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以发行股票方式,以协议价还是收盘价为准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以发行股票方式,
以股票的公允价值应该是收盘价为准。
‘贰’ 请问为什么发行股票,也能进行吸收合并企业通俗举例子解释下。
首先需要了解资本市场上最常用的两种收购方式就是现金收购和股权收购。
现金收购简单明了,就不说了。股权收购主要又有增发新股和换股两种手段。看一个国内比较着名的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就可以大致明白
2010年前,平安集团持有深发展4.68%股份
2010年5月,平安集团向当时的深发展大股东新桥定向增发约3亿股,新桥以其所持有的约5.2亿股深发展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持有深发展21.4%股份
2010年7月,深发展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约3.8亿股,平安人寿出资约70亿认购。由于平安人寿是平安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共持有深发展29.99%股份
2010年9月,平安集团宣布,以平安银行90.75%的股权以及26.9亿现金交换深发展16.39亿股份。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拥有深发展52.38%股份,深发展成为其控股子公司。而深发展拥有原平安银行90.75%股份,成为平安银行母公司。即,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深发展控股平安银行。
这次经典的收购案例中有现金收购、有被收购方发行股票,有收购方发行股票,有股权交换,最终都是为完成收购目的服务的
‘叁’ 如何理解合并方以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被合并方的股权,股票是免费给被合并方的债权人吗,用来抵消债务的
合并方(A)以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被合并方(B)的股权,A得到了B的资产,B得到了A方的相应数量的股票,B的相关债务一般已冲减了部分股票,故债务由A承接。
‘肆’ 股票合并怎么办
股票合并,又称反分割,是指通过将数股旧股合并为一股新股并相应增加新股票每股的面值的时间。
股票合并的意义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改变公司的市场形象
在市场上,当投资者对某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净流入量、风险水平
成长性和稳定性都不看好时,就会导致该股票的出售者多,而购买者少,从而引起该公司的股票下跌。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得到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自己声誉的作用。
2.将不平价格维持在最优价格区间
从纯理论上将,股票合并与股票分割一样,也可以将股票价格上维持在一个最优的价格区间,从而有利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这是因为当某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也会影响到该股票的流通性和市场性,通过股票合并可以提高她的市场价格,这样就有利于改善它的流通性和市场性,从而有利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3.降低交易成本
当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过低时,股票的交易成本会上升,比如,我国证券登记公司向上市公司收取的证券登记费用就是按照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来收取的。
企业进行股票合并的直接原因:
1尽管企业获利状况较好,但由于原发股票数量过多而影响每股收益从而影响市价上涨,以至被错误低估。
2).公司获利情况欠佳,每股收益过低,需要借助股份合并措施相对提高每股收益;以期刺激股票市价上涨。
‘伍’ 为什么发行股票和债券可以合并被合并方呢持有股票和债券的一方不是应该变成持股方了吗
你的问题我也没有完全理解。不过可以告诉您的是,首先,企业发行股票后投资者购买后就是企业的股东了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企业发行债券投资者购买不是企业的股东,只是企业的一个债权人而已。后边你问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应该企业通过增发股份和债券募集资金可以吸收合并其他企业吧,这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也就是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之一,募集资金,然后再用这个资金去购买其他小企业,也就是吸收合并了。另外现在还有一个名词叫换股吸收合并,并应此应运而生了市值管理,都是和这个有关系的。
‘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发行股票支付对价的问题。
你这里搞混了,给你举个例子吧!
假如甲公司是合并方,而乙公司是被合并方,乙公司的原股东是丙公司,甲公司与丙公司商量了以下,甲公司说我从你手里把乙公司的股权全部都买过来,作为对价我给你一部分我公司的股权,
作为甲公司的会计分录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这里是取得的乙公司股权)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而这里是甲公司增资产生的股本增加)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而这里是丙公司支付的对价高于股本部分)
作为丙公司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投资收益(或在借方)
作为乙公司会计分录 借:股本—丙公司
贷:股本—甲公司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不是甲公司从乙公司那里购入股权,应该是从持有乙公司股权的股东那里购入股权,这里你可能理解错了,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理解吧
‘柒’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股票的费用记入什么
计入当期损益。
即在指当期和最终利润直接相关的收益和支出,通俗的说,就是当期的净利润或者亏损。会计科目表中损益类科目在月底都是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去的。
参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通知》附件对企业合并的解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7)发行股票合并扩展阅读:
企业合并准则的修改:
在201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之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中,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表述修改为:“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
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所以,2014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的上述规定只是延续了原《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第二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的上述规定。至于该表述与企业合并准则的矛盾,那是因为企业合并准则在2010年解释4号发布后,没有同步调整所致。
‘捌’ 发行股票进行企业合并是怎么回事
发行股票进行企业合并:
这叫股权收购,类似于股权置换;
2.即A公司通过增发股票(定向B公司增发),换取B公司股东持有的现有B公司的股票;
3.这样一来,B公司的股权就全部或部分并入A公司,而B公司原有股东,通过持有A公司新增发的股票,获得了补偿。
‘玖’ 企业合并下发行股票进行合并时 发行费用如何处理
错误的。
同一控制下的,计入当期损益
‘拾’ 同一控制下发行股票实现企业合并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般发生于企业集团内部,这些合并在母公司控制下,实现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吸收合并是指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被合并方被注销法人资格,被合并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的资产、负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合并方对于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资本公积),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