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历史上的崛起大国有哪些
1. 葡萄牙和西班牙:
两国的崛起和衰落极为相似,都是在政府力量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他们衰落的原因则在于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的国家没有着力于发展工商业,并最终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快盛极而衰。
(1)丹麦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扩展阅读:
《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 。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葡萄牙,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国家。东邻西班牙,葡萄牙的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除了欧洲大陆的领土以外,大西洋的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领土。葡萄牙语是2.4亿人的共同母语,键则也是世界第六大语言。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 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
荷兰是由尼德兰、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构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复合国,是以尼德兰本土为核心的主权国家。荷兰政府的权力仅限于国防、外交、国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权力以外,各构成国皆有完全的自主权和自治权。
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日本,位于东亚,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俄罗斯帝国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❷ 维斯塔斯的业务发展
1898年 一切开始的一年。
这一年,铁匠H.S.Hanse 走下火车,踏上丹麦 lem 车站的站台,并于不久后开办他的第一家工坊。由于 Hansen 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无所畏惧的开创精神,他的“Hansen 铁匠铺”从建立之初就非常成功。他的精神似乎也鼓舞激励了他的助手们,因为他们中很多人后来都建立了自己的公司。Lem 镇渐渐发展成为一个铁匠工艺聚集的中心地带。
1928年 Dansk Staalvine Instri 的成功
“铁匠 Hansen ”和他的儿子 Peder Hansen建立了Dansk Staalvine Instri-一家为工业建筑生产钢窗框的公司。这次投资非常成功,仅仅四年后,这个企业就发展成为一家私人有限公司,随后公司继续茁壮成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丹麦被占领后,金属材料严重短缺,公司的业务断断续续。
1945年 成立维斯塔斯
Peder Hansen(H.S.Hansen 的儿子)离开了Dansk Stå;lvine Instri,与其他九位同事合力创立了VEstjysk STå;lteknik A/S,后来公司更名为 Vestas (维斯塔斯)。创建之始,公司的启动资金为75,000 丹麦克朗,维斯塔斯团队搬进一排简单的木屋内,开始生产像搅拌器和厨用秤之类的家居用品。
1950年 首次对外出口
主要生产农用机具。开始时是生成橡胶履带拖拉机,后来生产真空罐式液肥喷洒机、罐式液肥喷洒机、中耕作物喷雾机、犁刀混合机以及其他产品,这些农业机具成为公司的主要出口产品,出口到芬兰、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家。
1956年 生产中间冷却器
Soren Hansen是Peder Hansen的兄弟,在B&W造船厂任副主任,他告诉Peder Hansen,造船厂想为船上的发动机研制一种新型的冷却器。 这一事件标志着维斯塔斯另一个产品的诞生。Peder Hansen承接了这个项目,开发和生产了中间冷却器,该产品和它生产的农业机具直到今天仍是维斯塔斯的主要产品。
1959年“铁匠”Hansen购入全部股权
Peder Hansen从其他的股东手里买下了维斯塔斯的全部股权,并将牛奶冷却器和饲料槽的生产卖给了Boerge Agerbo.Boerge Agerbo是Agerbo Maskinfabrik的所有者和维斯塔斯的一名前股东。
1960年 在同一年里遭遇火灾和创销售记录
1960年1月27日的一场火灾将维斯塔斯的办公室和仓库化为灰烬。幸运的是,维斯塔斯很快搬到了新地址,并且当年的销售额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年。工厂得以重建,生产继续,根据一年内不同的时间员工数量达到100到120左右。
1968年 液压技术成为重点业务
1968年,经过重组和几年的调整巩固,维斯塔斯开展了另一项业务:用于轻型卡车中的液压起重机。通过与起重机出口商的合作,维斯塔斯再一次获得了成功—所生产的起重机有96%都出口国外,共出口65个国家。
1970年 起重机工厂和石油危机
维斯塔斯创建了独立的工厂生产起重机,比计划提前了4年。但很快爆发了石油危机,维斯塔斯进而转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替代性能源。
1978年 “打蛋器”形状的风机试验
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维斯塔斯开始看到风机作为替代型清洁能源的潜力。Darrieus风机是维斯塔斯进行的第一次试验,该风机看起来像一个直立起来的打蛋器。该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试验,维斯塔斯最后推出了三叶片风机,其原理与我们今天的风机相同。
1979年:生产出第一台风机
这一年,维斯塔斯已经准备好给那些想要投资替代能源的客户交付第一批风力发电机组。之后数年证明维斯塔斯决定开始生产风机是明智之举,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风电业经历了一次名副其实的蓬勃发展。六年后,也就是 1985年,维斯塔斯员工人数已经达到800人左右,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维斯塔斯在 Lem 市郊建造了第一个大型(12,000m2)风机生产厂。
1980年 风机的批量生产
维斯塔斯开始批量生产风机,并首次安装了80台55kW风机。美国Zond,Inc公司要求对维斯塔斯的风机进行测试。这些测试进行的很顺利,Zond对风机的性能非常满意。同年,丹麦和美国的新立法的出台为风能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1981年 自己生产玻璃纤维组件
维斯塔斯获得了来自美国的第一个大订单。维斯塔斯决定自己生产风机上的玻璃纤维组件,以此来确保组件的统一和高质量。
1983年 向美国销售2,500台风机
玻璃纤维的生产比1981年提高了一倍,这使维斯塔斯可以生产自己的叶片。成立了维斯塔斯北美公司,服务于北美市场。到1985年底,维斯塔斯共向美国销售了2,500台风机。
