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将牛和熊作为股市的象征的
这个术语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你也说了“股市里面行情好叫牛市,行情不好叫熊市”。
牛(公牛)和熊这两种动物都以不可思议和不可预测的力量而闻名,用这两种动物代表股市的波动,比较具体形象。
与熊相反,用“牛”来指示的股市更具有积极的含义。牛市投机者是指预期股价上涨的投机性购买,这可能与熊牛相斗这种活动有关,这种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00年,在伊丽莎白时代到达巅峰。投机者也就是赌博的人,在一场以牛或熊为主题的比赛中投入大量资金,所以牛和熊的对应关系可能来源于此。十六世纪的莎士比亚也多次在作品也多次提到熊和牛战斗,也使用了“熊”和“牛”的象征形象。比如《麦克白》中,“像熊一样,我必须坚持到底。”在《无事生非》中,公牛是野蛮但高尚的野兽。
② 吧里有学国际金融法专业的学长学姐吗
国际金融法所调整的国际金融关系是具有金融性的国际关系。在当前金融业多向度、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探寻金融的恰当含义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国内外对金融的含义存在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对国际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范围、渊源、理念及社会功能等问题的科学认识,影响到国际金融法科学体系的建立。因此,探讨金融的含义就构成考察和掌握国际金融法基本理论的基点和起点。对于金融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金融的内涵
金融的内涵,即金融的本质属性有哪些,这是认识金融和国际金融法所必须回答且难以回答的问题。
对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金融
在训诂意义上的基本含义“金融”是由中国字组成的词,据考证,它并非古已有之。古有“金”和“融”,但未见“金融”连在一起的词。《康熙字典》及其之前的工具书均无“金”与“融”连用的词,即为佐证。将“金”与“融”连起来始于何时,无确切考证。是否直接译自Finance亦无任何证明。一个很大的可能是来自明治维新的日本。那一阶段,有许多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从日本引进——直接把日语翻成汉字搬到中国来。最早列入“金融”条目的工具书是: 1908年开始编纂、1915年出版初版的《辞源》和1905年即已酝酿编纂、1937年开始刊行的《辞海》。
《辞源》(1937年普及本第11版)对金融的释义是:“今谓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构。”《辞海》( 1936年版)对金融的释文是“(monetary circulation)谓资金融通之形态也,旧称银根。金融市场利率之升降,与普通市场价之涨落,同一原理,俱视供求之关系而定。即供给少需要多,则利率上腾,此种形态谓之金融紧迫,亦曰银根短绌;供给多需要少,则利率下降,此种形态谓之金融缓慢,亦曰银根松动。”
根据以上考证,我们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始于近百年前编纂的《辞源》、《辞海》是最早有据可查的、编入金融条目的辞书,说明这个词在20世纪初以前已经使用,并已相当定型。《辞海》注以英文,显示该词有可能来源于海外。《辞源》、《辞海》就其始刊时对金融的定义来看,简单地说,金融就是资金融通,即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系统。这一含义至今仍然能够体现出金融的初始的和基本的本质特征。
2.金融是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资本以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所进行的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明了地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实体经济活动就是将货币通过交换成劳动力、原料、机器设备、厂房等,然后经过生产产出产品,产品通过流通变成商品,商品再通过交换再变回货币。在实体经济的循环中,资本增值,取得了利润,这是实体经济的过程。虚拟经济的循环是在金融市场上,货币先通过交换成为借据、股票、债券、外汇等,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通过交换将这些金融产品变回货币,直接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经历了商业信贷、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以及国际集成化等阶段。金融最初是个人之间的借贷,财富的剩余者将闲置货币借给借款人,这时货币变成了生息资本。
由于这样的借贷风险比较大,而且无法优化投资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出现。银行把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变成生息资本,借给那些需要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人。银行在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赚取利差。企业向银行间接融资,因为有利差的存在成本较高,企业如果直接发行债券,不仅融资成本较低,而且投资人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这样就产生了债券。同时,为了使投资者能够共担风险,股票也出现了。债券和股票面对的是社会公众,债券和股票出现后投资品种和选择多样化,但流通性问题妨碍了社会投资。有价证券市场化以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股票和债券都能在市场上随时变回现金,这样解决了流动性问题。最后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集成化,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日益增大,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由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资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调动,国际金融市场已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程度。
