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债券的发展现状如何
就目前市况而言,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直接融资,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新股发行在暂停八个月之后,在市场持续走强的背景下,重启新股发行是早晚的事,而新的发行制度对市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还有待考察,投资者有所谨慎在意料之中,尤其是A股在经过持续7个月的上涨之后,投资者担心新股发行的重启可能引发股指调整,从而加剧了股指的震荡,短线市场宽幅震荡将频频出现。但从目前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走势来看,权重股的护盘仍在,而处在获利回吐期的权重股整体调整空间也不大,这将大大减缓股指持续调整的空间。整体来看,目前KDJ指标已死叉向下,显示市场仍有调整的压力,不过,目前周三早盘留下的缺口已得以完全回补,股指整体调整空间有限,市场将延续高位反复震荡格局。
选择业绩优秀并且保持稳定增长的股票买入后一直持有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建议关注600016民生\600881亚泰\601166兴业!
但现在大盘可能要调整,最好少量参与!!!!
❷ 简单说一下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发展状况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此后,我国股票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发行市场除最初的A股外,1991年开始发行B股,l993年后又出现了H股和N股等境外上市外资股。与此同时,股市迅速扩容,到2005年l2月上市公司发展到了1381家,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为834家,总发行股本5019亿元,市价总值约22067亿元,投资者超过3700多万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为547家,总发行股本2019亿元,市价总值约9027亿元,投资者超过3400万人。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共有l09家上市公司发行了B股,其中沪市54家,深市55家。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沪、深两地证交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第一,技术和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目前,两地证交所已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卫星证券通讯网与数字式数据传输网(DDN)和相应的交易与结算系统,数干个单向广播、双向通信卫星地面站将证券交易的实时行情传遍全国各地及海外,基本实现了安全、高效、便捷的证券交易和证券账户管理. 第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12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会员数达到了152家,拥有席位4973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会员数为l77家,拥有席位3120个。 第三,在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服务、防范市场风险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第四,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已形成了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较合理的业务人员队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产生于八十年代后期,1987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涉足投资基金业务。1991年武汉证券公司设立了"武汉证券投资基金",接着"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成立;之后,我国出现了投资基金热潮,沈阳、大连、上海、广东等2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基金。1992年10月国内首家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5年初,全国有10家基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有15家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还有一部分基金在全国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截止1997年年底,全国共审批了75只基金,实际发行了73只,共募集约50亿元。这一时期设立的基金,我们通称为"老基金",这些"老基金"主要是以封闭型基金为主,以契约型基金为主,以投资对象全能型为主,以基金规模较小型为主。 1997年10月7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基金的设立、管理、运作和交易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成为我国基金管理重要的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1998年4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中国证监会批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的基金我们通称为"新基金",10家"新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发行规模为20亿。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的证券投资基金家数将不断增加,基金规模将会逐步扩大。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促进证券市场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❸ 股票投资的发展现状
1)机会成本。当投资者打算进行投资时面临着多种选择,如选择了股票投资,就必然放弃其他的投资,即放弃了从另外的投资中获取收益的机会,这种因选择股票投资而只好放弃别的投资获利机会,就是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
2)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股票投资者花费在股票投资方面的资金支出,它由股票的价格、交易费用、税金和为了进行有效的投资,取得市场信息所花费的开支四部分构成。
❹ 国内公募与私募基金的现状是怎样的国内和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
国内传统的公募基金只是做证券市场投资,而且主要是二级市场,标的无外乎就是货币市场品种、股票、债券这些。目前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在三万亿左右。公募基金家数不超过100家。龙头的华夏规模超过千亿(天弘靠货基迅速冲到了千亿以上,这块业务主要是依托余额宝,而且管理费收益很低,所以其实质意义不大),末尾的基金公司规模不足亿元。贫富差距还是挺大的,股东背景和管理层实力对公司经营都有影响。
放在至少三年前,公募基金的工作,无论是投资还是销售,都是很光鲜的,毕竟他们的人均产值很高。但是,这两年二级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不景气,再加上基金家数的增多,所以整体上基金行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基金公司目前的销售主要还是依靠渠道,其中银行和券商渠道占主流,为了促进销售,基金公司给银行返认购费,给券商返交易量(事实上,承诺的交易量根本实现不了),所以一只基金发下来,基金公司挣的只有管理费了,甚至有时候为了发基金,基金公司还要倒贴钱请帮忙资金认购,确保基金能发出来。
从2012年底以来,公募基金通过设立基金子公司,已经开始涉足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通过此业务,基金公司将触角延伸到实体经济,而这块市场之前基本是被信托垄断的。基金子公司进入这块市场后,迅速凭借较低的通道费用,较少的监管(比如一些信托不大敢做的票据和房地产项目,基金子公司就敢接手,但是现在监管层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消耗资本金等诸多优势迅速上位。我接触的一家信托公司,对于拉到的一些监管层敏感的项目,甚至通过旗下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的通道来做。特别是银行系的基金子公司,基本上接手了银行大部分的通道业务,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大。
