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QFII看好哪类板块目前最重仓是哪几个股
QFII看好滞涨股
数据显示,QFII去年四季度新建仓的股票为52只,增持股票为22只,总共达74只。这74只股票在去年四季度之前的三个季度中,大部分表现并不突出。74只股票中,只有35只股票有所涨幅,涨幅在10%以上的又只有27只,涨幅达30%以上的更只有10只,涨幅翻倍的股票则没有。很显然,QFII买股票不是来抬轿,也不是来接“飞刀”的,而是真正看好一些股票的价值。
从持股数量来看,农业银行(2.76,0.01,0.36%)成为QFII建仓最多的股票。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增持该股近2.35亿股,而农行上市之初并未有QFII资金进驻。分析人士指出,农业银行去年10月从2.53元一直拉升到3.1元,可能就有该QFII参与。若按那波行情中农行的中间价格计算,目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并未有太多盈利。
摩根大通则大举买入福耀玻璃(12.15,-0.23,-1.86%)近1846万股。在此之前,摩根大通并未涉足该股,但去年四季度突然买入福耀玻璃。从机构席位来看,社保基金103组合和108组合持股量仍然位于第三、第七位,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加仓。而继中邮核心优选基金去年三季度大幅增持后,中邮核心成长基金也于四季度跟进。从股价走势来看,新进资金并未盈利多少。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高盛集团有限公司现身于宁沪高速(6.73,-0.04,-0.59%)当中。去年四季度,高盛集团买入宁沪高速891万股。但这笔投资从目前来看并不成功。宁沪高速从去年四季度的最高价7.94元跌到目前只有6.77元。而从去年高盛发布的策略来看,多次在多空之间摇摆,并且较为精准。不过,在个股的判断上,他们显得并不高明。
除上述股票外,格力电器(22.82,-0.43,-1.85%)、中国神华(29.05,0.07,0.24%)、上海医药(19.18,0.09,0.47%)、武汉中百(12.06,0.02,0.17%)都被QFII新建仓逾千万股。同样被大举增持的强生控股(7.70,0.00,0.00%)则是QFII进驻最多的股票,目前共有6家QFII扎堆该股,其中4家QFII增持,马丁可利投资持股最多,达1161.6万股。
从机构的持仓规模来看,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显然是最看好中国的一家QFII,他们增持了9家公司的股票。比尔盖茨的基金也增持了9家公司的股票。
三大板块被QFII重仓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QFII最看好的板块有机械设备、化工和建筑建材三大板块。截至目前已披露的年报,QFII持有14只机械设备股、13只化工股和11只建筑建材股。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B. 巴菲特为什么选择高盛优先股股票
“(投资了高盛的优先股)高盛每秒钟给我们支付15美元,”巴菲特在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会上这样说道:“滴答、滴答、滴答……手表的声音变得如此悦耳。”
那么,在A股的“优先股时代”开启之时,我们能从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案例中学习什么?巴菲特又是如何玩转优先股的?
秘诀一:退可守
事实上,巴菲特从未特意撰文表述自己投资优先股的“心得”,但通过其投资优先股的案例,以及他在各种场合发表的对于优先股投资的看法,我们仍能总结出一些思路和逻辑。“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比较好的归纳为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秘诀”。
以投资高盛优先股为例,当时的情况是高盛受次贷危机冲击,经营面临巨大压力。此时巴菲特与高盛达成协议,由巴菲特向高盛投入50亿美元,购买其股息率为10%的优先股。此外,巴菲特还获得“今后5年内任意时间购入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价格为每股115美元”。
不难看出的是,该笔投资首先就具有“退可守”的特征——高盛当时面临经营危机,令其前景被普遍看淡,巴菲特的资金注入可以缓解高盛的经营压力,但高盛能否就此扭转局面也是个未知数。不过,“优先股”的游戏规则设定可以保证巴菲特该笔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不会遭受损失:高盛在当年有盈利的情况下,必须首先按照10%的股息率向巴菲特支付股息,在分派了巴菲特的股息之后,高盛才能向其它普通股股东支付股息。而假设高盛若某个年度出现亏损,当年无法派发股息(包括优先股股息和普通股股息),那么在下一年如果实现盈利,高盛还会补足此前所欠的优先股股息并派发当年优先股股息之后,才能向其他普通股股东派发股息。
换言之,只要高盛能够在次贷危机中“缓过一口气”,巴菲特该笔投资就不会面临太多的风险,就“退可守”的特征而言,具有相当高的安全边际。
秘诀二:进可攻
那么,巴菲特在投资高盛的案例中是否仅仅是冲着10%的优先股股息率而去的呢?也不尽然。
