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降息对股市是利好还是利空 降息降的是什么息
降息对于股市来说是利好消息,对于部分版块的股市肯定是有幅度上升的,不过近段时间股市并不利好,想跟着国家政策走的股友们还是需要慎重,可以看看我带来的降息后涨幅最大的板块有哪些吧!
降息对股市是利好还是利空
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给股市带来更多的资金,刺激股价的上升。因此降息对股市是利好。
降息对一些个股的股价具有拉升作用,比如,一些银行股、券商股、房地产股、有色金属股、消费股以及一些高负债的基建股。投资者降息时,可以适当性布局一下这些个股。加息与降息是一个相反的概念。加息也是银行利用利率的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但是,当银行实行加息时,意味着银行的利率上调,导致大量的人民把钱存入银行,同时贷款利率也比较高,资金从银行的流出量较少。人民的存款会增加,导致相对碰正应的投资和消费减少,股票市场流动资金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股市的发展。
降息后涨幅最大的板块有哪些
有房地产板块。
房地产股票是指房地产企业或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代表股东对企业或公司的财产所有权。
其发行方式通常是由房地产开发机构通过银行进行金融腊吵稿性的发行。例如我国首家发行房地产股票的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委托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代理发行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的推行,作为房地产金融企业也可以选择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方式。
降息降的是什么息
降息降的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加息加的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加息和降息是轮孝两个不同的货币调控工具。
加息的目的主要是抑制通货膨胀,说明此时市场上资金比较多,通过降息的方式来调整现金流,加息会使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等收益增加,同时利空股票市场;降息的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说明此时市场上的资金较多,通过降息的方式来调整现金流,降息会使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等收益降低,同时会利好股票市场。
② 求真正股票高手:沪、深两市 流通盘子较小的房地产股票有哪些
深:深长城000042 中航地产000043 宜华地产000150 绿景地产000502
沙河股份000014 珠江控股000505 渝开发000514 中天城投000540
光华控股00546 莱茵置业000558 海德股份000567 阳光股份000608
天伦置业000711 中国武夷000797 国兴地产000838 天保基建000965
大港股份002077 广宇集团002133 荣盛发展002146 合肥城建002208
滨江集团002244
沪:中江地产600053 南京高科600064 大龙地产600159 卧龙地产600173
美都控股600175 创兴置业600193 万通地产600246 北京城建600266
东华实业600393 华丽家族600503 九龙山600555 金丰投资600606
鼎立股份600614 天宸股份666620 海鸟发展600634 浦东金桥600639
万业企业600641 外高桥600648 天地源600665 金山开发600679
银泰股份600683 珠江实业600684 上海新梅600732 运盛实业600767
京能置业600791 世茂股份600823 新湖创业600840 同济科技66846
上实发展600748 一个个替你看过来的,基本都在里面了,除了一些st股
③ 1991年挂牌的有哪些股票
深圳.上海1991年股票公开发行情况统计
1991年12月31日采集
公司名称 每股面值(元) 发行金额(万元) 每股发行价格(元) 承销公司
深圳市
1.深圳发展银行 1 24444.000 12.00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
2.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 12789.189 4.4-4.8 承销深圳各公司发
3.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7787.236 4.5-5.0 行的股票
4.蛇口安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1 2900.000 2.9
5.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深圳市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18000.000 3.0
7.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1 14637.000 3.38
8.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36289.540 3.60
9.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22360.450 3.90
10.深圳市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17539.600 2.80
11.深圳华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4224.200 2.38
12.深圳中厨股份有限公司 1 10648.600 2.78
13.深圳华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 20743.740 1.90
14.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28810.000 3.75
15.深圳中冠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1 11848.l70 1.50
16.深圳市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11519.470 2.10
上海市
1.异型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10 800 28 万国证券公司
2.众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0 1000 l2 万国证券公司
3.浦东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0 600 35 海通.申银证券公司
4.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 10 500 溢价6倍左右 万国证券公司
5.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10 335 溢价7倍左右 申银证券公司
6.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0 230 溢价6倍左右 申银证券公司
7.嘉丰股份有限公司 10 1000 35 万国证券公司
8.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0 1000 24 申银证券公司
9.沪昌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10 3500 16 万国证券公司
10.浦东强生出租车股份有限公司 10 720 28.5 万国证券公司
摘编自《中国金融年鉴1992》
④ 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股票有哪几支
你是要与房地产有直接关联的银行股,只有一支601166
⑤ 谁有上海的上市公司名单
沪市的有:
600656 东莞市方达再生资源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14 上海鼎立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150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5 上海汇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00629 上海棱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819 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600171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600617 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
600618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836 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88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315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600757 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689 上海三毛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26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
600597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36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00612 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
600210 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79 金山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00818 中路股份有限公司
600081 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10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151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600633 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
600619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420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021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00517 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600490 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
600149 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845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00680 上海普天邮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608 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866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600623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555 上海九龙山股份有限公司
600610 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600848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600844 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781 上海辅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41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600835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21 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
