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台湾天葱2740股票股价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台湾天葱2740股票股价

发布时间: 2023-04-11 16:55:42

Ⅰ 水仙花的构造

水仙花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球茎植物,地下有鳞茎,根细长,叶扁平带状。一般 叶五片而宽者有花,七片的多无花。早春抽出花葶,葶稍高于叶,花葶中空。葶 大而脉纹粗的多开重瓣花,葶小而纹脉细的多开单瓣花。花通常是5~7朵,最多可达16朵。

我国的水仙花也同其他花卉一样,别名甚多,叫法不一。有美化其形态的,也有凯虚寄寓深意的,也有出自某种典故的,但不论哪种,皆是对水仙花寄予了美好情意。

水仙有肥大的鳞茎,很像蒜头;青翠的叶子又像蒜叶,亭亭玉立的花葶又很像蒜台。但实际上它和大蒜并非亲戚,水仙隶属石蒜科,大蒜却属于百合科。因水仙 像蒜却又是雅致之品,因此,明代的《长物志》称水仙“雅蒜”。

宋代《南阳诗注》记载:“水仙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武当山谷间,土人谓之天葱。”是因叶似葱而名之。 宋代《洛阳花木记》以其花被六裂而紧合似酒杯,副冠金黄如盏,花朵轻巧玲 珑,于是单瓣者名为“金盏银台”,复瓣者名为“玉玲珑”。元代《三柳轩杂识》则以为水仙在花史上列为风雅之客而推崇为“雅客”。宋朝黄庭坚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的咏水仙诗句,故后人又 称水仙为“凌波仙子”。 人们又因水仙在严寒大雪中,尤能开花吐艳,浓香四袭,故又名为“雪中花”。

水仙的花,像春兰一样淡雅,但又较春兰妩媚,花之香像春兰一样幽远,但较浓烈。它和兰花一样典雅清秀,所以,人们又叫它“丽兰”。 《内观日疏》中记载一则故事:一个姓姚的老妇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梦见 天上的观星落地,化作一丛水仙,香美非常,老人取而食之,醒来就生下一个美丽 的女儿,聪慧过人,能诗善文,所以人们又称水仙为“姚女花”。因为观星即女史 星,所以水仙又叫“女史花”。 此外,关于“水仙”这一本名来历也有一番讲究。《百花藏谱》:“因花性好 水,故名水仙。”《本草纲目》记载:“水仙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 王世懋在《花疏》中说:“水仙宜置瓶中,其物得水则不枯,故曰水仙,称其名矣。盯答燃” 《水仙花志》:“此举物花得水则新鲜,失水则枯萎。”可见它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进而推论:大概是“此花初名水鲜,谐音为水仙”。

综上记叙,水仙在我国已有了雅蒜、天葱、金盏银台)玉玲珑、雅客、凌波仙子、雪中花、丽兰、姚女花、女史花及水鲜等十来个名字。

水仙属的植物约有30种, 有许多变种、变交种,其品种则达1万多个,大多水仙原产欧洲,尤其是中欧、南欧及地中海沿岸。仅一个变种,即中国水仙分布在中国沿海及日本。

我国水仙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湾等东南沿海的温暖湿润地区,内地则有江苏、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栽培较多。

对于《南阳诗注》中水仙“本生武当山谷” 的说法,有人据宋代诗人刘邦直的一首咏水仙花诗为证:“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 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据此诗者解释说:“淡扫蛾眉 篸一枝”的“篸”字,即指武当山。因武当山中央有一峰,名参岭,又名篸上。但 “篸”与“簪”同义,如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篸”二诗中的“篸”字都是“簪” 的意思,否则就费解了。可见这种说法比较牵强。

水仙花的故乡究竟在哪里?“生武当”一说仍有道理。武当山在今天的湖北省, 是巴山的北脉,古代《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隶属楚国。古人在咏水仙的诗词中, 常常把水仙和湘、楚、荆州联系在一起。如刘邦直诗:“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 见水仙花。”有人因此推测,我国最初发现水仙花,必在《禹贡》荆州之域。

