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雷曼兄弟的历史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其由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创造新颖产品、探索最新融资方式、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良好声誉。这一声誉来源于本公司杰出的员工及其热忱的客户服务。公司目前的雇员人数为12,343人,员工持股比例达到30%。雷曼兄弟公司不断扩展国际业务,2002年公司收入的37%产生于美国之外。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公司为在协助客户成功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的长期互利的关系而深感自豪(有些可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以前)。
由于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公司因此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力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位于曼哈顿的办公楼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150的光辉历程
1850 雷曼兄弟公司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
1858 纽约办事处开业
1870 雷曼兄弟公司协助创办了纽约棉花交易所,这是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1887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赢得了交易席位
1889 第一次承销股票发售
1905 管理第一宗日本政府债券发售交易
1923 承销1.5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债券,为关东大地震的缮后事宜筹集资金
1929 雷曼公司创立,该公司为一家着名的封闭式投资公司
1949 我公司建立了十大非凡投资价值股票名单
1964 协助东京进入美国和欧洲美元市场
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政府发行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0 香港办事处开业
1971 为亚洲开发银行承销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3 设立东京和新加坡办事处
提名为印度尼西亚政府顾问
1975 收购Abraham&Co.投资银行
1984 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并与Shearson公司合并
1986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8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9 曼谷办事处开业
1990 汉城办事处开业
1993 与Shearson公司分立;北京办事处开业
为中国建设银行承销债券,开创中国公司海外债券私募发行的先河
为中国财政部承销发行海外首笔美元龙债
1994 聘任为华能国际电力首次纽约股票上市的主承销商,经办中国公司最早在海外的首笔
大额融资(六亿两千五百万美元)
1995 台北办事处开业
1997 承销中国开发银行的扬基债券发行,这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首次美元债券发行
1998 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500指数
雅加达办事处开业
1999 与福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建立战略联盟,为零售股民提供投资与调研服务
与东京--三菱银行就日本并购事宜建立联盟
2000 墨尔本办事处开业,并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NZ”)建立了战略联盟
雷曼兄弟公司成立150周年纪念
2001 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成为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的一员
2008年9月15日,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申请破产保护。
官方网站: http://www.lehman.com/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七十六。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二。
…………………………介绍……………………
1850–1969,雷曼家族掌控时期
雷曼兄弟In 1844, 23岁的亨利.雷曼(Henry Lehman),一个卖牛商人的儿子,从Rimpar, Bavaria移民到美国的。他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Montgomery,在那里开了一家乾货商店,名为 "H. Lehman"。在1947年, In 1847, following the arrival of Emanuel Lehman, the firm became "H. Lehman and Bro."。在他们最年轻的弟弟到达时,Mayer Lehman,1850年,公司再次变更公司名称与"Lehman Brothers"的成立。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物。利用对棉花的高市场价值,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原棉由客户付款的商品,最终开始第二次商业交易的棉花。几年间这项业务的增长成为它们的运作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1855年,亨利因 yellow fever而过世之后,其馀的兄弟继续关注在他们的商品交易/brokerage的业务上。
