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类别 » 2018年各省股票融资规模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2018年各省股票融资规模

发布时间: 2023-05-09 14:17:57

‘壹’ 各省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额和债券筹资额数据在哪查

在个股的F10界面中就可以查询到了。
我们只要直接在个股的行情界面中,点击F10,然后在股本选项中即可查看。非流通股属于限售股,限售股的产生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05年股改产生的限售股,
二是新股限售股,三是再融资限售股。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它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贰’ 劣汰才能优胜 兼论退市机制的重要性!

在6月份以来,宏观层面其实有不少的好消息。包括中美大阪峰会重启经贸磋商,贸易摩擦出现短期缓和。美联储主席暗示7月降息,新一轮全球宽松周期重启在即。而国内的年中资金难关平稳度过,包商银行托管事件逐渐平息,货币利率一度创下多年新低。

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宏观利好,上周连美股都再度创出了历史新高,而A股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一、股市回调担忧供给。

IPO 规模创新高。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上周的IPO发行规模大幅放量。上周共有21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募资总额达到297亿。

虽然7月份才开始了两周,但7月以来的IPO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5家,创下17年12月以来的新高。IPO募资总额达到366.5亿元,创下15年6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也是11年2月以来月度IPO规模的次高值。

因此,市场可能在担忧IPO的放量会分流股市的投资资金。

股票总供给未增加。

但其实对IPO分流资金的担心有点过虑。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股市中融资的最大头并非IPO,而是股票增发。根据Wind统计,16年以来我国的月均股权类融资规模为1188亿,其中IPO融资138亿,而增发融资高达933亿,其余是配股、优先股等的融资。

而今年7月以来的股票增发融资规模只有14.4亿,相比于以往大幅缩水,因此即便考虑到IPO首发规模的大幅增加,在综合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融资之后,今年7月以来股票融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其实并不算多。今年7月前两周的股票类融资募资总额是404亿,折合成月度金额为894亿,其实远低于今年6月的1719亿。

二、优质供给从不嫌多。

股市跌要怪供给吗?

由于中国股市长期表现不佳,未能体现出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因而大家容易把股市下跌与股票的供给关联,每一次A股到了熊市的时候,就会有暂停IPO的呼声出现。

但如果认为股市下跌是因为供给太多导致的,而已经上市的存量股票其实也可以随时卖出来,那么理论上美国股市的市值最大,股票的潜在供给也最多。目前美国股市三家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4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亿人民币,远超A股目前5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但是美国股市的长期表现远好于A股,其标普500指数在金融危机以来的底部涨幅高达350%,而中国上证指数的底部涨幅仅为76%。

而且,如果认为供给多会导致股票下跌,那么会得出结论就是市值越大的股票供给越大,那么其涨幅就越小。

但是从美国来看,其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简称为FAAMG,也就是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其中最大的微软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最小的脸书公司市值也接近6000亿美元,而这五大公司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为33.5%,超过标普500指数20%的涨幅。

从中国来看,今年上证50指数涨幅为26.6%,超过上证指数17.5%的涨幅。而且不止是今年,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证50指数的底部涨幅高达129%,远超同期上证指数76%的涨幅,这说明并非是市值越大涨幅越小。

A 股缺乏优质供给。

因此,A股长期不涨并不是因为供给太多,而恰恰是因为缺乏优质的供给。

比如说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位列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远超同期A股的上证指数。

事实上,在美国股市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值占比接近1/4,其前五大市值企业均为科技企业。然而中国A股前十大市值企业几乎全部都是金融和能源企业,而没有一家科技企业。原因在于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许多都在海外上市,这就使得A股的投资者无法享受到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回报。

注册制引来源头活水。

为何科技企业喜欢选择在美股上市,原因在于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巨额亏损,而A股过去要求只有盈利企业才能上市,而美股没有盈利要求,因而美股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

但其实盈利要求的是上市以前,而并不能保证上市以后的盈利、乃至股价上涨。比如美团点评18年亏损额达到115亿,但其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高达48%,因为市场预计其可能在2020年盈利。而07年回归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当年盈利高达1360亿,但就此定格为其历史盈利最高点,其上市后的股价也成为历史最高点,目前的股价已经接近历史新低。

此外,科技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而创始人往往会出售股份来融资,但为了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因而会设计成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也就是创始人持有少数股份,但保留多数投票权,而投资者持有多数股份,但只有少数投票权,以此来兼顾对公司的控制以及融资发展的需要,诸如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都有同股不同权的设计。但是A股之前不承认同股不同权,而美股则认可这一架构,所以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到美股上市。

而这一次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是最大的亮点,其中的突破就是容许了亏损企业上市、同股不同权这两大科技企业的核心诉求,因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优秀企业,诸如字节跳动、滴滴等可以考虑在科创板上市,而无需非要去美国上市。

