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神林园:从医生到股神,从八千到千亿,成功秘诀是“做乌龟”
陕西卫校临床医学的毕业生,却被《北京青年报》称之为“中国的巴菲特”,同时也被央视成为“中国股神”。凭借8000万元的现金进入中国股市,纵横30多年的时间。 时至今日拥有2%贵州茅台的股份,估算其拥有超过300亿的身家 ,那么你知道这个人物是谁吗?
林园,1963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里。 初中毕业之后进入了卫校,开始学习临床医学 。但命运的无常谁能知道,毕业之后,他没有走进正规的医院,反而是在一家深圳的红十字会上班。
当时的深圳,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是人人都有机会的时代。尤其是在1986年,深圳开始首个股票试点。这种新鲜的金融形式,一开始就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林园正是其中之一。为此他东拼西凑了8000万元,通过关系全部投入了股票市场。 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翻了足足20倍,赚到了12万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2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万元户都是富翁的时代里,不开玩笑地说,林园一个人就是12个富翁。如果普通人赚到这些钱,或者会继续跟随市场盲目投入,或者会直接收手不干。毕竟当初的12万人民币,是可以过一辈子的,而谁也预料不到后来的发展。 但林园并没有选择收手,更没有盲目跟风。
在赚取到第一桶金之后,林园开始加大投入, 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资产就已经从刚开始的8000元,累积到了超过1000万元。 然而林园并没有被巨大的胜利蒙蔽,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能够赚钱,主要原因在于时代的浪潮,股市并不会一帆风顺地持续增长。
所谓当所有人都知道一个行业能赚钱的时候,那这个行业就不再赚钱,股市正是这句话最明显的体现。 ,因此林园将目光投资向了房地产企业。 果然在1993年,中国的股市进入了第一次的股灾,许多人在此期间血本无归,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而林园投资的房地产市场, 却因为第一次房地产改革,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这让林园的资产也随着迅速增长。 这给了他足够的本钱,使其在股灾结束之后,能够带着大笔的资产迅速回到股市。
林园之后开始潜心学习,研究股市的规律。2003年的时候,当他看到食品行业的优势之后,便果断出手投资茅台和五粮液。 此后白酒果然疯狂增长,到达2006年的时候,林园的身家已经达到了20亿的规模。
时至今日,林园也一直在购买和持有贵州茅台的股份,即使茅台因为某些情况陷入动荡,林园也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到目前为止,林园已经拥有了超过2%的贵州茅台股份, 按照目前股市的价值,林园已经拥有了超过300亿的身家。
投资是有风险的,从中国开始出现股市到现在,林园却似乎能将每一步头踏在风口上,必然是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投资之道。
根据林园的总结体会来看,他认为做股票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绝对不能盲目顺从市场的起伏。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1993年看到股票市场的危机,选择暂时抽离投资房地产行业 。
此外还要选择拥有市场竞争力的公司,例如在2003年, 重新回到股市的林园,开始投资白酒行业,正是看到了茅台和五粮液,在白酒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林园买股票的原则是,最好要买行业最大的公司。 如果无法分辨第一第二,就全部都买一些,不要去买第三的公司,等着风险极大的逆袭。这也是他只买茅台和五粮液的原因。
最后买股票要长期投入。 跟随林园投资的人,也并不是一帆风水,例如在金龙鱼的投资上,就有很多人跟着亏损。但林园认为这是正常的事情,投资本来就有风险,要看长远的收益。 正如他在茅台股票动荡的时候也没有选择撤离,所以才有了今天300亿的身家。
股市纵横三十年的时间里,林园能从最开始的8000元,到如今300亿的身家。 和他的投资方法密不可分,只有做到研究市场,不盲目跟随繁荣,不凭借直觉乱来,并且有长期坚持的决心,此外还要有随时“做乌龟”想法,才能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
这正是林园能成功的原因,但还是要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拿闲钱去玩就可以,如果压上身家性命加杠杆,再怎么高明的手段,总会有马失前蹄的一天。 那么你觉得林园的成功还与什么有关呢?
