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公司股票的风险溢价大于大公司股票的风险溢价
1:可以考虑形成大公司的成熟度上来区别大小公司的差距。
2:可以从企业资金方面来分析2类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近而获得不同的风险溢价
Ⅱ 债券投资组合收益率的衡量有哪些
(一)基于交易费用和流动性的投资组合理论
如果市场是无效的和存在摩擦的,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存在,而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直接与交易成本相关。关于市场摩擦的投资组合问题,是由Magil和 Constantinides首先提出来的,之后Davis和Norman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Davis(1990)等人利用随机控制方法分析了在存在市场摩擦的情况下与证券流动性相关的交易成本问题,发现保持在一定风险区间内并且在接近区间的边界时作最小交易是合理的。 Shreve,Akian(1995)等人利用粘度理论研究了具有交易成本的多维资产组合问题,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一个三资产的期终财富最大化问题。但是,Davis,Shreve,Akian等提出的方法忽略了固定成本所导致的较大交易成本,后来的Eastham和Hastings使用脉冲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Morton和Pliska(1995)也研究了固定交易成本下的最优组合管理问题,尽管他们建立的模型中的交易成本不是真实的交易成本,但是他们的方法在解决相应的组合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近的研究认为证券的流动性是证券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相对于流动性证券来说,非流动性证券的定价总是存在一定的折扣。例如Amihud和 Mendelson(1991),Kamara(1994)就证实在非流动性的中期债券和流动性的国债间存在超过35个基本点的收益差距;Whitelaw(1991)等也证实过类似现象。Brito(1977),Subrahanyam (1979),Amihud和Mendelson(1986),Duma,和Luciano(1991),Boudoukh和 Whitelaw(1993),Constantinides和Mehra(1998)等关于资产组合的流动性作用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外生的交易成本和借入或卖出的限定上,而后来Longstaf(2001)的研究则是集中于交易策略和证券价值内生的非流动性作用上。Longstaf解决了投资者受限于流动性限制的跨期组合问题。
(二)基于风格投资的投资组合理论
风格投资始于1992年威廉·夏普的论文《资产配置:风格管理与业绩评价》。风格投资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投资风格的分析。目前普遍接受的风格分析方法主要有和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前者是由Sharp提出基于收益的风格分析,他认为通过比较基金的收益和所选择的风格指数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判定基金管理人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投资风格;后者主要是根据基金实际持有的股票特征来划分基金的投资风格。 Kahn(1996)发现对于小样本基金,基于组合分析来预测风险比基于收益的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Kaplan(2003)研究发现对于大盘价值型组合,两种风格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似,而对于中小盘和成长型组合,两种分析方法则存在显着差异。
第二,风格投资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研究。风格投资常常表现出小市值效应(投资于小规模公司股票所获得的收益要高于投资于大规模公司股票)和BV/MV效应(净资产/市值)。Banz(1981)最早发现,最小一类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出最大一类股票19.8%;Reinganum (1981)也发现类似现象。对于BV/MV效应,Stattman (1980)发现美国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与其BV/MV呈正相关关系;Fama和French(1992)也证明美国市场的BV/MV效应明显。对此,有这样几种解释:其一,Fama和French(1993,1995),Johnson(1997)等人认为风格投资的超额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而这些风险被正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遗漏;其二,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认为超额收益是由于投资者对某种股票过去表现的过度反应所致;其三,Daniel和Titman(1997)认为由于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公司分享着某些共同特征,因而有可能同时出现一些经营上的问题而导致上述两种效应;其四认为是计算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第三,风格投资的周期性以及风格转换策略研究。从价值型/成长型或大盘股刊、盘股等角度来看,风格投资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存在周期性。弗兰克等 (2002)研究表明,美国、日本股票市场中小盘股/大盘股总是间隔表现较差或优良。David,Robert和Christopher (1997)通过美国、加拿大等国数据分析发现,价值型/成长型组合的收益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型。由于风格投资具有周期性,因而投资者可以通过风格转换以获取更好收益。Levi,和Liodakis(1999)通过对英国股市的研究认为,当两种相对风格的收益率差异不显着时,投资者有机会通过风格转换增进组合绩效;另外一些学者如KevinQ .W ang(2003)、Georgi(2003)等也分别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第四,风格投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Lee和Andrei等(1991)用风格投资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证券市场挂牌的基金虽持有完全不同的股票,但却同涨同跌;Froot等(1999)同样运用风格投资的概念解释了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同种股票却有着不同表现的原因;Sorensen与 Lazzara(1995),Anderrson(1997)及Fochtman(1995)也先后就某种风格与某种具体影响因素(如宏观经济因素、价格趋势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三)基于连续时间的长期投资组合理论