但是,通过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实现规模的弯道超车,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并不具有持续性;而且监管层也已经注意到基金子公司的狂飙突进。下一步如果监管层加大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面对信托公司二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实体项目运作经验,基金子公司并没有太多优势。
未来公募基金还是要将重点放在主动管理型的投资上。
私募基金,简单说,主要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顾名思义,前者主要投向证券市场,比如泽熙、尚雅这些;后者主要是投向非标的股权,比如九鼎投资这些,具体的运作模式有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佼佼者,大多都是从原来的公募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跳出来的。由于私募基金的激励体制中最终要的是收益分成,这就使得,相比那些只注重做大规模拿管理费的公募,私募基金经理更注重做高产品的绝对收益。私募的投资门槛较高,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那些比较牛的私募产品,根本不愁销售。
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以有限合伙为代表。其实,这些公司就是开始抢占一些原本信托的市场。
总体来说,私募基金市场鱼龙混杂,其中不乏牛人的牛公司,也不乏滥竽充数的人的骗子公司。
今年4月份,证监会成立了私募基金监管部,说要将私募纳入监管,私募的备案工作也已经开展。据说,下一步公募和私募的牌照界限将逐渐模糊:公募可以通过专户等形式发私募产品,接受私募基金监管部的监管;私募可以发公募产品,接受机构部的监管。
❺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❻ 买的基金五年了一直跌会不会没有了
如果说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波动大,亏损的概率也大但不会跌到零,股票基金按投资的对象可分为优先股基金和普通股基金,优先股基金可获取稳定收益,风险较小,收益分配主要是股利;普通股基金是数量最大的一种基金,该基金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目的,风险较优先股基金大。
按基金投资分散化程度,可将股票基金分为一般普通股基金和专门化基金,前者是指将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各类普通股票上,后者是指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某些特殊行业股票上,风险较大,但可能具有较好的潜在收益。
(6)股票基金市场的现状扩展阅读
股票基金还具有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功能和特点。就股票市场而言,其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较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低。一般来说,各国的股票基本上在本国市场上交易,股票投资者也只能投资于本国上市的股票或在当地上市的少数外国公司的股票。
在国外,股票基金则突破了这一限制,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基金,投资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从而对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海外股票市场的现状来看,股票基金投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公司股票。
❼ 2021年的基金形势怎样还值得投资吗
2021年的基金总体表现其实还是不错的,涨幅最大涨势最好的主要就是属于新能源这一块。那现在我们再去投资的话,还值得投资吗?我认为现在去投资仍然是值得投资的,不过相对有点高。我们要怎么样选择合适自己的基金类型呢?主要就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不同的基金类型。
一.形式如何
2021年的前半年白酒也还略有表现,但是后面基本上全年都是在不断的下跌。今年一个最大的主线,必定就是属于新能源板块。这一次的新能源主要还不是锂电池这一方面,主要是光伏和风电。今年的光伏和风电相关的股票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涨幅,如果能够参与进去的话,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丰厚的收获了。还有前一段时间,有色板块也是涨得非常厉害,但是最近两个月就调整的比较多了。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❽ 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新基金认购户数反映了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而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募集数据表明,散户正在远离公募基金。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67只偏股基金,仅有126万户投资者(不考虑重复因素,以下同)参与了新基金的认购。
同样在放开产品的2010年,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100只偏股基金,获得了291万户投资者参与认购,在2009年的牛市中,共计571万户参与了这些偏股基金的认购中。
散户远离基金的程度甚至比2008年严重。
即便是大跌中的2008年,公募基金发行了115只偏股基金,共计171万户投资者参与了新发产品的申购。
显然,按照目前的偏股基金募集势头,2011年公募基金要实现或者超越2008年171万户参与认购仍具有不小的挑战。
这一数字,与2007年更是相形见绌。是年,“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共计吸引了179万户投资者的认购,“中邮核心成长”、“华夏蓝筹核心”分别以159万户、108万户紧随其后。
按照这样的数据,2011年以来所有新发基金的认购户数,尚不及2007年个别发行较好的单只基金。
而在散户广泛参与的2007年,共计1825万户投资者参与了公募基金的认购,这些新基金首发募集了4485亿份,而随后的熊市让这些没有逃脱的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
目前新基金这种困顿的局面,让基金销售人员回到了似曾相识的2004年。在宏观紧缩和A股市场低迷的双重打击下,公募基金募集出现低量,但此后2005年启动的大牛市改变了这一格局,公募基金资产在两年后超过3万亿元的规模。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募基金的净赎回仍在继续。在偏股基金一季度出现626亿份净赎回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在二季度又出现了142亿份的赎回额,今年上半年共计出现了768亿份的净赎回。
而从持续营销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不足200只基金出现了净申购,接近500只出现了净赎回,后者远大于前者。
“买来的”高度机构化
在散户抛弃的同时,公募新发产品也呈现高度机构化的特点。
以67只基金募集了849亿份,以及126万户的投资者计算,每户平均认购数接近7万元,在目前股市尚不见好转情况下,这已经是较高的数值了。
即便是在最差的2008年,公募基金共计募集907亿偏股基金,户均认购量只有5万元左右,相对于2011年公募基金的数字,这依然比2011年的平均数低出不少。
此前,证监会曾出台政策,要求基金公司在基金销售中不得采取“一次性奖励”的方式,但市场上不时传出基金公司违规支付丰厚奖励以谋取扩大规模的故事。
“上海有的公司给予渠道千分之二的一次性奖励,把基金当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卖,自然量就上去了。”上述深圳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对此愤愤不平。
我国现状
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