将金融界定为虚拟经济,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虚拟经济活动包括哪些内容和形式? 这是认识金融的性质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金融的初始基本含义是资金融通,但是如果仅限于此,那么还不足以反映现代金融的全貌,例如,金融衍生工具和有些保险产品等就不具有资金融通的性质。因此,以金融市场为依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除资金融通外,还应包括非资金融通的活动,如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交易,分散风险和弥补损失的保险活动等。只有这样,金融的概念才能与时俱进,对当今的金融实践具有周延性。
总之,国际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具有金融性,而国际经济法其他分支的调整对象则没有金融性质,因此,金融性将国际金融法与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其它学科或科学区分开来,也将国际金融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其他分支,特别是国际投资法区别开来。国际间资金流动的形式,依投资方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投资法调整直接投资关系,国际金融法则调整间接投资关系。凡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进行的虚拟经济活动都属于国际金融法调整,而不具有以上特征的国际间资金流动关系则由国际投资法来调整。
例如,处于国际投资法和国际金融法敏感地带的股票购入,如果这种购入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这种行为本身由国际金融法调整。如果买卖的目的是为了持有能提供一定收入的证券以便在证券市场获利,而不是为了经营管理企业,也不享有控制权,则这类交易始终都应受国际金融法调整。如果购入股票的目的是为了经营管理和控制企业,购入股票后参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控制,那么,股票购入行为由国际金融法调整,购入后的经营管理或控制行为等由国际投资法来调整。如果对企业的收购不是通过证券市场而是通过产权市场进行的,且收购后对企业行使了经营管理或控制,那么,整个活动都应受国际投资法的调整。
(二)金融的外延
金融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仅没有使人们对其范围形成共识,反而似乎助长了分歧。对于金融及其外延,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界定,大体上可以姑且称为一般意义的金融和狭义的金融。以下对金融及其范围的考察从当今对金融的两种主要理解入手,在此基础上找出金融的基本外延。
1.一般意义的金融
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包括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资金借贷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以及国际金融中所具有的以上内容等。在国内,这种理解多年来存在于党政部门、实际经济部门、经济学界、本土金融学界,它不是始于某种理论界定,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在国外,对金融也存在类似上述意义上的理解。
韦氏词典对金融的理解就与我国对金融的上述理解基本相当。根据《韦伯斯特第三版国际新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金融包括“货币流通(circulation of money) 、信贷发放( granting of credit) 、投资(making ofinvestments)和银行设施的提供(the provision of bankingfacilities)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还有一种对金融的广义的理解:凡是与钱有关系的事情都可用“金融”(Finance)这个词。《牛津辞典》(Oxford Dictionary)和一些网络全书对Finance 的解释是: 货币事务(monetaryaffairs) 、货币管理(management of money) 、货币资源(pecuniary resources) ……。有时, 它指财政, 在与company、corporation、business联用或与之有关的上下文中,指公司财务等。这种理解显然比对金融的一般意义理解更广,不仅包括上述一般意义的金融,并且还包括国家财政、企业财务以及个人货币收支等。
2.狭义的金融
狭义的金融是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产品市场,是指资本市场。持这种理解的人士认为,“金融”就是西文的Finance,Finance 即指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 ,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据黄达先生考察,持有这样用法者在国内主要是: 80年代开始关注金融、研究金融的一些中老年理工学者;90年代中期起,在国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学者。其共同特点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国外,且只将金融覆盖面限于资本市场。持狭义理解的一些人士也承认,在自己的“金融”领域之外还存在一个被更多的人视之为“金融”的领域,可称之为传统领域,但认为这只不过是过时的用法,不能与国际接轨,将来必被取代。
既然对金融的狭义理解来自于西方,因此,西方也就不乏对金融的这种界定。如比较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对“Finance”的解释则是“金融主要关注资本市场的运行, 以及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
3.金融的恰当范围
认为对金融持一般意义的理解比较合理和得当,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向度来考察。
(1)从金融的起源和现实来看,一般意义的理解比较切合实际。
从历史上看,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起源于银行。把金融(Finance)限定用于资本市场,在西方也是近些年在特定圈子里的事情。从现实和发展前途看,虽然资本市场可能成为将来金融的主体,因而未来的金融可能主要指这一领域,但是商业银行的作用今天依然极大,今后是否必将削弱尚难定论。如果银行、货币趋于泯灭,金融大概也不能独自保存下来。