三、劣质供给一个也多。

诚然,优质的供给从不嫌多,但是劣质的供给却是一个也嫌多,而19年A股市场遭遇了财务造假的巨大考验。

劣币着实不少。

最着名的就是“双康”,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就在19年4月30日,这两家公司同日公告爆雷。康美药业在4月30日公告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开承认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记达299亿。而康得新发布了《关于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其中负责公司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对康得新公司122.1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披露的恰当性。

在5月17日,证监会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18年底证监会日常监管发现,康美药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存疑,涉嫌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当即对公司立案调查。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而在7月5日,康得新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共虚增利润总额达119.2亿元。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对康得新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且不止是“双康”,今年以来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天宝、*ST鹏起等,分别公告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被刑事拘留或者是被采取强制措施,其背后的原因都涉及到了违法行为。

劣币驱逐良币。

而大部分涉嫌违法的企业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融资规模巨大。康得新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高达100亿,债券融资也有120亿,目前市值只有125亿。康美药业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达到163亿,债券类融资更是高达516.5亿,目前市值只剩180亿。而“双康”当年都是着名的白马股,在顶峰时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目前均已经跌去80%以上。*ST鹏起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42.6亿,目前市值只有36.5亿。*ST中科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9.6亿,目前市值12亿。

相比之下,A股中的股价之王贵州茅台,其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仅为22.4亿元,而目前市值高达1.2万亿,而港股中市值最大的腾讯控股,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为15.7亿人民币,而目前市值高达3万亿人民币。

如果放任这些劣质企业持续上市,而这些企业又在源源不断的融资,就使得宝贵的金融资源被被浪费,社会财富被蒸发,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四、关键在于退市机制

美股的成功在于大量退市。

如何区分优质和劣质企业?在上市时其实根本无法区分。因而即便是在股市最为成功的美国,也难以避免会出现财务欺诈事件。比如说2001年时着名的安然欺诈事件,其在2000年时名列世界500强中的第16位,但在2001年承认做假账,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随后在2001年末安然公司的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由巅峰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以下,而在2002年初,纽交所称由于安然公司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因而将安然股票从交易所除名。

美国股市最大的优点,其实是在于其严格的退市制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7年时美国上市公司的总数为8851家,而到了2018年下降至4397家,过去21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减少了一半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12家,而考虑到美国每年IPO上市的公司数量约在100多家,这意味着过去21年美国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折算成年均退市率高达5%以上。

Wind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股票数量保持在2500家左右,而平均每年退市160家,退市率超过6%。

而A股市场自成立29年来,目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总数为3648家,而退市股票仅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仅为4家左右,过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严格规则退市,鼓励自愿退市。

在美股,退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愿退市,另一类是规则退市。

根据美国Macey等在2008年的研究《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and Economics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从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间,纽约证交所自愿退市多达1032家,平均每年自愿退市100多家,而规则退市只有349家,平均每年被迫退市50家。而在NASDAQ七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愿退市与规则退市大体各占一半。

而在规则退市当中,因为“1美元退市标准”所导致的被动退市占据一半的比例。这其实是将退市的决定权交给投资者用脚投票,用市场化的力量来决定退市。

中国的退市规则几经改进,在2012年时就引入了1元退市规则,也就是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就会触发退市,但是当年的闽灿坤B用六合一缩股,成功地摆脱了退市的命运,这使得这一退市规则过去形同虚设。

退市规则全面从严。

而在2018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版的退市规则,细化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实施标准和程序,同时切实提高了退市效率。而在2018年,出现了因为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的第一股中弘股份。

今年以来已经有7只股票退市,而且*st长生等多家公司都发布公告,称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如果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因触及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因而今年的退市率有望创出十年新高。

而在科创板方面,则将实施最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设立了重大违法指标、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和规范类指标等四大退市指标,尤其是增设了市值指标,也就是连续20个股票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将终止退市,而且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制度,此外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将永久性退出市场。

五、优胜劣汰才有希望。

处罚给力、才能保护到位。

我国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为何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财务造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以康得新为例,尽管财务造假上百亿,但是其实际控制人钟某仅被处以90万罚款和终身禁入措施。原因是,按照现有的证券法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因此90万罚款已经是现有证券法下能给出的顶格处罚。

但是考虑到康得新过去的累计股票债券融资达到220亿,股票市值从峰值下跌的损失近千亿,而且其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公众持有,因此康得新给投资者造成了数百亿的损失,这和区区几十万的罚款相比相差太远。

而在美国2001年的安然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后,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其时任CEO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被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被罚款1200万美元。其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被判处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四大。而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因为涉嫌欺诈,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

