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始股怎么买到
上市公司原始碧纯股外人是买不到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会发行一批原始股给各个股东以及一部分公司员工。如果你是公司高管,就有机会去购买本公司的原始股。或者你能成为公司的投资者之一,这样你就可以拥有原始股。
如果想作为长期投资,可以看看我对“原始股”投资的一些理念和要注意的风险:
首先,要对公司比较了解,最好是跟这个公司创始人比较熟。熟到什么程度呢?就算公司倒闭,他卖房卖车也会把你的钱补回来。不然你以为“不熟不投”是什么意思?
中介推荐过来的原始股,99%是骗子。股权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一般来说,企业的原始股不会轻易对外发售。只会有目的地针对内部高管、核心员工来发售,或者是针对风投、私募等机构来融资。外界人士很难买到优质的原始股,特别要强调的是,公司的法人如果不是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担任的,要格外小心,原因不用多说。
买之前是好好的,买了原始股之后没多久,公司就倒闭了,那么这种风险也是防不胜防。你需要对企业的治理运营能力,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还需要防范企业有没有重大的债务风险。还有没有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这方面的风险,在税务、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这方面有没有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可以通过政府公开的信息能很好查阅和了解的,这也是我们买原始股必须要评估的风险。
价格是投原始股的灵魂,1元钱的资产,你用3元钱的价格买过去,即使未来能上市,你的空间又有多大呢?价值1元的资产,你如果用接近1元的价格买入,即使未来不能上市,你原价转让也还是比较容易的。
上市当然是最好的退出渠道,但是上市并不是那么容易。IPO那么多的规则都是为了限制这些的,这需要财务和法律上的合规,同时也需要这些企业有非常强劲的盈利能力。那么,这一块需要有行业的、财务的、法律的三方专业人士共同评估。当然公司经营得好,有持续稳定的分红收入上不和答上市都不重要,一样能长期持有,甚至可以传承给下一代。因为,优质的公司的股权是最稀缺的资源。
以上4个观点只是我对原始股投资的一些理解和一些分享,股权投资是极为复杂的高风险投资。在我看来如果不做尽调,任何项目都没法投。但如果做了尽调,10个项目能有1个项目可以投就已经很不错了。
观点来自于虎成论金,让中国人更懂金融!
这件事应该是93年的事,我和老公93元旦结婚。当时我俩的工资都是100多块钱一个月,家里都是农村的,没有钱,刚结婚房子是借亲戚的,电视没买,我辛辛苦苦赞了一年的钱加上他爹给的钱一共是1500元钱 ,当时看好的电视长虹21英寸的也就是2000多元钱。
有一天,老公突然去单位找我,问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当时叫石油大明的一种类似原始股的东西,我不懂是什么?他呢也是听他同事说的,说这个回来上市后,就是悔棚咐原始股。93年那会,谁懂这个呀?不同意,我得买电视!我把他撵走了。
下班回到家,他又劝我,说回来上市了,就能卖很多钱 一般人买不着。我可不买那东西,让人骗了怎么办 我就是不同意。
第二天,我照常去上班。
下班回来老公告诉我他先斩后奏拿钱买完了。他把我们仅有的钱买了一张纸回来,那张应该就是一个类似合同的一份凭证。当时光生气了也没仔细看。如果像现在有手机就拍下来了就好了。当时花了1200元买了1000股。一股1.2元。我气得哭了半天,老公安慰我回来有钱就买电视。没办法了。就那样呗。[捂脸][捂脸][捂脸]
后来上班时候,听到我们单位也有同事买了。有的是1000股,有个有钱的买了5000股。
那时刚结婚,同学朋友都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先后结婚。光来往的钱就占了大部分。有一个月200多元钱 ,行完洗礼连饭钱都没有了。我就生气说他:你看你买了一张废纸回来,现在一点钱都没有,白撂了。(就是打水漂)他也是无言以对。
就这样反正只要想起来, 就嘟喽他一阵子。我的同事也是也一个受不了他媳妇嘟囔,正好有人要,就原价卖给别人啦。
应该到了2000年,老公有一天回来给我说,那张废纸能卖了。没想到真上市了。上哪卖去?原始股和股票不一样。得去济南吧!
