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入门 » 煌灾概念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煌灾概念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1-21 17:11:37

❶ 为什么大旱之年闹蝗灾,低洼多水地区流行疟疾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疟疾与蚊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引发人患疟疾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当人被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按蚊叮咬时,疟原虫的孢子就随着蚊的唾液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的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近几年来发现间日疟原虫还能损坏脑组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因为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寄生在按蚊体内,所以按蚊的种群数量发展状况将影响疟原虫的传播。在按蚊数量多、密度大的地区,人患疟疾的机会就大。按蚊的发育过程也是完全变态,其幼虫生活在低洼潮湿的水环境中。如果环境多是低洼的死水环境,则蚊多,患疟疾的人也多。所以,人类防治疟疾病,除了医药治疗外,还要治理和清除低洼的死水环境,以阻断蚊的生活史,减少蚊的数量,从而阻断疟原虫的传播途径,达到消灭疟原虫防治疟疾病的目的。

全文
@@@@@@@@@@@@@@@@@@@@@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

昆虫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类动物,但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括出其特点,还需多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知资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注意启动学生已有的信息资源,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例如,冬季几乎看不到苍蝇、蚊子,为什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了起来?食用的面粉中如何长出“肉虫子”?“肉虫子”又如何变成蛾的?通过交流使学生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录像片或图片,启发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录像片或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为了加深学生对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李商隐《无题》中的诗篇,让学生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否科学,为什么诗人会误以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家蚕在发育的各个时期的特点,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还要以蝗虫等为例,并和家蚕等比较,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3.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饲养家蚕或某种昆虫的实践活动,以便于学生认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体察生物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如果饲养家蚕有困难的话,可以培养果蝇,因为果蝇具有个体小、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等优点。在适宜的条件下,果蝇20~30天就可繁殖一代,而且在一个试管中即可看到各龄幼虫、蛹和成虫三个时期,同时还可以看到幼虫的蜕皮现象。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环境中蚊子多?”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繁衍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使昆虫以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来适应多种环境,是昆虫能够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4.引导学生从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辩证的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如一些昆虫对农林业有危害,而有些昆虫则可为植物体传粉授精。还可以结合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小小家蚕如何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如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参考答案

观察与思考

填空

1.�⑤→②→①→⑥→④→③;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比较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讨论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 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

3.�“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全诗的内容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诗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技能训练

从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提得较好。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问题“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提出的不具体、不明确。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蚕吐丝的量与蚕的大小有关吗?只有雌性或雄性的成虫,蝗虫能进行有性生殖吗?为什么说雌雄昆虫的相互识别与昆虫的触角有关?昆虫在蜕皮后,新皮变硬之前,抗干旱和抗虫害的能力如何?等等。

练习

1.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着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这就是蝉蜕。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写短文。

(1)蝗虫的成虫和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2)蝗虫的卵和蚊的卵进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3)从蚊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

(4)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收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蝗虫生殖发育的状况的统计结果;收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疟疾病与蚊生长发育状况的统计结果。

四、背景资料

蚕是怎样吐丝的

在家蚕由受精卵到成虫的四个发育阶段中,只有幼虫时期取食桑叶。蚕吃下的桑叶,经过蚕体内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一部分成为蚕的组织细胞的组成物质,同时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转化成各种氨基酸,由血液运输到绢丝腺中。绢丝腺是专门合成蚕丝的腺体,它是由900多个腺细胞组成的。经过腺细胞加工合成分泌的液态绢丝蛋白,由蚕口器下边的吐丝管牵引,吐出一根长长的液态的细丝,细丝遇到空气后即凝结成固态丝。一般来说,一只成熟的蚕的幼虫,经过2~3天通宵达旦的“工作”,就可以用纤细的绢丝结成椭圆的茧腔,直至成蚕茧。

蚕丝柔软纤细,但柔中带刚,其拉力和钢丝相当,当一根蚕丝被拉长七分之一时,还能恢复原来的长度。蚕丝内部有占总容积25%的空隙,蚕丝的最外部则覆盖着丝胶蛋白,它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因此蚕丝吸湿性很好,蚕丝织成丝绸,夏天穿绸衣会感到很舒服。

