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恒瑞医药股票股东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恒瑞医药股票股东

发布时间: 2023-04-07 03:16:07

❶ 恒瑞医药面对近来的业绩发展走势不平稳的状况是如何解决的

自恒瑞医药半年报公布之后,引起了资本市场强烈震动,整个A股医疗大健康板块产生连锁反应,不论是医疗器械,还是CXO企业,或者中州是体外诊断行业,全部应声跌落,从中可见恒瑞医药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过从这份业绩不及预期的半年报中,恒瑞医药高性价比的投资确定性正在慢慢浮现,创新药研发实力也未曾动摇,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糟糕。尽管恒瑞医药的股价下跌不少,支持恒瑞的还是大有人在。二季度,高瓴资本增持恒瑞674.36万股,悄然进入其前嫌培轮十大股东。除此之外,原来的前十大股东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仓表示支持,中芹信央汇金增持985.31万股、中 国证金增持1589.98万股、连云港市金融控股增持1836.21万股、中 国医药投资4372.4万股,境外资本也通过香 港账户增持8514.3万股。

❷ 恒瑞医药下跌的逻辑在哪里是杀估值、杀业绩还是杀逻辑

如果我说下跌的逻辑在于 涨多了 会不会显得很不专业啊。

感觉像是说了句废话。

就好比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 都是自然规律,无需多言。

但真的很难说下跌的逻辑到底在哪,在股市里,很多时候 下跌就是下跌的理由

你要非得从事后的角度去找理由,自然也是可以的。

有人说是因为集采影响了业绩,有没有道理?

有啊 ,看图:

由于还未公布最终年报,所以拿历年三季度的数据来做对比。

虽然利润依然可观,但增速明显是下来了。仅从三季度数据来看,应该算是负增长。

也租扰有人说是因为机构跑了,有没有道理?

有啊 ,继续看图:

从2018年开始的恒瑞医药股东数量,可以看到,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股东数量明显增加,2021年更是增速迅猛。

股东数为啥增加?

散户多了呗。

那散户的筹码是从哪来的?

不言自明。

还有人从各种估值,财报的方方面面,包括销售费用等等去解读,有没有道理?

有啊。

有人从消息面看,包括研发进度,行业格局去解读,有没有道理?

有啊。

你看,回头去找原因, 都有道理 ,都对。

但回到2021年初,为啥就突然调头向下了呢?

集采是很新鲜的事吗?不都已经好几轮了吗,之前没有预期的吗?

机构跑路?仔细想想,机构为啥要跑路?

至于估值啥的,上涨的时候也没人嫌估值高啊,炒的就是估值高的!

所以,你问下跌的逻辑在哪?

我只能回你一句废话:下跌是因为 涨多了

在股市里很多时候, 上涨就是上涨的理由,下跌也会成为下跌的理由

至于为什么张磊清仓,葛兰买入,这都不重要。

首先两个投资的主体就不一样。

就像最近提到的某私募大佬空仓了,某公募大佬却在说珍惜底部。

谁对谁错?

其实都是对的,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算盘。

产品本身的 资产量、投资周期、投资逻辑、灵活性 都不一样。

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

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我是申万宏源证券投资顾问小沈。

每天分享金融理财知识。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沈卓绝 申万宏源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S0900615040014。

本文腔和所载信息及表述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所涉及的标的不做推荐。

本人不对所引发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须对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股票前几天跌到36元左右又买进了1000股,总体的成本今天还是48.61元,跌幅23.6% 。

当时就是凭感觉很看好这只股票的,虽然今年这样,现在对它充满希望,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涨上去呢?

