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包团是什么
基金抱团的意思。
由于法律限制,买入一种股票超过该股票的5%的份额时需要公告,所以单独一家基金一般不会持有该股票的5%份额以上。
但持有份额过少,就很难控制股票走势,持有风险急剧增加。
所以,不同的基金公司会不约而同同时持有某一种股票,造成股票份额高度锁定,基金风险大幅下降。
这种既规避了法律风险,有大幅降低了基金风险的行为,就叫做基金抱团。
2. 股市中的机构抱团现象,会给散户带来哪些影响
一个板块或者一只股票,不断获得机构关注,逐步形成机构霸屏流通股股东的状况,就是机构抱团。机构抱团是在参与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上市股票日益增多的环境下逐步发生展现出来的,前些年也有过好几次,但这两年来表现更加明显。首先,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供求关系演变过程中的正常反映。这几年,资本市场既加大了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力度,也加快了发行制度改革。于是,股票发行上市速度加快,市场规模迅速膨胀,我们的A股已经快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股市。上市公司4000多家,这里面真正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好公司并不多,对不断增长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优质公司显然是僧多粥少,好公司自然而然就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机构集中抱团也就顺理成章。
作者:证券市场红周刊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38846560/answer/1677773694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 为什么要远离基金抱团股
这些基金之前是抱团股比较多,那么抱团股的时候他有一段时间是长得非常好的,它都是比较集中的,然后的话在这一段时间他涨得非常好,之后他总会有一段时间回调,刚好这段时间就遇到了回调期,回调期的话就会导致它的回撤率会非常的高。所以在抱团股大概率以进行回测回调的时候,如果我们再买抱团基金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我们回撤率会比较,但然后就容易亏损。最近的话我觉得买债券型基金可能相对会稳定一点,等这段时间回调过去,在考虑买抱团类型的基金。
4. 公募基金抱团蓝筹股蕴藏着哪些风险
2017年的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价值投资的蓝筹股行情。此轮行情的上涨,主要得益于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但好景不长,上周A股遭遇了“黑色星期四”,大盘股、小盘股、优质白马股齐齐下挫,A股总市值一日蒸发1.58万亿。
为此,机构对后市产生严重分歧。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这一波蓝筹行情是国内外资金对A股优质蓝筹估值的修复和重估的开始,在他们眼里,出现阶段性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有人认为,公募基金扎堆的蓝筹股估值已经不便宜,而蓝筹股此次进行调整,将就此拉开股指调整的大幕。
所谓蓝筹股(Blue Chips)是指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现金流管理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将那些经营业绩较好,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那么,公募基金为啥要抱团布局蓝筹股呢?首先,蓝筹股业绩会令人感觉比较安全。A股市场3000多只股票中,蓝筹龙头、白马股也就只有区区几十只或上百只。而一些蓝筹龙头、白马股等能稳定保持每年15%~20%的业绩增速,并且每年都有较强的分红能力,蓝筹股的价值投资效应日趋明显,因此受到追捧。
再者,对于多数蓝筹股来说,由于波动相对于创业板、中小板等其他板块,这在过去投机氛围浓郁的A股市场上,普通投资者视之如鸡肋,一般很少有投资者长期购买投资的。所以上方的套牢盘也就相对于少了很多,这样更有利于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积聚做多力量。所以公募基金更倾向于抱团购买,以便推高股价。
最后,公募基金购买蓝筹股,对于稳定股指起到了稳定效果。通常大盘蓝筹股的权重对于A股指数起到了举起轻重的影响。而如果股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则对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聚集市场人气,推拉股指有着极大帮助。所以公募基金通常都喜欢抱团在大盘蓝筹股之中。而本轮慢牛行情,也正是公募基金等通过拉升蓝筹股价的上涨来推动的。
但问题是蓝筹股在经历了本轮慢牛的上涨之后,很多蓝筹股确实被高估了,股价已经出现了泡沫,以前银行板块PE在5倍左右,现在很多都超过10倍,还有一些公司从10多倍、20倍PE涨到40多倍。
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很多蓝筹股的上涨没有基本面的有力支撑,而是靠公募基金等抱团推涨的股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推升蓝筹股价甚至股指,但后面公募基金抱团取暖的风险也在骤然上升。
一方面,公募基金抱团扎堆蓝筹股,将蓝筹股的泡沫吹了起来,虽然白马蓝筹业绩优良,但是这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哪怕有大资金推动,那怕是大盘蓝筹,被公募基金抱团推高股价后,沦为泡沫和风险的骤集之地。
另一方面,“抱团”最怕的是“抱团撤离”的时候,而“抱团撤离”几乎又是难以避免的。而恰是在临近年尾,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就要逐步兑现账面上的浮盈,而大家都要逢高减持蓝筹股,获利了结,那么踩踏事件就在所难免,不仅容易剌破蓝筹股的泡沫风险,而且还会人为造成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
今年的股市慢牛行情,主要是公募基金抱团取暖,这么做虽然能让部分蓝筹股的价值重新回归,但是抱团取暖也有问题,就是一旦辙离之时却还要抱团离去,这样弄到最后,股价出现大跌,要么之前获得的浮盈所剩无几,要么根本就跑不出来,继续坐股价上上下下的电梯。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在进行投资理财之时,千万不能像公募基金抱团取暖一样,有着羊群效应,跟风而上,这样虽然能够助推某一投资品种的泡沫,但在撤出之时很容易受到损害,最后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我们在平时理财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智能理财的方式,根据每个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进行大数据分析,科学的选择理财品种,只有配置多元化理财方案,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只篮子中,才能有效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获得理想收益的最佳方式。
5. 基金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投资价值的高低, 要视你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专业能力而定, 比如说你有极强的分析研究能力, 那你直接投资股票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但如果你的性格不具备执行纪律投资的能力, 那也许交给基金打理更能产生价值.
