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美国抛股票的参议员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美国抛股票的参议员

发布时间: 2022-04-11 05:45:40

1. 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

1929年10月29日,这个被随后的历史所铭记的“黑色星期二”,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着名的金融危机。从那天开始,美国股市在历经了10年的大牛市后,几天内从顶巅跌入深渊。股指从363最高点跌至1932年7月的40.56点,最大跌幅超过90%。此后,美国和全球也随后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危机从纽约股市开始
1929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市场就出现了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稳,被吓坏了的投资者命令经纪人抛售股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到这天结束时,已经有11个金融家自*。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胡佛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时,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所有股票成了烫手山芋,只要抛掉就好。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 楼。

2. 1907美国经济大恐慌的过程是什么

1907年经济危机

1905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危机并迅速转入高涨。这一次高涨不仅时间短,而且强度弱,但投机程度却很高。这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崛起,如电力、汽车、化学等。从1902年到1907年,美国的发电量从48亿度增至106亿度,增长了1倍多。1900年至1907年间,世界汽车产量由7000辆增至8.4万辆。在德国,化学工业的从业人数从1900年的15.3万人增至20.8万人。法国的汽车工业格外引人注目,1907年,法国已经生产了5.5万辆汽车,超过美国的4.4万辆。但是,带动这一轮高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铁路和重工业建设。1905年至1907年,美国建成了*****公里铁路,使用了860万吨钢轨,生产了2万台蒸汽机车和69万节车厢。

有这许多新兴工业的崛起,这一轮高涨本来可以指望持续时期比较长。但是,创业投机猖獗,使这一轮高涨暴起暴落。在美国,这一时期大量个人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发行掺水股票,从中牟取暴利。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1906年,吸金融投机吸引到美国的资本总额达5亿美元,美国信贷机构投入的资金约为3亿美元。这段时期,英国新设企业2.24万家,德国新设企业的资本额达15.54亿马克。美国和德国的投机活动最为强烈,而英法的资金则被卷入其中。在英国和法国,70%-75%的有价证券是外国债券。因此,美国与德国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这一轮高涨的新建生产能力大部分都是在1906年到1907年建成投产的,由此带动原材料价格的飞涨。1907年铁的最低价比1901到1905年间的最低价上涨了39.2%,铜价上涨了一倍,铅价上涨了92%。

如此高的价格是很难被有限的需求接受的,于是泡沫破灭的时机又成熟了。1907年到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负债达3.56亿美元,大多数银行则停止支付现金。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他们拥有股票和债券6.1亿美元,铁路长度1.3万公里。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以月度数字计算,钢产量下降近60%,生铁38%,机车69%,货车车厢75%,新建铁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

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的英国首当其冲,危机深度仅次于美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

危机在德国也十分严重。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轻工业损失也不小。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但由于该行业垄断程度高,黑色金属的价格竟提高了14%。

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危机不但使工人生活恶化,甚至教师与国家公务人员的生活都受影响,工会活动活跃起来。1909年,巴黎邮电职工大**,一时电讯中断。

这次危机以后,德国工业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英国。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的总和还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电气、化学等工业成为德国的骄傲。造船工业在1896年以前还不具规模,1899年至1913年间,每年平均造船30.5万吨。到1913年,德国轮船总吨位达到510万吨。德国海军实力已经接近英国。虽然如此,英国还拥有重大优势:庞大的殖民地,巨大的商船队,数额巨大的资本输出。德国认为,其实力与海外殖民地规模很不相称,而殖民地的重要性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显重要。于是,从经济战争转向军事战争的时机渐渐成熟了。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计划经济,危机遂告消失。

3. 你认为美国参议员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如何

美国参议员的股票交易那是高明的,很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唱多做空。

4. 你认为美国参议员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如何为什么

美国参议员的股票交易和八号股票交易有区别。

5. 你认为美国参议员的股票交易和沃伦•巴菲特的股票交易怎么样

美国参议员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都差不多水平吧

6. 哪个国家的哪个股市崩盘了谁能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崩盘了那个股市就没了

历史上着名的三次崩盘

有时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历史上着名的三次崩盘)

1636年发生在荷兰的崩盘故事,虽然距今已有360多年,但仍然是人们了解投资者非理性的最好例子。这个故事最有意义的一方面是,虽然它是世界证券交易史上最大的崩盘之一,虽然它将整个国家投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虽然其后果也是破产和萧条,但是,投资对象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或商品期货,而是郁金香球茎。
郁金香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是1559年的事情,当时参议员赫华待特别喜好收集奇花异草,有朋友从君士坦丁堡给他送来一箱郁金香球艺,他把这些郁金香种在他在德国奥格斯堡的花园里。这些郁金香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随后几年郁金香在上层社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德国和荷兰,以极高的价钱从君士坦丁堡定购部金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到了1634年,这种时尚越来越流行,从那年开始,荷兰富裕阶层认为,缺少郁金香是没有品位的象征。
郁金香价格年年上涨,最后达到天文数字。根据最狂热时的原始记载,对于一种被称为“永远的奥古斯塔斯”的稀少名