逻辑变了,整个医药板块,逻辑变了。即使杀到这个份上,从最高点跌了60%,恒瑞还是有36倍多的TTM,40多倍的动态PE,还是高于机构预测。前期挣了足够多的钱了,该反哺一下别的行业了。政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我粗浅的认为是杀估值,集采对国家和老百姓来说是大好事,对药厂来说也不差啊,特别是恒瑞这样的公司,前提在炒作下,预期太高,预期高了估值不就上去了嘛,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跑一大片,那么高的估值就算没有集采,也会有其他小道消息让股价大跌,虽然股价跌去多半,但我认为估值还是有点高,我在等等哈[尬笑]

1、资本市场的钱在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潮水在褪去,整体水面在下降,高处的水就会跟着流走。美元潮汐预期引起全球的钱都会变得谨慎,有的却是是回流了,有的虽然不需要回流,但是怕别人回流引起回撤就选择卖出,把钱放在了更安全的地方。

2、集采引起不确定性。恒瑞医药本身也会受到集采预期影响,集采会降低商品的价格,但是量可能会起来,虽然目前有些药没有被集采,但是可能马上会被集采,所以集采回引起业绩的不确定性。

3、高位股价本身有回归的需求。价格在其价值周围波动是普世规律,在涨了这么多之后的恒瑞医药确实有落袋为安的需求,而且股价的下跌本身也会引起恐慌。

3、不确定性是最可怕的,美联储政策、国内集采以及对其他行业尤其教培行业的政策、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都会引起伍型盯对恒瑞医药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下跌的逻辑比较简单:就是前期涨的太多了

根据我的理解,恒瑞医药在29元附近区域的时候,才能彰显投资价值(前复权),而且反弹空间也有限,只是技术性震荡。

医药股是比较特殊的,很难长期维持高位,往往在一个高峰之后盘整好多年

虽然新冠这三年,很多医药股大涨,但是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治疗费用的降低,医药股会回归其自身的波动范围。

因此这种调整就不奇怪了。这种前期单边上涨的股票,应该严格按照技术分析的图谱,在关键位置上抓一点反弹才是正确的操作方法

根据我对市场的了解,这只股票后面想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背离,既有可能在底部形成一个V翻转

但是后面很多年不会有大涨,只是震荡,其顶部天花板在64元左右(前复权)

我建议,投资者更多的单纯依靠技术分析来看待走势,结合基本面

交易之难,在于简单。

考虑估值,业绩,只会陷入悖论。

最后提一点,均线的意义

当长周期均线出现平行的时候,意味着当前趋势将会出现很久,在课程里面讲的“当前趋势将维持很长时间,直到让人感觉崩溃为止”

这里就符合这种情况。

恒瑞医药下跌的逻辑并不是杀估值、杀业绩和杀逻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本在做怪,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当恒瑞医药在低位的时候资本就开始介入成为了所谓的主力,等主力建仓完毕就开始了上升通道,股价运行到高位时主力就开始吹捧价值投资鼓吹恒瑞医药最有可能市值破万亿的医药公司。这时候就开始诱惑散户买入,主力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就要考虑开始收割韭菜了。主力一边吹捧价值投资的力量,一边却开始慢慢的派发筹码了,散户进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成了主力的接盘侠。随着主力筹码派发完毕散户也成为了恒瑞医药的主力军,目前散户就是恒瑞医药的小股东可以说是千军万马,在这个时候恒瑞医药已经跌的很多了,又有带头大哥出来重新收集筹码,等筹码收集完毕了又开始上涨。股票就是这样反复上涨和下跌,唯一的真理就是利润,资本运作股票的涨跌!

正常的价值回归,因累计股本扩张38倍多,目前实际股价还处在1400左右,济泡沫,股价只有下跌。

以恒瑞医药为首的白马股,从2021年到现在经历了一轮大幅调整。

我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就抛掉了所有白马。不是因为逻辑变了,而是我揣测了人心。那时候,我周边同事都开始谈论买基金,大多数谈论的都是医疗白酒。

我的投资理念告诉我,人多的地方少去凑热闹。 我2019年买的山西汾酒与九洲药业,都是翻了一倍多下车。之后,他们都在2020年加速冲顶。很显然,现在回头看我的观点是对的。 我也劝我的好兄弟在80多块钱割肉了恒瑞医药(他接近一百入的手) ,自那之后他就退出市场,安生工作了。

为什么我们的市场要把 最后 的价值投资都打破? 因为——压根就没有价值投资。我们市场的功能是给需要发展的公司提供融资平台,但是很多企业已经剑走偏锋。融了资,把钱不用于生产制造,而是买理财。还有券商、银行这样的大金融,不想着扶持产业,就想着发债、扩股,优先吸纳本就少得可怜的“活水”。

恒瑞下跌,很多人会说是集采。难道集采不对吗?先富起来的企业,赚着超额利润、垄断利润,难道只想落袋,而后远走他乡吗?很显然,这里不是美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心里都要装着人民。

集采会降低企业利润,也会杀估值, 但是企业的发展逻辑并没有变。 我们需要创新药、我们需要自主产权的创新药。短暂的回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也相信恒瑞在度过这次北向流出、美元回流之后,会迎来更好的上升期。而我们投资者,需要的是耐心与时间。 等,等什么?等加息结束,等外部风险缓和,等国内一件大事落地!