⑵ 林园重仓股票名单
当前林园重仓的股票有: 金龙鱼、同仁堂、伊利股份、乐普医疗、云南白药、以岭药业、片仔癀、贵州茅台、海天酱油、中新药业。
【拓展资料】
一种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并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为基金重仓股。
也就是说这种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换句话说,重仓股被某一机构或股民大量买进并持有,所持股票中机构或大户资产占有较大部分。
基金、证券机构交叉持股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别多,证券机构几乎没有,反的情况也有,操作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股票的认同度: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体一致,既都以价值分析为基础。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显区别。对基金有非常规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终都要有披露;而对证券机构则没有这种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前十位流通股东,证券机构自己不会披露“商业秘密”的。
持股时间的限制:二者有明显区别。对证券机构则没有持股时间的限制,对基金有非常规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显区别。对基金而言,持有每只股票的数量有占基金总额度与占股票总比例二个限制;对证券机构则只有持股量占股票总比例一个限制。
开户数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个基金只能开一个资金帐户;而证券机构则可利用其分支机构开多个资金帐户。
正因为以上几个方面的区别,决定了基金和证券机构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长线品种外,证券机构可以利用分支机构帐户进行操纵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则因为资金量大,为进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盘股票。
一般说来,基金重仓股是长线品种,股性不会太活跃;证券机构重仓股则不一定,中短线机会可能更多一些。
⑶ 民间股神林园从8千块赚到几佰亿,他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在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牛逼的人,用凑来的8000块钱开始炒股,炒到现在身价已经上千亿了,创造了亿万倍的惊人回报,被民间誉为股神,为股民津津乐道,他就是人们常说的民间股神林园。
在A股成立30年来,许多所谓的股神常常是坛花一现,而真正能做到几十年屹立不倒的大师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林园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成功投资人士。堪称东方的巴菲特,中国的股神。在私募界他也是一名数一数二的人物。
那么林园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年林园在读书时学得临床医学,后来到深圳干过一段时间的医生,在刚出道之前,可以说他是一个穷屌丝,最初炒股的8000块钱还是他从家里,东拼西凑而来的,或许他天生就是具有投资的天赋,他的投资生涯大致可以分为8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0年
那个时候的林园,也像我们现在的许多散户一样做短线 ,1989年他首次买入深发展,利用了信息差,因为市场信息不透明,当时深圳不同的营业厅股票有价差,他经过多次的低买高卖,反复收割,一年不到就获利近十几万元。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到1992年,当时在民间炒作的是原始股,嗅觉灵敏的林园再次发现了赚钱的机会,他不停地到全国各地,收购职工内部原始股,随着他持有的公司上市,这些原始股爆涨了几十倍,林园持有的股票市值一下就涨到1000多万元。
第三个阶段是1993-1994年,他回到家乡西安搞起了房地产,虽然赚得不多,但他却幸运逃顶避开了熊市,保住了胜利的果实。
第四个阶段是1995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正值牛市,他先后在低位买入深发展,四川长虹等公司实现了从一千万到一亿元资产的增值。
第五个阶段是2001到2003年,市场走熊,他转向海外股票的投资,资产从一个亿增长到3个亿。
第六个阶段是2003年到2005年,他投资茅台等优质蓝筹股,资产实现了4个亿的增长。
第七个阶段是2005年到2007年,他先后加杠杆买入黄山 旅游 ,上海机场,招行等进行可转债套利交易,在这两年中,他的资产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到2007年末,他持有的股票市值超过了20亿。
第八个阶段是2003年到2021年,他在2003年前后以20-40元买入的茅台一直持有到现在,据林园自己说,他目前持有约2%的茅台股份,换算一下,他持有茅台的市值大约为600亿元,因此他的投资收益大约翻了近300-500倍。
通过他的投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林园,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进行短线的投机,后来当他的资产庞大时,继而选择长期持有绩优成长股,最终实现数以万倍的增值。
林园为自己总结了一套统一的投资方法论,只投资那些具有高护城河,加上成瘾性产品的公司,他把选择行业作为他投资的首选,他在过去30年的投资生涯中,主要围绕着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品种进行投资,这中间累计复合涨幅非常的可观。同时他在A股、亚太和欧美证券市场的,投资业绩和国内市场比较接近,他的投资方法论,具有普适的方法及思维优势。不受不同市场和环境的限制。
林园在投资时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减少投资上的失误,他先想到是会不会亏钱,在相全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能不能赚钱。
