能回到10元时代,在各项养殖费用都提高的现在,猪肉是否还能回到10元时代,确实还需要等市场来验证

2. 十大猪肉龙头股

猪肉板块龙头股:
1、双汇发展:国内肉制品行业第一品牌,一方面双汇是猪肉的题材,最关键还是权重蓝筹,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2、新希望:饲料龙头股,猪肉龙头股,饲料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3、顺鑫农业:猪肉题材叠加白酒,北京地区最大的安全猪肉生产基地,同时牛栏山白酒就是公司的品牌,在北京的知名度很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形势,按照调控预案规定积极准备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以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稳定生猪生产,维护养殖户利益。
据了解,猪肉作为日常民生的重要的食物组成部分,猪肉价格的变化和物价的变化如影随形。猪肉价格对于猪肉概念行情存在决定性的影响。
其他龙头股还有:
牧原股份000048:龙头股。随着康达尔品牌的建立,过硬的产品质量,市场的认同,1995年深圳市政府批准立项和兴建康达尔养猪业务。
温氏股份000735:龙头股。目前猪肉价格的底部已经出现,肉价已稳步提升,这将改善公司下半年生猪养殖业的利润水平。
海大集团000860:龙头股。小店的种猪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罗牛山000876:龙头股。公司将以“打造世界级农牧食品企业和美好公司”为愿景,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使命,以“新、和、实、谦”为核心价值观,着重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领先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安全健康的大食品产业链,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满足消费者对安全肉食品的需求,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拓展资料: 猪肉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海大集团、傲农生物、安记食品、正邦科技、华统股份、上海梅林、新五丰、双汇发展、巨星农牧、立华股份、天邦股份等。
龙头股的介绍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龙头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不能涨停的个股,不可能做龙头.
龙头股流通市要适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11月起动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亿左右。
股票增发是什么意思?
为了融资,上市公司再次发行股票,这个行为是股票增发。可以浅显的理解为,增添(股票)发行量,用更多的融资,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对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会给市场存量资金造成较大的压力,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股票增发的形式有三种是最为常见的,公开增发、配股、非公开增发也就是定向增发。下图将对具体的区别作出分析。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如何去查询股票增发的消息、公告呢?我们就需要用到投资日历了,我们可以通过它及时的了解哪些股票增发、解禁、上市、分红等信息,点击就可以获取!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
从股票增发的用途来看
其实,用途是企业并购的增发,对于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业绩的增长,是有很大帮助的,较少能跌破增发价格;但是那些用于企业转型的增发募集,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也存在上市公司用增发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投资范围不在它的主营业务内,而且把高风险的行业作为投资方向,会造成市场上的投资人的焦虑,抛售手中的股票,股价会受到影响下跌,无疑是利空的一种行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3. 温子荣多大了

温子荣生于1947年,享年76岁,是温氏股份已故创始人温北英的胞弟。公告称,温子荣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一,为公司的创立、成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董事会对温子荣为公司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深表敬意和感谢。
公告强调,温子荣已从公司退休多年,退休后未在公司任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正常履职,公司各项经营启袭管理活动一切正常,此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2月16日,温氏股份收报19.44元/股,跌1.12%,市值1274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发现,关于温子荣的介绍并不多。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华农”)2011年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温子荣与妻子古金英均为温氏集团退休员工,二人同时也是大华农实际控制人成员之一。
温子荣直接持有温氏股份985万股,占股份总额的0.15%,为公司11名实际控制人之一。温子荣持有的公司股份将按法律、法规规定办理股份继承手续,并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构成发生变化。此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2022年半年报显示,温氏家族对温氏股份的直接持股比例为16.0949%,是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具体来看,温氏家族包括温鹏程、温志芬、温均生、温小琼、孙芬、伍翠珍、刘容娇、陈健兴、梁焕珍、温子荣、古金英等共11人。
其中,梁焕珍为温北英的配偶,温鹏程、温志芬、温均生、温小琼四人为兄弟姐妹,伍翠珍、刘容娇、孙芬、陈健兴对应为上述四人的配偶。目前,温志芬担任董事长,温鹏程、温小琼任公司董事,温均生任监事会主席。
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持股前 10 名股东中,排名第一的温鹏程持股比例为4.03%,排名第二的严居然持股比例为2.78%,排名第三脊旁穗的梁焕珍持股比例为2.65%,现任董事长温志芬持股2.35%,位列第八。
2016年,时任董事长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就曾坦言,“温氏从成立那一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带有家族烙印的公众公司。” 温鹏程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早期的温氏集团才被拒于资本市场之外,“但我们完全是以公众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团队的成长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温鹏程也强调,虽然温氏带有家族烙印,樱卜但是管理团队的作用、决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学、合理,而且高效的。
除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温氏股份还曾因全员持股模式而被誉为“农业界华为”。据公开报道,早在1986年,温氏就推出了全员持股计划。
2011年3月,温氏股份拆分旗下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先行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15年11月,温氏股份通过吸收合并大华农的方式完成创业板上市,不少员工身价也水涨船高。据媒体统计,当时温氏股份共有48人成为亿万富翁,上千人成为千万富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控股公司402家、合作农户(家庭农场)约4.54万户、员工约4.4万名。
温氏股份2022年业绩在五大上市猪企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牧原股份。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8亿元_5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34.04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45亿元_5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6.66亿元。
具体业务板块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790.86万头,同比增长35.49%,毛猪销售均价19.05元/公斤,同比增长9.55%;销售肉鸡10.8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下降1.83%,毛鸡销售均价同比上升17.20%。
温氏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销售量及价格同比上升,同时生产成绩提高,养殖综合成本下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上升,实现扭亏为盈。养鸡业务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核心生产成绩指标保持高位,养殖综合成本保持良好,公司养鸡业务利润同比上升。

