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类别 » 瑞穗金融股票走势分析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瑞穗金融股票走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6-05 06:46:22

Ⅰ misuho是什么银行

没有Misuho银行
日本只有一家Mizuho Bank Ltd.,是一家商业银行
日文名叫株式会社みずほ银行
中文叫瑞穗银行
银行网站http://www.mizuhobank.co.jp/
======
相关中文说明如下:(出处http://www.pbc.gov.cn/detail_frame.asp?col=5953&id=25&keyword=&isFromDetail=1)

瑞穗金融集团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是2000年9月29日由第一劝业银行(The Dailchi Kangyo Bank)、富士银行( The Fuji Bank)和日本兴业银行(The Instrial Bank of Japan)合并组成。2007年,瑞穗金融集团总资产达149.880万亿日元(1)。
该集团下辖四大金融机构,分别是瑞穗银行(Mizuho Bank)、瑞穗实业银行(Mizuho Corporate Bank)、瑞穗信托银行(Mizuho Trust & Banking)和瑞穗证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
一、瑞穗历史
2000年9月29日,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以下简称3家银行)共同宣布,通过换股方式组建瑞穗金融控股公司(Mizuho Holdings,Inc.)。瑞穗金融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为当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一。
2000年10月1日,3家银行将它们原来各自拥有的证券子公司整合成瑞穗证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 Co., Ltd.),原来的信托子公司整合成瑞穗信托银行有限公司(Mizuho Trust & Banking Co., Ltd)。
2002年3月底,瑞穗金融集团完成了经营运作的整合和重组工作,三家银行被整合成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即瑞穗银行(Mizuho Bank,Ltd)和瑞穗实业银行(Mizuho Corporate Bank,Ltd)。这两家银行与瑞穗证券和瑞穗信托银行共同构成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的四大核心直属子公司。
2002年4月,整合重组后的日本瑞穗金融集团宣布正式运营。

二、瑞穗业务结构
(一)瑞穗银行
瑞穗银行主要从事个人银行业务,包括代理个人投资信托、金融债和个人保险业务。与此同时,瑞穗银行也为公司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组合贷款、衍生产品、IPO、提供业务信息系统支持等。
(二)瑞穗实业银行
瑞穗实业银行主要从事公司业务、项目融资、证券化和其他领域的投资银行业务,并通过利用新一代清算和结算基础设施向客户提供证券清算服务、组合贷款业务和其他各类贷款安排等。
(三)瑞穗信托银行
瑞穗信托银行主要从事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多种托管业务,包括投资信托、证券信托、养老金信托及股票过户代理。瑞穗信托银行过去只可以经营长期金融业务,现在也可以经营个人银行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如土地信托、不动产买卖中介、不动产评估、住宅销售服务等。
(四)瑞穗证券
瑞穗证券公司除传统证券业务外,还开拓新型业务,下属有日本投资环境研究所、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理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等。

三、瑞穗在中国
2007年6月1日,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外商独资银行正式开业。截止至2007年10月,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432.5亿元人民币,拥有862名员工,营业网点包括上海(总行)、大连分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无锡分行、天津分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经营范围包括商业银行法规定的经营范围中,除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以外的全部业务。
瑞穗证券于2005年9月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开设了代表机构,2007年在上海设立了瑞穗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四、瑞穗金融集团相关网站
瑞穗金融集团: http://www.mizuho-fg.co.jp/english/
瑞穗银行: http://www.mizuhobank.co.jp/english/
瑞穗实业银行: http://www.mizuhocbk.co.jp/english/
瑞穗信托银行: http://www.mizuho-tb.co.jp/english/
瑞穗证券: http://www.mizuho-sc.com/en/

Ⅱ 摩根大通银行详细资料大全

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业界称西摩或小摩,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总资产2.5万亿美元,总存款1.5万亿美元,占美国存款总额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摩根大通银行排名第74位。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 :摩根大通
  • 外文名称 :JPMorgan Chase & Co
  • 总部地点 :美国纽约公园大道270号
  • 成立时间 :1799年
  • 经营范围 :银行、证券、投资、基金、贷款
  • 公司性质 :股份制
  • 公司口号 :Your Choice,Your Chase
  • 年营业额 :1500亿美元
  • 员工数 :260,157人
  • 上市市场 :NYSE、TYO
  • 总资产 :2.5万亿美元
  • 市值 :2000亿美元
基本资料,发展历程,高管团队,制胜之道,哑铃战略,投资创新,布局中国,中国战略,进军中国,分支机构,亚太三甲,人才战略,处罚事件,国际排名,世界500强排名,银行排名,

基本资料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是1968年在Delaware法律之下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市,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也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其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等。摩根大通旗下有超过1亿多名客户,它为5000多万名消费者以及企业、机构和 *** 提供服务。该公司拥有约2.5万亿美元资产,是投资银行业务、金融服务、金融事务处理、投资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领导者。 摩根大通是美国目前按资产计算最大银行,也是盈利能力最强的银行,也是公认最稳健的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作为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由大通银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团在2000年完成合并。 摩根大通的总部设于曼哈顿区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份银行业务则转移到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摩根大通大厦(JPMorgan Chase Tower)。 资产状况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银行之一,拥有超过2.5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的资金超过1.5万亿美元。公司在全球拥有772名销售人员,覆盖近5000家机构投资者客户;股票研究覆盖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亚洲公司。自1998年以来,由摩根大通担任主承销的股票在上市后股价走势表现突出,一周后股价平均上涨17%,一个月内平均上涨27%,三个月内平均上涨37%。公司在全球拥有26万多名员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务。摩根大通亚太总部位于香港,在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23座城市,拥有1万多名员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来亚洲股票和股票相关发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来,公司为亚洲公司主承销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