雷曼兄弟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据彭博通读社2008年9月15日报道,在英国巴克莱银行和美国美洲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加之华尔街对其进行可能的破产清算之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雷曼兄弟)已着手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据一名熟知雷曼兄弟计划的人士透露,14日晚上,雷曼兄弟及其律师已准备递交与申请破产保护有关的文件。虽然还没有作出最后决定,但除了申请破产保护外,雷曼兄弟已没有其它任何选择。由于相关磋商尚未对外公开,这名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作为收购雷曼兄弟的首选之一,巴克莱也是第一个退出竞购的。他们表示,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没有获得美国政府或其它华尔街公司就雷曼兄弟资产潜在损失提供保护的承诺。另据一名熟悉谈判的人士透露,大约3小时之后,美洲银行作出与巴克莱同样的决定。目前,银行和券商已开始“加固”与雷曼兄弟有关的业务,试图将可能的破产申请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对当前形势较为了解的人士表示,为了防止雷曼兄弟在15日“开市”崩盘,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系统进行了长达3天的努力。随着巴克莱和美洲银行相继选择退出,这家投资银行已没有太多选择。宾夕法尼亚州哈沃福特独立信用评级机构Egan-Jones Ratings Co.总裁西恩·艾根(Sean Egan)称:“最理想的情况是联邦储备提供一个为期48小时的暂时交易冻结,在流动资金方面为雷曼兄弟提供直接支持,进而为其它竞标者出现或者其它此前对收购感兴趣的公司重新考虑争取时间。最坏的情形则就是破产,现在的雷曼兄弟正朝这一方面前进。”雷曼兄弟发言人马克·莱恩(Mark Lane)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华尔街密谋对策
位于伦敦的巴克莱的发言人利·布鲁斯(Leigh Bruce)在14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巴克莱选择退出的原因在于:就减少雷曼兄弟“无限期债务”带来的压力这一问题,他们并没有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担保或者达成一项相关协议。
美洲银行发言人斯科特·斯韦斯利(Scott Silvestri)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媒体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美洲银行已与美林公司就并购一事进行谈判。成员包括218家银行的国际互换与衍生金融产品协会(以下简称ISDA)在14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他们已就雷曼兄弟相关业务进行衍生市场净额结算交易,为这家位于纽约的公司的破产作准备。ISDA说,如果在14日晚上11点59分之前还没有递交破产申请,所有达成的交易将被废除。
2008年9月14日早上,也就是有关“拯救计划”的谈判进行到第3天,华尔街高层来到下曼哈顿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花旗集团CEO威克曼·潘迪特(Vikram Pandit)、瑞士银行美国区董事长罗伯特·沃尔夫(Robert Wolf);摩根大通派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投资银行业务部副CEO史蒂夫·布莱克(Steve Black)和首席法律顾问斯蒂芬·卡特勒(Stephen Cutler)出席会议。
信评公司Egan-Jones总裁肖恩·伊根(Sean Egan)表示,雷曼兄弟破产造成的影响无法与房利美、Freddie Mac、贝尔斯登公司或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相提并论。他说:“市场现状告诉我们,雷曼兄弟的净资产和其它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也就是说,一美元债务并不是100美分那么简单。雷曼兄弟的债务将引发信用违约互换。”雷曼兄弟公司董事会在14日苦寻买家未果后做出了申请破产保护决定。当日,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在美国政府拒绝提供财政担保后决定退出拯救雷曼兄弟公司的行动。大约3小时后,美国银行也宣布退出,转而收购美林公司。
在政府拒绝救命、收购退路全断之后,雷曼兄弟公司最终决定,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一旦申请得到批准,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将在破产法庭监督下走上重组之路。这也将是垃圾债券专门公司德崇证券商品公司1990年破产之后美国金融界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信贷危机所致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在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将公司活活压垮。
面临公司破产的凄凉前景,雷曼兄弟公司在曼哈顿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第七大道的总部门口14日夜间人来人往,不少公司员工携带着纸盒子、大手袋、行李袋甚至拉杆箱走出大楼,更有一些人低声哭泣,相互拥抱道别。大楼对面,各电视台的直播车排成一排。