4. 温氏股份2020年四月份的股票价是多少

温氏股份2020年四月份的股票价最低29.40,最高33.38。

5. 300498温氏股份与大华农怎么换股

根据换股吸收合并方案,温氏集团以16.15元/股(分红后,下同)向大华农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以取得该部分股东持有的大华农全部股票。大华农确定的换股价格为13.03元/股,对应吸收合并的换股比例为0.8070,即换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股大华农股票可换得0.8070股温氏集团所发A股股票(即温氏股份)。

6. 2021年1月份,A股创业板指数能超过大盘,涨到4千点吗

2021年1月份,A股创业板指数能超过大盘,涨到4千点吗?

咱们来简单讲一下:

首先创业板在过去的2020年中实现了达到64%的涨幅,期间虽说有过回调,但是回调并不影响其上涨幅度,而对比一下15年的行情,在各路资金加上杠杆资金的介入下实现了84%左右的涨幅,从目前看来创业板虽然在2020年涨幅达到了64%,但是资金的体量并没有像15年那么多,所以这点是需要投资者们重点观察的地方之一,其次就是2020年全年创业板在注册制落地实施后的涨幅确实可观,但是这个时候要注意一下,创业板虽然大涨,但是主板并没有实现多大的涨幅,并且创业板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回调,而临近春节期间,在各方面因素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们依然要持谨慎态度去对待创业板的涨幅,当然这里指数只是作为参考,我们还是要结合一下个股来确定,毕竟指数行情,个股才能更好的演绎。

那么2021年创业板指数能否超过大盘指数,达到4000点呢,作者这里认为很难,虽然创业板注册制落实实施很成功,但是这里还有两方面需要考虑,第一:增量资金能否继续进来维持住当前的市场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增量资金迟迟不进来,那么这里是维持不住当前市场,第二:任何板块涨多了都需要回调,那么指数也一样,当增量资金不进来的情况下,那么市场就会展开调整,再加上我们的管理层定调是慢牛,这样逼空的行情作者相信不会持续太久,否则的话那就会把指数继续拉崩盘,这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2020年创业板指数涨幅已经过大,有回调的预期,所以在2021年创业板指数要想达到4000点还是很难的!而相反作者认为上证指数会在未来逐步开启一段慢牛的行情!

这个问题其实存在概率!

第一,创业板如果短期继续强势,而大盘继续被压制,那么是有可能超过大盘的,但是不会持续;

第二,创业板目前3000多点,涨到4000点也就30%左右的距离,我认为有概率的,毕竟牛市还未结束,所以,牛市不言顶;

目前的情况是!