丝绸之路

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横贯整个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道路。丝绸之路东起渭水流域,途经河西走廊,辗转进入新疆,然后时分时合,蜿蜒西行。大约自公元前2世纪起,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饲养家蚕。自公元551年养蚕技术开始传到欧洲,在此后的1 000多年里,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经此路西运,故而得名。

为什么严重的蝗灾多发生在干旱的年份?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昆虫为什么会蜕皮

昆虫的蜕皮是生长的需要,因为昆虫的表皮(外骨骼)是由蜡质层和几丁质层组成的。蜡质层位于表层的最外层,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它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在几丁质层的下面是分泌外骨骼的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分泌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就不能继续扩大,从而使昆虫生长受到限制。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蜕皮时,表皮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同时蜡质层破裂,昆虫的幼体就可以从外骨骼中钻出来,并且由表皮细胞重新分泌外骨骼。当新的外骨骼还未完全硬化之前,昆虫身体可以增大。所以,正在发育而迅速生长的昆虫幼体蜕皮次数较多。当昆虫发育到不再继续长大时,蜕皮也就停止。

疟疾与蚊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引发人患疟疾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当人被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按蚊叮咬时,疟原虫的孢子就随着蚊的唾液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的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近几年来发现间日疟原虫还能损坏脑组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因为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寄生在按蚊体内,所以按蚊的种群数量发展状况将影响疟原虫的传播。在按蚊数量多、密度大的地区,人患疟疾的机会就大。按蚊的发育过程也是完全变态,其幼虫生活在低洼潮湿的水环境中。如果环境多是低洼的死水环境,则蚊多,患疟疾的人也多。所以,人类防治疟疾病,除了医药治疗外,还要治理和清除低洼的死水环境,以阻断蚊的生活史,减少蚊的数量,从而阻断疟原虫的传播途径,达到消灭疟原虫防治疟疾病的目的。

❷ 蝗虫在印度被灭是好事,为何会引起券商研究院吐槽

印度灭掉了蝗虫却遭吐槽,是因为这件事阻挡了券商研究院的财路。

01.印度声势浩大的蝗灾,一夜之间消失无踪

前几天频频上热搜的印度蝗灾引发了很多人的焦虑,大家都担心它们会从哪条路线来吃我们的粮食,不过显然现在大家不用担心了,因为蝗虫在印度就被劫杀了,这对于印度和我们都是好事。蝗虫的最爱就是我们的主食,就是我们日常吃的小麦啊玉米和大米之类的,如果把这些都吃完了它们还会来祸害我们的水果蔬菜,森林也挡不住这些饥饿的家伙,因为它们连树叶都吃,所以蝗虫被灭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好事。


打工仔们加班加点写出来的各种分析方案和应对方案一夜之间成了废纸派不上任何用场,他们的发财梦也随之破裂了,所以有些人不开心就吐槽了一下,有网友还说这应该是他们带过最差的一届蝗虫了,也是很让人想笑。

❸ 创业板股票市值纸于5亿有什么股票号

数据显示,在创业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116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8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9年10月30日,特锐德、神州泰岳、乐普医疗、南风股份、探路者等28只股票在创业板上市,距今已经整整10年。如今,创业板股票代码已经从“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股票数量有776只。

新京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创业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于广东省、104家位于北京、102家位于江苏省、88家位于浙江省。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6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9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述776只股票IPO时的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超过4000亿元。新京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后,有362只股票有过增发股票行为,累计增发募集资金合计5499亿元。增发募集资金中,芒果超媒、数知科技、东方财富、金科文化上市后募集资金均超过8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重组新规、注册制预期等全面改革,有助于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增强市场投资信心。

总市值超5万亿:市值王为“猪企”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77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68万亿元。

