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美国蔡氏公司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美国蔡氏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4-21 14:55:51

‘壹’ 蔡万霖逝世后保险赔偿多少

据文中猜测不会太多,而且不会有多大的增值,他买保险不是为了保障增值,而是为了规避遗产税,所以个人认为不会有多大的增值. 蔡万霖遗产税缘何打水漂——人生理财不可回避 蔡万霖活着是位传奇人物,死后又给人们留下一个最大的悬念:蔡氏后人到底应该拿出多少钱来为继承他的遗产买单。 蔡万霖曾以拥有85亿美元私产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但在不到十余年的时间里,蔡万霖死后个人所拥有的财产规模,仅剩下区区不足3千万美元,由此逃掉了原本应该交纳的几十亿美元遗产税。这位世界超级富豪的财产在短短几年间,是如何被理财大师们如掌中游戏般地搞掉了的呢? 扑朔迷离的遗产税 2004年9月27日,台湾首富蔡万霖辞世,享年81岁。蔡万霖的去世给这位台湾金融保险理财帝国--霖园集团(原国泰人寿集团)的创始人划上了一个从穷光蛋到世界超级富豪的句号。蔡万霖死后,他的故事仍然持续发温,其身后所留遗产的纳税问题,竟也像蔡氏王朝传奇的发家史般变得扑朔迷离,给人们在理财纳税问题上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可谓"生死戏剧人间"。 蔡万霖出生在我国台湾地区一个苗栗农民家庭,8岁时因被生活困境所迫,跟随亲属到台北谋生打工,靠自学完成了仅有的中学学历。蔡万霖从最初的贩菜和倒买倒卖酱油起步,后逐渐跨足台湾金融保险业,一举发富。蔡万霖死前经营涉足几十个行业的台湾第一大企业集团--霖园集团,而蔡万霖本人因拥有巨额资产也最终被定格为台湾首富。 根据《福布斯》杂志2004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蔡万霖以46亿美元(1美元约合34元新台币)的身家被排在第94位。而在1995年,蔡万霖更是以85亿美元财产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 根据台湾地区遗产税条例的相关规定,遗产在1亿元新台币以上的,适用税率为50%。即便是以蔡万霖死时被公认的身家财产46亿美元来估算,蔡家后人要缴交的遗产税将高达约782亿元新台币。不过,在台湾以寿险、信托代他人理财为核心业务的蔡万霖家族,仅在霖园集团内就拥有数百位颇具知名度的法律、税务和理财专家,他们在蔡氏家族众多企业纳税计算问题上的"精确度",常常爆出令世人称奇的大手笔杰作的火花。 早在六年前,蔡万霖被查出患有轻微心肌梗塞后,蔡氏家族属下的理财顾问们对蔡万霖一旦做古,如何规避高额的遗产纳税就开始了精心筹划。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据台湾地区税务部门人员初步估算,这位在世界享有超级富豪声誉的蔡万霖,其后人仅只需交纳4、5亿元新台币遗产税,与人们在蔡老去世后凭第一感觉应纳782亿元新台币遗产税相去甚远,甚或可以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 人们窃以为,蔡万霖可能是通过大量购买数10亿元巨额寿险保单来避税,实际上这种办法对蔡万霖属下的理财顾问们来说可称得上是"小儿科",因为即便是购买数十份10亿元新台币的寿险保单,也难于解决蔡万霖个人庞大资产被稀释的问题。何况台湾税收当局后来为打击偷逃遗产税,对六十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寿险保单及受益人的权限又作了种种限制。由此看来,蔡氏家族属下的理财家们在短短几年间,将蔡万霖的巨额财产神鬼不知地转移给他的子女应该是另走了一路。 施妙计巧设投资链 蔡万霖个人的巨额财产是如何被戏剧般地蒸发掉了的呢?他的私财太庞大了。蔡氏家族手下的理财顾问们必然有过人的脑力,为巧避巨额遗产税,给蔡万霖名下财产设计了多种"稀释"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设立投资公司和对基金会进行运作。国泰人寿公司是目前台湾地区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园集团属下最有价值的公司。蔡万霖家族在其旗下设了很多用于转移财产的投资公司,蔡万霖的直系亲属(或曰继承人)必定是其中一个投资公司的所有者。 而这些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投资。这些投资公司旗下还有投资子公司孙公司。最上层投资公司拥有国泰人寿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再透过下面的子孙投资公司以低于市价的帐面价值层层转移。最终股权被转移至蔡氏儿女手中。 此外,国泰人寿最大股东为霖园投资,持股16%,蔡万霖的几个儿子均以霖园投资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资公司以及个人持股,蔡氏家族对国泰人寿控股实际已经超过50%。蔡氏家族通过这些投资公司对霖园庞大的家族产业交叉持股。 在这人为织机起来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网络中,蔡万霖个人名下的国泰股权早已经被稀释无几了。 也就是说,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的蔡万霖名下霖园集团的名义总资产虽然高达46亿美元,但由于其大股东几乎都是法人股东,蔡万霖个人的真正投资早已经被他的"心肌梗塞"化为乌有。而在计算征收遗产税时,"个人"所占投资与"家族公司"财产应该是有严格界定的。按照规定,"家族公司"财产(所谓的投资公司)因有法人资格,遗产税管理条例对其根本无可奈何。 也就是说,蔡万霖的遗产税被其子女们所各自拥有、关联又十分密切的层层叠叠的子孙投资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给规避掉了。蔡万霖到临终时只是一个"46亿美元"的空壳而已。 国外富豪大多热衷于投资设立基金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聚敛的多的用不了的"闲钱",通过合法而成本最低、名声最佳的渠道留给家族。 这类大大小小设立目的不近相同的基金社团组织,仅在我国的台湾地区正式在册的就有三万多家。蔡万霖的霖园集团有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和国泰建设文教基金会三个所谓公益事业"财团法人"组织。这三大基金会是蔡万霖生前自称为进行公益事业捐赠的依托体,由蔡万霖"捐赠"百亿巨款而形成。这些基金会由蔡氏家族控制,既是其家族企业集团一个关键的免税渠道,又为其家族的巨额消费提供了买单的合法管道,其家族成员的所有消费支出均可从中"随意"报领。而最具噱头的是,这些富豪们最后还给世人留下一个"慈善家"的美名。再比如说,台湾的另一个富豪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属下的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其在台设有六大院区、以及长庚大学、长庚技术学院、明志技术学院。 这些超级富豪们的资产,经过家族投资公司和基金会的运作,其身后所需申报的遗产税早已被七折八扣打发地面目全非。 不是故事的结尾 蔡万霖去世后,仅其奢华的葬礼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亿新台币。蔡万霖之死所以在台湾地区引起强烈关注,部分的原因是,蔡万霖的去世对于其家族成员虽说是一个噩耗,但台湾税收当局则暗暗窃喜,按照台湾今年征收遗产税的预算,其目标是101亿新台币。蔡万霖资产被世人高估为1563亿新台币,蔡万霖的去世少说也得征他个几百亿新台币的遗产税吧,而蔡万霖的死就像其人活着般实在是给现代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根据初步统计,以目前所掌握的蔡万霖不动产及投资来计算,如果没有法定的负债必须扣除,其遗产税的推算金额大约是数亿元新台币。目前台湾正在调查蔡万霖生前是否有违规移转财产用以逃避遗产税的问题。最新的消息表明,台湾税收当局极有可能最终只能收到蔡万霖后人交纳的区区1亿元新台币左右的遗产税而了事。这不得不让人们大跌眼镜。 理财,不可回避的话题 说起来,偷逃税收行为并不为社会所认同,尤其是富人。因为你生前所赚得的资财原本就是来自于社会,人死后回报社会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了。这是从道德层面上来讲的。不过,道德并不能代替法律,法律禁止什么或鼓励什么,也才是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标准底线。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人们既然可以用合法手段避开高额的税收,从理论到实践就不应该是一个错误,甚至可能还是立法者所鼓励的。 反之,很多人由于不注意生前理财,死后不但为后人留下很多遗憾,有时甚或还会徒增许多烦恼,令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都不得安宁。我们再来看看台湾的另一个亿万富豪用瘁死方式"回报社会"至今风波未平的故事。2003年12月7日,时年55岁的台湾最大的计算器制造公司英业达副董事长、世界科技界着名人士温世仁因为脑中风溘然离世,身后留下160亿新台币资产(遗产税对其中有来自近百亿的海外资产实施免税待遇)。 由于温世仁对生前财产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去的又突然,后事更不可能来的及交代。2004年8月6日,温世仁的后人已经初步完成他的遗产税申报程序,要缴交的遗产税高达40亿新台币,创下台湾地区有史以来上遗产税的最高纪录。说起来,温世仁对计算器情由独衷,但对理财全然是个外行。 就在温世仁去世后不久,还爆出其私生女争家产的风波。上个月一位廖姓女子全然不顾以往的情谊豁然浮出水面,声称温世仁跟她长期同居并生有一个女儿这是"任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请求法庭对温世仁纳税后的部分遗产进行强制分割。 时至今日,温世仁的后人对这位计算机专家贪色有道而理财"脑力"欠缺仍怨言颇多,在分割温世仁税后遗产部分问题上颇费周折。据称,在台湾以外还有一个女人在隔海呛声,对温世仁的遗产虎视眈眈。此人自称虽然与温世仁没有生下孩子,但实际同居时间已有些年头了,于情于理均不应该把她排除在温氏遗产分割的范围以外。实际上,据了解,温世仁生前虽然握有庞大个人资产,但由于长期奔波于大陆的大西北地区,并没有享受过多少奢华,反而过着像苦行僧的生活,而他身后种种风波,以及变调的人情事故,让人更是不禁感概万千。 不过,像温世仁以脑中风瘁死这样的方式不做节税计划来"主动回报社会"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服务于蔡氏家族团队的一位高级理财顾问揶揄道:与其贵而拘,不若贱而肆。意思是说,像温世仁这般的科技界领袖人物,其前生后世还不如一介村夫活的自然而潇洒。 显而易见的是,这位理财专家曾多次劝诱为温世仁提供理财服务而不得要领,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在这之前,台湾的"委托书大王"陈德深也因病发突然,一命乌呼。其留下的遗产包括147家上市公司股权、近千笔土地所有权以及逾百件未打完的官司,遗产总价值超过35亿元新台币。由于奔去匆匆,完全来不及做节税规划,因而报缴了19亿元新台币的遗产税。 还好的是,陈德深因为没有儿女,剩余的财产被其兄弟姐妹相约瓜分而去。其遗产的分配过程自然也少不了一番同室操戈,最终搞得兄妹长期不合。台湾着名作家李敖先生戏言:陈德深是"故意留下遗产让这些人争得头破血流也说不定。"不过,这些人与传奇人物蔡万霖在处理前生后世上的精明相比,突显出人生理财档次上的巨大差距。