他所投的公司都会亲自去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亲自了解管理层,公司在市场的地位,终端市场销售情况,弄明白公司财务报表,这也是我们散户,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林园曾以30元买入茅台后,跌到20元,他没有割肉,而是越跌越买,坚定持有,可能是他了解到茅台公司业绩非常的优秀,在遇到市场的波动时,而有坚定持有的信心,最终他赢得丰厚的回报。
另一面林园喜欢集中资金,重仓买入一个公司,长期持有,提高利润,他掌握了股市的规律,他说市场90%以上的时间,不是在震荡就是在下跌,仅有10%的时间在涨,他就坚持等待上涨的时刻到来,让利润飞奔。
我们从他的投资的轨迹中也可以发现,他很几乎不投看不懂的 科技 股,而投一些业务简单,主营业务强的,跟嘴巴有关系,成瘾性强,产品能反复销售的企业。因此他买的不是酒就是药,而消费和医药行业,在美国和中国 历史 上,都是能穿越牛熊且容易诞生大牛股的行业。同时他所投的企业兼具成长和价值,在低估时买进,耐心等待公司的发展。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⑷ 林园的林园资产配置
主要有17只股票,按所占比重大小分别是: 贵州茅台(600519) 每股净资产6.17元 年度收益1.5900元/股 招商银行(600036) 每股净资产3.90元 年度收益0.4834元/股 五粮液(000858) 每股净资产2.37元 年度收益0.3083元/股 黄山旅游(600054)、云南白药(000538)、铜都铜业(000630)、上海机场(600009)、深发展(000001)、 瑞贝卡(600439)、马应龙(600993)、江中药业(600750)、赣粤高速(600269)、云天化(600096)、 工商银行(601398)、千金药业(600479)、丽江旅游(002033)和宇通客车(600066) 以上资料来自2006年12月《证券市场红周刊》 林园,一个中国式的证券奇迹。有人说,在道琼斯,巴菲特赚钱并不意外,而在中国股市,像林园这样从不失手地赚钱,要么他是神,要么他就是个放卫星的托,此外别无可能。 没错,这是个躁动的市场,它单向存在,只能买涨不能买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发,谎言或是重典。
在很多看尽风云的中国股民眼中,中国股市不像一个正常人,更像个疯癫的赌庄。但是,在这样残酷到类似原始丛林的投资环境中,林园出现了。 公开资料称,他炒股18年,8000元变成了10亿元。 茅台奇迹 林园作为中国“股神”高调现身,是在2006年。 这一年,历经五年低迷的中国股市开始了新一轮起涨,至今已持续一年有余。当股指从2000点到3000点,最终冲破4000点时,股市各种现象也纷纷涌现。从牛市初期即开始领涨的“贵州茅台”,因其奇佳的市场表现,在这一年也获得了众多关注,有股民因此称2006年为“茅台年”。 “贵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上市以来,面对数年熊市仍上涨近5倍,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2006年,“贵州茅台”多次涨停板,其市值一年增值近400亿元,是全年营业利润的十多倍。4年前就开始以20多元价位建仓的林园,个人资产也随着茅台酒的醇香扩了又扩,创造了在股民中流传甚广的“林园神话”。 林园称,他至今已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以此推算,10亿元也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尽管他的创富传奇后来引发不少质疑,但他的股票投资理念还是得到了相当多股民的认可。 就像之前的几次牛市一样,领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被流言击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终会被证实。这次似乎也不例外。 5月10日,各大财经媒体头条新闻的内容只有一个:贵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变。仅仅几个小时过后,网络媒体便曝出茅台总经理乔洪被双规,“贵州茅台”随即停盘。 对于因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而名满江湖的林园来说,这关系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记者电话时,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对应策略是满仓持有。用他的话来说,他买的是茅台集团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层的精明。 林园曾放过这样的“狂言”:“我的一个选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够经营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你一去这个企业(调研),他老给你谈困难,我们逆境中怎么挣扎,怎么赚钱,他老说他的管理,这一看,我至少把这个公司作为一个二流的公司。” 林园说,自己喜欢的公司就是“来了(指他去企业调研而言)吃,来了玩,从不给你谈工作”。“这种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么点算什么,能把这几十亿的盈利吃穷?我才不信。但这种公司肯定是能赚钱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这不会错。” 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出现后,茅台酒公司和贵州国资委先后出面进行澄清,但外界关于乔洪被调查的传闻仍未平息。
不过,林园对“贵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没有动摇,他一如既往地“吹捧”这只股票,毫不理会别人的看法。 “对于白酒行业,我一直是看好的。虽然有人认为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但我认为,白酒是中国人的国酒,商人请客都是喝白酒的多,喝高档白酒比喝其他酒档次高,我相信五粮液、茅台有一天可卖到1000元一瓶。而且茅台、五粮液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商人会把这种酒文化带到国外,我对‘贵州茅台’、‘五粮液’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20%或以上是有信心的。”林园多次对不同的媒体这样宣扬。 而不管是真是假,虽然仍然有不少人指责林园是茅台的“托”,但股市依旧在涨,林园用自己名号创设的私募基金也每天在膨胀,甚至连这位“股神”讲课的门票都涨到了3000元一张,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原因。 林园声称,自己做的每只股票都赚钱,从来没赔过。
