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车载激光雷达概念股一览 车载激光雷达概念股有哪些
1、永新光学: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正与多家国内外激光雷达企业、镜头模组厂商推进合作,自主研发研制一种大于180°视场角的超广角镜头,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2、华阳集团:有参与网络阿波罗计划;有关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主要在关键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度定位、视觉处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环境处理上。
3、常熟汽饰:2020年7月9日公告显示,公司拟出资3000万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罗小春先生拟出资2000万元,共同参与发起组建深圳鼎和创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投资基金拟对包括3D传感器(激光雷达)在内的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内的项目进行投资。
4、多伦科技:公司已开展多项人工智能驾考新技术研究,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人注意力分配识别、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环境目标识别、基于激光雷达的目标探测技术等。
5、天银机电:目前自动驾驶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感知路况及障碍物,华清瑞达基于长期从事军用雷达及电子战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军民两用雷达技术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华阳集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常熟市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② 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IPO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出品 | 搜狐 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继美国多家激光雷达公司开启上市后,禾赛 科技 近日也提交了科创板招股书,意图冲刺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 科技 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推出十款激光雷达产品。近年来,国内外自动驾驶的发展让禾赛 科技 营收翻倍增长,全球第一大 汽车 供应商博世和国内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网络不仅是其重要股东,还是其重要客户。
这家公司的产品卖得也不错,激光雷达销量在三年内从百余套增长到数千套,但未逃脱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激光雷达作出的价格昂贵且难以下降的“诅咒”,最近三年的平均售价均超过10万元。这也使得禾赛 科技 毛利率达75%,远高于同行。
这对于亟需规模落地的自动驾驶来说,显然无法承受。禾赛 科技 要想更好地站稳这一赛道,还需在盈利和价格之间作出平衡。
营收翻倍增长,未实现稳定盈利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它通过激光器和传感器感知周边环境,并结合高精地图等,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避障和自主导航等功能。
美国在激光雷达行业走在前列,已有多家公司迈出上市步伐。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以及Luminar在去年先后登陆纳斯达克,此外还有Aeva、Innoviz、Ouster等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内完成上市。就国内而言,禾赛 科技 有望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
资料显示,禾赛 科技 起源于硅谷,最初主要研发用于气体检测的激光气体传感器,包括激光甲烷遥测仪和激光氧气传感器两款产品,自2016年开始拓展新的发展方向——用于机器人和无人车等领域的激光雷达。
随后禾赛 科技 陆续推出多个产品,在无人驾驶领域先后推出了40线、60线、128线(线束越多,测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的多款激光雷达,并布局高级辅助驾驶(ADAS)、机器人、车联网等领域,共推出10款产品,其中无人驾驶领域是发展重点。
随着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逐渐进入商业化试运营阶段,这些产品的推出给禾赛 科技 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约为0.19亿元、1.33亿元、3.48亿元,呈现翻倍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为2.53亿元。
从营收结构来看,激光雷达产品是禾赛 科技 最主要的业绩来源,占比一度高达近97%。去年前三季度,激光雷达产品实现收入1.91亿元,占比达到75%;其中Pandar64在2019年销售收入达2.24亿元,系为公司贡献64%营收的大单品,公司产品结构有所失衡。
不过,禾赛 科技 并未实现稳定盈利。在前述报告期内,其仅在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正,约为0.16亿元,其余期内均为亏损,2019年更是亏损达到1.5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也亏损0.94亿元。
在研发方面,2017年至2019年,禾赛 科技 研发投入从0.29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占营收比例在一度高达150%,去年前三季度投入1.63亿元,这也是公司未能持续盈利的重要原因。
网络博世加持,创始人身家达40亿