‘贰’ 蔡万霖家族的人物轶事

经营思想 独树一帜
几乎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思想,蔡万霖当然概莫能外。由于他出道以来,一直从其兄学习创业经营,不单企业利益休戚与共,经营思想颇为相似。
蔡万春所受教育不多,但头脑精明,反应敏锐,往往以通俗的语言来说明其经营思想,与员工也容易沟通。公司开会时,他以台语发言,偶而夹杂普通话解释,措词用语,则是俚语、双关语、暗语搭配运用,引得哄堂大笑,而他本人则显得若无其事。蔡万霖在这点上颇似其兄风格,在企业内部也擅长以俚语阐扬他的经营思想,效果不错。
国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霖园关系企业集团的另一重要公司,其主要任务是兴建住宅、公寓、商业大楼及办公大楼,出售或出租。自196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的建筑物遍及台北、高雄、台中等城镇。因注重质量,价格合理,建筑物颇受购置房业者的欢迎赞许。蔡万霖原任该公司总经理,接任董事长后,其事业又有进一步发展。1981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和台湾当局种种措施的限制,台湾的建筑业陷入萧条,许多具规模的公司纷纷倒闭,但蔡万霖审时度势,采取特惠购房办法,突破逆境,使该公司在同行业中房屋销售最佳,实属难能可贵。因此该公司在台湾有“建筑界巨人”之誉。最近几年,蔡万霖对所建的高楼大厦,坚持“只租不卖”的政策,由于台湾房地租日益昂贵,他现拥有的百余栋大楼,房地租金收入,每年就高达10亿元。
几乎每一个家族企业都面临着财产继承权和财产分割问题,它经常导致企业内部有矛盾,家族分裂。随着国泰关系企业集团的实力日益雄厚,蔡氏家族内部发生分歧。1979年,蔡氏家族掌门人蔡万春突然中风,无法继续管理企业,而其两个兄弟蔡万霖、蔡万才与其两个儿子蔡辰洲、蔡辰男经营观念有差异,叔侄之间不能达成共识,于是蔡家国泰集团王国大分家,出现了蔡万霖、蔡万才、蔡辰洲、蔡辰男四个集团王国。其家业分开后,由蔡万霖接掌的企业有国泰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国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泰综合医院等,后来形成了霖园关系企业集团。该关系企业发展迅速,现已有十余家分公司,如三井工程,中兴建路工程、国建租赁、霖园企业、台湾霖园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等。
蔡万霖对不熟悉的行业绝不冒险涉足。他具有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经验,其经营之道是精、很、准,注意培养人才,强调管理纪律。平时他坚持办公室上班,生活也未奢侈过,经常到各公司检查督促工作,也不喜欢应酬、曝光。
霖园关系企业集团的主要企业是国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2年,主要从事人身保险业。蔡万霖于1970年出任该公司董事长,这是他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他强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并争取“人人保险,家家幸福”。在他的指导下,该公司将人寿保险业推至台湾各个角落,设置了很多分支机构,甚至远自澎湖列岛。现在该公司每月保险收入达新台币50亿元以上。蔡万霖有该公司股权七成左右。
口碑不佳 改善形象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台湾舆论称,蔡万霖跻登世界富豪第六名,但财团的经营手法不够诚信,即使名列世界首富,也是不光荣的。
“进一步来说,以国泰人寿炒作股票、房地产、且保险理赔案件高居同业第1名,还能让它茁壮、发达,是否也暴露出台湾经济结构已有资本主义的病源了?”这是蔡万霖被美国《财星》杂志列为世界第六富豪以后,台湾《雷声》杂志的一段评论。这段评论接着说:“蔡万霖钱多多,羡煞不少人,但是国泰人寿的‘滚’钱手法,却引人诟病,股票、房地产炒作,保险纠纷最多,造成社会问题。”
近年来由于台湾当局房屋政策的失败,房地产价格飞涨及社会分配悬殊,致使一般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望“屋”兴叹,无屋可住,愤愤不平。1989年8、9月间,有成千上万人露宿台北繁华街头,还在闹市举行无壳蜗牛佳偶结婚典礼,以示抗议,并组织无住屋团结组织。不少人将其归咎为蔡万霖等从事房地产业者的竞争,指名道姓批评他从事保险业高保险费,低理赔,将所赚之钱投资于房地产,从此坐享“暴利”。
根据台湾“财政部”的资料,蔡万霖曾在1983年度名列综合所得税排行第22名,国泰人寿名利营利行业所得税排行第12名。其它各年度均付之阙如。
台湾税捐稽征单位表示,纳税成绩与世界富豪排名不相称的原因是企业主管用税法上的优惠来“逃税”。例如;营利事业或个人买卖土地交易所得纳所得税,稍早营利事业和个人买卖上市股票的交易所得也免纳所得税。某家人寿保险公司1987年度买卖上市股票获利五、六个亿,结果税捐单位还得退还其征所得税1亿多元。
台湾还有其它优惠条件,财团法人免纳所得税。如果人寿保险公司设立财团法人医院,再向银行贷款买卖股票,稽征单位也无可奈何。这也是“逃脱”的一招。还有设立投资公司,股票,不动产互相转让或交易,可享受较低的税率。
蔡万霖的发家,除了自己努力奋斗,经营有方外,与他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关,通过不公平的竞争,获得了大量钱财,因此,社会口碑不佳。蔡氏兄弟为了改善形象,也做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如设立国泰企业机构社会福利基金会,兴建国泰综合医院,派出医生到乡间巡回免费医疗,捐献万春图书馆,组织国泰人寿子女篮球队到国外比赛,受到一些好评和国民党的嘉奖。
跃居台湾首富
自从蔡氏兄弟分家后。蔡万霖的事业继续稳步发展。蔡万春的两个儿子蔡辰男和蔡辰洲自立门户后,因违约经营,1985年引发了震撼台湾的“十信风暴”,元气大伤,而蔡万霖领导的霖园关系企业集团,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仍保持在台湾的领先地位。

