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股票够多能掌控公司吗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股票够多能掌控公司吗

发布时间: 2023-03-14 23:31:42

① 将一个公司的上市的股票全部买了是不是就有了他的控制权

将一个公司的上市的股票全部买了是不是就有了他的控制权

1、理论上来说可以这样做,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公司法》严格规定,任何股份制公司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一定的人数规定,一股独大的公司不属于股份制公司。
2、他变成控股股东:只要某个人(或某机构)在一家公司中的持股最多,他就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例如,公司众多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而某一个股东的持股比例大于10%,他就是公司的控股股东。601009南京银行就是这种情况,该银行的控股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南京银行13.76%。

购买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是不是就算入股了

算是它的股东了 但一般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户
股东大会啊什么的跟你没有关系的。

是不是公司上市后就能买这个公司的股票了?

是的,上市后有流通股,可以在证券市场买卖。

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全部买完了,那这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怎么办啊?(假设控股股东只控制了25%股份)

当持股百分之三十继续收购时就要发出要约,大家决胜负,不会出现这种全买完了的情况。

北青传媒是不是属于上市的股票制公司?

北青传媒暂时还不是股票制的公司!!
如果你想炒股的话.可以到这里看看,里面还有专家的分析!

股份公司个人超过37%的股份是不是就有控制权了

不是,要看具体情况。

是不是投资人对公司的股份越多,他就有控制权呢?

最大股东才有控股权,不过如果你做出出格决定,董事会是通过不了的

怎么购买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的股票

你好,目前a股市场新股非常受追捧,
普通投资者没有任何渠道购买到即将上市的新股,没有为什么,好比为什么你不能每天捡到钱。

一个股东控股的A公司已上市,控股的B公司准备上市,A公司不控制B公司,是可以买A公司的股票?

上市就是指在某个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我国大陆有两个市场:上海、深圳。
投资者可以在这两个证券市场交易已经上市的股票。
未上市的公司的股票也是可以购买的,只是渠道狭窄而已,因为股票分散在公司的股东手中,发行也不是向公众投资者公开的。
AB公司的控股关系对两者股票是否可交易没有影响。

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后如果有人把他的大部分股票买了是不是那个人就是他们公司的最大股东了。

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是你买的话要人家卖给你才行,如果现有大股东有51%股份,但是他不卖,那你就算把其余49%股份收齐了也成不了控股股东。楼上说的限售股也没错,但是过了限售期,理论上你是可以买这些股份的,关键还是人家要卖给你,但要是价格要是太高了,到了人家愿意以高价卖给你的程度,你买下来反而不一定划算了

② 投资者拥有的普通股股票数量越多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越大对吗

当普通股多到超过其他投资者的时候,是的。
当持股数超过其他(包括一致行动人)投资者的时候,就成了大股东,接近有相当控制权了。
实现对公司的基本控制,需要股票占比超50%,公司重大决策,投票比例至关重要。
但是,鉴于散户投资者的弱势地位,网上投票的上市公司,规定散户支持率也是决策的不可或缺环节,所以也没有绝对控制权。
对于大股东之外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越多,投票份额越大,影响投票结果的力量越大,但对公司的控制,只有在大股东(包括它的一致行动人)占股比例小于50%的情况下,其他投资者才可能通过持股比例的增加,或者联合自己的一致行动人达到持股最大,在公司决策上产生重大影响,直至拥有部分或相当于绝对的控制权。

③ 占股多少有控制权

法律分析:公司占股占比例大于50%才有绝对控制权。控制权,一般是相对于所有权而言的,是指对某项资源的支配权,并不一定对资产有所有权。这个概念在会计要素中的资产的定义中出现过。所谓资产,是在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里的拥有,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产权,对资源拥有处置的各项权利。而所谓的控制,是指在不拥有资源所有权的条件下,可以对资产所产生的主要经济利益进行支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八十九条 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三十日内主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创立大会由发起人、认股人组成。发行的股份超过招股说明书规定的截止期限尚未募足的,或者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发起人在三十日内未召开创立大会的,认股人可以按照所缴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要求发起人返还。

第九十八条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

第九十九条 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④ 股票持有多少比例,才达到控股,能够参与公司管理

跟股票的分布情况有关,股权越分散达到控股的持股比例越低,一般上市公司持股30%就能控股。参与公司管理须推选董事人选进入董事会。

⑤ 可不可以通过多买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控股,成为董事长

我们在小说里面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情节,尤其是商业竞争的时候就是悄悄收购对方的股票,然后达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对方的最主要的股东掌握的比例还要高。这时候就轻松实现公司的易主,成为公司的董事长,这种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之中,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只要你收购股票超过5%,你就有举牌的义务举牌的义务就是告诉公司你拥有了超过5%的股份,你拥有了可以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的权利,你不能自己一直在那收购,但是你不出生而且对方的股东把这个股份卖出去,那手续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这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⑥ 买的股票可以控股吗

不能。控股公司是指通过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而不是股票,而对该公司进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按控股方式,分为纯粹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纯粹控股公司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业务,只是凭借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进行资本营运。混合控股公司除通过控股进行资本营运外,也从事一些生产经营业务。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⑦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