贵的郁金香,每个球茎的价格相当于:4600弗罗林(当时荷兰货币单位)、一辆新马车、两匹母马,以及全套马具。 那个时代一头肥壮的公牛才值120弗罗林,4600弗罗林是一大笔财富。另外一种被称为“总督”的稀有品种郁金香.一株的价格是:24车的粮食、8头肥猪、4头奶牛、4桶啤酒、l000磅奶油和几吨的奶酷。到了1636年,对郁金香球茎的需求激增,人们开始在荷兰好几座城市进行交易。不仅仅是富人买郁金香球茎,代理人和投机客也开始介入。价格即使有微小的一点下跌他们就买进.然后卖出获利。为了促进保证金交易,郁金香球茎期权交易也应运而生,保证金可以低至10%一20%。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卖掉他们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这个极有诱惑力的市场。
荷兰部金香的繁荣还引起了国外的注意,资本开始流入这个市场。这些资本不仅仅托起了郁金香的价格.同时还哄抬了土地、不动产和高档消费品的价格。财富膨胀,一些暴发户也加入到上层社会的行列。这些新贵由投机郁金香而富,并且把挣来的钱又投入到郁金香的买卖中去。传说乌得勒文(荷兰城市名)的一个配酒师,愿意为了三个郁金香球茎而卖掉他的酒厂。
到了九、十月份,一种久违的感觉开始蔓延:困惑和怀疑。怎么能够确信三个郁金香球茎竞然相当于一座酿酒厂的价格?人们开始忍住笑容。谁说过郁金香球茎价值无限??于是,市场出现恐慌,价格开始崩溃。
很多暴发户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残酷的事实:在他们手里的仅仅是没有任何人想要的郁金香球茎,更不用说归还经纪人的现金贷款。政府不得不寻求折中方案.宣布1636年以前签订的所有郁金香合约都无效,而1636年以后的合约只按原价的l0%执行。但是,实际价格比l0%还低,破产的人数越来越多。直到很多年以后.荷兰才逐渐从郁金香崩盘后的大萧条中恢复过来。

第二个有教育意义的市场非理性例子是发生于18世纪英国的投机事件。1841年,查尔斯?迈可在《极度流行的幻觉和群众性癫狂回忆录》中描述了这件事。
后来被称为“南海泡沫”的这家公司成立于1711年,当时牛淖伯爵成了南海公司,由那个时代的一些商人给予经济支持(这个公司的正式全称是“促进大不列颇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区渔业发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支持,年息确保6%,并且垄断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往来。
公司成立不久,有关它生意上的极高的、难以且信的盈利能力的传言四起,当时英国商品可以和秘鲁及墨西哥的金银直接进行以贷易贷交易,而秘鲁和墨西哥的金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实际情况是,西班牙殖民当局每年只允许一轮英国船只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润和5%的货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现平平淡谈,价格经常是诲个月只有两三个点的波动。
1717年,英掐格兰国王建议国债可以再次“私有化”。国家的两个最大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经过国会的热烈讨论,最后表决允许南海公司更多的负债经营,其年息为5%。但是,1719年发生在法国的一件事对这个英国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极其聪明的叫做约翰?罗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为“西方协会”的公司,从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开发和往来贸易。对该公司的投机炒作使得它的股价很快从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买家除了法国人外,还有疯狂的外国人,以至于英国公使请求女工陛下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英国资金流人法国证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于1719年12月2日见顶,随后的崩盘引发大量资金回流英国,寻找下一个操作目标。
密西西比事件给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个绝妙机会,他们现在愿意接受英国的全部债务。1720年1月22日,英国下议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考虑这个建议。尽管有很多警告的声音,但2月2日下议院还是通过了上交国会的议案。该议案建议进一步推进南海公司的资本化,投资者对此欢欣鼓舞,几天时间股价因升至176英镑,这其中还有法国资本的贡献。(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当议案还在辩论之中时,新的传言又开始流行,公司的利润好得不得了,股价进一步涨到317英镑。1720年4月7日,议案最终获得通过.但是,第二天,投资者获利回吐,股价从307典镑下跌到278英镑。
即使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公司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仍然能够获得投资收益,这个收益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是一个事实上已经停止活动的公司。但是,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胃口,4月12日,新的传言又开始出现,要以每股300英镑的价格发行1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新股发行经过两次公开认购.几天后股价涨到340英镑。公司随即宣布,无论新老股票,每股都可获得10%的红利,而母公司将以每股400英镑的价格再发行l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同样获得超额认购,但公司自身还是处在停顿状态。
在1717一1720年问,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创业精神,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发行”。有很多类似“西方协会”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么都不干,仅仅出售计划、概念和希望。这些公司在登记成立时完全没有实际业务,由所计划的业务领域的新手管理。人们抢购股票,价格直线上升。股票投机不仅仅是富人的游戏:所有人都加人进来.无论男女老幼。这些公司很快获得流行的名称“泡沫”,因为公司的创立者在股票上市几天或几周内就卖出他们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怜的投资者套牢在高高的价位上,而公司名存实亡。
1720年6月11日,国王宣布这些公司的一部分为“公共害虫”,禁止交易它们的股票.违者将受到罚款处理。共有104家被禁止的公司,包括下列虚构的经营活动:
●改善制皂工艺。
●从铅中提炼银。
●购买和组装船只以肃清海盗。
●将水银转化为可锻造的精细金属。

尽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还在产生,投机活动持续升温。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这个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价达到550英镑。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入们的想象,6月份价格超过700英镑,这段时间股价变化特别神经,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价格跌到650英镑,下午又涨回750英镑。很多大的投资者利用这个夏天的高价位卖出股票,转而将获得的利润投入到其他各行各业.包括土地、商品、房地产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买进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价格上升阶段,他就卖出所有股票,获利5000英镑。但是,在盛夏期间,他又买了回来,这笔交易使他亏损了20000英镑。
6月初,南海公司股价再创新高,经过一阵短暂的令人眩晕的变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价达到每股1050英镑。只有极少数人明白,离投资者逃顶的时间已经不远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局成员,他们利用这个夏天高高在上的股价成功甩绰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经开始在普通投资者而前败露,股价逐级盘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层宣布将连续12年每年支付50%的红利。这将完全伤空公司,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投资者与日俱增的紧张和不安。9月1日,股价继续下跌。两天后,股价跌到750英镑.崩盘由此开始。股价在这个月的剩余交易日飞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银行宣布破产,股价开始加速下跌。该月的最后一天,股价为150英镑.一个月内下跌了85%。
南海公司崩盘后,银行和证券经纪人遇到围攻。很多人向银行借贷买进大量南海公司股票,金融界遭遇一系列的破产风暴。南海公司最终于1855年被解散。公司股票转换为公债。在该公司140年的历史中、它从来没有真正成功地从事过任何上规模的南海地区贸易。