‘叁’ 蔡万霖的兄弟创业

蔡氏集团的兴起是从二哥蔡万春开始的。蔡氏家族的父辈均是农民,父亲蔡福安,母亲蔡甘尽,生有五男三女。五位儿子依次为蔡万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与蔡万得;三个女儿分别是蔡玉串、蔡玉兰与蔡玉梅。除长子英年早逝外,其余四子都曾驰骋商场,有着不凡的业绩。而真正将蔡家带出穷困,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的,首推二子蔡万春。
1916年12月20日,蔡万春诞生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狮山庄。家境尽管不佳,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将蔡万春送进竹南公学,虽然蔡万春的成绩很好,但是没多久,因为家里没钱,还是辍学了。然后全家人搬到台北市,这时蔡万霖才8岁。
如果说蔡万霖是家族事业的发扬光大者,那么哥哥蔡万春就是最好的开创者,也是他最好的启蒙老师。最初他们以贩卖大米、杂货起家。因为看到山里农民的粮食丰收却没有销售渠道,蔡氏兄弟看准这一行情,进山收购大米,转手卖到城里,从而赚取差价。以此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
有了家底,雄心勃勃的蔡万春,开始经营酱油醋之类的食品杂货。1938年,23岁的蔡万春正式设立了大万商行,此后,由于日本投降,蔡万春又在旅店业、矿业、橡胶业等方面各个进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7年,42岁的蔡万春在多位商界名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理事会主席,这成为他发家致富的又一个新起点。当时台湾有73家信用合作社,十信业务排名第61位。在蔡万春的领导下,三年后,十信一跃而成为全省第二名,不久又登上第一位的宝座。
之所以这样成功,是因为蔡万春的一次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举措。1960年2月,蔡万春宣布“只存一元就可当十信的客户”,开创了一元开户的“幸福存款”储蓄运动,这个措施甚至获得了首脑蒋介石的赞赏,蒋介石为此亲自到十信开户,鼓励民众节俭储蓄,一时间“十信”名声大震,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存款金额高达170亿新台币,一跃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创造了当年的奇迹!蔡氏家族由此在政商两界都十分走红。
1960年,台湾当局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向民间开放保险公司的设立,使得蔡万春开始在金融保险行业大展拳脚。1961年3月16日,已是议员的蔡万春与商人林顶立合资共同成立了国泰产物保险公司,林担任董事长,蔡万春担任副董事长与总经理,谁也没想到“国泰”日后成为蔡家事业的代名词,造就了蔡家发达的先机。
蔡家能达到如此辉煌的业绩,当然与蔡氏兄弟的密切配合与能干分不开。蔡万春是典型的创业者,生性聪明,小事不大管,也不计较,做事业非常有眼光。蔡万霖是谋士型的人物,不爱在外露面,而是在背后出主意。所以在创业之初,凡是出面与人打交道、接洽、谈判等事宜,都由口才极佳的蔡万春出面。蔡万霖则在家管账。“人家欠我们多少钱,我们欠人家多少钱,蔡万霖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人们如此评价蔡万霖。正是在几个兄弟的互相帮忙之下,蔡氏集团才有了这么大的成绩!
春天过后是甘霖
到了70年代初,以“国泰”为名的蔡氏家族企业已逐渐成为集团企业。1973年底,以蔡氏家族为核心的国泰集团的主要关系企业已有9家,资产总额达108亿元,原先由林顶立担任董事长的第一家“国泰”也早已在蔡氏集团的控制之下了。
1979年,二哥蔡万春因中风患病,难以再继续掌舵,决定将权力下放,在家族内以交换股权方式分家分业,于是国泰集团“六分天下”;蔡万霖分得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等企业,号称霖园集团,其他国泰产业则由弟兄子侄们均分。
正在“六分天下”之后的蔡氏集团发展之际,一场风暴无情地打击了国泰金融王国。
分家之后,蔡万春的长子蔡辰洲负责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业务。蔡辰洲刚开始接手时,集团发展很快,吞并了不少亏损企业,为了维持经营,他开始以高利率吸引民间资金。迅速聚敛了不少民间游资,因为“蔡氏十信”的名气,加上蔡辰洲的“立委”身份,没有人不相信这种投资的可靠性。
通过这种方式,蔡辰洲虽然取得了不少社会资金,但利息压力也很沉重,久而久之,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只好利用职权将“十信”资金挪用到他的关系企业。这引起内部职工的强烈不满,没过多久,中央银行就对“十信”实施项目调查。存款客户闻风后,纷纷涌向“十信”,要求取回自己的钱。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金融风暴”就此揭开序幕。
这次风暴带来的打击是无比沉重的,最后蔡辰洲死在监狱里,他名下的产业也都倒闭了,蔡万春打下的江山就这样烟消云散。蔡万霖的霖园集团虽然也付出沉重代价,但因表示与侄子的企业没有关系而逃过一劫。为此,蔡万霖被很多人指责“忘恩负义”,不过那笔债务实在是无比巨大,如果蔡万霖也被席卷进去的话,今天的台湾首富就会是别人了。
从危机中全身而退的蔡万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商场的变幻莫测,同时更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如果说,蔡万春是蔡氏春天的话,那么重振蔡氏雄风,使其再扬威名的就是蔡万霖了,正如他名字中所言:万千甘霖!
自从1979年蔡万霖接手国泰人寿公司董事长以后,国泰人寿的发展一直都很迅速。人身保险业务更是推广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设置了很多分支机构,不过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只有少数几家人寿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公司也具有垄断性质。所以成就不错可以理解。
然而1987年,台湾开放外国保险公司设立后,人寿保险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国泰人寿也面临巨大压力。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从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为1995年的42.7%,虽然不影响国泰人寿的龙头地位,但也是一种威胁。
为了重新夺回市场,蔡万霖想了不少法子。他强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并提出争取“人人保险,家家幸福”。为了提高服务品质,公司自1986年起,提供50亿元资金作为保户贷款,这是保险业的创举。1988年8月起,更规定凡是到国泰人寿保险公司投保的人到国泰医院就医,可以享受就诊优惠。在福利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员工可以分红认股,公司按每名员工的年资、职位等配发股票,达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最佳效果。从而使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仍能稳住同业第一的宝座。公司业绩保持辉煌。
“国泰建设”是霖园集团另一重要支柱,主要是兴建住宅、公寓、办公大楼,然后出租或者出售。1981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台湾当局的一些限制,台湾的建筑业陷入了萧条,许多曾经辉煌的公司纷纷倒闭,但蔡万霖却没有结束自己的产业,相反,他通过调查市场,发现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展,尤其是面对平民,于是他提出了“特惠购房”,一时间,购房者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创造了当年的一个奇迹!而“国泰建设”也因此走出了困境,一跃而居当年售屋销量榜首,被业内人士誉为“建筑界巨人”。
到今天,“国泰建设”已是目前台湾资本额最大、员工最多的建设公司,资本额已超过100亿元,其营业额一直名列建筑业的前3名,也是建筑业股类中的“龙头股”。
因为在经营企业中的成功,蔡万霖成为了台湾第一大富豪,也曾名列世界华人第一富豪。1993年到1996年,蔡万霖分别以1400亿、1600亿、1600亿与1800亿元稳居台湾百大富豪排行榜之首。

‘肆’ 股票的有效期限

股票挂单有效期为当天收盘前,也就是交易当天下午15:00前,系统会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如果在当天收盘前股票没有达到挂单的价格,那么,就是废单。
股票挂单有利于投资者卖出个高价,低价买进,但是前提条件是判断准确。另外,股票挂单是免费的,投资者如果操作撤单也是免费的。

