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奥威科技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奥威科技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4-13 08:49:12

⑴ 钠离子电池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钠离子电池股票龙头股有宁德时代、格林美、欣旺达、中国长城、华阳股份、中盐化工、浙江医药、圣阳股份、新筑股份。
【拓展资料】
钠离子电池龙头股解析:
1.宁德时代,最新股价531.00元,总市值1.24万亿:公司钠离子电池研发成功,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而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时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达到80%以上。
2.格林美,最新股价11.83元,总市值565.89亿:公司已经完成了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目前已送至下游客户测试。
3.欣旺达,最新股价32.60元,总市值530.22亿:公司拥有钠离子电池补钠的方法、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
4.中国长城,最新股价14.80元,总市值434.88亿:中国长城有下属公司从事钠电池的研发生产,拥有钠离子电池材料预处理技术。
5.华阳股份,最新股价8.48元,总市值203.94亿:2021年4月14日公告,公司拟通过子公司新阳能源分别投资建设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和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
6.中盐化工,最新股价19.09元,总市值182.82亿:公司金属钠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靛蓝粉和医药中间体,公司业务不涉及金属钠下游应用。
7.浙江医药,最新股价17.08元,总市值164.84亿:公司参股的钠创新能源聚焦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与工程化,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钠离子电池系统创新企业。
8.鹏辉能源,最新股价27.05元,总市值113.49亿:2021年5月互动平台回复,公司已经做出钠离子电池样品(采用磷酸盐类钠正极与硬碳体系负极),6月份进行中试,预计年底前批量生产。
9.百合花,最新股价16.36元,总市值51.98亿:公司控股的内蒙古源晟制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销售金属钠等业务,设计产能为2万吨/年金属钠及3万吨/年液氯副产。
10.圣阳股份,最新股价9.00元,总市值40.85亿:公司与院士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开发的高环保、高循环性钠离子电池已经通过实验阶段,进入样品测试,目前测试结果符合预期目标,效果良好。
11.新筑股份,最新股价4.39元,总市值33.77亿:公司参股单位奥威科技一直在做钠离子电容器的研发工作。
12.山东章鼓,最新股价8.11元,总市值25.30亿:公司投资的新疆喀什安德新材料,拥有PPS体系的锂离子、钠离子固态功能膜片的材料合成技术。
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是指从事钠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司公司股票。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

⑵ 中概股互联网ETF今年下跌近50%,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概股互联网ETF今年下跌近50%,释放了什么信号?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Wood说:“我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并不悲观,因为中国有企业家精神。政府正在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而世界上大部分政府也担心数据保密和社会媒体的影响。

此前,外国基金经理也曾表示,他们在中国加大了投资,但是他们将更多地集中在监管之外的领域。FinanceBank和法国巴黎银行的投资主管在最近的投资者报告书中说,在新冠肺炎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科技互联网领域成绩突出,变成一个不错的投资主题。如今,投资者需要考虑更广阔的领域。

⑶ 跪求!!!高分质疑!!!!烟草的疑惑

1,国外(美国,欧盟,日本等发的国家)烟草也是国家专营吗??
鉴于烟草及其制品是特殊商品,各国政府对烟草行业的管理都比较其他行业更为严格。不少国家对烟草企业实行“寓禁于征”的专卖制度。为适应政府对烟草实行不同的政策措施,各国烟草企业在管理体制,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各具特色。现就国际上几家主要的跨国烟草企业的管理制作一比较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现有烟草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日本JT公司管理体制

日本JT公司的前身是1949年6月1日成立的日本专卖公社。根据1898年日本政府颁布的《烟叶专卖法》和1904年实施的烟草专卖法的规定,日本专卖公社对全国烟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垄断经营管理。到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迫于欧美要求开放市场和国内行政改革的压力,于1985年决定废除专卖公社,逐步实现卷烟进口自由化,4月1日成立了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JT),注册资金1000亿日元。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JT成为拥有22100多名职工的世界上第四大卷烟生产公司,目前约生产120种香烟。

1、组织形式

日本公司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由1984年8月10日颁布的《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法》和《烟草事业法》决定。按这些法律的规定,日本政府应-保有JT公司发行股标总数的二分之一上的股票(目前实际为三分之二),实行国家控股,公司要发行新股票时,应取得大藏大臣的批准;选任或解任公司董事(取缔役)及监事(监查)的议,在取得大藏大臣的批准后方可生效;公司章程的变更、利润分配、合并及解散的决议,每营业年度的事业计划,在取得大藏大臣的批准后,方可生效;JT公司要及时向大藏大臣提出财务报表等:JT公司应收购按国内合同生产的全部烟叶,销售进口香烟的营业者、零售香烟的营业者,应取得大藏大臣的许可,批发香烟者,应暂时取得大藏大臣的许可;JT公司以外的人不得生产香烟。

公司为股份制跨国企业,最大的股东为日本大藏省,1994年第一次发行股票,共发行200万股,其中66%即134万股归大藏省持有,公开上市发行66万股,每股面值1万日元。

2、组织结构

JT公司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分立、权责明确的内部组织结构。最高权力机关为股东大会,每年5月份召开一次,决定全公司的重大事宜,下设董事会,董事会由24名董事组成,董事会每月召开一次,决定投资计划等。JT公司最高执行官为社长,社长下3名副社长的秘书室,协助社长开展日常具体工作。监事会由2名专职监事和2名一般监事组成,监事会由2名专职监事和2名一般监事组成,监事由股东大会从社会和JT内部选举产生,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查,监督董事业务执行情况。日常工作由监事室负责。

3、运行机制

JT公司实行事业部制,1994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组织机构改革,建立了任务责任型组织结构。现在JT公司下设综合部门和事业部门两大部分。前者包括企划部门两大部分。前者包括企划部、广告部、公关部、人事劳动部、财务部、总务部等11个部,后者由医药、食品、印刷、机械、不动产开发等7个部门组成,其中专门设立了烟草事业本部。烟草事业本部为最大的部,其下又设立了事业企划室、商品部、研究开发统括部、原料统括部、制造统括部、营业统括部等8个部室。烟草部还下辖31个分店、10个地方原料部、25个卷烟厂、6个打叶复烤、烟草中央研究所和2个海外办事处等。企划室负责“商品”、“研究开发”、“经营”的发展方向,制定烟草事业本部的“最大盈利”中长期计划等整体性战略计划,改变了过去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运作的端。商品部的设立进一步促进了市场部门与产品开发部门的协作。烟草事业本部的设立把原来的销售、生产、原料三部制重组为“商品”、“研究开发”、“经营”三个基本机能,对国内烟草工作的经营方式进行了根本改变。同时,JT公司还按照“异创挑”和精简、高效的精神,重新明确了各综合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了由以往对业务部门和统制型的间接部门向以制订全公司发展战略和站在专业立场对各业部门进行支援机能为中心的转变,从而最终确立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化企业型的总公司体制。

