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工原料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化工龙头股票有:002092中泰化学、601233桐昆股份、600810神马股份、000059华锦股份、002648卫星石化、601678滨化股份、601857中国石油、002092中泰化学等等。
其中002092中泰化学对应的化工品是粘胶短纤,601233桐昆股份对应的化工品是PTA-涤纶长丝,600810神马股份对应的化工品是锦纶,000059华锦股份对应的化工品是丁二烯,002648卫星石化对应的化工品是丙烯酸及酯,601678滨化股份对应的化工品是环氧丙烷,601857中国石油对应的化工品是炼油、乙烯、丙烯,002092中泰化学对应的化工品是PVC。
B. 新能源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首先我不荐股。以下提供资料仅供参考。
新能源股票龙头股如下:
新能源龙头股有很多,具体主要分太阳能板块、风能板块以及核能板块等。
1、新能源板块的太阳能主要股票有:
天 威( 600550)
小 天 鹅 (000418)
岷江水电 (600131)
生益科技( 600192)
维科精华 (600152)
安泰科技( 000969)
长城电工 (600192)
乐山电力( 600644)
华东科技 (000727)
春兰股份( 600854)
威远生化( 600803)
力诺太阳( 600885)
西藏药业( 600211)
新 华 光( 600184)
特变电工 (600089)
航天机电 (600151)
南 玻( A 000012)
交大南洋( 600661)
杉杉股份( 600884)
王 府 井( 600859)
风帆股份 (600482)
2、新能源板块的风能主要股票有:
金山股份( 600396)
湘电股份 (600416)
粤电力 (000539)
3、新能源板块的风力发电主要股票有:
特变电工( 600089)
京能热电 (600578)
东方电机( 600875)
4、新能源板块的核能主要股票有:
中核科技 (000777)
中成股份( 000151)
G申能 (600642)
(2)2019乳酸龙头股票扩展阅读:
一、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新趋势
1、电车资源获悉,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中指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发〔20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发布于:2021年10月24日
C. 最严“限塑令”来袭,利好这8只概念股,金发科技一年上涨2倍多
“限塑令”进一步升级。
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自明年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等场所,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同时,全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尽管此次“限塑令”只涉及部分城市且只限定了部分使用场景,但从国家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一次次加码的态势看,“限塑令”的涉及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展。
上述规定一出,立即引发热切讨论,甚至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行业协会和餐饮平台也开始表态倡议。资本市场上,一众上市公司已为相关产业做了布局。
Wind数据显示, A股市场目前有6只“可降解塑料概念股”,产业涉足可降解塑料领域,分别为金发 科技 、亿帆医药、扬农化工、海正药业、齐翔腾达、*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 科技 、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
据Wind数据显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价早在一年前就已起飞。金发 科技 、金丹 科技 、亿帆医药三只股票年前至今股价涨幅在100%以上,另有3只股票涨幅在50%以上,只有齐翔腾达和*ST兆新两只个股股价较一年前有不同程度下跌。
最严“限塑令”来袭,部分餐饮商家已做出反应
自2008年国家颁布“对塑料购物袋收费” 的政策法规以来,12年间,国家及地方政府先后共出台了14项法案、规划,加速推进限塑政策落地。
今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制品 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至明年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大涨,金发 科技 一年涨幅超2倍
随着最严“限塑令”实施日期确定,最直接利好的产业无疑是可降解塑料相关生产企业。从市场前景上看,可降解塑料可挖掘市场潜能可谓十分巨大。
6月14日,太平洋证券证券分析师柳强团队发布研报显示,中国每年约消耗购物袋400万吨、农膜246万吨、外卖包装260万吨,且随着快递、外卖业务的快速发展,塑料需求持续增长。其认为,可降解塑料未来成长空间10倍以上。
华西证券近期发布一份研报则指出,当前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约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假设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为在2022年达到2%,需求也将超过百万吨。
从市值上看,金发 科技 目前在上述8家公司中排名第一位,其最新市值404.3亿元(截至7月20日),其次为亿帆医药,总市值350.8亿元。此外从股价涨幅上看,自去年7月20日至今,金发 科技 股价涨幅已高达213.44%,同样排名第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金发 科技 是亚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现已具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能7.1万吨/年,另据公司相关公告显示,其还有年产6万吨的PBAT(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线在建,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产3万吨PLA(一种以乳酸为原料聚合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产线预计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其余公司中,亿帆医药和金丹 科技 股价涨幅同样居前,年内涨幅分别为145.9%和120.9%,对应市值分别为350.8亿元和80.9亿元。其余个股中,扬农化工、彤程新材、海正药业股价涨幅均在50%以上。
还有一批“概念股”在路上
除了上述已明确拥有“可降解塑料”业务的概念股外,还有一大批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在路上。
7月19日,联创股份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其将出售上海鳌投等3家公司全部股权,回笼资金投入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上。
同一天,美联新材也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可降解色母粒业务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淀,可降解材料将是公司未来深耕的市场领域。
更早之前,嘉澳环保方面提出,公司产品可以用于可降解塑料,如环氧植物油脂类增塑剂以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大豆油等各类油脂为原料,可应用于聚乳酸类可降解塑料加工。
今年4月份,道恩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有庆在公司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公司看好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其技术研发部门已经储备了可降解塑料技术。
D. 医药股龙头股
领先的医药股票有:富祥药业(300497)、美诺华(603538)、紫鑫药业(002118)。以下是对这些股票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继续阅读。其中,美诺华是欧洲出口最多的特种API国内公司之一。
什么是医药股的龙头?
