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交易员 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一定会,但普通水平的交易员会被先取代,高水平的孝灶暂时不会受到威胁。
这些年程序化交易越来越发达,市场上相当大比例的成交量都是计算机完成的,美国市场上据说超过一半。
传统程序化交易仍然需要人来制定交易规则,实际上仅仅起到一个执行者的作用,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空哗
但这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交易程序已经在开发,近期已经听说在美国已经有这种系统进入市场开始试运行。
我预期未来十年左右就会有大量人工智能交易员进入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水平一般的交易员将被淘汰,巧亏扮但人工智能的缺陷很多,高水平的人类专家会更加重要,彻底淘汰人类暂时还遥遥无期,
❷ 华尔街的交易员为什么都要换成机器人
一个运营成熟的机器人投资模型,需要输入海量交易数据与各类金。
❸ 在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哪些工作呢
在未来,创作性工作是不可能被AI所取代!现如今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确实有一部分工作会被AI所取代,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工作,其中就包含了创作性的工作不会被取代。对于部分机械式的行业,比如传统意义上的股票交易员
,其本质也只能是起到中间人的作用,而他们只是根据买卖双方所提供的指令信息并完成相应操作。而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就能够完全胜任这样的中介性质的工作。
没有挑战性的会首启被取代在前几年作为创新工场
CEO李开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未来现有职业当中有近50%的工作很有可能会被新技术所取代。尤其是那些简单且具有重复性
,无需员工进行深度思考的工作。比如我们所常见的驾驶员,在进行驾驶的过程中,其实是基于个人经验和操作能力对路况作出判断。而这些工作也能够通过高性能传感器和CPU取代,在效率方面完全能够超过有多年驾驶经验的人员,所以该工作被自动驾驶
所全面取代和超越也只是时间问题。
创意性的工作不会被取代若是工作涉及到极其复杂的思考和全盘的推理,而人脑结构是包含了数千万神经系统
,时至今日也没有任何科学家和机构,清楚了解人类大脑神经是如何进行思考和推理。者岩如考虑到AI并不擅长于思考和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只能是基于以往的大数据,高性能CPU开展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显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并不能够提供丰富的经验,也就无法提供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是难以被取代的。
综上所述,至少在20年以枣颂内创意性的工作并不能够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至于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AI也必然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然而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的同时,人类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机器的主人。
❹ 人工智能取代哪些工作岗位
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1.专职司机、代驾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早已经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穿梭,而福特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研发重点、丰田、奥迪等也在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国内企业也非常踊跃,之前网络李彦宏也曾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了一回风头。深圳福田保税区还实现了无人公交车试运行。一旦无人驾驶汽车实现了商用并普及开来,那专职司机就会面临失业。
今后除非出现紧急状况,人们今后在坐车的时掘咐候只需要躺在座椅上就可以了。
2.收银员
阿里无人超市投入市场使用,让人们真切体会到科技进步对于人类职业的威胁。未来随着此类智能自动收费的推广,消费者可以自助缴费,相信更多超市、商场、停车场、小区、高速公路收费站都用不着收银员了。并且智能自动收费系统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大大提高是办事效率。
3.传统流水线工人
有媒体报道,正在大力推广机器人取代工人的富士康动作迅猛,其江苏昆山工厂就因为6万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5万。三全集团的汤圆流水线一天可以生产400吨。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未来10年,47%的低级雇员有很高的可能性被机器取代。对于传统流水线工人来说,尤其是低技术工作,将首先面临智能机器人的替换。
4.保安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安防设备更加具有智慧,安保机器人也已经出现,它可以自动巡逻,灵活机智地处理巡逻途中的情况,还具备流畅的语音交互功能,自动报警、防盗系统、自动充电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未来的保安人员,必将面临着失业的冲击。
5.客服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85%的客户服务工作都将由AI完成,无需任何人工参与。这一改变是因为AI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机器人交互感觉更加真实,服务更加个性化。世界多家公司已经研发出自动化客服服务,该服务通过机器学备余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来进行自动化的在线客户聊天服务,相比雇佣员工,这项技术将会极大减少成本与出错概率。而且面对客户的抱怨和怒火,人工智能的客服不会因此而崩溃,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情感。
6.银行柜员
这两年银行裁员的新闻时有耳闻,其背后透露的正是传统金融行业正在遭受互联网类金融的冲击。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线下的网点已不再那么必要。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也远远小于网点渠道。而线下网点的很多服务正在逐步用机器人来替代,预计无人银行也会出现。
7.导游
现在很多导游服务,都能通过智能设备来实现,比如语音导览、智能问答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导游的很多工作将被机器替代,电子导游也逐渐为许多游客所青睐。日本政府还在推动机器人导游服务,熟悉中英日三国语言,导游机器人能给外国旅客介绍景点及相关各项活动,未来机器人导游还将增设图像与声音识别功能,可实现配合与人类进行对话功能,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8.销售
