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天味业股票可以长期持有吗
可以,海天在整个调味品行业中产品力、品牌力及渠道力均属于领先水平。消费品投资重点选择竞争格局好,长期增长稳健标的,在合适的价格上购买并持有。2022年调味品是食品饮料行业中最好的子行业,海天也是少有的优质公司,已经具备成长为伟大公司的基因。随着海天外资持股比例的提升,公司估值体系逐步与海外靠拢,行业前景看好、增长稳健、现金流充沛、高 ROE 的优质企业享受估值溢价。公司未来三年营收保持 16%的复合增速(成长性佳)、30%以上 ROE(盈利性好),2022年估值处于合理阶段,建议买入并长期持有,享受成长带来的长期复合收益。
调味品行业赛道好:
1、下游需求景气,增速稳定:在食品制造需求平稳、外出就餐频率加大及家庭渠道消费升级带动下,调味品行业在未来数年内依旧保持量价齐升的增长,有望维持高个位数增速,在所有食品饮料子板块中景气度较高。
2、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调味品属于刚需消费,因此即使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整体消费需求也不会产生太大波动,并且由于调味品在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比较小,价格不敏感,企业容易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企业盈利稳定性好;
3、行业分散,集中度提升是长期逻辑:调味品行业整体容量超 3000 亿,其中酱油单品类规模超 600 亿,2022年行业集中度较低,海天市占率 18%,中炬市占率 5%左右,CR5<40%,其他区域性小品牌市占率更低。龙头企业的渠道、品牌优势将逐步得到强化,未来存在一个市占率提升的过程。产品、渠道协同驱动,业绩稳健增长。海天作为调味品龙头企业,产品和渠道协同驱动,竞争优势显着。
⑵ 6000亿身家海天味业闪崩,市值大跌这意味着什么
第一,海天味业的业绩无法支撑其市值“火箭上涨”。
前段时间,海天味业市值曾超过6500亿元,直追中国石油,“一瓶酱油”贵过“一桶油”已经让业内人士惊呼,海天味业已经被高估。
海天味业2014年上市,当时的市值仅为497亿元,到了2019年,海天味业的市值已经突破3000亿,没想到仅仅一年,海天味业市值再次接近翻倍。
然而与此相对,海天味业的业绩并不曾像其估值一样突出。2014年,海天味业营收98.17亿元,归属净利润为20.9亿元;而2018年,其营收为170.3亿元,净利润为43.65亿元,刚刚翻倍。从数据看,海天味业显然被高估,其股价很难维持高位。
第二,机构和外资“抱团”,助推海天味业强势上涨。
今年以来,不断有基金公司增持海天味业。2020年一季度报中,海天味业的基金持仓家数仅有122家,占流通股比例为1.49%;但是到了半年度报,基金持仓家数则达到490家,占流通股比例为1.96%。
短短数月,新增基金持仓的家数达到368家,占流通股的比例也从1.49%提高到了1.96%,机构投资者的疯狂涌入,是海天味业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此次股价暴跌,意味着,此前抱团的投资机构出现了分歧,大家不再一致看涨海天味业。实际上,一些聪明的基金在中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减持海天味业,部分外资也开始疯狂卖出海天味业。
第三,短期来看,海天味业的价格还将震荡,想要介入的投资者务必小心谨慎。
有业内人士说,“再好的价值股,如果没有在合适的价格买入,投资者同样会遭遇亏损的”。从目前的市场看,流动性趋紧正在加剧股票价格的分化,而从海天味业的股价来看,虽然部分券商依旧维持“买入”评级,但其投资风险,有目共睹。
综上,海天味业此次股价暴跌意味着,其估值已经过高,营业利润无法支撑其暴涨的股价,而且投资机构对于其股价走势也出现了分歧,综合来看,短期内投资海天味业风险很高。
(2)哪些基金持有海天酱油的股票扩展阅读:
海天味业市值蒸发上千亿
截至9月7日收盘,海天味业比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170.79元,大跌5.33%。当日最高价169.88元,最低达160.00元,成交量1506.72万手,市值为5239亿元。在最近2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连续两天大跌,跌幅分别为7.68%和5.33%。
而在几天前,海天味业刚刚达到6500亿元的市值新高峰,位列A股第11位,直追第10位的中国石油。短短几天,海天味业市值从超6500亿元下滑至不到5300亿元,市值缩水1200亿元。
在 “一瓶酱油”贵过“一桶油”的“神话”下,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海天味业市值已被高估。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称,海天味业股价高也是市场资金炒上去的,跌下来也合理,下跌理由就是整体消费板块前期上涨太多,资金获利盘变现。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海天味业,但截至目前,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⑶ 调味品基金有哪些
调味品基金有哪些海天、厨邦等国内本土品牌。调味品虽然是一个小行业,但在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下,调味品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闹信,摩根士丹利资源优化、大成财富管理2020等基金大幅加仓中炬高新、加加食品哪谨等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在此背景下,海天、厨邦等国内本土品牌逐渐崛起。以海天股份为例,公司3月在上交所宣布首次公开发行,盈利能力不逊于蓝筹公司。
一、调味品基金
