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通过多长时间内完成交易
非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证监会审核后一般会在一二个月内会完成交易.
㈡ A股股票变更为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好还是坏
算是利好,因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就是只向特定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大股东)增发股票,增发后的股票一般有一年或以上的锁定期限,机构投资者愿意参与并锁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表示他们认为现在股价估值.
㈢ 陕国投A为什么停牌
大多数股民听到股票停牌时,都变得稀里糊涂,不晓得到底是对是错。事实上,停牌的情况遇到两种,并不需要过分的担心,当碰到第三种情况的时候,就要提防了!
在大家听停牌内容的讲解之前,今日牛股名单新鲜出炉,分享给大家,就趁现在这个时间,它还在的时候,抓紧时间领取:【绝密】今日3只牛股名单泄露,速领!!!
一、股票停牌是什么意思?一般会停多久?
股票停牌的意思就是说“某一股票临时停止交易”。
要是想知道到底停牌停多久,有些股票可能停1小时就恢复了,有的时间就很长了,甚至可能会有1000多天的可能,时间是不可控的,停牌原因是决定停牌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
二、什么情况下会停牌?股票停牌是好是坏?
导致股票停牌的原因为下列三种情况:
(1)发布重大事项
公司的(业绩)信息披露、重大影响问题澄清、股东大会、股改、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情况。
因为重大的事项导致停牌,期间时间不一,肯定是在20个交易日以内。
若是要弄明白一个很大的问题,也许会占用一个小时,股东大会其实是一个交易的时候,而资产重组以及收购兼并等这些都是非复杂的情况,这个停牌需要好几年呢。
(2)股价波动异常
倘若股价涨幅出现了异常的波动,假如说深交所有条规定:“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停牌1小时,很多很情况下再十点半都可以恢复交易。
(3)公司自身原因
一旦公司出现了涉嫌违规的交易或者弄虚假业绩,这是要接受停牌处理的,具体的停牌时间视情况而定。
停牌出现以上三种情况,(1)(2)两种停牌都是好的情况,只有(3)这种情况会让人烦恼。
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情况可以看出,股票复牌就说明利好,譬如这种利好信号,我们要提前知道就可以提前布局。这个股票神器在股市里可以辅助你,提醒你哪些股票会停牌、复牌,还有分红等重要信息,每个股民都必备: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轻松把握一手信息
就算知道停牌和复牌的日子也不行,对这个股票好不好,如何布局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
三、停牌的股票要怎么操作?
大涨或者大跌的状况一些股票在复牌后都有可能的,因此股票的成长性是十分重要的,这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大家要学会冷静,不要自乱阵脚,这是很重要的,对股票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是首要的。
从一个才踏入此领域的新人来说,不会使用其他方法来判断股票的好坏,关于诊股的一些方法,学姐特意为大家整理出来了,哪怕你是投资小白,也能立刻知道一只股票的好与坏:【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好不好?