龙头股票名称厅轮领先的股票代码所属板块行业类别关联理由富祥药业300497创业板医药生物β-世界主流的内酰胺酶抑制剂供应商;主要生产特种抗菌原料及其中间体,包括舒巴坦系列和他唑巴坦系列β-三大系列:内酰胺酶抑制剂原料药和中间体,以及碳青霉烯抗菌原料药和中间体。其中,他唑巴坦和苏木素磺酸盐是帆伏迅原料药,其他是中间体。2019年收入为5.主营业务398亿元.7%。美诺华603538上海医药生物出口欧洲最多的特种API其中一家国内公司成功开发和生产了原料药和中间体,用于沙坦、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和埃索美拉唑;辽态此源药业的目标产品是心血管、抗抑郁和精神活性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以及Krka,dd和Novo mesto成立合资公司,2019年中间体及API的收入为9.74亿元,占主营业务82亿元.5%。紫鑫药业002118中小板医药生物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有为3种。紫鑫药业00218中小板医药生物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有三种。产品主要包括四妙丸、藿胆片、肾复康胶囊、活血通脉片、分清丸、二丁颗粒、儿童白贝等。,用于治疗风湿、耳鼻喉、泌尿系统、心脑血管、脑血管、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前者包括白参、红参、干人参、人参双耳饮料、人参果蔬发酵饮料等。2019年以来,人参产品收入为3.84亿美元,占44亿美元.7%中成药产品收入4%.65亿美元,占54亿美元.1%。
E. 现在食品板块的龙头股有哪些
食品饮料龙头股票:
伊利股份、承德露露、三全食品
伊利股份 600887
“双高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助推公司持续快速成长。长期以来,伊利以“创新”为企业宗旨,每年新增产品几十种。此次客户大会中创新产品更是创历年新高,并即将在各种渠道推广。原有乳品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改良产品口味和包装等方式,推出了伊利QQ 星(新增草莓、香草口味,新包装携手4款迪士尼卡通形象)、舒化中老年牛奶(专门针对中老年人体质设计,可改善中老年心脑血管和骨质疏松问题)、谷粒多燕麦牛奶、安慕希蓝莓口味酸奶、培兰进口牛奶等多款新品
承德露露 000848
投资评级与估值: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14-16年EPS 为0.88元和1.05元和1.26元,分别增长31.5%、19.4%和20.8%,对应14-16年PE 分别为26/22/18倍。公司所在的植物蛋白行业空间近千亿,而公司规模仅30亿左右,公司新品高增长、新总经理上任后公司处于积极变化中。假设深港通未来开通,公司有望成为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投资的稀缺标的。我们维持公司未来12个月目标价28.4元,维持“买入”评级。
三全食品:出售参股公司增厚业绩,股价低位释放积极信号
三全食品公告:将其持有的参股公司万达期货公司的4.96%股权以9,955.38万元价格全部转让给上海华信石油集团,考虑成本和所得税,我们预计本次交易收益最终增厚明年每股收益0.07元(15%)。考虑到投资收益确认,我们将公司2015年每股收益预测从0.48元上调至0.55元,维持2016年每股收益预测0.73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出售参股公司万达期货,增厚15年每股收益15%:万达期货为三全食品于12年11月以6,097.74万元参股投资的公司。本次股权转让将带来投资收益3,857.64万元,扣除25%所得税,预计本次交易将增加税后利润2,893.23万元,即最终增厚每股收益0.072元。本次交易预计将在证监会批复后4个月内完成股权交割,按照会计处理原则,预计投资收益确认将在明年1或2季度,因此本次投资收益将影响明年利润,按照15年每股收益0.48元的预期,预计本次交易将增厚明年每股收益15%至0.55元。
F. 股票医药龙头股有哪些
医药股票龙头有:
1、景峰医药:医药龙头股。2018年12月21日公告,公司就公司抗PD-1抗体SHR-1210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肝细胞癌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与美国FDA进行了沟通,该试验即将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同步开展。
2、海翔药业:医药龙头股。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A股600332,H股00874),主要从事,(1)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天然药物、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2)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3)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及(4)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投资等。
3、华润三九:医药龙头股。2015年全年医药工业利润预计2,602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长速度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
4、昆药集团:医药龙头股。国药股份计划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向手机APP“国药在线”拓展,并增设“国药在线”频道,提高国药商城公众关注度,应对网售处方药松绑,着手准备BtoC模式。此前,公司自主开发并独立运营的B2B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国药商城于2013年10月正式上线试营业,设有药品,食品,口腔用品,计生用品,医疗器械,药妆等商品分类。
5、药石科技:医药龙头股。国内医药外包行业龙头,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的CRO和CMO一体化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共拥有超过200项的已授权和申请中的专利成果;其主营业务为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公司还在境外提供医疗器械检测及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
医药概念股其他的还有:海辰药业、贝达药业、常山药业、福安药业、振东制药、华仁药业、莱美药业等。
G. 食品饮料前十大龙头股排名
根据南方财富网2021年12月的统计来看,食品饮料龙头股票排名为五粮液、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海天味业。
五粮液:食品饮料龙头股。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总营收129.7亿,同比增长10.61%;净利润41.27亿,同比增长11.84%。
贵州茅台:食品饮料龙头股。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9.99%;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增长12.35%。
伊利股份:食品饮料龙头股。伊利股份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85亿,同比增长8.61%;净利润26.22亿,同比增长14.56%;每股收益为0.4300元。
海天味业:食品饮料龙头股。海天味业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56.62亿,同比增长3.11%;净利润13.55亿,同比增长2.75%;每股收益为0.3200元。