大盘压着没进入主升浪,而创业板已经进入了主升浪。

这一方面是因为前期有一定的套牢压力,所以,需要长期的时间去化解;

另一方面,主板的注册制没有全面落地,这个引爆点还没启动;

如今来看,A股站上3500点,并且迟迟未跌破3200点。

很明显, 处于2600~3400点左右的套牢压力基本已经化解,筹码也已经落入了长线机构资金的手里。

从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了:

散户流通占比越来越低,机构流通占比越来越高,很显然,长线资金流入帮助散户解套,那么目的一定是为了赚大钱,而不是做慈善,想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市场未来的空间不会小!

那么,从2020年Q2~Q3的数据来看。

主板其实离牛市顶部区域还有大的一段距离,说明并没有进入尾声;

而创业板则是提前进入了一个高风险的位置,毕竟创业板已经走了2年的主升浪;

所以,创业板在Q3~Q4的时间里进入了一个高位的震荡洗盘。

而如今,在2021年,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创业板的数据调整到了一个上一轮牛市的调整位置附近。

所以,继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也就激发了如今的大涨。

那么,这里的大涨是反弹,还是第二轮的主升浪启动,这就要边走边看。如果是反弹,那未来会继续迎来一波空中加油的调整,但如果是主升浪,也就进入了牛市中后期。

对于主板来说!

还是在等待注册制的落地,等待爆发。

我认为这个会在2021年看到,最迟在2022年,就看市场走的是结构性牛市,还是快牛了。

这个区别将会在4000点左右定下结论。

因为散户的进入方式将会决定疯牛还是结构性牛市。

过去的大牛市中后期,散户都是以银行转账的方式进入市场,也就是散户自己操盘进入市场投机,从而看到了疯牛。

而2019-2020年,市场里大部分的散户资金是以购买基金的方式进入市场,而基金则是相对理智的机构投资者操盘,自然走出的是结构性牛市。

可是,未来到了4000点会后,市场会出现一定的赚钱效应,到时候群众的储蓄资金会以什么形式进入市场,将决定了次轮牛市中后期到底是快牛还是结构性牛市。

综上,A股创业板指数能超过大盘,涨到4千点吗?

没有不可能,但是持续超过大盘的概率较低,要超过也是一段时间的问题。

最终大盘还是会迎来补涨行情,远远甩掉创业板的。

毕竟,现在大盘相对创业板的估值来看是相对较低很多的。

目前看市场有这个倾向。但投资者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很多时候最疯狂最痴心妄想时往往是很危险的时候。因为市场最终还是有一个锚定,例如通过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来判断市场估值是否高低。这样不但不会做出冲动的决策,从而能规避不确定的风险。

目前看创业板估值还是比较高的,相比较上证指数十几倍的市盈率,创业板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五六十以上,通过市盈率看当然是风险较高,但不代表马上就跌,或许还能继续涨。这次创业板指数的上涨主要受到新能源和创新药的支持下持续走高。所以看创业板能不能超过上证指数涨到4000点,需要看新能源和创新药的领头羊的涨幅。

目前为止还看不到创业板能上4000点,毕竟现在刚刚到3000点附近,需要整固,而创业板指数行情在2020年涨幅60%领涨全球,2021年继续领涨有一定难度,创业板指到4000点需要33%涨幅,而上证指数到4000仅需14.3%就可以达到,而且上证指数估值低价格低更有明显优势领先创业板的点数。

2021年1月份,A股创业板指数能超过大盘,能涨到4000点。

主要是因为:

一.创业板权重股贡献太大

这两天有很多人说创业板指数应该改名字,叫做宁德指数。

宁德时代一个股票,连续上涨,就把创业板带到了3000点位置了。

而创业板前十的权重股票对创业板贡献太大了。

剩余的创业板股票对指数基本上没有影响了,十来个股票上涨就代表了一个板块指数,这也是创业板走牛的最主要原因了。

所以创业板指数上涨也失灵了,代表不了什么。

二.上证指数权重股不可能大涨

和创业板恰好相反的就是上证指数,里面权重股太多了,尤其是银行保险券商等,对上证指数影响太大了。

这就注定了上证指数不会像创业板指数那样几乎可以天天上涨一百多个点。

上证指数也失真了,不能代表主板,个股下跌或者上涨,也基本上不能影响上证指数了。

三.相差400点距离不大,1月份可以超越

今天创业板指数就大涨了一百多个点,涨幅近4个点,和大盘的差距也就只有400点左右了。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创业板指数超越上证指数,要不了多久,这个月超越上证指数没一点问题。