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㈣ 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是什么意思啊
非公开发行股票:就是指上市公司增发的时候,不是向现有股东按比例全部配售发行,而是向特定的对象发行,如某些公墓基金、上市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A股就是大陆上市股票,那么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就是指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也叫定向增发股票。
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特点主要有:
一、募集对象的特定性;
二、发售方式的限制性。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是特定的,即其发售的对象主要是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及其他专业投资者,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做出独立判断和投资决策。其次,非公开发行的发售方式是有限制的,即一般不能公开地向不特定的一般投资者进行劝募,从而限制了即使出现违规行为时其对公众利益造成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非公开发行股票一般是利好,尤其是如果有增发价格如果与二级市场联动,将会推动股票股价。股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并购重组对股价的影响、股票价格与股票成交量的关系、税收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等。
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优点是给予非公开发行一定的监管豁免,可以在不造成证券法的功能、目标受损的前提下,使发行人大大节省了筹资成本与时间,也使监管部门减少了审核负担,从而可以把监管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公开发行股票的监管、查处违法活动及保护中小投资者上,这在经济上无疑是有效率的。其次,对非公开发行给予审核豁免。由于可以获得审核豁免,从而大大降低筹资成本,因而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非公开发行具有很大吸引力。
㈤ 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是利好吗
非公开募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大部分是利空,是增加了股份的同时(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权益),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实力,公司有了资金之后,就可以更快的扩张,迅速占领市场,行为竞争优势。
那么显然这种募资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终止了资金募集,那么对于公司来说,就是白忙一场,费用花出去了,但成果没有见到。企业的资金也没有增加,也许就会错过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显然这不能算做利好,肯定是偏利空的消息。
当然也不能说一次非公开发行取消,会对公司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从竞争格局来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公司的实力没有增加,但也还可以保持原来的市场地位,只是没有前进,并不意味着倒退,公司的发展本身就是长期的过程,不会因为某一些非公开发行的成败而有大的改变,仍然需要观察。
拓展资料:
非公开发行股票解禁是指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正常交易,增加市场上的流通股,它对股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可能是一种利好消息,也有可能是一种利空消息。
投资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在股票价格相对较高的位置时,非公开发行股票解禁,会导致投资者卖出这一部分股票进行套现,从而增强卖出力量,导致股价出现下跌的情况,或者在市场行情低迷,或者出现重大利空消息时,进行解禁,投资者为了减少亏损,会忍痛割肉卖出这部分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2、在股票价格处于低位,市场行情较好,股票后期有上涨的趋势时,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解禁,投资者套现冲动较弱,继续持有该部分股票,甚至增加持有量。这有可能会导致股价上涨。
㈥ 什么是可转债,为什么最近这么流行

4.1亿的借款+预期权益+贾跃亭无限责任担保的“擦边球”产品,以年化15%高息层层分销散户,目前无法兑付引发诉讼。总额5.3亿美元的乐视移动“Pre-A”融资风险暴露。
财新记者王晓庆
一份2017年5月到期的4.1亿元乐视“可转债”产品,在要求赎回的时候,LP(基金出资人)发现GP(基金管理人)与标的方乐视公司签订的只是一份无实质担保的借款合同。
8月1日,上海乐昱创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乐昱创投”)的LP将向法院提交诉状,欲将该基金的GP上海海通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创世”)诉上法庭,称其欺诈,涉嫌虚假宣传、投后管理和风控失责等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双方原本声称的针对乐视移动指定投资的可转债产品并不存在,乐昱基金投资的标的实质上是一个规避监管的私募擦边球产品,捆绑了“承诺转股协议书”,“高息借款合同”,“贾跃亭和乐视移动担保书”的场外协议产品,并不具备合规金融产品的地位和相应保护。