600320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72 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04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600849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842 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530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600843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508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00615 上海丰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73 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
600645 上海望春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30 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272 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851 上海海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72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13 上海永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661 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
600607 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624 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 上海爱使股份有限公司
600637 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01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 :
600825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600754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838 上海九百股份有限公司
600628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600616 上海市第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600826 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
600647 上海同达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824 上海益民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600650 上海锦江国际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278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827 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31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产 :
600665 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
600696 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3 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
600638 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48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634 上海海鸟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641 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748 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823 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
600732 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39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833 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606 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663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767 运盛(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75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用事业 :
600611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591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00018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115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00640 中卫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00050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00284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00649 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
600820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00009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600692 上海亚通股份有限公司
600741 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35 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34 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
600642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600662 上海强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 :
600061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026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837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0850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600170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500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0088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600119 长发集团长江投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20 上海市天宸股份有限公司
600817 上海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730 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708 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
600846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53 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0895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1601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328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872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600832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16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676 上海交运股份有限公司
600643 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
600822 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600622 上海嘉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00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0196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95 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市的有:
002022 科华生物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02028 思源电气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002058 威 尔 泰 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002116 中国海诚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158 汉钟精机 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002162 斯米克 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002178 延华智能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184 海得控制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002195 海隆软件 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002252 上海莱士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002269 美邦服饰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⑥ 为何1989年发行的股票
引用----
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发展综述(zz自国泰君安)