⑸ 林园的传奇是真的还是假的
林园中国股市的传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价20亿,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户们还有一些疑问,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骗子还是神?散户有三疑
质疑一:价值投资是幌子
为何高调面对媒体?林园先后接受国内外各大媒体,包括央视、FT等媒体的采访,不断宣扬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根据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林园把投资和投机、抄底和逃顶、放弃和拥有结合得相当完美,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资本积累、保值增值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太过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认为,通过对大家灌输正确的投资理念,散户接受后就会购买绩优股、蓝筹股,那么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绩优股、蓝筹股就更涨了,他们挣得更多了。这就是林园自己做为私募基金一员的“阳谋”。
质疑二:散户可操作性不大
林园的股票年增值最高达到140%,这可能吗?他挣到上亿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据听过林园讲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园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买入卖出的时机把握,止损还是持有的形势判断等,都没讲过,让人感觉“不够解渴”。
股民甲:“林园说他的投资从来没有失败过,我不相信。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世界上哪里有只赚不赔的买卖,我也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像他说得那么好,他怎么会轻易告诉我们这些散户啊。”
股民乙:“林园强调要到公司搞调研,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可行性并不强,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对自己所购买的每一只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实地调研。”
质疑三:利用投资策略的差异
已有4个亿的身家,为什么还要借钱?还说有多少借多少。如果仅仅是为了投资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财挣取佣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两种设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难免生疑,或许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资风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认为,林园年收益高达98%,这太不可思议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方案和策略,林园宣扬自己大而不当的价值投资策略,正是利用与散户投资策略的差异性来吸纳信徒。价值投资理念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是人们所不能达到的,用这样一个大多数散户都接受却又做不到的理念四处宣扬,恐怕难以让人信服。股市没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园也不是。
林园投资秘诀:重仓绩优股、蓝筹股
自从2005年年中启动股改以来,证监会致力于解决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结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局面,上市公司纷纷进行股改。从此,股市开始回暖,大盘从1000点左右上涨到最高4300点,上涨了330%。在此情况下,股市里开始出现了一种“价值发掘”投资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属、金融、地产、钢铁、消费品等题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体上市、资产重组、低价股等题材,各种炒作风起云涌,消息满天飞。
根据林园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过的股票按比重排列为:贵州茅台 (行情,资讯)、招商银行 (行情,资讯)、五粮液 (行情,资讯)、黄山旅游 (行情,资讯)、云南白药 (行情,资讯)、铜都铜业 (行情,资讯)、上海机场 (行情,资讯)、深发展(行情,资讯)、瑞贝卡 (行情,资讯)、马应龙 (行情,资讯)、江中制药、赣粤高速 (行情,资讯)、云天化 (行情,资讯)、千金药业 (行情,资讯)、丽江旅游 (行情,资讯)和宇通客车 (行情,资讯)。其中,贵州茅台 、五粮液 、招商银行 、云南白药 、铜都铜业 、上海机场 是其重仓股,而这些蓝筹股中也不乏机构的身影。
按照林园的说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资行业的龙头公司和价值被低估的绩优公司。也就是说,林园投资的这些上市公司都是蓝筹股、绩优股。林园认为,自己买入股票时,首先要满足价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数情况是价格低估的股票并不涨,他是笨人笨办法,买入后就“猫”在里面,等它上涨。