长久以来,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在指导人们短期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事实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最优资产组合不尽相同。
Samuelson(1963,1969)等最早描述了长期投资者与短期投资者作出相同决策的限制条件;Merton(1969,1971,1973)也对此进行了长期、深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告诉人们,投资机会会随时间变化,长期投资者总是关心长期中投资机会所受到的冲击,并希望从中套利。 Kim,Omberg(1996);Balzzi;Lynch(1999);Barberis(2000)等人建立了长期投资者资产组合选择的实证模型,这些模型是建立在 Samuelson(1963,1969);Mossin(1968);Merton(1969,1971,1973);Stiglitz(1979);Rubinstein(1976a,b);Breeden(1979)等文献的基础上,并且最终完成了早期理论文献的实证检验。他们假设一个生命有限的投资者具有期末财富的HARA (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效用,结果发现没有用到任何近似,最优的组合权重是线性的。Balzzi,Lynch通过对那些忽视投资长期性的投资者的效用检验得出,忽略现实的交易成本将导致效用成本增加0.8%到16.9%;Barberis研究发现即使将许多参数的不确定性包含进模型之后,还有足够的收益期望使长期投资者总能在股票上分配更多资产。
对于利率在长期的影响,Morton(1973)提出了套期保值效应,当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大于1时,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不仅受到资产风险溢价的影响,还受到预期收益率与预期远期利率调整的协方差的影响;对于跨期理论中的跨期预算约束条件,Campbel(1993)认为当消费--财富比率不变或变动不大时,投资者的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为近似线形;Tepla(2000)在允许借入和卖空的约束条件下,将静态投资组合的选择标准结果扩展到动态的跨期模型。 Campbell和Viceira(2001)对这部分结论也有详细的阐述。
对长期投资的资产组合选择和风险控制问题,Jeremy Siegel(1994)通过分析认为在长期投资中,股票的风险低于债券甚至国库券,在长期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资资产。 Campbel,Viceira(1999,2000)证明对最优投资策略中市场择机的忽略,会导致更大的效用损失。 Campbell,Chan,Viceira (2001)等用VaR(一阶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长期投资者的消费和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增加了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需要,并且长期通货膨胀债券能够增加稳健投资者的效用; John Y.Campbell,George Chacko,Jorge Rodriguez(2004)的研究也展示,保守的长期投资者有一个积极的股票跨期套利需求。这些研究对长期资产组合框架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长期投资的资产配置问题,用连续时间数学来分析动态资产组合选择,至少可以追溯到Robert Merton(1969--1973)的研讨工作。Duffle(1996);Karatzas,Shreve(1998);Morton(1990)给出了连续时间中资产组合选择的一般方法。Chacko,Viceira(1999)探讨了时变风险对投资的影响。 Cox,Huang(1989);Cox,Leland(1982);Pliska(1996)等提出跨期消费与资产组合选择的“鞍方法”,利用完全市场中的SDF(随机贴现因子)属性,把动态问题转换为静态问题,使得结果更容易求解。Campbell,Viceira(2002)在他们合着的《战略资产配置:长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选择》中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长期资产组合选择问题。他们创立了一个可以与均值方差分析相媲美的跨期实证分析方法;证明了长期通货膨胀指数化债券是对于长期投资者的无风险资产;揭示了股票作为对长期投资者比短期投资者更为安全资产的条件;证明了劳动收入怎样影响资产组合选择。
(四)基于VaR的投资组合理论
VaR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研究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学者们关注,它原先被人们用于测度一些金融公司交易证券的市场风险。VaR方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先投资组合理论对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度量的不足。
国外学者先后给VaR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
Joroin(1996)认为是给定概率置信水平内最坏情况下的损失;Sironi,Resti(1997)认为是在定义期间内,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潜在的最大损失。
Luciano(1998)认为是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单个头寸或整个组合可能产生的损失;在给定资产(组合)价值变动分布的前提下,风险按照价值变动超过某一临界点的可能性来界定。