正好老公二叔家的弟弟,大学毕业留在济南。回来问问他。后来老公真的就把那张纸换成了钱 卖了大约一万多吧。不懂呀!还是卖早了。总比我同事原价卖给别人强吧。
想想我哭着喊着不让买的一张废纸,竟然是原始股。[耶][耶][耶]
大家好!我是行者,专注于 财经 领域,有金融投资方面的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行者都会尽快回复大家。下面是行者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原始股是公司尚未上市之前通过政府产权交易机构发行的股票。原始股的持有者通常是公司员工、部分与公司有密切关系的人员和公司私募的对象。
原始股投资回报较高,一般情况下公司上市后即出售原始股兑变现金,其利润往往是投资额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原始股从总体上可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与自然人股。
(1)国有股是国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国的法律还没有允许上市流通。
(2)法人股是企业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经过转让是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
(3)自然人股是一般个人所持有的股票,一旦该股票上市就可以流通的股票。
原始股的收益:
通过上市获取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额回报,很多成功人士就是从中得到第一桶金的。通过分红取得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回报。
什么是原始股
什么叫原始股呢
原始股是什么意思
公司上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百小份,放在市场上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行业或者前景,就可以到公开市场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一般来说,企业能够上市都会尽量选择上市。因为企业再走到某一个阶段,几乎一定会面临资金问题。而银行的解决能力有限,如果银行因为资金面紧张不批贷款,企业可度能会走向破产。以债务方式融资,在债务到期很容易面临资金链紧张,再优质的公司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而股权融资的好处在于,出让一部分股权换取来的资金,形成的资产就成为了公司的资产,这部分资金永远不专需要清偿,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于发展公司的长期业务。上市前,如果公司需要融资,一般来说都是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间接融资方式,借的钱有期限、有利息,是需要还的,还不上就处置你资产或者找担保人。而上市则是直接融资,融的钱属于长期借属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以上市为终极目标。
什么叫原始股?
什么叫原始股?上市后会怎样
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级市场上以发行价向 社会 公开发行的企业股票。
社会 上出售的所谓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向 社会 公开募集的股份。通过上市获取几倍甚至百倍的高额回报。通过分红取得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回报。
购股者要了解承销商是否有授权经销该原始股的资格,一般有国家授权承销原始股的机构所承销的原始股的标的都是经过周密的调研后才进行销售该原始股的,上市的机率都比较大;反之,就容易上当受骗。
购股者要了解发售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了解考察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好坏可从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利润总额等项情况去看,这些数字都能在企业发售股票说明书中查到。
对购买原始股的人来说,一个途径是通过其发行进行收购。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公司发起人认购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 社会 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由于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一年内不得转让, 社会 上出售的所谓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向 社会 公开募集的股份。
另外一个途径即通过其转让进行申购。公司发起人持有的股票为记名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一年之后的转让应该在规定的证券交易场所之内进行,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
对 社会 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无记名股票的转让则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转让。一些违规的股权交易大多数是以投资咨询公司的名义进行的,而投资咨询机构并不具备代理买卖股权的资质。
原始股就是属于还没有进行上市流通的股份,俗称为一级市场股份;反之已经上市流通的股份就是二级市场了,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以什么是原始股进行详细分析,首先要弄明白两大区别:
区别一:未上市和已上市
相信只要是股民投资者都会清楚,未上市就是那些还没有在金融市场挂牌的,属于一个潜在上市的公司,连准上市公司都谈不上。
而已经上市的公司,就是经过国家各大部分审批,已经成功登上金融市场上市的公司,比如散户炒股,在a股选的股票都属于已上市的公司。
区别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所谓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通”性质不同,一级市场的股份是不属于流通股份,真正想要出售或者购买需要与大股东和公司进行协商,并非可以随意购买的。
而二级市场就不同,这些股份都是可以流通,当然除了一些被质押或者还未解禁的股份,这些股份需要等解除限制之后才能进行流通。
所以通过上面对以上两大区别进行分析后答案很明确了,所谓原始股就是指还没上市,还在一级市场的股份,这些股份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例的。
原始股一般只有公司内部人员,或者特地人员才能真正买到原始股,毕竟原始股主要有以下两大特征:
第一: 原始股高风险,上面说过原始股就是还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自身抵抗风险能力差,说没就没了。
永远都要记住,并非所有公司都能成为上市公司,如果这家公司未上市,直接申请破产,这家公司说没就没了,这就是原始股。
第二: 原始股高收益,高诱惑,原始股的高收益主要体现在等上市之后的暴利,比如原始股股价只有0.5元,而等上市之后股价会涨到50元,原始股资产瞬间翻了100倍。
其实购买原始股,除了公司内部人员之外,其余的战略投资者都是为了博取公司能成功上市,只有成功上市之后会赚得盘满钵满的。
最后总结起来得知,原始股就是未上市的股份,也就是还在一级市场的,原始股具备两个特征高风险高收益,这些就是真正的原始股概括,分享出来给大家学习。
我是彭小翁,困难的知识简单学,带你了解原始股。
从前,在一片大草原上,有很多母鸡。他们开心的生活着,吃着虫子下着蛋。但是,母鸡们不愿意满足这样的生活。于是,母鸡们想到了致富的方法。
母鸡找到了猴子说道:你给我钱,以后我下两个蛋,都分你一个。
猴子说:我怎么相信你呢?