(2)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具体使用情况来看,一般都趋于采用一般意义的金融。
①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对金融的理解和使用
联合国统计署有对金融及相关服务(Financialand Related Service)的统计,该项目大体上包括:金融中介服务,包括中央银行的服务、存贷业务和银行中介业务的服务;投资银行服务;非强制性的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再保险服务;房地产、租借、租赁等服务;为以上各项服务的各种金融中介的服务。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出于对WTO成员方影响金融服务的措施进行约束的目的,对金融服务进行了列举和界定(Definitions) 。《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 的金融服务附件(Annex on FinancialServices,简称金融附件)规定,金融服务包括所有的保险和与保险有关的服务、所有的银行和其它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其中,保险和与保险有关的服务包括以下活动:直接保险(含寿险和非寿险) 、再保险和分保、保险中介(如经纪和代理) 、保险附属服务(如咨询、精算、风险评估和理赔服务等) 。银行和除保险之外的其它金融服务包括以下活动:接受公众存款,发放各类贷款,金融租赁,支付和转移服务,保证和承诺,自营或代理买卖货币市场工具、外汇、衍生产品、汇率和利率工具、可转让证券、其它流通工具和金融资产包括金条等,参加发行各类证券,货币经纪,资产管理,金融资产的清算服务,金融信息的提供转移和金融数据的加工,为以上活动提供的咨询、中介和其它附属金融服务。
②有关国家对金融的主要理解和使用
从有关国家对金融的理解来看,美国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Act) ,其金融服务( financial services)的范围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储蓄协会、住宅贷款协会以及经纪人等中介服务。如果说“金融”一词来自日本,考察日本对金融的使用情况是有说服力的。日本中央银行的统计报告, 前些年与“金融(日文的汉字) ”对应的是货币和银行(Moneyand Bank2ing) ,这些年改为货币、银行和证券(Money,Bankingand Securities) 。日本中央银行的用法在日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我国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对金融普遍采取的是一般意义的理解。
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与现实的时间向度,还是从国际组织与各国的空间向度来衡量,对金融做一般意义的理解构成对金融的普遍的理解,采用这种理解既符合历史和现实,也与国际金融实践相吻合。据此,简单粗略地说,金融涵盖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国际金融法应当涵盖以上领域。 国际金融法调整的国际金融关系除了具有金融性外,还具有国际性。以什么作为标志和标准来界定“国际”? 理论和实践都莫衷一是, 为此需要进行探讨。
(一)确定“国际”的现有标准
“国际”在许多学科和法律领域中都有使用,但含义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将判断“国际”的标准归为三类:国际公法标准、跨境标准和基于民商法视角的涉外标准。
国际公法标准体现在国际公法对“国际”的理解。国际公法将“国际”通常限于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即认为只有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的关系才构成国际关系,这是从主体的角度作出的认定。
跨境标准体现在国际经济法学者和部分国际金融法学者对“国际”的理解和解释。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一般认为,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不同国家的个人、法人、国家与国际组织由于从事跨越国境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而跨越国境的活动,一般是行为或行为的对象、结果涉及了一个以上的国家。所以,从这一定义看,国际经济法上的“国际”是从主体、客体或内容方面认定的。研究国际金融法的学者对于“国际”有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国际金融关系就是跨越一国领域的金融关系,不仅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间发生的金融关系,而且也包括分属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间以及它们与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金融关系。这实际上是对国际经济法上述标准的套用。需要指出的是,跨境标准所讲的跨境活动或跨境关系不止是跨境交易这类私法性活动或关系,也包括多边、双边和一国对外的公法活动或关系。
基于民商法视角的涉外标准见诸于国际私法、部分国际金融法学者的表述。国际私法调整涉外或曰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而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就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这三项要素中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与国外有联系。有国际金融法学者将国际金融表述为在金融活动的主体、交易标的或交易行为中含有跨国因素的资金融通;有的认为国际金融法上的国际是各种形态的货币金融资产跨越国境的流通和交易。国际私法和上述国际金融法学者的共同点在于:把“国际”的内容限于民商事流转和交易;强调主体、客体或内容三要素有涉外成分。
跨境标准虽然也强调主体、客体或内容的跨境,但它与基于民商法视角的涉外标准不同,前者强调的跨境活动不仅包括跨境交易,而且还包括交易之外的活动,如国际规制与监管等。涉外标准在国际私法中极为正常,因为国际私法调整的就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种关系发生在私法领域,具有私法性质,但是,这一标准以及其它标准是否适用于确定国际金融法中的国际性呢?