第三个有教育意义的市场非理性例子是发生美国。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结束了历史上一幕最大的疯狂投机。
到1924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相对狭小的价格区问内窄幅波动,每当它超过110点,就会遭受强烈卖压。到了1924年底,股指终于交破这个界限。在1925年,服指跃升到150点以上。股指的上升标志着多头好日子的到来。
从股市非常萧条的1921年到1928年,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则增加了15%。通货膨胀率很低,新兴工业四处萌芽。
乐观主义越来越流行,再加上资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活动,经过1926年短暂的反转下跌后,股市月月创新高,由此诞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随着股民的增多,信托投资公司也随之增加。在1921年,大概只有40家信托公司.而到1927年初.这个数目上升到160家.同年底又达到300家。从1927年初到1929年秋,信托投资公司的总资产增加了10倍,人们基本上毫不怀疑这些公司的信用。
其中员着名的是高盛公司,它于1928年出资成立高盛贸易公司(GsTc),这个公司很快就发行了1亿美元的股票,以面值卖给母公司。母公司再以104美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投资者.由此获利400万美元。1929年2月7日.股票价格是每股222.5美元。买家中就有高盛贸易公司,它在3月14日共持有5700万美元自己公司的股票,当然可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投资者一点也不担心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崩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当巴布森于1929年9月5日发表股市要跌60一80点的着名预言后,市场开始对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跌了10点,很快就有了“巴布森突变”的说法。几天后.受到利好谈话的刺激,买家重新人市,这其中有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的着名论断:“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来衡量,股币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内在实际价值。”许多报纸也刊登正面服评,以抵消负面批评。证券交易杂志《拜伦》更是如此.它在9月9日那一期封面公开取笑巴布森,(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将他描述为“来自韦尔斯利山的预言家”。没有任何人怀疑谁应该对这场危机负责:巴布森。
但是,股票价格却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到了9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这次股份跌到上一年夏天的高点。市场再次反弹.但是没有创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跌比较大幅萎缩。10月15日,国家城市银行总裁查尔斯’米切尔发表谈话,指出纵观全国,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他的谈话很快得到费雪教授的支持,费雪教授说:“我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就会看好,并创新高。”
但是,1929年10月21日,《拜伦》的读者可以看到图学家威廉.彼得哈密尔顿的文章,他警告指数图形走势很不好,指数已经跌破密集成交区。按照哈密尔顿的说法,如果工业指数跌穿325.17点、铁路指数跌穿16826点,那将是一个“强烈的熊市信号”。就在那一天,工业指数跌穿了哈密尔顿的临界值.两天后铁路指数也步其后尘。市场垂直跳水.成交量也达到历史第三位,高达600万股,崩盘拉开序幕。
l0月24日,成交量放大到1200万服,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显的恐慌气氛。事态已经明显失去控制,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下述谈话:“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即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建立在踏实和繁荣的基础上的。”胡佛的讲话与宇航员宣布发动机没有着火具有同样的保证作用。恐慌迅速蔓延,随后几天股价连续跳水,市场似乎永远无底。10月29日,在强烈的卖压下.恐慌达到极点,1600万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来。有这么一个传说,交易所的一个送信员突然间想到一个主意,出价每股1美元购买一块无人间津的地皮,他居然做成了这笔生意。直到11月13日,指数跌到224点才稳住阵脚。那些以为股票已经很便宜而冒险买进的投资者又犯了个严重错误。罗斯福想利用他的“新政’化解这个危机.其结果只是范围更大、更严重的衰退。1930年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点才真正见底。工业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资证书不到2美元就可买到。

上述三个故事的结论很明显,那就是市场有时会完全沉浸在那样一种希望、贪婪和恐惧的非理性感情中。虽然心理学可以部分解释人们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但是它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人们同时行动这个问题。为探寻这个群体现象的答案.我们应该转而咨询一些分析复杂运动的专家.也就是数学家。
“价格突然崩溃,但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新闻对吗?”
“是的。起先股价慢慢下跌、然后突然加速,最后变成歇斯底里。”
“这种情况你见过几次?”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500年大概有四五十次。但是我提醒你,那只是主要的崩盘。除此之外,还方很多小规模的崩盘。至于这些小的崩盘恐怕有几千次。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

7. 富兰克林·罗斯福如何领导美国走出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

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
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
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富兰克林·罗斯福

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正隐藏着严重的危机。1929年,纽约华尔街股市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引起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式,胡佛政府无能为力,在人民的咒骂声中,共和党威信扫地。这时美国出现了一位历史性的伟大人物,是他使美国走出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今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人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1932年11月,罗斯福出任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自从亚伯拉罕·林肯在不平静的托马克河彼岸出现一支叛军之际出任国家领袖以来,还没有一个新总统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面对这种形势,罗斯福毫不畏惧,经过努力,他成功了。
罗斯福成功地领导美国走出非常时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有几点极为重要。
首先要从罗斯福的性格上看。从小他的父亲便开始培养他战胜狂风恶浪的勇气,他的母亲赋予他那终生保持着的威严不可侵犯的气度,使他成为一个大胆、乐观、坚强的人,即使得了小儿麻痹疹,他也不对厄运妥协。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正是他的决心,他的轻松乐观的态度,他那刀枪不入的气派点燃了举国上下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另一方面,罗斯福的堂叔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带给他一些社会责任感,使他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坚持到胜利。罗斯福坚定不移地实施新政是帮助他成功克服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他的第一个“百日新政”中的《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房屋贷款法案》、《“证券真实”法案》、农业信贷管理局等,都是罗斯福针对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状况作出的“大胆、持久的实验”。同时,他认为只有为人民制造一张安全网,才能更充分地实施新政。于是 1935 年8 月14日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深得了民众的拥护,罗斯福认为,社会保险应负责“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这些思想很了不起,他认识到有责任保护全国人民的社会权利,社会保险是把福利国家移植到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新政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但它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直到今天,新政的许多内容和做法仍被一些国家借鉴,它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
第三、罗斯福作为一个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对解决危机有独到的见解。他认识到用老办法来解决经济萧条的溃疡是完全无济于事的,他要求国会扩大总统权力,使国家参与并调控经济,把政府管理经济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无形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政府规定禁止输出黄金,违者最高可罚款1 万美金和判处10年徒刑;总统得到了管制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交易的紧急权力;国会通过的《紧急银行法》允许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复业等,都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具体内容。舆论说,用这种“结合”管理经济的手段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了一道闪电”,对收拾局面、稳定人心、发展经济、走出困境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罗斯福明智地采取了正确方式与人民交流。他的“炉边谈话”(一种非正式广播讲话,以聊天的形式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给人民),他常以“我的朋友们”开始,罗斯福这一作法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与人民沟通,使人们及时了解新政,了解总统的思想变化,从而缩小总统与人民的距离,使人们对罗斯福更信任,让他可以最多的发挥新政的作用,更好地安定人心,并使总统与人民建立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他逝世。
第五、罗斯福有高明的用人之道。他带有实用主义观点的政策,大都来自他那由各方面人才组成的参谋班子。他们能在一般事物中发挥他们的合理思维和分析才能,在特定的领域里施展他们的专业知识。罗斯福成功地领导美国经济走出危机,其忠心耿耿的助手们也帮了他很大的忙。
由于罗斯福的影响力和努力,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向稳定、发展。当然,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他在执政后期动员美国人民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为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富兰克林·罗斯福成功地领导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他的名字将永远载入美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册。