和不少 科技 创业公司一样,禾赛 科技 的创始团队也有着颇为光鲜的背景。根据官网披露的信息,禾赛 科技 由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孙恺、向少卿,以及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的李一帆联合于硅谷创立,后三人决定回国,2014年落户上海。
禾赛 科技 三位创始人孙恺、李一帆、向少卿合计直接持股30.03%,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37.16%的股份,对应71.45%的表决权。目前,孙恺担任禾赛 科技 首席科学家,向少卿为首席技术官,李一帆担任首席执行官。
按照禾赛 科技 此次20亿元的融资规模和计划发行股本的上限(636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不超过15.01%)计算,禾赛 科技 估值约 133亿元,三名创始人身价合计约40亿元,其中持股稍多的孙恺身价接近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第一大 汽车 供应商博世和网络还是禾赛 科技 的股东。自成立以来,禾赛 科技 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网络在2017年9月领投B轮融资,博世在2019年5月领投C轮融资,并获得美企安森美半导体、光速资本、真格基金、启明创投等资本的青睐。
在此次发行前,光速资本及其关联方是禾赛 科技 最大外部机构,合计持股达到17.5%;网络和博世中国位居其后,持股分别约为7.88%、7.65%。
产品售价超10万,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随着国内外不少自动驾驶企业进入商业化试运营,禾赛 科技 的激光雷达销量不断增长,从2017年的126套增长到2019年的2890套,去年前三季度为2132套,但对应的产销率分别约36%、45%、53%、50%,显示仍存在一定滞销风险。
禾赛 科技 也暴露了自动驾驶成本之痛,其激光雷达产品的平均售价连续三年超过10万元,去年前三季度才略降至近9万元,公司称主要是由于较低价格的PandarQT销售占比上升所致。
高昂的定价也使得禾赛 科技 的盈利能力远超竞争对手。2017年到2019年,禾赛 科技 的毛利率维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同期Velodyne的毛利率最高不过44%,而Luminar更是难以覆盖成本,2019年毛利率为-32%。
在具体的客户拓展方面,据禾赛 科技 介绍,公司产品已服务的客户包括北美三大 汽车 制造商中的两家、德国四大 汽车 制造商之一、美国加州2019年DMV路测里程前15名中过半的自动驾驶公司,以及大多数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近些年,前五大客户合计为禾赛 科技 贡献了超过45%的收入。
根据招股书,禾赛 科技 的股东博世连续三年位列前五大客户之列,网络在2019年贡献了2300多万元的收入,获得亚马逊投资的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在2018年和去年也是公司客户,文远知行的关联公司景骐集团在2019年也是第四大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在投资禾赛 科技 之前,曾以1.5亿美元联合福特投资了Velodyne。去年10月,网络和Velodyne签订了三年激光雷达解决方案AlphaPrime的销售协议,为网络的无人驾驶计划阿波罗(Apollo)服务。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都是网络投资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 科技 与Velodyne此前还因专利而互诉。2019年8月,Velodyne指控禾赛 科技 侵犯了其在美国注册的激光雷达相关专利,随后禾赛 科技 先后在德国和上海法院提起诉讼,指控Velodyne侵犯其激光雷达相关专利。
去年6月,禾赛 科技 与Velodyne签署和解协议,双方均在协议中否认对另一方的专利存在侵权行为,并约定在全球范围内交叉许可双方现有和未来的专利,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承诺期内不在旋转式激光雷达领域对对方提出任何专利诉讼。
但禾赛 科技 为此付出不低代价,其需向Velodyne支付一次性专利许可补偿及后续按年支付的专利许可使用费。2019年禾赛 科技 就支付了高达1.6亿元的专利许可补偿,这也直接导致该年出现大幅亏损,长达10年的专利许可费或将对公司盈利持续产生影响。
自动驾驶路线尚存争议,拟用13亿扩产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而其在自动驾驶上的必要性和“性价比”也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禾赛 科技 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自动驾驶领域,由于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分别在泊车和烟雾灰尘场景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经成为绕不开的技术支持,业内争议主要存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之间,因此也形成了两种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主导方案,另一种是以激光雷达为主导,典型代表是Waymo。
相较激光雷达,摄像头技术更为成熟,且成本低廉,可以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类型识别,但容易受到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只能获得2D平面数据。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感知周围物体位置、速度等特征,探测距离更远,且能实现精准建模,从而构建三维信息。
目前,业内的主流看法是,L1、L2级自动驾驶可以不用激光雷达,而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是否需要激光雷达尚存分歧,争议点正是激光雷达高企的成本。
据电动车百人会预测,去年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平均成本分别为60美元、12美元、90美元,按当前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的主流组合,总成本在714美元。
但激光雷达当前价格多在3000美元以上,如Velodyne此前在宣布将无人驾驶用16线激光雷达降价50%后,售价仍高达3999美元,Waymo的激光雷达的成本更是高达7000美金,速腾聚创推出的125线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售价则在1898美元。仅仅是激光雷达成本就已是前述组合的数倍,而售价达10万的禾赛 科技 更是其20倍。