创业板指数要比上证指数早一点达到4000点了,说明创业板的注册制很成功,至少样子上是。

总之,现在A股的三大指数感觉全部失真了,只能作为参考了,个股的操作更难,很多个股跟跌不跟涨,更要警惕指数下跌时候个股大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们先回顾一下上一轮牛市的“神创板”行情,上一轮牛市,两年半的时间,创业板指数从585.44点涨到4037点,涨幅高达6.9倍,而本轮的牛市行情,到目前为止,创业板指数1184.91点涨到现在3000多点,只上涨了两倍多。

就算本轮行情涨不了上一轮牛市的6.9倍的好成绩,但是2倍多的涨幅显然不是一轮牛市该指数的最终的目标。目前创业板指数已经突破了3000点,4000点是一个不难达到的目标。至于你说一月份能不能涨到4000点,我的答案是不好说,可能会涨到4000点,股市无论看涨看跌在短时间内都是一个概率,即使预测对了,也没有什么可骄傲,这一次对了,下一次仍然可能错。

上一轮上涨6.9倍的行情,大部分的涨幅都是在2015年的五个月中完成的,这五个月是牛市的主升浪行情,如果说股市从2020年1月开始就进入了主升浪行情,那么本月涨到4000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市场依然维持去年的震荡上涨节奏,想在本月完成上涨一千点的目标也是画饼了,尽管截止到今天该指数出现了三连涨的行情。

自从指数修改了之后,大家都应该发现指数好像“越来越不靠谱”了,经常出现指数大涨,而大部分个股都在下跌的情况,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拿住底部的股票,等待牛市的到来,让行情自己走出来才是最好的预测。

周一创业板盘中大涨4%,距离3100点非常近了,按照创业板这牛市劲,创业板指数绝对能涨到4000点。

为什么创业板指数一定会涨到4000点呢?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创业板指数还在走牛,牛市行情还远没有结束。

虽然创业板在2020年全年实现64%的涨幅,但这个涨幅还是一个牛市的起点,创业板真正还没有进入加速上涨行情,一旦创业板进入加速上涨,指数必然会涨破4000点之上。

理由就是因为A股本轮牛市,目前主板还是涨权重股,很多主板个股没有涨,其次创业板个股也是一样的,还有很多创业板个股还在底部趴着,根本没动。

当这些大部分个股进入补涨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牛市的时候,三大指数的涨幅才会真正打开,所以按此推测不管是主板和创业板指数都会涨到4000点之上。

当然创业板指数涨破4000点,肯定不是本阶段性会涨到,而是要下一轮拉升之后,创业板指数才能涨破4000点。

创业板指数当前在冲顶了,冲顶之后会进入新一轮调整,只有等新一轮调整之后,重回上涨趋势,开启新一轮拉升行情之后,创业板指数才会挑战4000点。

按照时间周期推算,创业板指数想涨到4000点要今年下半年或者2022年年初了,只有A股牛市加速之后才能涨到这个点位。

综上

创业板指数一定能涨到4000点的,需要调整之后重新启动新一轮拉升行情才行,所以建议投资者们耐心等待新一轮行情的爆发吧。

2021年1月份,A股创业板指数能超过大盘,涨到4千点吗?

大家好,我是谦秋说,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是算命的味道了。诚然创业板指数最近走势非常凌厉,不过过去两年累积涨幅过大,权重股几乎是没有调整的味道,并在昨天(1月4日)突破了3000点,达到了3078点。按涨幅比例来说,未来需要涨30%左右,才能到4000点,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在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有梦想的地方,我就权当说下,一切皆有可能吧。


如果把2021年1月份这个定语,改成2021年全年,那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创业板指数波动范围会非常大,毕竟整个板块估值已经是没法看,不过作为注册制改革的先行军,它的示范效应还是很重要的,创业板的活力释放,也会带动上证主板,中小板,甚至主板的注册制改革,从这一点来说,谁都不好说,创业板涨不动了,毕竟它在2015年还是创出4037.96点的 历史 高点,未来大概率是会突破的,只是能不能在2021年实现,甚至是在2021年1月份实现,在我看来,算是小概率事件而已。