美国金融危机升级 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美英金融机构两天来发生了一系列“地震”。英国巴克莱银行2008年9月14号宣布,撤出对雷曼兄弟公司的竞购行动。当地时间今天凌晨,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以及来自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公司等的高层连续三天云集位于曼哈顿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部,研究如何拯救面临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以阻止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但财长保尔森反对动用政府资金来解决雷曼的财务危机,会议没有取得成果。
受此影响,与会的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宣布,由于美国政府不愿提供财政支持,决定退出拯救计划。当地时间15号凌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它的破产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冲击。有人预测,美国金融市场可能迎来“黑色星期一”。
雷曼破产申请显示负债6130亿美元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周一上午提交的破产申请显示其目前负债超过6000亿美元。
该行现有总计6130亿美元的负债,而其总资产为6390亿美元。
该行向纽约南区联邦破产法院提交的申请显示其有超过10万个债权人,其中最大的是花旗集团(C)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BK),后者是雷曼大约1380亿美元的高级债券的契约受托人。
Bank of New York还被列为第二和第三大债权人,对120亿美元的高级债务和50亿美元的初级次顺位债务拥有索偿权。
这份破产申请还显示,AXA、ClearBridge Advisors和Fidelity Investments的母公司FMR是雷曼最大的3个股东。
编辑本段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近况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6月16日发布财报称,第二季度(至5月31日)公司亏损28.7亿美元,是公司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雷曼净收入为负6.6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55.1亿美元;亏损28.7亿美元,合每股5.14美元,去年同期则盈利12.6亿美元。
雷曼首席执行官理乍得·福尔德(Richard Fuld)承认,亏损是自己的责任,并称已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会继续出现如此糟糕的业绩。上周雷曼通过发行新股募得60亿美元资金,并且撤换了公司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营运官。
雷曼股价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跌60%,由于预计未来业绩将有所好转,6月16日雷曼股价有所反弹。
而根据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9月10日提前发布的第三季财报,巨额亏损大超市场预期。
报告显示,雷曼兄弟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58年历史以来最大季度亏损。财报公布之后,雷曼股价应声下挫近7%。雷曼兄弟公司股价从年初超过60美元,到如今7.79美元,短短九个月狂泻近90%,市值仅剩约60亿美元。在从外部投资者获取资金的努力失败后,雷曼兄弟昨天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的多数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以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
雷曼首席执行官理乍得·福尔德(Richard Fuld)承认说,公司正处于其158年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但会挺过当前的困境。而分析认为,不排除雷曼兄弟需要政府援手以免破产。
9月15日,由于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当日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贰’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跌了80%,美国会发生什么事
本文聚焦:
一、四大信号告诉你, 美股危险时刻来了
二、大涨终结,崩盘即将开始!投资者该怎么办?
贝瑞研究声明: 文中观点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及信息,观点仅供探讨及交流,据此建议操作,买卖风险自负。
Steve Sjuggerud 博士是华尔街着名的前对冲基金经理、经纪人和共同基金副总裁,他的观点经常被曾被《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华盛顿邮报》、彭博社、福克斯商业新闻网引用。
更重要的是,Sjuggerud博士在过去20年里帮助个人投资者看清了大局下的投资趋势——他建议2003年投资黄金,2012年投资生物科技,2011年投资房地产,2016年投资中国股票,并在近年持续发声抓住融涨行情。
以上的预测,结果均已证实。
Sjuggerud博士也成功地敦促美国人利用股市融涨赚钱,
而今天,值得注意的是,Steve 近日密集发声:“融涨(Melt Up)将在2021年结束,崩盘(Melt Down)或在近在咫尺”。
注:本文中在Steve 的“融涨”(Melt Up)可以理解为市场处于暴跌前的加速上涨阶段,所有标的都全面上涨,是最容易赚钱的行情,也是牛市结束前的最后阶段。因此“崩盘”(Melt Down)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不会一味地单边上涨。
2020年底Steve还坚持融涨持续的观点,为什么3月发出了紧急的且非常慎重的“变盘警告”?而一旦崩盘正式来临,什么时候来临,投资者该怎么操作,提前预警信号有吗?如何保全,以及甚至有什么获利策略?