4、管理模式

(1)烟叶生产购销管理

JT公司对烟叶生产购销采取集中统一管理的办法。根据《烟草事业法》的规定,日本烟叶实行“以销定产、计划种植、合同收购、全量购买”的办法。JT公司和全国烟审议会根据卷烟生产和需要,及时研究种植面积和价值等计划,然后由有关组织分别与烟农签订种植合同,在大藏省令中确定烟叶等级。

JT公司根据审议会的结论正式研究烟叶种植计划的收购价格,将其分解下达到支社和原料部门,再由原料部门通过当地烟农协会分解给烟农。原料部门直接与烟农签订合同。原料部门上的合同义务是按照其种植面积数量,负责提供良种和进行技术指导,并全部收购他们的烟叶。

(2)卷烟生产销售管理

JT公司现有25家卷烟厂,分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卷烟厂为北关东工厂。年产卷烟约320亿支(64万大箱)全国平均每家工厂年生产卷烟22万大箱。

JT公司的卷烟厂只具体负责卷烟生产,是一个典型的生产车间和加工点,实施本部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标,不搞经营。工厂不是法人,不搞独立核算,而由本部统一核算。工厂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由工厂作出预算后经本部批准执行,执行过程中若有超支,要经本部批准后才能追加。工厂的生产计划、固定资产的投资、销售战略等均由本部决定下达,产品由本部统一负责销售,原材料、零配件等都由本部按时分配、调拨运送到工厂,与供货单位不发生结算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预算管理和报帐制办法。

工厂的生产牌号、配方、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试产、产品质量标准、工厂的对外协作、都由本部负责制定或决定,工厂只是一个生产车间,其任务就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社下达的任务。

(3)烟草物资管理

卷烟生产所需的一切物资都由JT公司本部负责送货上门。工厂物资贮备很少,其中储备最多的是烟叶,但贮备量也只有能满足一个月的使用,其它物质储备就更少,最少都只能满足3天的需要,这是典型的零库存管理思想的体现。

二、菲·莫公司的管理体制

菲·莫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企业。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15万员工。菲·莫公司下属436家公司。分布在74个国家和地区,其业务拓展到182个国家和地区。菲·莫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带外包装的消费品,包括烟草、食品和啤酒。

1、组织形式

菲·莫公司是根据美国弗吉尼亚州法律组建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菲·莫公司为上市公司,现有24亿股股票,市场价值1000亿美元。菲·莫公司的股东包括投资公司、公众股票持有人及其他公司。

2、组织结构

菲·莫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

股东会负责发行新股份、作出重大交易、修改公司章程、选举公司董事。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政策、作出重大决策、确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决定公司行政人员任免。董事会有主席1人,副主席1人,公司以外兼职董事13人。他们分别为大学教授、投资银行家、证券交易所主席、公司总裁、新闻公司主席、航空公司总裁。董事会内设行政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员工待遇委员会、公共事务及社会责任委员会、提名及公司治理法规委员会、公司员工及发展计划委员会。董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公司行政管理层在总裁领导下分为两条线,即一般管理和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门、法律部门、计划部门、公司事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3、运行机制 菲·莫公司在组织结构上采用事业部与矩阵制,即按产品和地域,设有菲·莫公司美国集团、国际集团、卡夫食品公司、美乐酿酒公司、菲·莫管理公司。

4、管理模式

菲·莫公司的管理途径包括策略管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策略管理主要是制定长远计划,包括本年计划和跨年度计划。业务管理主要是制定预算、每年编制、修改预算、财务管理主要是公司的投资和资本支出,包括购买股票、长期债券、土地租金、机械设备等。

菲·莫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监督内容包括长远规划、预算、投资审批。控制方式主要通过从股东到董事会再到行政人员的途径实现。公司遵循公平交易原则,包括在商业、财务、资本活动中,在兄弟公司、母子公司之间。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渠道包括直线管理的报告的职能部门的报告。公司的财务控制主要通过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审计员三方面实现。财务部门每月、每季、每年都要有财务报表,逐级上报;内部审计部门向菲·莫公司集团全球财务主管和菲·莫公司集团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菲·莫公司独立审计员由永通会计公司担任,对菲·莫股东、董事及管理人员负责。菲·莫公司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工资取决于工作时间,工会的制约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固定工的工资取决于一个人表现及业务单位的经营情况。对公司管理人员,公司每年都有一些激励性的补偿,包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享有认股权;对一般员工有一些奖励政策的奖金。

2.既然有烟草专卖局送货,那烟贩子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
烟草的利润空间很大的。尤其是卖外省的烟
还有假烟利润更大!一年赚几十万一百万没什么出奇

3,烟草存在窜货,砸价格吗??
一般不会,这个价格市场比较平稳,大家拼得是渠道,进货渠道!
价格很透明,没什么让利降价空间。

⑷ 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有那几个他们的管理理念是怎样的

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理念:1.35岁的刘迅是陕西奥威科技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他通过技术移民取得了加拿大绿卡,把妻子和儿子带到了温哥华。
2.中国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移民则是为了子女教育。
3.36岁的王路现在是CNET——全球第五大IT专业网站——的全球副总裁,海外留学的经历使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4.台湾企业家蔡万才,国泰集团负责人,世界知名富豪。
5.中国驰名商标“两岸咖啡”是世界知名中外合资,餐饮连锁企业,由浙江知名女企业家金梅央女士为追求更大的咖啡理想和更好的服务理念,投资创立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
6.庞玉良
创立的林德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庞玉良认为,聪明的企业家要学会规避贸易壁垒。比如服装,可以把领子、袖子做好,作为半成品运出去,在帕希姆机场的保税工贸园再加工成成品,打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牌,产品就可以在欧盟通行无阻。庞玉良把全国各地的航空货物先集运到郑州,然后38个小时运到乌鲁木齐,而乌鲁木齐至帕希姆的航线是中国到欧洲最近的航线,这样大幅度降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物流成本。庞玉良猛在奇思大胆,如何打破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商以己之力、行销全球。
花费10亿人民币购买了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
7.
78岁的李嘉诚,值得国人学习、了解的地方很多,只要你有这个希望。在本期的报道专题中,《北京青年》周刊汇集了李嘉诚研究学者、在港传媒人士、市场分析师等相关人士,抽丝拨茧,力图为读者展示一个“大众文化营造的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实李嘉诚。 第一桶金:塑胶花,仅仅是塑胶花。

