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原试剂股票代码
抗原检测股票有:美年健康、重药控股、鹭燕医药、海利生物、博拓生物、美康生物、迈克生物、万孚生物、千红制药、东方生物等。
美年健康002044: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从事医疗技术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
重药控股000950: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利用自有资金对医药研发及销售项目、养老养生项目、健康管理项目、医院及医院管理项目进行投资等。
鹭燕医药002788: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医用口罩批发;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等。
海利生物603718: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药品批发。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货物进出口等。
博拓生物688767: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实验分析仪器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等。
美康生物300439: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第二、三类6840体外诊断试剂的制造、加工;第一类医疗器械、精密实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迈克生物300463: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
万孚生物300482: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仪器仪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制造;药物检测仪器制造等。
千红制药002550: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药品[限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原料药、冻干粉、冻干粉针剂(含抗肿瘤药)、小容量注射剂(含非最终灭菌、预灌封注射剂)]、诊断检测试剂的生产和销售等。
东方生物688298: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基因制品、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生产;第二、三类6840体外诊断试剂及第二类6840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生产等。
Ⅱ 检测试剂盒上市公司有哪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需求量明显增多。有分析表示,试剂盒有望在国外得到普及推广。那么,我国检测试剂盒上市公司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由于国外疫情蔓延,原本低效率的试剂检测难以满足疫情需求,我国便捷高效的试剂盒有望在国外得到普及推广。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海外疫情持续恶化,以美国为首一大批国家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开始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以美国为例,三月拟实现500万次检测,每天就需要接近30万只检测试剂。
据了解,我国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海外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订单,开始对外出口,其中就有:迈克生物(股票代码:300463)、东方生物(股票代码:688298)、美康生物(股票代码:300439)、硕世生物(股票代码:688399)、新开源(股票代码:300109)等。
新开源:公司2019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亿,同比增长28.2%;实现归母净利润6019万,同比增长超过12%;每股收益为0.28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4.8%,同比降低1.9个百分点。公司2019半年度营业成本2.2亿,同比增长32.6%,高于营业收入28.2%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1.9%。
Ⅲ 生物制品股票有哪些
有:迈克生物(股票代码:300463)、东方生物(股票代码:688298)、美康生物(股票代码:300439)、硕世生物(股票代码:688399)、新开源(股票代码:300109)等。没卜
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具规模的临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生产企业之一。1994年10月,四川省迈克科技枯禅穗有限责任公司成袭睁立,2009年12月正式更名成立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庄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是地方集体企业,2000年改制为民营股份制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有员工200人,其中中高级科技人员56人,有自己的化验室、实验室和先进的计量检测仪器,并和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新产品。
美康集团是以投资高新生物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销售为核心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下属五个控股子公司。集团锁定人类健康防治与诊断、微生物研发利用为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Ⅳ 迈克生物财务分析
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体外诊断产品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诊断产品研发团队,在数名科学家的带领下,建立了临床生化、发光免疫、快速诊断、血栓与止血、分子诊断的产品技术开发平台。公司是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会员,是中国首批建立酶学参考实验室的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迈克诊断产品的溯源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是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通过了CMDISO13485、CQCISO14001、TUVISO13485认证和部分产品CE认证并于2013年获得CNAS医学参考实验室认可。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产品生产条件及生产管理水平,能向市场提供涵盖临床生化、发光免疫、快速诊断、血栓与止血等专业项目多达几百种高品质产品。
公司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14.887亿,公司连续5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率,公司以体外诊断产品为主。母公司的营业额只占公司总体营业额的三分之一,所以公司的营业大部分都是扩张导致的合并营业和合并利润。
2017年中报来看理邦仪器是一家以四川中心,经营者代理体外诊断和研发自有产品。按行业或者产品分为自产试剂,自产仪器,代理试剂,代理仪器。其中自产试剂毛利率为74.57%同比下降-1.52%.自产仪器毛利润为36.99%,同比增加9.46%。代理试剂毛利率为39,63%,同比下降-4.08%。代理仪器毛利率为21.95%,同比下降-0.87%。整体毛利率有下降趋势。
比较它2017年前三季度到2011年报表的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我们发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776亿,低于净利润的15.944亿,证明公司的利润只是纸上利润,没有足够的现金作为支撑。2017年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3.58亿元。公司经营现金流暂时来说还不是很理想,所以公司还需要大量融资来发展,公司应该大力加大账款回收周期,提高应收账款来减轻公司融资压力。
3.看经验重点还要看公司的经营理念
公司经营理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对营销重视程度和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销售费用:公司2017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上的投入高达2.05亿元,同比下降16.80%,销售费慢于销售收入(29.56%)增长。
研发费用:2017年半年度报表来看,总体还有下降的趋势,人员是增加了投入比例还是有点对称度缺乏。
公司对销售的对待还是比较重视,科研方面个人觉得和公司的战略有点差距。
二、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的分析,我们着重看它的效率和风险
(1)看效率看什么?