8. 9.11事件为什么会使得美国的股市大跌呢

在九月十一日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对美国与世界的经济动向进行了探讨。

实际上,在事件发生以前,美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衰退,并且前景并不乐观。

美国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赖于消费者的开支花费。根据密西根大学的一项紧密跟踪,在事件的前一天九月十日所完成的一项调查,美国九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到了83.6,而八月份曾经是91.5,下跌了8.6%。

同时,关于第三季度市场和企业经济状况进一步变坏,因而营利低于资本市场预估值,各种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几乎都发出了对公司经济表现的预警公布。美国劳工部宣布美国在八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4.9%,是四年来的最高点。仅仅在9月1日结束的一个星期内,失业人数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六万人。这个消息当时就使得美国股市进入了新一轮的抛售。

经济学家Steve Wood说:“企业裁员的步伐在加快,而雇用新员工的活动已经停止。经济的错位再加上这次(九月十一日的)悲剧性事件,这种趋势非常有可能会延续下去。”

经济上的沉重打击

在这次911事件中,最明显受到打击的是美国航空运输企业。美国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各自损失了两架飞机。整个空运停顿了三天。而恢复飞行以后,除了头两天因为要运载滞留的乘客而显示了一点繁忙之外,目前的乘客人数已经剧烈减缩,新闻报导说,某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飞机只有一位乘客,而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飞机也只有两个乘客。电视新闻显示出空荡荡的机场航空公司旅客报到柜台、大量空房间的旅馆(目前的生意是去年的四分之一左右)、排着长队的等侯乘客的出租汽车、布置得很漂亮然而只有一两桌顾客的饭店,医院的住院与门诊病人大减。许多航空公司允许乘客免费退掉在9月25日之前的航班的机票。有一个旅行社的老板在电视访谈中说,退票的人非常多,而没有人买机票。由于需要大大加强机场的安全检查与保卫工作,因此一方面加大了机场和各行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航空旅行变成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旧金山的旅游商业组织针对游客量大跌的情况,立即调整了广告宣传范围,只针对可以开车到达旧金山的美国西部各州。

今天的报道说,航空业界这次可能损失了三亿美元,他们已经向政府提出了五十亿美元的现金救助请求以及一百九十亿美元其他方式的援助(许多评论指出,这是本来已经处于经济恶劣状况的航空业界想趁机捞一笔纳税人的钱来挽救他们自己,提出应当让那些航空公司在破产法的保护之下自救。)。美国政府方面说,希望能在下一周作出一个挽救美国航空公司的计划。

再下来就是保险行业,这次他们需要在各方面进行非常巨额的理赔。

所有在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和附近的公司,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在人员、财产、经营方面遭受巨大损失。那一个区的电力和交通至今未能恢复正常。据估计,废墟的清理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美国各大电视网也是这次事件的重灾户,原因是他们整整有两天停止了播放商业广告电视,因而损失了大笔的收入。

有经济学家估计,这次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四百亿美元左右。这几年,美国有财政盈余,目前手上还握有一千六百亿美元。从帐面上,也许可以应付。但是,另外的一些专家却指出,目前可以看到的损失只是巨大的冰山的一角,连锁的损失与通过人的反应而带来的损失,将是一个难以估算的数字。

心理上的严重创伤

在一篇题为《茫然的美国人艰难面对陌生而更残酷的世界》(美国硅谷《水星报》9月11日深夜)当中,有下面的一些叙述:

“这个国家突然间显的是这么小、这么脆弱,震惊与恐俱把它挤压在一起了。美国从来都没有感受过如此受到恐怖分子的完全支配。

“他们是使用我们自己的飞机作为炸弹来对付我们。

“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并非是在星期二的攻击当中唯一受到损害的东西,美国一向自我标榜的无敌与绝对不败也已成为过去。‘我们并非全面强大,’一个硅谷圣特克拉克大学的毕业班的学生说。

“这个国家经历过珍珠港和一九九三年的世贸中心爆炸。但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这次攻击的规模和所造成的伤亡相比,这是一次对这个国家的金融与国防中心的直接攻击。

“但历史学家韦卡拉(Winkler)认为,星期二代表了一个新时期的来临。‘从一定程度来说,’他指出,‘我们过去一直在误导我们自己,自认为可以控制任何东西。但实际上是我们一直到现在都极其走运。很可能,我们持续的幸运已经结束。’”

消费者信心可能是关键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美国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赖于消费者的开支花费。在受到攻击之前的一段时间,虽然美国企业经济状况越来越差,但是消费者的购物开支和各项消费还能保持较为强劲,特别是全美国的房地产交易由于利率的不断下降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而得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跃。这使得美国经济没有急剧进入衰退。

