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类别 » 好多人把基金当作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好多人把基金当作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5-23 05:24:01

Ⅰ 现在“基金”被很多的追崇,我很想知道“基金”的概念是什么

有人认为基金只赚不赔,把基金当银行存款或国债;还有人把基金当股票炒作,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更有人认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那么,基金到底是什么?

2006年,伴随着股票市场大幅上涨,中国基金热亦如火山爆发一样势不可挡。火爆的行情吸引着大量基民涌入,乐观预期充斥着整个市场。然扒颂而,2007年的基金市场行情却如同当头一棒打在投资者身上,尤其是在2月27日,沪深两市出现罕见的全线暴跌,基金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黑暗的一天,无论是开放式基金还是封闭式基金均受到沉重打压。残酷的现实提醒投资者:基金市场亦存在着大量风险,如何合理规避和化解其风险是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

基民投资的非理性心态

●基民过于乐观,对市场预期过高

根厅态据弗里德曼的适应性预期假说,人们总会以过去发生的事情为依据,对未来作出预期。2006年基金市场给投资者带来了高额回报,因此不少投资者预期2007年基金市场依然会走势良好,这是基金销售火爆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种预期是滞后于市场变化的。理柏基金认为,2006年的强势市场是几十年难遇的,这并不是市场的常态。正常情况下,开放式基金一年能实现10%~20%的收益已经相当不错,着名的量子基金的平均收益也不过是30%左右。因此,2006年基金的高收益并不代表着以后基金收益也会如此高。尤其是在市场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市场乐观情绪的高涨正伴随风险的迅速积聚。

●资金来源不合理

基于对基金市场的良好预期,部分投资者倾其所有投资于基金市场,然而基金市场同样存在着风险,一旦基金走势下降,势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更有甚者通过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透支、二手房虚假交易等过激手段套取现金,加入基民大军,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

比如,一些基民认为基金只赚不赔,把基金当做银行存款或国债,然而基金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基金是专业管理,但是基金的盈亏与股票指数的盈亏是差不多的,基金既没有稳定的利息也不像很多投资者想象得那样无风险,尤其是目前基金市场热衷的股票型基金,其涨跌是与股票一致的。例如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证指数从1768.65点跌至1013.64点时,29只开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此外,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基金的风险投资组合无力抗拒市场的系统风险,而据相关文献指出国内市场的系统风险占整个风险的60%。

又如,把基金当成股票炒作,频繁买卖。有些投资者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希望在高抛低吸、波动操作中获取更高收益。然而基金的购买和赎回都是有手续费的,如此频繁地买卖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而且还会错失获取高额收益的良机。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长期持有基金不失为一种较优的选择。着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擅长长期持有基金,从而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截止到2002年,巴菲特在其46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一年赔了钱,其管理的基金年均收益24.3%,资产增加了16393倍。

再如,存在“恐高”心理。目前国内投资者普遍对基金抱有“恐高”情绪,认为净值高的基金风险大,甚至有人认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价格越低越好,因而倾向于购买净值低的基金。这就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通过分红或拆分来降低基金的净值。然而,基金公司的这种做法不利于操作的稳健性和持续性,进而会影响基金的效益,加大基金风险:一方面,基金公司为了分红往往需要抛售所持股票、债券等资产,从而打破此前的投资组合;另一方面,通过“二次发行”扩大基金规模之后,基金需要重新建仓,使基金操作的持续性受损。如果投资者过分倾向于购买新发基金而不愿购买净值虽高但业绩良好的基金,势必造成新发基金规模偏大,增加新发基金的管理力度,从历史经验来看,规模大的基金业绩在发行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好春伏郑,往往在大量投资者赎回之后业绩才转好。

基金公司存在的风险

●基金公司的固有风险

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不仅受到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基金经理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状况的影响。当股票和债券市场陷入萧条时,基金也难逃亏损的命运。美国一家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5年中,美国的基金只有31%跑赢了大盘,在过去的35年中,也只不过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基金跑赢大盘。历史也表明,在股市萧条的前几年,中国的基金赔得一塌糊涂。

●基金公司存在盲目扩大营销的风险

基金公司以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而管理费是按照基金净资产和一定比例计提的,与基金实际收益水平关系不大。因此为了增加管理费收入,基金公司往往不顾自身能力的限制,扩大其资产管理规模,人为操纵基金的净资产。2007年出现的基金公司大规模地持续营销就是基金公司努力增加管理费收入的表现。这些做法使投资者在增加基金管理费用支出的同时会增加股票的交易费用,并且还要承担积压的损失和资金过度集中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避险保值的手段