五粮液: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该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为酒精饮品和五粮液的制造与销售,获得过国家级的质量管理奖,公司已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0858。
贵州茅台:由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码为600519,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生产和销售在全球都非常有名的茅台酒,还有其他的饮料和饮品。
伊利股份: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码为600887,伊利是中国知名的乳制品品牌,其生产的牛奶和饮品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们的喜爱,在国际上也赫赫有名。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着、美味悠远、享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它的股票代码为603288。
除此之外,以下的食品饮料股票表现也不错。
天润乳业:由新疆天润乳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所发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码为600419,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生产和销售各式各样的乳制品,是西北唯一一家乳制品上市企业。
安琪酵母: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所发行的一支股票,该公司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生产和销售各类酵母及酵母的衍生物产品,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298。
三全食品:由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码为002216,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为各种速冻食品的生产与销售,速冻的产品有饺子、汤圆和粽子等,常见于各大超市的冰柜中。
承德露露:由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各类罐头食品的生产与销售,是我国大型的罐头食品上市公司,于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000848。
道道全:由湖南巴陵油脂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码为002852,该公司主要的业务范围是生产和销售各类食用油和调味品,是湖南最大的油脂加工厂,旗下的产品道道全更是被大家所熟知。
绝味食品:由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它的股票代码为603517,其公司旗下发售着各式各样的熟食,主要以卤鸭为主,绝味的鸭脖更是在全国都有名,各个地方都有着它的连锁店铺和营业网点。
加加食品:由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一支股票,该公司主要从事于对各类酱油和调味品的制造与销
H. 食品饮料股票有哪些
食品饮料股票有G丰乐、赣南果业、G中基、G隆平、ST禾嘉、亚盛集团、G九发、ST天香、 海南椰岛、光明乳业、伊利股份、承德露露、维维股份、华宇软件、大冷股份、达安基因等。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股票其他的还有: 新华锦、金徽酒、伊力特、会稽山、妙可蓝多、老白干酒、海南椰岛、盐津铺子等。
食品饮料板块龙头股票有:
1、贵州茅台:食品饮料龙头股。公司是国内白酒行业的标志性企业,主要生产销售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茅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享有国酒的美称。
2、伊利股份:食品饮料龙头股。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液体乳及乳制品和混合饲料制造业务的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液体乳、冷饮系列、奶粉及奶制品、混合饲料等,该公司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酸奶等1000多种产品。
3、海天味业:食品饮料龙头股。公司一直专注于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生产的调味品涵盖了酱油、调味酱、蚝油、鸡精鸡粉、味精、调味汁等多个系列,其中酱油、调味酱、蚝油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公司一贯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在经营工作的首位,连续多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卓越奖,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食品安全信用等级A级企业。
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股票其他的还有: 新华锦、金徽酒、伊力特、会稽山、妙可蓝多、老白干酒、海南椰岛、盐津铺子等。
I. 新材料龙头股有哪些
新材料龙头:600330天通股份(具有电子信息、稀土永磁、新材料等多重概念的天通是我最看后的后起之秀:主力缺点:涨跌起伏过大,掌控盘面能力不够)
J. 17家上市乳企的Q3财报隐藏的“喜与愁”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粉市场可能要迎来真正的“大变天”。
还没从2019年的经济寒冬中走出,又一头扎进了被疫情包围的2020年,“冷空气”的持续攻击,让母婴行业的各细分领域加速进入洗牌期,竞争愈加激烈。
自10月开始,中外各大乳企陆续向外递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单。
从现有的17份报告中来看: 大多数本土乳企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实现扭亏,而外资头部品牌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增速上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企市场格局出现变化。
被誉为“白马股”的伊利发布业绩后股价闪崩,蒸发262亿元
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的伊利,1-9月以735.06亿元的总营收、60.24亿元的净利润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发布财报的第二天,这支白马股开盘后股价大跳水直至跌停,仅一交易日就蒸发了262亿元。
伊利
从数字上来看,伊利的业绩呈双增长态势,不过为何会惨遭高位跌停呢?
对此,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和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有关。
据了解,伊利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49%至268.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2.28%至25.92亿元。
反观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61.62亿元和22.89亿元,同比增长11.08%和23.73%。
由此不难看出,伊利Q3业绩增速要明显低于Q2。
而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引起的崩盘,华西证券指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19-2023)》。