因此,要想真正减少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应该严惩违法者,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赔偿等保护制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今年我国正在修订《证券法》,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证券法修订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投资者保护需加强;二是要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在发行、交易等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改革方面进行完善,为未来注册制全面实行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黄明近期表示,赔偿救济制度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积极开展支持诉讼。二是积极推动先行赔付。三是创新实践示范判决。四是研究建立责令购回制度。五是推动建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优胜劣汰就有希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在A股市场大家担心股票供给增加?原因是担心劣质供给,如果上市公司中有了太多的康美、康得新之类,就会极大损害上市公司整体的投资价值。而如果这些公司迟迟不能退市,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炒作垃圾资产。

在通达信软件系统中,有一个着名的ST板块指数,类似于就是垃圾股指数,其在08年的最低值只有294点,而在2015年最高达到2809点,金融危机以后的底部最高涨幅超过8倍,远超上证指数,垃圾股的暴涨其实就意味着市场在投机,而优质的资产被抛弃。

但自从2015年以来,ST板块指数已经跌去了70%。而在19年以来,在大盘指数整体上涨近20%的背景下,ST板块指数下跌了10%,这说明对垃圾股的炒作正在持续退潮,这是可喜的变化。

过去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刚性兑付,债券不违约,而股票也极少退市,这看似在保护投资者,其实是在鼓励投机和违规,导致了资源错配,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而在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金额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今年的包商银行托管事件意味着银行领域的刚兑也被打破,而在退市新规下股市的退市力度也明显加大,这就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因此,一方面,科创板的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严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质供给,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新生,形成资本市场把资金提供给优秀企业、而优秀企业则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叁’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融资融券业务最长时限为几个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融资融券业务最长时限为6个月。
一、上海证券交易所(英文:ShanghaiStockExchange,中文简称:上交所)是中国大陆两所证券交易所之一,创立于1990年11月26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截至2018年末,沪市上市公司家数达1450家,总市值27.0万亿元;2018年全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40.3万亿元,日均成交1659亿元,股市筹资总额6114亿元;债券市场挂牌只数12089只,托管量8.4万亿元,累计成交216.9万亿元;基金市场只数达233只,累计成交7.2万亿元;衍生品市场全年累计成交1798亿元。沪市投资者开户数量已达29610万户。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资金,又转换了经营机制。2018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转让规则》正式发布实施。
二、上证所市场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为前市,9:15至9:25为集合竞价时间,9:30上海证券交易所至11:30为连续竞价时间。下午为后市,13:00至15:00为连续竞价时间,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市场休市。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归属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上证所市场交易采用电子竞价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证券的买卖均须通过电脑主机进行公开申报竞价,由主机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2009年11月,上交所升级新一代交易系统后,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到80000笔/秒,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国际证监会组织、亚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联合会、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成员。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截至2013年3月11日,上证所拥有954家上市公司,上市证券数2214个,股票市价总值160750.71亿元。上市公司累计筹资达25万亿元;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资金,又转换了经营机制。
三、迈入新世纪后,上证所肩负着规范发展市场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进一步推进市场各项建设的良好机遇。凭借一流的硬件设施和浦东优越的区位优势与强大辐射力,凭借上海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和特有的龙头效应,凭借国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设对上海资本市场的积极推动,上证所将按照坚定信心、加强监管、保持稳定、规范发展的思路,在技术、监管、人才、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建设一个规范透明、高效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开启新的篇章。

‘肆’ 两融余额接近8900亿元 中小创权重股成融资客新宠

虽然最近几个交易日市场震荡加剧,但杠杆资金参与市场的热情不减。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两市融资余额连续多日上升至8899亿元,已接近2014年12月初水平。分行业看,3月以来融资客最为偏好的是TMT板块。在融资市场中,非银金融、计算机两个行业融资净买入额排名靠前。统计同时显示,总共有29只股票3月以来融资余额增幅超过50%。其中,中小创权重及蓝筹股最受融资客青睐。

8900亿元 两融余额回到牛市启动点水位

尽管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调整,但这并没有减弱市场交投的热情。而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回升,也同样刺激了融资融券市场本周再度创新高。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两市融资余额连续多日上升至8899亿元,已接近2014年12月初水平。

分行业看,3月以来融资客最为偏好的是TMT板块。在融资市场中,非银金融、计算机两个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43亿元和10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电子、传媒、通信、医药生物、房地产、银行,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30亿元,没有行业融资净卖出。以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的比例来衡量杠杆资金占比的话,钢铁、非银金融、房地产、有色、银行、采掘是3月以来杠杆做多资金占比较高的行业,占比均在10%以上。

中原证券的统计显示,上周单周两融资金流入量达到588亿,这一规模也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并且单周流入体量达到2014年11月牛市初期后往纵深发展的格局。中原证券认为,目前融资净买入占总成交比例在10%左右,这一比例低于2016~2018年的峰值水平,大约在2014年5~8月牛市初期的水平。因此综合来看,目前两融余额的变化更多的是修复性,未来如果指数继续走好,仍然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中小创权重股成融资客新宠