谦秋说问答,开心有内涵。

2021年1月,创业板指数有可能会超过上证指数,但因为限定时间太短,本身有一定难度。但是2021年全年,创业板指数超过上证指数,基本上没有任何悬念,创业板指数处于牛市中,肯定会超过4000点。

一、1月份创业板指会不会超过上证指数

在2021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创业板出现暴涨走势,大涨了3.77%。而在此之前的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均是大涨走势,在2020年12月30日,创业板指数上涨了3.11%,12月31日, 创业板指大涨了2.27%。


而在2021年的第二个交易日,创业板指出现了震荡,低开高走,最终收涨0.56%,但盘中有过明显的杀跌动作,一度大跌1.63%,说明创业板短期连续大涨后,多空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所以要想继续单边大涨,本身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上证指数3528.68点,创业板指3097.98点,上证指数比创业板指高出430.7点,幅度为13.9%,那么要想在1月份余下的18个交易日里,创业板指平均每天都需要比上证指数高出0.77%的涨幅,但是大家都知道,A股几大指数的强弱经常会出现转化,创业板指持续保持强于上证指的概率也较低。因此在一月份上证指数有超过上证指数的可能,但概率并不大。

二、创业板指今年肯定会超过上证指数

我在2020年初的时候曾经作出过一个预判,认为创业板指在两年内一定会超过上证指数,当时遭到很多嘲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创业板指连2000点都不到,而当时上证指数已经3000点左右。

但现在的事实已经在逐渐的印度我当初的判断,2020年上证指数上涨13.87%,而创业板指在2020年大涨了64.96%,涨幅远远超过上证指数,进一步拉近了两个指数的差距。而2021年刚刚开始,创业板指即将出了大涨,已经奠定了2021年创业板强势的主基调。


三、创业板处于牛市中,会超过4000点

从去年我就明确提出,创业板已经处于牛市中,芯片和特斯拉两大主题会贯彻这轮创业板牛市的始末,特斯拉概念持续暴涨,而芯片在2021年上半年也出现了暴涨,虽然在7月份后出现中级调整,但这只是牛市中的调整,之后牛市依然会志。

创业板指牛市有三大支撑:

第一,创业板指已要实施了注册制,这给创业板指带来了持续走强的动力。很多人将注册制视为洪水兽猛,这是很肤浅的看法。真正的牛市一定是注册制带来的,美股注册制,照样十多年走牛。创业板在注册制之下,公司分化,好公司不断上涨,带动创业板指不断走牛。

第二,创业板里的很多公司都是新兴产业行业的公司,这些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 科技 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不再是以前简单的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这将给这些行业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创业板指是成分指数,由创业板里面的100只股票构成,而且会定期调整,这和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那些好公司会进入成分指数,推动指数不断上涨,而不好的公司会被调出指数。而上证指数里的银行股根本没有什么成长前景,中石油更是阴跌不断,创业板指与上证指数根本没有可比性。

第三,上证指数的是A股最老的指数,中途经历了几轮牛市,包括2001年的科网股牛市,2007年的6124点和2015年的5178点,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而创业板指成立后仅仅经过2015年一次牛市,从 历史 规律来看,不可能一次牛市就长期走熊,而创业板只要再上涨30%就可以突破2015年的高点4037.96点,这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因此,创业板牛市仍在继续,今年将会超过上证指数,并且会继续走强,即便是今年不能创出 历史 新高,也会在明年创出 历史 新高。

2021年是中国的 科技 创新年,创业板中 科技 股票多,指数出创新高是肯定的,至于能否涨到4000点,还要看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还有货币政策等等,我本人是看好后市,震荡攀升是主基调,短线注意指数冲高回落回踩,优质股票逢低分仓吸纳为主。

创业板指数才有3100点左右,就想到4000点,还一月份,等于一个月涨30%,想都不用想,三个字,不可能。

创业板市盈率已经高达67倍,上涨30%,就是90倍左右了,这是什么概念,比美国纳斯达克高一倍多,大家都是注册制,凭什么创业板可以享受高估值。

创业板20年是牛气冲天,但并不是普涨行情,而是机构抱团股上涨的功劳,机构抱团持股市值巨大,像宁德时代,市值一度逼近万亿元大关,金龙鱼市值也是一度达到7000亿元,爱尔眼科市值也是一度达到3000亿元,迈瑞医疗市值也是达到6000亿元,还有温氏股份市值也是一度达到3000亿元,创业板目前总市值也就是11万亿元,几家公司市值就接近20%,指数完全被几家大公司所左右,而这几家股票要么是现在还是牛气冲天,要么是曾经牛气冲天,大涨拉动创业板指数大涨。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机构抱团也不是铁板一块雷打不动,也是会出现松动的,温氏股份股价从高位算起,跌幅也不小,今天金龙鱼股价宽幅震荡上演过山车。1月5日开盘随即冲击 历史 新高139.9元,但随即掉头向下,一度翻绿大跌近5%,振幅达18.61%,市值波动达1252亿元。