根据上市公司加加食品和中炬高新,发布的2013年李弯基半年报,加加食品和中炬高新的毛利率分别为34.9%和29.51%。对于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海天股份在宣言中表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用户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调味品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中国调味品行业连续7年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8年,行业销售额增长到1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
二.基金投资。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合格银行)管理,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使用,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而分摊投资风险和收益。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集合众多投资者的资金交给银行保管的投资工具,基金管理公司负责投资股票、债券等证券,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用户国调味品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与调味品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相继颁布,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⑷ 含有金龙鱼农夫山泉海天味业贵州茅台四种股票的基金有哪些
你好,含有农夫山泉海天味业贵州茅台金龙鱼四种股票同时拥有的恐怕很难找到,你可以在支付宝搜索其中一个名字,就会显示占有份的基金。
⑸ 林园重仓股票名单
当前林园重仓的股票有: 金龙鱼、同仁堂、伊利股份、乐普医疗、云南白药、以岭药业、片仔癀、贵州茅台、海天酱油、中新药业。
【拓展资料】
一种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并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为基金重仓股。
也就是说这种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换句话说,重仓股被某一机构或股民大量买进并持有,所持股票中机构或大户资产占有较大部分。
基金、证券机构交叉持股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别多,证券机构几乎没有,反的情况也有,操作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股票的认同度: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体一致,既都以价值分析为基础。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显区别。对基金有非常规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终都要有披露;而对证券机构则没有这种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前十位流通股东,证券机构自己不会披露“商业秘密”的。
持股时间的限制:二者有明显区别。对证券机构则没有持股时间的限制,对基金有非常规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显区别。对基金而言,持有每只股票的数量有占基金总额度与占股票总比例二个限制;对证券机构则只有持股量占股票总比例一个限制。
开户数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个基金只能开一个资金帐户;而证券机构则可利用其分支机构开多个资金帐户。
正因为以上几个方面的区别,决定了基金和证券机构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长线品种外,证券机构可以利用分支机构帐户进行操纵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则因为资金量大,为进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盘股票。
一般说来,基金重仓股是长线品种,股性不会太活跃;证券机构重仓股则不一定,中短线机会可能更多一些。
⑹ 海天味业3天市值蒸发超1000亿,还会大跌吗
个人觉得可能还会大跌。9月7日,食品饮料龙头股海天味业已连续第三天下跌,当天下跌5.33%。在这3天中,海天味业总市值蒸发超1000亿元。海天味业依靠‘海天’单一品牌,业绩已然触顶,因而难撑其高市值。
就在几天前的9月3日,海天味业涨超2%,股价最高突破200元,市值超6500亿元。回顾海天味业市值飙升到狂跌,似乎在验证着没有业绩支撑下的市值泡沫正在一点点破碎。
(6)哪些基金持有海天酱油的股票扩展阅读
海天味业大涨大跌的原因
数据显示,海天味业今年的强势上涨,主要是外资和机构资金的功劳。在2020年一季报中,海天味业的基金持仓家数仅有122家,占流通股比例为1.49%。
可以说,在4月初到6月底这短短的3个月中,新增基金持仓的家数达到368家,占流通股的比例也从1.49%提高到了1.96%,占比提升了0.47个百分点。
有一些聪明的基金在中报时就已经小笔减持了海天味业。如一季报时,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持股496.89万股,在半年报时,该基金持股已变为480万股。