母鸡回答道:我这里有50张母鸡券,你拿去作为凭证。
猴子说:母鸡每年能生100个蛋,一个蛋能卖1元,于是我每年就能分50元,那我给你1000元吧,我这样20年就能回本了
假设一:母鸡们的鸡蛋都森林越做越好,最后上市了,鸡蛋的价格上升到20块钱一个,猴子就赚大发了。
假设二:由于禽流感母鸡都得病了,鸡蛋一个都卖不出去,猴子手上的母鸡券就一文不值,猴子就破产了。
在上述故事中,当母鸡的鸡蛋上市后,猴子持有的50张母鸡券就是原始股,母鸡们原有50张母鸡券也是原始股。
其实原始股这个概念很简单
所以,原始股简单来说就是有限公司改制股份公司后发行的没有上市的股份。
同时,提醒投资者,近几年在偏远地区出现原始股骗局,虚构原始股权证书,进行出售诈骗。
如果你不认识创始人或者主要创始人,基本上说出售原始股的都是骗局。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还行,加个关注,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原始股就是公司在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也就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向 社会 公开募集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都占有一定的股份,在股份公司上市后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回报。
原始股是公司在之前发行的,我前段时间也中签了一只新股.中签价格是4.4元,只中了500股
公司上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小份,放在市场上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行业或者前景,就可以到公开市场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一般来说,企业能够上市都会尽量选择上市。因为企业再走到某一个阶段,几乎一定会面临资金问题。而银行的解决能力有限,如果银行因为资金面紧张不批贷款,企业可能会走向破产。以债务方式融资,在债务到期很容易面临资金链紧张,再优质的公司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而股权融资的好处在于,出让一部分股权换取来的资金,形成的资产就成为了公司的资产,这部分资金永远不需要清偿,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于发展公司的长期业务
㈡ 可不可以通过多买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控股,成为董事长
我们在小说里面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情节,尤其是商业竞争的时候就是悄悄收购对方的股票,然后达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对方的最主要的股东掌握的比例还要高。这时候就轻松实现公司的易主,成为公司的董事长,这种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之中,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只要你收购股票超过5%,你就有举牌的义务举牌的义务就是告诉公司你拥有了超过5%的股份,你拥有了可以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的权利,你不能自己一直在那收购,但是你不出生而且对方的股东把这个股份卖出去,那手续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这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㈢ 股市上买一个公司的股票可以控制该公司吗
该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如下:
1、30%的持股比例是一个分界点。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可认定为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但别忘了,这是“可认定为”,不是“一定认定”,很多时候持股低于30%的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的,高于30%的却不是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并不少。为啥?因为真正控制了董事会,那才叫真正的控制。
2、如果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反对收购,那你把所有的股票全买过来,到时候公司因为股权分布问题不满足上市条件,要退市,那就亏大发了,这就不叫控股了,而是私有化了。
3、一些国有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你想买,别人不会卖的,比如像“两桶油”、中字头等央企,有钱也没辙。而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反收购制约行为了,而是国家意志。
4、就算是非上市公司的话,这套做法也行不通。因为根据《公司法》规定,任何股份制公司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一定的人数规定,一股独大不属于股份制公司。
拓展资料
反收购的方式:
1、毒丸计划。该计划的原理就是在公司被收购时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这样做的方法可以稀释收购方的股权,但同时也会增加公司的负债,让收购方失去收购兴趣。
2、修改公司章程。这也是比较直接的方法,我直接修改游戏规则,你就算有钱也不能玩。一般做法是提高召开股东大会、决策重要战略等的门槛,比如需要30%的股东同意修改为50%,1/3股东同意修改为2/3等。不过这种方法也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3、金色降落伞计划。为啥叫这名字呢?金色说明有一笔不菲的补偿金,降落伞说明你可以平稳过渡。原理是在公司被收购时,对公司的高管做出该安排,不管是离职还是被迫辞退,都必须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以增加收购方的成本。不过这种方法并不十分有效,对于动辄数亿数十亿的收购案来说,给你几百万几千万让你走人,又何妨呢?