无论您是否是贝瑞研究金牌分析师 Steve Sjuggerud“神预测”的见证者,为了回答以上的问题,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位大牛的策略。
上世纪70年代,传奇基金经理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回报率为4200%,而当时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仅为47%。
彼时的索罗斯怎么能如此戏剧性地超越市场呢?其学生兼曾经的同事,华誉有“华尔街神童”之称的对冲基金经理Stanley Druckenmiller(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他从索罗斯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时,
德鲁肯米勒回答说,“重要的不是你是对还是错,而是你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钱,错的时候亏了多少钱。”
虽然这句话已经30年了,但这个教训在今天的市场依然适用。
与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相似的是,人们依然还在买入已经昂贵的股票,不仅与此,当今的市场还充斥着“担心错过” (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热情。
贝瑞研究高级分析师Steve Sjuggerud 发布“崩跌警告 (Melt Down Warning”预警指出:近期有四大数据信号暗示美股危险时刻即将来临。
图注:Steve美股崩盘预警,截图出处:贝瑞研究总部英文报告
这四大预警信号如下:
1、2020年IPO(首次公开发行)数量达20年来之最
Steve 指出,公司往往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上市,或者更具体地说,当估值很高时。
2020年共有480宗IPO,这是自1999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较2014年的增长了50%以上,而2014年是过去十年中第二大IPO年。
IPO是科技泡沫的一大主旋律,上百家科技公司选择在如此资金充裕和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上市。
且多数情况下,上市后,纳指上市开盘当天涨幅飙升3位数。例如2020年12月,DoorDash和Airbnb上市,一个开盘飙升86%,一个大涨115%,这些都显示了投资者对当今市场令人兴奋的机会的惊人需求。
更重要的是,参看上图,你会发现,IPO数据很快就要逼近2000年的数量水平。IPO热潮占据了市场,这就是最纯粹的“融涨”行情。
2、疯狂的个人投资者行为充斥市场
传奇投资者杰里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2021年早些时候写道:
“历史大泡沫后期最可靠的特征是投资者的疯狂行为,尤其是个人行为。在这场历史上“最长的牛市的头10年里,我们缺乏这种疯狂的投机,但现在我们有了,并且是以创纪录的水平。”
雅虎财经哈里斯公司(Yahoo Finance Harris)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2021年1月,有28%的美国人购买了GameStop或其他“病毒式”股票,这着实令人震惊。调查显示,投资中值仅为150美元,且最大的买家群体是18岁至44岁的男性,并且43%的人说他们上个月刚注册了经纪账户。
2021年3月4日,纽约资产管理公司VanEck推出了一只社交情绪交易所交易基金——VanEck Vectors Social Sensitive ETF(Van Eck Vectors社会情绪基金,代码:BUZZ)。该基金BUZZ追踪BUZZ NextGen AI美国情绪领袖指数,该指数跟踪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公司,情绪高涨的股票。BUZZ的持仓中包括特斯拉(Tesla)、Plug Power(Plug)、福特汽车(Ford Motor)等知名公司。但BUZZ的CEO杰米·怀斯(Jamie Wise)告诉CNBC,该基金并不追踪“Reddit meme股票”。
最近推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目标是散户投资者,他们有“信心”,并且“担心错过”发行机会,这是市场欣喜若狂的明显迹象。
但问题是,要想赚更多的钱,你就要在“别人恐惧时保持贪婪,在别人都贪婪的时候保持清醒”----摘自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
而现在,美股个人投资者(其中许多是第一次购买)们真的是非常兴奋。
3.投资者“恐慌/兴奋”水平创21世纪初以来最高水平
根据花旗集团(Citigroup)“恐慌/兴奋”,该数据最近总体的乐观情绪达到了21世纪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该指数关注保证金债务和期权交易等因素。它最近表现出了比我们在11年牛市中所看到的更为强烈的兴奋水平,而且也接近20年来的最高点。
花旗集团投资者恐慌/兴奋指数 来源:花旗集团
是的,现在是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市场在欢欣鼓舞。这不是坏事。这正是我们在融涨开始时所期望的。但现在是做投资者的危险时期。
这像极了泡沫市场最新信号:估值很高,但是个人投资者涌入市场,这告诉我,顶部就在附近,因为虽然现在形势很好,但我认为接下来:在一次猛烈的融涨之后,会出现一次毁灭性的“崩盘”。
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这可能标志着融涨的结束和崩盘的开始,投资者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些策略。
4、美基金经理们的持仓敞口已经发生重大转向
每个月,美国银行都会发布这项调查,调查大约200家不同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机构对市场的看法。
最新3月份的美国银行调查报告中表示,基金经理目前对科技股的敞口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另一方面,他们对金融和能源股敞口增至自2018年以来最大。
投资者从成长股中撤出资金。上周Refinitiv数据显示,增长型基金上周资金流出47亿美元。能源股的资金流入最多,为11亿美元。而专注于“周期性”行业的价值基金则有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是两年多来的最大数额流入。
此外, 货币市场基金获得了创纪录的2490亿美元资金流入,总规模达到了3.09万亿美元 (截止3月18日),该增幅是自2007年美国投资公司协会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设立该指标以来的最高值。
这种轮换符合基金经理们所说的市场最大风险----通胀担忧,这些担忧引发了科技股的轮替,转而投向“周期性”股票。
融涨将在2021年结束
对于这四个信号的解读,很多读者发邮件给Steve问:融涨真的要结束了吗?