销售需要寻找潜在用户,并深谙用户的需求,而这个过程逐渐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目前,像InsideSales.com这样的业务很受欢迎,他们使用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寻找最佳潜在客户,成功率达到80%,而且在面对大量数据时不会头大,而且还能得心应手。随着AI技术的进步,销售公司或许将更多依赖AI才能保持竞争力。2015年,美国有约800万销售类从业人员,占据了所有岗位的近6成,销售AI或将令很多销售从业者失业。
9.股票交易员
越来越多投资银行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来帮助削减成本、消除耗时的日常工作仿散滚。比如如说机器人理财、量化交易、银行的财务理财。
2000年,高盛位于纽约的股票现金交易部门有600个交易员。而如今,只剩下两个交易员,剩余的工作全部由机器包办。股票交易大厅变得冷清不是因为炒股的人少了,而是因为人工智能来了。
10.银行信贷员
以前,信审员是个体面的工作,只会招聘名校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控制风险,看看每笔贷款是否达到放款的标准。人工智能来了,信审员成了一个“鸡肋”的工作,可有可无。他们没日没夜的拼命干,核一天不过审核50单,机器审核量一天超过万单,人力的速度,怎么可能拼得过机器,并且人工智能的准确率更能得到保证。
❺ 未来十年,哪些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
这一年,谷歌AlphaGo在围棋大战中战胜人类顶尖棋手李世石,微软研发的人工智能设备Echo的语言理解能力击败人类,IBM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Watson仅用时10分钟首次确诊人类罕见白血病。
2017年,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
这一年,AlphaGo Zero无师自通100:0战胜旧版AlphaGo,网络CEO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五环,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
那么,我们自然要问了,2018年是什么年?答案是......
狗年!
不过,人工智能时代正式到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资本的蜂拥而至就能看得出来。
据PitchBook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共获得风险投资超过108亿美元。过去十年来,该领域的风险投资大幅增长:2010年投资不足5亿美元,2016年达到57亿美元,而2017年投资额较2016年增长了接近一倍。
人工智能已经来了,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我们真的准备好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了吗?我们该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
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中,开复大哥就为我们详细论述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被AI淘汰。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词乍听起来挺高大上,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则对话:
哈哈哈...这是我和微软智能助理小冰的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而这背后来则自于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再比如我工作的地方,深圳阿里中心,上下班不用门禁卡,出入闸口装有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只需提前拍好照片上传,之后即可实现“刷脸”进出,这背后便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功劳。
还有大家都在看的今日头条,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7亿用户,为什么这么火爆?原因就在于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聪明”地归纳每个人看新闻时的不同习惯、爱好,从而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新闻内容。
总之,人工智能并非像你认为的那样高大上,它已经在我们身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智能推荐、自动驾驶等等技术都属于人工智能。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显然,我们需要一个定义:
AI就是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在书中,作者对AI领域较为常见的5种定义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上述定义最为合理,同时这也是维基网络使用的综合定义。
这个定义说明什么呢?说明AI并不是与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与人类思考方式相似、与人类行为相似或者外形上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AI的本质,是计算机程序。
第三次AI热潮:有何不同?
2016年3月,AlphaGo大战李世石掀起了第三次AI热潮,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但是,注意了,这并不是人机对弈第一次激起公众的热情。
1997年IBM的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那一天,全世界科技爱好者奔走相告的场景丝毫不比今天人们对AlphaGo的追捧逊色多少。再往前看,1962年,IBM的阿瑟萨缪尔开发的西洋跳棋程序就战胜过一位盲人跳棋高手,那时,报纸也在追捧人工智能,公众一样对智能机器的未来充满了好奇。
我们来看稍微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第一次,当跳棋程序战胜人类,公众反应:哇!好厉害!人工智能牛逼!可没过几年,习惯了计算机会下简单棋类的公众又说:下个跳棋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去下无比复杂的国际象棋试试?
第二次,当国际象棋程序战胜人类,公众又反应:卧槽!666!人类要灭亡了!可没过几年,公众又习惯了,他们说:下个象棋算什么智能?有本事去下奥妙无穷的围棋试试?
第三次,就是2016年,围棋程序战胜人类,公众反应如何?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网上流传着一幅“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度曲线”,生动地展示了上述发展历程。
那么,这次的AI热潮还会和之前两次一样吗?经过一两年的热炒之后再次不可避免地归于沉寂?