发展历程

J.P.摩根大通公司是1968年12月20日建立的持有摩根银行全部股权的银行持股公司。 摩根银行原名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是1959年4月20日由两家商业银行合并而成的,一家也称为J.P.摩根公司,一家是纽约担保信托公司。 组成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于1860年,以J·皮尔庞特·摩根名字命名。创建之初,该公司只是一家个人经营的办事处,专门买卖外汇。尔后业务不断发展。1864年更名达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称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1895年改为J.P.摩根公司。该公司从早期开始,就同美国金融界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包揽美国对西欧的金融业务,大发其财。根据1933年银行法,摩根公司改为商业银行,把原来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交付给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后,摩根公司由合伙公司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经营信托业务。 纽约担保信托公司建于1864年,1896年改名为纽约担保信托公司。1910年合并莫顿信托公司和第五大道信托公司,1912年合并标准信托公司,1929年合并商业银行。 二战以后,美国银行界的竞争日趋剧烈。摩根公司同纽约担保信托公司合并为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就加强了实力,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竞争。60年代末期,作为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即摩根银行的持股公司――J.P.摩根公司建立之后,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适应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该公司先后建立了一些新的附属机构,其中包括1971年建立1976年更名的摩根社会发展公司,1981年建立的摩根期货公司,1986年建立的J.P.摩根证券公司等。 大通曼哈顿公司于1799年由为纽约市供水的曼哈顿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为全国商业和工业贷款的领先者,并在六年之中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的浪潮,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如推出网上银行、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服务等等。银行的业务已遍布全球,但公司仍始终本着真诚、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为全球千千万万个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历史,多次被评为香港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在执行香港复杂上市发行方面具有广泛的经验。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成功发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额为43亿美元的交易中作用举足轻重,接获机构需求量为承销团之首,占机构投资者订单总量的32%,零售订单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开始在中国投资及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主承销过许多国企发行项目,包括多起H股重组上市项目:华能国际电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内蒙古伊泰煤矿等,以及N股:华能国际电力。2006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国财政部10亿美元的10年期债券发行中担任联席牵头行及薄记行。此前,还为财政部1亿美元世纪债券和5亿美元7年期全球债券担任过主承销。摩根大通于2000年为华能国际收购山东华能担任财务顾问。 J.P.摩根公司早先作为一家英国的商人银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亲在伦敦建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公司对包括美国钢材、通用电器以及美国电话电报等一些知名企业最初的建立构造及融资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团是一家以伦敦为基地的全球性投资银行集团,其亚洲业务均以怡富名义运作,而怡富证券则是于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该地区首家投资银行集团。 合并后的摩根大通主要在两大领域内运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义下为企业、机构及富裕的个人提供全球金融批发业务;二是在美国以“大通银行”的品牌为3千万客户提供零售银行服务。其金融服务内容包括股票发行、并购咨询、债券、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私募、资金管理等。 2004年,摩根大通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把芝加哥第一银行的行政总裁Jamie Dimon委任为营运总裁,成为现行政总裁的接班人。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二,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八。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2004年6月14日,美联储发表声明,批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美国第一银行的兼并方案。合并后的新摩根大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12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美洲银行,与1.19万亿美元资产的第一大银行花旗仅一步之遥,而且业务也将从纽约扩展到整个中西部,成为了继花旗之后第二家真正跨地区的银行。

高管团队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执行长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1956年3月13日出生)金融天才,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世界上最让人敬畏的银行家。摩根大通在戴蒙带领下不仅在每个季度均保持盈利近20亿美元,而且其投资银行等业务还在五大投行纷纷倒台的情况下逆市走高,更让摩根大通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金融天才。他是全球500强最年轻的总裁,《财富》杂志评选的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名利场》杂志“资讯时代百名权势人物”排行榜TOP10之一,深得欧巴马的信赖。毋庸置疑,杰米·戴蒙是美国最有权力的银行家。 杰米·戴蒙Jamie Dimon 摩根大通总裁:安浩德(Andrew Crockett,1943年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受教育于剑桥和耶鲁大学),他于2003年10月加盟摩根大通集团,出任摩根大通国际总裁。至2013年,他还担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加入摩根大通之前,从1994年1月至2003年3月,安浩德曾担任国际清算银行总裁。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期间,他出任全球金融稳定论坛主席。在1989至1993年期间,他出任英格兰银行执行董事,负责其国际事务。 安浩德Andrew Crockett

制胜之道

在Bondware10月5日公布的内地和香港两地股本融资排名中,单月排名名列第一。计入建行、工行两个上市大单后,摩根大通名列摩根史坦利和瑞银之后,排名第三。迄今为止,摩根大通2006年共完成14个股本融资项目(包括IPO、增发、发债),金额总计76.39亿美元;9个并购项目,涉及金额总计67.37亿美元,实现了跳跃式增长。虽然摩根大通没能参与建行和工行这两个中国最大的海外上市大单,但对此信心十足。他认为,在超大型银行上市收尾后的投资银行市场,摩根大通的竞争优势将更突出。

