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购买基金的资金属于m几
属于M2。经济学家把可以直接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称为M1,或者狭义上的货币,把包括其他货币在内的货币称为M2,或者广义上的货币。M1包括现金(纸币或二级货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这些货币可以直接用作各种交易和支付的交换媒介。M2的基础是M1加其他储蓄存款(如银行的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余额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流动的货币量也称为货币存量。
㈡ 广义货币M2包括股票吗
包括
股票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㈢ 我国m2包括
M2 是(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 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在金融学中的M1,M2,M3,M4都是货币层次的划分。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M0+ 个人信用卡循环信用额度+ 银行借记卡活期存款+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企业可开列支票活期存款;
M2=M1+ 个人非银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存款+ 农村存款;M3=M2+ 企业定期存款+ 居民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外币存款;
M4=M3+ 货币市场基金份额十非银行金融机构回购协议+ 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短期政府与金融债券+ 住房公积金存款。
㈣ 什么是m1,m2以及与股市的关系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与 M2 之差是准货币。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温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属于m1还是m2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应该是属于m2,一般来说,M2包括M1、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等。
M1的含义和构成是什么?
M1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指那些能够直接、立即并且无限制的进行支付的要求权。这些要求权具有流动性,能够立即、方便而又便宜的用于支付。最符合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传统定义。一般来说,M1包括通货、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支票存款等。1、通货由流通中的硬币和纸币构成。2、活期存款指商业银行的无息支票账户,不包括其他银行、政府和外国政府的存款。3、旅行支票指只能由非银行机构发行(如美国运通公司)的那些支票。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包括在活期存款中。4、其他支票存款指具有各种法律安排和各种市场名称的生息支票账户。
M2的含义和构成是什么?
M2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那些接近于充当交换媒介的资产,其绝大部分是银行和储蓄机构中的储蓄存款与小额定期存款。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一般来说,M2包括M1、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等。1、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s)股份,指投资于短期资产的共同基金中的生息支票存款。某些MMMF股份由机构持有,它们不包括在M2中,但包括在M3中。2、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指由银行经营的MMMFs,优点是它们具有最高可达10万美元的保险。3、储蓄存款,指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中的存款,它不能由支票进行转让,通常记录在储户持有的单独存折上。4、小额定期存款,指有特定到期日的小于10万美元的生息存款,在到期日前提取必须支付罚金。
㈥ 金融学中的 M2 代表着什么意思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宏观数据都是雾里看花,甚至很多投资者认为投资不需要看宏观数据,炒股或者炒期货。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以M2为例,其价值与投资者密切相关。M1 + M2 =存款+居民储蓄+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它反映了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通常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存款将扣除一定比例的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剩下的都出去贷款和投资,所以M2实际上代表了社会投资的情况。
我们一定要把资产当成我们的主要工具,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让自己的家庭财富有所增加。从银行贷款和投资的总额=m2中扣除掉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以后,我们可以看下银行投资的情况。
㈦ 金融行业的M1和M2指的是什么
1、代表的意义不同: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2、存款类别不同:
M1中包括现金(纸币或辅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这些货币可以直接作为交换媒介进行各种交易和支付。
M2则是在M1之上再加上其他储蓄存款(如银行的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余额、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流动中的货币量又称货币存量。
3、定义上:
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拓展资料:
货币分层,也称为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层次划分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划分依据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较为充足的的且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
此外,我国把流通中的现金单独列为一个层次的原因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中占30%以上,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很大,现金的过度发行会造成物价上涨。
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
㈧ 财经上的m1,m2,m3具体指的是什么能否详细告知
没有M3一说。有M0,M1,M2.
M1 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 对应的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0则是指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这是国内国外现阶段将货币供应量划分的三个层次。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在关系上:
M1 = 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