严格说来,应该是逻辑

1集采的利润空间挤压

2仿制药的不归路

3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虽然恒瑞医药的新药不时上线,但没有爆款,也不是孤药,有很大程度的可替代品。

4专利保护期断层

5巨大的竞争压力。专业研发外包CRO 专业临床等等缩小了药企的研发差距 和成本

6药物研发的过程太长,是否成功的不确定性等等

总之,恒瑞医药的价格反应了价值的回归,投资结构资金的撤离,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会不停的探底,盘整。

❸ 高瓴资本最大的股东是谁

高瓴资本最大的股东是张磊。高瓴资本再次进入恒瑞医药十大股东,高瓴资本通过二级市场进入恒瑞医药。根据恒瑞药业10大流通股股东的公开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恒瑞药业将持股比例增至293万股,并于去年在2020年撤回了10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所的持股比例从12.26%降至11.97%,奥本海默基金从十大股东中撤出;高瓴资本持股0.63%,成为第10大股东。最重要的还是恒瑞药业的股东,去年年报只有28万,股东的数量在季度报告还是超过36万,半年度报告直接飙升到61万,太猛了这真是太可怕了很多资金提前跑了,散户投资者继续抓很多人。此前,恒瑞医药中国新闻的股东人数增加到61万人,增加了65.98%。看来恒瑞的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不会上涨,需要一段时间来忍耐或等待业绩好转。

营收增长率为17.6%,略低于净资产收益率(ROE),较第一季度下降25.37%,该公司表示将削减大量仿制药。事实上,这是一件好事。虽然今年的股价走势反映了对公司业绩的预期,虽然今年股价继续下跌消化了估值,但估值的表现也依然不便宜。瑞药仍是一个很好的股份制创新龙头制药企业,但想抄底的朋友也需要等待,现在市场对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预期仍然很低。从财政上讲,我们希望pD-1能获得红利,但我们直接收集了红利。新药的进展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很难估计。公司正在转型,转型不会那么快,也不会那么痛苦。综上所述,虽然高瓴资本确实在一级市场进行了长期投资,并一直以IPO的形式上市,但在过去几年也有很多高瓴资本参与二级市场或以高价买入股票的案例。由于各种因素推高了股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也有很多持有量大幅减少的情况。

❹ 半年报公布前,这些“白马股”遭遇大幅减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东阿阿胶(000423.SZ)等“白马股”纷纷“爆雷”,8月初的A股因为外围不确定性而遭遇大幅调整。在多数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即将公布之际,投资者依然心存疑虑——半年报到底谁又会“爆雷”?这对投资者来说依然犹如猜谜一样难以捉摸,也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声称格力不会“爆雷”,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并非每家白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马股”的主要股东或者董监高都在纷纷套现,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海天味业(603288.SH)、恒瑞医药(600276.SH)、苏泊尔(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个位数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讯精密(002475.SZ)和贵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后,尽管遭遇短暂调整,但此后还是继续创出 历史 新高。

从海天味业到恒瑞医药,遭遇董监高减持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报不达预期的冲击。上证2440点的牛市反转格局未变,市场处于牛市第二波上涨前的蓄势阶段,企业盈利即将见底,跟踪国内政策落地及中美关系进展。市场下蹲为起跳做准备,中期角度这是布局期,未来牛市第二波上涨以 科技 和券商进攻,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报不如预期,股价大幅下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品牌消费企业,下一个“爆雷”的会是谁?尽管这很难预计,但却有一些企业的董监高和主要股东似乎是“先知先觉”减持,尤其是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的董监高减持让人有一定担忧。