‘伍’ 蔡万春的人物经历

1916年12月20日,蔡万春诞生于竹南镇狮山庄。家境尽管不佳,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将蔡万春送进私塾,与邻居小同伴陈培元一起师从郑书生学习中文。
1924年,蔡万春入竹南公学就读,读书6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书法与演讲尤佳,年年得奖。1930年,15岁的蔡万春毕业,因家境不佳,不能继续上学,便说服父亲,于第二年与兄长蔡万生投靠台北汉顶(今古亭区)的大姨父陈芋,住在进顶汀州街97号。陈芋在汀州街(现福安育幼院)有一片菜园,蔡万生与蔡万春兄弟就帮陈芋下田干活、卖菜。后来,蔡万生、蔡万春兄弟就到台北中央市场批发水果销售。
1931年,在蔡万春的劝说下,全家迁居莰顶,租地耕种,开辟菜园与鱼池,并在新店租地种植柑橘,可以说是一个普通的佃农。
蔡万春不满足现状,考入“资生堂”化妆品公司,任台中分公司的推销员,后升为分公司经理,先后干了6个年头。这一段经历培养了他的经营能力。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台湾也受影响。蔡万春辞去“资生堂”工作,返回台北。
蔡万春从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可用鱼类及蔬菜水果制造合成酱油,这让蔡万春想起小时用鱼汤拌饭的美味,于是经过一番筹划与研制配方,取得军方供应豆类原料,在莰顶家的庙口空地,开始制造“丸庄”酱油,首创以鲜鱼汤。豆类酿造成着名的味素酱油,后又扩大生产“丸万”米醋。除上市销售外,并供应当地驻军。短短数年,凭着酱油与米酷的畅销,家境大大改善,到日本宣布投降时,蔡家已有60万元的积蓄,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成为家族事业的起点。
有了家底,雄心勃勃的蔡万春,又选择台北西门市场附近,租房子经营,除了酱油醋之外,又兼营食品杂货。
1938年,23岁的蔡万春在台北衡阳路(现永裕百货公司一带)花了21万元买下四栋房子,设立大万商行,经营杂货。同年底,由大姨妈作媒,娶余凤娇为妻。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蔡万春一个接一个的开创新事业。他先是承购原由日本人经营的“梅月堂”,将大万商行改为大万商场,在商场二楼开了一家大万旅社(经政府核定的甲级旅社),兼营日用百货及化妆品。因地处商业中心,经营得法,事业蒸蒸日上。1946年至1948年,蔡万春又相继投资生产大万肥皂、大万发油、大万洗面霜;在汀州街设立玩具工厂;建筑并经营百乐门旅社;成立大万兴业木材行,在松山设立大万窑厂,成立丸万铁工厂等,事业扩展十分迅速。
1949年,蔡万春成立大万实业公司,经营土产及进口舶来品,但因经营不佳很快结束营业。接着他又成立大万产业公司,经营台湾香蕉、笋干、凤梨、米、水泥与红糖等产品出日业务;同时成立大万工业药品公司(为东光工业原料公司之前身),输入工业原料、橡胶、塑胶、肥料与医疗设备等,在商场逐渐有了地位。
1957年,42岁的蔡万春在多位商界闻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接替卢启华(另一说是卢辉,曾任台北“市政府”“新闻处长”)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理事会主席,这成为他发家致富的又一个新起点。当时台湾有73家信用合作社,十信业务排名第61位。在蔡万春的领导下,三年后,十信一跃而成为全省第二名,不久又登上第一位的宝座,充分显示了蔡万春的经营能力。
蔡万春确实有着精明的商人头脑,为了配合当局提倡的节约储蓄运动,他于1960年2月宣布“只存一元就可当十信的客户”,开创了一元开户的“幸福存款”储蓄运动,这一着获得蒋介石的赞赏,蒋亲自到十信开户,鼓励民众节俭储蓄,一时间“十信”名声大震,“十信”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一跃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蔡万春对金融事业情有独钟。台湾光复后,蔡万春曾数度赴日本考察,发现东京、大阪等繁华城市,大厦林立,而这些大多为银行与保险公司所有,触发他个人发展金融保险事业的动机。 1960年,台湾当局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向民间开放保险公司的设立,为蔡万春提供了难得机会。
台湾金融、保险业早期属于管制事业,开放民间有限,而能申请经营此业者,当然绝非等闲之辈,均是有政商背景的知名人士。
当时政界红人林顶立申请经营人寿保险公司的执照。但他的财力有限,无法筹足所需的3000万元资本额,便找到台北市商界名人张传祥(曾任台北市“议会议长”)。张传祥也因财力不足便找到财力雄厚、同是1950年台北市第一届“市议员”的蔡万春,于是在三人的合作下,取得人寿保险公司的设立资格,1961年3月16日,国泰产物保险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林顶立担任董事长,蔡万春担任副董事长与总经理,4月19日上人开业。“国泰”两字乃为林顶立先生所取,意为“国泰民安”。但谁也没想到“国泰”日后成为蔡家事业的代名词,造就了蔡家发达的先机。
林顶立,台湾云林县荆桐乡人,1906年出生。在日据时代,因不满日本人的统治而投奔祖国大陆,就读于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后转入漳州第三高中,毕业后,赴上海到中国大学读书,该校停办后,他又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读经济系。
学成返国后,正值抗战期间,林顶立进入军界,曾赴越南西贡等地工作,后在汕头、厦门一带为国民党从事地下工作。1938年,日军入侵福建,林顶立事先掌握正确情报,深得军统局局长戴笠赏识。抗战胜利后,林顶立回到台湾。他在50年代先后任国民党保密局台湾站站长、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特别队”司令与政治研究室主任等职。1951年11月,他在台北市当选为第一届临时台湾“省议员”,随后当选两届“省议会副议长”。
1956年前后,林顶立因违反粮食管理条例而被判处8年半刑期,后因病于1959年保释出狱。这时,林顶立在福建期间结识的省建设厅厅长、后为“财政部长”的严家淦,再度出任台湾“财政部长”(1958--1963年),决定开放民营保险业。严家淦认为林顶立坐牢是冤狱,因此应给予补偿,而让其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并在蔡万春的财力支持下,林顶立终得以如愿以偿。
蔡、林结合,可以说是蔡氏政商关系发展的开端。由于蔡家占国泰产物保险公司60%的股权,公司大权还是握在蔡氏家族手中。1975年,已升任公司总经理的蔡万春的弟弟蔡万才策划了公司的董事与监事改选,他自任董事长,哥哥蔡万春任名誉事长,林顶立从董事长一职退下来,任常务董事。据说事前蔡万春不知情,事后曾责备弟弟蔡万才得罪林先生,尤甚于我这位哥哥。蔡万才则表示,侄儿蔡辰男(蔡万春长子)自行宣布为公司副董事长,等于是侄儿骑到叔叔头上了,于是气愤之下,听了属下建议,才演出将开山祖师林先生“杯酒释兵权”的一幕。
随后蔡万春申请设立人寿保险公司。1962年3月,展开筹备工作,蔡万春任筹备处主任,蔡万霖任总干事,蔡万才任执行秘书。8月15日,国泰人寿保险公司正式成立,蔡万春会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万霖为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林顶立为常务董事。9月10日,在台北市南阳街的国泰大楼正式开幕,由“财政部长”周宏涛代表严家淦亲临剪彩。
严家淦对林顶立参与投资保险事业可谓帮忙甚大。林顶立与蔡氏兄弟也对严家淦以回报。国泰人寿公司第一张保险单,就是由严家淦先生投保10年的养老保险,到1972年9月,公司将利带息送给已升任“副总统”的严家淦。蔡家因此与政界大老严家淦建立了政商关系。
这时,台湾已有第一与国光两家人寿保险公司成立,随后又成立了华侨、南山、国华、新光等人寿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向个人寿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充,成为台湾最具实力的人寿保险公司。
蔡万春颇有发展眼光,他在全省各地设立公司联络处,建立据点。为提高信誉,他在许多大中城市投资兴建分公司办公大楼。1964年首先在来义市破土动工兴建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大楼,随后数年间,陆续在高雄、台中、屏东、新竹与基隆等地兴建公司大楼,联络处也从当初的9个增到1967年的47个,收到良好效果。国泰人寿保险的市场占有率由1963年的31.6%升为1967年的42.8%。这也是使得国泰人寿如今拥有大批办公大楼的根源所在。
另外,蔡氏兄弟招聘大量的业务员拉保险,在刚开始的两年半就以不同方式刊登广告305次,招聘人员,吸收数万人进入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这也是公司业务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泰人寿保险公司成立后,蔡万春认为台湾地少人多,地价一定会上涨,看好未来房地产生意,于是于1964年9月14日成立国泰建设公司,进入房地产与建筑业领域;同年10月12月与11月16日,蔡氏兄弟还分别成立国际海运公司(曾拥有高速冷冻船与万吨级货轮,从事台湾与日本之间的香蕉与杂货运输)与国泰塑胶公司,蔡万春均任这三家公司的董事长。1968年,蔡万春又成立国鼎塑胶公司。
1971年,台湾开放民间经营信托业,蔡万春兄弟便成立国泰信托投资公司,蔡万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72年1月成立了国泰建业广告公司,蔡万春任董事长;同年,蔡氏将国鼎塑胶公司合并于万丰塑胶公司,从事PVC塑胶布和吹气玩具生产。1973年,为配合六年经济计划,蔡氏兄弟又成立国泰石油化学公司。
到了70年代初,以“国泰”为名的蔡氏家族企业已逐渐成为集团企业。1973年底,以蔡氏家族为核心的国泰集团的主要关系企业已有9家,资产总额达108亿元(不包括国际石油化工公司),但因从事金融事业,负债额高达85亿元。集团设有一个国泰管理委员会,负责各分子企业的联系与协调工作。
随后,蔡家继续扩充事业实力。1974年初,蔡氏兄弟又成立国泰利市公司,1976年4月改名为国泰租赁公司,出租生产设备,蔡万春任董事长;1975年,吞并原东裕纺织公司厂房,改组成立国信纺织公司,生产棉纱与混纺纱。1976年底,改组元宝实业公司的健康饮料厂为国信食品公司,生产活性酸母乳饮料。1979年,蔡万春又开始筹建来来香格里拉饭店。
除上述家族核心企业外,蔡氏家族也将旭顺食品、树德工程、三井工程、国信电子、长洲工业、台湾鞋业、联泰通运、理想工业、理想家具设计、龙鼎企业、国玺彩色印刷、来来百货。国泰汽车工业及金阁设计家具等十多家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等纳入集团范围。其中,国泰人寿、国泰建设、国泰塑胶工业与国际海运公司均是股票上市公司。
到70年代末,国泰集团的实力迅速壮大,经营的事业涉及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建筑、广告、塑胶、租赁、纺织。食品饮料。电器电子、工程等众多行业,已是一个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到1977年底,所属10大企业的资产总值达350亿元,超过王水庆的台塑集团。若加上其他外围企业,规模则更大,关系企业达70余家、除了拥有四大金融机构(国泰产物保险、国泰人寿保险、十信、国泰信托)外,同时还拥有国泰塑胶。国际海运、国泰建设、理想工业、太平洋实业、大西洋饮料、来来饭店等众多事业,蔡家事业达到全盛时期。其中,1977年,国泰信托投资公司与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营业额均居同业之首;国泰产物保险公司仅次于公营的台湾产物保险公司与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国泰塑胶也居民营企业的第27位,在PVC制造业领域仅次于王永庆台塑公司。
国泰集团还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先后成立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女子篮球队、十信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国泰美术馆及国泰企业机构社会福利基金会等。蔡万春还将汀州街的老家改建为以父亲名字命名的福安育幼院,以从事慈善事业来纪念他的父亲。蔡万春也十分关心故乡的发展,在竹南镇捐建了一座万春图书馆,扩建了母校。在今天的竹南狮山里一带,还可以看到他投资兴建的“福安桥”、“万春桥”和庙宇牌楼等。另外,他还曾在家乡创办了一家竹南工厂,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地方。他还因捐款支持军队,而获得“敬军爱国”楷模。
至此,蔡家成为台湾显赫的大家族。
在家族事业上贡献最大的是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蔡万得三人也跟随兄长多年,为蔡家的家业也有颇多贡献。蔡家能达到如此辉煌的业绩,当然与蔡氏兄弟的密切配合与能干分不开。蔡万春是典型的创业者,生性聪明,小事不大管,也不计较,做事业非常有眼光。蔡万霖是谋士型的人物,不爱在外露面,而是在背后出注意。所以在创业之初,凡是出面与人打交道、接洽。谈判等事宜,都由口才极佳的蔡万春出面。蔡万春自己也讲,“一个人事业要成功,必须具备力量、胆量、肚量三个条件”。由于他广交朋友,知人善任,使得在他的企业内集结了许多有学问、有能力、有远见的商界人物。蔡万霖则在家管帐。“人家欠我们多少钱,我们欠人家多少钱,蔡万霖都记得清清楚楚的。”蔡万才如此评价他的二哥蔡万霖。蔡万才则是处事甚稳,循规蹈矩,是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划者,他自己也讲,“当年国泰集团主要机构的制度规章、组织架构都是由我订的。”最小的蔡万得则跟着几位兄长做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 1979年,国泰集团的创始人蔡万春因中风患病,难以再继续掌舵,决定将权力下放,在家族内以交换股权方式分家分业,于是国泰集团“六分天下”;蔡万春二弟蔡万霖分得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等企业,号称“国泰人寿集团”;三弟蔡万才分得国泰产物保险。富邦建设、富邦租赁等企业,号称“国泰产物集团”;蔡万春长子蔡辰男一系,分得国泰信托、树德工程、来来香格里拉饭店、国信食品等企业,号称“国信集团”;次子蔡辰洲一系分得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国泰塑胶、国际海运、理想工程、国玺印刷等企业,号称“国塑集团”;蔡辰洋、蔡辰鸿与蔡辰威等蔡万春三个小儿子分掌来来百货、来来建设等企业,号称“兴来集团”;小弟蔡万德也分得一些不甚重要的企业。其中,蔡辰男与蔡辰洲在事业上起伏甚大;蔡万得事业发展有限,不甚出名;而蔡万霖与蔡万才兄弟则事业发展顺利,均成为当今台湾的大财团。
蔡万得,也曾是一位商场名人,1932年出生,日本东京文科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早期曾任日本华商贸易公会理事。日本青果输入公会理事、大万产业公司驻日办事处负责人,台北市第四届市议员。70年代初,他任国泰产物保险公司、国泰信托投资公司、国泰塑胶公司与国泰建设公司的董事,安得企业公司董事长,国际海运公司总经理,国泰人寿公司监察人。当时他在家族企业中的地位,在蔡万霖与蔡万才之上。在1974年版的《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中,国泰集团的核心人物是蔡万春、林顶立。蔡万得与蔡辰男,并没有蔡万霖与蔡万才兄弟的名字。蔡万得娶陈彩莲为妻,生有四男一女,分别是蔡志亮、蔡志阳、蔡志英、蔡志义与蔡志萍。这一系后来虽未建有庞大的家族事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大,但仍有不少家族企业。蔡万得现仍是国泰产物保险等蔡氏家族公司的董事;长子留学美国,现也是国泰产物保险公司常务董事,其他几位子女刚大学毕业,在不同的家族企业工作。