乐视移动“Pre-A”的5.3亿美元融资大多采用这种协议方式。泡沫破灭之后,乐视危机的连带效应发酵,私募LP与GP对峙,PE散户化风险爆发。
借款+贾跃亭无限担保不等于可转债
“乐昱创投”成立于2015年5月19日,专项从事乐视移动可转债项目投资的私募投资公司,基金募集的投资总额为4.1亿元,GP海通创世是海通证券的“孙公司”。
财新记者从证券基金业协会网站上查询,海通创世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但是乐昱创投的专项基金产品并没有备案登记。
LP出具的双方委托协议显示,海通创世被委托管理该笔基金,投向特定投资项目。该项目是“LeView Mobile Ltd.(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方和权益享有方)和 Le Ltd.(乐视全球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乐视移动”)的可转债融资项目”。
“我们从一开始就规定,是专项投资乐视移动的可转债产品,可是直到乐视危机爆发,我们都没有看到可转债产品凭证。”乐昱创投的一位LP向财新记者介绍。
在海通向LP提供的乐视可转换债券投资摘要中写明,该笔可转债的年息是单利15%,期限三年,若两年内乐视没有进行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两年之日起,认购人有权要求赎回。
转股的触发条件是乐视移动在下一轮融资时,可以八折的价格转换成为优先股股份。
事实上,乐视并没有通过境外公司发行上述可转债产品,产品最终没有发出。但是,募资却通过预支方式完成了。
2015年5月21日,在可转债没有发行的前提下,乐视移动和乐昱创投签订了借款合同,以借款名义将乐昱的4.1亿元专项款借走,乐视控股和贾跃亭为此提供连带担保,借款利息是年15%,三年期。
在借款协议之外,乐昱还和乐视移动签订了《投资者权利协议书》,约定该笔借款可以在乐视可转债发行成功之后转换为可转换债,或者在相应条件下转换为优先股。
此外,乐视控股和贾跃亭本人都出具了连带担保承诺函。
据海通创世负责人介绍,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协议,虽不能称之为正规的金融产品,但是属于告知详尽的创新场外投资行为。
一位长期从事私募基金的业内人士称,这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双方约定投资标的是乐视可转债项目,可实际上是以境外主体发行CB(Convertible Bond,可转换优先股债券)为预期,境内主体实现借款。
该人士还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境内借款不能自然转到境外主体,需要外管局批准,这种直接操作是行不通的。如此高息的借款协议,通常都不是以转股为目的的。实质上是介于私募产品和非法集资间的“擦边球”行为。
“乐视债”15%高息散户化融资
LP起诉海通的理由是涉嫌销售欺诈,未能履行管理人职责,对违约风险没有尽责。
乐昱创投的LP包括上海兆易投资中心、巨杉(上海)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和自然人,投资额度从1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共11名LP,LP背后则是各类散户。
“当时海通要求投资门槛为1000万元,所以我们几个人凑到一起才拿到份额。”一位个人投资者蒋先生向财新记者介绍,其他人的资金有一两百万的,个人投资者的身份和资金来源多种多样,甚至还有建筑行业的员工集资。
即便蒋先生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士,他也表示对境外发行可转债的产品细节并不了解,当时他决定投资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海通证券的背书、乐视如日中天的股价和美好前景、海通表示贾跃亭在海通有股份质押。
2015年5月,股灾之前,乐视在造车和“生态化反”的鼓吹之下,股价一路昂扬。乐视网(.SZ )从2014年年底的30元左右,上涨至2015年5月12日的179元,上涨幅度近6倍,市值将近3000亿元。
海通创世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乐视的融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份额都是用“抢”的。15%的固定利息,加上转股预期,是非常吸引人的投资标的。
乐视危机爆发之后,投资人才指责海通在上述产品销售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夸大作用,将“50分的产品包装成90分”,并且没有提示可转债产品发行的风险和问题。
当时接触该笔乐视债的私募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圈内对这笔债的看法是两级分化的,“懂的人肯定不会买,不懂的抢着买”。
“年化15%的利息就是个危险的信号,在海外发CB不可能给出这么高的利息。根据我们的测算,按照乐视同类企业的状况,年化7%到8%的资金成本是正常的融资利息,能够把CB发到这么高的成本,说明乐视出了问题。”该私募人士说。
该私募人士还说,高息的公开募资是企业融资的一个大忌,通常情况下,融资团队还会做一些工作掩饰高融资成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圈内开始盛传乐视资金链非常紧张”。
财新记者根据乐视网公告和各类公开资料统计,乐视体育、汽车、手机、影业、云等乐视系非上市板块六年来合计融资约达255亿元。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金融机构通过大量巧妙复杂的结构化设计,层层嵌套,将私募产品公募化,使得散户参与一级市场投资。
管理人艰难追讨只兑付1%
2017年5月21日,上述债务到期,乐视构成实质性违约。在协议约定中,贾跃亭以及乐视控股承诺对该笔借款承担代偿义务。
海通创世方面表示,7月初已经向上海法院提请诉讼保全,并根据《投资者权利协议》约定在香港申请仲裁。