哑铃战略

任何成功都是基于过去多年的积累和耕耘,但在关键时期,正确的战略和有效的执行,可促成锦上添花。哑铃战略的成功实施,是摩根大通2006年取得跳跃式增长的一大法宝。所谓哑铃战略,是指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双重并重的客户定位系统,一手抓传统的大客户,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一手抓民营企业和新兴行业中的新锐企业,拓展客户群的规模和种类,其他业务部门为前端客户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在经过了早期海外上市大企业独占鳌头的局面后,中型企业和新兴企业,正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这是摩根大通“哑铃战略”产生的一个动因。从2006年摩根大通的成绩单看,“哑铃”的两端平衡增长,既有像中海油、中海化、瑞安、招行这样的传统大客户,也有像富力地产、绿城、超大农业等中型客户。摩根大通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机会成本。这意味着决策的成本增加,由于可支配资源有限,一旦决定了做A项目,必然要放弃其他项目,但风险在于,A项目是否是一个值得做的项目,是否优于其他项目中型客户有时往往更考验一个投行的判断力和服务质量。 大企业是好项目,有时可能更显而易见。但要发掘好的中小企业项目对投行家的眼光及判断力以及投行服务的差异性有时可能就是一个更大的考验。摩根大通在中型企业的筛选和服务上,已形成一套价值和服务体系,并将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力卖点。“哑铃战略”亦要求内部高效的协调性。9月份2周内,摩根大通完成5个股本市场项目,并且分属不同的行业领域;仅9月21日一天,摩根大通亚太区有四个项目同时进行,2个中国公司、2个韩国的IPO,并且实现了每个项目都是属于高端定价,项目上市之后都涨了10%-20%。“每个项目至少要见80-100个机构和基金,要适应各地时差开全球电话会议,可能一天会与某个大基金谈起他不同的项目。

投资创新

善于创新的最大持股者,在摩根大通今年翻几番的业绩中,除来自IPO市场的兴旺外,来自二级市场的收益也大大增加。摩根大通是几乎所有中国大国企的H股或者红筹股上市公司的股东,有些还是前三名的大股东,有些持股占比30%。这是一项其他外资投行无法比拟的纪录。而2006年港股的总市值、总成交额、新上市集资额等8项纪录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无论是H股还是红筹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摩根大通持有的股票,一部分是来自摩根大通自营资金;一部分通过基金持有,另外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做证券放贷,进行衍生品等二级市场的操作。许多交易活跃的股票,都离不开摩根大通。而为中型企业量身定制的新融资方式--将上市前的融资与股本市场IPO融资相结合,是摩根大通的专长。很多喜好高增长的投资者对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很感兴趣,而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也开始尝试更先进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布局中国

摩根大通在中国渐入佳境,一个大背景便是其全球整合基本完成,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加重。按照WTO相关协定,2006年12月后,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从中国证券监管层的公开表态看,2007年证券市场的开放力度和范围,也将大大增加。显然,证券市场将是外资投行的首选领域。摩根大通面向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定期调查问卷显示,有43%的机构投资者对2007年中国股市预测是“看涨”,调查对象中已经有55%的机构持有了中国股票,而且有26%表示会在6-12个月内购入。 2004年,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和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合资成立了上投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摩根大通持股49%,2006年摩根大通又获得证监会增批的1亿美元投资额度,其QFⅡ总额度增至1.5亿美元。外界传言摩根大通证券与辽宁证券洽谈合资之事,虽然对此摩根大通一直拒绝发表评论,但抢滩国内券商的计画是几乎所有外资投行的共同兴趣。摩根大通亦获得牌照,为外资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业务以及全球性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养老基金业务和现金管理等。

中国战略

进军中国

摩根大通在中国市场的悠久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9年,JP摩根担任湖广铁路债券的承销商。1920年代,大通银行在上海和天津开设了办事处,为当地及外国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摩根大通与新中国的关系始于1973年,当时担任大通银行主席的大卫·洛克菲勒带领第一个美国商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大通银行当年就成为中国银行首家美国代理银行,并于1982年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美资银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了QFⅡ资格。这是摩根大通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又一重要步骤。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与上海国投签署协定,合资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为商业银行取得了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外汇兑换牌照,这为其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摩根大通董事长哈里森指出,摩根大通这样的国际性金融机构能够利用其宝贵经验,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创新的金融服务行业。他们掌握这个过程所必需的种种工具,例如风险管理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对全球范围资本市场的广泛接触,创造分散风险及促进竞争的新型金融市场的第一手资料等。哈里森表示将与中国分享这些财富并将这些工具中国化。 2011年6月,摩根大通和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创摩根)宣布,该公司已经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一创摩根将凭借该许可在国内开展证券市场业务。 2010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组建一创摩根,其中第一创业持股66.7%,摩根大通持股33.3%。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从事国内股票与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业务。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执行长度琪明先生(Gaby Abdelnour)表示:"一创摩根的建立是摩根大通在华90年历史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很荣幸能有第一创业作为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双方对合资证券公司拥有共同的承诺、理念和抱负。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对合资双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我们实现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服务的共同愿景至关重要。"

分支机构

至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的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7家分行,分别是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天津分行、广州分行、成都分行、哈尔滨分行和苏州分行。