“是的”,Steve 在报告中回应:“融涨将在今年某个时候结束”。
这个观点对于Steve 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因为近年来,由他创新起名的“融涨行情”一直被华尔街媒体关注和认可, Steve 本人也非常对行情非常乐观。
但Steve 近两周密集发声,表示“我不能忽视我现在看到的市场正在酝酿的东西,我相信这一重大预测是几乎确定的。因为年初我在新的个人投资者现象上看到了投资者态度和行为的巨大转变。”
“简言之,基本上自GameStop以来,我们从股市繁荣转向了投资泡沫。”
“因为当所有人都看好股市时,这对投资者而言并不是最好的交易时机。”
所以,Steve强调,对于当下的美股投资,我们现在更接近于卖方而不是买方。虽然暂且不可能知道确切的崩跌日期,但是美股趋势转向就要来了。
历史数据显示,纳指涨幅100%+后表现糟糕
如果Steve还没说服你,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数据:
代表科技股的主要指数纳斯达克(Nasdaq)在2月份又创下了一个“可怕”的纪录。从2020年3月底部开始,纳指在47周内上涨了105%,这是该指数50年历史上最好的47周表现。
根据量化及历史统计:纳斯达克指数在历史上连续47周上涨了两次,涨幅也是刚刚高于100%。这两次100%的上涨分别在2000年3月和1983年7月结束,纳指在大幅上涨后立即表现巨糟。
根据统计:2000年3月6日高点之后,纳指三个月内下跌23%,6个月内下跌21%,一年后下跌59%。
再往前,1983年7月4日高点之后,股市3个月内下跌7%,6个月后下跌10%,一年后跌幅达26%。
从这个历史表现:前两次纳指上涨超100%之后糟糕下跌的表现,告诉我们Melt Down(融跌)正在来临。
急跌还是慢跌?
要知道,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超过80%。就连持有的老牌公司多于创新科技巨头标普500指数也下跌了近50%。
2021年的疫情冲击,美股在短短几周内下跌了三分之一,投资者们不会忘记那是多么痛苦,好在股市迅速回升。但在危机的阵痛中,恐惧占据了上风。没人料到这场金融危机会把我们推入今天正在发生的新一轮金融危机。
急跌还是慢跌?只是这个时间下跌的趋势过程也不是那么让人感觉到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现的,正如刚刚统计的历史表现一样。
加上前文讨论的市场情绪,以及股市的表现触及泡沫水平,以及资金流向。 Steve认为,美股的顶就在附近,他预计今年某个时候美股将开始融跌。
重要的是,你需要开始做一些准备了
但是,个人投资者该怎么办?该如何定位自己以应对融跌?股市趋势下跌时该如何保护自己?
个人投资者现在应该卖掉股票吗?怎么卖?该做些什么准备以避免“股市下跌”中受伤?