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从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的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不一样,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话题,面对李嘉诚的成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不解:靠塑胶花的销售,就真的可以成为亿万富豪?没错,仅仅依靠塑胶花,李嘉诚已经跻身香港巨富行列。 周兆晴:我们分析李嘉诚,无法忽略的是他的头脑和审时度势,这是中国人的良好传统,未雨绸缪。李嘉诚“塑胶花”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创业初期,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跟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此时,李嘉诚开始设想今后的问题——1957年,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十年多,西方国家步入经济快车道,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李嘉诚的工厂迅速转型——主攻塑胶花生产。

塑胶花实际上是鲜花翻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追求与尴尬并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胀的想法、追求,塑胶花就像一个转轨时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占领着香港甚至全球市场。

周兆晴:50年代李嘉诚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传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打火机”出口,这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批发销售、出口贸易,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就是塑胶花与打火机的技术含量都很低。

1957年开始的几年中,李嘉诚靠批发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制造商,关键的一点是: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香港,或者为了街坊而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欧美。 端木:50年代末是战后香港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转口贸易的蓬勃和贴牌制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塑胶花生产厂家其实很多,长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间,在“商圈”看来,塑胶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气也不过就是小贩,而无法真正进入“企业界”,所以当时称呼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多少还有些轻视的感觉。

李嘉诚知道依靠塑胶花出口绝非长久之计,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生命力上永远都不会长久,他企盼着人生一次变革。 转型伊始:李嘉诚的60年代 背景:香港情况很特殊,地势不仅狭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价政策,寸土寸金,房贵楼昂。1951年,香港人口才过200万,20世纪50年代末,数量逼近300万。人口增多,不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端口经济的持续发展,急需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

生产塑胶花,只是李嘉诚赚钱的手段,是他基业的原始积累。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远!

端木:以香港为例,在今天,百亿身价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并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这同时意味着,房地产不是人人看好的行业。

1958年,李嘉诚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1960年,他又在新兴工业区——港岛东北角的柴湾兴建工业大厦,两座大厦的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

周兆晴:李嘉诚此时表现出成功商人稳健的一面,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期房或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现在看起来这几乎有些保守,因为他的营利重点放在收租物业。

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同样惊叹于李嘉诚的保守:期房买卖、银行抵押按揭几乎是地产界不二法门,在李嘉诚眼中却成了危机的伏笔,当然,这样的表态需要巨大的财力后盾撑腰,“塑胶花大王”绝非浪得虚名。

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端木:60年代初期兴建的大厦现在还有很多,甚至在中环这样的黄金地带时不时还可以见到古旧老楼,四十多年来,物业不断增值,租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大厦的业主成为最有保障的一批人。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前五年,李嘉诚双管齐下,塑胶花生意日益做大,地产投资稳健升值,一个更大的理想逐渐成型。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开始显露头角,他投资的“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开始私募基金,而他个人财富总额达到400万美金;1965年,30岁的杰克·韦尔奇竟然是李嘉诚的同行,一名通用电气(GE)塑胶事业部普通员工;1965年,10岁的比尔·盖茨正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就读三年级;1965年,迈克·戴尔出生;1965年,37岁的李嘉诚身家过亿,世界知名,盖茨家餐桌上摆放的塑胶花也许就是出自李嘉诚的工厂…… 周兆晴:市场与企业的专业人士们多少存在着误区和失职。熟读伟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韦尔奇,对于华人企业家们并不是全部功课——如果不研究李嘉诚,我们用什么强有力的经验去支持未来融入全球化背景的成长? 黄金年代:从商贩到巨鳄 背景:1969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随后私下传话中国,可放松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禁运政策。1971年1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访华,与周恩来、毛泽东会面——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香港经济界恢复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百业转旺,对楼宇的需求激增。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端木:1966年和1967年的香港人生活动荡,这与世界格局及中国内地大背景有关,倒闭潮、挤兑潮一时间席卷本港,这就像大浪淘沙,一些资质平庸的小企业被淘汰掉,在此时大举进军地产业需要胆识和大局意识。 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

摘自《李嘉诚传》:“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周兆晴:随着政治格局的宽松,李嘉诚事业进入快车道,大概在1971年前后,他已经把事业重点完全转移到地产行业。

此时,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端木:香港人都知道的一件小事,李嘉诚在将主业转行到地产之后,他并没有关闭曾经的塑胶花生产厂房,虽然上世纪70年代塑胶花出口已经衰落,甚至开始赔钱,但他长期将这个工厂保存,一来那是李嘉诚创业之根本;二来是他对曾经同甘共苦创业同事的一个交代。 李嘉诚从来不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成就超人:

我们对这个超人到底了解多少?

背景: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一派兴旺,李嘉诚认准时机,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从此,李嘉诚在香港地产股市大展拳脚。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方式,李嘉诚很有钱,而且已经有钱很多年了。

书店里,的确摆满了李嘉诚题材的出版物,看看那些书名,例如:孙子兵法与李嘉诚商场布局、赢遍天下的终极商道、财富状元赚大钱的秘诀、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它们惟一的共同之处是,塑造着“首富”、“超人”、英雄和导师的形象。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股市超人,从世界码头霸主到新经济先锋……他呈现在大众文化的幻想世界里,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忠诚“拥趸”。在这个“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代,李嘉诚成为娱乐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当然,娱乐明星效应自有其市场价值,李嘉诚本人行事低调,个人品牌却价值连城。房子,只要是李嘉诚做的就比较好卖;股票投资,李嘉诚的判断力如巴菲特一样令人信赖;在3G的漫长冬季,他得到许多中小投资者始终如一的支持,换了别人做3G恐怕早已关门大吉。

当您将李嘉诚的人生当作童话故事来阅读时,您有没有想过问一句:为什么?