4月23日海天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监事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陈君阳和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公司股份,以上股东的减持将于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进行。公开资料显示,5月17日至今,吴振兴、叶燕桥、陈君阳、张欣分别累计减持22万股、15万股、13.53万股和14万股海天味业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业公告称,陈伯林家属于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录其账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2.3万股,成交均价为95.81元/股,成交金额11784677.00元,卖出最高成交价96.60元;同时还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价95.48元/股,成交金额190960.00元。陈伯林因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本次误操作造成的短线交易获得收益 2240元按规定归公司所有。

7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孙杰平、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共 211.43万股,占总股本的 0.0478%。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限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间。

相比上述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董监高的集体减持,苏泊尔和海螺水泥的高管减持,更有个人行为的性质。

作为小家电板块牛股的代表,苏泊尔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财务总监徐波减持合共10.28万股,减持价格都在70元以上,套现近800万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称,减持计划实施前,副总经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万股,占总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计减持7.34万股,占总股本的0.0014%,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从立讯精密到贵州茅台:减持并未阻碍股价新高

股东减持后股价创出新高,他们到底会不会后悔?

2019年3月4日,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460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2%,减持均价19.84元/股。此次减持完成后,立讯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来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讯有限再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621.85万股,占总股本的0.8802%,减持均价19.5元/股。同时,立讯有限承诺自此次减持完成之日起后六个月内将不减持公司股票,前后两次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约16.203亿元。立讯有限减持所获资金将用于其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

7月29日,立讯精密创出了22.66元的 历史 新高。

立讯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现过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称,立讯有限于2017年9月1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345万股,占总股本的近2%,交易价格为复权前的19.74元(相当于复权后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贵州茅台公告称,“2018年9月26日,副总经理万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完成。”减持价格为每股725.92元,万波借此就套现了超过50.7万元。尽管之后因为2018年三季报业绩无法满足市场预期,贵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还是突破千元大关创出 历史 新高。

产业资本维持净减持,快递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上述董监高减持以外,产业资本减持也不断涌现,上述的立讯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从绝对规模看,7月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减持262.4亿元,而2019年6月净减持167.7亿元,2017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76.3亿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拟净减持市值约为369.01亿元,2017年6月(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月均公告拟净减持249.86亿元。

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产业资本保持净增持,其他月份产业资本均呈现净减持状态。2019年4月以来市场主题和热点较为缺乏,但价值股业绩不断暴露出问题,7月价值股跌幅明显。科创板受资金青睐,情绪较高,A股部分行业受到情绪蔓延影响,成长类行业估值有所上调。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SZ)公布转让控股权而股价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递也公告称,持申通快递46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06%)股东南通泓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530.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

顺丰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东大幅减持。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顺达丰润”)计划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3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7月31日,顺丰控股公告称,顺丰丰达已经减持了4192.65万股,减持均价31.44元,不过“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❺ 多只医药股遭遇董监高减持,恒瑞医药为何却冲破历史新高

在中国平安(601318.SH)、海尔智家(600690.SH)等一批蓝筹股重金回购和增持的大背景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医药中的明星股——恒瑞医药(600276.SH)虽遭遇董监高减持,却依然创出了 历史 新高。

相对于其他蓝筹股十几倍甚至只有几倍(主要是银行股)的估值,恒瑞医药和爱尔眼科的静态市盈率分别已经逼近70倍和90倍,在董监高的减持下会类似当年马化腾减持腾讯控股(00700.HK)后股价继续不断走牛,还是从此走下神坛?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医药股走势分化,高估值和低估值的品种都有,带量采购等政策出台后,部分企业产品价格受压,导致了过去一年多的调整,当前投资者更应当选择有良好成长性而估值较低的品种。

董监高高位减持

恒瑞医药一直是A股市场常青树,跟贵州茅台(600519.SH)、格力电器(000651.SZ)等蓝筹股一样,长期以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不过不同的是,恒瑞医药的市盈率长期以来就几乎没有低于50倍。

6月25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6月25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共181.65万股,占总股本的0.0411%。孙杰平、邹建军尚未减持公司股份。