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缺少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在当前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的交易品种是单一的,并不能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反向操作对冲证券市场中的系统风险,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基金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因而一旦影响证券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等外部因素发生突然变化,导致市场行情在短期内整体迅速下跌,基金所持有的全部资产势必大幅缩水,从而使基金投资者蒙受损失。

●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加大了基金的风险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采取股票股利的形式发放股利,却很少派发现金。从而决定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得即股票买卖的差价而不是红利。这就使得我国基金管理人在选择股票时集中于能获得利得的股票,这类股票往往具有价格波动幅度大的特性,风险高于以取得股息为主的股票,这无疑加大了基金的风险。

●基金信息披露不足,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地对外披露相关信息。然而,近年来基金公司信息披露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将投资者陷入信息劣势的地位,使投资者无法将投资决策建立在正确、及时的信息之上,从而容易产生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Ⅱ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买基金原因有哪些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炒股和买基金,因为他们梦想着一夜暴富。不过通往暴富的路两边会有无数的尸体,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半路上亏的血本无归,根本就达不到终点。比如某35岁程序员迷上了炒某币,三天内千万资产归零。

脚踏实地的过日子是非常香的,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比如说炒股就不适合所有的人,普通人只会亏钱。

Ⅲ 新手如何玩转基金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储蓄的增加,投资的观念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受到一般老百姓的重视。尽管大部分的人都认识到投资的重要性,但多数的老百姓对如何投资仍然一知半解。从早期在股市里杀进杀出,追求利润而不顾风险,到这两年来对投资风险的过度警觉,却忽略了投资最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过去一年里基金投资热潮兴起,大家又踊跃地把钱投向基金,殊不知不同基金的投资标的、投资方法、投资风格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做好适当的投资规划,盲目的跟随市场热点进行投资,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理想。
到底要如何投资基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谈谈到底基金是什么?很多人把基金当作是一种股票,应该高抛低吸,或者当作是一种存款,以为它完全没有风险,这其实都是比较偏差的看法。基金其实是一种集合理财的工具,意思是把大众的资金汇集起来,通过专业理财人员进行投资,以取得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基金投资标的可以是任何投资工具,可能是股票,可能是债券,也可能是银行存款。在国外,基金的投资标的更可以包括房地产、黄金,期货等一般人比较少接触的投资品种。
对大部分人来说,利用基金投资的好处在省时省力,有专家为你打理繁杂累人的投资,同时通过基金投资组合的分散也可以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充分达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效果。不过如果你以为买下了一档基金就可以一劳永逸,那你就错了。近几年来,市场上基金的品种逐渐增加,经常可以看到的就包括了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保本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由于每种基金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方法各不相同,所显现出来的特性也截然不同。在这里,我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股票型基金:指的是基金以股票为主要的投资标的,通常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要在70%以上才可以称作股票型基金。实证研究显示股票基金的长期表现高过其它投资基金,但它的问题是价格波动稍为大一些。这类型基金在牛市周期中表现通常最好,但在熊市中表现就会比较差。如果你想投资股票,这类基金应是不错的替代品。
债券型基金:顾名思义,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在债券市场。这类基金投资报酬比较低,但收益稳定,价格波动也比较小,因此适合对风险容忍度较低的投资人。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债券基金并不是没有风险,虽然利息较为固定,债券基金在利率上升的时期通常会有本金的损失,因此一旦经济景气好转,出现通货膨胀,就不适合投资债券基金。
货币型基金:把资金投入短期票券,债券及银行定存等固定收益型的投资工具上,目标在取得比银行定期存款为高的报酬率。这类基金风险通常很低,但报酬也相对较低,它基本上是一种银行存款的替代品,如果你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倒不如用来购买货币型基金,但如果你的目的是取得比较高的收益,货币型基金就不是很好的投资品种。
平衡型基金:简单说,平衡型基金就是在一个基金里较平均的持有股票和债券,由基金经理人依照他对市场的判断适时地调整股票和债券的比重,以便取得比较好的收益。这种基金是一个中庸型产品,好的时候不会太好,坏的时候也不会太坏,如果你对投资一无所知,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投资工具。
保本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也是同时持有股票和债券,但为了保持数年后至少可以拿回本金,它在债券上的投资比重非常大,因此投资回报不可能太高,通常只比货币型基金高一点点。另外保本型基金必须持有期满一定时间才有保本功能,如果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可能需要用到的资金,最好不要放在保本型基金里面。
究竟什麽样的基金最适合你呢?那要视个人的需求来决定。如果你完全不懂投资,什么都不想管,那最好先把钱放在平衡型基金里,让基金经理人全权为你打理。如果你对投资稍有认识,那就可以依照你个人的情况挑选几个基金来建立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配置大体不脱股票,债券和现金。一般来说,如果你的钱是闲置资金,短期内没有其他用途,同时你的工作稳定,有固定的收入,那你可以把比较大的投资放在股票型基金里面,以争取最大回报。如果你的资金一两年内就会用到,那你就应该把比较多数的资金放在债券和平衡型基金里面,以保障本金的安全。又如果这笔资金是你的养命钱,退休金,那你多数的投资就应该放在有固定分红的债券型基金里面,报酬虽低,定期的配息和较低的风险可能更符合你的需要。
最后,大家都应该理解,风险和回报永远是相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要有比较好的回报,就要有承担比较大的短期价格波动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完全不要风险,那投资回报肯定会很低。但哪种投资是最适合你的呢?这只能由你自己来回答了!

