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浪那些排名靠前的炒股博客,哪个博客对新手选股帮助大的我是新手
“能忍善捂”,是多次说过的一个操作理念。
确切讲,就是上升趋势捂股,下降趋势捂钱的精髓解读。
事实说明,股市投资收益是和操作次数不成正比的,而且,越是亏损严重的资金,其操作频率通常都比较高。既然操作质量和操作次数不成正比,为什么不通过降低操作数量而追求操作质量?
任何一波中级趋势的形成,市场个股都会有不同程度地表现,只要投资者不是盲目地持有《这个伤心概念板块》个股,基本上在一轮中级趋势之后获得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
当然,捂股绝对不是一顿乱捂,这一点《捂股:如何越捂越赚》做了详细介绍。
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频繁换股操作,今天追这个热点,明天抢那种题材,后天换市场看好的某某黑马股,最后获得的收益,远远没有安心守侯一只“三低”潜力股强。
998点到6124点单边大牛市;
1664点到3478点的大B浪反弹。
市场出现了很多翻番个股,07年的大牛市八成以上的股票涨幅甚至是几倍以上的上涨,半数以上的股票涨幅超过10倍。然而,这个期间,市场上持股收益也获得几倍收益的投资者并没有多少!
假如我们安心持有一只“三低”个股,一直顺应趋势做下去,一直到中长期趋势掉头的时候再卖,甚至是选择跌停价格卖出,其收益都是丰厚得不得了,很多投资者,很多投资者的家庭命运将就此改变。
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看盘分析的问题。
市场操作手法有多种多样,对此不可否定。一个市场的大众意见趋于相同的情况是不可出现的,即使有,也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
我对各种操作手法的理解是这样的。
短线,从买进到卖出,时间周期应该是三周;中线,从买进到卖出,时间周期应该是三个月;长线,从买进到卖出,时间周期应该是三年。
就短线来说,选取市场热点,跟准波段操作,显得非常重要。通常说,一个市场热点的出现,主力最少会进行三周左右的运做,如果少于这个时间周期,不足以支持主力的建仓、拉高和出货。再着来说,如果一个热点维系时间不能够超过三周,那么,这个热点就太短命,不利于资金的从容进出,投资者的跟进就没有必要。一般讲,弱市中的题材股和概念股都走不了多远,作为主力而言,逆市而动,本身就有风险,因此,在大势偏弱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注重区分热点的性质。
就中线而言,通常这样的热点都会比较持久,一是产业政策的出台,二是经济周期的变化,三是大主力的调仓等等,都会为市场制造中线机会,如果再从技术面考证,我们会发现,周线级别的技术指标通常会发生转向上行信号,比如7月5日开始的A股周K线技术指标就有明显的向上转向迹象,对能够先于大盘走强,特别是先于大盘收复30日线的个股,通常都是市场热点,都是市场强势股,投资者可安心持股,只要周线指标不进入超买状态,不再重新向下杀跌,就不必为分时指标的起起伏伏而惊慌失措。做股票,做投资是件快乐的悦智活动,如果炒股生活紧张到每天都要绷紧神经去看那些分时指标的变化,常此下去,必定折寿。
就长线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5年规划等,都会制订产业热点,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公开发表在政府论坛以及社会媒体,每一位投资者都有条件阅读、研究。这些政策、法规、条例都会指引出新一轮市场热点,时间跨度都在3、5年,可见,这是基本面分析高手们潜心做好功课的绝佳时机。封起每年都会编写年度投资规划,像《2010年选股思路》等等。只要投资者在大趋势的掌握上不出现重大差错,只要等到市场悲观、恐慌时期勇敢买进相关的产业龙头,或者是建仓极具转型潜力的“三低”(低价、低市值、低估值)对象,三、五年后,都会获得几倍、上十倍的投资收益。
看盘分析,技术指标是一个关键组成因素,但是,这个技术指标应该是中长期技术指标,应该是建立在对大趋势上的推敲和确定上,绝对不是那些分钟级别的东西,那些东西只会令人心态浮躁,朝令夕改,对做好长期投资有百害而无一益!
看盘分析,重技术分析,不惟技术分析,应该科学、系统地把产业政策,上市公司的具体基本面情况有机结合。技术分析如果脱离了政策面,违背个股实际价值会失去生命力,所做的投资策略就会禁不起市场考验。封起的《实盘日志》有技术分析的元素,更多的是多看官方的其他基本面数据以及来自上市公司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市场大众通常忽略,或者是没有别主力资金发现,存在重大转机的经济数据变化,这样对我们发掘潜力股,发掘后续龙头股非常有帮助。
我想,炒股应该是这样去炒,这样去操作。
它的道理,就像歌曲“再也不能这样活”所唱的那样:
(炒股)生活就象爬大山
(炒股)生活就象趟大河
(把技术面和基本面、政策面等元素有机结合才能够)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
一个脚窝一支歌!
㈡ 股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有很多人也会有这个疑问,怎运作,怎涨跌,给你讲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你就明白了。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 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 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 不是这样?在市盈率高企,资产又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市盈率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㈢ 现在有什么好的股票博客
华泰证券的涨乐微薄、涨乐社区。上面很多专家即时分析市场行情,推荐的股票也很不错成长性很好。早晨中午收盘都有点评,新手可以去看看。我也是个菜鸟,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