这也是特斯拉坚持视觉算法的重要原因,不久前刚登上世界首富的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炮轰激光雷达,斥其“昂贵、丑陋、没有必要”,直言“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马斯克认为,激光雷达相关生产厂家较少,且技术相对比较封闭,因此激光雷达的价格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下降。业内多数观点认为,1000美元将是车企应用激光雷达的心理价位,而如果要大规模应用则还需继续下降。
高企的成本也导致激光雷达商用进程受到影响。Velodyne作为全球营收最高的激光雷达公司,其在2019年收入也仅有7亿多元。目前来看,自动驾驶两种路线之争短期仍会继续,而随着自动驾驶安全性、智能性的要求,以及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上车将会是一个时间问题。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如奥迪、丰田、奔驰、宝马、长城等均推出或计划推出应用激光雷达的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 汽车 ,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也在年初宣布将推出打造激光雷达的新车,蔚来不久前发布的首款轿车ET7也搭载1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
可以说,激光雷达跟自动驾驶密切相关,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将刺激激光雷达市场需求增长,低成本激光雷达的量产又将反作用于自动驾驶商业进程。沙利文预测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135亿美元,较2019年可实现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车联网会是主要的应用市场。
对于禾赛 科技 来说,如何打破马斯克对于价格的“诅咒”是一大挑战,而其也计划通过此次上市募资为扩产降本做准备。公司拟将13亿元用于建造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三年建成后将新增超265万件产能;另外7亿元继续加码研发,将用于激光雷达核心芯片自研,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同时还将加强激光雷达输出点云后的处理算法,以及ADAS、车联网等领域客户需要的激光雷达硬件及算法研发。
不过,目前国内外从事激光雷达的企业也不少,其中不乏华为这样拥有更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 科技 巨头。此前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透露,华为有总计1万多人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迅速开发出100线激光雷达,并且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踏上自动驾驶赛道的禾赛 科技 ,如何寻求盈利和价格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③ 百度造车传闻再起,Apollo爆发前夜,百度估值飙升
最近,网络要造属于自己的电动车的传言愈演愈烈,网络和传言中的合作车厂对此皆不予置评。为何“网络造车”传闻屡屡成为热点?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网络有成为一家顶级 汽车 公司的潜质,其在智能 汽车 、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三大赛道上积淀深厚,隐隐有全球领头羊的苗头露出,故而让市场对其造车一事拥有无比的期待,所以,网络每一次与 汽车 主机厂的互动都引人瞩目;正因为如此,全球的各大机构和投资者也纷纷看好网络,工银国际、蓝莲花、Arete等知名投行纷纷给予网络“买入”“跑赢大盘”评级;市场也没有掩饰对网络的宠爱,自12月8日网络召开Apollo生态大会后,股价就开始狂飙,并创下2020年新高,即201.11美元/股,市值约为680亿美元。不过,这依然不能体现网络的价值!
网络造车传闻愈演愈烈,源于和车企的频繁互动?
风起于青萍之末。12月中旬,外媒的报道又一次引发了行业内外对“网络造车”的无限猜想——网络正在试图自己制造自动驾驶电动 汽车 ,并与包括吉利、广汽、一汽红旗等车企进行了磋商,探讨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
不过,结果又让“吃瓜群众”失望了:网络对此事不予置评;吉利说不知道这事儿;一汽也没有回应此事;广汽则态度开放,称已与网络方面达成战略合作,一切皆可谈。
当然,浪成于微澜之间,无缘无故的也不会传出“网络造车”的消息。实际上,此则传闻涉及的多方确实频繁的亲密互动。
太远的不说,就简单的从2019年捋捋。2019年7月3日,“Bai Create 2019”网络AI开发者大会召开,在主论坛现场,网络宣布与吉利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临现场见证。
也是在同一时间段,网络与红旗携手打造的中国首条L4乘用车前装产线在长春投产下线。当时,网络还宣布L4级别自动驾驶城市道路测试里程已经正式突破200万公里。
时间到了2020年,12月8日,网络与广汽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资源互补、技术互补等有效合作方式,共同进行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开拓。上文中广汽说与网络“达成战略合作”,指的就是此事了,新鲜出炉的强强联合大事件。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知名的造车新势力威马 汽车 背后也有网络的支持。2020年9月22日,威马 汽车 宣布完成100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网络则是目前为止威马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和外部投资者。
不过,这些互动都是表象,并非是“网络造车”的直接支撑,俗话说“没有精钢钻别揽瓷器活”,巧了,网络恰恰有着进军造车领域的“金刚钻”,没错,就是“Apollo”,该计划于2017年由网络正式发布,时至今日,Apollo在智能 汽车 、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三大赛道已经硕果累累,只待振翅而飞。