‘陆’ 蔡志勇如何成为“倒买倒卖”的“金融魔术师”的

从1965到1968年的3午时间,蔡氏公司从220万美元的本金涨到3700万美元的卖价。

1968年,“曼哈顿互惠基金”赚到大钱,但在这个基金灸手可热之际,蔡志勇激流勇退,将自己的蔡氏公司以3700万美元出售给美国的大保险公司——芝加哥CNA财务公司,并受聘出任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不久,美国证券市场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

蔡志勇在此时更大限度地发挥出股票投资方面的天分,在强手林立的华尔街游刃有余。股市强劲时,他以钱滚钱,财源广进;股市达到巅峰状态时,他又从不恋战,见好就收,总能在股市大滑坡前金蝉脱壳,逢凶化吉。行走华尔街江湖数十年,蔡志勇极少有失手的时候。

‘柒’ 蔡万霖是靠什么起家的

1924年11月10日,台西平原的苗栗县竹南村,蔡家的第二个男孩呱呱坠地了。老大出生时,正值春暖花开,万木复苏时节,长辈们便给他起名叫“万春”;老二出生时,正值细雨蒙蒙,滋润大地万物,于是大人们叫他“万霖”。

此地除了种田,没有任何收入,一旦遇上台风袭击,就会颗粒无收。老大万春深知生计的艰难,思来想去,决计做点小本生意。兄弟俩走到交叉路口,拦住过路的菜农,以便宜价买下鲜蔬菜,然后到附近市场上兜售。

毕竟是小本经营,卖菜未能缓解家中的困境。当万春从竹南公学毕业后,劝说父母将家迁往台北,当时万霖年仅8岁。

到台北后,挣钱的机会多了。万春带着万霖开始贩卖大米、杂货。弟兄俩渐渐地攒了些钱,便考虑如何扩大经营,挣更多的钱。

经过艰苦奋斗,蔡万春创办了以经营杂货为主的大万商行。由于经营有方,又有蔡万霖作他得力助手,生意做得很顺利。他们很快进入了台北商业圈,并和军界、政界要人都有往来,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台湾的经济渐有起色,但是经济起飞带来的物质利益大都为资本家占有,工人所获仅能维持生计,依靠这点工资要想买房子、置办家具,就得靠平日从牙缝里抠出点钱存起来。信用合作社便成了他们所向之处。