Wind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盘,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只股票总市值为1399.67亿元,当日乐普医疗、神州泰岳、华谊兄弟的总市值居前,分别达到了257.4亿元、130亿元、118.9亿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创业板上有776只股票,总市值为5.68万亿元。按照最新收盘价,创业板目前总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为温氏股份、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爱尔眼科、东方财富,5只股票总市值分别为2204.5亿元、2178亿元、1535亿元、1241.9亿元、1006.67亿元。

作为目前创业板的“市值王”,温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为一家畜禽养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盘,温氏股份对应总市值最高达到了2407.9亿元。

目前创业板上市的776只股票中,总市值最低的为当时首批上市的金亚科技。数据显示,金亚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总市值超过51亿元。但在2015年,金亚科技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亚科技欺诈发行一事,并对金亚科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盘,金亚科技对应总市值2.64亿元。

首批28只股票“冰火两重天”

十年前,特锐德、神州泰岳、乐普医疗、华谊兄弟等28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十年后,这28家公司的状况却各不相同。

数据显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总市值较上市首日有所上涨,其中爱尔眼科总市值涨幅最大,最新总市值为1241.9亿元,较上市首日的69.28亿元增长1692.4%。此外,亿纬锂能、华测检测、网宿科技、机器人总市值增幅分别为850%、507%、475%、370%。

华谊兄弟、宝德股份最新总市值虽然较上市首日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分别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盘价,华谊兄弟对应总市值124亿元,而公司上市首日总市值118.9亿元;宝德股份最新总市值23.2亿元,而上市首日总市值为21.6亿元。

首批上创业板企业中,有7家公司总市值下滑明显。探路者、鼎汉技术、中元股份、南风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亚科技最新总市值较上市首日分别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❹ 蝗灾利好什么股票

对什么股票都不影响,有可能利好与农业吧

❺ 东非蝗灾对哪些上市公司有利

东非蝗虫灾害对我国这些上市公司有利:农药公司,兽药公司,牧业公司,粮食公司等等。

❻ 这次的蝗灾,会不会有利于这些粮食股票价格上涨

当然有利于粮食类股票上涨,并且已经涨过一轮了,现在是回调后的第二轮上涨。
例如大北农、农产品、牧原股份、苏垦农发等。

❼ 杀蝗虫药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1、安道麦A(000533.SZ):全球农药制剂龙头,公司在海外市场拥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经验,并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相关原药已在国内上市。

公司是我国农药行业龙头企业,大股东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具有杀虫剂扑虱灵产品,其主要杀虫产品敌敌畏、敌百虫、氧化乐果产量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以上。

2、扬农化工(600486.SH):国内农药龙头,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基地。在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名单中,14种复配制剂中包含3种菊酯类产品。

公司是国内唯一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主导产品卫生用菊酯和农用菊酯的原药生产能力分别在2000吨/年和1500吨/年左右,其中国内卫生杀虫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全球销量排名第二。



3、利民股份(002734.SZ):公司控股的威远目前拥有甲维盐产能300吨,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中,单剂推荐包含甲维盐、14种复配制剂中也有8中包含甲维盐。

4、雅本化学(300261.SZ):公司是是国内医药农药中间体行业中的高端产品定制商。公司为本次推荐用药中的氯虫苯甲酰胺(康宽)生产定制生产原料CHP和BPP。

5、湖南海利[600731]

要点一:所属板块农药兽药板块,湖南板块,长株潭板块。

要点二:经营范围化工产品、农药开发、生产及自产产品销售(农药生产在本企业许可证书核定的产品范围和有效期限内开展);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化工设计、化工环保评价及监测;化工技术研究及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机械电子设备、五金、交电、百货、建筑材料及政策允许的化工原料销售;经营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除外)。