Ⅳ 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基金了,基金真的是稳赚的买卖吗

购买基金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基金,一方面是因为基金产品本身在互联网化,同时也跟很多人的跟风意识有关。

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非常热衷于参与投资行为,同时也认为购买基金可以让自己财富自由。事实上,购买基金只不过是自己配置资产的方式之一,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持续购买基金的实际投资能力。对于多数人来说,很多人可以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但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资产都配置到基金上,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总的来说,我个人并不建议一个没有投资经验的人盲目投资基金产品,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同时也属于一场修行。我们需要用负责任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投资行为,更需要对自己的本金负责。

Ⅳ 为什么好多人都喜欢买基金而不是直接投资股市

股票基金有什么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股本时发行的,非股份公司不能发行股票。投资基金是由投资基金公司发行的,它不一定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且各国的法律都有规定,投资基金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发起人中必须有一家金融机构。
2、股票与投资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不同
股票是一种由股票购买者直接参与的投资方式,它的收益不但受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且还受股票交易者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其风险较高,收益也难以确定。而投资基金则由专家经营、集体决策,它的投资形式主要是各种有价证券及其他投资
方式的组合,其收益就比较平均和稳定。由于基金的风险较小,它的收益可能要低于某些优质股票,但其平均收益不比股票的平均收益差。
3、股票与投资基金的投资时间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凭证,它的存续期是和公司相始终的,股东在中途是不能退股的。而投资基金公司是代理公众投资理财的,不管基金是开放型还是封闭型的,投资基金都有限期的限定,到期时要根据基金的净资产状况,依投资者所持份额按比例偿还投资。
4、投资者的权益有所不同
股票和基金虽然都以投资份额享受公司的经营利润,但基金投资者是以委托投资人的面目出现的,它可以随时撤回自己的委托,但不能参与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而股票的持有人是可以参与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的。
5、流通性不同
基金中有两类,一类是封闭型基金,它有点类似于股票,大部分都在股市上流通,其价格也随股市行情在波动,它的操作与股票相差不大。另一类是开放型基金,这类基金随时可在基金公司的柜台买进卖出,其价格与基金的净资产基本等同。所以基金的流动性要强于股
票。
什么人适合买基金?
1、希望获得比存款更高收益、跑赢膨胀的普通人;
2、没时间经常关注市场或者不愿承担股市高风险的职场人士;
3、缺乏专业投资知识,掌握不了买入、卖出的时间点的人士;
4、每个月可用来投资的钱不多(基金最低门槛为0.01元,除了放在银行,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式;此外,不同的基金类型适合不同的投资者,因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如:对于偏保守的新手来说,可以购买极低风险的货币型基金)
什么人适合买股票?
1、消遣型
投入资金不多,纯粹是属于兴趣爱好,打发时间,有点话题。成功时赚点小钱,打点酒,买点菜,消遣一下而已。这类人因为投入资金不多,所以即使损失也不会太大。操作提示:严格限制投入资金,可短线操作,快进快出,小注怡情,享受下赌场的魅力。偶尔做把中线,搭下顺风船。
2、投资型
有闲钱,也不缺钱,做投资,买入篮筹股,并且长期持有,隔三五个月看看行情,一般没5到10年是不准备出来的。这类人应该是属于很有钱的,因为可以用闲钱做投资,并且在股价下跌时,不断的补仓摊平成本。操作提示:选择多个基本面优良的蓝筹股,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长期持有。股价下跌时,可不断补仓。同时适当兼做高抛低吸。
3、事业型
把股票当作事业来做的,专心研究各种技术,经常关注行情,力图成为股市发家致富的典范。操作提示:专心研究技术,在没有连续成功证明你的技术好之前,严格控制入市资金。等到建立起规范的操作规则,并且可以稳定获利的时候,可以追加资金投入。前面将是一马平川!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买基金可以说是一种省时省事的方式。其实,最主要评估自身风险等级,合理搭配基金组合。

