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泡泡玛特股票为什么下市了
因为这只股票的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连续亏损,所以,对被进行退市交易
㈡ 泡泡玛特股价腰斩,盲盒第一股,玩坏了还是泡沫爆了
泡泡玛特股价腰斩,盲盒第一股,我认为玩坏了和泡沫都有。
1.盲盒毕竟是小众市场,普及性不是很广;
2.之前炒作盲盒已经有了泡沫,股价下跌是价值回归的表现;
3.纯题材炒作的股票基本上持续性都不强。
泡泡玛特股价腰斩,盲盒第一股上市受到了很多人关注,结果几个月之后股价出现了这样的走势,这让当初疯狂看好泡泡玛特的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泡泡玛特股价腰斩,盲盒第一股,我认为这被玩坏的同时也有了泡沫,因为泡泡玛特毕竟是小众市场,喜欢玩这个的人不是很多,至少我身边的朋友没有看见有几个人买了他们的产品,当时企业的吹嘘可能夸大了市场,这导致泡沫产生,玩久了就没有新鲜感,而且泡泡玛特吸引力还是不够强,当初靠着盲盒这纯题材炒作,结果没有了业绩的支撑,这种炒作都没有持续性,这也是股价腰斩的最直接原因。
股票投资有风险,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业绩才是推动股票上涨最核心的原因,泡泡玛特因为题材炒作而出现腰斩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也说明投资要理性,否则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㈢ 泡泡玛特股价大跌,一度超过15%,造成股价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近期,泡泡玛特股价大跌的消息引发各界人士的关注热议,据了解,泡泡玛特股价大跌一度超过15%,可以说下跌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泡泡玛特一直都很受消费者们的喜欢,所以股价一直都还比较稳定而且有上升的趋势,这次突然大跌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惊讶,那么,造成泡泡玛特股价大跌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针对这个问题泡泡玛特公司也做出相应回应,表示确实有这个现象存在,现在已经将涉事的员工进行开除处理,并且会加强之后门店的管理制度,也希望消费者给以继续监督,我觉得导致泡泡玛特公司股价下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质疑产品的价值,觉得根本没有这么高的价值。
㈣ 泡泡玛特一度暴跌15%,市值狂跌的原因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对于盲盒这个词并不陌生吧。而有消息显示,泡泡玛特也就是盲盒的一个突出的生产商,被曝出他的股票跌了15%。而它是这狂跌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央视对于盲盒的这种打击。
对于这种行为,人们应该实施打击,而它暴跌的原因也正是人们所能理解的,因此央视对它进行了严重的打击。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是属于一种欺诈的行为,因为大家不知道这个盲盒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说买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同时也不能够进行退款,这相当于对于购物者是一种欺诈的行为了。所以对待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进行严厉的打击之后进行严厉的打击,那些盲盒之类的生产商才知道自己真正错误在哪里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进行及时的纠正,人们才能够真正销售到盲盒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像赌博一样的去疯狂的购买。
㈤ 泡泡玛特股价大跌,与二次销售的消息有关系吗
狂奔上市后的泡泡玛特,遭遇了上市以来第一个波折。
12月28日,泡泡玛特股价最低下跌至72.05港元/股,跌幅一度达到16.4%。截至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77.65港元/股。连跌2个交易日后,其市值蒸发近150亿。
店员违规操作、私自拆开盲盒,很有可能就是在寻找稀缺款。
而如果一个盲盒是被拆开过的,就意味着破坏了消费者购买盲盒的核心体验,最终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
12月26日,新华社在一篇文章中评论称,“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并引用专家建议称,“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店员私拆盲盒再二次售卖时间的曝光,对泡泡玛特今后的规范管理、加强品牌价值和运营敲响了警钟。
㈥ 王宁泡泡玛特创始人
泡泡玛特创始人是王宁。
POPMART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发展近十年来,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四个领域,POPMART泡泡玛特旨在用“创造潮流,传递美好”的品牌文化构建了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
2020年12月1日,泡泡玛特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将于12月11日挂牌上市。
(6)北京泡泡玛特股票扩展阅读:
泡泡玛特旗下运营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
主要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YUKI等。
独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SATYR RORY等22个。
非独家IP:例如米老鼠、Despicable Me、Hello Kitty等。