位于台北的第十信用社,地理位置优越,业务又好开展,是个不可多得的理想部门。但这时“十信”的管理权却在别人手里,欲达此目的,非把管理权争过来不可。

智勇双全的蔡氏兄弟,各自施展出看家本领,夺得了“十信”管理大权。1957年蔡万春出任“十信”理事会主席。

经办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有益于社会和民众。蔡家兄弟就把“信用”、“合作”作为他们经营的信条和准则。

蔡氏兄弟常想,小时候妈妈做饭时,总是从定量的大米中抓出一把米放进小坛子里,日积月累,竟也节余下来许多粮食。不久发现台湾当局特别强调稳定,把发展社会经济作为第一政治需要,他们便在小额储蓄上做文章,宣布:“只要存1元就可以当‘十信’的客户。”

“十信”的1元钱幸福储蓄获得了很大成功,并迅速闻名全岛。人们都知道台北有家“十信”,同时也知道它的经营者是蔡氏兄弟。蔡家兄弟借此良机,乘势在其他17个地区分别成立了分社,以吸收更多的储户和更多的资金。蔡氏兄弟要求台北总社和17个分社一律开办夜间储蓄业务,还要进行“微笑服务”,把储户当成真正的“上帝”。

在蔡氏兄弟及其全体雇员的一致努力下,很短的时间内,“十信”社员竟有10万人之众,存款金额也高达170亿新台币,一跃成为全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纵观蔡氏家族的发迹历史,其实是保险业造就的。而蔡氏跨入保险业还有一段渊源。

1961年,台湾正式开放民间保险公司。台湾省籍名人林顶立创立了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由于林顶立财力不足,无法筹足2000万元台币的资金,只好求助于台北市商界名人张祥传。不料张氏财力亦不丰盈,转而找上了台北市第一届“议会”议员、大万百货公司的董事长蔡万春。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的经济开始发生转变,人民生活改善,手里渐渐有些钱了。那时,正值台湾民营保险业蓬勃兴起,人寿保险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国泰”的兴隆,给企业界以极大的震惊和刺激。继“国泰”之后,又有数家寿险公司相继成立。这使得人寿保险业处于激烈竞争的局面,对于“国泰”不能不说是一种压力和威胁。

为扩大公司业务,蔡氏兄弟在加盟后便和林顶立在许多大、中城市广设联络处,就连小集镇也不放过。1962年他们只有9个联络处,到1967年,已发展到47个营业单位。他们委派专人住在那里,长年办理保险业务;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则建立业务据点,尽量做到不出现业务空白点。

1963年,在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开办之初,蔡氏兄弟就聘请地方绅士主持该地区分公司的业务。爱屋及乌,慕名前来的人们络绎不绝。在战略对策上,蔡氏兄弟以储蓄保险代替人寿保险的促销方式,抢占了不少市场。

蔡万霖赴日考察印象最深的是繁华的街道两旁高高耸立的金融大厦。因此在当时资金拮据的情况下,蔡氏兄弟毅然投资兴建大楼。1964年嘉义大楼破土动工,随后三四年间,又陆续在大城市大力兴建大楼。这些大楼共达109幢之多,它们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立体广告牌,向人们展示国泰雄厚的经济实力。

结果使国泰的市场占有率骤升,不到一年的功夫,竟然在台湾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为世人所瞩目。

1979年,不满60岁的蔡万春中风卧病在床。蔡氏财团一时失去铁腕,产业随即分裂为四大部分:“强国集团”、“国信集团”、“国塑集团”、“兴来集团”,由蔡万霖,蔡万春的长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三子、四子蔡辰洋、蔡辰成分别掌管。蔡万霖见兄长虽威风犹存但再不能统一指挥了,就料定分管的结果必然是分产分家,他暗中培植实力,密插亲信,迅速进入最佳状态,等待时机到来。

他以让出“十信”的经营权力为诱饵,收进蔡辰男三个弟弟手中的“国泰”股票,取得“国泰”的绝对统治权。这一手是蔡万春过去惯用的借刀杀人之计,蔡万霖现在把它用在四个侄子身上,立刻见到一箭双雕之效:一是把辰男挤出“国泰”,使自己真正拥有“领地”,可以着手营建自己的企业王国;二是让辰男四兄弟为夺取“十信”经营权而鹬蚌相争。蔡万霖接着就悄悄地接管了蔡万春与台湾当局的各种朝野关系。由于蔡辰男兄弟自恃有管理才能,对许多老员工“不够尊重”,这些人便转在蔡万霖门下就格外卖力;与蔡万春不同的是,蔡万霖不显山不露水,从不张扬各种势力,可一旦需要时便有人出面相帮。

1979年下半年,蔡万春再也无法继续管理企业,蔡氏家族顿时解体。蔡万霖拥有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等企业;国泰其余产业由蔡家其他人员经营。

分家之后,蔡万霖把主要精力放在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建设上。“国泰”遂成为蔡万霖的资金供应站,成为他发展多种企业的经济支柱。

蔡万霖的企业虽然仍沿用国泰的名称,事实上早已自立门户,以霖园企业为招牌,成立了霖园关系企业集团。他抛出了四项独特的经营策略:一是强化“黄埔式训练”,全体员工每天早晨8点半出操、跑步、喊口号、唱《国泰之歌》,每年招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派往各地从事培训和监督业务。二是“爱人散财”,他拿出4亿股票分发给科长以上员工的人,让每人白赚100万元,每年奖金额在6个月工资以上,让他们“人人都是富翁”。三是倡导“勤勉敬业”,“国泰”为使内部竞争机会均等,规定中高级主管3年轮调一次,派精干者到各处查看,杜绝营私舞弊,对挪用公款者一律革职。四是推行“质量并重”,他毅然调低“国泰”年营业额的增长率,集中精力优化售后服务。四条奇策很快使“国泰”业绩大幅度上升,仅在8年之内,营业额突破第二个1000亿(第一个1000亿用了20年)。

蔡万霖从不涉足不熟悉的行业,他管理企业的秘诀是狠、准、精,同时注意培养人才,强调管理纪律。

霖园关系企业集团的支柱是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主要从事人身保险业。蔡万霖于1979年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开始了他事业的重要转折。他强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并提出争取“人人保险,家家幸福”。在他的领导下,“国泰人寿”将人身保险业推至台湾各个角落,设置了许多分支机构,甚至远及澎湖列岛。现在该公司几乎每天能收人1.5亿元的保险费,而蔡万霖本人每天净收入1000万元台币。

国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霖园关系企业集团的另一重要公司。其任务主要是兴建住宅、公寓、商业大厦、办公大楼,然后出售或出租。因注重质量,价格合理,建筑物颇受购房置业者的欢迎赞许。

1981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台湾的建筑业陷入萧条,许多颇具规模的公司纷纷倒闭。蔡万霖却能审时度势,采取特惠购房等办法冲出逆境。1987年,该公司营业额达55.9亿元台币,居台湾建筑业榜首。

鉴于台湾土地资源有限,蔡万霖所建的百余栋大楼,除自用外极少出售。即使在房地产价格低落不振之际,也始终坚持“只租不卖”的原则。如今,国泰集团的资产正因房地产价格的高涨而快速增长。

国泰自创建以来,年年都招考大专毕业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为激励员工的敬业精神,缺乏音乐细胞的蔡万霖,在全体员工中征集《国泰之歌》的歌词,并灌制成录音磁带在公司播放、教唱。

目前,蔡万霖位居台湾第一巨富,担任台湾国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霖园关系企业集团核心人物,有“聚财之神”的美名。其个人财富超过60亿美元,而其整个家族的资产总值则高达3000亿美元。

国泰正在走向更大的辉煌。

‘捌’ 蔡志勇的在华尔街“点石成金”

1958年蔡志勇便升任总经理。靠他的金融才华,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年增长率高达50%左右,1965年,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年老引退,但他却极力反对把该职交给众望所归的蔡志勇。蔡志勇颇为愤慨,当即辞离该公司,以220万美元的资本自立门户——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经营互惠基金及投资研究咨询业务,开始自创大业,进展顺利、生意兴隆。1967年2月,刚刚在华尔街自立门户的蔡志勇,看准人们不再满足于把金钱存到银行吃那点微薄利息的心理,一鼓作气推出5种基金,令华尔街的投资巨头们大吃一惊。而蔡氏公司的“曼哈顿互惠基金”开市的头一天,就筹集到资金2.7亿元,刷新了华尔街的最高纪录,据说这一纪录至今仍无人突破,这使他获得了“拥有点石成金之术”的美名。
1968年,美国证券市场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蔡志勇急流勇退,将自己的蔡氏公司以3700万美元出售给美国大保险公司芝加哥CNA财务公司,并受聘出任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1965—1968年的3年时间,从220万美元的本金到3700万美元的卖价——难怪人们称赞他“能点石成金”。