周兆晴:在我的研究中,成就李嘉诚一生大事的转折绝对不是由塑胶花领域进军地产行业,而是80年代初期成功收购和记黄埔。从策略层面考虑,如果业务全为地产投资,集团盈利就会纯粹被地产相关因素所影响,例如政府规划和卖地政策等。这样的投资,经济景气时固然盈利理想,但是一旦好景不再,集团承受的打击就会相当沉重,甚至会有财务危机。

和记黄埔主营项目与地产不太沾边:货柜码头、运输、零售、制造……最重要的一点:李嘉诚再也不是塑胶花大王或者地产商人,他的触角已经进入到市面的各个领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长和系(长江实业同和记黄埔)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讯、零售和货柜码头等,投资地区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中国内地,北美,欧洲及亚太其他地区。 周兆晴: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在香港,作为一个地产富豪,李嘉诚已经成为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内地近年来诞生了不少地产富豪,但从纯经营技巧的角度看,获得认可的寥寥无几,这还不用说“地产暴利”下的道德质疑。

周兆晴:李嘉诚的范本意义不在于他又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获得这些财富的博弈技巧。从这一点上说,内地地产商们向李嘉诚学习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学。 3G豪赌:挑战新经济领域

背景:和黄目前已在英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和瑞典推出了3G业务,在全球共有超过1000万2G客户和超过103.8万3G客户,其中英国约36.1万、意大利约45.5万、香港约3.65万。目前每日3G用户增长量超过一万——这一切牢牢确立了和黄全球3G领导者的地位。

从塑胶花到地产,再到上世纪80年代购并重组和记黄埔,迈向国际化。在港口、电讯、零售、地产、基建及能源等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导者。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转战新经济。在3G、互联网、媒体、制药等高新产业领地抢占制高点。

上述题材作为故事来读,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做企业管理的专题研讨,我们几乎没有思想准备。比如,长实、和黄地产做到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业务还拓展至内地、海外,那么战略与营运方面有何独到之处,为什么看不到深入的分析文章甚至专着呢?

周兆晴:屈臣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近年来的版图扩张令欧洲人深为震惊,在内地发展也很迅速,但是,现在别指望读到一本关于屈臣氏的书,连一篇系统分析的论文也难找到。

很多人都认为,3G将是李嘉诚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毕竟他已经年近八十,“退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手们也在看着他,3G的冬天据说很漫长,李超人的一世英名是不是就会毁在3G上?

端木:在使用寻呼机的时代,和记黄埔的业务就已经在香港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香港四大移动通讯商中,和记黄埔地位至尊且无法动摇,但是3G业务的开展却并不是很顺利。李泽楷在网络泡沫时代的圈钱行为引发公众不满,这也抵消了一些香港人对李嘉诚的好感。

由于电信业先期投资巨大的特点,在未来电信市场的争夺中,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润、精心培育市场,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

周兆晴:李嘉诚很有耐心,他收购屈臣氏二十年,前十年销售业绩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他却静静等待着零售业的春天,等待着内地零售业市场的开放,这里面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深谋远虑和财力支持。3G也可能是等待,但说实话,我个人也不看好这一项目,如果失败,那将是李嘉诚一生最大的一个败笔——但是他输得起。

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就是因为他输得起——他那些看似大胆的“豪赌”,背后都是以他长期信守的战略假设和道德原则做支撑,旁观者看是惊涛骇浪,也许他是闲庭信步。

从20世纪50年代塑胶厂(说是塑胶车间更恰当一些)的小老板,到21世纪初世界商界巨鳄,个中变迁真是只有“超人”两字可以概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宴请国外的生意伙伴,席间,谈到中国企业家话题,外国朋友说,我们很推崇中国的李嘉诚。但是,很困惑:“你们为什么不研究李嘉诚?”中国人当然予以反驳:列举了现在书店可以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关于李嘉诚的书。然而,外国朋友摇头说:那些书都不是专业的研究。他还说,在他们国家,对李的研究比中国人做的深入很多。

李嘉诚是一部旷世传奇,他白手起家成为华人首富,给人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是,我想外国朋友的意思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家,李嘉诚并没有得到专业立场的解读。

周兆晴:香港娱乐圈“星”光灿烂,有两位“圈外人”却获得比大牌明星还要高的“明星效应”。一位就是李嘉诚,另一位是原《明报》老板、武侠小说家金庸。不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明星效应,明显阻碍了人们对两位高人的专业研判,对于他们成就的认识恐怕还需要几代人。 端木:我是一个香港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李嘉诚的生活,说夸张些,600万香港人每时每刻都在为他积累着财富,交通、电讯、电灯、零售……想来想去,除去仰鼻呼吸之外,他几乎约束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李嘉诚面前比尔·盖茨显得有些投机。

李嘉诚用几十年去做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果这是一场“经营策略”的在线游戏,他已经可以拿到最高积分;事实上这一切真的很像“游戏”,原因在于其“教科书般”的完美。

中国企业家应当仔细研读一下李嘉诚,以期重建责任和诚信为基石的商业文化,而那正是李先生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除去可以量化的财富之外,我们对李嘉诚的了解是否还可以更多一些呢? 李嘉诚: 全面渗透港人生活在香港,“李嘉诚”三个字代表了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亦代表了心系故乡的潮州人精神。环绕李嘉诚身边的故事多不胜数,有赞扬的,亦有责难的。他创立的商业王国,生意涉及各行各业,“拼命”从每个香港人口袋中赚取金钱,但另一方面,生活节俭的他又往往不惜一掷千金,捐出大笔款项给医院和教育机构,令不少香港和内地人受惠。有人欣赏他,以他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但亦有人不满他,认为李家王国只手遮天,为所欲为,而更多香港人同时带有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复杂心情,既爱又妒。

说实在的,李嘉诚旗下的生意业务,已渗入香港每个家庭,地产、能源、电讯、零售……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李超人”的客户。笔者的五兄弟姐妹,就有三个住在李嘉诚企业龙头“长江实业集团”兴建的住宅,而笔者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半购自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集团”的百佳超级市场,就算是每晚照着小儿做工课的灯火,也是来自他旗下“香港电灯公司”供应的电力。换句话说,香港人每月赚来的,或多或少贡献给了他,难怪有人崇拜他,也有人埋怨他赚了香港人太多的钱。

但无论如何,有关他的新闻,即使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消息,总会吸引香港人的注意。他说的每句话,尽管闲话家常,亦经常会成为报章的头条。他在公众场合中的一言一行,都是镁光灯追逐的焦点。他每年主持长实集团的业绩演示文稿会,变相成为他个人的记者招待会,传媒关心他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健康,乃至私人生活,多于集团本身的业绩。

背负“李嘉诚”三个字,即使做善事也不一定事事顺利。去年他捐出10亿港元给香港大学做教研用途,校方为答谢他,决定将港大医学院冠上李嘉诚的名字,结果引起部分医学院学生和毕业生的反对。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正是该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近百年来医学院都没有冠名,今次校方在未有充分咨询下便将百年老店的招牌送给了李嘉诚,有毕业生在报章上刊登广告反对,表面上是批评校方做法错误,实际上则不满李嘉诚沾了医学院的光。

其后,李嘉诚表示不会因部分港大校友反对而放弃港大医学院给予他的冠名。校方最终亦将医学院改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今次事件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弹,可说是因李嘉诚的盛名而起。有人认为,以李嘉诚的条件应该捐出更多钱,而校方要答谢他的话,找一座新大楼为他冠名便可。