事件发生之后的这个礼拜,除了跟航空运输业相关连的消费活动大受打击之外,股票市场的一再重挫更显示了投资者信心所受的打击。由于美国大约有一半的家庭都参与了一定程度的股票投资,因此,投资者的信心与消费者信心是密切相联的。今天的一个报导指出,这一周之内,信用卡消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有联邦参议员号召大家要“购物救国”(“Go buy America!”), 一个电视讨论节目的主持人也批评一些人表面上是挂起美国国旗,但却在大量抛售股票。

危险的期望

CNN新闻网的资深作者Mark Gongloff在他的《消费者掌握着钥匙》一文中写道:

“类似波斯湾战争那样的成功的军事行动可以对消费者的情绪有正面的影响,正如当时美国及其盟友在波斯湾的胜利促进了后来几个季度的美国国内产值的增长。 Putnam投资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Goodman说:‘如果采取迅猛的报复行动并且取得胜利,这将会使得人们感觉良好,激发庆祝的气氛以及给予我们一个(经济)提升。”

美国的圣诞节购物季节将在11月开始。这个购物季节的营业额是全年的三分之一。

从以上美国经济学界与媒体的观点来判断,在十一月底以前,美国的军事行动需要取得“鼓舞人心的胜利”。

硅谷《水星报》这一天报导指出,美国政府高层现在报复攻击对象的选择上产生了分歧。以国务卿鲍威尔和副总统切尼为首的一方主张集中打击本-拉登,而以国防部副部长为首的五角大楼的高层文职官员们却主张要同时彻底打击伊拉克。

新闻不断传出恐怖分子有可能发动下一波攻击。

很显然,布什在组织盟军方面也进行得不顺利。并且单方面强调报复打击,而不去检讨美国的对外政策,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怀疑事态会因为互相报复而不断恶化。

这一切,肯定不会对消费者信息有任何正面的影响。

拿波斯湾战争时期的消费者信心曲线变化来对目前的情况作出期望,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当年,打击的目标非常明确、战争的延续时间的控制权在握、双方力量悬殊、战争发生并且局限在远离本土的地方。

而今天,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攻击就发生在本土,而且发生在国家的心脏与神经中枢,打击的目标不清晰,敌人的定义也非常模糊,极为容易转化为种族与宗教的矛盾 (历史与今天的中东现状证明了,种族与宗教的矛盾是非常敏感和难以解决的。布什竟然在白宫向记者谈话时用了“十字军东征”这个横跨十一、十二和十三世纪的基督教对穆斯林圣地掠夺战争来形容他所提出的对恐怖分子之战争(白宫后来作出更正),可见划清界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第三世界的平民。),同时,也无法控制战争的范围以及战争的期限。因此,历史并非是在简单地重复。

9. 莫名其妙死去美国总统和议员。

美国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它迅猛的崛起和广泛的影响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美国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国际势力的干预和阴谋,其中,尤以国际金融势力对美国的渗透和颠覆最令人惊心动魄,而却最不为人所知。

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建立几乎是全神贯注地防范封建专制势力的威胁,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对金钱权力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却没有可靠的免疫力。

新生的民主制度对于国际银行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权,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一战略主攻方向的判断和防御出现了重大漏洞。“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政府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

谁是刺杀林肯真正的兇手?

德国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林肯)从国会那里得到授权通过向人民出售国债来进行借债,这样政府和国家就从外国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来。当他们(国际金融家)明白过来美国将逃出他们的掌握时,林肯的死期就不远了”。

当林肯解放了黑奴,统一了南方以后,立即宣布南方在战争中所负的战争债务全部一笔勾销。在战争中一直为南方提供巨额金融支持的国际银行家们,损失惨重。为了报复林肯,更是为了颠覆林肯的货币新政,他们纠集了对林肯总统不满意的各种势力,严密策划了刺杀行动。最后发现和指派几个行刺的狂热分子实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林肯被刺后,在国际金融势力的操纵下,国会宣布废除林肯的新币政策,冻结林肯新币的发行上限为不超过4亿美元。

1972年,有人问美国财政部,林肯发行的4亿5千万美元的新币到底节省了多少利息。经过认真计算,几个星期之后财政部的回答是:因为林肯发行美国政府自己的货币一共为美国政府节省了40亿美元的利息。〔注:2.14〕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损失。美国可能没人能够沿着他伟大的足迹前行,而银行家们将会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担心外国银行家以他们高超和残酷的手腕会最终得到美国的富饶,然后用它来系统地腐蚀现代文明。”

肯尼迪遇刺前两分钟

对于美国人来说,1963年11月22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肯尼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遇刺身亡。噩耗传来,整个美国都陷入了震惊和悲伤之中。几十年以后,人们在说起这一时刻时,很多人都能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在干什麽。究竟是谁,为什麽刺杀肯尼迪至今仍众说纷纭。美国官方的沃伦委员会的最终结论是一个名叫奥斯瓦德的兇手单独作案,但是此案的疑点实在太多,几十年来社会上流传着各种阴谋论。

最明显的疑点是兇手被警方抓获不到48小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另一名犹太杀手近距离枪杀,上百万人在电视机旁看到了谋杀全过程,而该兇手的动机竟然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犹太人的胆量”。

Jack Rubyshooting Lee Harvey Oswald.

另一个巨大的疑点是到底几个人参与了谋杀肯尼迪,沃伦委员会的结论是奥斯瓦德在5.6秒的时间里连发三枪,其中一发子弹打飞,一发击中肯尼迪的颈部,另外一发致命的子弹命中头部。几乎没有人相信奥斯瓦德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准确射击三次,更奇怪的是打中肯尼迪的颈部的子弹是先击中了坐在肯尼迪前方的德州州长后,再射中肯尼迪的,而这样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人们称之为一发“神奇的子弹”。更多的专家相信,不只一人从不同的方向朝肯尼迪开枪,而且不止三发子弹。

