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5-16 11:02:08

A. plcc人寿保险哪一年在上海上证指数上市

2007年。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首次公开发行源薯的A股股票于今日正式登陆上粗空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628。中岩裂瞎国人寿A股挂牌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家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B. 中国人寿保险IPO是多少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
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
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
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
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
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C. 哪位大哥帮帮忙

湖南人身保险市场新险种销售情况分析

2004年至2005年1季度,湖南省寿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17.13亿元,新单保费收入70.1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59.9%。湖南人身保险市场在销产品500个,其中2004 年起首次在湖南市场销售的险种72个,新险种保费收入8.8亿元,占寿险新单保费收入的12.55%。新险种中,有46个险种无保费收入。

一、新险种销售基本情况

(一)险种间保费收入不平衡。《平安聚宝盆两全保险(A)》、《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A)》、《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B)》、《太平洋红利发两全保险》、《国寿康恒重大疾病保险》、《国寿鸿丰两保险(分红型)》及《国寿鸿裕两全保险(分红型)》等7个新险种保费收入为8.52亿元,占全省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96.8%。其他新险种保费收入较少,部分新险种无保费收入。

(二)公司间新险种保费收入不平衡。新险种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两家公司。其中,中国人寿湖南分公司新险种保费收入76848.16万元,占全省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87.4%;平安人寿湖南分公司新险种保费收入8030.28万元,占全省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9.2%。

(三)健康险产品适销不够对路。健康保险是目前社会需求较旺的业务领域,但新推出的23个健康保险产品中,有22个产品的保费收入在40万元以下,有7个新产品无保费收入,11个产品保费收入不足5万元。

(四)分红型产品热销。新推出的5款分红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72033.8万元,占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81.88%。尤其是《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及《国寿鸿裕两全保险(分红型)》两个险种保费收入累计达71355万元,占新险种保费总收入的81%。

二、新险种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推广新险种的力度不够。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新险种销售业绩相差很大,除了险种本身原因外,公司对新险种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广策略不同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公司推出的新险种虽多,涉及健康险、意外险、年金保险、定期寿险、分红险等业务,但由于销售策略、推广力度、宣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距,销售业绩不好,有的险种甚至 “养在深闺无人识”。

(二)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不强。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没有细分市场,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不强。一是对人群的针对性不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老年人的关注日益提高,这里蕴含着巨大的保险需求,而湖南省内新开发的72个新险种中,没有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二是对地域的针对性不强。首先,新险种没有一个是针对县域保险设计的。其次,新产品的开发权归总公司,产品开发后在全国销售,忽视了地域之间在风俗习惯、保险意识、消费水平、风险承受能力、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同一产品在全国各地销售的情况大相径庭。三是险种的针对性不强,新险种中有3个是针对少儿开发的,其中2个长期健康险,1个传统寿险,而在意外医疗、教育、婚嫁、就业等方面则没有开发新险种。

(三)热销产品的保障功能不明显,偏离了保险本意。《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及《国寿鸿裕两全保险(分红型)》两个分红型产品占新险种保费收入81%,但保险期限较短,最长期限为10年,且均为保费趸缴型。这类产品对于公司冲击保费规模有较大作用,但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习惯。最重要的是,其内含价值低,保障责任不突出,实际上是储蓄替代品,偏离了人身保险的本意,不能发挥寿险应有的优势。

(四)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理顺。从新险种保费收入的渠道看,个险销售和银邮代理仍是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团险销售呈萎缩之势,专业中介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其中,团险保费收入仅26.08万元,在新险种保费收入中占比不到万分之三。团险业务萎缩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禁止党政机关用公款投保商业保险,企业为职工投保团险要交个人所得税;二是企业年金政策出台导致许多企业持币观望;三是公司对团险管理乏力,如有的公司全省团险销售队伍不到20人,公司在费用上对团险业务支持力度不够。银邮代理渠道保费收入约4亿元,绝大部分集中在人寿湖南分公司。由于保险产品雷同,公司在争夺银邮代理渠道时只能靠价格竞争,以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提高保费规模,为支付代理手续费提供依据。另外,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与银行自身的储蓄产品相似或相近,公司只能靠提高手续费、支付各种形式的激励费、报销费用等措施来调动银行、邮政积极性,在银行和邮政冲刺自身揽储任务的时段,银邮代理保险的保费规模便迅速下降甚至无保费收入。此外,专业中介作用远未发挥,除《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有部分专业中介保费收入外,其它保险公司没有来自专业中介的保费收入。一些保险公司并不将专业中介列为销售渠道,有的甚至认为专业中介是在与公司抢生意;有的保险公司任意拖欠专业中介公司应得的手续费,导致双方代理关系恶化或终止,既阻碍了中介公司的发展,也影响了自身销售渠道的拓展。