(二)国际金融法中“国际”的标准
在以上标准中,国际公法标准,与国际金融交往和活动的现实相悖,因此,是不适用的。众所周知,国际金融交往和活动并不限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有关的法人和自然人也是这种活动的重要参加者,如一国银行向外国借款人发放贷款,本国公司在外国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等。同时,各国的法人和自然人还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发生形形色色的金融法律关系,例如,不少国家的政府将本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以外国商业银行存款的形式存放和经营,形成这些政府与银行的借贷关系。又如,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私人企业的贷款,形成国际组织与一国法人的借贷关系。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的国际金融活动,不应被排除在外。
基于民商法视角的涉外标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前所述,资金融通是金融的初始基本含义。金融发展到今天,既包括资金融通,也包括非资金融通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金融法在性质上是规制与监管之法。因此,把国际金融关系中的国际性限于跨境民商事流转和交易,是不妥的。
在国际经济活动,包括国际金融活动的许多情况下,将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性界定为跨越国境,即采用跨境标准是适当的。但是,如果将国际金融法的国际性完全限定在跨越国境的金融活动之内,认为某一金融关系只要在主体、客体或或法律关系的内容方面具有涉外性,就具有国际金融法上的国际性或跨国性,也存在不周延、不全面的问题。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WTO对金融服务的界定。
WTO的金融附件规定,金融服务是由成员方金融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具有金融性质的任何服务,而金融服务的提供指的是GATS第1条第2款所指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4种服务提供方式。在这四种方式中,只有跨境提供与货物贸易的通常形式相当,即交易客体跨越了国境,而其他三种方式中的两种方式即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虽然都是货物贸易所不具有的,但能够为跨境标准所覆盖。在境外消费方式中,从金融服务接受者的母国角度看,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服务交易的客体——金融服务以及法律事实都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国外。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母国来看,交易的主体之一——金融服务接受者构成涉外因素。在自然人移动中,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自然人,不论其以自己的身份,还是代表其所在的机构,对金融服务接受者的母国而言构成涉外因素,对该自然人的母国而言,服务接受者以及法律事实构成涉外因素。
但是,金融服务的最重要的方式——商业存在就不同。建立商业存在涉及涉外因素,如建立商业存在的投资者和所需要的投资来自于境外,但是,WTO所说的商业存在是以商业存在这种形式而发生的金融服务。以银行为例,如果在东道国的商业存在采取的是外国银行的分行形式,提供金融服务的该分行可以看作是涉外主体,因为外国分行是外国银行在东道国的延伸,不具有东道国的法人资格。但是,如果设在东道国的商业存在采取子银行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通常就不存在任何的涉外因素,因为子银行是东道国的法人,交易如存贷款的客体——资金完全可能来自于东道国公众的存款,法律事实也通常发生在东道国,所以在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等方面都没有涉外因素,但它确实是WTO项下的金融服务贸易。不止于此,因商业存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远不止金融服务的提供和交易,WTO将商业存在界定为服务提供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将成员方影响这种服务提供方式的成员方措施(如法律和政策等)纳入其约束和规制的范围,以建立多边贸易秩序和推动金融服务的逐步自由化。因此,商业存在必然引起WTO对各成员方的金融规制关系以及各成员方对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建立商业存在的管理关系等。调整这些关系的法律规范显然都属于国际金融法,但却并不都为跨境标准所覆盖。
这里需要解决一个潜在的疑问:在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东道国建立商业存在,特别是注册独立法人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时,这种金融服务是国际金融服务本身的应有之义,还是WTO有关金融服务的法律架构对国内金融服务的延伸适用? 换言之,这种金融服务是国内金融服务,还是国际金融服务?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服务和服务贸易的特征入手。服务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性质和特征。以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为例,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服务交易通常需要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接受者彼此接触,而且外国服务提供者也需要通过商业存在等方式了解当地情况并对情况变化做出反应。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接触而发生的服务贸易都是适应服务的性质和特点而发生的,而不论这种接触是通过服务提供者的移动(自然人移动)或服务接受者的移动(境外消费)而发生的,还是由生产服务的手段跨境转移而发生的(商业存在) 。这就导致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生并不一定总是需要服务本身的跨境转移(跨境提供) ,通过服务提供者或接受者的移动使二者接触,或通过生产服务的手段的跨境移动而在当地建立商业存在,同样可以发生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同时,由于服务具有上述性质和特征,各国需要借助国内规制的方法来管理国际服务贸易,WTO为了推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需要将成员方影响上述所有方式的措施纳入到其约束范围之内。