亚太三甲

投行业务亚太三甲,一段时间以来,摩根大通在中国并不很受关注,无论是商业银行业务还是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它是美国第二大金融机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典范。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批发银行业务,很少做零售银行业务。因为在其经营哲学中,做批发业务更有利于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国也秉承这个原则,因此并没有受到公众的重视。从投资银行业务来说,2000年9月合并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都是商业银行,尽管JP摩根已经得到美国证监会的特批,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合并后的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几乎是从零起步,在中国更是如此。 经过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业务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全球投资银行中,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绩,在亚太地区更是进入三甲,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已经拔得头筹。 仅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国内地市场做成了六项业务: 在中国 *** 海外发行的合计15亿美元的国债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联席账簿管理人之一; 中国电信在以近800亿人民币从母公司收购六省市网路资产的项目中,摩根大通是独立财务顾问; 中海油签署了收购澳大利亚的Gorgon项目,估计金额3亿美元。摩根大通是财务顾问之一; 中信国际金融发行的1.8亿美元可转债项目,摩根大通是独立账簿管理人及全球联席协调人; 中旅国际投资发行的1.5亿美元可转债项目,摩根大通是独立账簿管理人及独立全球协调人; 在摩托罗拉对中兴通信晶片厂的收购中,摩根大通担任摩托罗拉的财务顾问。

人才战略

招揽高级人才,摩根大通以中国市场为战略性发展重点,有超过1/3的亚洲员工派驻在大中华地区。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国区的力量,从其他机构挖来了几位在业内颇有影响的投行人才。

处罚事件

2014年11月12日,英国、美国和瑞士金融监管机构就汇率操纵一案作出裁决,对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士银行全球五大银行共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对五家银行共处以17.7亿美元的罚款,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这五家银行则处以14.8亿美元的罚金,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仅对瑞士银行处以1.34亿瑞郎(约合1.38亿美元)的罚金。

国际排名

世界500强排名

2010《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25。 2011《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36。 2012《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51。

银行排名

1 JP Morgan Chase & Co 摩根大通公司 US JPM 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国银行 US BAC 3 Citigroup 花旗集团 US C 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苏格兰皇家银行 UK RBS 5 HSBC Holdings 汇丰集团 UK HBC 6 Wells Fargo & Co 美国富国银行 US WFC 7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Japan MTU 8 ICBC 中国工商银行 China 9 Credit Agricole Group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France 10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西班牙国际银行 Spain STD 11 Bank of China 中国银行 China 12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13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团 US GS 14 BNP Paribas 法国巴黎银行 France BNPQY 15 Barclays Bank 英国巴克莱银行 UK BCS 16 Mizuho Financial Group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 Japan MFG 17 Morgan Stanley 摩根史坦利公司 US MS 18 UniCredit 义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Italy 19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Japan SMFJY 20 ING Bank 荷兰国际集团 Netherlands ING 21 Deutsche Bank 德意志银行 Germany DB 22 Rabobank Group 荷兰合作银行 Netherlands 23 Societe Generale 法国兴业银行 France SCGLY 24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中国农业银行 China 25 Intesa Sanpaolo 义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 Italy IITSF

Ⅲ 期货或股票小数点点错了导致用户损失

我知道,是一个国债,当时是1元开的盘
不到1分马上回到100元以上,后来这期间的交易好象协议平仓了.
那个品种早就下市了.一般软件是查不到了.