Mauser,Rosen,Jorion(2001)分别利用历史模拟法或蒙特卡罗模拟法估算了VaR条件下的资产组合选择最优化问题。但VaR仍然存在有很多的缺陷。
Artzner等(1999)提出了一致性风险度量(Coherent Measures of Risk)的概念,其中一致性以四条公理假设条件作为判别标准,由于VaR不满足四个条件中的次可加性(Sub-Additivity),意味着在某些条件下拒绝资产组合风险分散化原理,认为VaR不是一个Coherent风险度量。
基于此,Pflug,Rockafellar,Uryasev(2000,2002);Acerbi,Tasche(2002)先后提出了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at Risk,CVaR)作为风险的度量来对VaR进行修正。CvaR被定义为损失超过VaR部分的条件期望,只考虑下跌风险(Downside Risk)。如果VaR对应的置信区间为(1-α),则α-CVAR就是超过α-VAR的平均损失;针对VaR无法比较来自不同市场的风险暴露,Giuseppe Tardivo(2002)提出Benchmark-VaR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内,基金或者组合偏离基准(Benchmark)的最大离差;Emmer等(2001)引入了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用以代替方差来衡量风险;鉴于VaR仅测度了市场常态下的资产组合的风险,Embrechts等(1997)将测度极端情况的极值理论与VaR相结合提出了测度市场极端风险的方法,McNeil,Frey(2000)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瑞士金融市场时间序列的尾部特征,结论认为极值方法比VaR更为稳健和精确。
在界定了VaR和CVaR等风险测度指标后,以其为基础研究资产组合选择的工作相应展开。
Rockafellar等(2000),Anderson等(2001)考虑了CVaR作为风险测度时的资产组合优化问题,证明了CVaR是凸函数,可以用来构建有效的优化方法,而且Rockafellar等还提出了一种线性规划方法,可以同时最小化VaR和CVaR。Emmer等在引入了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后,建立了资产组合选择的“均值-CaR模型”,推导出解析形式的最优解和有效边界;Young(1998)提出了一个极大极小收益的资产组合模型(MMR):在保证资产组合平均收益率超过某一最低收益水平约束下,极大化其任一时期的极小收益,决策目标是考虑在最不利收益中取最优收益。风险度量指标采用的是最小的可能收益而不是方差。
另外Bogentoft等(2001);Topaloglou等(2002);Castellacci,Siclari(2003)也研究了基于VaR和CVaR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
(五)基于非效用最大化的投资组合理论
Cover是较早非效用最大化投资组合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在离散时间条件下的泛组合模型。该模型的突出优点是构建它不需要知道市场参数及有关统计信息,如利率、价格波动率,甚至不需要详细描述离散时间条件下价格变动的动力学机制,只要通过跟踪不同证券权重的绩效加权变动情况便可达到最优恒定组合。 Cover还描述了泛组合的渐近行为,并引用实例说明了泛组合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Hellwing提出了一种普遍适用的经济资源定价方法---价值维持原理(Value Preserving Principle),即资源的内在价值(将来收益价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Helwing利用该方法考察了在离散时间、有限状态空间条件下证券市场的组合最优化问题,并表现出较好的解释力。
Buckley和Korn从考察随机现金流下的指数跟踪误差的角度认为:对于那些消极跟踪指数的投资者来说,其理想状况的证券组合总是由进人指数的所有证券持有组成。这必然导致资本资产投资者持有的现金账户绩效与指数绩效的偏离(即导致跟踪误差的产生)。据此,Buckley和Korn给出了这种情形下的相关模型(即基于半鞍的一般连续时间模型),分析了投资者导致的脉冲控制问题,并给出了其存在最优控制策略的一般条件。除此之外,他们还探讨了某些扩散类型市场价值维持策略的存在性和惟一性,解决了来自于非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套期保值理论的惟一价值维持测度问题(即最小鞍测度问题),并考察了附加约束对组合策略的影响。
(六)行为金融和行为投资组合理论
近20年来的金融实证研究不断发现股票收益率具有可预测性的证据,EMH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都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证券市场上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无法由 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加以合理解释的异常现象。面对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核心的传统金融理论。由于行为金融学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原先不受重视的行为金融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Ⅲ 小股市股票收益高于大公司为什么说明市场无效
一般公司能做大,肯定是有些实力的,或者确实符合产业发展反向等等强势之处。西方成熟市场,虽然偶尔有小公司爆发的,但是从长期来看,蓝筹股(一般是大公司)的收益还是高于小盘股,主要是在估值系统成熟,市场成熟的西方市场,投资者认可这种稳健的价值投资,蓝筹股更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积累起来,收益就会高于大部分小公司。小公司短期爆发力力强,但是真正能持续发展把小公司做大的毕竟是少数。
而我们的市场,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市场,几乎是纯资金推动型。资金多了,垃圾股也能抄上天。盘子越小越好,那些大佬们反而不愿意去花太多的钱炒作大公司,所以就会显得小公司的收益大于大公司。远的不说,就说香港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成熟,里面就有很多小公司的股价才几毛,甚至几分钱,你说这样的股票如果不是突然小鸡变凤凰(在香港很难),怎么比的上汇丰控股这样的蓝筹呀。
祝你投资顺利!