此外,代表北向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一季报时,持有海天味业5.61%的流通股,但在半年报时,其持股比例已达到6.37%,在短短3个月中,持股比例提升了0.46个百分点。但是,外资却在最近几天疯狂卖出海天味业。海天味业在近期上榜沪港通前十大活跃成交股的交易数据中,一直处于净流出状态。
⑺ 酱油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1、千禾味业:2020年净利润2.06亿,同比增长3.81%。酱油和食醋是食物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主要用于食物提味、增鲜、上色等。
2、加加:2020年净利润1.76亿,同比增长8.47%。公司实施以“加加”系列酱油为主导,食醋、鸡精、味精、蚝油、料酒和食用植物油等多品类、多渠道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推进“大单品战略”,打造战略性产品——减盐生抽,持续推进“面条鲜、原酿造”大单品。加加集团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20 万吨优质酱油项目和年产1 万吨优质茶籽油项目。项目规划建设于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总用地420亩。
3、海天味业:海天调味得名于“海天酱园”。海天调味,中国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企业,海天调味溯源于清干隆年间的佛山酱园,海天调味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工艺讲究、口感醇厚的酿造方法领先同侪。2020年净利润64.03亿,同比增长19.61%。“海天酱园”以其产品的高质量、特色显着深受顾客青睐,因此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
4、中炬高新:2020年净利润8.9亿,同比增长23.96%。子公司美味鲜主要从事酱油制造,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除此以外还生产鸡精;拥有中高端大单品,厨邦特级纤维生抽;酱油总产能140万吨;17年酱油销量37.3万吨,相关业务收入34.5亿元,主营占比超95%。
5、梅花生物:梅花从2002年生产味精起步,快速发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为全球生物发酵领域的重要成员。产品行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的食品、饲料、医药等知名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底,梅花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873。
⑻ 宋清辉:海天味业不足两月市值缩水近500亿 该股价具有较大的泡沫
餐饮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业绩 海天味业不足两月市值缩水近500亿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杨泽世)讯,曾因市值反超万科A而风光一时的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以下简称“海天味业”),近期股价接连受挫,不仅跌回百元以内,市值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蒸发掉近500亿元。 对此,着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财联社记者直言,“显而易见,该公司股价具有较大的泡沫。”
高管频繁减持,市值大幅缩水
“做酱油”的海天味业曾上演了市值“神话”。2019年8月29日,其市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实现了对地产龙头万科A的反超,从而引发热议。
近期,在股市波动加大的情况下,该公司股价下滑趋势明显。3月19日,海天味业报收93.4元/股,下跌3.71%,较今年1月21日112.7元/股的盘中高点,累计下跌17.13%;市值则降至2522亿元,不到两个月蒸发掉近500亿元。
此外,该公司高管的频繁减持引发监管层关注。3月4日,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对海天味业前监事陈伯旦陵林下发警示函,称后者作为海天味业时任监事,将持有的公司股票卖出后不足六个月买入,构成短线交易,违反相关规定。
该公司在通报中称,陈伯林因“家属误操作”,在减持公司股份套现1178.47万元的同时,误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构成短线操作。
该事件的发生,也令海天味业董监高接连减持公司股票的举动再次被聚焦。据媒体统计,2018年8月-2019年11月,该公司高管累计减持40次,共计套现1.6亿元,其中,2019年套现1.32亿元。
“高管减持一般出于几方面原因考虑,有些是为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有些是出于个人需求。”某投资机构投资总监连冠坤表示,“如果是比较多的高管减持已经达到需要披露的标准,则需谨慎,这对市场是个利空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高管短期或长期内不太看好公司发展,毕竟高管最了解自身公司。”