根据公告显示,本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业绩考核解禁指标以2018年为基准,2019~2023年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8%、18%、28%、38%、48%;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
从本次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1-9月,伊利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增长了10.32%。
也就是说,第四季度只要完成与第三季度同样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标。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不确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标还需继续观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润等区域乳企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区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新乳业利润差异明显。
其中一度亏损的皇氏集团在经过调整经营结构,加强聚焦主业后成效显着,1-9月实现营收17.09亿元,同比增加8.12%;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净利润59.43万,同比增长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实现营收营收6.95亿元,同比增加16.39%;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样天润乳业1-9月也实现营收13.19亿元,同比增加8.34%;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1.01亿元,同比增加39.00%;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实现营收46.57亿元,同比增加10.32%;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减少5.51%。
与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业和科迪乳业两家生意惨淡。
从财报中获悉,燕塘乳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加25.04%;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业
并且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业一直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财报显示:1-9月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加9.35%;净利润0.96亿元,同比下降13.08%。
对于此次下滑,燕塘乳业并未在财报中表明原因。
但 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其大单品缺乏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以及过分依赖广东市场所致 (根据其2018年、2019年财报显示: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及以外地区)产生的营收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业挂帅近7年的董事长黄宣因另有任用申请辞去了燕塘乳业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据了解,在黄宣在职的2014-2019年间,燕塘乳业除了2018年出现利润下滑外,其余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是正向增长状态。
而此次高层变动,不知会对燕塘乳业后续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迪乳业
此外,曾经缔造网红“小白奶”的科迪乳业因一场谎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财报显示: 科迪乳业虽然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但仍不能挽救其业绩的颓势。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科迪乳业实现营收4.67亿元,同比减少37.65%;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减少96.85%; 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少172.00%, 成为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团发布关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建议函回复的公告表示,预计,在1年内用实物资产、土地、商标无形资产及不少于2亿的货币资金等偿还全部欠款,部分资产所有权转移存在法律障碍,科迪集团正在积极办理解除手续,确保在1年内提前完成清偿。
三元
除却科迪乳业外,业绩亏损较大的还有三元乳业。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三元实现营收54.21亿元,同比减少13.73%;净利润-0.46亿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减少142.86%。
从业绩表现来看,三元显然有些差强人意。
要知道作为北京地区的“奶业大佬”,三元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即使在亏损状态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强势"补贴输血"化险为夷。
但是随着三鹿、太子奶等一个个“拖油瓶”的上身,让本就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单品,以及渠道商网络元气大伤的三元乳业业绩持续下滑,即使在“背后有人”的情况下,也最终回天乏术。
上游牧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目前披露财报的上游牧场来看,庄园牧场业绩仍未实现反转,而西部牧业已实现扭亏。
财报显示:西部牧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加27.64%;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园牧场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减少3.87%;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减少28.42%;扣非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少45.20%。
同样,庄园牧场业绩也是连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园牧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6.28亿元、6.58亿元和8.14亿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营收几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68亿元、0.64亿元和0.51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5.26亿元,同比减少13.2%;净利润0.06,同比减少83.69%。
为了挽回业绩,近两年来庄园牧场也做了许多努力。