Ⅳ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控制系统

瑞穗金融集团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风险管理结构、遵循审计结构、内部审计结构。 (1)瑞穗集团的风险管理结构
随着金融放松管制和国际化的发展,金融机构加强信用、市场、IT、法律和结算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日益迫切。瑞穗金融集团认识到,为了提高公司的价值,必须在大力开拓业务的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此,瑞穗金融控股集团董事会制定了适用于全集团的风险管理政策。这些政策明确了集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管理的风险、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结构。对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并且为衡量风险管理结构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配置了审计人员。
在瑞穗金融集团内部,金融控股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兴业银行、瑞穗证券、瑞穗信托银行等5大核心子公司必须针对本机构,以及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业务风险特点,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
(2)风险管理方式
瑞穗集团为了保证集团的正常有效运行,制定了整体性风险管理架构,并且按照各种业务单位的业务风险特点,配置了相应的风险资本,同时保证集团的整体风险暴露不超过集团资本账户和其他财务实力指标所能承受的范围。
①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由于交易对手违约、或者由于财务状况恶化,不能正常履行合同规定的偿还资金义务而导致金融机构部分或全部资产的损失。瑞穗金融集团采取了两种相互关联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一是根据对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的评估,从承诺接信到贷款收回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这项工作主要是5大核心子公司的职能;二是根据贷款可能拖欠的概率,从整个集团角度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主要由控股公司和5 大核心子公司共同负责。
集团董事会按照集团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决定与信用风险相关的重要事宜,为了有效地协调整个集团的信用风险管理,成立了投资组合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和信用风险管理部对首席风险管理官负责,共同制定和实施与信用风险管理有关的重要事项。在5大核心子公司中,有3家已经建立了独立于业务部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信用监管部、信用评估与审计部。这些子公司还利用信用评级系统、信用风险测量工具确定和监督投资组合状况,在信用限制之内对其进行管理。核心予公司也通过对具体交易的评估、审计自我评价结果、向分支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指引等方式改进信用决策和交易后的管理职能。
瑞穗集团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过集团的信用评级系统对客户的信用价值进行跟踪。瑞穗主要根据数量性财务评估和有关客户业务实力等方面内容的质量性评价来确定客户的信用评级。2001年4月,3家银行已经首先从其海外机构开始,引入了新的联合信用评级制度。
瑞穗金融集团根据日本金融监管厅发布的《金融检查手册》制定了一种严格的统一的自我评价标准。并且已经从2000年3月开始的会计年度实施这些标准。
②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利率、汇率、债券和股票价格等市场变量发生变化,造成表内资产负债价值减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外资产价值的下降),从而导致公司损失的可能性。为了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瑞穗金融控股公司为整个集团制定了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4大核心子公司在管理自身风险以及子公司风险过程中,必须遵从这些政策,这种制度安排可以使瑞穗金融控股能够有效地监控整个集团的市场和流动性风险。
在金融控股公司架构下,董事会根据集团风险管理政策决定与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关的重大事项。瑞穗集团也建立了ALM和市场风险委员会,负责协调集团的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该委员会决定整个集团的月度融资和投资政策,讨论并协调与ALM政策、风险计划和市场风险管理有关的政策,并且能够对突然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首席风险管理官负责集团的市场风险管理的计划与运作,风险管理部负责监督市场风险、报告和分析、提出建议、确定限制措施和指引,以及制定与实施与市场风险管理有关的计划。
5大核心子公司按照自身业务的市场风险暴露特点建立了市场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工作,各交易性业务部门也必须设立与本部门相对应的专门市场风险管理机构。
集团风险管理部定期和根据需要从4大核心子公司获得相关数据,掌握有关风险暴露状况和遵循风险限制的情况。根据这些报告,控股公司可以对整个集团的风险状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控股公司每天都要将有关市场风险状况、对风险限制的遵循状况提交首席执行官,定期或按照需要将上述情况提交董事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
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瑞穗集团引入了受险价值管理(Value-at-risk)的方法,根据4大核心子公司各自的业务特点和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确立了相应的受险和头寸限制。这些限制性条款的确定过程是:首先由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和协调,然后由行政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讨论,最后由首席执行官决定。在讨论的每一阶段都必须考虑有关业务战略、历史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制、风险承担能力(利润、总资本和风险管理体系)、利润目标和所包含产品的市场流动性状况。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当金融机构由于财务状况恶化,难以提供必要的资金,或者当它必须以比正常高出很多的利率吸收资金时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关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报告结构基本上与市场风险管理结构相同。在瑞穗金融控股的风险管理政策中已经对影响集团的现金流进行了分类,即“正常”、“关注”和“临界”,并且针对处于“关注”和“its界”状况的现金流建立了快速反应程序。
③其他风险管理
除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操作风险、IT风险、法律和结算风险等也会对集团造成重大影响,加强这些金融风险的管理对于保持集团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间接的或不适当的操作导致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损失的可能性。瑞稳集团认识到,快速和准确的运营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为此瑞穗金融集团制定了适应于“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政策”,4大核心子公司根据集团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定本公司的基本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从而在整个集团形成了统一的风险管理架构。
4大核心子公司定期或按照要求向控股公司提供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这些报告能够向IT主管、系统和运营小组主管等提供有关集团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风险管理。IT主管和运营主管定期或按照要求向首席执行官和其它高层官员提交风险管理情况的报告。 IT风险主要产生于系统失败、缺陷、计算机运营的不完善,以及非法的或未经授权使用计算机系统而可能给金融集团有形或无形资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瑞穗金融集团建立了相应的IT风险管理和报告制度,以确保与系统有关的信息资产的安全性。IT和系统计划部定期或按要求从5大核心子公司接受有关IT风险的报告,集团的IT、系统和运营主管对IT风险的来源、规模和本质进行确认,在进行总体性评估和安排了监控之后,定期或按照要求向首席执行官或其他集团高层官员报告。 (1)基本审计政策
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和5大核心子公司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为此,集团制定了瑞穗集团行为准则,为整个集团的经营管理确定了一种明确和具体的道德行为标准。瑞穗集团已经将这些标准分发给了集团的所有行政官员和雇员,并且正在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原则和标准得以有效贯彻实施。
(2)遵循活动
为了检查业务活动是否满足遵循审计的要求,瑞穗集团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和遵循审计委员会,它包括计划和管理委员会的所有主管,以及成员公司的外部法律和会计事务专家,此外,在内部审计和遵循审计小组主管之下设立了遵循审计部门,遵循审计小组主管是瑞穗控股公司的常务行政官员。遵循部门负责遵循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以及控制整个集团的遵循管理工作,在瑞穗控股内部的每个组织单位的领导人都必须负责遵循工作,以及与遵循有关的指导和实施工作。
每一家子公司都根据瑞穗控股集团所制定的政策建立了其自己的遵循审计结构,瑞穗控股根据5大核心子公司所提供的自我审计报告可以直接掌握整个集团的遵循状态,可以在必要时做出相应的反应,5大核心子公司的关联公司则按照类似的方式由其母公司进行管理。 (1)内部审计的基本政策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通过一种独立的、综合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咨询、指引和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建议。
5个核心子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按照瑞穗控股为集团所确立的基本内部控制和审计政策评估本公司业务运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且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咨询、指引和整改建议。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监督内部控制系统满足其目标的程度保证集团管理的健康发展。内部控制目标包括适当的风险管理、高效的和有效的业务运作、可靠的财务报告,以及对法律、监管规定和内部规则的遵循。
(2)内部审计的管理结构
瑞穗金融控股对5大子公司内部审计的执行情况进行集中评估和管理。5大子公司也根据瑞穗金融控股所确定的基本内部审计政策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原则上讲,这一管理系统通过5大核心子公司向它们的关联公司延伸。
瑞穗金融控股根据5大子公司所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审计结构、审计方法和审计深度等是否适当,核心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所采用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等。在必要的情况下,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提供咨询、指引和整改的建议。有关这些评价结果的报告将提交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和遵循审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
审计和遵循小组的主管也是内部审计和遵循委员会的主席,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提交根据委员会的决策所制定的报告,以及其他重要事项。

