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家房企延期发布财报,私募大佬但斌大幅减仓
3月25日,宝龙地产和宝龙商业双双在港交所公告称,因集团未能与罗兵咸永道就双方接受的时间表达成共识,因此未能就集团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完成审核。同一天发布财报延迟公告的还有阳光100中国,其公告表示,公司将延迟刊发经核数师同意的2021年度的初步业绩公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延期友唯发布财报的房企(及其关联企业)已有新力控股、融信中国、融信服务、世茂集团、世茂服务、融创中国、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 汽车 、景业名邦、佳兆业、明发集团、宝龙地产、宝龙商业、三盛控股、阳光100中国等16家。(综合每日经济新闻)
点评 这么多家企业年报“难产”,无论是疫情影响,还是年报审计趋严,都是表象。症结应该还是在于这些房企业绩未达预期,或者存在经营困难。不过,推迟公布财报行为本身,也会有消极后果。据港交所规定,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发布未经审核的财务业绩,若连这都做不到,就得自4月1日起停牌。
我们发现,年报“难产”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不乏多家千亿房企。曾经“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一路高歌猛进,如今连年报都难产,不由让人感慨万分。当前房企融资难、周转难和业绩压力大等问题,还是要尽快改善,否则就不仅是年报难产的事情了。
3月24日,瑞幸咖啡发布财务报告。2021财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达79.65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自营门店层面利润(自营门店收入扣除多项成本费用)也首次实现年度转正,达12.53亿元。
2021财年,瑞幸咖好枯培啡在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运营亏损5.39亿元,与2020财年的25.873亿元人民币相比,营业亏损显着减少。据悉,今年1月27日,瑞幸咖啡公告称已完成资产重组,易主大钲资本。2022年3月7日,瑞幸咖啡宣布临时清算程序结束。(澎湃新闻)
点评 瑞幸咖啡不但没有倒,反而“活”得挺好,这确实出乎了很多人意料。2020年,瑞幸经历了规模相当大的闭店潮,关掉败简冗余门店之后,意外发现了自己在各大商圈的价值。写字楼里的白领,还是认可瑞幸咖啡便宜、快捷、品质尚可等特点的,这样就有大量的外卖、打包订单支撑起门店的销量。瑞幸也因此改换策略,即使缩小门店面积也要在核心商圈、写字楼密集区域存活下去,为白领客户提供高效的外卖咖啡服务。
瑞幸之前的乱局,主要是资本急于求成造成的。如今,瑞幸咖啡表现出了踏实经营的应有品质。瑞幸咖啡自营门店利润转正,也验证了门店经营模式的成功。未来逐步将这些经验复制到加盟店当中,才能真正激发瑞幸咖啡的想象空间。
今年2月,全国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了预售资金监管的基本标准。对监管资金监管额度、交纳范围、取用条件等进行了明确。而此前出台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只是对预售资金监管做出原则性规定,导致各地预售资金监管的方式差别较大。(综合钱江晚报)
点评 当前,房地产下行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在实操层面,仍然困难重重。就拿杭州来说,部分在建期房已经停工,存在监管资金挪用甚至烂尾的风险。这不是杭州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目前很多地方都爆出楼盘因为资金问题停工甚至烂尾的新闻。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之前地方相关部门、银行对开发商监管账户资金存在责任不清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当然,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要注重合理化、规范化,要明确目的是为了保证楼盘顺利交付不烂尾。地方在监管中不能过松,也不能过严,不能让开发商随意挪用监管资金,也不能因为监管过严加重开发商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如何把握原则和尺度,考验各地的管理智慧。
3月25日消息,蔚来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蔚来2021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为99.0亿元,同比增长49.1%;2021年全年营收361.4亿元,同比增长122.3%;净亏损40.2亿元,同比收窄24.3%。全年整车销售毛利率20.1%,考虑到原材料涨价的因素,蔚来2022年全年毛利目标希望在18%-20%。
销量方面,蔚来2021年共交付新车91429辆,同比增长109.1%,连续两年翻番。研发方面支出45.9亿元,同比增长84.6%。截至2021年,蔚来在全球累计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超4500项。(澎湃新闻)
点评 从披露的财报数据看,尽管蔚来还没实现真正盈利,但亏损相比前两年而言已经减少许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研发投入,在整个行业里依然是名列前茅。
不过,今年蔚来 汽车 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一方面是成本问题,如芯片的供应持续短缺、电池级碳酸锂的售价不断上涨,如何控制成本对车企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竞争对手的紧逼,像小鹏、理想 汽车 在2021年的表现也不错。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蔚来 汽车 仍然不能松一口气。
今年以来美股剧烈波动,地缘政治风险、通胀压力等因素压制市场表现,美股IPO融资活动也出现降温。根据Dealogic数据统计,截至3月22日,高盛、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银五家国际投行,今年以来从IPO获得的佣金收入合计仅为1.8亿美元。其中,在华尔街投行排名第一的高盛今年以来仅赚4818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3%。