以及有什么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市场环境该准备的小贴士?亦或者,当暴跌来临时, 如何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关于这份退出或操作策略指南,我们将在下一篇内容《美股崩盘警告!四大退出及获利策略》中尽快发布,欢迎您关注贝瑞研究。
‘叁’ 美国芯片股为何暴跌1000亿美元
美国当地时间9月3日,在美国芯片股领跌下,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当天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5.7%,相关成分股市值缩水约1000亿美元,是6月中旬以来最惨的一天。对于此番暴跌的原因,彭博社认为,芯片股的溃败可能源于中国将实施的半导体新政。
彭博称,芯片股的暴跌或许与中国即将出台的半导体新政有关。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正计划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以发展国内半导体行业,并应对特朗普政府的限制。
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科技分析师Dan Wang说,“中国领导层意识到,半导体是所有先进技术的基础,不能再依赖美国的供应。面对美国对芯片接入的更严格限制,中国的回应只能是继续推动自己的行业发展。”
美国国家证券公司(National Securities Corp.)首席市场策略师阿瑟·霍根(Arthur Hogan)则表示:“如果你现在要问我,八月份大部分时间里我最大的恐惧是什么,那就是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3)彭博美国财政部指数股票今天扩展阅读
芯片股全线溃败
美国当地时间9月3日芯片股全线溃败,英伟达股价下跌9.3%、为3月16日以来最高。博通(Broadcom)下跌6.1%,高通(Qualcomm)下跌5.5%,英特尔(Intel Corp.)下跌3.6%。
芯片股的领跌导致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近5%,至11458点,创下6月11日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逆转了此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新高的涨势。
受此影响,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5%,至3455点,11个板块全部下跌。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808点,至28293点,跌幅2.8%,中断了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自2月份以来首次突破29000点的涨势。
‘肆’ 雷曼兄弟是否算是家族企业
股本情况和管理模式的历史本来就是看是否为家族企业的标准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雷曼兄弟签署了数字设备公司的首次公开上市(IPO)。稍后,它又协助了康柏公司上市。罗伯特·雷曼于1969年去世,当时已经没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员在公司任职。罗伯特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加之当时经济不景,把公司带进困难期。1973年,贝尔豪威尔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受聘挽救公司
=== 1850-1969,雷曼家族掌控时期 ===
1844年,23岁的[[亨利·雷曼]](Henry Lehman),一个卖牛商人的儿子,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Rimpar]]市移民到美国,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H. Lehman”乾货商店。1847年,随着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 Lehman)的到来,商号更名为“H. Lehman and Bro”。当1850年他们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 Lehman)也到来的时候,商号再次变更名称,“Lehman Brothers”成立了。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利用棉花的高市场价值,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由客户付款的[[原棉]]贸易,最终开始棉花的二次商业贸易。几年间这项业务的增长成为他们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1855年,亨利患[[黄热病]]过世后,另外两兄弟继续从事他们的农产品期货生意和经纪商业务上。
1858年,由于种种因素,棉花贸易中心从美国南方转移到了纽约。雷曼在[[纽约市]][[曼哈顿区]]自由大街119号开设了第一家分支机构的办事处,32岁的伊曼纽尔负责办事处业务。1862年,面临[[美国内战]]的困难,公司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雷曼杜尔公司(Lehman, Durr & Co.)。内战结束后,公司为阿拉巴马州提供财务支持以协助重建。公司总部最终也搬到了[[1870年]]创建[[纽约棉花交易所]]的纽约市。1884年,伊曼纽尔设置了公司[[理事会]]。公司还在新兴市场从事铁路债券业务并进军金融咨询业务。
早在1883年,雷曼已成为咖啡交易所成员之一,后来到了1887年,公司还加入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899年,公司开始了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
尽管提供国际蒸汽,但一直到了1906年,公司才从一个贸易商真正转变成为一家证券发行公司。那一年,在[[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接连把[[西尔斯·罗巴克公司]]、[[通用雪茄公司]]送上市。