看效率就是看它的周转率。投入/产出比也就是公司的效率。2016年度,公司销售收入14.887亿元,总资产33.59亿元,总资产周转率约为0.443次,预估2017年应该于16年相当左右。
存货周转率:2016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64.93天,略高于15年的存货周转率为179,94天,2017年三季度存货周转天为183.96天。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但是公司在这块的管控并没有做很大的改善。
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周转率:2016年度,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5.53天。低于2015年的163.39天。201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81.46天。公司在应收账款的周期上没有什么改变可能随着销售账款的周期加强,这就导致了公司的利润以纸面利润为主。公司应该在这块大力加强,公司对客户医院的谈判能力需要加强。
从效率来看说总体没有什么改变,公司对效率这块没有做出很多的重视。
(2)看风险看什么?
核心是看它的资产布局和资产质量。所谓资产的重,是指它的变现难度较大,所谓资产的轻,是指它的资产很容易变现。通策医疗2016年的现金资产只占总资产的22.34%,其中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70.7%。2017年三季度现金资产只占总资产的22.3%,其中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71%。公司非流动资产还越有所提升。公司是一家重资产类型公司。公司固定资产比例高,我估计应该是仪器设备比较贵重,这与其他医药公司有所不同。
三、财务层面
财务分析包含两个要素:财务风险可控和资本成本最低。
负债越高的公司风险越大,反之则越低。当然,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往往资本成本越低,因为负债的成本理论上低于股东权益的成本。公司2015年负债率为15.67%,2016年负债率15.38%,2017年三季度负债率为24.69%,公司负债偏低,但是今年有大幅度增长趋势。
2016年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为4.47次,,2017年三季度流动比为2.69次,公司偿债能力比较强。
2016年公司总资产回报率为15.93%,净资产收益率12.97%,17年三季度总资产回报率13.00%,净资产收益率10.45%。
总结:
迈克生物总体来说公司在管理上并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善,公司还是沿着原先道路在行走,同时随着公司的不断的扩张公司的一些方面还在降低。公司现在最大的看点是销售每年基本以百分之二十来递增,利润也在按百分之十左右在递增,但是公司也是医疗行业中一个通病就是应收账款的时间太长,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远远低于利润,导致现在的利润都是纸面上的富贵。但是考虑到他的客户都是医院,经营诚信等原因,可以适当对于利润的可信度提高。但是公司现在是快速扩张时间需要大量融资来度过。个人觉得公司能够在这方面做出适当改进,同时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
从公司的估值来说PE:33.9,PB:5.05,静态FCF回报率:0.5%。ROE:12%.从这些来看不符合我的买入要求。我买入要求PE:25.PB:3左右,这个公司可以观望,等待价值回归。
Ⅳ 2020年四五月份大涨的股票有哪些
1、御家汇
2020.4.22日,涨停板的方式突破趋势线 2020.4.28日,大阴线回踩趋势线,形成线上阴线买的走势。也成为最好的买点。也是最后的买点。这股。主要炒作的概念:网红经济。
2、日辰股份
这股股票趋势一直很好,开始加速于2020.4.28日。出现第一根涨停板。连续调整两天以后,开启快速拉升模式。走出一波主升浪。主要炒作的概念是:次新股 ;大消费 ;调味品 ;非科创次新股。
3、妙可蓝多
这个股票趋势一直都很好。庄家也配合趋势。在2020.4.22日涨停板出现,在2020.4.27日出现回踩买点。大家看到上面两次的回踩点,基本上都是爆发点。主要炒作的概念是:食品加工制造。
4、南极电商
这股票目趋势很好,在2020.4.16日,以涨停板的方式加速。在2020.5.06日出现回踩趋势线,小阳线。在2020.4.28日再次回踩趋势线。主要炒作概念是:mcn,向千万家小微电商及供应商提供品牌授权服务、电商生态综合服务、柔性供应链园区服务 ,并经营货品销售业务。
5、迈克生物
在四月份,涨停板非常多的,在五月份初的时候,通过震荡下跌的方式,回踩到趋势线。之后,在拉升。主要炒作的概念是: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产品以及代理销售国外知名品牌的体外诊断产品。
Ⅵ 试剂盒上市公司有哪些
1、据了解,我国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海外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订单,开始对外出口,其中就有:迈克生物(股票代码:300463)、东方生物(股票代码:688298)、美康生物(股票代码:300439)、硕世生物(股票代码:688399)、新开源(股票代码:300109)等。
2、新开源:侍早圆公老塌司2019上睁消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亿,同比增长28.2%;实现归母净利润6019万,同比增长超过12%;每股收益为0.28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4.8%,同比降低1.9个百分点。公司2019半年度营业成本2.2亿,同比增长32.6%,高于营业收入28.2%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1.9%。