1985年 第一台变浆距风机
维斯塔斯的第一台变浆距风机出厂。变浆距特性使风机可以根据风况时刻微调叶片与风的角度,从而优化风机的发电能力。这个特性很快成为了维斯塔斯的卖点。当时没有一家竞争对手可以提供这种特性。维斯塔斯的浆距调节特性被称为OptiTip®。
1986年 问题重重与补救方案
1986年对维斯塔斯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在加利福尼亚州,为安装风机提供优惠政策的专项税收立法于1985年底到期,此举重创了维斯塔斯在美国的市场。二月,维斯塔斯发起了一个援救计划,但是在同年十月三日,集团被迫宣告破产。尽管如此,风机本身并无任何问题,而且维斯塔斯高品质的产品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不久后就变得明朗化,为之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的坚实基础。
1987年 集团的解散与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的成立
经历了1986年的危机后,维斯塔斯集团的大部分被出售,使1986年底新建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一个专注于风能的公司)成为可能。新管理团队和约60名雇员揭开了维斯塔斯传奇的第二篇章。同年,维斯塔斯在印度创建了维斯塔斯RRB印度有限公司。
1988年 印度Danida项目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承接了由Danida(丹麦外交部混合信贷局)资助的在印度的6个风电项目。
1989年 从协作到销售公司
这一年,政府方面强烈呼吁通过公司合并来增强丹麦风电行业的整体实力。维斯塔斯选择了与丹麦风能技术公司(DWT)协作,DWT后来被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收购,成为维斯塔斯的销售公司。此次收购增强了维斯塔斯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同年,Vestas Deutschland GmbH(维斯塔斯德国公司)在德国成立。
1990年 减轻风机重量,获得大型订单
这一年,维斯塔斯不仅提高了销售额,同时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在风机外观、性能和价格上所取得的突破。维斯塔斯为V39-500kW风机专门生产的叶片使风机的重量从原来的3,800公斤减轻到1,100公斤。
1990年,维斯塔斯获得了迄今为止的最大的一份风机订单。342座V27-225kW风机矗立在加州洛杉矶的Sky River东北部。
1991年 取得突破的一年,总装机量达到1000台
1991年是维斯塔斯取得突破性的一年,这一年,维斯塔斯的销售额提高了35%,达到6.31亿丹麦克朗。11月,维斯塔斯的第1000台风机在丹麦安装完成。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得ISO 9002认证的风机生产商。该认证的获得确保了维斯塔斯的所有生产程序都将按照一个预先设定的计划进行,并确保最终产品的统一和高质量。
1992年 打入英国市场
1992年,维斯塔斯英国市场出现了比其他所有市场都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年,维斯塔斯在英国共安装了89台风机,总装机容量达30MW,其中在Ovenden Moor 共安装了23台 WD 34-400kW风机。
同年,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在瑞典成立了Vestasvind Svenska AB子公司,在美国成立了美国风力技术有限公司。
1993年 政府的扶持政策使销售额提高到原来的三倍
德国政府对风能行业的政治扶持使维斯塔斯德国公司的销售额提高到原来的三倍。在Husum的设施扩建了750平米。在丹麦,公司在管理和生产上也出现了增长。大型风机和大型风机风场为维斯塔斯后来提供的交钥匙风电项目打下了基础。
1994年 经历增长和成立西班牙合资公司
到1994年底,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共有员工765人。公司继续增长,1994年成为了再一次创造记录的一年,税前利润突破了4100万丹麦克朗。但同时维斯塔斯也越来越感到来自其他风机生产商的竞争压力,使其在德国和美国的市场份额稍有下降。
这一年,维斯塔斯完成了V44-600kW 风机的开发。V44-600kW风机提供了以下两个新特性: OptiTip®和 OptiSlip®。 前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叶片所承载的负荷,而后者可确保风机向电网输送稳定的电力。在这一年,维斯塔斯收购了Varde的Voelund Staalteknik A/S公司。
在西班牙,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联合西班牙集团公司Gamesa和开发公司SODENA成立了合资公司Gamesa Eolica S.A,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持有40%的股份。此次合并使维斯塔斯立刻获得了电力公司Energia Hidroelectrica de Navarra S.A的6台V39-500 kW风机订单。
1995年 公司调整和Tunoe Knob海上风电场的建设
这一年,维斯塔斯进行了重要的调整。维斯塔斯在丹麦Herning 和 Ringkøbing之间的Videbæk租借了占地15,000平方米的生产和管理场地,作为采购、仓储、组装、分配和服务中心。
在西班牙,Gamesa Eolica S.A.在销售维斯塔斯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成立了当地的塔架生产基地。在技术突破方面,维斯塔斯在Tjæreborg建成了1.5兆瓦级风机。该风机的新特性就是在三个叶片的每个叶片上都有单独的浆距调节,提高了叶片在最大运转速度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在1995年对维斯塔斯来说真正重大的事件和挑战则是建设海上风电场Tunoe Knob,位于丹麦奥胡斯东南的卡特加特海峡。维斯塔斯与I/S Midtkraft协作共同完成该项目。I/S Midtkraft负责风机基础的建设,而维斯塔斯负责风机的组装。在基础铺设完毕后,维斯塔斯接手了剩下的全部工作,只用了5天时间便安装了10台V39-500kW风机。
199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宣称,在所有能源类型中,风能将在最晚不超过2010年时便会与矿物燃料和核能形成绝对的竞争,这一信息使风电行业获得了意外的支持。
1996年 荣誉奖章和西班牙神话
1996年,维斯塔斯获得了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授予的荣誉奖章,以表彰维斯塔斯在丹麦出口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和印度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市场。1996年,维斯塔斯分别向中国和印度销售了56台和63台V42-600kW风机。维斯塔斯德国公司在市场可能走下坡路的情况下采取果断举措,提高了维斯塔斯在德国的市场份额。西班牙的业绩最突出,实现了“西班牙神话”。这一年,Gamesa Eolica S.A.共交付130台V39-500kW风机,并与Energia Hidroelectrica de Navarra S.A.达成协议,约定到2000年12月前,共为其交付107兆瓦的装机容量——Gamesa Eolica S.A.预期在1997年4月之前交付。