因此,因生产服务手段的跨境转移以及由此所导致服务提供者在当地建立商业存在而发生的金融服务贸易,虽然可能没有任何的涉外因素,但确实是适应服务的性质和特点而发生国际交易。然而,依据跨境标准,因商业存在而发生的有关金融法律关系显然不具有“国际”性。这就在活生生的国际金融活动面前暴露出了跨境标准的局限性,因此,重新定义国际金融法中的“国际”性就成为现实的需要。
如何重新定义? 跨境标准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于对国际金融关系的判别的,只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判别金融关系是否具有国际性,只需要在跨境标准的基础上将外国商业存在这种情形包括进来即可。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金融关系不仅包括有关国家的个人、法人、国家与国际组织由于从事跨境的金融活动而产生的各种关系,也包括在外国的商业存在这种形式中没有发生跨境活动而发生的各种关系。简言之,国际金融关系是具有涉外因素或通过外国的商业存在而发生的各类金融关系。
国际金融法所调整的金融关系所具有的国际性使国际金融法与国内金融法区别开来。国内金融法所调整的金融关系没有国际性。具体来说,具有国际性的金融关系由国际金融法来调整,而不具有国际性的金融关系由国内金融法调整。虽然对因商业存在而发生的各类金融关系,从表面上讲,很难分清是国内金融关系和国际金融关系,但是,只要生产服务的手段和为此进行的投资发生了跨境转移就构成国际金融关系,从而应由国际金融法来调整。
③ 什么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基本上就是谁有钱谁就是老大,他们国家调控的很少,垄断搞的多了就容易经济危机。像咱们中国,就很少垄断行业。
④ 美国韦伯斯特大学怎么样(webster university)怎么样,详细点,包括排名等等
韦伯斯特大学
学校概述:
Webster大学在学术方面享有国际盛誉,在“最优秀大学中”名列第25位,并被评选为具有“最出色的国际办学项目”的大学。Webster大学曾经被“U.S News and World Report”评为美国中西部优秀大学。该大学商学院已经连续几年被评为美国中部地区最佳商学院。并已经获得美国两大商学院权威认证机构之一的ACBSP(美国大学商学院联盟的认证)
一、 基本信息
学校网址:www.webster.e
学校类型:私立大学
建校时间:1915年
学校排名:全美一类,中西部硕士排名33
师生数量:全球各校区共有22000多名学生,班级人数15-25人;主校区全职教师171人,兼职教师1000多人,师生比1:16.
地理位置:圣路易斯郊区,密苏里州
城市介绍:圣路易斯市是密苏里州东部大城市,人口40多万,也是第3届奥运会的举办地。位于美国最长的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美国大陆本土的中央,几乎处于美国的几何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的经济发展是由东部大西洋岸向西部广大荒凉地区推进的,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人流货流也不断地从这里涌向西部地区,美国地理学家通常称这里为向西进发的门户。坐落在城市中心区的圣路易斯弧形拱门,是一个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的建筑物,也是美国向西开发的一个象征。
现在,圣路易斯城是密苏里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密西西比河畔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圣路易斯市经济腹地广大,交通和用水条件十分优越,附近地区又有丰富的煤、铁、石灰石和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多样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是圣路易斯工业最显着的特征。汽车制造业一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中期以后,降为仅次于底特律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中心。电子仪表工业和电子技术水平相当发达,埃默森电器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电子企业。
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总部就设在这里,世界上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飞船是在这里制造的,之后还制造了多艘宇宙飞船。圣路易斯的食品工业和制鞋工业也很发达,食品工业中以生产饼干和啤酒闻名全国。酿酒业垄断着全国。这里还是美国仅次于波士顿的第二大制鞋中心。
圣路易斯市属于潮湿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2度。
二、 学校概况
◆ 适宜人群:高中毕业生、本科毕业生
◆ 100多个分校遍及全球:美国、英国、荷兰、泰国、瑞士、奥地利,为学生构筑了全球化的交流平台
◆ 校园位于圣路易斯西南19公里,占地19公顷,既能方便享受大都市生活的丰富便捷,生活费用又相对低廉
◆ 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商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 小班教学,学生能得到教师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
◆ “Freshman Fly Free”项目使学生方便获得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里学习、生活的机会
四、 专业设置
◆ 本科:会计、表演、广告与市场宣传、传媒、美国研究、动画制作、人类学、艺术、艺术史与批评、音像制作、生物、新闻、工商管理、陶艺、计算机科学、服装制作、服装设计、通信、舞蹈、导演、戏剧、绘画、经济、早期儿童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英语、电影制作、电影研究、金融、法语、德语、平面设计、卫生保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历史、互动数码媒体、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国际人权、国际关系、国际研究、爵士研究、司法研究、文学、政治、数学、音乐、音乐教育、音乐剧、护理、哲学、摄影、钢琴、印刷、心理学、公共关系、宗教研究、雕塑、社会学、西班牙语、特殊教育、舞台管理、影像制作
◆ 硕士:MBA、艺术、广告与市场宣传、商业与机构安全管理、沟通管理、咨询、老年学、卫生保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国际商务、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国际关系、法律分析、法律研究、市场营销、传媒、音乐、公共关系、计算机、环境管理、金融、系统管理、健康管理、公共行政、教育、护理
来自广之旅海外留学团队
⑤ 维克多韦伯斯特的演艺经历
1973年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父亲是位警察,母亲是发型师;韦伯斯特从小活泼好动,个头也高人一等,这样的他没少因为打架闯祸让家人伤透脑筋,后来他适当地将自己过剩的精力转移到了拳击、武术等体育活动中,练就成为了一名跆拳道黑带高手。进入影视圈前,韦伯斯特曾做过股票经纪方面的工作并且拥有自己的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