3、由于国外疫情蔓延,原本低效率的试剂检测难以满足疫情需求,我国便捷高效的试剂盒有望在国外得到普及推广。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海外疫情持续恶化,以美国为首一大批国家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开始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以美国为例,三月拟实现500万次检测,每天就需要接近30万只检测试剂。
Ⅶ 义翘神州之外还有谁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企业全景
明天,发行价292.92元的义翘神州就要上市了。有过纳微 科技 首日上市价是发行价14倍的案例,很多人期待其成为“超级大肉签”,中一签赚上47万元;也有人担心发行价太高,上市首日可能会破发。
义翘神州受到市场热捧,是因为公司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供应商。
原料是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但近九成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国内严重依赖进口,只有少数诊断试剂企业可实现自产自用。近年,包括义翘神州、东方生物,以及一些拟上市公司正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
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卡脖子”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是用以制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材料,主要包括抗原与抗体、酶与辅酶、探针、引物、微球等。其中,抗原抗体、酶与辅酶是试剂中的关键活性物质,决定着产品的核心性能。
不过,由于研发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国内体外诊断试剂(IVD)原料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下游企业对进口原材料依赖程度极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IVD原料进口总额达到73亿元,进口产品占据了88%的市场。2019年国产IVD原料大约只拥有10亿元的市场份额。
在疫情的冲击下,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国产化程度低的短板暴露了出来。去年初,国内新冠试剂普遍出现了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彼时抗体试剂的核心材料硝酸纤维素膜(NC膜)订货需要60天才能发货,核酸试剂原料蛋白酶K等也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因此,IVD行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应尽快摆脱核心原料“卡脖子”的局面。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企业正在 探索 进口替代,这些企业中,有的是核心原唯唤亮材料供应商,如义翘神州、菲鹏生物等,也有体外诊断企业实现了自产自用,如东方生物等。
四家原料企业冲刺IPO
A股中有众多的IVD上市公司,但纯粹的原材料企业却几乎没有。目前,义翘神州、诺唯赞、菲鹏生物、百普赛斯4家IVD原材料企业正在冲刺IPO,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其中,义翘神州的主要产品是重组蛋白,重组蛋白是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生物原料。
根据义翘神州的招股书,IVD诊断试剂成本的60%-80%是包括诊断酶、抗原和抗体在内的诊断试剂原料,其中的诊断酶和抗原中的一部分就是重组蛋白。义翘神州研发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平台,其中包括先进的抗原设计和抗原制备技术平台,能够提供“一站式”采购生物试剂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 在2019年中国重组蛋白试剂市场,义翘 科技 拥有4.9%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厂商中排第一,在所有厂商中排第三。
百普赛斯也主要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在国内生物试剂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9年公司的重组蛋白试剂营业收入,按全球市场销售口径统计,公司在中国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二;按中国市场销售口径统计,公司链猜在中国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二,在全球厂商中排名第四。
菲鹏生物是一家行业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包括抗原、抗体、诊断酶和其他产品。 菲鹏生物招股书称,公司以诊断试剂原料业务为基石,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生物活性原料核心技术平台,全面覆盖免疫、分子、生化等主流原料筛选和检测平台,成为行业内技术领先的诊断原料供应商。作为国产龙头企业,公司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上游诊断原料领域长期起来的垄断地位,实现了诊断原料的本土化规模供应以及向欧美发指宽达地区的出口销售,诊断原料销售规模在行业内位居前列。