自从李嘉诚晋身香港首富,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媒体便给他一个不知是褒是贬的绰号:“李超人”,而他两个儿子——长实集团副主席李泽钜和电讯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则分别被封为“小超人”和“小小超”,这反映出李氏家族在香港确实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香港人羡慕李嘉诚,但名人也有名人的痛苦。一个普通人,虽然没有李嘉诚的财富,却拥有无价的自由。李嘉诚坐拥过千亿港元财富,却买不到自由的天地,他和家人走到任何一处地方,都有保镖贴身跟随,其妻子庄月明的墓也有贼人打注意,企图盗墓。他们的家庭生活,特别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和再婚问题,更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年届七十八的李嘉诚至今未言退休,他一直走着一条不平凡的路,在香港的政经界呼风唤雨,许多人都以他惟马首是瞻。再者,李嘉诚对于许多香港人趋之若鹜的金钱,却有一番见解,他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⑸ 新昌县有哪些上市公司

1、万丰奥威公司

上市日期:2006-11-28,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由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发起设立,以专业生产汽车铝合金车轮起步,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实现铝轮、环保涂覆、镁合金材料的三项行业领跑。

2、三花智控公司

上市日期:2005-06-07,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产和研发制冷空调控件元件和零部件的厂商,有着30多年的历史经验。在汽车、电器和空调行业中,通过与全球着名企业的合作紧密,三花已成为世界领先的OEM供应商,提供高品质且最具竞争力的商品。

3、五洲新春公司

上市日期:2016-10-25,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轴承产业为核心,涉足汽车配件和设备制造等领域的集团化企业,拥有森春、富日泰、富立等十余家全资或控股企业,产品销售与自营出口列居全国轴承行业前列。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从轴承成品开始延伸,依次进入热处理、车加工、锻造及钢管等领域,是中国轴承产业链经营领先者。

4、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2017-02-20,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悬架系统弹簧、动力系统弹簧、车身及内饰弹簧、通用弹簧及其他弹簧产品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设备、机械、五金、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主要市场。

“美力”商标已被评为浙江省着名商标,“美力”商号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浙江省知名商号”等荣誉称号。公司已成为中国弹簧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也是民营弹簧制造企业中的佼佼者。

5、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4年作为中小企业板第一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002001。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生产的国家认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浙江新昌、浙江上虞、山东潍坊、黑龙江绥化4个现代化生产基地,主导产品VE、VA、VD3、覆盆子酮、虾青素、芳樟醇等。

⑹ 中国铝业子公司有哪些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有25家下属企业,分别为: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铝业公司、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贵州铝厂、山西铝厂、平果铝业公司、中州铝厂、青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元启明星铝业有限公司、中铝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责任公司、中铝西南铝板带有限公司、山西碳素厂、中铝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中铝河南铝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中铝西南铝冷连轧板带有限公司和抚顺钛业。

(6)奥威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9月1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注册成立,中国铝业公司是中国铝业的控股股东。中国铝业股票分别在美国纽约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铝行业中唯一集铝土矿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生产、销售,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大型铝生产经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材生产商,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第三大原铝生产商。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98位。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1家主要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布在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铝业企业信用等级连续多年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已通过ISO9000、ISO14000、OHSAS18001贯标认证。

2015年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通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6家稀土集团整合重组方案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

2018年12月,新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11家试点企业名单公布,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其中 。

⑺ 教育培训的基金有哪些

今日(2月6日),在线教育板块延续强势,截至发稿,在线教育板块上涨近60家,其中高乐股份、全通教育、拓维信息、世纪天鸿、方直科技、昂立教育等十余只个股涨停。

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同时,教育部署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在线教育模式的推广普及得到较大提升,或有利于相关产品日后的市场拓展。在线教育面临的投资机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已有部分公司触及涨停。
这些上市公司涉及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可以拆分为四个环节:技术支持——内容供应——平台——分发推广。
目前A股众多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或是凭借自身业务拓展的方式,占据了在线教育产业中的不同生态位。下面一一梳理:
1、软硬件结合的互联互通产品(输入、供给端优势)
此类产品以三爱富(600636.SH)旗下奥威亚所提供的视频录播系统为代表,在课程制作环节提供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为教育提供视频内容生产、课堂记录、互动教研、质量监控、教学评估等过程提供技术支撑。在保持录播系统优势下横向整合行业,乃至探索法庭、公安系统等其他行业的需求。
2、通信设备、电视网络、终端等设备供应(通道优势)
此类公司以华数传媒、吉视传媒、佳发教育等为代表,尤其以佳发教育借助标准化考试场景的设备供应,向智慧教育上游不断加码,在教育行业探索的最深。

星网锐捷也已连续13年取得教育行业网络解决方案排名第一,服务122所211高校,全国高校覆盖率达95%。由于相关通道和终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此类公司急需要打破原有地域限制,加快向全国推广。
3、屏幕、平板等显示设备厂商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接收、需求端优势)
目前A股中视源股份、鸿合科技、三盛教育均是以带有智能交互功能的显示设备,在在线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结合,各家的毛利率都有望不断提升。

通过重组转型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的TCL集团,旗下的奥鹏教育是少数打通产业链的在线教育公司,其由TCL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资成立,是教育部唯一许可为重点高校开展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的机构。
4、办公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供应商,延伸到教育课堂方面
节后开盘接连涨停的会畅通讯、亿联网络等远程办公产业龙头,都在大力推进其产品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目前主流的远程办公供应商,具备以低成本提供极大规模的多场景应用的可能,这一市场被持续看好,办公用品巨头齐心集团这些年也在往线上办公和教育方向转型。

5、软件技术、系统集成与云服务商的教育行业应用
目前互联网在线教育服务、智慧教育综合解决方案、智慧教室系统集成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完善,具备一定实力的技术供应商都可以参与招标,从而积累参与在线教育项目的机会。

此类公司更类似于上文所说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例如以人工智能闻名的科大讯飞,其在教育行业的相关的行业应用同时通过系统集成、产品销售、运营服务获得收益。在教育信息化的红海市场,市场高度分散,销售能力格外重要。
6、文化产业基于用户人群的在线教育跨界延伸
此处以游戏类、玩具类以及钢琴制造企业等为例,他们延伸至在线教育行业的逻辑是把握其服务对象特点,提供其年龄需求的教育服务,增加公司的业务范围和黏性。

在教育部最新文件中,人民网是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商之一,主要面向高校学生服务。随着此类客户量不断扩大,在线教育客户数量有望随之增长,但也面临客户群体始终较狭窄的情况。
7、以教学服务提供商身份提供在线端服务
上表中的教育类上市公司,均是通过跨界收购(借壳)和不断剥离原有主业转型而来,标的公司带来的较强的师资和教学研发能力,这是前面所列各种类型的公司不具有的优势