一直对表演抱有理想的他来到洛杉矶后得到了在NBC剧集里上镜的机会,1999年起开始出演长寿肥皂剧《我们的日子》而成名,同时他还亮相了多位好莱坞老牌影星客串捧场的剧集《片场见闻》,在美国电影经典频道播出。
离开《我们的日子》之后,2001年起韦伯斯特在漫画改编的科幻剧《异种战士》中出演能吸收和释放闪电的“Elemental”一角。同期他性感地客串亮相过HBO热门剧《欲望都市》,并出演了史蒂夫·马丁和奎恩·拉提法主演的喜剧片《爱到房倒屋塌》和戴安·琳恩、约翰·库萨克的爱情片《征婚广告》。《异种战士》落下帷幕后他加盟《圣女魔咒》剧组,在最后几集中扮演了爱神COOP并娶回了艾莉莎·米兰诺的角色。
在2012年科幻剧《超越时间线》中饰演女主角Kiera Cameron(瑞秋·尼科尔斯饰)的警察搭档Carlos Fonnegra。韦伯斯特在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合拍的传记片《里克·汉森:龙之心》中饰演加拿大残疾勇士里克·汉森,这位轮椅赛世界冠军还曾缔造过为慈善事业轮椅环游世界的壮举并登上了中国的长城。
⑥ 经济学就业方向
个人认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经济学对社会依旧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曾经繁荣取得辉煌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积极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提出过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创造和发明了这么多科学技术,但是现代科学的诞生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的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李约瑟之谜”。
中国经济思想史也存在这样的谜团。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那么辉煌的历史成就,现代经济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或者中国经济思想为什么没有发展成现代经济科学,必须从西方引进经济学吗? 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也有一些讨论。
黄少安认为,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长期领先世界,是大规模的物博,不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所以以资源不足为前提,以竞争为主线的经济学不发达。 易纲认为中国没有成为经济科学的发源地与语言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关,与形式逻辑的不足发展有关。 从经济思想的学术背景考察,中国传统学术重视与事物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及其他事物的相互关联作用,缺乏分类细致的研究和共同语言的示范构建,影响了经济思想理论图像整体的清晰度。
其实,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蕴藏着许多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要素,孙中山在1912年也提出了“经济学在我国乱舞”的说法。
关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成果、贡献和历史地位,笔者另行用专业文讨论,这里只介绍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成果的肯定。
1911年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亨利舒格为陈熙章《孔门理财学》撰写的序中指出,儒学是“伟大的资产管理系统,伟大的道德和宗教系统”。
陈熙章学贯穿中外,贯穿古今,其专业无疑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解释儒家经济思想,为国际学术界系统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打开了大门。
凯恩斯在1912年为《孔门理财学》编写的书评中用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转换中国的货币制度和思想,指出汉代贾谊、宋代袁谢、明代叶子奇等“中国学者早就知道格雷欣的法则和数量理论”。
近代下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构成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当前国民的问题分析和理论创新基本在这两条基础上。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经济学家国情不同,西方经济理论没有向中国提供现成的答案,提出不能全面适用西方经济学,因此“创造中国独自的经济学”和“非审查度本国思想上的背景,是系统的
这种思潮至今仍在持续,呼应着20世纪340年代一些学者的学术呼吁和历史呼吁,唐庆增说:“学者注意现在中国经济组织的内容,详细调查过去中国经济思想的得失,用学说的长度创造新思想,创造现在的经王亚南也提倡设立“中国经济学”,自称“‘中国经济学,这个命题将成为我的研究中心’”。
关于是否建立中国经济学,理论界有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没有国界”。
也有学者直接反对“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提法。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适当的提法应该是创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或中国经济学派。
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已经有法国重农学派、英国剑桥学派、瑞士洛桑学派、奥地利学派、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等多种带有国家色彩的经济学派,其起伏的变迁大体上是从欧洲向美国的变迁
因此,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出色的经济学派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看现在,作为转型社会,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没有类似的经验,其市场经济的历史厚度与中国不相上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城乡
因此,建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现实经济的土壤中,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形成说明力、影响力和预测力。
那么,如何建立中国经济学派呢?
又是谁做的呢?
