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溢价率
溢价的意思就是超出内在价值。在A股市场中,如果溢价率为负数,说明这个股票当前价格低于内在价值,表示该股价被低估。在A股市场中,溢价率常运用到:股票发行、大宗交易、A股和H股价格对比:
1.股票发行溢价率:即发行的价格大于股票的票面价格。比如说某只股票的发行价为5元/股,而票面价格为4.5元/股,根据(股票发行价格-股票票面价格)/股票票面价格得知:该股票发行溢价率为11.11%。如果溢价率过高,说明发行价被高估,上市后连续封板的概率小。
2.大宗交易溢价率。大宗交易折溢率为正数,表示机构看好该只股票,所以愿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成交。大宗交易折溢率为负数,说明机构愿意低于市场价成交,后市看空。
3.H股和A股折溢率:很多软件上会有同一只股票H股和A股相对比,若H/A溢价率为正数,说明当前A股价格低于H股,可以买入。
【拓展资料】
溢价的意思就是超出内在价值,一般来说,股票溢价出现在股票的大宗交易过程中,股票大宗交易溢价率是根据个股大宗交易价格和个股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即大宗交易溢价率=(大宗交易价格-个股市场价格)/个股市场价格×100%。
当股票大宗交易溢价率过高即大宗交易的成交价远高于当前价,说明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比较看好该股,急着以高于当前的价格买入,是一种利多消息,会吸引市场上的散户跟风买入,共同推动股价上涨,大宗交易溢价率越高,其利多信号越强,个股上涨概率越大。
反之,大宗交易溢价率较低,出现负的情况,则说明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不看好该股,急着以低于当前的价格卖出,是一种利空消息,这会导致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量地卖出,加速股价下跌。
在股票在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一般不可能按照净资产来发行。发行价格一般高于净资产,那么高出净资产的部分就是股票溢价。高出净资产部分的发行收入就是溢价收入。比如A公司上市,股本是5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净资产是5元,那么股本对净资产的溢价就是每股4元,发行价格假设为每股10元,新发行数量为5000万股,那么每股的股票价格对净资产的溢价就是5元,溢价收入为(10元-5元)5千万=2.5亿。式中10元为发行价格,5元为净资产,所以括号中就是每股溢价,5千万是发行数量,所以2.5亿就是溢价收入。
‘贰’ 股票的溢价率是怎么算的
面值是1元,这是资本核算价。益价是对它资本的预期价.
比如中行,它的资本值10亿,它发行10亿股,这样面值是1元,但它的资产是可以升值的,这样平均到每股就不是1元了,可能2年后就是3元,5年后就是
10元,所以通过对它未来盈利能力的计算,中行的发行价定在了3.08元。
实际上,在中国股市,因为从未出现新股发行上市首日会下跌的,所以在中国,不管溢价多高,都是供不应求的。在中国发行的股票,基本都是益价发行。
溢价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
溢价意思就是未来的股价,当然是越低越好了,太高了股价会被严重透支了,那会影响投资价值.
‘叁’ 什么是溢价发行溢价率怎么算
溢价发行是指发行人按高于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因此可使公司用较少的股份筹集到较多的资金,同时还可降低筹资成本。溢价率就是在权证到期前,正股价格需要变动多少百分比才可让权证投资者在到期日实现打和。溢价率是量度权证风险高低的其中一个数据,溢价率愈高,打和愈不容易。
‘肆’ 溢价发行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
当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时,债券就会溢价,否则就会折价。 举个你的例子,比如1000元债券面值5%,实际价值10%。假设利息将在五年内分期支付,本金将在到期时偿还。 该债券的价值计算如下: 债券价值=50×3.7908+1000×0.6209=810.44元。(其中50为利息,1000为本金,3.7908为利率10%、期限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0.6209为利率10%、期限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小于1000元,所以叫打折。 了解方法。假设你是一家发行债券的公司,你的债券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谁来买你的债券,你的债券就不卖。你的利率是5%,市场利率是10%。市场利率代表的是行价,低于行价就卖不出去。所以,要“贴现”,你卖810.44元,相当于市场利率。189.56元的差价相当于提前补偿了投资者。这样投资者就不会吃亏,会买你的债券。 另一方面,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市场利率为5%,则溢价发行。 债券价值= 100×4.3295+1000×0.7835 = 1216.45元。(其中100为利息,1000为本金,4.3295为利率5%、期限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0.7835为利率5%、期限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 简单的理解就是我的债券利率高,谁买我的债券谁就赚的比市场价多,债券发行人就亏了。为了弥补这个损失,我会先多收别人的利息,多收的金额=1216.45-1000=216.45元,就是保费。拿到这个溢价后,即使未来发行人支付的利息高于市场价,也不会吃亏,因为发行时利差就收回来了。
‘伍’ 关于折价,溢价发行和实际利率的关系
折价和实际利率的关系:票面价值100块,票面利率为5%,折价3%,也就是票面价值打97折,即97块,票面利率不变还是5%,投资总回报为8元。实际利率为8%。
溢价和实际利率的关系:票面价值100块,票面利率为8%,票面价值溢价3%,也就是票面价值为103块,票面利率不变还是8%,投资总回报为5元,实际利率为5%。
实际利率:不论债券是折价好谈发行亦或是溢价发行,最后的实际收益率都是市场利率,也就是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于投资人当然越高越好,但是债券的发行价也是重要参考。
(5)溢价发行股票利率计算扩展阅读:
折价债券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甲公司2002年1月1日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友伏碰5年期、年利率为10%、面值为10000元的公司债券,共计支付9279元,当时市场利率为12%,利息于每年年末12月31日支付。
甲公司在购入债券时,按实际支付金额人账,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债权投资面值:10000元