1997年 丹麦最大的风机项目
风机的销售量(兆瓦数)提高了24%,从1996年的303兆瓦提高到1997年383兆瓦,维斯塔斯的发展显现乐观态势。维斯塔斯推出了两款新风机:V47-660 kW 和V66-1.65 MW。
这一年,维斯塔斯实施了丹麦本土上的最大的风机项目,即Thy的 Klim Fjordholme风电场项目,此次项目中,维斯塔斯与A/S Nordjyllandsværket协作,共安装了35台V44-600kW风机。该风电场可以为10,000户家庭提供电力。
1998年 股票上市和在意大利取得的成功
维斯塔斯在哥本哈根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发行股票的目的是为公司发展筹集资金以适应不断壮大的各地市场及增设玻璃纤维生产和部件组装设备的需要。维斯塔斯拥有全球风电市场22.1%的市场占有率(根据截止到1998年12月13日的装机容量得出)。维斯塔斯是风电行业的先锋。1998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5%,突破了28亿丹麦克朗。
经过两年的准备,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与塔兰托风能系统公司合作在意大利的塔兰托成立了合资公司。虽然公司当时正处在起步阶段,但公司截止到年底的销售额已达到了2.58亿丹麦克朗。
1999年 建成新的叶片厂,销售额提高了131%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叶片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维斯塔斯决定于2月份在丹麦的Nakskov建成新的叶片厂,这里海陆交通方便,劳动力丰富且技术水平高。叶片厂于夏天动工,新工厂计划在12月份生产出第一个32米长叶片。
1999年秋季,维斯塔斯推出了具有Optispeed®特性的V80-2.0MW风机,专为低风速地区设计开发。
同年,维斯塔斯收购了位于奥胡斯的电器公司Cotas Computer Technology A/S。丹麦Cotas当时已经是维斯塔斯风机控制软件和组件的多年供应商。
到当年年末,维斯塔斯的当年销售额达到47亿丹麦克朗。剩余利润达到5.95亿丹麦克朗,比前一年增长了131%。12月20日,维斯塔斯被列入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指数(KFX),该指数按照交易量包含了丹麦交易量最大的20支股票。全球对风能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维斯塔斯成为当年涨幅最大的股票。
2000年 获得迄今为止最大的订单,创造新的销售记录
千禧年伊始,维斯塔斯拥有40%股份的Gamesa Eólica S.A.,公司便接到了迄今为止的最大的风机订单,共1800台风机。客户是西班牙能源公司Energía Hidroeléctrica DeNavarra, S.A. 总价值超过50亿丹麦克朗。
5月份,占地22,000平方米的新工厂在丹麦Nakskov建成。
维斯塔斯与Vestech日本公司签署了新的分销协议,加强了它在日本市场的地位。协议达成后,在当年的秋季,维斯塔斯获得了日本24台V66-1.65MW型风机的订单,计划于2001年交付。
美国风能生产税抵减法案的出台给北美市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维斯塔斯在美国签署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销售协议,在2000年和2001年年间向FPL Energy,LLC销售V47-660 kW型风机。同时,维斯塔斯针对美国市场正在开发新型的OptiSlip®版本的V80风机。预计这款新风机将于2002年初投入批量生产。
8月份,维斯塔斯获得ISO14001认可,以证明维斯塔斯已实施了新的环境管理体系。该认证包括维斯塔斯对外部环境所采取的行动。维斯塔斯的下一个目标是获得与工作环境有关的英国标准OHSAS18001的认可。
11月份,维斯塔斯第二次向所有员工提供职工股。有超过80%的员工都选择认购职工股。同时,公司首次向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发行权证。
全球风电市场的当年新装机容量增长了大约4,500兆瓦。维斯塔斯及其联营公司占了1,434兆瓦,相当于整个市场的32%。至此,维斯塔斯占全球的总装机容量的26%,超过了维斯塔斯预期的25%的目标。
维斯塔斯的销售额达到65亿丹麦克朗,税前利润达到8.66亿丹麦克朗,创造了新的记录。息税前利润(EBIT)为10.7%,也超出了预先的9%的财务目标。
截止到当年年末,维斯塔斯的员工总数已达3,852人,增长了47%。此外,在西班牙和印度的联营公司中还有1,131名员工。
2001年 Horns Rev –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1月份,维斯塔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即Horns Rev项目,位于丹麦Esbjerg以西的北海海域)的风机供应商。该项目计划于2002年夏开始建设,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60兆瓦。项目采用维斯塔斯V80-2.0MW风机,预计订单价值近10亿丹麦克朗。
当年春季,维斯塔斯还首次在哥斯达黎加和伊朗签约。许多新兴市场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包括法国、葡萄牙和波兰。
2001年上半年表现良好,这从2001年的中期财务报表便可见一斑。2001年上半年的净营业额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达到45.44亿丹麦克朗。前六个月的税前利润比前一年增长了35%,达到4.01亿丹麦克朗。
2001年8月,维斯塔斯获得英国OHSAS 18001认证,标志着维斯塔斯集团丹麦工厂的工作环境管理体系已经符合标准,实现了维斯塔斯在工作环境方面的重要目标。
9月份,担任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15年之久的Johannes Poulsen在他60岁生日的时候向董事会宣布,希望能够在2002年4月18日的股东大会上提出退休。董事会指定当时公司的首席财政官Svend Sigaard作为公司的新一任总经理,并立即上任。
12月份,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将它在Gamesa Eólica S.A.40%的股份以2.87亿欧元的价格(即,21亿丹麦克朗)出售给了Sesa Sistemas Electricos S.A.(隶属于Gamesa Group)。主要是因为维斯塔斯与Gamesa在项目发展上的战略不同,致使双方在市场中的战略不断发生冲突。
当年,风电行业的全球市场增长了51%,达到6,824兆瓦,其中维斯塔斯(包括其联营公司)占了1,645兆瓦,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一倍。维斯塔斯实现了24.1%的市场份额,比2000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
销售额达到95.2亿丹麦克朗,EBIT(息税前利润)前盈余为9.85亿丹麦克朗。税前利润为28.5亿丹麦克朗,其中包括出售Gamesa Eólica S.A.的股份所获得的18.1亿丹麦克朗。