除了中国高科所收购的英腾教育和开元股份旗下的中大英才等,其他各家机构均从线下培训起家,经历了逐步加码线上的过程。凭借常年线下培训积累的口碑和教学管理经验,这些机构有望加快向线上转型。
8、以自身教育教学内容资源提供知识产品
该类型公司以出版传媒公司为主,在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零售式微的情况下,教育教学资源大量集中在出版类企业手里,通过在线平台分享或进一步加工制作成为课程,将是这些资源加快变现的手段。传统教材带来的稳定市场让国有出版企业变革动力较小,民营企业有望在其中发挥更大的创新引领作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此次疫情为在线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但在许多涉足公司中,产品尚处于初期阶段或在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较小,最终该业务潜力还要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基民可布局这些基金
在线教育的春天来了吗?当前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关注在线教育的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了。那么对于看好在线教育的基民而言,可关注哪些基金呢?
1、南方教育股票(003956)
南方教育股票是一只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17年1月,目前规模达3.04亿元,近一年涨幅高达92.95%,远超同类平均。
该基金是只现代教育主题基金,具体涉及幼儿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涉外教育培训、应试培训及进修、在线教育等热门教育领域。
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有两位,肖嘉倩和茅炜,从业年均回报和最大盈利都还不错。
2、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519772)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是一只混合基金,从这只基金的持仓来看,2019年以来一直重仓了中公教育,其成立于2016年10月,目前规模达到73.4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杨浩,其擅长TMT投资,其次关注消费和制造业,很少投资周期品。杨浩是交银第一代TMT基金经理。
从历史数据来看,杨浩任期几年的业绩非常不错,名下管理4只基金,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和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这两只基金在杨浩任期内的累计收益全部超过了100%。
2020年开年杨浩新发了两只爆款基金,更是赚足了资本的关注目光。1月13日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基金,一天“吸金”500多亿元,配售比例仅11.06%。随后发行的交银科锐科技创新一天也引来165亿元资金。

⑻ 绍兴市一共有股票几只

城区: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古越龙山 上海 600059)
浙江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工科技 深圳 002006)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新和成 深圳 002001)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震元 深圳 000705)
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轻纺城 上海 600790)
上虞:
000967 ST上风 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虞市
600261 浙江阳光 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虞市
600340 国祥股份 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虞市
600352 浙江龙盛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虞市
600580 卧龙电气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虞市

诸暨:
002011 盾安环境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诸暨市
600070 浙江富润 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 诸暨市
600526 菲达环保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诸暨市
新昌
002020 京新药业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昌县
002085 万丰奥威 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新昌县
002050 三花股份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新昌县

⑼ 在今天,百亿身价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这句话是真的有资料么都有谁是亚洲超级巨

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理念:1.35岁的刘迅是陕西奥威科技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他通过技术移民取得了加拿大绿卡,把妻子和儿子带到了温哥华。
2.中国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移民则是为了子女教育。
3.36岁的王路现在是CNET——全球第五大IT专业网站——的全球副总裁,海外留学的经历使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4.台湾企业家蔡万才,国泰集团负责人,世界知名富豪。
5.中国驰名商标“两岸咖啡”是世界知名中外合资,餐饮连锁企业,由浙江知名女企业家金梅央女士为追求更大的咖啡理想和更好的服务理念,投资创立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
6.庞玉良
创立的林德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庞玉良认为,聪明的企业家要学会规避贸易壁垒。比如服装,可以把领子、袖子做好,作为半成品运出去,在帕希姆机场的保税工贸园再加工成成品,打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牌,产品就可以在欧盟通行无阻。庞玉良把全国各地的航空货物先集运到郑州,然后38个小时运到乌鲁木齐,而乌鲁木齐至帕希姆的航线是中国到欧洲最近的航线,这样大幅度降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物流成本。庞玉良猛在奇思大胆,如何打破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商以己之力、行销全球。
花费10亿人民币购买了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
7.
78岁的李嘉诚,值得国人学习、了解的地方很多,只要你有这个希望。在本期的报道专题中,《北京青年》周刊汇集了李嘉诚研究学者、在港传媒人士、市场分析师等相关人士,抽丝拨茧,力图为读者展示一个“大众文化营造的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实李嘉诚。 第一桶金:塑胶花,仅仅是塑胶花。

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从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的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不一样,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话题,面对李嘉诚的成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不解:靠塑胶花的销售,就真的可以成为亿万富豪?没错,仅仅依靠塑胶花,李嘉诚已经跻身香港巨富行列。 周兆晴:我们分析李嘉诚,无法忽略的是他的头脑和审时度势,这是中国人的良好传统,未雨绸缪。李嘉诚“塑胶花”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创业初期,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跟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此时,李嘉诚开始设想今后的问题——1957年,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十年多,西方国家步入经济快车道,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李嘉诚的工厂迅速转型——主攻塑胶花生产。

塑胶花实际上是鲜花翻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追求与尴尬并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胀的想法、追求,塑胶花就像一个转轨时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占领着香港甚至全球市场。

周兆晴:50年代李嘉诚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传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打火机”出口,这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批发销售、出口贸易,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就是塑胶花与打火机的技术含量都很低。

1957年开始的几年中,李嘉诚靠批发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制造商,关键的一点是: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香港,或者为了街坊而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欧美。 端木:50年代末是战后香港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转口贸易的蓬勃和贴牌制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塑胶花生产厂家其实很多,长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间,在“商圈”看来,塑胶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气也不过就是小贩,而无法真正进入“企业界”,所以当时称呼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多少还有些轻视的感觉。

李嘉诚知道依靠塑胶花出口绝非长久之计,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生命力上永远都不会长久,他企盼着人生一次变革。 转型伊始:李嘉诚的60年代 背景:香港情况很特殊,地势不仅狭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价政策,寸土寸金,房贵楼昂。1951年,香港人口才过200万,20世纪50年代末,数量逼近300万。人口增多,不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端口经济的持续发展,急需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

生产塑胶花,只是李嘉诚赚钱的手段,是他基业的原始积累。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远!