在古代咏水仙的诗中,也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 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汉女初从解佩归”,“风流谁是陈思客,想象当年洛 水人”。这些诗中提及的“洛神”、“江妃”、“洛水人”,都是指洛水之神宓妃。 宓妃相传是伏羲氏之女,溺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诗中提到洛神,并不是说水仙 出自洛水,而是把水仙花喻为神话中的水中仙子宓妃。这比喻缘于宋。宋人杨仲囦 得到水仙花一二百本, 养在古铜洗中, 长得非常茂盛,喜爱之极,便模仿曹植的 《洛神赋》,写了一篇《水仙花赋》。这对后人题咏水仙运用洛神的典故有很大影响。

水仙花在我国的栽培也已历史悠久。据《花史》记载,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 仙12盘,盘为金玉七宝所造。这是我国关于水仙花的最早文字记载。又据《长物 志》云:“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可见六朝前已有水仙栽培了。水仙的栽培 在宋代盛极一时,喜爱水仙者与日俱增,许多名流墨客,如黄庭坚、辛弃疾、杨万 里、刘邦直、朱熹等人,都作有咏水仙的诗词。赵子固(赵子昂之兄)以水墨双钩人画,水仙花名噪一时。水仙花在我国栽培,自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水仙近代的主要产地在漳州和崇明。特别是漳州水仙一向享有盛誉,遐迩 闻名,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远涉重洋,大批出口了。 至于福建漳州水仙的来源,据当地蔡坂乡张氏家谱记载,其中也有一段故事。 明景泰年间,张氏祖宗张光惠在京都为学官。有年冬天请假回乡,船过江西吉水县, 靠岸留宿。偶见近岸水上有支叶色青苍、花卉黄白相间、清香扑鼻的野花,便拾回栽于蔡坂。

又据张氏家谱记:清康熙时,蔡坂商人张协仁,认为水仙花色美味香,有观赏 价值,就顺便带千余个到甫粤(今广州)做礼品,及至广州时被抢购光,自此广州遂为国内销售漳州产水仙花的最大市场。此后,到了清朝末叶,蔡坂乡已成为栽培水仙花的基地,栽培面积已有800亩。从现在情况看,漳州水仙又主要出产在园 山脚下,那里的山泉、土壤、气候都特别适宜水仙生长。所以漳州水仙鳞茎大、多箭多花,清香浓烈,这是其他地区的水仙所不及的。 直至今日,每年春节都在漳州的南山寺举行“水仙花会”。花会上展出各种优 美的水仙图案造型,名目繁多,吸引了不少观众、游客。漳州水仙现在已远销日本、 西欧、美国、东南亚和港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扬四海的“友谊之花”了。

水仙花是珍贵的花卉之一,它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具有经济与药用价值。 水仙鳞茎内含有生物碱,可入药,主治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还 有一定抗癌作用,但有毒性,应慎用。 水仙花的鲜花含芳香油,提炼后可调制高级香精,用于香水、香皂及其他化妆品中。 此外,福建漳州水仙作为传统的出口商品,每年可为国家换取可观的外汇和建设物资。据统计,每一万粒水仙花球,可换进10吨化肥或3~4吨钢材。早年间漳州地区曾有一首民谣:“园山十八面,面面出公侯,一面不封侯,出了水仙头。” 头即王的代名词,说明即使在封建社会,出了个水仙王也不亚于出了个公侯,可见水仙的经济价值之高。

作为室内观赏的水仙,一般用水栽法。水仙性喜阳光,宜放于朝阳通风的地方, 但温度不宜过高,最好每天换一次清水,这样茎叶长得粗壮,叶短花高,花期耐久。 水仙又有“企头”与“蟹爪”的不同。

Ⅱ 水仙花的知识

一、水仙花的生态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又要排水良好。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为最宜,ph5~7.5均宜生长。喜阳光充足。水仙花性喜阳光、温暖,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处给予充足的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通过叶绿素经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这样才可以使水仙花叶片宽厚、挺拔,叶色鲜绿,花香扑鼻。反之,则叶片高瘦、疲软,叶色枯黄,甚至不开花。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水仙花就凋谢了。通常人们都会把开过花的水仙球扔掉,这其实很可惜。水仙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它是靠鳞茎来繁殖的,如果将那些已开过花的鳞茎再埋到土里,它就可以继续生长繁殖。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的菜园地或苗圃地,深耕耙平后筑成高垄,在垄上开沟,将已开过花的鳞茎埋入其中,叶片自然保留。一个月后,叶片枯萎休眠,此时掘起鳞茎,切掉须根,并沿基部剪去已枯黄的叶片,然后再将鳞茎埋入,深度以10厘米为宜,同时施入腐熟饼肥液或人粪尿,然后耙平仔纳。不能图省事,往花盆里一埋了事,因为鳞茎要在土壤里度过漫长的春、夏、秋三个季节,特别是夏、秋两季,高温炎热,鳞茎埋入其中,上面又无叶片,如果忘记给它们浇水施肥,会造成干旱死亡。