7月27日晚,乐视网公告称,收到贾跃亭的通知,截至2017年7月27日,贾跃亭新增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轮候冻结35.85亿股,轮候期限为36个月,占公司总股本179.72%。
此外,贾跃亭通过乐视控股持有乐视网的股份也新增6670.6万股被轮候冻结,轮候期限为36个月,占公司总股本的3.34%。
乐昱基金的多位LP表示,直到乐视违约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可转债产品是不存在的,一开始甚至以为是海通挪用了资金,后来才了解到乐昱和乐视的关系是一笔无实质抵押的借款协议。
一位长期从事股权投资的律师分析称,这个事情“法律上没大问题,监管上有问题,声誉(海通)上问题很大”。
他认为,海通方面在尽职披露以及底层协议上有瑕疵,没有尽到管理人的审慎义务,这种借款的兑付优先级要远远低于其它标准化金融产品。
“我们和乐视大楼下面打地铺要债的供应商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在楼上找了一个小房间休息,也是盯着要账,连续几个月。”海通创世相关负责人说,当初销售该产品的团队负责人已经悉数离职,海通证券非常重视这笔债的处理情况。
六月初,LP代表和海通创世一起与贾跃亭等人就债务问题协商。乐视方面承认借款协议,愿意偿还债务,但是要修改偿债节奏。
“贾跃亭的态度很好,也承认他们发的是可转债。乐视表示愿意还款,可就是没有钱,只能往后推。”参加当时会议的LP说,贾跃亭承认自己在资金安排上的漏洞,表示这笔款项的偿还要延后。
乐视的方案是将这笔借款将采取“2-3-2-3”的节奏还款。具体而言,是8月31日、12月31日、2018年2月28日、2018年5月31日分四期分别偿还20%、30%、20%、30%的借款。
但首笔还款要推迟到八月底,贾跃亭、乐视控股继续提供连带保证责任,但拒绝提供其他实质性的额外担保。双方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意外的是,海通创世透露,7月5日,乐视将借款本金的1%――410万还到了乐昱账户。
即便如此,无论是海通创世还是LP,没有人对乐视继续偿还余下债务有信心。部分LP也向海通方面发出了退出申请。LP在向法院起诉GP之前,也向证监会上海监管局递交了投诉函。
各机构风险逐步爆发
乐昱基金参与的份额是乐视手机被称为“Pre-A”的一轮融资。2015年11月26日,贾跃亭向内部员工通报称,乐视移动智能完成5.3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乐视七大子生态中首轮融资额最高的公司。
根据市场人士介绍,在这一轮融资中,乐视移动采取的多是这类“借款+预期权益”的方式。上海一家参与乐视本轮融资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除了海通证券还有亦庄国投、东方富海等PE也参与了,而且使用的协议版本都是乐视方提供的,即上述乐昱基金使用的三份组合协议。
除了乐昱基金,还有一只备案私募产品“盈泰盛世精选乐视移动投资基金”(下称盛世精选),总额8000万美元。
该私募产品属于恒宇天泽管理,成立于2015年6月11日,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了上海奇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奇成)的“上海奇成悦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奇成悦名)39.9%的份额。该有限合伙的成立目的是专项投资乐视海外公司 LeView Mobile Ltd.发行的“可转换优先股债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贾跃亭个人对该笔投资提供担保。
“奇成悦名”规模为8000万美元,第一期7500万美元已于7月7日到期,乐视方面至今没有按照协议约定赎回,已经构成违约。第二期500万美元将于8月17日到期。(详见“独家丨乐视7500万美元可转债违约拟债转股”)
经多次沟通,乐视方面提出了替代性解决方案,一是延期一年赎回,或者在一年内分期赎回;二是转股进入乐视汽车、乐视云、乐视互娱等非上市公司板块。
对此方案,上海奇成7月22日发布声明称,从未表达过将进行债转股的决定或计划,并在债权到期后采取了必要的司法救济手段。
财新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奇成悦名”近日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乐视控股及贾跃亭名下财产进行财产保全,北京三中院裁定该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裁定书,贾跃亭名下5.12亿股乐视网、乐视控股持有的1194万股乐视网被冻结,保全金额为债务总额。
财新记者获得的《关于恒宇天泽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盛世精选”的投诉函》显示10名投资人向基金业协会举报,指恒宇天泽在基金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的行为,误导投资人,致使投资人认购了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高风险理财产品,且没有履行受托人义务,做到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投资人称基金在销售时承诺了年化十几个点的回报。
投诉函称,恒宇天泽在产品发行过程中组织各省市、地区未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和个人从事基金营销推介、销售工作。对此,恒宇天泽营销总监郭延育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恒宇天泽的所有员工都是取得从业资质的。”
郭延育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基金业协会的相关通知和反馈,“如果在此次事件中,确实存在客户投诉的这种情况,我们会去追究客户服务人员的责任。客户举证清晰,我们会进行相应的处罚。”
“盛世精选”的期限为3年+2年+2年,目前仍在存续运行,尚未到期。投资人目前表示,要求退出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进行回购份额。