简言之, 不要用简单的某只或某几只股票表现, 去和基金的表现作比较. 直接投资股票和投资基金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投资股票-优点:
1. 可以自己把控投资, 即时做出决策;
2. 可选范围巨大, 比如基金不能投ST股票, 但你可以;
3. 不用交管理费给基金;
4. 可以贯彻你自己的投资理念.
投资股票-缺点:
1. 需要专业知识;
2. 需要一定的时间, 股市开盘也是一般人上班时间, 盯盘虽然不是每日必修课, 但还是需要进行的一项训练和工作;
3. 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和比较积极的性格, 缺乏自制力的, 性格相对较极端的是很难投资成功的;
投资基金-优点:
1. 省心省力, 选择一次后, 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再花心思纠结考虑;
2. 基金的投研能力比绝大部分个人强大;
3. 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投资基金-缺点:
1. 某种程度来说, 选择一个负责任的基金经理比选择一只股票还难;
2. 业绩压力造成基金普遍随大流, 大部分时候和市场表现差不多, 难以出现真正独立自主的基金经理;
3. 基金行业内有很多内幕, 比如IPO虚高的价格就是一些关系公司抬轿子搞上去的, 这些都是你所无法控制的因素.
当然啦,对于自选基来说还是首选基金了,嘻嘻!
搜索自选基,自选基
6. 股市去散户化和机构抱团,将会给散户带来什么
什么是去散户化?
就是让散户抱团,和机构一起炒股。让散户出钱,基金公司出力,一起共盈亏。
去散户化真正目的有两点:
1、去散户化和价值回归。散户频繁操作,机构收割散户,去散户化解决强投机性。
2、若去散户化后,出台相关制度,限制机构投资性,能引导投资者走向价值投资。
去散户化对股市带来哪些影响?
1、股市流动性大幅降低
股市资金流动性是靠散户在里面频繁操作买卖形成的,只是在关键时刻机构资金才会出现。如果A股铁了心要去散户化,对股市资金流动性绝对会带来巨大影响。
2、股市活跃度大幅降低
股市活跃度同样也是需要散户在里面,机构不管怎么折腾,没有人接盘,机构资金自娱自乐根本没有意义的控盘。去散户化会降低股市活跃度,让整个市场波动更加小。
2020年虽然多灾多难,2021年,我们可能会遇见一个重新出发的A股市场。
从股市赚钱有两个途径,一是持有企业股票,赚企业持续增长的红利,二是利用股价的波动赚股价差的钱。
第一种途径,机构抱团对散户影响相对有限。自己的钱,自己做主,在长期持股方面,散户相对于机构更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二种途径,看似机构具有明显优势,去散户化可能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来讲,散户放弃自己操作投入机构,并不能保证散户就一定能赚钱。目前机构主要靠割散户的韭菜赚钱。去散户化以后,主要在机构之间相互博弈,相对较弱的机构,同样会被较强的机构割韭菜。哪个机构强?哪个机构弱?同样是个技术性很高的难题,各种大大小小的机构也有数千家,就相当于散户现在要面对的4000多只股票一样,难以选择优质的标的。选择机构的难度并不亚于选择股票。
在股市赚钱,无论是自己操作,还是选择机构帮你操作,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选择机构操作的好处,就是省去了你的亲力亲为,为你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有利必有弊,同时你也失去了在股市搏杀的乐趣,失去了对自己资金的控制。
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权衡利与弊,得与失,何去何从?以自己的能力和习性为主要依据,切莫受到舆论与机构宣传的蛊惑。
最近股市的涨势比较迷离,让很多股民搞不懂,从指数上来看,大盘股指一路突破,整体趋势是向上的,但从个股上来看,市场呈现明显的分化,绩优蓝筹股大涨特涨,中小市值股票则是跌无可跌,市场情绪处于一个极度的撕裂之中,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金业务蓬勃发展,年末基金的业绩报告也是非常亮眼,有的股民慨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买基金得了,自己在股市摸爬滚打的一年,毛都没赚着,还亏了不少钱。那么股市去散户和机构抱团会给散户带来什么呢?