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曾于2019年1月12日披露此前部分董事、监事减持股份结果称,桥悄在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内,董事吴振兴、陈军阳、陈伯林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4.3577万股、8.0868万股和8.01万股,减持总金额分别为2452.43万元、586.09万元和599.87万元。同年11月,该公司称有5位董事再度减持,累计减持总金额超过1亿元。
不仅如此,机构减持同样引发市场猜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数为2687.79万股,相比2018年12月31日的5464.82万股,同比下滑逾50%。
值得一提的是,同花顺数据显示,海天味业于3月17日现身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位居沪股通港资成交额第8位,买入1.37亿,卖出4.49亿,净卖出3.12亿,净卖出额占该股当日总成交量的40.39%。
餐饮渠道受冲击,单品增长空间受限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餐饮行业损失巨大,从而也波及到以餐饮渠道为主的海天味业。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海天味业在2017年餐饮渠道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0%。
东北证券研报也指出,目前调味品企业餐饮渠道的订单普遍受到一个月左右的影响,中炬高新、海天味业等餐饮渠道占比相对较高的企业,一季度目标达成率存在较大难度。光大证券更是预估,此次疫情减少调味品厂商的收入大致为235亿元左右。
“海天味业餐饮渠道占整体份额较大,疫情在短期内会对其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将间接影响其2020年业绩。”宋清辉称。
“短期影响产生波动,是正常的;长期来看影响则不会很大。海天味业是领域内头部企业,有足够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或许可以跑的更快。”连冠坤表示。
也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海天味业近几年模消戚的稳定增长得益于餐饮行业的发展,疫情带来家庭消费的增长可以抵消部分餐饮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比较有限,该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速可能会放缓,且其单品的增长空间受限。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业分别实现营收124.59亿元、145.84亿元和170.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1%、17.06%和16.80%;净利润分别为28.43亿元、35.31亿元和43.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9%、24.21%和23.60%。
具体来看,该公司主要产品在2018年的表现,酱油、蚝油分别同比增长15.85%和26.02%;调味酱品类仅同比增长2.55%,较2017年12.45%的增速有明显放缓。海天味业曾表示,通过产品结构规格的优化,将加大力度对酱类市场渠道进行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占其6成营收的酱油品类虽仍有双位数增长,而近两年库存的明显增加也在传递出一种危机。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业酱油产品库存分别为4.45万吨、6.88万吨和10.65万吨;2018年其酱油生产191.57万吨,同比增长15.37%,销售量为187.80万吨,同比增长14.78%,未能消化全部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增长54.80%。
而前瞻数据院2019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酱油产量增长速度为23.9%、4.4%、8.1%、-5.5%和4%,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海天味业在酱油和调味品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除非引入新的第三方服务或者开发其他渠道,否则很难再有大作为。”连冠坤指出,酱油和调味品市场的技术迭代较为缓慢,很难出现颠覆性事件,也不太可能出现一个突破性的技术使产品品质更上一层楼。原标题:餐饮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业绩 海天味业不足两月市值缩水近500亿
⑼ 海天酱油双标事件,导致股价下跌,下跌的幅度大吗
关于包装食品,最近谈论话题最多的就是那个添加剂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包装食用品时都习惯去看配料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证明我们开始注重饮食安全,而对于添加剂的问题,我们早早就关注了。对于添加剂过多的品牌都不会再次购买。大家熟知对于过量摄入添加剂对人体肝脏会产生危害,甚至致癌,而且对于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通常在临雹轿床的表现为记忆力衰退,
最近有关于海天酱油的食品添加剂。更是议论的火热朝天。网友们纷纷指责海天物业搞“双标”,并质疑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为此海天味业连续三次公开回应,但目前网上争议仍在发酵。诸多网友表示“你选择发声明,我选择不买。”“我是一点添加剂都不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