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68元之间,不过到7月2日,恒瑞医药已经突破70元/股的 历史 新高。

早在3月28日,恒瑞医药就披露了《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而截至6月25日,蒋新华等13名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减持股份数量已达到计划减持数量的一半,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海通证券分析师余文心表示,重磅创新药的上市有可能驱动恒瑞医药业绩出现向上拐点,预计2019~20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1、1.58、1.81元。基于创新药产业趋势的不断强化,恒瑞医药作为创新药行业龙头,无论是品种和数量还是研发投入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19年50~55倍市盈率比较合理,对应合理价值区间60.50~66.55元。

7月2日突破70元 历史 新高后,恒瑞医药股价已经超越余文心给出来的合理价值区间。

此外,机构重仓的医药股当中,美年 健康 (002044.SZ)也出现了主要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上海天亿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1月30日以超过14元/股卖出5.54亿股。在2018年11月到2019年5月22日,都有董监高不断减持套现。

爱尔眼科、华兰生物高管“计划卖”而“没有卖”

相比之下,爱尔眼科(300015.SZ)和华兰生物(002007.SZ)就出现了高管“计划卖”而依然“没有卖”的情况。

爱尔眼科作为2009年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明星股,相对2012年底的 历史 低点上涨近20倍,回报远超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其他公司。在科创板已经全面开启的今天,如何寻找下一只爱尔眼科,成为了资深投资者每天热议的话题。

相比恒瑞医药董监高果断套现,爱尔眼科的高管声称准备卖但依然没有动手。

爱尔眼科2月26日公告称,持有343.7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144%)的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韩忠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17%)。不过6月20日爱尔眼科公告称,截至6月19日,减持计划时间已过半,韩忠未减持爱尔眼科。7月2日爱尔眼科突破32元/股的 历史 新高,静态市盈率已经逼近90倍。

华兰生物的情况类似爱尔眼科,2018年12月8日公告称,副总经理安文琪拟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8.4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91%。不过今年7月2日华兰生物公告称,截至7月1日,减持计划期满,安文琪未通过任何方式减持。

而在机构重仓的医药股当中,长春高新则有董监高的增持。长春高新在6月14日公告称,于6月13日收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通知,基于公司发展的良好态势及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出于对估值的理性判断,董事长马骥等8名团队成员于当日增持了公司股份,数量在1600股到3800股之间,价格均低于300元/股。7月2日长春高新突破356元/股。

复星医药则受到大股东增持。7月2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称,自2018年7月3日至2019年7月2日(含当日),复星高 科技 增持复星医药2396.43万股,累计增持金额折合5.63亿元,累计增持股份比例占截至2018年7月3日总股本的约0.96%。截至2019年7月2日收市,复星高 科技 持有复星医药9.7亿股,占截至当日总股本的约37.87%。

科创板或带动创新药标的估值提升

当前医药股走势分化,有估值较高的恒瑞医药和爱尔眼科,也有估值只有20倍左右的一些个股等,未来医药股将会何去何从?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可能带来部分创新药企业估值的提升。

万联证券分析师姚文表示,由于近期行情整体回落,医药板块目前整体估值已回落到合理区间,而且科创板已正式落地,其中生物医药板块是重点领域方向,从而有望带动A股中优质创新医药标的估值提升。第二批带量采购大概率在下半年启动,但市场对此早有一定预期,下半年行业出现超预期的利空事件影响的概率较低。创新药企和具备成本优势的仿制药企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创新药外包产业链、连锁药房、高端医疗消费及高端医疗器械等部分细分领域未来也仍将保持较高行业景气度。

广证恒生分析师赵巧敏表示,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是科创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创板的正式开板,国内更多的生物医药公司在充足资源的支持下大有可为。医药股未来的风险因素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近期医药政策频发,可能给医药板块带来下行压力。

❻ 豪森和恒瑞什么关系

恒瑞医药和豪森医药的老板是夫妻关系,恒瑞医药全称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28日,注册地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路38号;豪森医药全称为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7月26日,注册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知名兆衫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供应商,也是国家抗肿瘤药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牵头单位,建有国家靶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慎闹工作站。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2020-9-30)有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占总股本持股比例24.15%),西藏达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4.96%),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11.58%),连云港恒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87%)等。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的生产(按许可证核宽猜罩定的范围经营)、技术研究开发与转让;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销售;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医药新产品的技术研究、开发与转让等。

