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师,非同一控制收购(发行股票)支付的评审费律师费等,是记入管理费用还是冲减
计入管理费
合营联营企业在初始计量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是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这个初始费用是不包含发行股票的相关费用的,发行股票的佣金手续费等是要冲减发行溢价的,也就是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❷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本公积项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过程中,只有一种情况是可以形成“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那就是购买企业以发行本企业的股票作为对价来取得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以实际发行的股票的公允价值作为合并成本,以股票面值总额作为“股本”,差额部分就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了,如果还有发行费用,则再扣除支付的发行费用后,最终就形成了“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最终数字了。
在持有期间,合并企业的个别报表中,是以成本法来核算的,所以不会产生“资本公积”的。
而在持有期间的合并报表中,合并报表是要以权益法来调整的,这时就又会产生因被合并单位发生的与资本公积相关的事项,而进行合并调整抵销,因而就会又在合并报表中,再次出现“资本公积”的相关计算,这就情况较为复杂了,要具体的事项,具体的分析计算的,不可一语概括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❸ 非同一控制下是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应该是用购买法,但是为什么,做有分录的时候,借:
这样是发行股票取得投资,非同是购买法,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呀,是对的呀,只不过发磨慎羡行股票取得的不是银行存款而是长投,瞎拍用银行支付的其他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孝信
❹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发行股票支付对价的问题。
你这里搞混了,给你举个例子吧!
假如甲公司是合并方,而乙公司是被合并方,乙公司的原股东是丙公司,甲公司与丙公司商量了以下,甲公司说我从你手里把乙公司的股权全部都买过来,作为对价我给你一部分我公司的股权,
作为甲公司的会计分录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这里是取得的乙公司股权)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而这里是甲公司增资产生的股本增加)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而这里是丙公司支付的对价高于股本部分)
作为丙公司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投资收益(或在借方)
作为乙公司会计分录 借:股本—丙公司
贷:股本—甲公司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不是甲公司从乙公司那里购入股权,应该是从持有乙公司股权的股东那里购入股权,这里你可能理解错了,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理解吧
❺ 长期股权投资中‘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区别
1、初始计量不同:“同一控制”的初始计量是按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的初始计量是按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2、对价与账面(公允价)的处理不同:“同一控制”下初始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初始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大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商誉;
3、对利润表的影响不同:由于“同一控制”下合并对价与被购买方账面价值的不同,调整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即在所有者权益中调整,不对利润表产生影响;“非同一控制”在合并对价小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时候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影响当期利润表。
(5)发行股票购买非同一控制扩展阅读: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确定。
3、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确定。
4、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❻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发行股票的交易费用
发行权益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❼ 非同一控制买入股票的交易费用怎么处理
计入管理费用。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费用是计入到管理费用的,无论是同一控制下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均计入当期损益。而非企业合并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相关税费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注意这个交易费用影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不受后续计量的直接影响。
❽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股票的费用记入什么
计入当期损益。
即在指当期和最终利润直接相关的收益和支出,通俗的说,就是当期的净利润或者亏损。会计科目表中损益类科目在月底都是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去的。
参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通知》附件对企业合并的解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8)发行股票购买非同一控制扩展阅读:
企业合并准则的修改:
在201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之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中,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表述修改为歼物:“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
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所以,2014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的上述规顷伏定只是延雀改携续了原《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第二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的上述规定。至于该表述与企业合并准则的矛盾,那是因为企业合并准则在2010年解释4号发布后,没有同步调整所致。
❾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发行股票的交易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吗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股票的交易费用与长投的成本无关,长投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部分股民只盯着股价的波动,却不关注自己需要付出的成本,基本上都不太能赚到钱,学姐今天就和大家来个全方位的剖析。建议仔细阅读每一点,强调一下最后一点,曾在上面吃过亏的,就有80%的股民。
文章之前,先和大家介绍下我总结的9大炒股神器,让你在炒股时如鱼得水,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超实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议收藏
如果想要炒股可以了解一些这3个要缴纳的费用,印花税、过户费还有佣金。
印花税:印花税是我们卖出股票时才需要缴纳的,收取的费用是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然后向税局纳税。
过户费:过户费常常被我们指作是在股票成交后,过户时所需支付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费用,先统一交到券商那。这种按照成交金额的0.002%比例收取费用的方式是在A股中,不管是买卖的哪一方都要出。
佣金:佣金指的是券商收取股民的一笔费用,对于股民交易而言这部分是最大成本,不管是买卖的哪一方都要出。现下收取的开户佣金中不会高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但也会出现超低佣金。
假设10元/股,并且购买10000股,我们以千分之三的佣金来计算,这样买入总成本就是302元,不算盈亏的情况下,卖出去要付的总成本达到402元,一次买卖就能达到704元的交易成本。
其实不难看出,占据所花本钱的绝大部分的都是佣金。假设交易金额比较大且交易略微频繁了些,那经过不断累积下来形成的佣金费用也十分可观了。
因为印花税和过户费不能做出调整,从账户方面解决成本问题,是不少投资者所做的明智决定,就会去找一些佣金低的开户方式。不懂如何实现低佣客户的朋友,实现低佣开户的方法仅需点击链接,很快就可以落实整个开户流程,也就十几分钟左右:点击获取低佣金免费开户渠道
仅具有低佣账户还是欠缺的,交易频繁是股市中的禁忌,很多时候钱动着动着就没有了,因此倡导大家,减少买卖操作多观望,等火候到了就动手。
假若小白没有学习的时间,可以参考这个工具,可以给你一些交易的机会的提醒,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摆脱时刻盯盘的麻烦了:【智能AI助攻】一键获取买卖机会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❿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以发行股票方式,以协议价还是收盘价为准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以发行股票方式,
以股票的公允价值应该是收盘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