Ⅵ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买基金原因是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担心自己的资产贬值,有些人也会通过所谓的投资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年轻人特别热衷于炒股和买基金,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样做可以让自己迅速实现财务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资产配置的概念是一件好事,但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同时也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炒股和买基金,这种行为有些本末倒置了。

很多人认为炒股和买基金可以让自己的资产增值。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人发现自己的资产在不断贬值,他们的资产的购买力也在不断降低。为了抵抗资产贬值,很多人会通过炒股和买基金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资产增值。这个逻辑非常好,但我们需要适当考虑投资周期和投资能力的问题,千万不要把炒股和买基金当成资产增值的唯一方式。

Ⅶ 长期买基金的人是否挣钱了盈利大概有多少呢

长期购买基金的人基本上都赚钱了,很多人的盈利比例可以达到10%以上。

在购买基金的过程当中,年轻人持有基金的时间一般会比较短,中老年人持有基金的时间会比较长。在这种趋势之下,年轻人购买基金的亏损比例会比较高,中老年人反而会通过购买基金来不断盈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购买基金产品本身就属于中长线的选择,但很多年轻人却把购买基金当成了购买股票来玩,这个行为本身也不够成熟。

长期购买基金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赚钱。

如果我们把购买基金的时间线缩短到一年以内的话,能够实现稳定盈利的人并不多。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到3~5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购买基金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稳定的年化投资回报。即便我们本身购买的只不过是指数型基金,我们也能够获得至少10%左右的年化投资回报。

Ⅷ 基金相对稳定,为什么却有很多人去买股票

基金与股票,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非常多的方面,但有一点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股票是自己做主,基金是把钱交给他人理财。吴哥自己本身是股票和基金都有涉及,体会比较深的就是股票投资的盈利门槛比较高,基金则比较适合大众的选择。但人类的贪欲是根深蒂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也往往是高估的,总认为自己操作能够战胜多数基金经理。不过,选择以投资股票为主还是选择基金为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没有标准答案。







而且基金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不用天天盯着看,在时间上和心理上都会更加轻松。而股票投资,特别是一些短线交易者,每交易日在交易时间内则须时时盯盘,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综上,虽然投资股票有可能实现财富神话,掌控感更强,但对于个人的能力、时间付出和心理承受的要求也更高,很多人希望通过股票来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但往往收获的是失望,而基金投资则更加亲民,理财的门槛更低,更加适合普通上班族,退休老人等非专业投资者!

Ⅸ 为什么基金相对稳定,现在却有这么多人去买股票

首先,现在真的是牛市吗? 最近的A股市场确实迎来了一波非常不错的牛市行情,但是如果就基于上证指数从3000点一路上升到了3400点附近,就断言当前的市场属于牛市有点操之过急。目前的市场确实有朝着慢牛的趋势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但是短期内我们能够看到A股市场,尤其是在券商类的股票,带动了一波市场行情之后,消费板块和当前的科技板块已经产生了相对应的轮动效应,那么后续A股市场毋庸置疑也会形成一定的回调。

最后,该去哪里购买基金比较放心?现在市面上理财方式很多,不过大多数人会选择线上理财,例如像支付宝这样的理财平台, 目前已经有上亿人在上面理财,我的看法是大平台更方便快捷安全,掏出手机就可以操作, 像支付宝也完全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同时,还有像“帮你投”这样的智能投顾产品,截至6月底,“帮你投”超过70%的用户都赚了。现在“帮你投”一半的用户是90后,超3成的用户选择了追投,金额占到了总金额一半以上。越是上涨,越要稳字当头!

Ⅹ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买基金啊 基金是干什么用的

同一基金经理旗下多只基金

应该怎么选?

这个话题是个问题,其实也不是个问题。

说是个问题,是因为现在优秀的基金经理大多都被委以重任,一拖多的现象非常普遍。说不是个问题,是因为同一基金经理旗下的多只基金业绩差异不会很大。

公平原则是资产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资产管理人对所有的资金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资金的来源、多寡而厚此薄彼。

所以,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基金的业绩,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基金公司内部一般也有专门的制度,对这种情况进行约束和控制。

但由于各种原因,同一基金经理旗下的多只基金的实际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今天就展开说一下。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挑选。

本文共1421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免责声明:转裁文章内容不代表国泰君安观点。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意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