❽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蝗灾

黄河三角洲蝗灾
根据东营市植物保护站的调查分析,2008年黄河三角洲东亚飞蝗将达到中等偏重发生程度,蝗虫在5月中旬就开始出土,下旬达到出土高峰期,预计这一地区2008年夏季蝗灾发生面积将达到170万亩。 农业部2008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中国蝗灾预测报告则显示,在中国,2008年发生蝗灾的土地面积有9000多万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防治蝗虫专家王宪辉告诉《北京科技报》,在中国造成灾害的蝗虫主要有两大类别,一类是飞蝗,其中包括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等几类;另一类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土蝗。而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就是东亚飞蝗,黄河三角洲一带的蝗灾,主要就是这种蝗虫所致。 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相生。王宪辉解释说,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是将卵产在没有植物或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漫天飞蝗
植物稀少的滩涂荒地里,所以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就较快,一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群聚成灾。 其实单个的蝗虫危害性并不大,平常见到人就会逃掉,又是什么原因让这种“爱害羞”的小昆虫变得如此具有攻击性?王宪辉说,从表面看,蝗虫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仿佛就会变性,变得很有攻击性,而且常常是一起行动,具体原因现在科学界还没有定论,这也是他们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虽然在历史上蝗灾频繁,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蝗区大为缩小,蝗灾发生率也下降了很多。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退化,加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蝗灾死灰复燃,新蝗灾区不断出现。 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在历史上就是蝗灾的重灾区,特别是发生旱灾的年份,往往就会有蝗灾。近年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这里干旱年份也越来越多,黄河水量不断缩减,暴露的滩涂荒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干旱造成这一地区的湖泊、水库水量的锐减,有的甚至基本干涸,再加上沿海一带面积很大的盐碱地,为蝗虫的产卵繁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现在,每到一年的五六月份,当地的植物保护部门都要为防治夏季蝗灾而伤脑筋,过几个月还得为防治秋季蝗灾费心思。 在中国,也有一些地方的蝗灾与人们过度开发,大肆砍伐林木,使得植被转型有关,比如海南三亚。王宪辉告诉记者,这里海边原来都是以灌木、小树林为主的植被类型,后来因为人工开发,那里的植被变成了草地类型,一些地面出现了沙化,以至于最终引起了蝗灾。 在天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地一座水库干涸后,由于绿化和防治措施没有跟上,居然成了“蚂蚱窝”,结果每年要施放数十吨农药才能控制蝗情。 “蝗灾极难彻底根治,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它就有可能发生,因为蝗虫的繁殖力实在太强了,要想完全消灭它是不太可能的。”王宪辉说。“目前全世界都在为治理蝗灾犯难,并不仅仅是中国。”

❾ 国外发生蝗虫灾害利好哪些股票

国外太远了,要去查询有哪些公司在当地有相关的业务,杀蝗虫的农药生产企业,会有利好影响等。自己仔细去找找,祝投资顺利

❿ 中国历史上大蝗灾有哪些

由于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我国的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发展而消失,反之,只要是条件合适,蝗灾便会卷土重来。如2002年入夏以来,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蝗虫。截至6月底,农牧区发生蝗虫面积达9000万亩。

蝗灾的历史回顾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和蝝都为害庄稼。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中共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 2 3 19 20 31 20 12 1 0 0 3
以上的数字分布,非常合乎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规律。表明蝗虫是在4至9月(农历)间最猖獗,徐光启说:"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
徐光启的这个统计与1920年江苏省及浙江省昆虫局研究全国各地蝗虫的发生季节非常吻合,就飞蝗而言,各地以5~8月(阳历)为蝗患最紧要时期。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为最盛。6、7两月是夏秋蝗灾并发的时期。
笔者对周尧《中国昆虫学史》附录历代蝗虫灾害登记表的重新统计结果,从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该书印刷有误,统计为2618年,538次)。
《除蝗疏》对于蝗虫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有很科学的见解: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唐宋以后,纸张及印刷条件改善,蝗灾的记载便较详细,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蝗灾的地理分布