Ⅳ 谁知道一些着名的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有这些公司的资料吗

从名字上看,是保险公司。
只要你在网上有简历,保险公司就会来找你了。
因为他们每天的任务和业务就是负责打电话给找工作的人来面试,拉来一个人,公司就给他们发钱——增员奖,人头费。

他们打电话给你还耍手段,怕你知道是保险公司就不来了,
所他们不敢报上自己是保险公司,自称xx金融公司,xx投资公司,xx股份公司,xx集团,500强,
用拼音——比如TAIKANG,TK,或者英文缩写——比如AIA,PICC,PRU等等等等来隐姓埋名;
自称招聘文员、助理、兼职、售后、经理、营销精英、理财顾问、司机(汗)、小区收费员(汗)、养老金发放员(汗)、后勤(汗),等等等等。

等你去到的时候发现是保险公司。当然他们也会辩解说保险也属于金融行业等等的理由。

不管你怎么去应聘,都叫你LASS测试,叫你交钱,叫你培训,叫你考证,向你要培训费,教唆你去考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去卖保险。

他们不敢说底薪有多少,说一堆不实际的问题,超远的目标,
比如说一个月如你肯听上司的安排来操作2至3千元甚至过万元都不是问题。
就算你问他们底薪有多少他们会列些不实际的方法和你算底薪。
他们会告诉你,例如你和一个客户签了合同,这份合同是1至2万的,那你的底薪就是1至2千。

如果你问他们万一这个月没业绩那有没有底薪,
他们的回答就是你不够努力,不想成功,不懂得从底层做起。
就不敢正面回答其实没业绩是没底薪的。

目的只有一个,变着花样拉你去当那种成天到处推销保险,自己却:

1,没有底薪(有也是责任底薪,你要卖出多少业绩才能拿到这个责任底薪呢?给你的是拉来保单后的佣金,你还需要交个人所得和营业税);
2,没有劳动合同(签订代理合同,不是劳动合同,不属于劳动法保护的范畴,劳动部门也管不了);
3,没有福利(底薪都没有,谈什么福利);
4,没有社保(不是劳动关系,没有社保,对方会向你兜售商业保险让你出钱买);
5,不是保险公司正式员工(一个营业部,一个主任或者经理都能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招人。所以很多人去面试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员工都会问是哪个经理叫你来的,因负责叫你来的那个经理好继续骗你的钱)。

每天的交通费电话费拉客户搞活动的费用都要自己出,
卖出保险给你高额提成,卖不出去一分钱不会发给你的保险代理人。

如果这个行当真有那样的高待遇低要求,
干嘛非要不请自来,是个人都要,还找不到人肯做,或者找到了却留不住人?

除非你不是人,是所谓的人才,
能让那些有钱的主,那些满大街上的陌生人听了你的话就乖乖的掏兜。
——你觉得可能么?
靠所谓的真诚所谓的勤奋?这都是是靠时间去堆的,
没有数个月甚至数年的积累,陌生人凭什么相信你?
凭你20几岁的年龄?还是你的不值钱的毕业证?还是你那双渴望挣钱的眼神?
希望采纳

Ⅵ 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有多大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

美国此次爆发的次贷危机对整个日本金融业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四大银行(三菱UFJ、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和住友信托银行)2007-2008财年次贷相关亏损预计达47亿美元,约占其预期利润的近30%。瑞穗金融集团作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可谓受害非浅。据该公司发布的最新一季财务报告预计,公司在美国次级贷款相关资产方面的损失将达2750亿日元,直接导致全年利润下滑26%,至4800亿日元。该报告同时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利润下跌了65%,净收入跌至660亿日元,目前,瑞穗金融集团正在考虑采取非常措施,通过股票发行弥补其在次贷危机方面的损失。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三菱UFJ去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了68%:东京三菱UFJ表示,正准备分拆住房信贷业务到一个专业公司,目的是整合该领域的业务发展。据消息人士透露,东京三菱UFJ的核心银行部门将从集团分离其约140个贷款促销办公室的全国网络,创建这个专业公司。三井住友与次贷问题相关的损失扩大到990亿日元:住友信托的相关亏损达299亿日元。美国次贷危机给日本银行界带来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此外,曾成功进军美国RMBS业务领域的日本最大的证券商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也表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71%,净收入也大幅下跌至226亿日元。

二、金融危机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

汽车行业是日本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都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日本汽车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众多企业正在采取各种可能的办法,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1月份汽车产量锐减。已经取代了美国通用汽车全球销量第一宝座的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其1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仅为48.8万辆。其中丰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该公司日前证实。丰田汽车2008年出现亏损,预计亏损500亿日元。这将是丰田汽车46年来首次亏损。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木下光男表示,上一次丰田汽车出现经营亏损,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次则因为金融危机,目前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减少。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12月,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总销量为220万辆。尽管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销量却同比减少了40万辆。美国汽车市场陷入萧条,对丰田汽车打击甚大。

本田公司则宣布,其全球汽车生产量1月份下滑了33.5%,为22.7万辆,其中产量锐减最为明显的是本田在美国的工厂。这已经是本田公司自去年以来连续3个月汽车生产量大幅下降。日产公司1月份的全球汽车生产量下降了54%,为14.5万辆,美国工厂的产量减幅最大。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汽车销售颓势,日本汽车厂商纷纷减产、裁员。