㈣ 个人可以通过购买某上市公司的超过一半的股票成为大股东并控股该公司吗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一般个人或者机构购买公司的股票超过5%必须公告的,此外控股股东也不会让你轻易买入50%以上的股份,那他岂不是丢了控股权了
㈤ 可不可以通过疯狂购买股票的方式,实现对公司的控股超过51%
几乎不可能,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创始人大部分都是控股股东众所周知,一家公司最大的股东往往都是创始人,公司从小发展壮大只有创始人才能经历这一过程,而在公司的原始阶段,创始人一般集中了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当公司逐渐发展时,为了激发员工积极性,创始人才会把一些股票分给员工,所以当公司发展越来越大时,创始人的股份虽然被稀释得差不多了,然而仍然掌握着公司大部分股票,而且这部分股票的投票权还是同股不同权的,比如阿里巴巴,网络,京东等,他们实行的是AB股结构,因此在这种公司结构中,创始人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投票权,因此一般的投机者即使在二级市场上疯狂购买股票,也只能买到普通股,同样实现不了控制公司的意图。
综上:收购股票进而实现对公司股票数量超过51%我认为不可能。
㈥ 怎么才能在4千多支股票里选出有国资委股东的股票
网上直接搜索就可以了,有几个股票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
国务院资产管理委员会控股天山股份,中核科技、火箭股份、航天科技、航天长峰、航天通信、风华高科、中航精机、哈飞股份、洪都航空、昌河股份、南方摩托等。控股是指通过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而对该公司进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按控股方式,分为纯粹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纯粹控股公司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业务,只是凭借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进行资本营运。混合控股公司除通过控股进行资本营运外,也从事一些生产经营业务。某一机构持有股份达到50%以上或足以控制该股份公司的经营活动。
㈦ 我买了某个公司50%以上的股票,是不是就可以操控公司了
结论:你如果购买了某公司50%以上的股票,一般情况下确实有可能控制这家公司,但是也不绝对!分析:
1、一般情况下。 影响公司控制权的有三分之一、50%、三分之二,其中50%基本上可以控制或影响公司的日常事务表决,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影响公司重大事务表决。在一般情况下,持股50%以上的股东,可以看作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2、特殊情况下。 有关公司控制权的,除了上面的一般情况,还有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同股不同或闹权、表决权代理等。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持股7%左右,软银和雅虎一度合计持股近60%,那是不是说如果软银和雅虎联手,就可以赶走马云等管理层并控制公司呢?不能,因为阿里巴巴是同股不同权,且马云等合伙人拥有半数以上董事提名权,这是列入公司章程的。对软银和雅虎而言,它们持股比例很高,但是投票权少,董事席位也不多,马云和管理层虽然持有少量股份,但仍然控制着阿里巴巴。美国香港等海外资本市场不必说,国内A股已有科创板和创业板开始实施了注册衫咐罩制,它们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
可能你是想问,如果购买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你能不能就操控公司的股价了,如果能买入公司的50%以上的股票,是成功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但是距离操控股价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这个时候你虽然持有了50%的股份,但是剩下的50%的股票变化的很大的,不然很多股东持有50%以上的股东在质押股票之后就不会被跌的平仓。
这个,还真不是。
在公司的股权架构上,有四个神奇的数字需要了解:67%、51%、33.34%和10%。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43条规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这些公司重大事项,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才行。
股东持有公司股权比例占67%以上,就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此时,这个股东就掌握了公司的生命线,这个公司的“宪法”——也就是章程可以随它的意志而改写,甚至公司的生死存亡都由这个股东说了算。这就叫绝对控制。