上引公元前707年(鲁桓公五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按其发生次数的地理分布,为:
黄河流域:436次,占85.82%;长江流域:69次,占13.57%;华南西南:3次,占0.58%。这个分布情况与陈正祥研究的"蝗神庙之分布"基本一致。地理学者陈正祥查阅国内外收藏的中国方志3000余种,找出其中记载有蝗神庙地点的,即在地图上标明,最后制成中国"蝗神庙之分布"的历史地理图(蝗神是总称,包括叭蜡、虫王、刘猛将军等)。利用蝗神庙分布绘成的蝗灾分布地图,有一种超过文字记载的优点,因为凡是有蝗神庙的地方,反映当地的蝗灾必有反复发作的历史,故农民不得不立庙祭祀。
陈正祥归纳蝗神庙分布图的特点有四:(1)蝗灾的分布以黄河下游为最多,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2)华中以南,蝗灾渐少,到了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神庙分布的南限,大致同春季及年平均80%的相对湿度等值线符合。(4)云南高原中部和太湖流域相似,故蝗灾也较普遍。这图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反映蝗灾偶然发作的地点,因为蝗灾偶发地区,往往没有建立蝗神庙,便无法在地图上反映出来。
历史上的蝗虫是没有分类的,郭郛等研究现代中国蝗虫的生物学分类,指出有三大类,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郭郛等也将中国蝗灾的分布绘制成"中国飞蝗三亚种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蝗虫主要都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及内蒙古一带,西藏飞蝗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一带。其中东亚飞蝗的分布情况,同陈正祥的"蝗神庙之分布"图非常一致,并且弥补了"蝗神庙之分布"中因不是多发性地区故没有蝗神庙的缺点,以及西北内蒙古和西藏地区因缺乏方志记载故蝗神庙极为稀少的缺点。将两图合起来看,可以对中国蝗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和理解。