㈦ 150亿市值蒸发,“盲盒第一股”的股价为何如此波动
刚刚上市的泡泡玛特遭遇烦恼。
12月28日,泡泡玛特(09992,HK)开盘突然闪崩,一度暴跌逾16%。此前,新华社刊文表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畸形发展。此外,泡泡玛特被曝二次销售。截至收盘,泡泡玛特跌幅收窄至9.19%,报77.65港元,成交13.84亿港元,市值蒸发150亿港元左右。
据了解,一套盲盒一般由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组成,获得后者的概率很低。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隐藏款”和“热卖款”的价格甚至高于原价十倍,这也就导致了店员们徇私舞弊的牟利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在此之前,泡泡玛特的港股上市可谓公司高光时刻。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股挂牌上市,开盘后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较每股38.5港元的认购价上涨100%,公司市值破1000亿港元。截至12月28日暴跌前一个交易日泡泡玛特总市值依然超1200亿港元。33岁的创始人王宁及妻子持近49.8%股权,夫妻身家突破500亿港元。
事实上,泡泡玛特此次港股上市乃二次上市,早在2017年2月,其曾登陆新三板,挂牌2年后,于2019年4月终止挂牌,后重启上市。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主要专注于集潮流商品零售、艺术家经纪、新媒体娱乐化平台和大型展会举办于一体的IP综合运营服务领域。2017年-2019年,泡泡玛特的营收从1.58亿元增长至16.83亿元,最近两年营收增幅分别高达225%、227%。此外,其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净利润翻了289倍,毛利率高达64%。
新华社评“盲盒热”: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
据新华社12月25日消息,新华社发文评价盲盒经济,文中称,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样式的玩偶,消费者凭借运气抽取,有时抽到重复的固定款,有时则抽到心仪款或者隐藏款。这种随机化的体验让不少年轻人感到新鲜刺激,选择“入坑”。
天猫2019年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手办超过潮鞋和电竞成为“95后”热度最高的爱好之一,过去一年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上,大约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人民币。跟踪玩具市场动向的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盲盒市场市值已超过25亿元人民币,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
盲盒不仅成为一个经济现象,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特别是“95后”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韦文琦对记者表示,对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写一篇论文做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盲盒的即时性能让消费者在当下就得到满足,“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比起实用价值,年轻人更注重物品带给自己的情绪价值。”
一个盲盒的售价在49元到79元人民币不等,也有上百元的。不少玩家表示,花几十元获取一个小快乐挺值得的。
盲盒不仅是一个玩具,还是一种能够满足归属与爱等需求的媒介。特别是对于面临社交恐惧症等问题的年轻群体而言,盲盒不仅给予他们精神寄托,更带给他们认识朋友的机会。
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㈧ 盲盒过气了泡泡玛特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该企业现状如何
泡泡玛特盲盒的特股价又创历史新低,这也让大家不禁质疑,难道盲盒过期了吗?有的网友甚至说“盲盒早就过气了”。泡泡玛特是内地盲盒文化的行业领先者以及开拓者,在他刚成立并上市的时候,收益是非常的高的,一年的净利润也非常的可观。但此次泡泡玛特的股价大跌,其公司还好之1.9亿港元回购了很多股票,也是泡泡玛特公司自上市以来,回购的金额最多的一次。
由于监管部门的规定,泡泡玛特也作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此次股价暴跌这件事也能看出潮玩的热潮,也开始逐渐褪去。未来的产品市场也开始逐渐向理性方面发展,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也会更加的理性。
㈨ 泡泡玛特市值自高点蒸发逾千亿港元,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泡泡玛特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和国际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根据媒体报道,泡泡马特大跌8%,最新的股票价格在21.2港元,从这个跌点上就可以看出泡泡玛特跌价的幅度非常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而根据该公司的官方报道,泡泡玛特公司股价已经破发,而这家公司的招股价在38.5港元,跌破率达到了40%,历史最高点的市值竟然高达1500亿港元,如今却只剩下了295亿港元,这个落差这么大很影响这家公司的根基。然而泡泡玛特发布的公告中还显示,公司预计在上半年的收入可能同比增长不低于30%,同期股价将会减少不高于35%,从官方所发布的信息来看这家公司完全是在自导自演,因为以这个价格暴跌下去,那么对泡泡玛特这家公司的生存力存在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