如果一个股东持有的股权达到51%,那么虽然没有成为67%这样的绝对控制人,但相对的,除了他也没有其他人是公司的大股东了。此时,这个股东就享有了公司的相对控制权,虽然在修改章程或者解散公司这些重大事项上,他还不能说一是一,但公司的日常事务,他都可以决定了。
这个和67%是反着的,如果股东的股权达到33.34%,也就代表他的股权超过了表决权的“三分之二”,此时,公司里就没有绝对控股人了,因为其他股东都不能达到绝对控股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个股东虽然不能控制公司,但在公司的重大事项上有一票否决的权利,他要是不点头简誉,章程就修改不了。因此,这个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根据《公司法》100条和182条的规定,持有10%以上股权的股东,可以要求召开临时股东会,讨论自己关心的事项,这就有了说话的权利,可以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当中。另外,如果公司开不下去,持有10%以上股权的股东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解散公司。
这么一看,如果题主买了公司50%的股权,那么将拥有在公司重大事项上一票否决的权利,以及可以较为深度地参与公司日常决策中,但是说到控制公司,还真谈不上。
首先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回答你, 不一定 。
如果这个公司的股东协议上明确,这家公司的最大持有股份者就掌控这个公司的所有经营权利,那么你所说的,买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是可以操控这个公司的。
二、其次看股东协议中的条款。
有些公司股东协议很明确的规定,50%以上可以操控这个公司的控制,但是如果有超过30%票数可以否定,这种操控也并不是完全的。也就是说,你掌握了50%股票数量,你可以在支持一件事情上,可以获得最大的票数。但如果股东协议上面明确公司30%以上的票数否定这该协议,是不能执行的,那么这个50%的控股其实也不一定能够对公司起到完全操控的作用。因此,股东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像腾讯,就是京东的大股东,但是股东协议里面规定了,虽然他是持股的大股东,但是公司的经营权还在刘强东的手中。
综上所述,控制一家公司,并不是直接去买50%以上的股票数量,就可以了,而是要详细的去研读它的股东协议。有些公司你可能只需要持有20%的股份,你就可以对这家公司进行操控。但有些上市公司,即便你持有了它70%以上的股份,你仍然对这家公司无法操控,这就看这家公司当时的股权协议,以及收购协议当中的具体的体现到底是什么。
甚至有些公司整个管理团队虽然占比不高,但是他们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其实是比较大的。比如像万科当年被收购的事件。其实从股权的角度来讲,可能门口的野蛮人其实已经获得了这个公司最大的股份。但最后,整个上市公司的经营团队不满意投资人,因此,他其实也无法对这个公司形成操控。
应当分四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按照通常股份公司的设计,持有超过50%以上的股份,构成了对公司的绝对控股,当然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拥有控制权。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早期的时候,我们在引进外资时,有持股50%的限制。
第二,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往往并不需要50%的股份,就可以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因为很多公司的持股是比较分散的,你可能只需要持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有的时候,甚至只需要十个百分点,甚至更少的股份,你也可以是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比如,我们A股上很着名的老三股,曾经长期处于实际控制人只有很少股份的状态。
第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持有50%以上的股份,也未必能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进行了同股不同权的设计,存在占股份少数比例的创始人股东始终实际控制公司的情况。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米、京东,还有华为等等,他们都是以相对比较小的股权比例,牢牢地控制着公司。
第四,还必须提醒的是,即使你成为了公司地实际控制人,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操控公司。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对于大股东地权利依然是有监督有限制的,大股东一旦越界,同样要受到惩罚。毕竟,公司还有其他股东,所有股东的权利都应当得到维护。
你的胃口相当大啊,实际上,如果持股达到5%,就需要公告。市场上就会知道你对这家公司有意向,上市公司,大股东,交易所,都会发来问询函。
与此同时,市场上其它资金,就会觉得这家公司可能有故事,然后就是疯狂的一字板,