证券发行(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从股票发行体系的内在关系来看,股票发行体系主要包括股票发行管理体制(即发行主体的选择、发行数量和发行时间的安排等)、股票发行方式和股票定价方法三个方面。股份公司股票发行行为的演变与规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发行规则来实现的,可以说,发行规则是影响股票发行行为的基本因素。股票发行的规则主要涉及到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行条件;二是实施股票发行的具体方式;三是股票发行的信息披露。从1990年到2000年,有关部门发布了将近30个专门规定股票发行或有关股票发行的规则。
一、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1979-1989年)
1979年至1983年,我国农村的某些社队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采用了集资入股、合股经营和股金分红的办法,此阶段是股份制企业试行之初,也是股票发行的试行阶段。
84年以后我国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股份制试点,后来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其中90家公司于93年经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审查,确认具备上市资格而正式上市。
1987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这是首次正式颁布的一份规范股份制、股票的文件。1988年至1989年初,各地试行股份制,股票发行高涨,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问题。为使股份制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进行了治理整顿。
总的说来,1979年至1989年期间股票市场宽度不够,当时我国股票的发行办法、发行数量、发行种类、发行范围等还处于试点阶段,且试点范围有限,因此,股票的流通速度、流通范围、价格稳定度都受到严重影响。
这个阶段股票发行的特点:一是面值不统一,有100元的,有200元的,一般按照面值发行;二是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性的公众;三是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很少中介机构参加。
二、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1990-1992年)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股票市场初步建立。
1991年8月21日,上证所成立后第一次股票发行,也是第一次房地产股票的发行,即上海兴业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万元,发行价60元(原值10元,当时为溢价发行)。这次发行采用的认购方式是自愿认购,进行公正抽签、公平发行(公司内部职工只有优先没有优价)。此次发行掀起八月份发行热潮缓和了供需矛盾,吸引了新入市的股民。
1991年和1992年普遍采用有限量发售认购证方式,该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出现私自截留申请表等殉私舞弊现象,严重违背了“三公”原则,因深圳8.19事件,这种方式不再采用。
1992年,上海率先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摇号中签方式,1992年12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对此发售方式得以确认。这种方式基本避免了有限量发行方式的主要弊端,体现了“三公”原则。
在证券市场建立以前,我国公司发行价格大部分按照面值发行,定价没有制度可循。在90年代初期证券市场建立初期,公司在股票发行的数量、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方面完全没有决定权,基本上由证监会确定,采用相对固定的市盈率。
三、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1993年)
1993年4月22日,首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问世。该条例比较详尽地规定了股票的发行、交易、保管、清算和过户;同时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信息披露也做出了规定。
随着股市的发展,产生了股民、上市公司之间沟通及信息传播的问题。对此证监会3月18日发布《关于股票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和6月12号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将信息披露首次授权给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并规定了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收费等;增加了“临时报告”等重要内容,使信息披露工作更加规范化。6月3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对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作了规定。
8月18日,国务院证券委发出《关于1993年股票发售与认购办法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跨地区发股要经证券委批准;认购表采用无限量发售后抽签方式,亦可采用与银行存款挂钩方式进行”等。
四、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1994-1995年)
1993年12月29日,《公司法》出台,宣布从1994年7月1日起实行,该法比较系统完整地规定了股份的发行和转让。
在1994年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盈利预测及其信息披露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自1994年开始,中国证监会陆续颁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信息披露制度,这些制度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如盈利预测的基准点和时间跨度的确定、假设条件的设置等。
1994年股票发行试验了各种形式,如底价确定,竞价发行;全额预缴,中签比例认购,存退两便;办理特种存款与摇号抽签认购相结合;专存认购,定活两便;全额缴款,上网发行等等。
1995年10月20日,证监会规定:可以继续采用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推荐上网定价,经批准可以进行上网竞价试点。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又包括两种方式:“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和“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转存”。
从94年开始,我国进行发行价格改革,曾经一段时间内实行竞价发行,大部分采用固定价格方式,即在发行前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市盈率法来确定新股发行定价,即:新股发行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市盈率,因此新股发行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每股税后利润和发行市盈率两个因素。
五、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1996-1998年)
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股票一级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发行高潮。其发行方式有上网定价,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余款转存,与储蓄存款挂钩等形式。
1998年8月11日,证监会规定:公开发行量5000万股(含5000万股)以上的新股均可向基金配售,公开发行量在5000万股以下的,不向基金配售。
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颁布,在股票上市发行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2.股票的发行价格由原来的相对固定的市盈率改为由发行人与承销商协商确定并设立发行审核委员会。3.信息披露由原来的“广泛性”改为更具体。
在该段时期内,关于发行价格中的影响因素每股税后利润计算方面,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95年底到97年2月底,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公司前一年及预测年度平均每股税后利润。
第二阶段:从97年3月到98年2月,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公司过去3年平均每股税后利润。
第三阶段:从98年2月到99年3月,每股税后利润=预测利润/发行当年加权平均股本数=发行当年预测利润/[发行前总股本+本次公开发行数×(12-发行月份)/12],证监会还规定:若年报利润比盈利预测低20%以上的,除了要作出公开解释和道歉外,证监会根据情况实行事后审查,对有意出具虚假盈利报告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六、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1999年)
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规定目前国内股票的发行方式主要采用上网定价与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这两种方式。由于上网定价发行具有高速、安全和低成本等特点,它已成为我国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主要方式。
1999年股票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以及向二级市场配售。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主要分为法人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我国规定法人投资者有两类:一般法人--与发行公司无紧密联系的法人(含证券投资基金);战略投资者--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
1999年7月28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规定总股本在4亿元以上的公司,股票发行可采用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发行股票,股票配售比例范围为公开发行量的25%-75%,对每一个配售对象的配售股份不得超过发行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一般不应少于50万股;公司股本总额在4亿元以下的公司,仍采用上网定价、全额预缴款或与储蓄存款挂钩的方式发行股票。
年底财政部颁发的《证券公司财务制度》已明确规定,证券公司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可以采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按照股票面值计价。这是国家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券商发行股票作出规定。股票发行价格最初由证券监管部门审批,后来由证券监管部门规定定价公式和发行市盈率区间直到《证券法》颁布以后逐渐放开发行价格。
从99年3月至今,以《股票发行定价分析报告指引》为界限,发行定价要考虑:行业状况(行业概况、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二级市场分析(沪市、深市最近15个交易日与最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市盈率;本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场分析),需要详细说明发行价格的测算方法、二级市场的定位、商定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倍数,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并将二级市场同类公司作为参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七、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2000年)