据后来护卫肯尼迪车驾的一名巡警回忆,“当肯尼迪在机场忙着和欢迎的人群握手时,约翰逊(副总统)的秘密特勤(Secrete Service)走过来给我们做安全工作指示。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说总统在德利广场(刺杀现场)的行车路线临时作了修改。如果保持原来的路线,杀手可能完全没有机会下手。他们还给我们下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命令,通常情况下,我们四个摩托护警应该紧靠总统座车的四周,但是他们这次让我们全部退到车后,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总统座车的后轮。他们说这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没有遮拦的视野’……我的另一位朋友(保护副总统约翰逊)看见他(约翰逊)在听到第一发子弹前30或40秒时,开始在车里弯下身来,甚至在车队拐上休斯敦大街之前。也许他在车里的地毯上找什么东西,但是他看起来就好像预感到会有子弹飞过来一样”。

当第一夫人杰奎琳随着丈夫的遗体乘空军一号到达华盛顿机场时,她仍然穿着溅满肯尼迪鲜血的大衣,她坚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犯下的罪恶”,此时的兇手奥斯瓦德仍被警方看押,杰奎琳所说的“他们”又是?杰奎琳在自己的遗嘱中说道,在她死后50周年(2044年5月19日),如果她的最小的孩子已经去世,她授权肯尼迪图书馆公开一份500页的关于肯尼迪的文件。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小的儿子在1999年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丧了命。

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着名的民权运动推动者,在1968年当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几乎肯定可以最终当选总统,但是就在他欢庆胜利的时候,又是在大庭广众的场合被乱抢打死。

在肯尼迪被刺杀后的短短三年中,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其中6人被枪杀,3人死于车祸,2人自杀,1人被割喉,1人被拧断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英国的一名数学家在1967年2月的伦敦星期日时报声称,这种巧合的概率为10万万亿分之一。从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注 7.8〕

沃伦委员会让人生疑的还有封存所有文件、档案和证据长达75年直到2039年才解密,这些文件涉及CIA、FBI、总统特警保镖、NSA(国家安全局)、国务院、海军陆战队等机构。另外,FBI和其它政府机构还涉嫌销毁证据。

2003年肯尼迪遇刺40周年,美国ABC广播公司搞了一次调查,70%的美国人认为刺杀肯尼迪是一个更大规模的阴谋。

如此大规模地协调和组织,如此明显的证据和证人的封杀都说明肯尼迪刺杀事件其实已经不是一次秘密谋杀,而更像是公开处决,意在警告今后的美国总统们要搞清楚谁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宰。

问题是,肯尼迪家族也是国际银行家集团中的“圈里人”,其父约瑟夫就是1929年股票崩盘时大发其财,后来被罗斯福总统任命的首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主席,早在40年代就跻身在亿万富豪的行列中了,如果不是这样显赫的家境,肯尼迪也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总统。那麽肯尼迪何以开罪了整个统治精英阶层,以至于落得杀身之祸呢?

毫无疑问,肯尼迪是一位富有雄心和才干的人物,当年纪青青的他坐上了总统的宝座,就碰上了古巴导弹危机这样重大挑战,他的表现坚定陈稳,可圈可点,面对和苏联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巨大危险而毫不妥协,最终逼退了赫鲁晓夫。肯尼迪还意气风发地推动了美国航天计划,最终使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尽管他没能亲眼看到这一伟大的时刻,但他的神奇的感召力却伴随着整个计划。在推动民权运动方面,肯尼迪兄弟更是功勋卓着。1962年当第一名黑人大学生试图到密西西比大学注册时,引发了当地白人的激烈反对,全美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民权运动的这个焦点上。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动400名联邦执法人员和3000名国民警卫队护送这名黑人学生上学,此举震惊美国社会,肯尼迪顿时深得人民爱戴。在他的号召下,美国青年踊跃参加和平队(Peace Corps),志愿奔赴世界第三世界国家去帮助当地的教育、卫生和农业的发展。

在肯尼迪主政的短短3年中,能有如此耀眼的政绩,的确堪称一代豪杰。这样雄才大略的抱负,如此果断坚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国人民的热爱和世界各国的敬仰,肯尼迪岂是愿做“傀儡”的人物?

当肯尼迪越来越强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愿来运作这个国家时,他就必然与他背后的强大而无形的统治精英集团产生尖锐的冲突。当冲突的焦点涉及到国际银行家所主导的统治精英的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 货币发行权的时候,肯尼迪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11110号总统令(Executive Order),着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银锭、银币和标准白银美元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券’(Silver Certificate)”,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肯尼迪的意图十分明显,从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如果该计划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逐步摆脱必须从美联储“借钱”并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谬境地,并且以白银为支撑的货币不是“透支未来”的债务货币,而是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白银券”的流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发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终迫使美联储银行破产。

如果失去控制货币发行的权力,国际银行家对美国这个最大的财富创造国将失去大部分影响力,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要搞清楚11110号总统令的由来和意义,我们必须从白银在美国的几起几落说起。

白银在美国成为合法货币始于1792年的《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该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纯银24.1克,金银比价1比15。美元作为美国货币最基准的度量衡是基于白银之上的。此后美国长期保持金银货币双轨制。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铸币法案》在欧洲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压力下,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实行了单一的金本位,由于罗斯切尔德家族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黄金矿产和黄金供应,他们实际上控制了整个欧洲的货币供应。白银的产地比黄金更为分散,产量和供应量也大得多,控制起来难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后,罗斯切尔德家族先后胁迫欧洲大部分国家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实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国也是这个总体步骤中的一步。这个法案在美国西部产银州激起了强烈反对,人们称这个法案为“1873年恶法”(Crime of 1873),随后产生了轰轰烈烈的支持白银的民间草根运动。

美国国会为了平衡纽约地区欧洲势力背景的银行家的影响力,又通过了《1878年布兰德-埃勒森法案》(Bland-Allison Act of 1878),要求美国财政部必须每月购买价值200到400万美元的白银,金银比价重新设定为1比16。银币与金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于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债务。和“黄金券”一样,财政部同样发行“白银券”,一美元的“白银券”直接对应一美元的银币,以便于流通。

(一美元的“白银券”,可直接兑换一美元等价银币)

后来《1878年布兰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谢尔曼白银采购法》(Sherman Silver Purchase Act)所取代,新法案增加了财政部必须购买白银的数量,在以前的基础上,财政部必须每月增加450万盎司的购买量。