2019年底,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庄园牧场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8亿元,用于“金川区万头奶牛养殖循环产业园项目”及“偿还银行借款”。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举措还并未起到提振业绩的作用。
贝因美、光明等曾经优势大佬,逐渐落于人后
曾在乳制品行业叱咤风云的贝因美和光明乳业的业绩也并不乐观,脱帽后贝因美业绩持续在亏损和盈利边缘疯狂试探,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7.18亿元,同比下降0.53%;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322.84%。
贝因美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贝因美曾在之前的业绩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后疫情时期,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2)消费者更为注重消费体验和产品的性价比,导致品类销售结构变化和业绩相应变动。
但是面对下滑,贝因美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譬如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新零售终端赋能等项目及补充资金,不过由于此举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所以只能被迫终止。
此外,根据此次披露的财报获悉,贝因美目前的存货高达5亿,而这只是账面上的存货,可能还不包括渠道和托盘商的存货,高额存货让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万元做好了计提跌价的准备。
日前,谢宏对外表示:“我始终认为亲子(家庭)消费领域才是我们的蓝海”。
可是连奶粉这一科都还没做好的贝因美,去做全品类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为昔日与蒙牛、伊利齐头并进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财报显示:1-9月,光明实现营收187.25亿元,同比增加9.26%;净利润4.26亿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32.14%。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持续掉队,让光明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品牌声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但是由于受委托方在一则视频广告中未将中国领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业又未将审核工作做仔细,导致自身被罚款30万,引起了 社会 热议。
虽然广告确有提振业绩的功能,但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 社会 中,是否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和增加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猫、均瑶等新上市乳企,偏科严重
熊猫乳业和均瑶乳业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晋企业,其中熊猫乳品的主营业务为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品贸易,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调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调制淡炼乳、全脂淡炼乳、甜奶酱、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稀奶油等。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第三季度熊猫乳品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增加3.26%;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加6.98%;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4.73%。
随着熊猫乳品的上市,其自身问题逐一显露, 包括熊猫乳品对核心产品“炼乳”倚仗过重。
相关资料显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猫乳品浓缩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77亿元、3.62亿元、4.51亿元以及2.83亿元,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众所周知,过度依赖某一个产品,意味着企业面对的风险就越大,而偏科的熊猫乳品提升企业产品矩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还有均瑶乳业,据了解,均瑶乳业主要生产乳制品、含乳饮料和植物饮料。
翻阅其以往财报,2017年-2019年,均瑶乳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和12.46亿元,而乳酸菌饮品占比分别为98.6%、97.2%和93.7%。
产品线单一导致其自身市场受限,而这也体现在其财报中。
据悉,1-9月,均瑶乳业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减少27.41%;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减少33.84%;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减少37.26%。
外资乳企增速下滑、销量下降,
国内市场面临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赞臣、美赞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资乳业也纷纷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但 相较于本土头部乳企的高增速发展,外资乳企从整体情况来看,增速和销量明显放缓。
其中雅培婴幼儿营养品业务第三季度的全球销售额为19.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24亿元),同比增长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华区的挑战性环境抵消了东南亚带来的增长。
达能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营收16.98亿欧元,同比下降5.7%。
而 作为达能第二大“战区”的中国市场,因奶粉业务表现不佳出现了双位数下滑,致使其全球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销量和销售额均下降约2.9%。
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发布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利洁时旗下的营养品业务同比增长4.1%,达到8.06亿英镑;其中,婴幼儿营养品(注:IFCN,即美赞臣奶粉业务)同比持平,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涨。
雀巢旗下惠氏婴幼儿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继续萎缩, 但对于惠氏在中国销售情况不佳的原因,雀巢在报告中并未解释。
随着本土乳企不断倒逼自己向上游产业、科研技术、数字化工程要红利,以及消费者教育的持续深化,不难想象,中国乳粉市场将真正迎来“大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