很明显,这应该是中国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家的历史使命。
在经济学说史上,许多经济学家向社会变革提出了理论上的创新,许多学术追随者探讨精益求精,共同推进了经济学的范式转变和革命。
中国经济学派的创立也需要亚当史密斯、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海耶克等经济学大家及其经济学学术共同体的继承、竞争、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一个经济学派的成立至少需要两大条件。
一是迄今为止在社会历史上有充分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很多先行理论要素。
例如,亚当史密斯出版《习学记言》之前的数百年间,西欧重商学派、法国重农学派等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很多理论素材。
二是经济发展实践的检查和经验的积累。 现代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商品的输出、资本的输出、产业革命的长期发展过程,它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试行错误,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源头的活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30多年,再过20年左右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实践探索,将积累足够的素材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其中有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要素和经验总结。 这将为中国经济学派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中国经济学派不是“制造独立的特殊研究壁垒”,而是根据普遍性和普遍性表现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气派。
因此,一个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二个要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三个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思想中的有益因素。
三者不能偏废,过去被忽视的中国自身固有的哲学传统和经济思想的起源需要特别重视。 正如霍奇森指出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德国历史学派一样是哲学文化的产物”,这种哲学文化是德国的哲学传统和经济学传统。
中国经济学派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需要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传统的经济思想中有一些长期留下的基本要素,其历史越深入,持续的影响力也越大。
例如,在现代经济学伦理和生态关怀的恢复趋势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义利合一的伦理养分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内涵,特别值得充分汲取。
儒学的复兴与中国式管理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西方式的资本主义?
这是韦伯的“中国宗教:
儒教与道教》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儒教伦理阻碍了古代中国的合理化经济发展,不能形成新教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
20世纪70年代,韦伯斯特的这一论断遇到了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区域经济崛起的挑战,之后形成了长期的学术争论。
余英时分析了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人精神,儒家伦理也具有新教伦理的“入世苦行”(innerworldly asceticism )属性,是“勤”、“俭”等资本主义兴起的必要条件和“合理化” 当然,他还指出,这些精神因素必须在其他客观条件,特别是经过“合理化过程”的政治和法律的适当合作下,推进合理化的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儒家伦理许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因素与一些现代性因素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儒学的复兴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儒学是指融合各家中国传统文化。 古今思想没有高低之分,论证的一致性和严密性有差异。
儒家伦理儒学的现代意义是对宏观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微观管理方面的借鉴作用。 古代管理思想一般简洁,但深刻揭示人性,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穿透时空,给今天的人们以启示。
澳大利亚学者李瑞环认为:“儒学的复兴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将带领世界走向21世纪,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
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特殊问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就能解决,需要构建中国式的管理模式。
台湾学者曾仕强对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定义是,在中国管理哲学中合理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行为特性,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是合理化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更具包容性,主张从个人修身做起,然后有资格从事管理,事业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习。
卷辨浩繁的古代古典文献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历代齐家、治国、用兵、商业创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可以给现在的管理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这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概念定义,其本质是中国文化主导的管理模式,是融合了西方优秀管理思想的中国特色管理模式。 当然,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构建,不仅要从古典文献入手,还需要着眼于现代企业的成功实践,升华理论。
反观西方管理模式,经历了回归伦理、文化的过程。
早期的产业革命空前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在“工具人”、“经济人”的行为假设下,企业管理也越来越机械化、制度化,人性异化问题越来越暴露。
为了扭转这种管理偏差,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企业文化管理阶段的发展高度,科学思维和伦理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背后有人是“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
实际上,西方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关心和重视也是从日本经济和企业的崛起开始的。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在企业文化营地模式中,通过注入儒家“仁义”、“慈爱”、“忠实”、“诚敬”等价值因素,弥补制度刚性管理不足,促进形成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文基础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曾经繁荣取得辉煌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但是,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中西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逐渐落后于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发展,未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理论。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积极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 另外,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通约性,中国经济学派应该建立在可通约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基于规范的学术话语系统之上。
这需要推进传统的范式转变。 否则,落在传统经济思想的旧发展路径上,很难进行大的创新。
⑦ 我是金融学院的 想考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或者天津大学的,我应该怎么样复习
大家的学习方法不一样,英语是靠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感,推荐扇贝网,如果你有毅力拿着韦伯斯特词典每天读背下来也会获益良多,平时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尽量能做到每天定量练习更好,
专业课不同专业考察的不一样,学校网站会列出
专业课复习这个要靠你自己了,别人的经验说多了听多了终究还是要自己去实践,坚持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坚持学习,克服自己的惰性
考研班要多比较,选升学率高的费用自然会高,但是升学率高的考研班师资雄厚,能拿到和真实考题相关的资料,加入相应的学校群问一下在读或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会有很大的帮助、
复习资料可以去考研学校的网站查询,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和书籍都会一一列出
,报名了考研班也会有复习资料
还有2年时间可以好好准备,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加油!