端木:以香港为例,在今天,百亿身价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并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这同时意味着,房地产不是人人看好的行业。

1958年,李嘉诚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1960年,他又在新兴工业区——港岛东北角的柴湾兴建工业大厦,两座大厦的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

周兆晴:李嘉诚此时表现出成功商人稳健的一面,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期房或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现在看起来这几乎有些保守,因为他的营利重点放在收租物业。

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同样惊叹于李嘉诚的保守:期房买卖、银行抵押按揭几乎是地产界不二法门,在李嘉诚眼中却成了危机的伏笔,当然,这样的表态需要巨大的财力后盾撑腰,“塑胶花大王”绝非浪得虚名。

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端木:60年代初期兴建的大厦现在还有很多,甚至在中环这样的黄金地带时不时还可以见到古旧老楼,四十多年来,物业不断增值,租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大厦的业主成为最有保障的一批人。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前五年,李嘉诚双管齐下,塑胶花生意日益做大,地产投资稳健升值,一个更大的理想逐渐成型。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开始显露头角,他投资的“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开始私募基金,而他个人财富总额达到400万美金;1965年,30岁的杰克·韦尔奇竟然是李嘉诚的同行,一名通用电气(GE)塑胶事业部普通员工;1965年,10岁的比尔·盖茨正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就读三年级;1965年,迈克·戴尔出生;1965年,37岁的李嘉诚身家过亿,世界知名,盖茨家餐桌上摆放的塑胶花也许就是出自李嘉诚的工厂…… 周兆晴:市场与企业的专业人士们多少存在着误区和失职。熟读伟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韦尔奇,对于华人企业家们并不是全部功课——如果不研究李嘉诚,我们用什么强有力的经验去支持未来融入全球化背景的成长? 黄金年代:从商贩到巨鳄 背景:1969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随后私下传话中国,可放松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禁运政策。1971年1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访华,与周恩来、毛泽东会面——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香港经济界恢复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百业转旺,对楼宇的需求激增。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端木:1966年和1967年的香港人生活动荡,这与世界格局及中国内地大背景有关,倒闭潮、挤兑潮一时间席卷本港,这就像大浪淘沙,一些资质平庸的小企业被淘汰掉,在此时大举进军地产业需要胆识和大局意识。 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

摘自《李嘉诚传》:“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周兆晴:随着政治格局的宽松,李嘉诚事业进入快车道,大概在1971年前后,他已经把事业重点完全转移到地产行业。

此时,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端木:香港人都知道的一件小事,李嘉诚在将主业转行到地产之后,他并没有关闭曾经的塑胶花生产厂房,虽然上世纪70年代塑胶花出口已经衰落,甚至开始赔钱,但他长期将这个工厂保存,一来那是李嘉诚创业之根本;二来是他对曾经同甘共苦创业同事的一个交代。 李嘉诚从来不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成就超人:

我们对这个超人到底了解多少?

背景: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一派兴旺,李嘉诚认准时机,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从此,李嘉诚在香港地产股市大展拳脚。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方式,李嘉诚很有钱,而且已经有钱很多年了。

书店里,的确摆满了李嘉诚题材的出版物,看看那些书名,例如:孙子兵法与李嘉诚商场布局、赢遍天下的终极商道、财富状元赚大钱的秘诀、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它们惟一的共同之处是,塑造着“首富”、“超人”、英雄和导师的形象。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股市超人,从世界码头霸主到新经济先锋……他呈现在大众文化的幻想世界里,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忠诚“拥趸”。在这个“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代,李嘉诚成为娱乐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当然,娱乐明星效应自有其市场价值,李嘉诚本人行事低调,个人品牌却价值连城。房子,只要是李嘉诚做的就比较好卖;股票投资,李嘉诚的判断力如巴菲特一样令人信赖;在3G的漫长冬季,他得到许多中小投资者始终如一的支持,换了别人做3G恐怕早已关门大吉。

当您将李嘉诚的人生当作童话故事来阅读时,您有没有想过问一句:为什么?

周兆晴:在我的研究中,成就李嘉诚一生大事的转折绝对不是由塑胶花领域进军地产行业,而是80年代初期成功收购和记黄埔。从策略层面考虑,如果业务全为地产投资,集团盈利就会纯粹被地产相关因素所影响,例如政府规划和卖地政策等。这样的投资,经济景气时固然盈利理想,但是一旦好景不再,集团承受的打击就会相当沉重,甚至会有财务危机。

和记黄埔主营项目与地产不太沾边:货柜码头、运输、零售、制造……最重要的一点:李嘉诚再也不是塑胶花大王或者地产商人,他的触角已经进入到市面的各个领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长和系(长江实业同和记黄埔)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讯、零售和货柜码头等,投资地区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中国内地,北美,欧洲及亚太其他地区。 周兆晴: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在香港,作为一个地产富豪,李嘉诚已经成为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内地近年来诞生了不少地产富豪,但从纯经营技巧的角度看,获得认可的寥寥无几,这还不用说“地产暴利”下的道德质疑。

周兆晴:李嘉诚的范本意义不在于他又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获得这些财富的博弈技巧。从这一点上说,内地地产商们向李嘉诚学习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学。 3G豪赌:挑战新经济领域

背景:和黄目前已在英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和瑞典推出了3G业务,在全球共有超过1000万2G客户和超过103.8万3G客户,其中英国约36.1万、意大利约45.5万、香港约3.65万。目前每日3G用户增长量超过一万——这一切牢牢确立了和黄全球3G领导者的地位。

从塑胶花到地产,再到上世纪80年代购并重组和记黄埔,迈向国际化。在港口、电讯、零售、地产、基建及能源等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导者。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转战新经济。在3G、互联网、媒体、制药等高新产业领地抢占制高点。

上述题材作为故事来读,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做企业管理的专题研讨,我们几乎没有思想准备。比如,长实、和黄地产做到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业务还拓展至内地、海外,那么战略与营运方面有何独到之处,为什么看不到深入的分析文章甚至专着呢?

周兆晴:屈臣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近年来的版图扩张令欧洲人深为震惊,在内地发展也很迅速,但是,现在别指望读到一本关于屈臣氏的书,连一篇系统分析的论文也难找到。

很多人都认为,3G将是李嘉诚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毕竟他已经年近八十,“退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手们也在看着他,3G的冬天据说很漫长,李超人的一世英名是不是就会毁在3G上?