爱尔眼科也是机构抱团股,周一受到利空打压,一度下跌近9%,没有部分机构跑路,会下跌那么多吗?看看宁德时代的市盈率,200余倍,要说低估,恐怕说的人自己心中都直打鼓。

创业板指数短期可以维持强势,但最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调整,估值太高了,在流动性不宽裕下和注册制新股源源不断而来下,估值下一个台阶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极大概率。

以上只是个人粗浅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7. 温氏股份股票为什么下跌

温氏股份的下跌关键还是去年禽流感引起的,导致他的黄鸡损失惨重,再加上猪肉价格的下跌。导致温氏股份利润大幅下滑,是他下跌的主要原因。我也买了许多温氏股份,亏大了。

8. 生猪养殖行业毛利率环比增长高居第四,生猪养殖行业日后会是什么发展趋势

在猪肉的价格反跳的大环境下,生猪养殖行业销售利润率最终在二季度变为正值。

一部分个股获得组织亲睐。在其中,社保基金一零六组成新入重仓股天康生物2282亿港元,期终持仓总市值超过2.7亿人民币;社保基金一一五组成新入新的希望1681亿港元,期终持仓总市值超过2.6亿人民币。正邦科技则获QFII亲睐,巴克莱银行新入重仓股975亿港元,期终持仓总市值超过5900万余元。

除此之外,一部分个股二季度至今获股票龙虎榜大幅度买入。依照期内交易量平均价测算,大北农4月至今得到股票龙虎榜加持3.3亿人民币位居,天康生物、温氏股份2只个股均得到股票龙虎榜加持逾亿人民币。近年来A股市场维持波动,一部分猪股主要表现发挥出色,巨星农牧暴涨近95%位居,傲农生物、正虹科技等多个个股逆势涨逾30%。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兑付,猪股股票价格能不能不断强悍,且翘首以待。

9. 温氏集团股票整体上市的时候股价怎么定

根据上周末公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将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大华农。大华农公司股票将自10月19日起开始连续停牌,10月16日为公司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温氏以16.15元/股发行价登场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方案为:温氏集团向大华农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以取得该等股东持有的大华农全部股票;本次合并完成后,接收方温氏集团将承继及承接大华农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大华农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温氏集团的股票(包括为本次吸收合并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流通。大华农股票退市后,将由温氏集团负责向原大华农投资者派发其在退市前尚未领取的现金红利。
广州日报记者从广东温氏总部了解到:温氏集团是广东省内经营规模最大的养殖企业,此次上市发行价格为16.15元/股(A股大华农现价为39.10元)。大华农的换股价格以8.33元/股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给予60%的换股溢价率确定,结合大华农2014年度分红派息事项,大华农本次换股价格为13.03元/股,每股大华农A股股票可以换得0.8070股温氏集团发行的A股股票。

10. 2015年11月2日,换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温氏股份(.SZ),股价出现暴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

2015年11月2日,换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 温氏股份 (300498.SZ),股价出现暴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创业板巨无霸,万千股民追捧的对象。

让外界颇为困惑的是,一家主营禽肉产品的温氏股份,何以能够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市值,围绕其发展轨迹,一直为外界所关注。3月6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7户农民集资8000元起步,经过30余载的发展,到如今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跨地区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温氏股份一路走来,稳扎稳打。目前,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170多家一体化公司,现有合作家庭农场5.3万户、员工4万余人。

作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岁的温鹏程第19次参加全国两会。面对外界关心的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温氏家族化等问题,温鹏程毫不讳言,向时代周报记者娓娓道来。

神话背后 依赖“温氏模式”

中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温氏股份定位于畜禽养殖为主业,恰逢其时。温氏股份的主营业务为肉猪、肉鸡等禽类产品,近几年其规模远超同行。

