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入门 » 策略研究员看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策略研究员看股票

发布时间: 2022-12-27 13:07:06

Ⅰ 金融量化策略研究员的收入怎样这一行有前景吗

这个职位要做好很难.不啻于创新发明,犹如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因为你要发掘可操作的交易模型,要么从历史找规律,要么你统计超牛直接从价格中发现规律.而这只是第一步,有了模型还的有市场来交易,国内目前只有股指期货和融券可以做空.
目前业内还是主观判断为主,公募基金所谓的量化只不过是幌子,无非是选股方面用些模型,就是用了点统计工具,真正的量化交易,无论从发掘交易机会还是资产配置,乃至最后的交易下单和风险控制都是计算机来完成的,国内还差得很远.只是个噱头.
定量与定性孰优孰劣难说,就如中医和西医一样,不管怎样西医还是主流,计算机量化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Ⅱ 如何选股选股技巧

1、选择龙头股:龙头股往往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都具有影响和号召力
2、选择大市值股票:大市值股票都较稳定,波动会比较小,风险会相对小;3,选择政策支持的股
票:有政策支持的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场认可,再加上受到国家政策保护,发展也比较稳定。4、避开有问题的股票。

炒股技巧有哪些?
一、要学会找到根源
中国的A股分为两种,一种叫资金市,一种叫政策市。国家出什么政策,对应的板块和概念就会随之大
涨,这叫“政策市”;市场主力资金运作哪个板块个股,哪个板块个股大涨,包括所谓价值投资、技术择时最终都离不开资金的发现,这就是“资金市"。只要懂得跟随并熟练运用这两个原则,炒股就能赚到钱。
二、要学会长远分析
所谓长远分析,其实就是了解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变革的创新方向,现在国家大力发展5G
中国芯,人丁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等,那我们就要围绕以上题材去多做分析,多做研究,围绕国家主
线去做交易。
三、尾盘交易
尾盘买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特别是大盘不稳的时候,很多个股从涨停打到跌停,一天上下20个点。当然尾盘买也会损失一些机会,有可能有些股票尾盘就已经涨停了,但是从长远投资来说,风险和机会都抵掉了,个人投资者应重视长期坚持尾盘买股票。
四、仓位风险管理
一般一个账户3-5只股票就可以了,平均分配资金。买入看日线,卖出看30分钟K线,每次买好股票就立刻设置好2条30分钟平台止损线。

Ⅲ 量化策略研究员成长之路

量化策略研究员成长之路:

先从一个领域切入,比如期货CTA,有了策略上实盘之后,基本没有太多的日常工作,可以再研究商品套利、对冲、日内等,商品研究透彻后,再研究股票阿尔法、股票日内回转、股票指数增强,等股票也成熟了,可以研究期权策略,等期权也研究透了,可以研究债券。

作为量化交易领域的另类分支——宏观量化投研领域,到底一个宏观量化策略研究员需要怎样的修为,才能在这条艰辛而又充满着无限成就憧憬的路上持续走下去。作为一个最初立志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者,我的职业经历至少可以给那些刚刚踏入或者即将踏入宏观量化投研领域的年轻人一个善意的提示——要想在宏观量化投研领域发展。

宏观量化研究更注重严格的推导和精确的数据验证,同时又不乏大胆的理论假设。在这个领域,我们一直推崇AQR的深入研究精神,在基本面和市场研究领域,AQR永远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探索思路和严密的理论验证。



相关信息

最初的宏观研究和经济研究大多是从周期研究开始的,归根溯源所有的经济周期从根本上都是人类的生命周期,因为人类生命的限制,所以基本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都是以10的倍数来衡量的,或者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人类长达百年的科技周期某种程度上也是生命周期的终极体现。

每一个科技周期的兴起都是随着一个个科学巨匠的诞生和生命终结为最终的时间标准的。所以归根结底,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经济研究最终还是受到人类的生命周期的影响。所以直到现在,所以宏观研究甚至是市场研究还是离不开传统图表分析。