截止到当年年底,维斯塔斯的员工数量达5,249人,其中,825名员工在国外的子公司工作。
2002年 另一个创纪录的一年
对维斯塔斯来说,200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体现在许多方面。尽管存在很多问题,2002年仍成为风机工业和维斯塔斯创纪录的一年。全球的风机装机量将达到近7000兆瓦,相当于增长约3%。维斯塔斯销售额增加了9%,从12亿8200万欧元增加到13亿9500万欧元。
美国市场没有按照2002年早期预想的那样发展,装机量有所降低,而且大约1200名技术熟练、有资格的员工不得不从事三个月的兼职工作。
4月18日,担任15年总经理职务的Johannes Poulsen退休,而首席财务官Svend Sigaard 接替他作为维斯塔斯的总经理。
4月,维斯塔斯实施了2002年最大的风机项目,即,在丹麦西海岸的北海Horns Reef安装80套2兆瓦海上风机。为确保海上风电场按计划建设,所有雇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维斯塔斯集团内部良好的团队合作下,维斯塔斯比原计划提前11天完成了所有风机的安装。2002年年末,维斯塔斯建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该风电场将能够向近15万丹麦家庭提供电力。
凭借从Horns Reef 工程获取的宝贵经验,2002年维斯塔斯被选为数个海上风电场工程的风机供应商。7月,维斯塔斯获得了30套V80-2.0MW海上风机的订单,而这也将成为英格兰第一大海上风电场。2002年年底,维斯塔斯被选为英格兰和比利时海上风电场的供应商。
Horns Reef 海上风电场的建成以及后续订单的实施使维斯塔斯确立了它作为全球海上风机领先制造商的地位。
截至到2002年年底,维斯塔斯的许多新工厂竣工建成。维斯塔斯建成了位于苏格兰Campbeltown一座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塔架,组装机舱。维斯塔斯做好了充分准备,服务于日益增长的英国和爱尔兰市场。此外,位于德国Lauchhammer占地面积达31,500平方米的叶片厂也投入使用。维斯塔斯安装了第一批V90-3.0兆瓦的原型风机。该种机型是维斯塔斯的产品计划中的下一代产品。这些原型风机需在2004年批量生产之前通过试运行。由于美国市场仍具有持续的不确定性,2003年预计增长会降低,而维斯塔斯不得不在2002年底裁减495名雇员。尽管如此,2002年公司员工仍净增759名。
由于良好的市场拓展,坚挺的产品种类,陆上与海上风机良好的订单量以及高素质的员工,维斯塔斯对未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维斯塔斯预期,风力将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
2003年 V90风机的推出和与NEG Micon的合并
2003年,全球的总装机量近8000兆瓦,风机工业增长了约10%。维斯塔斯的总装机量达到1812兆瓦,这表明,维斯塔斯延续了它的成功并且达到23%的市场占有率。
德国市场从3250兆瓦跌至2675兆瓦,但德国市场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尽管有所下降,维斯塔斯仍将其市场份额从18%提高到了23%。
2003年,维斯塔斯获得的较大的一个订单是为坐落于红海沿岸、距离开罗东南近200公里的埃及风电场交付117套V47-660kW风机。另外还有两笔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兆瓦级风机的大型订单。在海上风机方面,维斯塔斯将为英格兰东海岸的Scroby Sands项目交付了30套V80-2.0MW风机。维斯塔斯赢得了英国规划18项工程中的第2项工程。维斯塔斯还最终交付了Horns Reef项目,该项目位于丹麦西海岸,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风电场,。
秋季,维斯塔斯推出三款新型风机:V90-1.8MW, V90-2.0MW和V90-3.0MW。上述三种机型的推出再一次证明了,维斯塔斯能够开发减少每千瓦时发电成本的风机。预计V90型风机将能够改善风电的竞争力,帮助维斯塔斯实现“风力成为世界领先能源”的愿景。
12月12日将是维斯塔斯和风机工业历史上的里程碑。正是在这一天,维斯塔斯和世界上另一家风力系统的领先制造商NEG Micon宣布了它们的合并计划。
2004年 更多的合并和新的管理层
2004年上半年的最大事件是维斯塔斯和NEG Micon的合并。在风力工业中建立了毫无争议的世界领导地位。
两公司合并工作正按计划进行。2004年6月底,三个重要领域已经准备就绪:
增加维斯塔斯资金,资本增加到2亿8300万欧元。 公司新组成准备就绪。 确定未来联合产品种类。
在生产方面,维斯塔斯决定在澳大利亚波特兰设立工厂生产叶片。工厂预计年生产近100套叶片。
在年初,由于即将来临的合并,外界很多关注集中在合并后的公司能否能够维持其新订单率和营业额。因此,更令人满意的是,在合并年中,集团公司能够实现预测的25亿6100万欧元的预计销量,并且能够将其市场占有率提高两个百分点。9月底,副总经理Torben Bjerre-Madsen辞职。10月,总经理Svend Sigaard宣布,在维斯塔斯工作18年后,他决定寻求改变。2005年5月1日,Svend Sigaard 离开维斯塔斯,由来自Hempel A/S 的Ditlev Engel(迪特列.英格)接管总经理一职。
2005年5月26日,也就是在正式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迪特列.英格宣布了他为维斯塔斯公司制定的到2008年前的发展战略。这项战略被称为“志在必得”战略,其中包括维斯塔斯公司新的愿景和任务。该愿景被称为“风能、石油和天然气”,它摒弃了风能和维斯塔斯公司与可替代能源形式关系暧昧的形象,转而声明风能与石油和天然气一样,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能源。
该计划包括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目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率)至少达到10%
第二目标:营运资金净额不得高于营业额的20-25%。
第三目标:全球市场占有份额至少达到35%。
这些目标的优先次序表明,对于维斯塔斯公司来说,盈利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与前一年相比,维斯塔斯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增加了52%。到2005年年末,维斯塔斯公司所销售风力发电机的总容量达到了3,185 MW。然而,2005年却是维斯塔斯公司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的一年。导致这一财政困境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贯穿整个行业的高度活跃性,从而导致了维斯塔斯公司的供应商们无法在数量和质量上交付维斯塔斯公司所需的零部件。除此之外,维斯塔斯公司在北美地区许多大型工程微薄的收益以及大量的担保条款也是造成公司在2005年利润不尽如人意和亏损的原因。
然而,当“志在必得”战略中一些措施的效果通过其他一些指标(比如有史以来最低的营运资金净额——营业额的14%)显现出来时,在2005年的业绩中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趋势。
八月份,波兰和澳大利亚建成了新的叶片厂,并开始营运,维斯塔斯公司同时也在中国天津开始建立叶片厂。