1913年美联储成立以来,“美联储券”(Federal Reserve Note)开始发行,到1929年大衰退时,“美联储券”已经逐渐占有货币流通的主要份额。到1933年时,“美联储券”仍能兑换等价黄金。

(1914年一美元“美联储券”,可以间接兑换等价金币)

在1933年时,在货币流通领域中还有“黄金券”(Gold Certificate)和“美国政府券”。

(1913年50美元黄金券,可直接兑换50美元等价金币,1933年后持有该货币违法)

“美国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就是林肯在内战时期发行的美国第一种法币,即“林肯绿币”(Greenbacks)。它的总发行量被限定在6,681,016。1960年,它仅占美国货币流通总量的1%。

(“美国政府券”,即“林肯绿币”)

除了上述4种主要货币,还有少量的其它货币形式共存。

在1933年罗斯福废除金本位并宣布拥有黄金非法之后,黄金券即退出流通。美国货币流通领域仅剩下“美联储券”、“白银券”和“美国政府券”,由于“美国政府券”先天不足,有发行上限,所以不被国际银行家视作重大威胁。“白银券”就麻烦多了。

由于美国财政部被法律规定常年购买白银,到30年代,美国财政部已经拥有高达60多亿盎司(Troy Once)的白银,大致接近20万吨的庞大储备,再加上白银矿产遍布世界,生产量也颇为可观,要是全部实现货币化发行“白银券”,势必成为国际银行家最大的梦靥。

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中规定,如果美联储解散,所有还在流通领域的美联储券必须以等价白银回收,1933年罗斯福帮助国际银行家废除了金本位之后,美国货币流通实际上是处在“银本位”之下。

不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廉价货币”和“赤字财政”的“大业”就会受到严重掣肘,国际银行家梦寐以求的通过通货膨胀这种更高效率的金融工具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掠夺公民财富的计划就会受到牵制。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规模赤字财政的推行,再加上战后重建欧洲经济的庞大开支以及朝鲜战争的卷入和越南战争升级,美联储大规模发行国债货币逐渐被市场发觉,美国人民从40年代开始不断用“白银券”兑换成银币和银锭,导致财政部天文数字的白银储备急剧缩水。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对白银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更是雪上加霜,到60年代初肯尼迪入主白宫时,财政部的白银储备已锐减到19亿盎司。同时白银的市场价格猛涨,已逐渐逼近银币的货币价值1.29美元。当“白银券”被兑换成白银实物后,“白银券”也就自然退出流通,“劣币驱除好币”的“格雷欣法则”的效应显现了出来。

这一切就是肯尼迪签署11110号总统令的大背景。

保卫白银和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成为肯尼迪和国际银行家斗争的焦点。

对于国际银行家而言,彻底废除黄金的货币地位已在全盘计划之中,但解决白银问题拥有着更高的优先级别。由于白银的潜在矿藏资源非常巨大,一旦世界各国在市场价格引导下开始更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不仅废除金本位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而且还将陷入黄金和白银的两线作战。一旦白银供应量大涨,“白银券” 很可能死灰复燃,重新与“美联储券”一争高下,由于美国政府掌握着发行“白银券”的大权,到时候鹿死谁手尚无定论。“白银券”如果占了上风,美联储的生存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所以国际银行家最紧迫的任务是尽最大可能压低银价,一方面让世界银矿行业处在亏损或是微利状态,从而延缓银矿的勘探和开发,减少供应量;另一方面促使工业用银量猛增,使得替代白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毫无必要,从而以最快速度消耗美国财政部仅存的白银储备。当财政部拿不出白银的时候,“白银券” 自然就不战而降,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关键是争取时间。

肯尼迪自然是对此心知肚明,他一方面对国际银行家表态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另一方面却另作安排。不幸的是,他的财政部长道格拉斯.第伦(Douglas Dillon)并非他的心腹,第伦出身于华尔街银行大家族,身为共和党人被国际银行家强塞到肯尼迪的民主党内阁中,主要财政大权由第伦向国际银行家们负责。在第伦上任后,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最快速度消耗财政部的白银储备。果然第伦不负众望,他以91美分一盎司的超低市场价向工业用户大量倾销白银。1947年成立的美国白银用户协会(TheSilverUsersAssociation)与第伦遥相呼应,强烈要求“卖掉(财政部)剩余的存银来满足白银用户的需求”〔注 7.9〕

1961年3月19日的纽约时报这样报道:

参议员抱怨美国(财政部)低价抛售(白银)

参议员艾伦.百博(Alan Bible)今天向财政部提出重新审查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大量抛售白银的政策。这位内华达的民主党议员在给财政部长道格拉斯.第伦的信中说,美国国内的银矿开发已经落后于消费需求,而财政部的倾销行为是控制一个不现实的价格上限。世界性的白银短缺只有通过在北美和南美地区大量开发新产能来解决。他说‘只有当财政部缓解对国内市场和邻国的严酷的价格压力后,这一切才谈得上。”

1961年8月19日的纽约时报还登载了这样一篇消息:

主要来自产银州的13个西部民主党参议员今天向肯尼迪总统提交了一封联名信,信中要求财政部立刻停止抛售白银的行为。财政部的倾销压低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白银价格。

1961年10月16日,纽约时报:

财政部抛售白银储备已经对白银市场的价格加上了一个紧紧的盖子。工业用户知道他们可以从财政部得到每盎司91到92美分的白银,所以他们拒绝支付更多的钱给新的白银生产商。

1961年11月29日,纽约时报:

白银生产商们昨天欣喜地听到一则消息,肯尼迪总统已经下令财政部体停止向工业界抛售货币白银。白银的工业用户被震惊了。

1961年11月30日,纽约时报:

白银的价格冲上了41年来纽约市场的最高价位,随着星期二肯尼迪总统宣布全面改变美国政府的白银政策,决定由市场来决定白银的价格。第一步就是立刻停止财政部出售不必支撑纸币(“白银券“)的白银的行为。