2000年一级市场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行从审批制变为核准制,二是股票发行市场化。在核准制下,发行股票不再受额度和指标的限制,达到上市的条件就可以核准发行,2000年4月取消4亿元的额度限制,公司发行股票都可以向法人配售;股票发行市场化是指发行主体及承销商自主选择发行方式,发行的数量、价格由发行主体根据市场情况确定转变为完全由市场决定。
适应一级市场的改革,近期股票发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网下法人配售和网上申购;2、网下向机构投资者询价,网上定价发行;3、网上、网下竞价发行。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颁布《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该方式是指在新股发行时,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和折算的申购限量,自愿申购新股。
八、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2001年)
2001年新上市A股79只,总计募集资金614.34亿元人民币,较2000年的137只、838.81亿元的水平大幅下降。纵览中国股票市场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这是自1995年开始进入高速扩容期后出现的一次较大的负增长。
从新股上市的时间分布来看,2001年的IPO呈现先紧后松之势。在79只股票中,截止到2001年7月31日上市57只,其后总共上市22只。
2001年也是股票发行市场的大破大立之年。核准制、询价发行、超额配售选择权等政策不断出台,管理层推出了一系列力图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国际化及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政策措施。
九、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演变(2002年)
自2002年以来,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以IPO首次公开募股方式发行新股的公司达到71家(包括小商品城和吉电股份),平均每周发行了1.5家,募集资金495.9亿元。较2001年的79只、614.34亿元的水平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002年总募集资金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普遍较低和集中以中小盘股为主。
截至2002年12月16日,共计发行新股68只,与2001年发行67只相差无几,但较之2000年发行137只有明显的减少。2002年共计融资495.2亿元,较之2001年547.7亿元有一定幅度减少。在剔除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后,平均每只新股募集资金4.2亿元,较之2001年剔除中国石化后平均每只新股募集资金6.51亿元下降了55%。其中,融资规模小于5亿元的公司有47家,占新发行上市公司的比重为74.6%。而2001年发行规模小于5亿元只有34 家,所占比重为50%。2002年发行的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融资额分别为115亿元和109.5亿元,占到了首发规模的45.3%。同时,2002年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公司只有5家,而2001年有12家。这样,尽管2002年发行的大盘股家数少于2001年,但融资规模却旗鼓相当。
中国股票(B股)一级市场的演变发展综述
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一年后,1991年11月29日,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00万股价值100元人民币的特种股票,中国的第一支B股诞生了。三个月后,电真空B和此前曾向境外招股的深南玻B先后在沪深两地上市。
1992年5月,沪市B股摸上历史最高点140.85点。
1994年6月30日,上海大众汽车1000万法人股经证监会和国资局批准转换为可上市流通的B股,开辟了这一解放法人股的模式之先河。
1995年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发行了B股可转换债券,蛇口招商港务在新加坡进行了二次上市试点,沪、深两地的4家公司还进和了将B股转化为一级ADR在美国柜台市场交易的尝试。
1996年下半年,B股市场首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随着场外资金的不断进场,B股市场一度持续放量、单边急升。短暂的疯狂过后,管理层考虑到外汇管理等诸问题,决定重新向境内投资者关闭B股市场的大门。随后的中国B股市场陷入一段很长时期的大熊市。
2000年是中国股市最风光的一年。上证B股指数表现尤其突出。
2001年起,B股市场的大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融资功能已丧失殆尽。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国内证券市场亟需尽快走向成熟。为帮助“外资有控制、有步骤、有限额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B股革命,尤其是AB股并轨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引发广泛关注。
稳定与发展始终是证券监管部门坚持的监管思路。贯穿整个B股发展历程,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股市加以扶持。从中我们也看到其根本目的是努力引导股市向理性、规范、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让股市按自身的规律运行:
199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全国性B股法规诞生。
1996年下半年,B股市场首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
1996年底,中国证监会考虑到外汇管理等诸问题,决定重新向境内投资者关闭B股市场的大门。
1998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内上市外资股公司增资发行B股暂行办法》,首次提出符合条件的B股公司可增发B股。
1999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发行B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B股发行中的所有制限制。
2000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中提到,发行境内外资股的公司,在具备了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公募增发,解决了部分B股公司的再融资问题。
2000年11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公司非上市外资股上市流通问题的通知》。这一规定增加了B股市场手容量,并且也有助于增强境个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改善现有B股公司的融资环境。
200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促进B股市场活跃的五大措施。
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国内自然人开放,从而形成B股市场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⑦ 1994年有股票吗
朋友,我任务,望采纳!首先可以肯定1994年中国已经有股票了,见我整理的如下资料。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
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中国股市历史: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可以关”。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1420点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1992年11月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股票价格暴涨。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称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 这次投入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1993年2月 1558点。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布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
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1995年3月,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1995年5月18日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1995年5月20日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亏损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需要上门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开盘网络股启动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等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 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股减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来,上证指数绝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点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2005年6月8日暴涨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的井喷”。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 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决定自5月30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受此影响沪指开盘4087点,跌幅5.71%,深成指开盘12651点,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定6124点。
2008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即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
同日,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⑧ 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简介
中国的股票市场有时也简称为中国股市,是从1989年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8.23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特点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例如比较显着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证监会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后迫于市场的压力,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其实质仍然是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改革以消除股权分置为目标,连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进来,由此引发了市场极大的不认同。 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