从这些行业,甚至经济的图表中,无数的计量经济学背景的研究者研究的是这些经济数据的波动和市场波动之间领先和滞后的关系,大家都试图找到打开领先于市场的那把钥匙,无论这把钥匙是定性的,或者半定量分析再加上主观的递归法。

Ⅳ 券商 研究所 卖方与买方研究员 对比

其实要说对比还是比较困难的,就分别说说买方与卖方的研究员吧。
首先说说什么是研究员,在金融行业券商有研究员,基金与私募也有研究员,研究员也就是分析师;在不同的部门也有都有研究员,说的比较多的是股票二级市场的行业研究员以及固定收益部的债券研究员。我想楼主可能是问的二级市场的行业研究员的对比。
研究员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也就是基本面)进行研究,并基于自己的认识给出对于公司的判断(未来发展、是否有并购机会、是否需要融资、以及股价涨跌、买入卖出等),但是具体到买方研究员与卖方研究员、买方内部(国内券商与外资券商)的研究员就有一些差异。
卖方研究员一般分工较为细致,在国内基本上包括宏观、策略以及行业研究员,其中宏观主要是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变动,对研究员要求水平比较高,一般要经济或者金融博士(科班出身)来做;策略研究员,侧重于对行业整体方向,在二级市场上如何配置股票的方向性研究;行业研究员,主要对某一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覆盖,行业研究员对学历没有要求,市场上一般喜欢理工与金融复合背景。卖方方研究员在券商内部算后台部门,主要工作包括协助本公司前台部门(投行等),服务买方机构(主要与买方研究员对接,帮其联系上市公司,提供研究报告),努力争取新财富等实现研究员自身价值(现在国内不少券商不参加新财富评比),撰写研究报告(迈博汇金、wind等研究报告都是卖方写的)等。一般来说卖方研究员会更辛苦(出来卖的,要服务好买方啊!),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买方会根据卖方的表现来派点(这就是奖金啊!)给卖方。卖方研究员会比较苦,本来研究就很枯燥还要服务别人,所以在国内基本上卖方研究员服务多研究少(不要喷我!这只是我个人感受。。。),卖方研究员职业退出路径一般包括,要么在原公司成为高端研究员,要么跳槽到买方,以及其他。
买方(基金、私募等)研究员的分工没有券商细,公募基金会比私募基金细致多,但是买方的一个特点是一般会招募有经验的人,私募基金更灵活,一个人可以覆盖多个行业(之前在某基金看港股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就覆盖了所有行业),公募基金会细致一点,基本上一个行业会有至少一个人来看(钱多,能养得起)。买方的研究员主要是做研究,工作主要是来支持自己的基金经理,与买卖决策更接近,因此他们的压力也会更大(股票跌了会被老板骂的呀!),与卖方研究员相比在研究方面会更纯粹(买了能赚钱就行),撰写的报告主要内部看。一般到私募做的研究员已经是职业发展的中后期了,当然职业发展也更灵活。
以上就是对卖方与买方研究员的简单对比,国内券商与国际券商、私募与公募、私募与私募的研究员也会有所差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讨论。

Ⅳ 股票PB,PEG怎么计算

PB是市净率,是当前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这个指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当时他在选股的时候就是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它们的增长速度又是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

PEG魔镜
2009-08-29 02:30: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汪建

经常有投资者问我,机构投资者究竟以什么方法进行股票估值。其实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绝对估值法有DCF(现金流贴现模型)、DDM(股利贴现模型)等等,这类方法是通过未来可以预测的各阶段自由现金流或股利进行折现,获得合理的现期股票价值;相对估值法有PB(市净率)、PE(市盈率)等,这些方法通过行业属性对应的合理估值区间和标的公司的财务指标给其一个合理价值区间。近年来PEG指标被经常使用,PEG=PE(当前动态市盈率)/100/g(未来几年预计复合增长率),一般认为PEG越低的公司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PEG=1往往被作为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分水岭。