三、金融危机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以来外部需求低迷,日本出口遭受重大打击。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去年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是衡量一国与他国的贸易、资金往来情况,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以及单方面转移)较前年下降34.3%,其中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下降81.7%。2008年全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16.28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2日元),较2007年下降34.3%。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为1.8万亿日元,较前年骤降81.7%。去年日本商品贸易出口额为77万亿日元,较前年减少3%:进口额为73万亿日元,增长8.8%;商品贸易顺差为4万亿日元,比前年减少67.3%。可见,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个贸易公司绞尽脑汁,寻求良策,渴望尽早渡过难关。
四、金融危机对日本电器行业的影响

由于日本、欧洲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削减开支,为了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巨额亏损,松下预计截至3月份的当前财年将净亏损38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松下财务主管上野山实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09年3月底之前关闭27家工厂,裁员1.5万人,预计至明年该数字会进一步增加。

NEC公司与日立公司1月30日下调了2008财年业绩预期。受半导体业务下滑与日元升值影响,NEC预计将净亏损2900亿日元(约合219亿元人民币),并宣布将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团内裁员2万余人,其中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各裁员1万人以上,

日立连续3年亏损。公司曾于IT泡沫经济破灭的2001财年亏损4838亿日元,此番的亏损额刷新了这一纪录。预计净亏损将达7000亿日元,刷新创业以来的最差纪录。另外,日本的东芝与索尼等电机企业也出现了巨额亏损,纷纷宣布裁员。据专家分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电子企业带来巨大打击。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减少、出口萎缩、日元升值等。为渡过难关,日本高科技企业除减产、裁员和削减投资外,还应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汽车业与电机业并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但如今电机巨头可谓“全军覆没”,预计今后业界将加速重组。通过并购等大举改革经营状况。

五、金融危机对日本工薪阶层的影响

据日本媒体不完全统计,日本工薪族的月薪和年终奖金持续几年连续下滑。此次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工薪阶层这一支撑日本社会发展的庞大群体自然不能幸免。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使普通的工薪阶层薪水缩水5%至25%不等,临时雇佣者的时给也有所下调。2008年12月,失业率已经升至4.4%,攀升到40年最高水平。在日本,工薪族的工资一般是在员工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商议达成的。每年年初,公司通常都会给员工增加“工龄工资”。而今年,许多工薪族接到工资商议通知时,得到的是减薪的消息。由于日本劳动合同法和派遣劳动合同法相对健全,人们纷纷借助互联网咨询减薪相关法律问题,部分工薪族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更多的人则选择接受降薪的现实,采取节衣缩食,减少家庭开支等方式重新考虑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

六、金融危机对日本学生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高中生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普通高中生报考大学观念明显发生改变,在选择志愿时变得更为务实。“学费和考试费低廉、就近选择大学就读、减少报考大学数量”,即所谓“便宜”、“离家近”、“志愿少”成为择校三大元素。

近日对日本最大的补习学校“河合塾”高中教师的一项调查证明:“打算在大学努力争取奖学金”的学生占到63.6%。选择“就近走读”的学生比例也出现高增长。为54.0%。大学可以走读,无疑可以省却一笔可观的住宿费和生活费,毕竟与家人同吃同住相对便宜。选择“报考学费相对较低的国公立大学就读”的学生比例也较高,达到44.5%。日本国公立大学相对于私立大学学费低廉,一年学费一般在60万日元左右(约合4万元人民币);而私立大学学费则参差不齐,多数大学超过百万日元。在经济成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时候,学生选择国公立大学就读不足为奇。日本大学完全实行自主招生,报考者可以不受限制报考多所大学,但要交纳相应的考试费,如果报考多所大学,累计起来的报名费用也不菲。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高中生考虑“减少报考私立大学数量”的学生比例达到39.8%。

(二)金融危机对日本大学生的影响

另据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生活费下降,日本住校大学生的伙食费已经降低到30多年前的水平。在日本大学生综合互助组织--“全国大学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去年底对日本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调查中,有接近1万名学生提供了有效答卷。根据日前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住在公寓或宿舍的学生平均每月从父母处得到的生活费为7.75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同比减少2350日元,降至1986年的水平。而从父母处拿到的生活费不足5万日元的学生达到20.7%,首次超过20%。另外,完全没有父母资助的学生占到8.3%,同比增加0.4百分点。由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减少,大学生不得不缩减开支。在他们的生活开销中,同比增加的只有“存款”一项,其它开支均出现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省钱,学生们的伙食费减少到了2.443万日元,已降至1977年的水平。90.0%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每天的一日三餐至少有一餐是由自己做。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对消费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对食品要求上的“经济性取向”已经超过以往的“安全取向”居首位,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需求减弱,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的困境。这必然会导致国民内心恐慌。日本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不久,日本的自杀率迅速上升。而此次金融危机很有可能会加重日本的自杀问题。东京一家全国性防自杀热线“生命热线”的负责人称,如今为有自杀倾向者开通的热线已经接近运行极限,该热线为努力满足来电者的需求,有7000名志愿者负责接听咨询电话,但是依然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经济衰退,自杀率很有可能会有所上升。可见。如果日本政府不能够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今后将会面临更多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Ⅶ 高盛们唱空科技股的图谋能否得逞

