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维他奶股价大跌,导致股价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维他奶会出现股价大跌的情况,是因为维他奶在公关以及处理事情上面不正确,所以被抵制最后股价大跌。因为在7月1日的晚上,香港的一个兇徒在暴力袭警之后,就自杀身亡了。后来在调查之后发现这个兇徒其实是维他奶香港采购部的人员,而且还是一个采购主任。值得关注的是维他奶在发布内部通告之后,表示这个兇徒其实是不幸逝世,而且还对兇徒的家属进行深切的慰问。
有网友分析了在慰问袭警员工的通告之中,有标注也有档案以及编号,很难想象这是员工个人的行为。因此网友并不相信维他奶的后续声明,所以也可以看到在网友的纷纷抵制之下,维他奶的销量以及股价慢慢下跌。所以才会有这一系列的澄清说明,但是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会不接受也是情有可原,也要坚决抵制那些破坏国家团结以及稳定的行为出现。
② 部分超市及网络平台下架维他奶相关产品,维他奶接下来该怎么走
引言:近日,维他奶员工袭击警察,事后,该员工自杀,而员工自杀后,维他奶公司表达对这名员工哀悼。这一事件出现后,引起舆论,大部分商家及网络平台都下架维他奶公司相关产品,维他奶股票也因此大跌,在这次事件之后,维他奶接下来该怎样走?下面,就让小编来带你们一探究竟。
三、影响
维他奶公司员工袭警这件事,在国际上可以论为是恐怖分子。而在第一时间维他奶公司却没有发出声明,反而对这个员工进行悼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维他奶公司安全意识不强。只希望该公司以后要好好规范自己,同时对出现事故要及时站出来发声明,让自己公司形象不再有什么不好之处。
③ 维他奶受某事件影响股价大跌,具体跌了多少
由于公司内部文件于上周末公开,引起公众对其措辞的广泛怀疑,维他奶国际陷入困境。
尽管维他奶在周末连续发布两则公告试图挽救局面,但仍难以阻止股价在今天(7月5日)大幅下跌。截至今日,维他奶国际股价已下跌逾14%。
最后,捐款设立类似香港警署的反恐基金,以维他奶命名,以慰问在反港独和反恐袭击中受伤的警察及其家属。(这是站在一个团队最好的标志,嘴里喊10000次还不如交易凭证)。观其言,观其行,重要的是观其行!
④ 昔日“豆奶大王”炒股巨亏、多元化频遭暴雷,回头能否重整山河
作者|宋冠宇
来源|野马 财经
在收到上交所问询半月后,维维股份(600300.SH)近日终于公告回复了关于关联方交易及资金占用等问题。
交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资金去哪了?多元化跨界不顺的维维豆奶越来越多疑问待解。
维维股份从品牌打响之初经过一段高速发展,2000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豆奶大王”。然而,维维股份并没有满足于大豆领域,而是从单一化的战略布局开始向多元化进军。也就是在它的多元化征途中,商誉频繁暴雷,投资屡屡失败。
商誉通俗的来讲就是交易双方协商产生的收购价格通常会高于公允价值,其中的差额即被计为商誉。那么维维股份的商誉是如何暴雷的?首先仅从维维股份的投资方向来看商誉。
维维股份多元化征途第一步就是进军酒业。
2006年之初就开始涉足白酒领域,以8000万的对价收购了双沟酒业38.27%的股权,截至2008年底持股比例达到40.59%。2009年维维股份将这个盈利的双沟酒业出售,随即维维股份以3.48亿收购枝江酒业51%的股份,产生商誉6,884.77万元。
但在2014年由于枝江酒业发生亏损,业绩大幅度下滑,维维股份对商誉减值1000万元。2017年维维股份对枝江酒业再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800.00万元。
维维股份还在2012年收购贵州醇酒业51%股权,然而贵州醇并表首年就亏损1296.50万元。维维股份对酒业不死心,在2013年又收购了徐州天杰酒业100%股权,天杰酒业并表首年也是亏损97.62万元。
实际上,酒业早已成为维维股份的业绩短板。
2018年12月11日,维维股份宣布与维维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55%的股权作价2.75亿元转让给维维集团,剥离亏损资产。至此正式开启“戒酒”模式。
除酒业之外,维维股份大肆开疆扩土,在烟、酒、茶、食品、医药、金融、 房地厂 等多个领域都有其身影,跨界领域之广,不禁让人唏嘘,成果都寥寥无几,甚至铩羽而归。
比如,2013年12月,维维股份以7,650.00万元的对价收购了怡清源茶业51%的股权。然而2015年,怡清源茶业净利润亏损1,590.00万元,维维股份对其计提了1,075.00万元的商誉减值。并且在2016年对商誉全部计提减值完毕。
从成本角度来看,在维维股份这20年的发展布局来看,不难看出当年的“维维豆奶”已经渐行渐远。维维股份不断上升的成本支出,主营业务营收提升受限。
自2000年起,维维股份战略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开始,就一直处于碰壁状态,收购和投入成本增加,营收却处于负增长阶段
收购的子公司业绩不佳甚至亏损,不仅会在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直接体现,还会导致商誉减值,从而对年度业绩形成双重打击。因此,商誉减值,已是早早埋下伏笔。
公司经营的不稳定直接反映在股票上,从2017年到2018年底,维维股份市值“腰斩”。相对发行价10.28元来说,目前维维股份的股价已下跌超过60%。
根据维维股份年报来看,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505.00万元、亏损1.28亿元。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是同比下滑71.24%。
对于上交所问询第三季度业绩下滑的问题,维维股份及中介机构解释为外部因素导致,受销售季节特性以及南北方差异的影响,第三季度为淡季。2019年第一季度贵州醇酒业退出合并范围减少1,028.71万元。
恰在这种情况下,维维股份排名靠前的股东博泓合丰、章霖也在不断减持。
对此维维股份将上述情况解释为锁定价格、降低成本,因此增加预付款。
然而,资金紧张的维维股份选择支出大量的预付账款真的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吗?