据温氏股份官网披露,2014年温氏集团上市肉猪1218万头、肉鸡6.97亿只、肉鸭1699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温氏股份的经营业绩再次迈上新台阶。

最新的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达482.34亿元,同比增长24.56%;营业利润为67.17亿元,同比增长13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76亿元,同比增长126.16%。

在业内人士看来,温氏股份的发展得益升弊誉于其独有的“温氏模式”—以紧密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核心、适度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

长江证券 分析师认为,温氏股份通过其“轻资产、全产业链、全员持股”的温氏模式解决了养殖业大规模化而因技术跟不上导致的高成本难题,成本优势显着。另外,温氏股份较高的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优势,能够保证合作农户利润持续增长,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温氏体系,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

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畜牧业巨大的成本是饲料,大概占到总成本的70%。目前国家正在提倡“去库存”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玉米和粮食的库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库存。温鹏程认为,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会让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这可以让我们的畜牧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温氏股份将产业触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在发展过程中,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起了环保争议。对于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并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即环保“三同时”制度,另外这几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达到10亿-20亿元,“去年我们投入了2.7亿元的环保资金,新投产的项目,(环保)标准较高,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标准。”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50多分钟的专访时间里,温鹏程多次谈到环保话题,“我们三年前就明确了环保管理,是生产环节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环保压力不大”。

迈入2016年,温氏股份发展势头迅猛。3月7日,温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猪销售情况,2月销售商品肉猪109.81万头,收入22.15亿元,销售均价17.91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31.74%、-27.66%、4.01%,对此温氏股份解释称,“受春节假期影响,公司商品肉猪出栏量减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及销售价格上涨。”

近来,温氏股份再次将产业板块向全国布局。2月3日,该公司卜隐披露了一项定增预案,“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每年合计新增肉猪产能 182 万头为目标,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11.6亿元,用于建立 4个肉猪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

启吵段动组织架构变革

温氏股份内部家族分散,共计有13个家族,其中以温鹏程家族和严居然家族影响最甚。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温氏股份的股本结构较为分散,无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单一股东,各股东的持股数及持股比例均较小。

截至目前,温氏家族成员中,包括温鹏程在内的11人在温氏股份持股,合计持有公司6.07亿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6.74%,为温氏股份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层面,温氏股份共计有8名握有“实权”的非独立董事,其中温鹏程在公司担任董事长,温氏家族成员在非独立董事中拥有4名席位,占到1/2,对于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形成决议,有重大影响。

另外,严氏家族在温氏股份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温氏股份总裁、技术总监严居然,以及严居能两兄弟,均在董事会担任董事,两人合计持有1.77亿股,持股比例达4.88%。

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公司家族化倾向这一话题毫不讳言,“温氏从成立那一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带有家族烙印的公众公司。” 温鹏程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早期的温氏集团才被拒于资本市场之外,“但我们完全是以公众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团队的成长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温鹏程进一步指出,虽然温氏带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团队的作用、决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学、合理,而且高效的。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1月份整体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后,温氏股份经过资本市场震荡,依旧稳坐“一哥”宝座。截至3月10日收盘,温氏股份报收47.87元/股,总市值达到1735.41亿元,超过绿地控股(600606.SH,总市值1555.09亿元)和光大银行(601818.SH,总市值1699.12亿元),在沪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银行 的总市值目前不到1500亿元,温氏股份总市值排名第25位,可谓深市的新“巨无霸”

在整体上市后,上述13个家族和个人身家已过亿,温氏创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财富观念变成现实。今年以来,温氏股份继续加大对股东的财富共享。根据2015年度的经营情况,温氏股份发布了《201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披露》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不少于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不少于18.13亿元,同时以资本公积向股东每10股转增不少于2股,合计转增股本不少于7.25亿股。

不仅如此,温氏股份还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2月3日,温氏股份披露称,该计划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1.6亿元,参与对象包括本公司董监高管理人员,以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子公司员工,总人数达19097人。

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上市后更好地发展,温氏股份直接启动了关于组织架构变革的工作,已聘请了有关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指导此次变革。

“我们很快会以原来的母公司来带动分公司发展,到下个阶段,组织变革(实施)以后,可能会让企业的管理更专业化,具体从业务队伍专业化、年轻化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