Apollo登顶冲刺前夜,三大赛道狂飙突进
美国的“阿波罗”是登月计划;网络的“Apollo”则是要让我们在地球的道路上跑得又快又稳又安全,而且要解放双手双脚。所以,三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网络的Apollo和自动驾驶画上了等号,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因为除了自动驾驶之外,网络还有智能信控、语音助手、地图、车路协同、Robotaxi、ANP、AVP等相关 汽车 业务,归纳起来,即智能 汽车 、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三大板块。
未来, 汽车 将全面数字化,2020年,很多车企刚刚意识到面对 汽车 智能化浪潮需要all in的时候,从2013年开始就深耕这一领域的网络已经成为“资深玩家”。
在智能 汽车 方面,网络Apollo的先发优势正在扩大。12月8日,网络Apollo推出了包括智舱、智云、智驾、智图四大系列产品,并将其称为“乐高式 汽车 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Apollo智舱已实现超过1500万台车辆的搭载;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在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Apollo智图系列持续获得市占率第一名;智驾则将自动驾驶量产方案由泊车领域拓展到了行车领域,即ANP领航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时代已经启幕。
在智能交通方面,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导者。今年4月,Apollo发布了下一代智能交通解决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目前已经在20多个城市落地实践,并且还中标了今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最大招标订单,金额近4.6亿元。
在自动驾驶方面,网络更是领头羊。12月7日,Apollo已独家获得北京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在北京、长沙两地无人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5.2万公里。而且,ApolloGo是全球唯一在多城开展Robotaxi与Robobus运营的出行服务,接待乘客超过21万名。根据Navigant Research在2020年1季度发布的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网络位列第一梯队,同处该梯队的队友分别是Waymo、Cruise和Ford Autonomous Vehicies。
今后,“网络造车”这样的传闻将并不稀奇,因为网络和车企的合作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市值大涨资本青睐,背后到底有何逻辑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落地,对于Apollo的未来的前景,资本市场的态度非常直接:买买买!
12月10日,瑞银发布研究报告,将网络评级从“中性”调高至“买入”,目标价也从130美元/股上调至190美元/股。
同一天,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瑟琳·伍德(Cathie Wood)创立的基金买入了超过17万股网络股票,之后至12月15日,已经连续加仓到98.3万股。
其实,自12月8日网络召开Apollo生态大会后,其股价就开始狂飙,并创下2020年新高,即201.11美元/股,市值约为680亿美元。
分析认为,这是市场对网络和Apollo价值的重估和补偿,但这依然不能反映出其真正的价值,短期的股市存在波动,但一家好的公司的长期价值却可以把握,那么网络到底值多少钱?
单看自动驾驶业务方面,12月10日,瑞银发布报告称:我们保守地假设Apollo的估值为10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瑞银对Waymo的估值是300亿美元,网络的自动驾驶估值为Waymo的三分之一。但是,瑞银在自动驾驶方面一向持有保守态度,摩根士丹利给Waymo的估值则为1050亿美元,参照这个数值,即便网络的自动驾驶业务估值仅为Waymo的三分之一的话,也超过350亿美元了。蓝莲花预测,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系统的使用率将达到30%。这对于Apollo而言是巨大利好。
再看智能 汽车 方面,以特斯拉为例,其市值已经超过62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认为,其核心软件FSD的价值约占总股价的三分之一,即超过2000亿美元了,当然,特斯拉是 汽车 市场里的一个异数,连头号车企丰田都不能摸到其衣襟,我们就不拿其与Apollo的智能 汽车 业务对比了。
好在国内还有知名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而对于市值超过710亿美元的蔚来 汽车 ,中金报告显示,蔚来软件部分估值占到市值的1/2,即355亿美元。参考其估值可以看出,Apollo的智能 汽车 业务估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毕竟Apollo的智能 汽车 业务的装机体量和智能程度更强。
而智能交通方面,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或者说是爆发前夜。而网络的“ACE智能交通引擎”,是国内外第一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广州黄埔区落地,启动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并部署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在内的4支车队。中国首个车+路+云的自动化网联监管系统建立,意味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机遇即将大规模释放,价值空间难以估量。
AM车镜总结
汽车 行业决战智能化的总攻号角已经悄悄吹响,一切反对或抵触这一浪潮者都将成为 历史 车轮下的看客。Apollo在 汽车 智能化领域有着强大的先发优势,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化条件,未来,一定是 汽车 智能化领域的王者。而目前,网络及Apollo还是在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