Ⅳ 为何人们不因为小公司股票收益率高而将资金全投于小公司,而是将资产配置到不同的资产上
对于不懂的人,分散投资是合适的,收益低但波动小。小公司股票收益高在中国未必能持继下去。基础不同,在中国小股票很热,在成熟市场小股票很冷,越不活跃的股票长期看收益更高。
Ⅳ 小公司效应的现象
Banz(1981)发现股票 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同一年,Reimganum(1981)也发现了公司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据CAPM模型预测的理论收益率高,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于公司的规模和1月份的到来都是市场已知信息,这一现象明显地违反了有效市场假设。最近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于公司的规模和1月份的到来都是市场已知信息,这一现象明显地违反了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Lakonishok等(1994)的研究发现,高市净盈率的股票风险更大, 在大盘下跌和经济衰退时,业绩特别差。市盈率与收益率的反向关系对EMH形成严峻的挑战,因为这时已知的信息对于收益率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Ⅵ 如何识别好公司,好股票(是否同等,案例,识别,运用)
1. 入量较小,卖出量较大,股价不下跌的股票
上述现象说明该股票买正在收集筹码后期或拉升初期,大量卖盘是由庄家为低价收购筹码而设置的上盖板,也可能是拉升初期涌现出的短线浮筹,股价不下跌是庄家的隐性买盘造成的,(庄家在盘面上放的买卖盘通常是假的,是让散户看的,)这类股票随时可能大幅上涨而脱离庄家的成本价位。
2. 买入量,卖出量均较小的,价轻微上涨的股票
庄家吸货完成,推高股价是主要任务,投入小,效果大.
3. 放量突破最高价等上档重要趋势线的股票
这种股票会越涨越高,让散户看了眼馋。又不敢买.
4. 第一天放巨量上涨,第二天仍强势上涨的股票
期货主力会这样拉股票(实力强大).
5. 大盘横盘时慢涨,大盘下跌时却加快上涨速度的股票
这种股票庄家实力较强,利用大盘下跌吸货。
6. 个股出利空而不下跌的股票
这就是该跌不跌,必有大涨.
7.无量大幅下跌的股票是超短线的良好品种.
2007年炒股的12种诀窍
首先是研判跌到位的四种诀窍。股市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下跌行情,这时是不能炒股的,只有等到大盘跌到位才能关心股市,而大盘跌到位必须要符合四个特征,分别是:
■成交量要萎缩到位;
■市场做空能量衰弱到位;
■技术指标的超卖到位;
■市场热点冷却到位。
其次是选择买进时机的四种诀窍。只有在上升趋势被正式确认时,才是大量买进的好时机。而确认大盘成功向上突破的四种特征分别是:
■指数对均线系统形成突破;
■成交量对量能均线系统形成突破;
■技术指标形成向上突破;
■市场热点形成全面开花局面。
最后是选股的四种诀窍。在大盘形成有利局面时,选股就要选具备股价翻番潜力的股票,这些股票往往具有四种特征,分别是:
■业绩有明显改善;
■启动时价位比较低;
■有丰富的潜在题材;
■有市场主流资金入驻其中。
金羊网 大时代投资
Ⅶ 如何证明小公司股票溢价大于大公司的股票溢价
楼上是错的,这样不能证明风险溢价高,只能说明涨跌幅度大而已
很简单,溢价水平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来衡量就可以了
具体思路就是往市盈率这方面想
Ⅷ 为什么大公司的股票反而股价低,小公司的股票价格高
看样子你是新股民
我这么给你说吧,不是说公司大,股价就高。
股价是人为炒作起来的。
说简单点就是庄家(就是那些大的基金公司)在低位买了一张股票大部分的筹码。
然后用一定资金将股价拉倒高位,在高位把低位低价买入的筹码卖掉,达到赚钱的目的。
举个例子就是:
庄家有10E,那么他可以在股价10块钱的时候,买入7E。
然后用3E资金把股价从10块拉倒50块。
最后在50块的位置把低位10块买入的7E筹码,卖掉。达到挣钱的目的。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像你买的中国银行,虽然股价低,但他的流通盘很大:1955亿筹码
这么多的筹码,如果有人要去炒作,对的资金要求是非常大的。
而网宿科技的流通盘才1亿,
虽然他70多块钱,但是主力花40E就能拿下一半的筹码,达到控盘炒作。
而中国银行至少要3000E。
就想坦克很坚固,笨重,功率大,却跑不快。
而摩托很小,功率小却很灵活。
目前本来大市环境就不好,
所以庄家更情愿炒作一些流通盘小,灵活的股票。
这样有一定收益,花销也不大。
而像中国银行这种蓝筹股,庄家筹那么多钱都难受,更别说去炒作。
所以你的中国银行这辆坦克目前就只能在那歇着,
看着别人的摩托满天飞。
Ⅸ 为什么成长型公司股票估值会高于非成长型公司的股票
公司在发展阶段的战略严重影响了一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潜力。一家独角兽公司和一家传统行业公司如果同时上市,那么独角兽会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股票估值也会高于传统行业公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型公司的股票估值会比较高。尽管巴菲特认为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这并非个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所以成长型公司在某方面独立于世,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抗击力远比想象中的要强,股票的保有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