二、水仙花的分类

此属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其中的10多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水仙原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中国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种名为: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Roem。

水仙并不是中国“土着”,它的老家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周边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和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截然不同。对于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植物来说,在怡人的冬天开花,当然要比在干热的夏天开花更划算,所以有不少在那里起源的观赏花卉都是在冬天开花,除了水仙,还有仙客来、风信子、番红花等等。

中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即有栽培,深得人们喜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水仙在中国野生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崇明县和福建漳州水仙最为有名,在数百年前,苏州、嘉定等地也出产水仙。除了常见的白色水仙外,还有一个黄色的品种叫喇叭水仙。黄水仙在欧洲栽培历史悠久。19世纪30年代以来,荷兰、比利时、英国等国对黄水仙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栽培品种已达到26000个,每年还有新品种诞生。中国栽培黄水仙始于19世纪末。

2006年1月9日,中国江苏连云港市民张丙春又培育出了能开出红、黄、蓝、绿等不同种颜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

三、家居摆放水仙花的好处

1、将水仙花摆放在客厅里,这样能够让人感到宁静、温馨。客厅是家人团聚,主人会客的场所,这样的场合之下,适合选用艳丽插花和高贵大方的水仙花。水仙花放在家里,可以吸收家里放出的噪音,以及产生的废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

2、水仙花也可以放在书房和睡房,这样同样可以营造出一种恬静舒适的气氛。在进行布置的时候,应该营造一个优雅宁静的氛围,可放置水仙这种清秀文雅的花卉。但是数量不宜过多,适当就可以了,环境好了,自然也是一块风水宝地,然后人做事还是休息都会更加有力量。

3、水仙花的个性也能带来好风水。水仙花的性喜温暖和湿润,又要排水良好。水仙花性喜阳光、温暖,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向阳处给予充足的光照。绿色植物需要通过念敏没叶绿素经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这样才可以使水仙花叶片宽厚、挺拔,叶色鲜绿,花香扑鼻。

4、水仙花多栽种在室内,可以摆放在客厅、书房、餐厅等处。元旦、春节的时候在居室里摆放一盆水仙花,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给居室带来春意。水仙花还带有素雅的清香。可以为居室创造一个清新优雅的环境。

此外,水仙花还含有多种生物碱,对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有较好的拿局抗性,有比较好的清洁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如水仙花对二氧化碳、二筑化硫、一氧化碳都有比较强的抗性。

风水摆放知识

下面将介绍水仙花风水知识,从水仙风水学上讲,它有着很好的作用,而且,放在每一个独特的地方,都会显示出它独特的能量。水仙花对于清洁家居环境有很不错的功能。下面首先介绍,主要有三项,如下:

1、水仙花放在污染最大的厨房,很快你就看到意想不到的景象。平时,做饭的时候,厨房里面里面放出的油烟十分多,很多时候吗,我们还没有吃到我们炒的菜,我们的喉咙已经被厨房的烟熏到疼痛不堪的了,如果放上一棵水仙花,我们一边煮饭,他一边在旁边吸油,效果是挺不过的,尤其对于厨房窗户比较少的家庭,煮完饭之后,水仙花还可以继续吸油烟。

2、水仙花吸收家里的废弃,还大家一个清新的空气环境。我们生活在某个固定的空间里面,如果平时没有,室内外交换空气的速度就比较慢,不停地呼吸着刚刚呼出来的废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而我们需要的氧气的分量又不够,人就不够精神,如果家里有一辆棵水仙花在换气之余还不是放出一丝丝的清香,效果就不太一样,人会变得精神一点,做起事上来顺心很多,对于一天都开着空调又关着窗的家庭,就更加应该种上一株水仙花了。