天人感应面临蝗灾的尴尬

子思、孟子等倡言"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天道与人道合一,自然与人为合一。汉代董仲舒更进一步发展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万神之君,天子是受天命而有天下。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神化了皇权,但另一方面,天人感应也有限制皇权的一面,使得人君不能为所欲为。所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责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度,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在天人感应说的倡导下,产生了"变复"论,所谓变复乃指一切的灾祸都是天意,只有通过祭祀祈祷,才可以转"变"灾异而恢"复"正常。在蝗灾猖獗,眼看禾稼被蝗虫啮食无收,百姓饥饿死亡,人君这时再深自谴责,下诏罪己,又何补于抗灾?所以东汉的王充便坚决反对,在《论衡》中反诘说:天地广大,用一点点祭祀的食品,"天地安能饱?"但天人感应的思想仍深入人心,当政者和老百姓面临蝗灾猖獗时,都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如《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628年)六月,京畿旱蝗时,唐太宗在皇苑中掇蝗祝之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白居易在其《新乐府》之"捕蝗"中,一方面对蝗灾及捕蝗有客观生动的描述,但最终仍陷于天人感应的困惑中:"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治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他还是认为"吾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万民赖,是岁虽蝗不为伤。"他相信唐太宗吞蝗后,蝗灾就消灭了。
但是,也有部分官员不相信天人感应,主张蝗来即要捕蝗灭蝗,不能听其猖獗。如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大蝗,官民只知道祭拜,坐视蝗虫食苗,不敢捕杀。玄宗则自责修德不够,致遭天谴。他询问臣下们的意见,宰相姚崇力主利用蝗虫的趋光习性,于"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他派遣御史,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却说:"蝗是天灾,自宜修德……"拒绝御史执行任务,姚崇大怒,牒报若水,如若听任蝗虫食苗,导致百姓饥饿,要对后果负责。若水这才被动投入捕蝗,"获蝗一十四万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胜纪。"
天人感应说到宋代,被程朱理学所张扬,仍然很有威力。宋代的朱熹奉旨去浙东一带视察旱灾和蝗灾的情况,随时报奏皇上,其中提到他在会稽县广孝乡亲自主持捕蝗、收买、焚埋蝗虫,大蝗一斗,给钱一百文,小蝗每升给钱五十文。但同时朱熹又举行祈祷,专门写了一本《乞修德政以弭天灾状》,开头报告沿途所见灾情之严重,接着说"臣窃不胜大惧,以为此实安危治乱之机,非寻常小小灾伤之比也。为今之计,独有断自圣心,沛然发号,深以侧身悔过之诚……然后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庶几精神感通,转祸为福……"
在蝗灾猖獗面前,民间对蝗灾的态度也处于非常矛盾尴尬的境地。
周代腊月祭祀称"八蜡"(蜡音zhà),指八种要祭祀的神,即"先啬"(神农)、"司啬"(后稷)、"农"(作物神)、"邮表□(田神)、"猫虎"(益虫神)、"坊"(河堤神)、"水庸"及"昆虫"。先啬和司啬是丰收之神。祭猫可除田鼠,祭虎可除野猪,故猫虎成为祭神。昆虫专指为害庄稼的害虫。"坊"、"水庸"和"邮表□"都是农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保护神。到后世,八蜡的内容起了变化,先啬和司啬转为神农和后稷以后,从八蜡中分离出去,单独祭祀;猫虎因其捕食对象减少也慢慢淡出了。八蜡神在民间浓缩演变为驱除害虫之神,特别是为害最厉害的蝗虫,被提到了首位,称之为"虫王"。所以八蜡庙或虫王庙,在华北农村实际上都是祭祀蝗神的庙。
刘猛将军庙(简称猛将庙)发生于南宋的太湖地区,当地民间认为刘猛将军的驱蝗威力远超过八蜡庙和虫王庙。清初的袁枚竟然把八蜡神降级为受刘猛将军的支使:"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需向刘猛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
刘猛将军即南宋抗金名将刘锜(1098~1162年),他和岳飞(1103~1142年)同是南宋抗金名将。因受张俊、秦桧排挤,被剥夺军权,改任地方官,受到人民爱戴。
刘锜曾于宋高宗绍光六年至三十一年间(1136~1161年)先后驻军或转战于镇江、扬州、金陵、平江、巢湖、合肥一带,其战功显赫,深得这一带民间人心。而这一带正是蝗虫的滋生多发区,所以刘猛将军庙独起源于太湖地区,为纪念刘猛将军举行的庙会(猛将会)也特别多。刘锜更被封为灭蝗之神:"宋景定四年封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有敕书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
刘猛将军庙的威名还逐渐传入黄河流域,与北方的八蜡庙或虫王庙并存,河北徐水、武安县还有八蜡庙、虫王庙、刘猛将军三庙并存的现象。《山东·威海卫志》说:"八蜡庙,俗名虫王庙,在东北门外,康熙末年建。后改为刘猛将军庙,刘能驱蝗,有求必应,江、浙多祀之,雍正六年奉文捐建之。"
蝗神庙的历史演变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对蔽天遮日而来的蝗虫,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先是祭祀八蜡神,以后发觉不灵验了,直接改祀虫王庙,虫王庙也不见得灵验了,听说江浙一带的刘猛将军"有求必应",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乃又转而建立刘猛将军庙。
八蜡庙和虫王庙的祭祀是贿赂性的,乞求虫王手下留情;刘猛将军庙则是打击性的,不吃软的就请刘将军把你消灭掉。软硬兼施,蝗灾依然如故。三庙林立,是历史上农业生产和农民饱受蝗灾苦难的印证。