在2005年年末,美国地平线风能公司向维斯塔斯公司定购了总容量达800MW的V82-1.65 MW型和V80-1.8 MW型风机,这是公司接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
2006年 业绩巩固阶段
2006年是公司进行业绩巩固的一年。2006年春季公司接到了来自德国、西班牙、新西兰、法国和意大利的几个大额订单。维斯塔斯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35.83亿欧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38.54亿欧元,完成了业绩的巩固。维斯塔斯公司在天津建立的叶片厂开始运营,该工厂是维斯塔斯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工厂。甚至在工厂正式运营前,维斯塔斯公司就宣称,需求量的增加意味着该工厂将扩大至原定生产能力的两倍。在2006年十一月份,维斯塔斯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在2008年“志在必得”发展战略中的目标,其中规定,息税前利润率达到10-12%,营运资金净额最大不得超过营业额的20%,全球市场占有份额至少为35%。
2007年 现代能源第一
2006年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仅在1月份,维斯塔斯便获得了56台V80-1.80MW风机的订单。这批风机将于2007年第三季度交付,用于美国堪萨斯州的Smoky Hills项目。委托方为ENEL北美公司。ENEL是北美地区最大的一家可持续能源发电厂。随后,维斯塔斯又从土耳其和中国获得了几份订单。
从前半年的业绩来看,我们正努力朝着实现“志在必得“的目标而努力。2007年第二季度的销售和息税前利润分别提高到10.67亿欧元和9000万欧元,相当于比2006年第二季度分别增长了19% 和221%。随后,我们便提出了“现代能源第一”的计划。
2009年,维斯塔斯决定投资10亿美元进军美国市场。而当下奥巴马大力推行的能源新政为维斯塔斯拓展美国市场提供了天赐良机。
❸ 大国崛起读后感,50字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宽卖宏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慎册糊,充满硝配桐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回顾500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12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我想,《大国崛起》的放映将有助于中国后代人的奋发,有助于中国未来宏伟蓝图的实现。岁月交错,时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必将列于大国崛起之列!
❹ 高一上册历史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案_高一语文课本上册课文
做好历史备课是历凯基皮史教师完美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下面不妨和我一起来欣赏下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会考条目】
①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aa ②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和影响bc
【预习提纲】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二)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的延伸和拓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出现,“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产生和发展,并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学习时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多角度思考问题。“殖民霸权的角逐”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条件:(1)得天独厚的________条件;(2)发达的_________;
“海上马 (3)¬¬_____________发达
车夫” 特点: ____ 资本发达
扩张的历程:(1)对外扩张,在________、______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
(2)1588年,随着“______”被打败, ____代之而起
结果:____世纪,荷兰锋态垄断世界______,成为世界上的_____________
原因:⑴利用地处¬¬¬¬____________的有利条件;⑵政府采用“________”的政策
英国的 ⑶通过_____,英国_____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
崛起 1588年,打败________
民霸权 扩张殖民 1600年成立的_______,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的确立 1607年,在北美获得了第一块殖民地________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扩张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
英国殖 1588年,打败西班牙“_______”,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民霸权 17世纪中后期,_________,打败荷兰
的确立 18世纪中期,打败_____。(七年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_____帝国
_________公司从印度获得巨额财富
野蛮的_____ ____ 靠殖民活盯差动发迹
强盗的
贸易 屠杀、奴役________;进行罪恶的_______。
【问题设计】
导入:从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回顾美国黑人的悲惨历史与地位的提高。你知道有哪些黑人明星?黑人故乡在哪里?他们后来为什么生活在美洲大陆上?
你知道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吗?请说明由来。
列出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简要经过。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的方式有哪些?为什么带有血与火?
感谢与谢罪,道德与现实的审判:
今天,对于黑奴贸易有不同的认识。美洲黑人的的后代中有人说: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我们还在非洲受苦。白人的后代: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时从非洲大陆上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你的观点怎样?