我们再来看看“进可攻”的条款:以115美元购买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这是在高盛能够迅速恢复元气,实现经营扭转的情况下,巴菲特扩大盈利的一个条款。即假设高盛此后能够度过次贷危机,经营重归正轨(在此种情况下,高盛的股价势必也会上行),那么巴菲特直接行权就可以有高额的行权收益。
真实的情形是,到了2011年,高盛度过了次贷危机恢复元气,以10%的溢价,即55亿美元向巴菲特赎回了这批优先股。
而综合起来看,巴菲特在投资高盛优先股时充分考虑了两种情境:若高盛经营一时难以扭转局面,同时引发股价继续下跌,那么因为持有优先股,在股价下跌时优先股股息可以增加抄底的“弹药”;若高盛迅速扭转局面,同时股价上涨,那么就可以行使认股权坐享收益。这种投资优先股的逻辑充分体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原则。
投资标的与投资时间很重要
对高盛优先股的投资算得上是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经典案例,而巴菲特对优先股的“情有独钟”是由来已久:在1989年则是买入过吉利、所罗门、冠军国际三个公司的优先股;在次贷危机期间,巴菲特还买过箭牌口香糖、通用电气、道氏化学、瑞士在保险的优先股,加上投入高盛优先股的50亿美元,当时一共在优先股上投入了211亿美元。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市场上的“优先股”历史悠久,品种也很丰富,巴菲特也并不是逢优先股必买,在其多个投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选择优先股投资标的的特征,即仍然是购买具有“护城河”的公司,同时持股周期也相当的长,在这一点上,其“选股方式”和“持股时间”与投资普通股时是一致的。
以投资吉利(刀片)为例,1989年,巴菲特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可转换优先股,起初每年可以分享8%的固定股息,同时还约定了一个可转换普通股的转换价格。直到1991年吉列公司的股价超过了约定转换价格时,巴菲特将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到了2004年底,其持股市值增长到43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6倍以上。
不管是吉利、箭牌口香糖,还是通用电气或者高盛,都是具有相当宽广的“护城河”的公司,并且在这些公司的经营历史中已经充分的表现出了市场竞争能力,这是这些公司的优先股“值得投资”的大前提,也是巴菲特的首要考虑。
其次是投资的时间,巴菲特在投资上述具有优秀市场竞争力的公司时,并不是这些公司经营的鼎盛时期,而通常是这些公司因为某种原因遭遇一定的市场困境时,这样的投资时机也意味着较低的买入价格,这也是巴菲特投资优先股时容易被形容为“趁火打劫”的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A股进入“优先股时代”后,优先股会带来很多的投资获利机会,也许A股的中小投资者并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因为资金优势和头顶上的光环而获得很多投资优先股时的优厚对价条件,但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思路和逻辑才是其获利的根本核心,分析其经典案例,或为A股投资者把握“优先股时代”打下基础。
C. 高盛调研的股票好吗
高盛调研的股票不好。高盛调研过的票,基本后面都是跌的,吸筹时负评,抛售时高评,有经验的股民都清楚,不要轻信高盛。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D. 高盛是什么开始购买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
杠杆就是用最少的钱,获得更大的利息。这就是杠杆的魅力所在kii90
E. 高盛报告:哪些中国股票可买
高盛建议买入:一汽轿车、广汽集团、省广股份、保利地产、光迅科技、海康威视、烽火通信等。
F. 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中国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的数量。
高盛在中国的投资远比人们想象复杂的多。最直观的上市公司有海普瑞、双汇发展、中芯国际,此外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平安保险都有它的股份,但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回答清楚。因为高盛表面上是战略投资者,实际上却持股不会太长,股价上升之后套现者不计其数。
G. 高盛持有的中国股票有哪些
1、目前,高盛集团持有工商银行和吉宝房地产的股票。
①高盛在2006年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斥资约25.8亿美元,购入工行7%的股权。随后工行实上海和香港上市,在经营业绩稳健提升的同时,工行的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②北京时间5月21日,高盛集团宣布已同意以2.80亿新加坡元(约合2.23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钻井平台制造商新加坡吉宝企业集团(Keppel Corp)旗下吉宝房地产投资信托(Keppel REIT)的6.7%股权。
2、高盛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