❼ 恒瑞医药历来送股还是分股

恒瑞医药历来一直采取送股的方式,其中包括每年定期送股、派发现金红利、搏猛派发股息等。每年定期送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每股派发股息,每股派发股票,每股派发股权投资,每股派发股权投资基金,每股派发股权投资信托基金,每股派发股权投资组合,每宽唤股派发股权投资基金等。每股派发的股份数量不定,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东的意愿进行调整。每股派发的股份数量最少为200股慎银凯,最多不超过500股。

❽ 医药龙头股有哪些

你好,医药板块14日盘中小幅走高,截至发稿,赛升药业(8.86
+10.06%,诊股)、康弘药业(33.45 +10.00%,诊股)涨停,仙琚制药(9.83
+9.96%,诊股)涨逾9%,康龙化成(55.17 +7.42%,诊股)、天目药业(12.48 +5.76%,诊股)、羚锐制药(10.60
+4.54%,诊股)、鲁抗医药(6.96 +5.94%,诊股)等涨幅超5%。
随着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分级诊疗等政策促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仿制药及高值类耗材价格下行大势所趋,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械或将长期受益,此外三季报披露完毕,建议投资者立足业绩走势,结合政策和行业格局关注以下投资主线:1)国内新药研发环境火热,CRO和CMO将持续保持高景气,推荐标的凯莱英(134.45
+1.71%,诊股)、泰格医药(68.78 +0.91%,诊股);2)仿制药带量采购的背景下,推荐优质专科制药企业恒瑞医药(94.33
+3.22%,诊股)、健康元(9.92 -0.60%,诊股)、东诚药业(15.90
-1.61%,诊股);3)随着进口替代的进行,推荐优质医疗器械及耗材生产商安图生物(107.80 +2.06%,诊股)、乐普医疗(33.29
+0.33%,诊股);4)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不受医保的约束 , 推荐消费类服务或药品供应商我武生物(53.31
+0.24%,诊股)、安科生物(15.92 -0.13%,诊股)。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❾ 恒瑞医药至暗时刻,高瓴重回十大股东之列

文 | 安富建

六年来首度跌停!8月20日,恒瑞医药 (600276.SH) 迎来“至暗时刻”。

股价腰斩、公司裁员、基金出逃......曾经的“大白马”和“医药一哥”,已屈居迈瑞医疗 (300760.SZ) 和药明康德 (603259.SH) 之后。

19日晚间,恒瑞医药披露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2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19.41%,但 净利润却近乎零增长,增速创下18年来新低。

8月20日开盘后,恒瑞医药股价多次触及跌停,至上午11时,已被逾2.5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收盘报48.46元/股,总市值3100亿元。相比今年一度6000亿的市值,已然腰斩。与此同时,网传的安徽省临床检验试剂采集会议纪要,令“器械茅”迈瑞医疗大跌17%。

受“药茅”和“器械茅”影响,南微医学 (688029.SH) 、万孚生物 (300482.SZ) 、金域医学 (603882.SH) 、通策医疗 (600763.SH) 等医药龙头股纷纷跌超10%。

上市21年来,整体向上的恒瑞股价虽有起伏,但 这大半年来下行曲线之陡峭,前所未有, “药茅”何以至此?最近两年,恒瑞接连失误,利润空间不断缩窄,一如《财健道》半个月前所指出的:恒瑞医药无以容错。半年报的风吹草动,即刻就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一波巨浪。

仿制药后路已断,创新药和国际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日前,63岁的孙飘扬重回董事长之位,被认为是挽救恒瑞医药的一线曙光。

01

集采不利
医保谈判失策

恒瑞医药之所以出现流年不利的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据公司半年报显示,受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的影响,公司传统仿制药销售下滑。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另一方面,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造成卡瑞利珠单抗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6月开展的第五批集采中,因恒瑞报价策略不当而酿成大错,重磅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和格隆溴铵注射液大意丢标,二者占公司营收合计达7.1%;其他中标产品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相比差距悬殊而缺乏优势,比如,中标量最大的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报价158元,远高于其他两家 (241.8元和343.8元) 。