从天眼查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徐州正禾食品饮料公司是维维股份的参股公司,徐州正禾食品饮料公司对密山金源油脂油料有限公司是持股比例为70%。
另一方面对徐州正禾食品饮料有限公司100%持股比例的金澜置地有限公司也与维维股份有密切联系。2002年维维创新和金澜置地就合作成立了一家“维维金澜”。
并且这么大的投资金额竟然没有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程序,没有单独在临时公告中予以披露。
由于这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难免让监管层和投资者对维维股份巨额预付款的真实性产生疑问。
还有更令监管层不解的是,维维股份截至2018年末资产负债率接近65%,然而还拿着大把资金去炒股票。为此,上交所对此产生质疑,在问询函中发问。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维维股份的借款情况和收益情况。2018年第四季度末各类金融机构借款余额为40亿元,第四季度利息支出为6,997.30万元。
从公司近年来公告的年末公允价值变动看,2014年盈利1.15亿元、2015年盈利0.54亿元、2016年亏损0.79亿元、2017年末没有持仓;2018年亏损0.57亿元,几乎没有剩余盈利。
那么维维股份炒股巨亏8600万元是怎么算的?从维维股份对上交所补充资料来看,处置股票亏损2,883.66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5,735.30万元,合计为-8,618.96万元。
那么这场收益率还不及贷款利息的买卖,划算吗?
在四面楚歌的局势下,早在2015年维维就走出战略调整,维维股份有意向将公司从其它领域剥离,转而重新回归“生态农业、大粮食、大食品”主业。那么维维能否打破放僵局,重拾“万家好”呢?
报表显示,目前维维股份借款和利息支出较多,直接影响了净利润的亏损。维维股份是否可以成功打破僵局,可能仍需观察。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维维股份目前主要经营业务有固体饮料、粮食初加工产品、动植物蛋白饮料、茶业、枝江酒业等。其中最主要的盈利项目还当属“维维豆奶”,占比53%,烟酒等领域收入甚微,因此可以看出战略回归意愿凸显。
说到豆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公司,那就是在这10年内以“更深更广”经营策略打开中国内地市场的香港维他奶。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已是维他奶国际最大、最重要的市场,其年营收贡献占比超过60%。今年3月底,在维他奶国际披露2018财年报告里,公司营业收入64.65亿港元,来自中国内地的营业收入37亿港元,占比公司营收总额57.23%。
⑤ 维他奶深陷舆论风波,艺人相继解约,这对维他奶的股价有什么影响
此次的维他奶事件对维他奶这个品牌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国内与之合作的艺人纷纷主动解约,你比如说任嘉伦就在第一时间和该品牌解约了,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值得我们点赞的,而且这对维他奶的股价也是有了很大的影响,公司的股价直接下跌了11.2%,这其实就是对该品牌最直观的一种影响。
在事情持续发酵的时候与维他奶品牌合作的国内艺人任嘉伦等便直接单方面宣布终止和该品牌的合作,随后这个品牌的股价便大幅度下跌了11.2%。很多网友则是表示股价下跌,真是大快人心,还有一部分网友则是表示这纯粹是维他奶品牌自己作死的。
⑥ 维他奶出什么问题了都带来了多大影响
维他奶次陷入了舆论的风波,整体的股价出现了大跌。在7月5号开盘之后,维他奶的股价出现跳空低开,并且在之后的两天内持续的下跌。目前已经下跌到了26港元,创下了自去年九月以来的新低。这次事件的背后究其原因也是维他奶企业的咎由自取所造成的。
目前维他奶一事件已经开始了持续的发酵,多地超市或商铺已经开始大规模下架维他奶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与他的言行要一致,若是不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和行动,必将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维他奶集团就是前车之鉴。这件事情也将会给维他奶集团的全国扩张化带来很深的负面影响,对它未来内地市场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⑦ 维他奶一日蒸发约10亿港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种病叫做“作死”。可以说不作不死,这维他奶便是其中的典范人物,一日蒸发10亿港元,对它来说只是洒洒水,毕竟敢公然支持分裂行为,背后没有点人还说不过去。