3、种植水仙花,比起其他用土栽培的植物更加简单,更加干净。你看看,水仙花不需要用费,不用浪费太多的钱去买肥料,他也不要土,它只需要你定时帮他换一下水就可以了,对比起有些植物种在家里,根部需要很多泥土在拥护着,有泥土的地方就会有昆虫,清洁昆虫还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情,有时候给植物出一下草,还会带出泥土,把家里的地板都弄脏了,而水仙就只需要水,一种清洁得很的物质。

水仙花与我国的历史

引进

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经上千年的'选育而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排名第十位。

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当时在高季兴南平国所辖的江陵任职,江陵相当于今湖北荆州。因此大致可以肯定,中国水仙的确是由外国传入的,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屈原行吟泽畔的形象与希腊传说中纳西塞斯(Narcissus)这一水边自恋的神灵颇有几份神似,当时传来水仙的蕃客移民入乡随俗,遂以水仙这一楚国故里对屈原的乡土称呼来替代这一西洋的神异命名。这应该就是水仙这一中文名称的来源。

宋元

水仙传入荆州后,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种植传播开来,此后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文学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黄庭坚称赞水仙“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到了南宋,水仙的传播就更为广泛,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了水仙的踪迹。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闽、浙沿海地区,这在南宋的诸种方志中都有记载。水仙的商品生产也在这一带兴盛起来,如南宋刘学箕《水仙说》记载建阳(今属福建省南平市)园户所植水仙“若葱若薤,绵亘畴陌”。

南宋闽、浙沿海地区水仙种植的兴起,有着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南沿海是海外贸易的集散地,很容易直接从海外获得外来物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水仙也更适宜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种植,而两浙、闽北邻近当时的京城临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人口的重心地区,又有利于这一观赏消费性物种商品生产的发展。这一生产种植的情景,奠定了此后中国水仙种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应的产业传统。

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续了南宋的状况,查阅《宋元方志丛刊》中元代方志,《(大德)昌国州图志》(治今浙江舟山市)着录当地的物产,花类中便有水仙。文学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元代,无论是以水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其作者生活区域也都高度集中在苏、浙、闽一带,反映了元代水仙栽培分布的特点。

明清

明清时期,水仙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浙、闽、鄂、湘外,皖、赣、黔、川、滇、桂、琼等地志乘中都有了关于水仙的记载。如《(嘉靖)广德州志》(今属安徽宣城市)、《(嘉靖)南安府志》(治今江西省大庾县)、《(嘉靖)普安州志》(治今贵州省盘县)、《(嘉靖)洪雅县志》(今属四川眉山市)、《(万历)雷州府志》、《(康熙)云南府志》、《(干隆)广西府志》物产中都着录有水仙。

江苏南部的水仙种植有了明显的发展,形成了一些着名产地,出现了不少优良品种。嘉靖王世懋《学圃杂疏》称“凡花重台者为贵,水仙以单瓣者为贵。出嘉定短叶高花,最佳种”。万历于若瀛《金陵花品咏》水仙序也说“水仙江南处处有之,惟吴中嘉定种为最,花簇叶上,他种则隐叶内”,都是说产于嘉定(即嘉定县,明代属苏州府,今属上海市)的水仙单瓣、短叶、高花,品种优质。万历周文华《汝南圃史》“吴中水仙唯嘉定、上海、江阴诸邑最盛”,也可印证。除以上所说几个盛产水仙的地区外,吴县(今江苏苏州)也出产水仙,该县水仙主要出自“光福(引者按:今吴中区光福镇)沿太湖处”。查阅明代苏州方志,《(正德)姑苏志》、《(嘉靖)吴江县志》、《(嘉靖)太仓州志》物产中也都着录有水仙。种种迹象表明,明代嘉靖以来,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种植的中心地区,影响很大。此外,杭州海宁县钱山也以出产水仙着称,曹学佺《杭州府志胜》载“钱山,产水仙花”。明末北京还出现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贸易,崇祯刘侗等《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居人遂花而生。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都说明了明代水仙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市场化的发展。