高盛在6月9日唱空科技股后,瞬间科技股包括中概股出现较大幅度下挫。6月12日(周一)开盘,香港市场科技股、华尔街科技股都再次下挫。美股科技龙头股延续上周五跌势,引领全球科技股重挫,早盘苹果股价跌超4%,创去年4月末以来最大两日跌幅;Facebook股价跌近2.6%;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跌逾3%;亚马逊股价跌超3%,创2月3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成交量超过平时水平的三倍;Netflix股价 一度逼近5.5%。虽然收盘时都有所回升,但苹果、亚马逊仍然跌幅居前。
更加令人关注的是,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情况。继高盛之后,6月12日(周一)摩根大通报告提到了苹果已经连续第二个交易日重挫,并警告,此前大批懒散的资金在跟风追捧美股科技股,经历上周“黑色星期五”之后,科技股还会有更大的灾难。瑞穗成为一周以来第二家下调了苹果股票评级和目标价的券商。花旗则是下调了iPhone 8发布当月的iPhone销量和苹果的收益预期。
美银美林较早也已发布报告警告美股估值。
科技股连续两天下跌的导火索是高盛率先看空。高盛看空的理由无非是科技股估值过高,已经存在较大泡沫。这轮科技股确实出现了过快上涨,从技术指标看,大部分科技股企业的盈利水平已经很难支撑其股价,比如阿里巴巴市盈率在60倍左右,显然高于30倍以下的合理水平幅度较大。
但是,全球科技股总体上没有泡沫,而且业绩都非常好,都是拿出高盈利的真金白银支撑股价的,这是与本世纪初科技股泡沫破灭完全不一样的。一方面股价回调两天根本谈不上破灭泡沫,另一方面回稳迹象已经显现出来。
6月12日(周一)纳指仅仅下跌0.5%,两日累跌也只不过2.3%。周一,中概股出现企稳迹象。京东微涨0.56%,陌陌微涨0.4%;阿里巴巴微跌0.26%,新浪跌0.59%,网络跌0.56%。
当然,跌幅最大的是苹果股价下跌2.39%,亚马逊下跌1.38%。这两只股票权重较大,下跌对纳指影响较大。但是这两只股票并不能代表科技股的全部。比如,亚马逊股价确实过高,涨幅确实过大,回调是正常现象。亚马逊与阿里巴巴业务同质化很强,但总体没有阿里巴巴发展后劲大,但股价却是阿里的几倍。亚马逊回调有市场动力的作用力。
苹果公司被看空,股价较大幅度下挫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股价也是涨幅过大过快。今年以来苹果这只个股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而市场又担心对iPhone 8的热情已经充分体现在价格中,从现在起苹果股价进一步上行会受限。另一方面经营策略发生一些问题,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大有江郎才尽的感觉。被几家投行看空不无道理。
必须认识到苹果股价是个性问题,不是科技股的全部,也不可能代表科技股走势,仅仅是短暂影响而已。
中概股之所以很快企稳,总体看中概股股价普遍不高,况且远走他乡上市被投资者不了解或者存在或多或少欺负是存在的。好处在于,没有被炒作的泡沫过大。
总体看,全球科技股泡沫是微乎其微的,短暂回调是正常合理的,后劲投资潜力仍然是巨大的。科技股不会重蹈本世纪初泡沫破灭的覆辙。高盛们对科技股是很难唱空的。关键在于科技股本来就不“空”。
到底高盛们突然唱空科技股意图何在,需要仔细思量思忖。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背后肯定有利益纠葛。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是,听到坏消息时买,听到好消息时卖。如果科技股继续下跌几日,倒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
当然,投资者要密切注意空头头寸的变化,以预防短期个股风险。这里需要注意,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一份报告:目前苹果(AAPL)的空头仓位是91亿美元,五月末时一度达到年内峰值97亿美元。过去两个交易日,苹果股价暴跌让空头大赚超过5亿美元。苹果只是空头仓位第三高的美股,阿里巴巴(BABA)当前的空头仓位达167亿美元,特斯拉(TSLA)的空头仓位也达到105亿美元。

Ⅷ Nice车圈日报 | 特斯拉股价下跌8%,日产贷款67亿美元

【通用召回逾7000辆2020款雪佛兰科尔维特】

据外媒报道,由于引擎盖锁可能出现松动,导致引擎盖可能在行驶过程中打开,通用将召回超过7000辆2020款雪佛兰科尔维特(Corvette)。

此前标普道琼斯指数宣布,将在线零售商EtsyInc.、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泰瑞达(TeradyneInc.)和医疗技术公司CatalentInc.纳入标普500指数,同时H&RBlockInc.、科蒂集团(CotyInc.)和科尔士(Kohl'sCorp.)将被移出。特斯拉未能在此次变动中跻身标普500。9月4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委员会发言人RayMcConville表示,委员会每季度都会重新平衡该指数,但其成员公司会更频繁地变化,“指数委员会随时都可以对指数做出改变”。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Securities)分析师DanIves在当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标普500指数决定不把特斯拉纳入其中(至少目前没有),这可能是基于对其“盈利指标”以及不确定的全年预测存在疑问。Ives对特斯拉股票的评级为“中性”,他称:“特斯拉没有进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对看涨者来说是件伤脑筋的事,他们认为,特斯拉所有参数都满足条件,肯定会跻身标普500。”

特斯拉今年股价同比飙升400%,是标普500中表现最佳股票的两倍。9月4日,该公司股价最高下滑8.6%,最终以上涨2.8%收盘。受第二大股东减持股份和该公司或新发价值50亿美元股票的影响,特斯拉股价在此前3天已下跌18%。

(注:以上配图均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