肯尼迪总统终于出手了,虽然时间已经稍显晚了一些,因为财政部的白银此时已剩下不足17亿盎司了。但是他的果断措施已经使市场银价向世界各地的白银生产厂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白银产量的上升和财政部的存量企稳都是可以预期的事。白银公司的股票一飞冲天。

肯尼迪的这一行为颠覆性地破坏了国际银行家的图谋。

1963年4月,美联储主席威廉.马丁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美联储委员会确信,没有必要在美国货币系统中使用白银。尽管有人觉得把白银从支撑我们一部分货币系统中抽出可能会造成货币贬值,我不能认同这种观点。”

按照一般规律,当白银市场得到明确的价格上涨的信号,到重新开始新的资源勘探,新增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最后提高总供应量,需要5年左右的周期,所以能否最终保住白银的货币地位,从而保留下美国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希望,关键时刻将是1966年。

肯尼迪与国际银行家争夺的制高点就是白银的货币地位,整个战役关系着美国民选政府是否能够最后保留住货币发行权。一旦白银重新开始大量供应,肯尼迪就可以与西部白银生产州联手进一步推动美元货币的白银含量重估的立法,加大“白银券”的发行量,“白银券”势必再度崛起。

到那时,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的11110号总统令就会立刻成为对付“美联储券”的利害杀招。

可惜的是,国际银行家也同样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这个深受选民热爱的总统几乎可以肯定会在1964年底的大选中获得连任,如果肯尼迪再作4年总统,局面将变得无法收拾。除掉肯尼迪成了唯一的选择。

当国际银行家中意的副总统在肯尼迪被刺当天在飞机上继任美利坚第36届总统时,他深知国际银行家们对他的期许是什么,他不能也不敢辜负这种“期许”。

10. 美国除了巴菲特索罗斯还有哪些是靠炒股赚取上百亿美元的

巴菲特和索罗斯到底谁最厉害?

索罗斯名义上退休了,我们都很难在明处看到他的投资动作了。

惜乎?惜哉!

索罗斯的投资成就无与伦比,事实上他比另一个大师巴菲特更加伟大。表面上,巴菲特个人财富更多,但是只要我们深通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发现索罗斯比巴菲特的成绩高很多。

首先:起点大不一样。

巴菲特是地道的美国人,家庭背景比索罗斯好。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曾担任奥马哈扶轮俱乐部主席,是地方名流。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巴菲特是美国议员,交友甚广,而且他还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曾在196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立遗嘱,把他的财富中33万投到小巴菲特的公司。

在此之前,1957,也就是索罗斯刚到美国的第二年,巴菲特就掌管50万美元的资金;1962年,巴菲特个人已经拥有100万美金,而此时索罗斯刚到美国第6个年头,还是个为混饭而发愁的分析师呢。

与巴菲特的家世比起来,索罗斯相见形拙。就在巴菲特还是学生时代就可以拿出一万一千美金买股票得时候,而彼时索罗斯和他父母天天还在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索罗斯在英国伦敦商学院读书的时候还不得不申请贫穷救济才能糊口。

索罗斯1956年到美国的时候,身上携带的全部家当只有5000美金,生存和生活只能全能靠5000元,而此时巴菲特个人资产已经几十万美金。当索罗斯1969年刚刚成立双鹰基金的时候,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6500万。起点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屌丝和贵族之间的差别,初始财富差距以万倍来计。

其次,资金分配天壤之别。

巴菲特是有名的抠门,每天就喝可乐吃面包,对于子女也是十分抠门,比尔盖茨到巴菲特家造访,发现他简朴的不得了。巴菲特在给比尔盖茨慈善基金捐钱之前,是有名的吝啬鬼,基本上很少捐款。巴菲特的钱只用一个用处:继续投资,复利赚钱。

而索罗斯就大不一样了。索罗斯有伟大的社会目标,他一生致力于开放社会,为此他捐了很多钱,在比尔·盖兹和沃伦·巴菲特开始捐款前,索罗斯的捐款金额多年蝉联第一。

索罗斯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在过去30年时间里,他捐赠了80多亿美元资金来促进民主、培育言论自由、改善教育和消灭全球范围内的贫穷现象。

虽然巴菲特也把钱捐出去了,但那是后来一次性捐出去的,之前一直是积累,本金没有缩小。而索罗斯捐款是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捐出去的,每捐出去一笔钱,都缩小本金。

苏联解体的时候,索罗斯个人曾经出资养活苏联一半的科学家,索罗斯害怕这些科学家被极端独裁分子和恐怖分子拉拢,所以出手很慷慨。巴菲特是赚到钱等老来一起捐,索罗斯是边捐款边赚钱,这是两种模式,当然巴菲特积累的更多了。如果索罗斯把捐出的80亿美金也加在他的基金上面,按照他本人的收益率,索罗斯的总财富要翻一番还不止。

第三,巴菲特通过控制波克夏哈维公司来控制投资,而索罗斯通过基金来控制投资。

本质上,巴菲特是作为股东,用经营企业的方法来投资,而索罗斯则是基金经理,通过拿提成和管理费来投资。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当然巴菲特更容易积累钱。说白了,巴菲特更接近企业家,而索罗斯更充满金融投资家的色彩。

这么一比较就知道,索罗斯和巴菲特个人财富差别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说索罗斯比巴菲特伟大,还源于:

第一,投资收益。据复旦大学孙飞舟博士的博士论文《乔治索罗斯金融投资思想研究》统计,从1969到2002,巴菲特的复合收益率24.31%;而索罗斯是30.23%。关于这两个大师的收益率比较,媒体有不同版本,但是记者的写法都不严谨,我采用博士论文的数据,这比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数据严谨多了,也比证券公司的数据客观真实。

根据孙飞舟博士的统计,我把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年度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用两个图表来直观对比,如图1和2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年度收益率巴菲特比较稳定,索罗斯比较波动大,但整体上索罗斯比巴菲特收益高。这点在后面的累计收益图就更明显了,索罗斯的收益总是遥遥领先于巴菲特。这是用数据说话,索罗斯比巴菲特更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