其实PEG指标在成熟市场中较多运用在科技类或成长类公司估值上,因为较高的增长率使得PE/PB等传统指标失效,而未来现金流又非常不好预测。

但在很多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PEG被异化和滥用,似乎只要某公司未来三年可以维持30%的利润增速,给予30倍的PE就是合理的。这种逻辑貌似是有理的,我们进行过测算,A公司长期维持年均利润10%的增速,投资者以10倍PE买入;B公司维持年均利润30%的增速,投资者以30倍PE买入,两公司都持有10年,10年后仍以PEG的方法分别给予10倍和30倍的估值水平,那么哪个公司的收益率高呢?结果是B公司高,且高过A公司近10倍!

以 贵州茅台(行情 股吧)为例,2003年以来公司以不低于50%的复合增长率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如果我们在2003年末以当期50倍的PE即100元买入并持有到现在,也有不低于6倍的回报率(而当时的股价是30元左右,收益率更为惊人),而当时茅台的股价和市盈率远低于100元/50倍PE,说明一来是熊市中所有股票估值均较低,二来投资者根本没有预见到茅台如此高的复合增长率(当时之前茅台也确实处于厚积薄发的前夜,没有体现出高成长)。而近两年来茅台的增长率逐步回落到30%左右的水平,市场也相应给予30倍左右的PE。茅台这个案例还说明:1.投资者以PEG标准进行估值是对利润趋势的强化和放大;2.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测经常有重大偏差,而他们用PEG中的g更多地体现为过去的增长率,但他们简单认为未来也将保持这种增长率。这个结论必将导致未来的一系列重大失误。其实茅台作为一个优秀的高档消费品公司,其产品竞争力一旦确立、销售平稳放量,利润的可预测性较几乎所有其他行业来说都高得多,以PEG模式对茅台估值相对比较确定,别的行业中的公司则基本上都没这么幸运。

滥用PEG在历史上的教训比比皆是。以电解铝行业中的某上市公司为例,它所处的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而且在国内产能长期过剩,其盈利特点必然是波动剧烈。2004年以来的年度每股收益分别是0.08、-0.25、0.53、1.42、0.69、0.02元(2009年中报),如果投资者从2004~2007年的过程来看,似乎体现出“连续的爆炸式增长”,利润连续翻番,似乎给个50倍PE也说得过去,这样历史上的天价67元也就形成了。要知道,这是典型的周期性企业,市场居然在利润最高峰时给了一个天价的市盈率,套在那里的投资者恐怕要熬过漫漫长夜了,因为PEG魔镜的背后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杀”。

“戴维斯双杀”是对PEG模式的天然纠正,一旦企业盈利增速下降,给予的PE水平就相应下移,加上利润的下滑,得出的股价目标自然就大幅回落(因为股价=每股净利润×PE,乘积关系)。新兴市场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率非常之高,跟投资者甚至是不少机构投资者混乱的估值体系、滥用PEG关系密切。

对于纯粹的价值投资者而言,估值模式一定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解进行的,不同企业特性(包括财务特性)对应完全不同的估值模式(除非你对未来企业盈利的预测无比准确),对于周期类公司运用PEG无异于自己设置了定时炸弹。但可悲的是市场中大多数公司是有典型周期性的,而大多数投资者也愿意用PEG去对赌。行业研究员如此,策略研究员如此,很多基金经理也是如此。

PEG魔镜和“戴维斯双杀”这对孪生兄弟仍将伴随着投资者的噩梦进行下去,直到大多数投资者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Ⅵ 随便找一个股票分析,如分析上证指数,大致分析下它一直以来的走向,再找最近的动态分析一下,十多页就好

从历史涨跌看大盘:
回顾21年,才能看清来龙,才能摸准去脉;才能在牛市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根据对21年的股市涨跌分段回顾,总体来看,21年来股市经历了8段大涨,8段大跌。

统计显示,这21年里,大涨的平均周期为44.8周,最后一段大涨也就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上证指数从1664点涨至3478点,涨幅达109%,上涨周期为40周,随后就出现了下跌整理至今。