每个人都应当为其不当的言行付出代价。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大,总会有些幺蛾子想做些恶心人的事儿。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⑧ 维他奶股价大跌,透露出哪些信息
注定是暂时性的,如果不是国家层面出手,这个事情该降温还是降温,就和NIKE事件一样。
被卷入舆论风波的维他奶,市值一日蒸发30亿。
7月5日,维他奶开盘股价大跌,原因在于上周末一份维他奶公司内部文件被公开,其中的措辞引发公众争议,将维他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截至5日当天收盘,维他奶大跌11.7%,报于25.95港元/股,市值较前一个交易日蒸发36亿港元(约30亿元)至277亿港元(约230亿元)。
与此同时,维他奶在内地的代言人龚俊、任嘉伦也接连宣布,即日起终止与“维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维他奶的发展历史:
维他奶是中国香港的老牌饮料,品牌迄今有81年历史,旗下产品主要包括两大品牌:维他奶 Vitasoy,包括豆奶饮料及豆腐产品,以及维他 Vita和部分茶类、果汁、蒸馏水及牛奶类饮品。
维他奶创始人罗桂祥(1910-1995)是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他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当年28岁的罗桂祥萌生制造廉价且富有营养的大豆饮品的念头,并于1939年9月开始付诸实践,1940年3月正式成立香港豆品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带领公司制造最初的“维他奶”。
⑨ 维他奶上半财年净利跌95%,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维他奶净利跌95%,主要是由于该品牌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量严重下滑导致的。
维他奶在过去的两年内受中国内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这个品牌旗下的产品主要有果汁、牛奶、茶饮品、汽水、蒸馏水等等,可以看出其主要销售饮品类产品。而该品牌最受内地朋友们喜爱的产品分别是维他奶和维他柠檬茶。
看到维他奶的狡辩,广大网友对该公司深恶痛绝,于是纷纷抵制该公司产品。
现在抵制的效果出来了,净利润跌了95%,对于这种放下碗骂娘的公司就应该坚决抵制到底。
答案与图片侵删。
⑩ 维他奶历史
维他奶豆奶由创办人罗桂祥研制。罗桂祥希望能够为香港一般家庭提供一种廉价而蛋白质丰富的饮品,作为价格较为昂贵的牛奶的替代品。有“中国之牛”称号的大豆,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价格廉宜,罗祥桂认为由大豆制成的豆奶,可成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制出维他奶。
维他奶豆奶于1940年4月3日面世,首家维他奶工厂位于铜锣湾的记利佐治街,首天只售出六瓶豆奶,售价为港币6仙。维他奶早期是由售货员以单车逐户派送,加上早期维他奶没有经过消毒处理,需要即日饮用,否则便会变坏,因此未受消费者欢迎。
日治时期,维他奶工厂停工,至重光后工厂恢复生产,并在1950年迁往香港仔,除每日派送外亦透过零售商分销方式销售,1953年起,维他奶改以高温消毒法,无须冷藏贮存,销量开始大增,至50年代中期已达每年1200万瓶。最初维他奶推出时的豆奶没有加工,1962年加入麦精维他奶,同年于观塘兴建新厂房。1987年屯门厂房落成,并成为集团总部。1994年3月30日,维他奶集团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首天股价约1.5港元。同年于中国深圳的厂房正式投产。1998年,在上海及美国麻省艾尔市的Nasoya厂房投产。
早期的维他奶以阔口的牛奶瓶售卖,后来改为盛载汽水的玻璃樽。1975年首度从瑞典引入Tetra Pak(利乐包装纸)保鲜包装设备,加入250毫升的纸包装,并以超高温消毒,令产品可储存多月。[1976年]]维他奶以“维他”品牌,推出一系列果汁饮品,其后又于1979年推出柠檬茶及菊花茶等饮品。1984年推出375毫升大包装,到2000年代更推出细包的125毫升,以方便幼童饮用;现时更有铝罐装出售。
由于维他奶推出时一直标榜自己的健康形象,以“点只汽水咁简单”口号作招 ,故不少校规比较严的学校亦破例容许维他奶在学校小卖部寄卖。学校中售卖的维他奶一般为玻璃樽装。在寒冷的冬季,喝小卖部出售的热维他奶,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