观看戈雷岛遗址,并谈谈你的感想:
这个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一个岛屿。15—19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占领。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小论文:请你以所学知识简述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材料补充】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以暴力在国际舞台上逞强达百年之久。继起的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活动依然凭借野蛮残酷的暴行。这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海上第一强国”。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五大洋上。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
荷兰的市民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着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开始了殖民活动。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矛盾迭起,不时兵戎相见。1494年6月,双方在教皇仲裁下签署《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线西“发现”的土地属西班牙,线东则归葡萄牙,此即所谓的教皇子午线。这首开瓜分殖民地的罪恶先例。
安的列斯岛原有三百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000人,最后只剩下200人。英国议会甚至厚颜无耻地宣布:杀戮印第安人和剥头盖骨是:“上帝和自然赋予的手段”。大量屠杀的结果是,原本3000万的印第安人在全世界人口暴增的时候,几乎被屠杀到了了灭绝的边缘。
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 ——马克思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奴隶贸易大体结束于1891年,这一年的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
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在侵占孟加拉时,一人就从孟加拉金库的暴力抢劫。后来,他不恬不知耻地吹嘘自己如何“节制”:“我出入于只为我自己敞开的金库,两手抓满了黄金和珠宝……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
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等,遭到干隆皇帝拒绝。干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回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18世纪末,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执行重商主义,积极参与海外竞争。这样的政策导致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也让英国掌握了海外贸易的主动权。当时的中国,处于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皇权至上,实行“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禁止海外贸易。这样的政策导致了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延续,也使中国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前进的发展上慢于英国。最后,资本主义的英国必然再次扣关,封建的中国将难以阻挡殖民者的脚步。
【巩固练习】
1. 在三百年前,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四百年的1609年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一个仅有百万人口的国家,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该国应该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丹麦 D.荷兰
2.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 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 荷兰、德国、法国
C. 西班牙、荷兰、美国 D. 西班牙、荷兰、法国
3.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许多人都死在航程上——不愿意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此诗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颖是
A. 欧洲 非洲 B.欧洲 亚洲 C.亚洲 美洲 D.非洲 美洲
4. 在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买卖对美洲的影响是
A.损失大量劳动力 B.改变了人种结构 C.开拓了亚洲市场 D.获得丰富的原料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1750年,沃尔波尔写道:“英国上院——这个自由的庙宇、新xx教的堡垒……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
(2)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黑奴贸易?
看了高一上册历史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案的人还看: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
2.高一上册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试题及答案
3.高一历史必修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试题
4.高一历史必修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检测卷及答案
5.《十月革命》历史备课教案
❺ 《大国崛起》里9个大国崛起的时间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对于你的提问,想先提个看法。所谓“大国崛起”(崛起的“崛”是个动词,是动态的),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间)过程(从兴起到发展再到强盛以至于再后到衰落),不会在某个年代“一下子”崛起。
葡萄牙、西班牙,于16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此后,葡萄牙、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于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当葡萄牙、西班牙在世界称霸的时候。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还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逐渐”这个词很重要)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这里又有一个“日渐”这个词)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翻开了世界近代史的第一页;18 — 19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16—17世纪,英国走向现代。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2)18 — 19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法国。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戴高乐,是法国的“光荣”
。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掀起了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影响了世界。此后,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拿破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确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并对世界近现代国家作出了立法规范。拿破仑又企图用军事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然而,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德国,漫长的统一之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军国主义的迷梦,给其本国和世界受侵略的国家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的强国之旅。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俄国。18世纪初期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国力壮大,跻身欧洲强国行列。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并且,走上扩张的道路。