而你因为买入5%甚至更多的股票,而进入锁定期,
然后股价一路疯涨,你要不出更高的价格买进,
要么等禁售期结束,再行抛出。
实际上,游资多少靠合理做庄,短线合计持股往往超过实际流通盘的10%以上,
而如果单一账户,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操作。
大家可以看看之前宝能举牌南宁百货,引起国资股东增持应对时,股价的表现。
这个主要看公司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作为一般的同股同权的上市公司来说,成为第一大股东就意味着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购买公司50%以上的股票,已经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拥有对应的经营权、收益权。不过对于采用双极股权结构的公司来说,50%以上的股票只意味着拥有相应的收益权,没有公司的控制权。
双级股权结构现在应用的非常普遍,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可以让公司创始人及其大股东在公司上市以后仍然可以保留绝对的表决权来控制公司。在美国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比如脸书、谷歌都是采用双极股权结构。
采用双极股权结构的好处在于,创始人及其管理团队可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不受资本的影响,在国内比如阿里、腾讯这些都是双极股权结构,背后的都有外资的大股东,但是控制权还是在原始创始人团队手里。
所以说,买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对企业有绝对控制权,但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具体看股权结构怎么设置,怎么约定。
你不知道有同股不同权么?你有没有对公司控制权要看公司章程和你购买股份时有没有特殊约定的协议。马老师在阿里巴巴持股只有7%左右,而曰本人孙正义持有股权30%多,马老师任董事长,孙正义什么职务也没有,是因为孙正义在入股时马老师与他约定,允许孙正义入股的条件是孙正义持有的股份的会议投票权要委托马老师所有,孙正义只保留财务收益权,即只管赚钱收钱,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委托马老师负责,孙正义不入董事会,只做甩手掌柜,这样加上马老师自己7%的股份,他就拿到37%的投票权,还有大量投资机构和散户也只能财务投资不参与企业决策,所以马老师成为持有投票权最多的个人,取得公司相对控股权,成为董事长。
不能,虽然股东会就是最高决策机构,但没有经营权。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类,是现代企业的根本原则,你有了51%的股份,只是代表有一定的任命权,或者是把握一定的大方向,但经营还得靠管理层一般决议事项。比如做什么项目,由谁来做,这个也许可以由你可以决定,但是真正怎么做,那么是总经理的事情。当然啦,你可以任命自己为董事长,总经理。但是重大决议事项,比如注销公司,决定分红,变卖资产,对外担保,这些还是得有2/3以上的决策权。
你说了算,但是没人去执行又有什么用呢?
再说了,即使是小股东,甚至没有股份,但供应链在别人手里,或者主要盈利渠道在某个员工手里,你能去否人家吗?恐怕很难吧?得要有共赢的思维,地位不代表一切。其实51%的投票权,在公司法中代表的是任命权,但是现在同股不同权,比如科创板,以及香港股市已经认同了,更不用说纳斯达克板块,创业板据说也在考虑修改条例。决策权,任命权,经营权,分红权,所有权,处分权等等,这些权力要分别对待。
如果是上市公司更麻烦,将面临退市!
最后,你说的是股票,而不是股权,那么也就代表着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严格按照公司法以及证券法运行的。你控制了50%,代表着实际控制人的变更,那么估计离退市不远了。好好的一个上市公司,让你搞到退市,你又何苦呢?除非这是你的竞争对手,打不赢就毁了它,那倒是一种策略,但付出是否和回报是否对等,又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些内容,你可以查查什么叫做触动《收购要约》,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然,百分之五十绝对能够操控公司,事实上公司非你操控不可了,公司一半都是你的,你不操控谁操控。
你的利益最大,你最希望公司价值提高,所以必须你来操控。
从法律层面,从股东章程层面,你都有绝对操控权。
除非,你在购买股票的时候,与其他股东达成协议,你放弃或者委托公司表决与操控权。并将之写如公司章程。一般来说没人这么做,如果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你认为其他股东比你更优秀,或者其他股东掌握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者对行业特别能把控,而这不是你擅长,所以甘愿委托操控权。
这种数量的买入都发生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你买不起。
因为你买了超过5%以上的股票,就得公示,以后每次买每次公示,还没等你买到20%,股价早到天上去了。
㈧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