苏州水仙种植兴盛,声名远播,在清代进一步市场化,销往广东,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干隆年间。干隆毕沅《水仙》诗注:“邓尉山(引者按:位于今吴中区光福镇)西村名熨斗柄,土人多种水仙为业。”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载“水仙头,(引者按:鳞茎)秋尽从吴门而至,……隔岁则不再花,必岁岁买之”。干隆张九钺《沁园春·耿湘门以水仙见贻》注:“水仙自吴门或飘海或度岭来羊城。”说的都是苏州水仙贸易到广东的情形。而此时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水仙也开始兴盛。清初李渔《闲情偶寄》:“金陵水仙为天下第一,其植此花而售于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权,欲其早则早,命之迟则迟。……买就之时给盆与石而使之种”,说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康熙中后期,水仙种植的重心再次转移到了福建,漳州水仙异军突起。福建是中国水仙的传统产地,南宋时建阳一线即以盛产水仙着称,明代《(弘治)八闽通志》福宁府、福州府、泉州府物产志中都有水仙的着录,但漳州府并没有着录水仙。我们查阅现存其它明代漳州府及其所辖县志,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龙溪县志》(1535年刊本)、《(万历)漳州府志》(1573年刊本和1613年刊本)、《(崇祯)海澄县志》(1633年刊本),物产志中都未着录水仙。明末龙溪县学士陈正学在《灌园草木识》中说“漳南冬暖,(水仙花)多不作花”,或许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这说明明代漳州有水仙种植,但并不突出。康熙前期,漳州各地的水仙还主要来自江南,《(康熙)漳浦县志》(39年刊本)称“水仙花,土产者亦能着花,然自江南来者特盛”

从康熙中后期开始,漳州府龙溪县水仙开始一枝独秀,产生影响。《(康熙)龙溪县志》(56年刊本)“水仙,岁暮家家互种,土产不给,鬻于苏州”。是说龙溪县水仙种植销售比较兴旺,供不应求。康熙末雍正初出使台湾的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写道:“广东市上标写台湾水仙花头,其实非台产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苏州种不及漳州肥大”,可见至迟康熙末年,漳州水仙开始外销,与苏州水仙相媲美,并且形成特色品种,以“鳞茎肥大”着称。到干隆年间,漳州水仙已超过苏州,《(干隆)龙溪县志》(27年刊本):“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载其根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购之。”说明龙溪水仙开始返销长期以水仙着称的吴越地区。漳州与苏州一起,成了当时最着名的水仙产地,并且有过之无不及。干隆以来,与漳州府相邻的泉州府各县以及台湾、广东等地每年都从漳州贩购水仙花头。如泉州府属的马巷厅,《(干隆)马巷厅志》载“水仙花……不留种,花时取诸漳郡”,台湾《(光绪)恒春县志》记载“水仙皆产自闽漳州,他处不能种焉,故只供玩一春”。干隆以后,漳州成了全国水仙种植、贸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区。从光绪年间开始,漳州水仙不仅经销国内,还自厦门出口远销至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由此漳州成了国内最着名的水仙产地。宣统三年(1912)厦门海关税务司巴尔称:“水仙球茎种植于两山靠近漳州城的南门,当地存在着引人注目的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水仙球茎贸易。”(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

民国

民国时期,漳州水仙驰名中外,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内销京、津、沪、粤等各大都市,外销欧、美、日、东南亚等国。1928年《申报》载:“水仙花之产地散在于漳州府之南门外、日桥附近五里之地黄山诸乡社,一年平均可产三百五十万个,达十万元之谱,其产额最多者为新塘,及蔡均两地方,年各有两万元之产额。次为大梅溪,年约一万元。其它多者六千元,少者一千元。”国内远在东北辽阳府海城县(治今辽宁省海城市)的水仙就购自福建。国外欧美地区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每到花季人们都争先购买漳州水仙,成为了当时的时尚。由此漳州水仙出口贸易额也不断增加,民国六年,输出欧美总值最高达735200元。新中国成立后,水仙生产有了大幅度增加,漳州水仙继续出口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出口换汇的重要产品。

当代

如今,水仙栽培分布多在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另武汉、北京、西安和云南、四川等省也见有栽培报道。野生水仙主要分布在闽、浙沿海诸岛。

因为鳞茎生得颇像洋葱、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代称“天葱”。之后,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带回培植。

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请假回乡,船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传下。《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洋了。

2006年1月9日,中国江苏连云港市民张丙春又培育出了能开出红、黄、蓝、绿等不同种颜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