首先要说明一点,基金交易会成为未来交易的一种主流。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市场信息的对称程度越来越平衡,交易的选择越来越透明,这个时渣没散候就需要基金交易的大规模参与,至于少数游资或者散户的交易会逐渐的缩减空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大多数散户的交易是跑不赢基金经理的,因为基金经理利用的是信息化手段,进行大规模均衡性的投资,在庞大的市场中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收益,而散户单兵作战的缺点暴露无遗,信息量获取的比较少,交易的手段相对单一,无法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等等,所以未来绝大察运多数散户会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打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 A股市场的核心资源会越来越贵,市场的结构化会是一个长期或者是常态化的一种表现,机构抱团会成为一种滚动的操作方式,这也是市场资金的一种趋向性的选择,这段时间可能抱团消费概念,那段时间可能会抱团金融概念,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抱团 科技 概念等等,这些机构抱团的趋向会极大的压缩散户交易的空间,会让绝大多数散户的交易模型失去作用,最终只会选择离场或者是交给基金投资。
最后,市场会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如氏,80%左右的交易是基金经理交易,20%左右的交易是散户交易,市场会呈现出基金经理和散户精英之间的对决,这也是未来市场的一个博弈的方向。
总之,基金交易和机构抱团会对散户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散户的交易会越来越少,只会留下一些精英性的散户交易者,手工交易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7. 股市中的机构抱团现象,会给散户带来哪些影响
去散户化的意义,是让更多散户不亏钱。股市里面的诱惑太多了,每个人都怀揣着发财梦进入股市,但是真正在股市中赚到钱的有几个?一赚二平七亏这句老话,我估计很多人都听到耳朵起茧了,但依然前仆后继的进入股市,无外乎,还是一个“利”字。大量的散户退出股市,或许对这些散户来说,是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国股市就成熟了。如果大量的散户带着巨大的亏损,带着无尽的哀怨,悔恨,无奈的退市,这恰恰说明了中国股市的残酷性,掠夺性,这不是市场的成熟和进步,恰恰是市场的退步。
8. 抱团资产全线崩跌,市场板块轮动还是风向有变
A股年前抱团资金疯狂炒作白马股,年后首个交易日拿抱团股进行开刀,抱团股集体崩跌,类似美的集团、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等,各类茅股全军覆没。
牛年首个交易日抱团股集体崩跌,让整个市场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抱团股集体大跌到底是意味着抱团股到顶了,抱团股时代结束呢?还是市场板块轮动,市场风险发生改变了呢?
针对抱团股出现集体崩跌,我认为并非是板块轮动,真正是市场风向发生改变了,后市抱团股会瓦解出现调整,抱团股资金会进入低估值股票潜伏。
根据年前年后的行情预测,随着市场风格发生改变之后,很大概率有色等资源股会成为接下来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后市被炒作的空间巨大。
汇总
按照当下A股市场的行情特征、各大板块的表现、以及投资者们对市场的看法等多方面总结以上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足够真正证明A股风格有变了。
所以更加可以肯定抱团股集体崩跌,这是市场风格转变的信号,一旦转变成功,A股后市的主线是低估值板块,不再是以高高在上的板块股为首了,后市建议大家关注低估值板块,拭目以待。
9. 什么是基金的抱团取暖现象,请朋友们结合实例说明一下,感激不尽!
基金抱团取暖就是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同时重仓某只或某几只股票,使得股票价格短期内拉高,同门基金获得收益。
今年第三季度年报显示,海能达、宁基股份、翰宇药业、桐昆股份、千山药机、东材科技6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3只以上的同门基金,这些次新股上市以来确实涨幅不俗。这就是抱团取暖现象。
这样的不好之处在于同门基金之间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会遭到监管部门的监察。而且这样增加了风险,假如重仓股出现黑天鹅事件,股价大跌,那么对于抱团基金的损害也较大,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