贷:长期债权投资折价:721元
银行存款:9279元
甲公司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除了按票面利率10%计算的利息外,还应包括折价的摊销数,债券折价721元(10000-9279),分五期摊销,每期应分摊144元(721÷5),最后一期分摊145元,凑成整数。
甲公司在每年年末收取利息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1000
长期债权投资折价:144
贷:投资收益:1144
这样,按折价购入债券的账面价值每期增加144元,待到债券到期时,甲公司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就和债券的票面价值10000元相等了。
‘陆’ 溢价的溢价发行
我们通常说一支股票有溢价,是指在减掉各种手续费等费用之后还有钱。发行股票的成本较为复杂,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粹的发行费用,即股票发行人在发行过程中支出的相关费用,如股票印刷费用、承销费用、宣传费用、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费用等;二是发行公司每年对投资者支付的股息。因此,发行股票的成本与实际筹资额的比率等于股息除以扣除纯粹发行费用后的发行价格,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发行股票成本比率=股息/(发行价格-发行费用)×100%
由于发行费用相差不大,股票筹资的成本主要取决于企业每年对投资者支付的股息。在实践中,新股发行都以超过面值的价格溢价发行,在股利一定的情况下,这就大大降低了股票筹资的成本。 从实际情况来看,股票筹资成本与银行贷款成本相比谁高谁低,取决于各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利率政策、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等很多因素。另一方面,从企业筹资的财务负担看,发行股票的成本也要低于银行贷款。因为接受银行贷款对企业而言是负债,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必须按期还本付息,所以成为公司较重的财务负担;而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资本金,它反映的是财产所有权关系,没有到期之日,一经购买便不得退股,企业不用偿还,因而财务负担较轻。 溢价反映的是投资者以现价买入某权证并持有至到期时,正股需要上升或下跌多少才能使这笔投资保本。从溢价的计算公式(以认购证为例)来看,溢价其实是先计算盈亏平衡点[(权证价格/行权比例)+行权价]与正股价格的差距,除以正股价格,再以百分比来表达。举例来说,按3月26日收市价计算,上港CWB1的溢价为65.65%,即投资者以现价(3.527元)买入该权证并持有至到期,正股上港集团价格须上升至少65.65%至大约11.93元以上,该投资才可以保本并获利。
从上述公式可见,溢价高低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正股价格及权证价格,而权证价格又会随时间流逝而递减。假如行使价格高于正股价格(价外权证),权证价格全为时间价值(即没有任何内在价值),计算出来的溢价会较高。相反,假如正股价格高于行使价格,权证价格包含的时间价值较低,所计算出来的溢价相对较低。可见,权证的价值状况及距离到期日时间的长短与溢价之间一般存在一个这样的规律:越是价内、距离到期日的时间越短,权证的溢价就越低;而越是价外、距离到期日的越长,权证的溢价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抱着溢价越低越好的心态选择权证,无形中会偏爱短期而价内的权证,但很可能所选权证未必能满足自己的投资要求。
另一方面,运用溢价分析法的前提之一是假设投资者一直持有权证至到期日,但相信仅有少数的权证投资者在买入之初便已打算持有至到期日行权,而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以短线买卖为主,追求的是短期的价差,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选择上涨力度较强的权证更为重要,反映到期日打和点的溢价的参考价值有限。这也部分说明了为何高溢价的权证有时会更受到资金的热捧,例如一段时间内成交较活跃的权证大多是溢价高的近月新上市的认购证。
而投资者如果投资伊始就打算持有权证至到期日为止,则代表投资者愿意放弃权证的时间值,只以正股在到期日时的表现来决定盈亏,此时溢价的高低就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了:溢价愈低(高),打和甚至获取利润的机会就会愈大(小),低(高)溢价意味现价离打和点较近(远),在到期时获利的可能性更大(小)。 认购权证溢价率=(行权价+认购权证价格/行权比例-正股价)/正股价
认沽权证溢价率=(正股价+认沽权证价格/行权比例-行权价)/正股价
‘柒’ 股票的溢价率是怎么算的
A股五轮破发潮
第一轮破发潮:2004年6-8月
当年6月14日挂牌上市的广汽长丰(已退市)上市首日虽然微涨6.5%,但上市后第五天破发。6月29日上市的山东钢铁(600022)盘中破发。中小板上市公司苏泊尔(002032)首日收盘价就较发行价暴跌8.27%。紧接着,宜华健康(000150)、美欣达(002034)相继在上市首日破发。
第二轮破发潮:2010年1-2月
当年1月,中国化学(601117)、正泰电器(601877)、台基股份(300046)等公司相继在上市后10天内跌破发行价。1月28日,中国西电(601179)成为本轮首家在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在随后的2月中旬,高乐股份(002348)、漫步者(002351)、中国一重、兴民智通(002355)、赫美集团(002356)、齐星铁塔(002359)相继在上市首日破发。
第三轮破发潮:2010年5-7月
第三轮新股破发潮出现在2010年5-7月。据统计显示,这段时间里有22家新股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另有40多家公司在上市后60个交易日内股价曾跌破发行价。这段时间典型的代表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海普瑞(002399),其以每股高达148元的发行价,成为当时新股中的股王。
第四轮破发潮:2011年1月-2012年1月
这轮破发潮是A股历史上时间最长、破发个股最多的一轮。据统计显示,在此期间,两市共发行了290只新股,其中6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的高达199只,破发率高达68.6%。其中,有83只新股上市首日就直接破发,最为典型的是华锐风电、庞大集团(601258)等,当时顶着“风电第一股”光环的华锐风电,以90元超高价格发行,上市首日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收盘至81.37元,大跌9.59%。庞大集团更是在上市首日重挫23.16%。
请不要误导人,新股上市破发的比比皆是,特别是熊市时期。。。。。。所以,希望答案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