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为人类探索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也一度成为世界强国。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美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❻ 汇丰的全称是什么啊,还有汇丰的历史是咋样的,望解答!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NYSE:HBC,LSE:HSBA,港交所:0005,Euronext: HSB, 百慕大证券交易所:1077223879)为汇丰集团(HSBC Group)的控股公司,总部设于英国伦敦,该公司于1991年才正式成立,但旗下附属公司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汇丰集团截至2008年6月底,总资产高达25,470亿美元,第一级资本比率及总资本比率分别为8.8%及11.9%。 ,属于全球资产规模最大,以及全球第三大银行机构,其名字源自1865年于香港创立的创始成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最初是为在远东的英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现在已经发展成跨国金融机构,7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英国以外地区。
历史
[编辑] 汇丰集团创始成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成立
主条目: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汇丰集团是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经多年扩展而成。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865年3月在香港开业,同年于上海及伦敦开设分行,又在旧金山设立代理行,其成立的导火线源自香港洋行的权力划分。
1864年7月,位于孟买的英国商人计划创立以香港为基地的中国皇家银行,发行3万股,每股200印度卢比,但只计划向香港及中国的商人配售5000股,引起香港洋行不满。同年7月28日,铁行轮船公司监事汤马士·修打兰(或者译作苏石兰,Thomas Sutherland)和宝顺洋行牵头,在报刊上宣布成立一间由香港拥有的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创办时,资本额共500万港元,共2万股,每股250港元,1866年每股又1拆2,变成4万股,每股125元。1864年成立的临时委员会,共有15人组成,主席由宝顺洋行代表乔姆利、成员有铁行轮船公司的修打兰、琼记洋行的赫德、孻乜洋行的麦克莱恩、香港巨富道格拉斯·拉泼来克、禅臣洋行的尺德、太平洋行的莱曼、费礼查洋行的史密脱、沙宣洋行的亚瑟·沙宣、公易洋行的罗伯特·布兰特、广南洋行的巴朗其、搬鸟洋行的威廉·亚当逊、毕洋行的赫兰特、顺章洋行的腊斯顿其·屯其萧,以及法律顾问波拉德。[1]这些人包括了英、美、德、丹麦、犹太及印度帕西族,但在随后岁月各股东退出,汇丰已经由英国人所控制。
1865年3月2日,临时委员会改组成董事局,3月3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沙宣洋行所持有的域多利大厦,1866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条例获香港政府及英国财准部批准通过,汇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并获授权发行香港钞票。
初期的汇丰集团乃透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开设分行而在世界各地扩展业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汇丰的业务集中于香港,而中国内地的分行于1949年起相继关闭,海外业务亦未如理想,发展空间大受限制下,于1950年代开始成立或者收购附属公司。
[编辑]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集团形式运作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端纳(Michael Turner)的带领下,于1953年开始实行以集团形式运作。首先于1955年在美国加州成立集团首间附属公司-加州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959年,汇丰收购有利银行及中东英格兰银行,这是汇丰集团的第一宗收购。1965年,汇丰收购恒生银行的控制性股权。1972年,汇丰成立获多利有限公司(即汇丰投资银行控股有限公司前身)。1980年,汇丰入股美国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 Bank),并在1987年成为汇丰的全资附属公司。1981年,汇丰收购赤道控股有限公司(Equator Holdings Limited)的控制性股权;同年汇丰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失败,但对于收购英国大型银行的兴趣未有减退。1987年,汇丰入股英国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透过合作协议,汇丰和米特兰互相转拨业务。
[编辑] 汇丰控股的成立
1990年12月17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宣布进行结构重组,包括:
成立一间集团控股公司,名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并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伦敦分行升格为汇丰控股的注册办事处。
汇丰银行股份转移到汇丰控股名下,汇丰控股再发行新股,以4股汇丰银行股票换成1股汇丰控股股票,并将原发行股缩减至3/4,以便日后在海外上市。
汇丰控股股份取代汇丰银行股份后,分别在香港及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汇丰控股在英国注册,但以香港为集团总管理处。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的注册维持不变,以便香港业务的发展。
当年汇丰集团迁册英国、成立汇丰控股,但集团总管理处当初仍然设在香港的策略是基于香港主权移交的不明朗政治因素。透过这个策略,使汇丰既可以避过香港主权移交可能产生的风险,又可以使汇丰所有收放及资本增值不受英国税制和税率的影响,有利于汇丰继续获取丰厚的利润。这样,汇丰集团就处于一种“进退自如”的位置。
1992年7月,汇丰控股收购米特兰银行余下的股份,正式取得其业务,拓展欧洲市场。但是,在英国监管当局的规定下,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在1993年1月由香港迁往伦敦。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监管机构为英伦银行,但旗下附属公司仍继续受经营所在地的有关当局监管。位于伦敦的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只会提供主要的中央职能,例如策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及公司秘书服务、财务计划及监控等。1998年,汇丰宣布在伦敦兴建新总部大厦,以容纳原本分散于伦敦市金融区内不同地方的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各部门,该大厦于2002年启用,2003年4月正式开幕,同时亦是英国汇丰银行总行的所在地。
[编辑] 其他被汇丰全面收购/收购部分股分的公司
[编辑] 亚洲及大中华区
中国上海银行(8%,2000年)
菲律宾建南菲商业国际银行旗下的储蓄银行PCIB Savings Bank(2000年)
中国平安保险(10%,2002年;19.9%,2005年;2007年因上市被摊薄至约16.8%并购回汇丰持有的27%平安银行股权)
中国福建兴业银行(15.99%,2004年,由恒生银行购入;2007年因上市被摊薄至约12.78%)
印度UTI Bank(14.62%,2004年;4.99%,2006年)
中国交通银行(19.9%,2004年;2007年因在上海上市被摊薄至约18.6%,10月26日公布于香港增持H股至19%)
皇朝集团(62%,马来西亚最大投资公司)
越南科技及商业股份银行(10%,2005年;15% ,2007年;20% ,2008年)
越南BaoViet保险(10%,2007年
台湾中租迪和集团全资拥有的台湾迪和公司(2007年)
韩国Hana Life Insurance(50%,2007年)
台湾中华商业银行(2007年)
中国烟台市商业银行(20%,2008年,由恒生银行购入)
印度最大零售证券经纪商之一IL&FS Investsmart(93.86%,2008年)
印尼最大工商银行之一PT Bank Ekonomi Raharja Tbk( 88.89% 股权,2008年) 6.075亿美元
[编辑] 中东
土耳其Demirbank TAS(2001年)
伊拉克Dar Es Salaam Investment Bank(70.1%,2005年)
[编辑] 欧洲及英国
马耳他Mid-Med Bank plc(70.03%,1999年)
法国商业银行(99.99%,2001年)
波兰Polski Kredyt Bank SA(2004年)
英国马莎百货旗下零售金融服务(2004年)
[编辑] 美洲
巴西巴马兰特银行(1997年)
阿根廷罗伯士集团(1997年)
美国利宝银行集团(1999年)
墨西哥Mexican Grupo Financiero Bital(99.59%2002年)
美国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2003年)
英国莱斯TSB银行旗下巴西业务(2003年)
百慕大银行(2004年)
美国Metris Companies Inc.(2005年)
巴拿马Grupo Banistmo S.A.(99.98%,2006年)
意大利国家劳工银行旗下阿根廷业务(2006年)
哥斯达黎加Banex(2007年)
英国莱斯TSB银行旗下巴拉圭业务(2007年)
[编辑] 近年动向