乐视网2010年8月上市,2012年开始大扩张,2015年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孰料好景不长,在控制人贾跃亭2014年宣布巨资开发互联网智能车之后,乐视逐步滑入资金泥潭。
2016年10月,乐视资金问题爆发,引发乐视体系性的财务危机。2017年1月,融创中国(01918.HK)董事长孙宏斌出手,以150.41亿元入股乐视,成为乐视网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入股乐视集团旗下乐视超级电视和乐视影业板块。
乐视网最新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报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超过6亿元,更正2016年年报中众多关联交易方浮出水面;公募基金被停牌的乐视网套牢,纷纷下调估值,普遍给出复牌后3个到4个跌停板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上门讨债,多家乐视旗舰店被迫关门;员工堵门讨薪;贾跃亭飞至美国,也无法阻止美国法拉第车厂停建、汽车融资遇阻,美国电视机巨头Vizio以涉嫌欺诈和违约起诉乐视等一连串负面新闻爆发。
有市场人士指出,反观融资正盛时的乐视,正是在众多专业金融机构的参与之下,使得乐视移动这种尚未大规模量产的手机企业,可以顺利融到几十亿的资金,催生资本市场泡沫。
【转载指引】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或发送申请至。欢迎转发朋友圈。
㈦ 澳洋健康即将重组什么时候
2021年6月8日。
澳洋健康披露《关于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公告》,显示,江苏澳洋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1 年 9 月 27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临时)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七次(临时)会议
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同意终止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材料。
据悉,今年7月14日,澳洋健康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 了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及相关议案,并于2021年7月15日经公司第七届 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临时)会议修订了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及相关议案。
2021年8月2日,公司召开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本次非公开发 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版)及相关议案。
与此同时,2021年8月14日,澳洋健康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江苏澳洋健康产业股份有限 公司关于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材料,并于2021年8月16 日取得中国证监会第212159号《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接收凭证》,于2021 年8月18日取得中国证监会第212159号《受理通知书》。另外,2021年8月31日,澳洋健康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 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212159 号)。
时间上来看,从定增方案公布到宣布终止定增,期间不足三个月。对于此次定增终止,澳洋健康表示,根据公司目前实际情况,为统筹安排公司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与发 行对象商议,并与中介机构等多方沟通和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 股票事项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撤回申请文件。
澳洋健康同时表示,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正常,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是根据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后提出的,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9月28日,澳洋健康盘中股价一度下滑超8%。截至当天上午11点30分收盘,澳洋健康股价下滑8.19%。
㈧ 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是什么意思
如:200045 深纺织A
2012年度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0000000.00股,发行价不低于8.80元|
|(待批) 增发对象:包括深圳投控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
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是指不是面向公众发行,一般面向几个大股东及自然人发行,预案是指还没有实施,实施的话要经股东会、证监会等批准后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