‘玖’ 人寿与遗产税

按照遗产税草案中的第五条:“被继承人投保人寿保险所取得的保险金”
保险金是指:
“保险金是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给付的金额;或者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对物质损失进行赔偿的金额。”

只有被继承人应得的保险金才会不计入遗产税,上面您说的情况是要计入遗产税的,原因:
71岁身故,合同已经终止,保险合同已经不存在。

关于保险与遗产税的问题有几个误区请搞清楚:
1.被保险人为遗产继承人,投保人为被继承人(就是死者)时不计入遗产税。
2.投保人被保险人均为被继承人时如保险没有到期,则所有的身故保险金不计入遗产税(这块有个小争议,保险法中规定如约定受益人按原定方法给付,受益人已经身故或未约定受益人的情况下按照遗产处理,这一条和遗产税有冲突,如果遗产税真正出台的话应该会有相应的释义,参考台湾的遗产税是应该征税的,为了防止争议情况还是注明身故收益人的好。),但是有一部分是有争议的,就是生存年金,生存保险金的受益人应为被保险人,如果是以死亡时的状态来看这部分是不应计入免税范畴的,生存年金如不领取将会累计生息,而这部分钱如果定为保险金那就是可以免税(这块目前有很多争议)。
3.保险已经到期的情况,已经到期的保险应不计入保险免税范围。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要在正式的遗产税推出之后看遗产税的释义解释才能最终确定。

在已经开设遗产税的国家中保险也不是100%避税的。就像美国就算是身故保险金也要区分是否被保险人拥有所有权,所以单单一个草案只能推断,真正如何还要看遗产税出来。

你可以看看这个http://wenku..com/view/1b21ed16650e52ea5518986c.html简单介绍了一些国家地区的遗产税与保险。

目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和业务人员关于保险免税的宣传是很夸大和不负责任的,真正的遗产税出台后如何没有释义出来不能通过简单的片面理解来进行解释的。

保险对于遗产税的作用不在于避,按照国外遗产税的经验来看保险只有一部分是免税的,而身故保险更大的作用是让继承人有充足的现金来交纳遗产税。
很多业务人员很爱提的就是蔡万霖通过保险避税的案例,其实这只是片面的断章取义,蔡万霖曾经拥有85亿美元私产,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63亿新台币(前面85亿是美元!)的寿险保单只是小儿科而已,不过是其避税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通过设立投资公司和对基金会进行运作,真正的故事是这样的:
国泰人寿公司是目前台湾地区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园集团属下最有价值的公司。蔡万霖家族在其旗下设了很多用于转移财产的投资公司,蔡万霖的直系亲属(或曰继承人)必定是其中一个投资公司的所有者。
而这些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投资。这些投资公司旗下还有投资子公司孙公司。最上层投资公司拥有国泰人寿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再透过下面的子孙投资公司以低于市价的帐面价值层层转移。最终股权被转移至蔡氏儿女手中。
此外,国泰人寿最大股东为霖园投资,持股16%,蔡万霖的几个儿子均以霖园投资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资公司以及个人持股,蔡氏家族对国泰人寿控股实际已经超过50%。蔡氏家族通过这些投资公司对霖园庞大的家族产业交叉持股。
在这人为织机起来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网络中,蔡万霖个人名下的国泰股权早已经被稀释无几了。
也就是说,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的蔡万霖名下霖园集团的名义总资产虽然高达46亿美元,但由于其大股东几乎都是法人股东,蔡万霖个人的真正投资早已经被他的"心肌梗塞"化为乌有。而在计算征收遗产税时,"个人"所占投资与"家族公司"财产应该是有严格界定的。按照规定,"家族公司"财产(所谓的投资公司)因有法人资格,遗产税管理条例对其根本无可奈何。
也就是说,蔡万霖的遗产税被其子女们所各自拥有、关联又十分密切的层层叠叠的子孙投资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给规避掉了。蔡万霖到临终时只是一个"46亿美元"的空壳而已。
国外富豪大多热衷于投资设立基金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聚敛的多的用不了的"闲钱",通过合法而成本最低、名声最佳的渠道留给家族。
蔡万霖去世后,仅其奢华的葬礼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亿新台币。蔡万霖之死所以在台湾地区引起强烈关注,部分的原因是,蔡万霖的去世对于其家族成员虽说是一个噩耗,但台湾税收当局则暗暗窃喜,按照台湾今年征收遗产税的预算,其目标是101亿新台币。蔡万霖资产被世人高估为1563亿新台币,蔡万霖的去世少说也得征他个几百亿新台币的遗产税吧,而蔡万霖的死就像其人活着般实在是给现代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台湾税收当局最终只能收到蔡万霖后人交纳的区区5亿多新台币左右的遗产税而了事。这不得不让人们大跌眼镜。

‘拾’ 世界名人中有哪些人在设立了家族信托

NO.1 比尔·盖茨疑以慈善捐款规避遗产税

20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活动在欧洲国家遭到质疑和批评,许多德国富豪拒绝跟随他们的步伐捐出财产。 带头的德国汉堡船运巨头彼得·克雷默表示 : 富豪捐身家承诺、、于将应该缴税的钱捐出去,令富人凌驾于国家之上,影响公众利益

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富豪要把遗产给子女,联邦政府会从中抽掉过半的遗产税。 事实上,许多美国富豪都以慈善捐款的手段规避遗产税。 欧洲媒体也对此次活动大泼冷水,很多评论都表示美国富豪与其参加“捐赠誓言”行动承诺捐款,“不如按时交税”

NO.2 乔布斯遗孀被收高额遗产税

苹果公司前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辞世后,名下至少三座房产置于信托机构名下,这一举动使得乔布斯的巨额财产数额和分配成为谜团,乔布斯拥有 555 万股苹果股票 ( 市值大约 20.5 亿美元 ) 及 1.38 亿股迪士尼股票 ( 价值大约 47.4 亿美元 ) 虽然在乔布斯去世后,其遗产被交由一个信托基金管理,以避免遗嘱认证税,但其税率仍然高达 15% 乔布斯的遗孀收到的资本收益税账单高达 8.67 亿美元,这是她出售乔布斯持有的迪士尼和苹果公司近 70 亿美元股票的税金。 这些税金的缴纳日期截止到 2013 年,过期税率将从 15% 上调至 20% 而且到期之后,还可能被额外增收 3.8% 的收益税

NO.3李嘉诚分家

2012年 5 月, 84 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正式向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财产分配方案。 按照李嘉诚的分配方案,李泽钜将得到超过 40% 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 35% 股权,这三块业务约有2000 亿港元。 而对于小儿子,李嘉诚也丝毫没有吝啬,李泽楷得到的现金相当于现在资产的数倍。 港媒称,从分配的公平性角度来说,李嘉诚两个儿子分到的财产无论是实物还是股票、、现金,从数量上来说,应该是旗鼓相当的。 此外,李嘉诚还表示要留足资产给他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会。 李嘉诚在自己身体还很健康的时候,就向社会公布了其财产安排,令股民和社会没有受到不必要的冲击,也没有引来不必要的争论

NO.4林心如婚前财产做信托

早在2012年 3 月,身价上亿的林心如明确表示,如果她要结婚将会先把财产信托。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大胆猜测,影视娱乐明星的带头效应或会使得婚前财产信托“浮出水面”。 在国外及港台地区,个人在婚前将自己的个人财产交予信托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在国内,“婚前财产信托”这样的处置渠道尚未成型

NO.5梅艳芳防挥霍立遗嘱信托

一代歌后梅艳芳香消玉殒已 13 年,却依然无法从人们的视线中远去,与她有关的新闻时不时还会占据各大媒体的大幅版面,其中,她的上亿遗产尤其令人关注

梅艳芳生前知道母亲覃美金不善理财且喜挥霍,如果把财产一下子全给母亲,担忧母亲会一次性把遗产花尽,或被别有居心的人骗走。 因此,梅艳芳选择了遗嘱信托,将近亿财产委托给专业的机构打理,信托基金每月支付 7 万港元生活费给母亲,一直持续到她去世

但梅妈对女儿遗嘱不满,认为自己应该独得遗产,一度质疑梅艳芳生前成立的信托基金是否有效,认为梅艳芳签订遗嘱时,正在医院住院,健康逐步变差,怀疑她是在精神不佳的情况下,在遗嘱及信托基金上签名的。 梅艳芳亿元遗产官司持续了 5 年,但最后法院的判决是梅妈败诉,梅艳芳生前遗嘱有效