目前上证指数仍处于对之前的上涨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历年上证指数的整理周期也进行过数据统计,整理期一般为60-70周,目前这段整理已经持续了44周,从时间调整上来看也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认为上证指数目前仍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整理调整时期。

从上证指数周K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指数大的形态是一个三角形,根据目前的形态我们估算,这个三角形的完成还需15-20周左右的时间,形态的时间和整理周期的时间基本吻合。由此,我们认为,上证指数仍会整理15-20周左右的时间,随后会出现一波较大的上涨波段。

8 段上涨统计数据

时间 区间 上涨区间 上涨点数 上涨幅度 上涨持续时间 周平均上涨点数

第一轮暴涨 1990 年12 月-1992 年5 月 100-1429 1329 1329% 72.8 周 18.25

第二轮暴涨 1992 年11 月-1993 年2 月 393-1558 1165 296% 17 周 68.53

第三轮暴涨 1994 年7 月-1994 年 9 月 333-1052 719 215% 12.8 周 56.17

第四轮暴涨 1996 年1 月-1997 年 5 月 512-1258 746 143% 68.6 周 10.87

第五轮暴涨 1999 年5 月-1999 年 6 月 1059-1756 697 65.70% 6 周 116.17

第六轮暴涨 2000 年1 月-2001 年 6 月 1341-2245 904 67% 72.8 周 12.42

第七轮暴涨 2005 年6 月-2007 年 10 月 998-6124 5126 513.60% 68.6 周 74.72

第八轮暴涨 2008 年10 月-2009 年8 月 1664-3478 1814 109% 40 周 45.35

平均值 1562.5 44.8 周

8 段下跌统计数据

时间 区间 下跌区间 下跌点数 下跌幅度 下跌持续时间 周平均下跌点数

第一轮暴跌 1992 年 5 月-1992 年 11 月 1429-400 1029 72% 25.7 周 40.04

第二轮暴跌 1993 年 2 月-1994 年 7 月 1553-325 1228 79% 72.9 周 16.84

第三轮暴跌 1994 年 9 月-1996 年 1 月 1053-512 541 51% 68.6 周 7.89

第四轮暴跌 1997 年 5 月-1999 年 5 月 1510-1047 463 30% 104.3 周 4.44

第五轮暴跌 1999 年 6 月-2000 年 1 月 1756-1361 395 22% 30 周 13.17

第六轮暴跌 2001 年 6 月-2005 年 6 月 2245-998 1247 55% 208.6 周 5.98

第七轮暴跌 2007 年 10 月-2008 年10 月 6124-1664 4460 73% 52.1 周 85.6

第八轮暴跌 2009 年 8 月-2010 年 7 月 3478-2319 1159 33.30% 47 周 24.66

平均值 1315.25 76.15 周

----------------------------

华山论剑:反转时机或在6月 回避两大风险

3000点附近A股屡遭“定点停车”,近期大盘的连续调整更令投资者揪心。5月大盘会不会否极泰来?大小盘风格转换能否继续?哪些股票已进入投资区间。本期邀请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股票投资董事陈淑敏、平安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王韧和世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万文宇三位嘉宾,共同探讨这些热点问题。

银行股攻守兼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中国经济正在从外需拉动朝内需拉动转型。在房地产调控和紧缩政策作用下,PMI已经出现一定回落,但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全年GDP增速可达9%至9.5%,下半年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通胀方面,CPI走势通常比货币供应增速走势滞后6-9个月,由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速已在去年年底见顶,相信国内CPI涨幅将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见顶,全年通胀水平可能会维持在4%-4﹒5%,相对9%-9.5%的GDP增速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并非不能接受。因此,我们预计调控政策将集中于上半年,政策出现超调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已经低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处于比较有吸引力的水平,尤其是银行股板块,估值已经非常诱人。但近期市场仍然处于低迷,对于不少股票来说,其实已经出现了买点。