集采和医保的重要性,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不言而喻。若稍有不慎,前期付出便可能功亏一篑。

卡瑞利珠单抗PD-1医保谈判已经失策,因此即将到来的医保谈判便尤为关键。

7月30日,271个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对外公布,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各有3款新药进入,系数量最多,且其中2款面临直接竞争。恒瑞医药新药包括PD-1单抗、PARP抑制剂。还有一款重磅新药是化药1类创新药TPO-R激动剂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根据国盛证券测算,若能进入医保快速放量,预计该药品峰值销售有望超过10亿元。这轮的医保谈判,对于恒瑞医药而言,是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02

被推倒的多米诺“股”牌

自2000年上市以来,恒瑞曾跑出了百倍长牛的行情,甚至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最能抗跌的大蓝筹之一——当时全年的股价跌幅也不过18.79%。2021年二季度,恒瑞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而上一次单季度利润同比下滑,是在11年前的2010年第四季度。

但这一切早有预示。

恒瑞医药持仓基金上半年即已陆续出逃。截至6月30日,共有326只基金披露持有恒瑞医药,合计持有2.36亿股,环比上季度减少29.38%。相较一季度,北上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减持股份约0.19亿股,持股7.66亿股,持股比例由12.26%降至11.97%,仍为恒瑞医药第3大股东;而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国基金因减持,甚至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

机构退场,散户接盘,但不断进场“抄底”的散户已然被套牢。 据统计,恒瑞医药的股东数量大幅增长,尤其二季度增速超过60%。2020年末,恒瑞医药股东数量为28.18万户,至3月末,增长为36.76万户,增幅约30%。二季度末,恒瑞医药股东数量激增至61.01万户,较三月末增幅高达65.97%。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资本被动新晋成为恒瑞医药十大股东,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资本市场仍然有大机构在看好恒瑞医药。高瓴资本自2015年12月左右开仓进场恒瑞医药,一年内曾两次加仓。从恒瑞医药公开的十大流通股东数据来看,2016年三季度增持到2193万股,去年2020年退出十大股东。时至今日,高瓴资本持股4046.19万股,持股比例0.63%。

与之同时,亦有牛散告诉《财健道》,下个交易日即入场抄底。

03

裁员风波不断
恒瑞何以绝地反击?

8月20日,关于“恒瑞医药大幅度裁员”的信息在网上疯传,该甚至登上“东方财富”导读栏。 此次裁员主要涉及仿制药的医药代表,同时会增加创新药的研发人员。有消息称,恒瑞医药大刀阔斧的裁员,要将人数从3万减到2万。针对此事,恒瑞医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在半年报中对这件事情做了说明,“公司要集中资源做创新和对国际化进行运营改革”。早先,有恒瑞医药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称,“实际上,组织结构进化从今年6月份已经开始”。

新业务调整、大幅裁员,这些新招频出的背后,站着恒瑞医药“大家长”、头号灵魂人物孙飘扬。8月4日,孙飘扬正式重新出任董事长。它能否成为恒瑞的一剂强心针?仍然尚未可知。

财报数据显示,恒瑞已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罗氏、诺华、辉瑞、默克等知名药企的中高层人才;23项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推进开展,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并有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共启动86家海外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主力产品卡瑞利珠单抗,则为恒瑞带来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FDA BLA/ 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另外还有多款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这些海外项目能否尽快破局?这正在考验孙飘扬的速度。

为突出恒瑞的持续创新能力, 本次半年报还披露了恒瑞创新药收入和管线,创新药实现销售收入52.07亿元,同比增长43.80%,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9.15%。和高研发投入一样,恒瑞押注创新药的本色未有丝毫改变。 虽然竞争愈发激烈,但研发、国际化、运营优化,以及孙飘扬的王者归来,依旧是恒瑞的护城河。

1990年,32岁的孙飘扬临危受命担任厂长,挽救了一家账面资金只有8万元的小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后来,他一手将其扶至“白马股”医药龙头的地位。 电影《至暗时刻》结尾,丘吉尔说: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尹莉娜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