诺唯赞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 科技 企业 ,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公司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
新冠疫情为这几家IVD原材料国产厂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去年,义翘神州营收激增近8倍,其中新冠相关产品收入达到13.4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4.07%;诺唯赞去年营收增长近五倍,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占业务收入的76%;菲鹏生物去年营收增长2.7倍,新冠产品贡献近7亿元收入,占比近70%。
此外,也有一些IVD原料企业即将冲刺IPO。
近岸蛋白今年5月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公司主要从事重组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抗体药物研发CRO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生物活性酶、分子生物学试剂、诊断原料、靶点蛋白和细胞因子等。2019年,近岸蛋白在中国重组蛋白试剂市场的份额排在义翘 科技 、百普赛斯之后,居第五位。
通用生物今年5月完成了数亿元Pre-IPO轮融资。据介绍,通用生物实现了从基因-蛋白-抗体一站式业务整合,赋能IVD原料与新药研发CRO,助力IVD核心原料、生物药研发国产化。
爱博泰克去年底完成6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公司拥有覆盖抗体、抗原及分子酶的产品线。 据介绍,公司抗体、抗原领域的第四代重组兔单抗平台及基于CRISPR技术的抗体基因敲除验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均属领先。
少数上市企业实现了自产自用
国内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供应的本土供应商规模小、数量少,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抗原、抗体、酶)仍依赖进口,只有少数几家规模大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可实现自产自用。
东方生物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实现体外诊断试剂原料自产自用的企业。
东方生物创始人、总经理方效良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方生物在核心原材料的开发上有专门的专家团队,同时公司在加拿大、美国和青岛都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所谓‘卡脖子’的现象以后在我们这边可能不会存在了。”
在2020年报中,东方生物称, 报告期内由子公司青岛汉德森开发的新冠抗体原料已实现自我供给和外部供应。 据介绍,基于对核心生物原料的前瞻性判断,东方生物在加拿大引入了专业从事抗原抗体研发的科研团队,同时在青岛建立了抗体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组建了一支全球化研发团队。此外,东方生物还研发了荧光纳米微球,用于其第四代诊断技术——液态生物芯片检测系统,该芯片检测平台的完成可填补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
正是凭借自己生产的高品质抗原抗体原料,和多靶点的产品设计等,东方生物的新冠抗原、抗体试剂在国际一系列评价中,被认定为准确率最高,成为全球质量最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新冠试剂生产商,并带动了传染病、毒品检测等其它试剂的出口。去年以来,除了亮丽的新冠试剂业务,传统试剂业务也实现了翻倍以上增长。据了解,在同业和科研机构求助之下 ,东方生物的抗原抗体也对外销售。
安图生物、万孚生物等也在进行抗原抗体、微球等的开发。
安图生物在2020年报中表示,通过十几年潜心研究和技术积淀,公司在诊断用抗原抗体方面已经卓有成效。截至报告期末, 创建了针对多达2.41万抗原表位的诊断抗体库,已注册的251种免疫诊断试剂抗原、抗体自给率达到75.8%以上 。
万孚生物成立了独立的原料部门——万孚生物材料事业部,集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独立对内对外供应自产抗体、抗原、微球、质控品四大种类原料,产品涵盖心血管疾病、毒品、炎症、肾损伤等多个领域。
迈克生物于2016年成立了专注于生物化学原材料研发生产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原材料研发投入,不断实现自产原材料替代进口原材料,减少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原材料自给率,降低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依赖进口造成的原料供应风险。
也有IVD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来实现向上游为减少关键原材料延伸。
今年5月,迈瑞医疗斥资42亿元收购Hytest,就是为了解决上游核心原料供应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 当时,这桩收购案一度引起了极大的波澜。据报道,HyTest主营业务为体外检测产品的开发和抗原抗体的生产,在心肌标志物等部分项目原料供应市场处于领导者地位,是迈瑞核心原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核心原材料对于IVD下游业务至关重要,实现核心原料的自研有助于迈瑞进一步降本增效。
目前,IVD核心原料仍以进口为主,但随着义翘神州、东方生物等技术的不断提升,总有一天会实现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