历史上治蝗的生态观萌芽

尽管天人感应的思想深入人心,但在治蝗问题上陷于困境时,实际上不论政府官员和老百姓在祭祀虫神的同时,也投入积极的捕蝗灭蝗中去,并且摸索创造出许多灭蝗的经验。
徐光启在《除蝗疏》中归纳历代的除蝗方法,无非是治标和治本两大方面。治标包括北宋淳熙年间敕令,命官民及时上报蝗虫情报,违者受杖责处分;对因穿掘、扑打捕蝗损伤苗稼的,给予免税和赔偿;实行以蝗易粟,鼓励民众捕捉蝗虫;提倡食蝗等。治本方面,在低洼积水和有水草生长的地方,发动农民割草,晒干后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虫产卵的场所;春夏间发动捕捉蝗卵,捕卵一石,可减少蝗虫百石;干卵一石,等于减蝗千石(笔者按:一斤卵块约有蝗卵4至8万粒,故一石卵绝不止百石蝗)。对捕卵后残存的初生蝻子,预掘长沟,每隔一定距离掘沟一条,发动农民敲锣,驱赶,蝗蝻受惊,跳入沟内,即以泥土填入掩埋。对漏网的成虫飞蝗,用绳兜兜取,布袋盛贮,拿去换粟。最后,在蝗灾过后,还要检查冬月有蝗虫产卵处。再得除子,冬闲除子一石,可敌治虫千石。又鉴于蝗虫不食芋、桑、菱芡、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可以多种这类作物,有利于减轻蝗灾危害。以上的方法可以说已经相当周详,只因蝗灾之来,非常迅猛猖獗,所以收效也受到限制。
受到明朝徐光启《除蝗疏》和董?《救荒活民书》等的影响,进入清朝以后,有关治蝗的专书也多了起来,如湖广布政使俞森的《捕蝗集要》、山东蒲松龄的《捕蝗虫要法》、浙江陈方生的《捕蝗考》、陈仅的《捕虫汇编》、江苏顾彦的《治蝗全法》、陕西芷龄的《除蝻八要》、陈崇砥《治蝗书》等,反映了有知识、有科学头脑的士人,紧跟徐光启、董?之后,提倡人力治蝗。当然,明清治蝗书的增多,也不是好事,它反映蝗虫问题到明清时期不见减轻,更见严重。
在祈祷神力驱蝗和主张人力捕蝗的历史过程中,明末浙北嘉兴、湖州地区,农民发明了以蝗虫饲鸭、山区贫民以蝗虫饲猪等措施。对于大量捕集、数以千百石计的蝗虫,如只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概焚埋,不加利用,也确实是能量(蛋白质)的很大损失。唐太宗带头吞蝗的传说影响很大,据说唐代民间因而形成了食蝗的风俗,甚至于以蝗虫为珍贵的食品,互相馈赠。
据分析,蝗蝻的粗蛋白质含量为71.21%,粗脂肪为9.1%,碳水化合物为5.13%,灰分为5.24%。其食味近似虾干,营养价值和鱼肉类相当。民国时期的北平、天津一带餐馆里,还有以蝗虫为佳肴,供顾客点菜之需。苏北蝗区常年有蝗虫产卵的地方,遇蝗虫大发之年,居民打了蝗虫,晒干后贮藏起来,做干粮或肥料用,荒年时还要预防晒场上的蝗干被人偷去。历史上自南京浦口至徐州一带,处于洪泽湖和微山湖蝗虫滋生地带,蝗灾频繁,形成了以蝗蝻饲鸭的传统,有专业的鸭户领导放鸭,犹如蒙古草原的放牧牛羊一样。据调查,一只大鸭一天中能吃掉蝗蝻两斤,则一千只鸭每天的食蝗量达两千斤之多,当地的蝗虫虽然年年滋生,也就难以成灾了。
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天人感应仍然有其科学的积极的意义。生态学并不认为人可以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受自然界生物链规律的约束。蝗虫之所以猖獗,是因制约蝗虫繁殖的客观条件失控,如干旱缺水、天敌减少、植被单一化、越冬残虫量大等,给蝗虫提供了快速繁殖、短期内爆发成灾的可能。气候干旱化是亚洲大陆腹地的大趋势,非人力短期内所能扭转,但其他人为的因素如河滩裸露,湖库脱水,退耕还湖、还草、还滩过程中没有注意综合措施,残留虫量太多等,都是导致蝗虫爆发的条件。蝗虫的天敌包括菌类、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动物类、鸟类等,据统计,达68种之多,尤以鸟类的食蝗量为大,其次是捕食蝗虫的昆虫;天然的益鸟因人们捕捉不断减少,只能依靠鸡鸭等家禽实行突击捕蝗。
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种种因素,蝗虫问题虽然不可能彻底解决,却完全可以科学地给予控制。继承历史经验,在蝗虫多发区和附近地区,有计划地组织一定规模的养鸭养鸡场,扩大推行生物治蝗、食蝗和制作蝗虫饲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一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