⑧ 上海财经大学有哪些专业适合文科生而且容易就业
上海财经大学 会计:
专业实力非常雄厚,在全国排名第一,本科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学和注册会计3个方向,而在进入国际会计学习后,又会把学生分为美国会计、ACCA和GCA几个不同的专业。
学院还与美国佩斯大学的鲁滨商学院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成功联合开展了首次经国家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会计学硕士的项目,首批在全国招收会计专业硕士(MPAcc)。上海强大经济区位优势的推动,使上海财经大学成为新生代会计名家的培养基地。
国际金融:
研究对象主要是货币、证券、股票、期货等投资产品,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始建于1921年上海国立商学院的银行系,曾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着名的专家学者,如20世纪30年代的杨荫薄教授、朱斯煌教授,50年代的彭信威教授、刘洁敖教授等。1978年上海财经大学复校以后,金融学科得到了全面振兴与发展,学术积累日渐丰厚。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的教研梯队。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是中国高校金融界的一强。
经济学:
设有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数量经济学(中外合作)、世界经济和劳动经济学4个专业方向,而且其下学科经济思想史还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逐渐与国际接轨。除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举办的经济学(数量经济方向)中外合作项目外,学院还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开展联合办学。现在,澳大利亚的顶级学院之一——新南威尔士大学主动提议要求学院向他们推荐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大学已经建立本科学生相互交换项目。
校今年将开始试点实施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目前已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美国韦伯斯特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最新试点的4个专业是:银行与国际金融、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和数量经济。今年将在这4个专业招收160名本科生。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3年的学习任务之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将被派往国外合作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或在本科学业结束之后,优秀学生将被派往国外合作学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⑨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主要内容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劳动力进行剥削。在这种制度下,以其各种形态出现的资本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可以表现为用于购买劳动力和生产材料的货币和信贷;也可以表现为有形的机器(狭义上的资本);或表现为成品、半成品的存货。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总是资产阶级所掌控的私人拥有的资本;[1]
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生产以销售为目的,出现买卖劳动力的市场,使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资本家占有资本,支配着生产过程和金融决策,经济行为以寻求利润为目标;资本之间存在着竞争,但实质上则趋于垄断。[1][2]
中文名
资本主义
外文名
capitalism
萌芽
文艺复兴时期
特点
私有制为基础
统治阶级
资产阶级
快速
导航
特征历史意识形态进步性缺陷发展方向典型国家
定义
词源
拉丁词语里“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头”,“头”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头”牛,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到了12至13世纪,“资本”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资金、货物库存、货币数量、或者货币带来的利润。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中多次使用“资本家”一词。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也在1823年时在他的作品里提到这一词,1867年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也使用了“资本家”一词来称呼资本的所有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资本论》里使用“资本家”(Kapitalist)来形容拥有资本的私人,但并没有直接使用资本主义一词,而是使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词在资本论一书里出现了2600多次。但后来研究证实马克思在其手稿中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
“ism”这个后缀可用于表示某种历史状态,某种运动,某种思想体系,或上述含义的某种综合。第一个使用“capitalism”一词的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他以此表示大量资本的所有权,而非一种生产制度。不过,第一个使用“资本主义”一词来形容生产制度的是德国经济学家维纳·宋巴特,于1902年的着作《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里。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马克斯·韦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使用这一词。
不同定义
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说法不一。
该词条使用“社会制度”定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其政治和文化等上层建筑。
1909年出版的《世纪辞典》的定义是:拥有资本或财产的国家;对于资本的占有。众多资本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上;以及,对于大量或联合的资本的权力或影响力。
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其属于“经济制度”。梅里厄姆-韦伯斯特词典里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一个由个人或公司拥有资本财产的经济系统,经由个人的决定进行投资而非经由国家的控制,以及价格、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场所决定。”英国1987年版的《牛津英语辞典》将其定义为:“占有资本的状况;资本家的身份;拥护资本家存在的制度。”
特征
主要特点
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较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生产是为了销售而不是由生产者本人使用;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交换方式是按一定的时间付给货币工资(计时工资制)或按某项特定工作付给货币工资(计件工资制);使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即便不是普遍的,也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现象。由于采取货币的形式,资本就可使其所有者握有最大限度的调度灵活性;资本家或支配着生产过程,这意味着不仅对工人的雇用和解雇有支配权,而且对技术的选择、产品的配制、劳动环境以及产品的销售也有支配权;支配金融决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主有权靠借贷、发行股票和抵押厂房来筹集资金。工人对此没有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