1998年11月,汇丰集团宣布统一品牌,差不多所有业务地区的附属公司均采用汇丰品牌和六角形标志,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个别在亚太地区以外的办事处亦纳入采用汇丰品牌的当地附属公司网络(例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部分在英国的分行纳入英国汇丰银行的网络)。统一集团品牌可以加深世界各地客户、股东及员工对集团和其信念的认识,亦有助汇丰在世界各地以同一集团形象推出新产品与服务。汇丰控股亦在1999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股份拆细,把每一股拆为三股及股票面值由英镑改为美元折算。2000年因收购法国商业银行取代法国商业银行于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自2002年起,汇丰以“环球金融 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作为集团口号,强调集团在众多市场中均拥有丰富经验,并且透彻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2004年因收购百慕大银行取代百慕大银行于百慕大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依照惯例,汇丰控股每隔3年会就集团总管理处的地点作出检讨。不过在2006年10月,有报道指汇丰集团总管理处有可能会迁离伦敦,有分析员表示因为香港自主权移交后不明朗因素已经消除,局势稳定,不排除会重返香港,因为英国税率远较香港高,征税范围及税种亦较香港阔和多,使汇丰控股需要负担高昂的税项,每年汇丰控股向英国政府支付的税项高达4亿英镑。除了香港之外,有英国报章指出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可能会迁往爱尔兰,但汇丰发言人随即否认。而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纪勤表示,英国在地理上占优,能迅速联络各地业务网络,对现时的集团总管理处感到相当满意。
2007年2月,汇丰控股首度发出盈利警告,主席葛霖表示,原因是旗下的汇丰融资在策略上出现错误,葛霖指出汇丰融资发展按揭业务,这个并非核心业务,但汇丰控股无意出售汇丰融资。这是汇丰集团成立140年以来首度发出的盈利警告。
2007年11月26日,汇丰控股宣布,重组该集团旗下两项结构投资工具(SIV) Cullinan Finance Limited和Asscher Finance Limited。预料2008年8月前将提供最高约35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和定期融资并将这两只SIV持有的总额4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资产计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2008年6月17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同意出售旗下在英国的信用卡收单业务51%股权,给世界最大型交易处理商之一Global Payments,后者需支付4.39亿美元给汇控
汇控和Global Payments将成立一间名为“汇丰商户服务公司”的合营企业,以英格兰莱斯特作总部,汇控持有公司49%股份。
2008年9月19日,汇丰控股宣布有鉴于国际信用危机削减了资产价值,它已经放弃以63.17亿美元(约493亿港元)收购韩国外换银行 51.02%股权的计划。
2008年10月21日,汇丰控股宣布透过附属机构HSBC亚太控股以内部现金收购印尼最大工商银行之一PT Bank Ekonomi Raharja Tbk(“Bank Ekonomi”) 88.89% 股权,每股作价2452印尼盾,总额 6.075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汇丰将在印尼的24座城市拥有190个网点,成为继渣打银行和花旗集团之后的第三大外资银行。
Bank Ekonomi有价值18亿美元的资产,2200名员工和86个分支机构。
股份状况
汇丰控股的股份在伦敦、香港、纽约、巴黎及百慕大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股东大约有25万名,来自全球100多个地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汇丰控股的股份以美国预托证券形式买卖。此外,汇丰控股属于香港恒生指数及英国富时100指数成分股之一。
集团业务
目前汇丰集团的多个成员在82个地区设有超过10,000个分行及办事处,在全球有超过1.25亿名客户,电子理财客户超过3,500万名。业务包括个人理财、工商金融业务、企业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及私人银行。
个人理财
汇丰为多达1.2亿名的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人理财服务,包括往来及储蓄户口、按揭、保险、信用卡、贷款、退休金及投资等。消费融资业务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下,亦已经逐渐融入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一部分。直销渠道亦日渐普及,2005年,汇丰所处理的网上交易达到1.83亿个,卓越理财客户有130万名。
工商业务
汇丰为中小型企业及中层企业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工商企业客户数目超过250万,客户包括独资及合伙公司、法人企业、上市公司,以及会所及协会等组织。
企业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
为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提供专门设计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包括环球资本市场、环球投资银行、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业务,以及环球交易银行。
[编辑] 私人银行
汇丰私人银行服务为富裕的人士及其家族提供金融服务,服务地点有90个,其客户资产及贷款于近年来均有明显的增长。
[编辑] 世界各地的汇丰银行及汇丰集团主要成员 (先以洲份划分,再按当地汇丰银行创立年份排列)
[编辑] 亚洲及大洋洲
香港 - 汇丰 / 恒生
中国 - 汇丰 / 恒生
日本
菲律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斯里兰卡
韩国
台湾
澳大利亚
越南
新西兰
[编辑] 以下地区的汇丰以香港汇丰的子公司形式运作
哈萨克、澳门、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文莱
[编辑] 中东及非洲
巴林
黎巴嫩
约旦
阿曼
科威特
卡塔尔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埃及
亚美尼亚
以色列
利比亚
毛里求斯
巴基斯坦
卡塔尔
南非
欧洲
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前称米特兰银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87年收购米特兰银行14.9%股权,并于1992年由汇丰控股收购其余股权,成为汇丰集团数一数二的大型收购事件。现时英国汇丰银行为汇丰集团在欧洲地区的总管理处,该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欧洲地区设有分行及办事处。
HSBC Trinkaus & Burkhardt AG-前称Trinkaus & Burkhardt KGaA,是一家在1980年被米特兰银行收购的德国银行。
汇丰建信银行-前称瑞士建信银行,于瑞士苏黎世创立,加入汇丰集团之前为米特兰银行的附属公司。
HSBC Bank AS-1990年在土耳其创立,原本是米特兰银行的附属公司。2001年,英国汇丰银行收购Demirbank TAS,并并入HSBC Bank AS。
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前称利宝银行(瑞士)有限公司,于瑞士日内瓦创立,加入汇丰集团之前原本是利宝银行集团的附属公司。
马耳他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前称Mid-Med Bank plc,于1999年由米特兰银行收购70.03%股权。
法国汇丰-前称法国商业银行,于巴黎创立,2000年被汇丰控股收购,汇丰控股亦同时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
美洲
美国汇丰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80年收购海丰银行51%股权,并于1987年再收购其余股权;1999年,汇丰再收购利宝银行集团,并且并入美国汇丰银行。
加拿大汇丰银行-1981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加拿大温哥华创立。
巴西汇丰银行-前称巴马兰特银行,1997年,汇丰巴马兰特银行成立后接管其资产、负债及附属公司。
阿根廷汇丰银行-1987年,罗伯士集团由米特兰银行购入股权,其后再拨入汇丰集团,并于1997年成为汇丰全资附属公司;2006年,汇丰再收购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阿根廷业务,并且并入阿根廷汇丰银行。
墨西哥汇丰银行-前称Grupo Financiero Bital, SA de CV,于墨西哥城创立,2002年被汇丰控股收购。
美国汇丰融资有限公司-2003年,汇丰收购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2005年,汇丰再收购Metris Companies, Inc.,并且并入汇丰融资。
百慕大银行有限公司-2004年被汇丰控股收购,汇丰控股亦同时在百慕大证券交易所上市。
巴拿马汇丰银行-1973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巴拿马巴拿马城开设办事处,2007年升格成为当地分公司。
巴拉圭汇丰银行-原为莱斯银行TBS巴拉圭业务。
哥斯达黎加汇丰银行-原为Banex,因主要股东Grupo Banistmo于2007年被汇丰完成收购而组成。
参考文献
汇丰集团资料概览(PDF档案)
汇丰集团简史(PDF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