统计同时显示,总共有29只股票3月以来融资余额增幅超过50%。其中,中小创权重及蓝筹股最受融资客青睐,汉得信息(300170)位居榜首,3月以来融资余额大增超过1.14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达到11.18%。温氏股份(300498)、国信证券(300170)、太极股份(002368)、浪潮信息(000977)的融资余额增长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个股今年以来涨幅不俗,但昨日随着指数大挫也均以暴跌收盘。

对于这轮融资余额激增、市场风险偏好高企的原因,机构人士认为,一是流动性宽松预期下的社融数据超预期,市场形成了单边看多乐观氛围;二是美联储偏鸽派表述,美元走强趋势放缓;三是资本市场改革政策频出,科创板政策红利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继续提升;四是A股上涨的滚雪球效应,在近两年持续下跌后积累了较大的释放情绪,持续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增量资金入场;五是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带动了市场资金情绪。

该机构还表示,乐观看待2019年A股的走势,随着社融拐点的出现,经济下滑趋势有望企稳,经济的结构性升级在A股中将带来大量机会。目前应当密切跟踪一季度、半年度的经济数据,精选业绩增长稳定、高ROE、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标的。

融资客的青睐也促使上述个股在近期获得了相对不错的市场表现,统计显示,上述融资净买入的95只标的股中,月内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86只,占比逾九成。其中,人民网(603000)(61.05%)、中信重工(601608)(60.71%)、网宿科技(300017)(55.95%)、市北高新(600604)(50.43%)等个股表现相对突出,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30%。

两融业务火爆

真实的两融业务到底有多火爆?前述银河证券员工告知记者,由于政策规定,一个客户只能在一家券商开通两融资质,因此各家券商均将两融业务作为开发重点,以往存量客户中具备两融资质的基本都已开通,“因此新客户其实不多,只是存量客户的两融规模确实有增长。”对于近期市面上很多券商以低成本的噱头吸引两融客户的现金,她直言,实际上券商正常的两融成本在8%左右,个别券商、如华西证券号称两融成本只有4.99%。

有趣的是,2018年行情凋敝,多家券商纷纷提出经纪业务转型财富管理业务,员工也将业务重点转向基金和理财产品销售。但2019年行情翻转,经纪业务贡献的收入涨幅明显,月报显示,今年1-2月券商前20强总净利润139亿元、与去年相比接近翻番,相对而言基金销售贡献的收入增长有限。一家中信证券北京某营业部的员工调侃说,早知如此,与其卖基金,还不如继续服务客户炒股。

对于直接利好的券商股,万联证券观点认为,两融余额持续提升,业绩拐点确认。上周股基日均成交9,394亿元,环比上升2.41%,年初至今累计股基日均成交额5,522亿元,同比增长7.71%。截至上周末,融资融券余额8633.80亿元,其中融资余额8549.70亿元,融券余额84.10亿元。券商2月业绩环比同比均大幅增长,业绩拐点确认。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伍’ 银行放贷意愿增强市场吃定心丸 专家:流动性状况好转

央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78亿元,超出市场预期。7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也明显反弹,M2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业内普遍认为,人民币信贷超预期增长,表明银行放贷能力和意愿增强,同时信贷结构优化有利于助力持续扩大内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看来,新增贷款超预期主因是政策推动,央行加大资金投放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支持银行加大对小微、基建等特定领域投放。总体看,在政策推动下,融资增速有所回升,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 M2增速反弹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

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0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73亿元,同比多减560亿元。

数据指出,委托贷款减少950亿元,同比多减111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92亿元,同比多减24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70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同比少3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5亿元,同比少361亿元。

央行表示,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

M2方面,数据显示,7月末,其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3.6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个和10.2个百分点。

另外,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7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7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501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据中国证券报,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落地,未来社融增速料保持平稳。同时,M2增速反弹的趋势有望持续。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称,社融新增在信贷小幅放量基础上未出现反弹的主因是表内信贷调整弹性和执行力度较强,而表外恢复则需要一定时滞。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10.3%,表明仍受委贷、信托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落地,表外融资变动趋向平缓,有利于社融增速保持平稳。

另一引发广泛关注的是M2增速反弹。7月末,M2增速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据经济日报,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M2增速触底回升,反映当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市场利率回落,银行信贷超预期增长,存款派生效应增强,市场流动性状况好转。

李超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在信贷小幅放量的基础上没有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是,表内信贷调整弹性和执行力度较强,而表外融资恢复则需要一定的时间。

温彬也表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表明仍受委托贷款、信托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7月20日,《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落地,明确了政策细节,增强了可操作性,增强了政策的确定性,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等落地,表外融资变动趋向平缓,将有利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