答案是:不一样。(BGM,起~)
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
今天的人工智能是“有用”的人工智能。和前两次AI热潮相比,这一次人工智能复兴的最大特点,就是AI在多个相关领域表现出可以被普通人认可的性能或效率,开始在产业界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为何此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如果说第一次AI热潮是“图灵测试”的小打小闹,第二次AI热潮是语音识别的初步试水,那么第三次AI热潮便是“深度学习”的大展拳脚。
语音识别系统在近年来突飞猛进,技术上只有一个原因――深度学习!而在机器视觉领域,2014年在ImageNet竞赛中第一次超越人类肉眼识别准确率的图像识别算法也是深度学习的杰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那什么是深度学习?说实话,这个技术太过牛逼,我无法一两句就给你解释清楚,不过我可以举一个通俗点的例子来辅助你理解。
比如机器视觉,假设你要让计算机识别出吴彦祖的样貌,也就是说你输入任意一张吴彦祖的照片,计算机会自己输出“这个人是吴彦祖”,怎么做到呢?
第一步,你需要先给计算机提供一些吴彦祖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比如鼻子很挺,那么计算机就知道了吴彦祖的一个特点,鼻子挺!
但是单单这个特点是不够的,这时候你给计算机一张古天乐的照片,它可能也会把他认成吴彦祖,因为古天乐鼻子也挺。
不过你如果再给计算机多输入一些吴彦祖照片,这些照片中吴彦祖很白,于是计算机就知道了,吴彦祖不仅鼻子挺而且皮肤也白,那么再输入古天乐照片它就不会把他认成吴彦祖了,因为古天乐不符合皮肤白的特点。
这个过程就是机器学习,计算机根据你输入的照片,不断确认吴彦祖的长相特点,你输入的照片越多,计算机调优过程越多,最后识别准确率就越高。
阿里双十一海报AI设计师“鲁班”,基于几千万张海报的深度学习,练就了一天4000万张海报的惊人速度;AlphaGo Zero三天时间内左右手互搏3000万局,无师自通100:0击败了AlphaGo。
所以,第三次AI热潮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除了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之外,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成熟应用。可以这么说,深度学习携手大数据引领了第三次AI热潮。
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大量失业吗?
前不久,《纽约客》杂志一张封面图刷爆朋友圈: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人类的工作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这很难说。或许目前我们暂时还看不到大范围的工作被取代,但技术浪潮的趋势不可逆转。
本书作者在2016 WISE独角兽大会上就提出了以下观点:
未来十年出现最多的独角兽公司肯定是人工智能公司。十年后,世界上9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是,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等工作。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给出了一个判断工作是否容易被AI取代的“五秒钟准则”。
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比如传统意义上的股票交易员,他们所做的工作,只是根据买家或卖家的指令完成实际的交易操作;比如汽车司机,驾驶汽车的时候,人类司机根据路况所做出的判断,其实都是人脑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成,并立即做出反应的。
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缜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复杂的决策,每个具体判断并非人脑可以在5秒钟的时间内完成,那么,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你的工作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了,未来十年9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即将面临大量失业?
事实上,工作被取代与人类失业是两个概念,虽然我们大部分工作会被AI取代,但将会有其他更多类型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
当我们谈论技术进步是否会让人类系统性失业时,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马车。19世纪末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出租马车是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出门打“马的”是城市一景。
而当汽车被发明出来,人们不坐马车了,马车夫去哪了?显然,汽车发明带来的新岗位会不断涌现,首先机器就需要有人制造和维护,汽车带来的工作岗位,比消灭的马车夫要多得多。不信你看现在有多少工作岗位是十年前已经存在的?
因此,技术发展将造成一部分简单工作、底层工作的消失或转变,但由此也会催生更多新型的、更需要人类判断力和创造力的工作类型。
总之,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取代诸多人类的工作,但人类并不会因此面临大量失业。我们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就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勇立潮头!
❻ 人工智能将取代哪些职业
人工智能技术将对许多职业造成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职业将完全消失。相反,这些技术的普及将改变这些职业的性质,并且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
1.收银员:随着自助结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店和超市正在采用自助结账系统,这将减少需要人工收银员的数量。
2.银行职员:随着在线银行服务和自动柜员机的普及,许多银行职员的工作已经被自动化。
3记账员: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扫描和识别电子文档来自动执行大量的记账工作,从而减少了需要人工处理的需求。
4.电话销售员:自动拨号系统和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话销售的效率,减少了需要人工操作的需求。
5.工厂工人: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在工厂中执行许多重复和危险的任务,从而减少了需要人工操作的需求。歼败
6.快递员:随着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快递服务采用自动化方式。
7.出租车司机: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可能会减少需要人工驾驶的出租车的数量。
8.服务员:自助点餐系统的普及和智能餐厅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减少需要人工服务员的数量。
9.保险精算师指纤: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减少了需要人工精算师的需求。
10.证券交易员:自动化交易系统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市场数据,从而减少了需要人工交易员的需求。
11.作曲家: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和模拟大量的唯改仿音乐数据来生成新的音乐作品,减少了需要人工作曲家的需求。
12.翻译: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翻译技术可以快速进行翻译工作,减少了需要人工翻译的需求。
13.法律助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法律文件和自动化法律研究来提高效率,减少了需要人工法律助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