(五)健康保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2004年以来,有23个健康保险新险种上市,占新产品的31.9%。这些健康保险产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附加险多,主险少,有15个附加险,8个主险。因为附加险不能单独出售,因此限制了健康险的销售面。二是一年期的短险多,长期险少,有18个短险,5个长期险。就公司而言,短险便于管理,风险易于控制,且效益较好;但对客户而言,保险意识较强、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目前身体健康的人大多选择购买长期健康险,且重视保险计划的完整性;而保险意识不强的客户总认为短期险“不划算”,要么不买,要么已有患病迹象才购买,加上误导现象,理赔引发纠纷较多,影响了保险业整体形象。三是重大疾病保险多,一般疾病保险少,有13个重疾保险,3个住院医疗保险,7个一般疾病保险。一般而言,一个人患重疾的机率并不大,尤其当人在青壮年时期,没有人会为了预防重疾去购买多种重疾保险,保险意识强的人买上一种保险有所防备也就够了,一般疾病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六)与全国新险种销售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品数量的差距。各人身保险总公司开发的大部分新产品未在湖南保险市场销售。2004年以来,全国寿险行业共开发新产品800多个,在湖南设有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开发新产品428个,但只有16.8%的新产品在湖南销售。二是经营理念的差距。健康保险新的管理理念还未进入湖南保险市场,如2004年出现的“第三方管理式团体健康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只为投保团体提供医疗费用管理服务,赚取管理费用,不承担保险风险,采用账户式管理,单独建立个人账户、公共账户或是同时建立两个账户,但这些产品均未在湖南销售。

三、关于推动新险种销售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手段,促使公司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新产品开发环境。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各种形式的新产品推介活动,普及保险知识,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开展行业性新产品开发竞赛活动,扩大保险企业和产品的影响,树立保险业良好的整体形象,形成公司品牌特色。二是要加强对计生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础数据的收集,引导公司适时开发新的养老保险产品。三是要引导有条件的保险公司针对农村、农民的消费特点、收入状况、保险需求开发适合的保险产品。应有行业协会牵头,整合行业资源,加强针对“三农”的基础研究,为保险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支持。同时,将农村营销员资格管理与农村新产品开发挂钩,根据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特点对农村营销员资格实行差异化管理。另外,还要专门设立针对农村产品开发的精算资格考试,促使保险公司加大针对农村新产品开发的队伍建设。

(二)建立新产品开发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一是通过立法建立保险新产品开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二是建立行业保护机制,对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实施一定年限的保护期。

(三)改善对健康保险的管理。一是集中行业资源,编制健康险疾病发生率表;二是鼓励数据收集,加强市场细分等基础性建设;三是积极推动医院与公司合作,共同防范风险;四是协调地方政府,加强对健康保险的管理。

(四)关注保费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如果过度集中于几个险种,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一是容易造成阶段性的给付高峰,带来资金流压力,影响业务的稳定性。二是如果在销售过程中,展业行为不规范,存在误导、欺诈现象,或是因选择客户群不当,引起集中退保,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稳健经营,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如果公司保费集中于几个期限短、保费趸缴的分红产品,将直接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甚至动摇保险业的根基。因此,应密切关注保费高度集中于几个险种的公司,必要时出具监管建议书予以提示。通过灵活运用风险评估、内含价值评估、新闻评论等手段,引导公司注意控制风险,推进险种结构调整。