林园自称,2003年将1亿多资金陆续转移至A股市场,从4月直到12月,大盘1600点的时候买入大量的贵州茅台 、五粮液 ,当时的成本非常低。单看这些股票的行情,从去年年初,贵州茅台 上涨了将近150%,五粮液 上涨了近440%。而贵州茅台 成为股改以来第一个百元股,一度被机构资金高度控盘,流通在外的份额已为数不多,这一点从基金公司发布的年报数据上可以得到印证。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只基金持有贵州茅台 62.37%的流通股,持股总量约为8418万股。换言之,只剩下5078万流通股被其他投资者所持有。
对于机构来说,重仓业绩良好的行业龙头,既可以保证收益,又可以控制风险,像招商银行 、云南白药 、铜都铜业 、上海机场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对象。去年年初开始,招商银行 上涨了230%,云南白药 上涨了75%,上海机场 上涨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仓这些股票之后,今年一季度基金集体跑输大盘,基金重仓的大盘蓝筹股上涨乏力。五粮液 、招商银行 、贵州茅台 、云南白药 、赣粤高速 、上海机场 等都涨势均比不上大盘指数的涨幅。
不过经过调整,4月下旬以来,股市的结构性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连续3个月表现不好的基金重仓蓝筹股开始摆脱弱势地位,其中以万科、中国联通 、中国石化 、招商银行 和宝钢股份 为代表,业内人士把这些核心蓝筹股走强归结于基金资金面和重仓蓝筹估值相对较低两个原因。
⑹ 水井坊、舍得酒业、酒鬼酒、老白干酒等十余股跌停,股价为什么会大跌
主要还是这些二三线的白酒品牌本身没有什么竞争力,前期估值又太高了,所以一次性就跌了下来。近日A股白酒板块迎来的回调,其中以水井坊,酒鬼酒为主的二线白酒品牌出现了较大的跌幅。
而且此时正值各大酒气开财报会议的时候,股价大跌也引发了媒体大量的猜测。有人指出,部分二线白酒企业业绩并不出色,前期享受了太多白酒板块的上升,所以近日才有这么大的回调的。
但也有人指出,从国内高端白酒的商业模式来看,基本可以对比海外的奢侈品牌,因为他们都具备单价高,数量稀缺等特点,而且酒精还有成瘾性,属于快消品,市场能够给予白酒板块这么高的估值,也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足够稳定,盈利预期也很稳固。
6月9日白酒行业的另一个焦点新闻在于龙头贵州茅台召开股东大会。会上,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表示:“我持有茅台2%的股票,现在占我总资产的40%,我一年分红几个亿,拿了这么多股票,却要像乞丐一样去求着茅台经销商买酒,希望公司能够考虑股东的买酒需求,给予政策倾斜。”
⑺ 林园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林园基金持有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白酒医药健康老龄化和嘴有关和老年健康有关的快速消费行业,林园重仓的医药股有:片仔癀、中新药业等;其他重仓股还有贵州茅台、金龙鱼等。
1、片仔癀
白药、片仔癀、阿胶都是我国的核心资产,他们都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考验仍在的东西。这几家公司中,目前白药的布局是最好的,片仔癀,就是在学白药。白药的股权结构也是最好的,因此,长期来看,拿白药,安全性很高。
2、中新药业
中新药业是一家百年老店,如果追溯历史,其旗下的达仁堂、乐仁堂正是北京同仁堂的源头。从品牌来说,中新药业的速效救心丸是国家保密配方。
不过,中新药业的业绩成长不够平顺,在2015年净利润大增26.17%后,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17%,去年净利同比增长恢复到12.39%,今年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29.62%。
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两个以上投资者募集资金,为获取财务回报进行投资活动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私募基金主要分为私募证券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其他类别私募基金等四种。
1、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
2、创业投资基金,主要向处于创业各阶段的成长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基金;
3、私募股权基金,除创业投资基金以外主要投资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
4、其他类别私募基金,投资除证券及其衍生品和股权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基金。
⑻ 茅台持股最多的人
按照持股茅台2%来计算,林园大约持股贵州茅台2500多万股,仅次于控股股东茅台集团、贵州国资以及茅台技术公司等少数股东,市值估计约560亿元,而这仅占其身价的40%,可以推算出林园现在身价已高达1400亿人民币。
【拓展资料】
茅台酒,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3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
2021年,网传茅台将全面取消拆箱令的消息引起坊间热议。对此,贵州茅台企业负责人回应称拆箱令全面取消的消息属实。
生产情况:
2015年,茅台酒销售收入419.12亿元,利润227.22亿元。
2016年,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共生产约为6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约为3.9万吨,系列酒基酒约为2.1万吨。茅台酒实现销售量同比增长37.6%,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40.6%。
2017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42771吨,完成年计划的130.9%,入库合格率为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