端木:在使用寻呼机的时代,和记黄埔的业务就已经在香港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香港四大移动通讯商中,和记黄埔地位至尊且无法动摇,但是3G业务的开展却并不是很顺利。李泽楷在网络泡沫时代的圈钱行为引发公众不满,这也抵消了一些香港人对李嘉诚的好感。

由于电信业先期投资巨大的特点,在未来电信市场的争夺中,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润、精心培育市场,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

周兆晴:李嘉诚很有耐心,他收购屈臣氏二十年,前十年销售业绩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他却静静等待着零售业的春天,等待着内地零售业市场的开放,这里面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深谋远虑和财力支持。3G也可能是等待,但说实话,我个人也不看好这一项目,如果失败,那将是李嘉诚一生最大的一个败笔——但是他输得起。

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就是因为他输得起——他那些看似大胆的“豪赌”,背后都是以他长期信守的战略假设和道德原则做支撑,旁观者看是惊涛骇浪,也许他是闲庭信步。

从20世纪50年代塑胶厂(说是塑胶车间更恰当一些)的小老板,到21世纪初世界商界巨鳄,个中变迁真是只有“超人”两字可以概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宴请国外的生意伙伴,席间,谈到中国企业家话题,外国朋友说,我们很推崇中国的李嘉诚。但是,很困惑:“你们为什么不研究李嘉诚?”中国人当然予以反驳:列举了现在书店可以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关于李嘉诚的书。然而,外国朋友摇头说:那些书都不是专业的研究。他还说,在他们国家,对李的研究比中国人做的深入很多。

李嘉诚是一部旷世传奇,他白手起家成为华人首富,给人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是,我想外国朋友的意思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家,李嘉诚并没有得到专业立场的解读。

周兆晴:香港娱乐圈“星”光灿烂,有两位“圈外人”却获得比大牌明星还要高的“明星效应”。一位就是李嘉诚,另一位是原《明报》老板、武侠小说家金庸。不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明星效应,明显阻碍了人们对两位高人的专业研判,对于他们成就的认识恐怕还需要几代人。 端木:我是一个香港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李嘉诚的生活,说夸张些,600万香港人每时每刻都在为他积累着财富,交通、电讯、电灯、零售……想来想去,除去仰鼻呼吸之外,他几乎约束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李嘉诚面前比尔·盖茨显得有些投机。

李嘉诚用几十年去做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果这是一场“经营策略”的在线游戏,他已经可以拿到最高积分;事实上这一切真的很像“游戏”,原因在于其“教科书般”的完美。

中国企业家应当仔细研读一下李嘉诚,以期重建责任和诚信为基石的商业文化,而那正是李先生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除去可以量化的财富之外,我们对李嘉诚的了解是否还可以更多一些呢? 李嘉诚: 全面渗透港人生活在香港,“李嘉诚”三个字代表了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亦代表了心系故乡的潮州人精神。环绕李嘉诚身边的故事多不胜数,有赞扬的,亦有责难的。他创立的商业王国,生意涉及各行各业,“拼命”从每个香港人口袋中赚取金钱,但另一方面,生活节俭的他又往往不惜一掷千金,捐出大笔款项给医院和教育机构,令不少香港和内地人受惠。有人欣赏他,以他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但亦有人不满他,认为李家王国只手遮天,为所欲为,而更多香港人同时带有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复杂心情,既爱又妒。

说实在的,李嘉诚旗下的生意业务,已渗入香港每个家庭,地产、能源、电讯、零售……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李超人”的客户。笔者的五兄弟姐妹,就有三个住在李嘉诚企业龙头“长江实业集团”兴建的住宅,而笔者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半购自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集团”的百佳超级市场,就算是每晚照着小儿做工课的灯火,也是来自他旗下“香港电灯公司”供应的电力。换句话说,香港人每月赚来的,或多或少贡献给了他,难怪有人崇拜他,也有人埋怨他赚了香港人太多的钱。

但无论如何,有关他的新闻,即使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消息,总会吸引香港人的注意。他说的每句话,尽管闲话家常,亦经常会成为报章的头条。他在公众场合中的一言一行,都是镁光灯追逐的焦点。他每年主持长实集团的业绩演示文稿会,变相成为他个人的记者招待会,传媒关心他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健康,乃至私人生活,多于集团本身的业绩。

背负“李嘉诚”三个字,即使做善事也不一定事事顺利。去年他捐出10亿港元给香港大学做教研用途,校方为答谢他,决定将港大医学院冠上李嘉诚的名字,结果引起部分医学院学生和毕业生的反对。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正是该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近百年来医学院都没有冠名,今次校方在未有充分咨询下便将百年老店的招牌送给了李嘉诚,有毕业生在报章上刊登广告反对,表面上是批评校方做法错误,实际上则不满李嘉诚沾了医学院的光。

其后,李嘉诚表示不会因部分港大校友反对而放弃港大医学院给予他的冠名。校方最终亦将医学院改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今次事件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弹,可说是因李嘉诚的盛名而起。有人认为,以李嘉诚的条件应该捐出更多钱,而校方要答谢他的话,找一座新大楼为他冠名便可。

自从李嘉诚晋身香港首富,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媒体便给他一个不知是褒是贬的绰号:“李超人”,而他两个儿子——长实集团副主席李泽钜和电讯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则分别被封为“小超人”和“小小超”,这反映出李氏家族在香港确实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香港人羡慕李嘉诚,但名人也有名人的痛苦。一个普通人,虽然没有李嘉诚的财富,却拥有无价的自由。李嘉诚坐拥过千亿港元财富,却买不到自由的天地,他和家人走到任何一处地方,都有保镖贴身跟随,其妻子庄月明的墓也有贼人打注意,企图盗墓。他们的家庭生活,特别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和再婚问题,更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年届七十八的李嘉诚至今未言退休,他一直走着一条不平凡的路,在香港的政经界呼风唤雨,许多人都以他惟马首是瞻。再者,李嘉诚对于许多香港人趋之若鹜的金钱,却有一番见解,他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yuanxiangjie7

⑽ 新昌县有哪些上市公司

新昌县的上市公司有: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日发数码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间为1999年10月2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浙江医药”,股票代码:“600216”。

2、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15日上市,公司坐落在新昌县,交通便利,是一家国家药品GMP认证、ISO14001环境认证企业,拥有博士后工作站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25日公司作为国内中小企业板块第一股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4、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7日上市,是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国株式会社不二工机、日本国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日本国东方贸易株式会社共同创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5、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11月28日,涉及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等三个产业,下辖12家子公司,分布在浙江、上海、山东、重庆、广东,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6、浙江日发数码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0日上市,目前已进入了全国普及型数控机床前五强,被中国机床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机床行业数控机床产值十佳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十佳企业”。

7、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9月11日上市的一家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动漫衍生产品细分产品动漫服饰开发设计生产的现代化民营企业。

8、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4月2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通过。

(10)奥威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是绍兴市辖县。东与宁波市奉化区、宁波市宁海县交界,南边与台州市天台县交界,西南与金华市东阳市、金华市磐安县交界,西、北两面与嵊州市交界,与嵊州市同属新嵊盆地。

2017年,新昌实现生产总值393.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增幅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91.4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79.18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去年的5.9:51.5:42.6 调整为5.7:48.7:45.6。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9021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3362美元,比上年增加64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