(五)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团险的管理。一方面要促使公司自身加强管理,适时开发新的团险产品,加大对团险业务的费用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团险营销队伍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规范团险业务时要考虑如下问题:一是团险业务的定位,究竟什么是团险业务,团险业务与个险业务之间的标志性界线是什么;二是监管部门对团险业务的监管重点究竟是什么;三是行业代办团体业务中,如何解决借助行政权力开展保险业务与无资格代理的矛盾,如保险公司借助交警部门销售驾驶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借助建设主管部门销售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等。其次,支持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一是政策支持,降低专业中介的准入门槛,使专业中介公司在竞争中成长。打击保险公司恶意拖欠中介代理费的行为,在规定专业中介公司必须及时向保险公司划转保费的同时,还要规定保险公司支付代理手续费的期限。二是改革营销员的管理体制,促使保险公司的职能逐步转向产品开发、核保核赔、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而将展业、勘查等职能交给专业中介公司,以促进中介市场的繁荣。

(湖南保监局)

【作者: 黄老师】【访问统计:4】【2007年01月30日 星期二 22:01】【注册】【打印】

D. 中国人寿的发行价是多少

中国人寿发行价18.16元/股~18.88元/股。如按发行价上限计算,中国人寿将筹资283.2亿元。
中国人寿股票代码是601628。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我国最大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业务涵盖财产险、寿险、养老险、资产管理、海外业务、电子商务等多领域。服务电话:95519。

E. 601628 2010年1月大非解禁是好还是空,请高手帮忙看看,非常感谢!

并不是利空消息,原因是还有相关的后续报道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原因是601628的大股东并没有减持的意思。
保险迎接全流通 国寿集团不卖国寿股份

1月11日,中国人寿(601628)股份公司(SH601628)即将在上市三周年之日迎接首个保险股全流通时代。
中国人寿6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所持有该公司全部股份约193.24亿股将于2010年1月11日起解除限售。其中,约191.74亿股股份将上市流通,而剩下的1.5亿股股份由于尚未收到有关部门下达的转持指令,目前仍处于冻结状态。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人寿集团不会出售国有股,变现股权。
迎接首个保险股全流通时代
作为三家保险上市公司的领头羊,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登陆A股市场,成为沪市首家保险上市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2003年6月30日,中国人寿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股份公司,持股占比100%;2003年12月,国寿股份在海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分别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交易,其中,集团持股占比下降为72.2%;2006年12月,国寿股份回归A股发行1.5亿股,其中,集团持股比例降至68.37%。
“集团持有国家股占比68.37%,在金融类企业中不算高。因此,集团没有减持国有股的内在动力。”有关市场人士表示。
如汇金公司持有的中国银行(601988)和建设银行(601939),在其全流通后,还分别增持了股份,国有股占比分别达到90%以上和近60%;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持有工商银行(601398)股权也有70.7%。
不仅如此,中国人寿集团和中国人寿股份在长期的经营中显得十分默契。如,2003年11月人寿集团与人寿股份共同出资成立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并发起设立了人寿财险公司。另外,双方共同持有中信证券(600030),并用集团名义持股南方电网,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因此,从投资趋势价值看,国寿集团没有必要放弃有潜在内涵价值的股份公司:中国人寿去年在资本市场波段操作十分成功,获益丰厚,业绩值得期待;国寿股份不断拓展新的投资领域,出手58.19亿元港元,认购远洋地产股票,成为仅次于中国远洋(601919)运输集团的第二大股东等等;而充分的结构调整,为后续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石等等,这些内在的价值有望在今后释放动力。
新会计准则实施没压力
在新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股份最受益,预计其2009年净资产提升40%-60%,净利润提升30%左右。
但是,对于中国人寿集团而言,还有点小小压力,因为这将使得遗留的历史保单坏账暴露出来。
事情要从2003年国寿股份上市说起。为了使得股份公司干净上市,国寿集团主动承担了1999年以前所产生的利差损保单包袱,这些非转移保单给集团公司造成了相当损失。为此,集团公司已与财政部共同建立一个特殊目的基金,专门用于支付非转移保单下的给付。
“除非财政部非要集团公司马上给予现金弥补利差损遗留保单亏损,否则,集团公司根本没有变现股权的压力。”有关人士表示。在他看来,财政部根本不可能对此采取任何措施。
去年上半年,国寿集团归属集团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7.34亿元,同比增长43%,占行业净利润的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