NO.6吴亚军家族信托

列支敦士登与瑞士之间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国界,跨过一条栽满鲜花的小道,看到点缀王冠的徽章,就来到了这个阿尔卑斯山中的小城。 这儿,聚集了欧洲大部分顶级的信托公司

不过,在英国和法国之间,还有一个飘逸着薰衣草香气的小岛,这个名为泽西岛的英国皇室属地,基金业规模高达 1967 亿英镑(约合 1.9 万亿元人民币),聚集了全球顶级的信托公司

也许你很难相信,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历任”首富,都和这个小岛有不解之缘 2009 年女首富张茵,这个以回收废纸发家的纸业大王,通过岛上的法巴信托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设立了 3 只家族信托

吴亚军, 2011 年的中国女首富,这个优雅而妩媚的女人通过汇丰国际信托公司设立了家族信托。 当然,作为一家老牌的英资银行,汇丰几乎在每个享有宽松金融法案的小岛上都有分支,也包括信托公司

除了泽西外,还有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甚至毛里求斯。 每天,驻扎在繁华都市的信托管理人,都将无数的文件和资金输往这些小岛。 信托管理人的要求也许并不高,免税可以让他们节省大量的中间成本,低廉的管理费也可以让他们赚取多一点的利润。 富豪们的要求也许更简单,每年的回报率不需要多高,只要稳重且有保障

NO.7洛克菲勒家族信托

最早的信托见于十字军东征时期,那时人们因为远征,而将自己的财产转托给信任的人照管。 后来这一方式逐渐固定,也有不少人选择将自己的财产转给牧师代为经营

刑成介绍说,国外几乎不存在国内现有的信托公司的模式,国外的大型信托公司多为银行经营的信托公司,比如说汇丰国际信托、、。 用益信托的分析师李旸则告诉记者,国外的普遍做法是直接将律师设为受托人

大型的财阀家族拥有自己的律师、、会计师,也有自己专门的信托机构。 掌握着宝马的科万特家族就有自己专属的信托机构,家族财产都由这个公司打理,家族成员定期领取收益。 该机构在香港成立了投资分支机构,同时也是大陆 PE 公司九鼎投资旗下一只基金的 LP之一。

美国总统几代更迭,洛克菲勒家族的王朝却始终未变。 洛克菲勒家族组建了自己的信托公司来打理家族成员的私人财产

洛克菲勒家族的兴起源于石油,第一代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创立了标准石油,在上个世纪初赢得了十数亿美元的身家,成为那个年代数一数二的世界富豪。 他的遗产通过信托的方式被传承

到他儿子那一代,一共设立了五个信托

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在曼哈顿市中心,在这栋大楼的最顶层是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机构。 在这个大套间办公的正是帮洛克菲勒家族打理财产的工作人员。 他们管理者洛克菲勒集团 90% 的股权

NO.8 SOHO中国潘石屹、、张欣家族信托

并不是每一个家族都富可敌国,可以设立自己独立的信托公司。 以巴克莱、汇丰、大型银行为代表的公司解决了大部分无力拥有自己专门机构却需要金融指导的家族的问题

国内富豪在自己的公司中构建信托架构也是多通过银行系信托公司

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实际控制人张欣与潘石屹对公司的控股正是通过信托来实现。 信托的受托人是汇丰国际信托,合计持有 SOHO 中国超过 60% 的股权,信托受益人是张欣

公司上市之后为了履行披露义务,股东的信息都会呈现于投资者的面前,但是如果通过信托来持股则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的隐私。 通常招股书或者公司财报上显示的只有信托的成立人和受托人,除非信托受益人在董事会或者高管名单中,否则受益人的信息不会出现在财报中

以上述 SOHO 中国为例,公司财报中显示张欣是信托受益人,但是这只信托是否还有其他受益人以及收益比例如何则无从得知

NO.9 家族信托

•开曼和泽西岛上的信托

两大女首富选择海外信托,香港大部分信托汇丰操办,富人们选择信托,就是选择一地的法律体系

明亮的落地玻璃外,是维多利亚港浅绿的海景,不时有几只海鸥从天空掠过

这里是法国巴黎银行( BNP )位于香港金融中心的总部会议室。 当然,这家在英属泽西和卢森堡都设有大型信托公司的跨国银行,还拥有更加神秘的 VIP 客户室。 房间布置幽雅,墙上是画风前卫的油画,米黄色的小几上,浅蓝色的瓶中插着鲜花。 你可以很悠闲的坐在宽大的沙发上,而你的银行顾问会详细地向你解释各种繁复的程序

事实上,多年以来,内地和香港富豪都愿意委托类似法巴这样的跨国银行打理他们的财富。 一种选择是信托

•神秘的信托岛

也许你没有想到,那些在地球仪上都难以看清的小岛竟承载了众多富豪的财富

在香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操刀了其中大部分家族信托

龙湖地产的董事长吴亚军出生于重庆,可是龙湖地产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上。 这是一种常见的运作方式,将公司注册地选择在海外离岸金融中心上

龙湖地产的股东名单中有“丝质信托”。 其中的蔡氏家族信托以及 Silver Sea Asset Limited 是控股股东 Silver Sea 的受托人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45.465% 股权。 这是一只全权信托。 全权信托指受托人可以在委托人的意愿指导下自行决定信托财产的分配方式、财产的管理运作方式、。 信托的设立人与监管人是吴亚军,受益对象则包括吴亚军在内的其他若干家族成员

吴亚军今年只有 48 岁,这个优雅而又妩媚的女人做过记者, 1993 年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95 年创建了重庆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2008 年,龙湖地产在香港上市。 吴亚军的个人财富一度超过杨惠妍,成为内地女首富

吴亚军现在是龙湖地产的董事会主席。 公司上市之后,为了避免家族企业的弊病,吴亚军的丈夫蔡奎辞去了在公司的所有职务,只保留了股权。 吴亚军家族的另一只家族信托为蔡氏家族信托,持有龙湖地产 30.25% 股权

除了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持股外,公司其他高管的股权激励也是通过信托实现。 上市之前,公司高管,房晟陶、邵明晓、人通过 Long Faith Trust 持有公司股权,受托人也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上市之后,吴亚军给公司约 550 名员工设计了股权激励计划,这一部分股权转入一只名为 Fit All Trust 的信托之中

一样是事业有成的商界木兰,张茵与吴亚军的操作方式不尽相同

1957年,张茵在东莞出生。 她的创业之路始于香港 27 岁时,张茵辞掉了当时薪资丰厚的工作,只身前往香港做起了废纸回收的生意

1990年她移民美国,也将生意建议不拓展 10 年之后,她的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废纸回收商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张茵在东莞设立了玖龙纸业,开始了自己的造纸之路 2006 年,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那一年,张茵登顶胡润百富榜

张茵在股权的信托架构中显得低调与审慎。 张茵一共设立了四只家族信托。 其中通过 The Northern Trust Company of Delawcere 设立了 YC 2006Family Irrevocable Trusr ,持有玖龙纸业 29.706% 股权

张茵又通过了泽西岛上的一家信托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设立了三只家族信托,分别是刘氏家族信托、、张氏家族信托以及金巢信托。 她一个儿子的名字作为信托受益人出现在股东名单中,另一个儿子是特别受益人,但是名字并未出现在股东名单里。 张茵自己有 7 个弟弟妹妹以及 2 个儿子

•内地罕见的遗产信托

事实上,龙湖地产与玖龙纸业并不孤单,在香港上市的许多内地民营企业都选择了信托持股,例如永达汽车、、阿里巴巴、宝信汽车、

并不是只有企业家才能选择家族信托的方式来传承财富,对于一般高净值人群来说,信托亦是遗产传承的方式之一,只是这种方式在大陆尚不多见

已经逝世的香港明星沈殿霞在去世前,将约一亿港币的资产交给信托管理人打理,避免刚刚二十出头的女儿不善打理庞大资产的状况的出现

沈殿霞找到的信托管理人包括前夫郑少秋以及生前好友,如果她女儿要动用遗产,需要经过管理人的一致审核

梅艳芳的处理方法则更为直接,她将接近一亿港元的遗产交给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打理,信托受益人只有她母亲一人。 梅艳芳的母亲目前每个月固定从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处领取 10 万港元生活费,直至去世

但是,不久之后,梅艳芳母亲将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称遗产被谋夺,最终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