从行业看,十分看好银行股,因为目前国内银行股的业绩仍处于高增长期,但估值却十分便宜,市盈率仅六七倍。在政策紧缩期内,国内流动性偏紧,银行对于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强,银行业的息差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业绩增长。而如果紧缩政策放松,流动性又会出现宽裕,市场整体的估值也会随之上升,推动银行股上涨。可以说,银行股是攻守兼备的品种。尽管一季度银行股已经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目前仍被低估,仍然值得买入。

除银行外,我们也看好水泥行业。今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这将大大拉动水泥需求,而在政府始终限制水泥行业产能增长的背景下,国内水泥价格将保持高位,令水泥股受惠。

在消费类股票方面,我们十分看好高端品牌以及在二三线城市有良好分销渠道和渗透力的品牌,主要是因为未来几年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力,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增长将会明显快过一线城市。我们比较不看好食品饮料和项目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公司,因为成本上涨和货币政策紧缩给它们带来的压力最大。

市场重拾升势需待六月

近期市场大幅下跌,调整态势明显。表面看,市场调整主要来自一系列政策传闻和事件冲击。但从实质看,资金面短期逆转和基本面阶段性担忧是调整主因。

从流动性角度看,4月底和5月底各有一次财政存款积累,规模为单次3000-4000亿元,效果相当于上调两次存款准备金。受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和银行监管政策趋严影响,2季度前半段信贷控制依然偏紧,欧美货币紧缩预期又减缓外部资金流入速度。从基本面看,4月PMI指数下滑预示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旺季不旺”局面。

5月市场何去何从?市场驱动力来自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三个层面。目前的情况是:虽有调控惯性,但政策“由紧及稳”趋势明显;二季度经济基本面略有下滑,但幅度应属可控;这两者对短期市场趋势性影响有限。关键因素在于市场资金面变化,二季度资金面将呈“U”型变化,受财政缴款、政府流动性投放偏紧、外部资金流入波动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中间段市场资金面压力最大,也是指数最难熬的阶段,市场可能继续偏弱,并在2800-2900点价值底附近寻求支撑,等待6月基本面企稳、政策预期改善、资金面重回宽裕后再重拾升势。

短期来看,市场或有技术性反弹,但再次趋势性上行的时机至少需等到6月,原因在于调控并未终结,调控频率需到二季度末才有望出现明显下降,进而明确政策“由紧及稳”的趋势;经济基本面的阶段性下滑目前仅是开始,现有库存的有效消化和新增需求的重新显现均需等到二季度末;市场资金面仍在二季度“U”型变化中最难熬的阶段,下一公开市场到期高峰、其他领域投资资金转移和外部资金推力再次上升所驱动的反转时机在6-7月。

近期中小市值个股跌幅巨大,但系统性买入的时机仍未到来。去年底以来,推动周期股和成长股估值差扩大的因素已趋弱化,这是周期股修复和成长股调整的中长期动因。短期看,创业板指33倍的估值依然偏高,且还存在未来盈利预测下调可能。中小板指估值则已回落到25倍以下,因此即使要抓反弹,重点也应是流动性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中小板个股,创业板个股则应继续坚持“反弹减仓”策略。

因此,当前投资应回避两个潜在风险:一是中上游生产性板块的短期压力;二是高估值的成长性股票。二季度继续推荐“金融+消费”组合,前者受低估值和政策拐点显现的双重支撑;后者受成长性、市场环境、政策题材的三重催化。即使面临短期补跌风险,其在二季度市场的“U”变化中获取超额收益仍是确定性事件。推荐行业为保险、银行、零售、白酒、白色家电、地产。

二季度或现全年最佳买点

近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PMI环比回落、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低于预期,使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增速下滑产生担忧,在A股市场上则表现为价值中枢下移。