在随后的二十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的上市都由雷曼兄弟协助公开上市,其中多次都和高盛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中有:F.W. Woolworth Company、May Department Stores Company、Gimbel Brothers, Inc.、R.H. Macy & Company、The Studebaker Corporation、the B.F. Goodrich Co. 以及 Endicott Johnson Corporation。
菲利普·雷曼于1925年退休,由他儿子[[罗伯特·雷曼]](昵称“波比”)接手担任公司领导。波比领导期间,公司在[[股票市场]]复苏时由侧重于[[风险资本]]而度过了资本危机[[大萧条]]。1928年,公司搬到现在鼎鼎有名的[[威廉一街]]。
雷曼兄弟公司是传统的家族生意。但在[[1924年]],[[约翰·M·汉考克]]以首位非家庭成员身份加入雷曼兄弟公司,接着在[[1927年]][[门罗·C·古特曼]]和[[保罗·马祖尔]]也相继加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雷曼兄弟签署了第一电视制造商杜蒙的首次公开招股,并为[[美国广播公司]](RCA)提供资金协助。它也为快速增长的[[石油工业]]提供金融协助,其中包括了[[哈利伯顿公司]](Halliburton)和[[科麦奇公司]](Kerr-McGee)。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雷曼兄弟签署了[[DEC|数字设备公司]]的首次公开上市([[IPO]])。稍后,它又协助了[[康柏公司]]上市。罗伯特·雷曼于1969年去世,当时已经没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员在公司任职。罗伯特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加之当时经济不景,把公司带进困难期。[[1973年]],[[贝尔豪威尔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受聘挽救公司。
=== 1970-2001 扩张及成熟期 ===
1970 香港办事处开业
1971 为亚洲开发银行承销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3 设立东京和新加坡办事处,提名为印度尼西亚政府顾问
1975 收购Abraham&Co.投资银行
1984 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并与Shearson公司合并
1986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8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9 曼谷办事处开业
1990 汉城办事处开业
1993 与Shearson公司分立;北京办事处开业.为中国建设银行承销债券,开创中国公司海外债券私募发行的先河.为中国财政部承销发行海外首笔美元龙债
1994 聘任为华能国际电力首次纽约股票上市的主承销商,经办中国公司最早在海外的首笔大额融资(六亿两千五百万美元)
1995 台北办事处开业
1997 承销中国开发银行的扬基债券发行,这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首次美元债券发行
1998 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500指数.雅加达办事处开业
1999 与福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建立战略联盟,为零售股民提供投资与调研服务,与东京--三菱银行就日本并购事宜建立联盟
2000 墨尔本办事处开业,并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NZ”)建立了战略联盟,雷曼兄弟公司成立150周年纪念
2001 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成为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的一员
===2008 破产===
‘伍’ 美债迎来40年最大抛售潮,争先恐后的购买到现在的抛售,发生了什么呢
美债迎来40年最大抛售潮,争先恐后的购买到现在的抛售,发生了什么呢?
美债不香了!美债迎来40年最大的抛售潮,根据近日媒体报道,美联储美联储、各国央行、主权基金、全球商业金融机构等正纷纷从规模达23.7万亿美元的美债市场上撤退,这样的场景可以说过去很少见到了,那么近日美债到底为什么不香了呢?
比如,10月11日的时候,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10个基点至3.99%,再度迫近4%。美银分析师指出,到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美债收益率都可能升至4.3%-5%的范围,这表明美债未来价格还会下跌,可能会继续被投资机构大幅抛售。彭博美国国债总回报指数今年已亏损13%,几乎是2009年四倍,是该指数自1973年以来最差的年度表现。因此,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债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这可能也是很多央行等机构抛售美债的第二个原因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美债遭受抛售潮,主要原因有以上三个,第一就是想稳定汇率,第二就是美债规模太大,引发了投资者担心,第三就是美联储加息引发美债价格连续下滑,引发了投资者抛售。
‘陆’ 美国财政部再度抛售5.7亿美元通用股票
美国财政部最近宣布,今年9月又出售了价值5.701亿美元的通用汽车股票,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出售所有剩余的通用汽车股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财政部向通用汽车注资495亿美元作为纾困基金,以换取该公司9.12亿股股份。在最近一轮股票抛售后,财政部已收回360亿美元,其在通用汽车股票中的份额已降至7%左右。“财政部将继续减少纳税人对通用汽车的投资,”美国财政部负责金融稳定的助理部长TimMassad表示第三轮交易计划将使我们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继续降低投资比例,同时为纳税人争取最大回报。"去年12月,通用汽车从财政部回购了2亿股普通股。当时,财政部也宣布将在市场上出售剩余的3亿股,并计划在2014年3月前完全退出对通用汽车的持股。根据通用汽车最近的股价,美国纳税人拯救通用汽车可能会遭受100亿美元的损失。此外,如果算上对克莱斯勒的援助,财政部估计其2008年对汽车行业的援助可能导致美国纳税人总共损失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