我们对全年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仍有信心,但在物价水平仍高于全年调控目标、经济增速呈现放缓迹象的背景下,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将有所加大,后续政策的出台将更多地关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4月加息后,观察5月、6月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更为重要,这将成为下半年政策确定的主要依据。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根据对M1及M1-M2差值变化的分析,我们认为自去年4月以来市场开始对货币增速的放缓逐渐有所反应,到年初M1-M2出现逆差,2月有所收敛,3月略有扩大,后期如该逆差值进一步扩大,市场短期内难以形成转折性拐点,而该逆差值由底部回升时可密切关注市场的拐点性机会。由于市场的拐点往往较差值拐点提前出现,因此不排除二季度出现全年最佳买点的可能,我们认为市场将会在二季度寻找这一积极信号。

展望5月,在市场短期对以上因素有所消化、本月到期流动性低于4月的情况下,我们对5月行情并不过分悲观,但值得关注的是6月CPI翘尾因素较高、到期流动性较大,不排除届时央行继续通过价格手段收缩流动性的可能。

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以下三方面:一、年报公布后市场风格的变化。若市场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周期性行业的上行动力将有所减弱,而中小盘股在经过前期泥沙俱下的调整后,走势可能呈现分化,市场整体风格特征需要在5月进一步观察;二、人民币升值。近月人民币升值有所加速,造纸、航空等受益较为明显的行业近期表现坚挺,在升值趋势中以上品种仍可进一步关注;三、对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新兴产业等可在市场回调中进行中长线布局。

Ⅶ 股市中的操盘手是如何操盘的呢

操盘手只是主力与庄家的计划的执行者。从广义上讲,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操作,都是操盘手。而狭义的操盘手一般是市场中的投资者感觉到神秘的,能掌控较大规模资金能兴风作浪的职业交易者。

庄家坐庄的原理很简单,通过分散的帐户慢慢地买入股票,当买入量占一只股票的部流通盘的10-30%,然后锁定这部分股票,于是市面上该股的流通量就被人为因素影响变少了。然后主力利用资金与技巧,再配合各种消息与题材引起人们的注意,激起人们的购买兴趣,而由于部分流通筹码已经被主力庄家锁定,因此此时,市面上该股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自然上涨。

而在上升的过程中,主力不会希望所有的持有者跟随他一路持有到股价的顶峰。因为散户虽然持仓分散,但集合起来的数量很巨大,那么股价上行时,获利盘越多,则在股价上涨到主力的目标位,主力想出货时将会遭遇散户的获利盘的挤兑。因为散户单个帐户的绝对数量小,很容易脱手,而主力的持仓数额巨大,难以出货。所以,在上涨的过程中会反复拉升一阶段就打压一下股价造成股价疲软的假象,迫使散户之间换手,这样,新进入的投资者没有获利,而已经抛出的投资者不会立即返身买入,然后股价再上涨时,抛压就减小。这种把戏将一直上演到股价达到主力的获利目标。

Ⅷ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

话不多说不投机,所以还是咱还是少说0083

Ⅸ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指标去分析股票多头策略产品的净值波动

部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的话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有10多家银行、几十只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跌跌不休”,一些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了年化负收益。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出现浮亏的理财产品主要是受到债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另外,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净值波动属正常现象。
“账面亏损并不一定在赎回时真实发生,后续随着票息的增加和债市的回调,投资于债券的固收类产品或将回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也提醒着银行和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特性。
净值型理财产品密集浮亏
银行发售的R1、R2等级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不少投资者心目中一直是回报稳定的代名词。
据银行业人士介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类为R1至R5(“原油宝”事件后,也有到R6的),其中,R1是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产品,基本意味着保本保收益;R2作为较低风险的产品,是很多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配置理财的主要产品,更是在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占比超过70%。
而近期,多只风险等级为R2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浮亏。
6月15日,《金融时报》记者登陆某股份制银行官网看到,该行代销的旗下理财子公司一款成立于4月17日、风险等级R2、名叫“季季开1号”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截至6月10日,该产品单位净值已跌破初始净值1元,跌至0.9988元,近一个月来,净值不断下跌。
该行另一款风险等级R2、名叫“季季开2号”的产品,于5月12日成立,截至6月10日,单位净值也跌至0.9994元。
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在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二级(中低)风险等级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已经有211只的单位净值当前低于初始面值1元,占同类理财产品总数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