相较来看,中国证券公司占有较大优势。IPO佣金净收入前10名中,中国券商占据7席。截至3月22日,中信证券今年以来以1.12亿美元IPO收入排名第一。此外,中小券商比如民生证券、东兴证券、安信证券、国元证券也进入全球投行IPO收入前20名。(东方财富网)
点评 2021年美联储无限QE给美股带来了新一轮牛市,美股IPO市场随之创下 历史 记录。反观今年一季度,华尔街投行就陷入了行业寒冬,转变之快令人咂舌。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对美股公司的整体估值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受此影响,优秀的公司选择等待更好的时机上市,以期获得更多融资,而一般的公司在当前市场只能选择折价发行,使得华尔街投行IPO业务急剧萎缩。
相较于美股,今年一季度A股IPO公司数量略少于去年,但整体募资规模偏大,仅中国移动一家就募资486.95亿元。此消彼长之际,中国证券公司在IPO佣金收入方面超过华尔街投行也不足为奇。
3月25日消息,自年初以来,全球 科技 股持续承压, 科技 股基金的资金也不断净流出。但最近一周,全球 科技 基金的需求回升,资金流入额大幅提高。据Refinitiv数据,自3月16日至3月23日的一周内,全球 科技 基金流入了25.5亿美元资金,是今年以来流入额最高的一周。 科技 股基金的流入,很大程度也和中国 科技 股的反弹相关。
中国 科技 股此前已经持续下跌了一年有余,但上周传出监管方面的积极信号后,促使中国 科技 股出现大幅反弹。(财联社)
点评 近年来, 科技 股的走势一直是投资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科技 股基金亦是如此。但今年以来, 科技 股基金大幅回调,不少明星基金产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股票市场行情的不景气,另一方面则是受中美局势影响,多家中国 科技 公司被美国纳入清单,由此中国 科技 股的股价在近一年来也是阴跌不断。
但从近一周的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情绪也有所回暖,加之 科技 股公司的企业估值一直处于市场底部区域附近。综合几个因素考量,市场的做多资金也就有了足够信心。
3月25日消息,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但斌旗下产品均已更新了3次净值,但几乎所有产品的净值波动都趋近于0。而其他更新净值的私募产品,受3月市场大跌影响,均出现大幅回撤。
据此推测,可能早在2月底,但斌就已经大幅降低仓位,而上一次但斌疑似空仓还是2018年下半年。当天上午,但斌通过个人微博回应“疑似空仓”报道,称报道写得比较客观。但斌进一步表示,仓位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东方财富网)
点评 但斌作为老牌私募基金经理之一,其执掌的东方港湾几乎经历了股市所有的危机。在2022年市场这轮超预期回调中,但斌又一次承受市场考验,尽管今年与2018年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斌还是采取相同的空仓策略以应对市场。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对于当前市场,有投资者认为是机会,而有些投资者则选择观望。在任何时候,这两种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反映的只是投资者自身的投资逻辑以及理念。
3月25日,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随后震荡回落,创业板指领跌。板块方面,互联网电商、农业板块大涨,房地产、中药股持续活跃;CRO概念、新冠检测等医药股回调。午后指数继续走低,创业板指盘中跌超2%。总体而言,个股跌多涨少,超2800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额基本持平,成交额达9100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报3212.24点,跌1.17%,成交额为3898亿元;深成指收报12072.73点,跌1.89%,成交额5285亿元;创业板指收报2637.94点,跌2.52%,成交额1940亿元。(新浪 财经 )
点评 周五市场整体走势较弱,上午银行、券商出现护盘动作,未能得到市场响应后两市一路走低,整体市场承接力量较弱,缺乏主动性买盘。从技术上看,三大股指在此位置虽有支撑,但支撑不强。不过如果周末消息面没有明显改善,市场短期信心不足的问题恐难以解决。
在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之前,市场的短期波动更多是由当下情绪面的因素导致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望天边云卷云舒。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市场的起伏不定,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寻找属于自己的定盘星。
文中股市、基金、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财经日日评"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9/f80028095a41ac3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栏目主编 | 魏英杰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Ⅱ 阶段性卖出策略利弊分析
股票市场中存在着各种风格的投资者,有的擅长技术分析,有的专心于价值投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投资者买入其所看好的股票后,必然面临着如何卖出股票的难题。俗话说的好:会买是徒弟,会卖才是师傅。阶段性卖出作为主流的卖出策略有必要分析其利弊,进而提高投资者的操作水平。
阶段性卖出就是投资者将持有的股票卖出,以期将来在价格低位再次买入,从而赚取差价和规避风险的行为。通俗的讲,就是大波段操作。当股票被高估时,投资者为了能够及时获利了结以及规避潜在的风险,选择暂时性的卖出,待到股票价格真的下跌后再次买入,从而实现了一个完整的阶段性卖出交易策略。
阶段性卖出作为阶段性交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显区别于 买入并持有 的传统价值型交易策略。费雪说过: 如果当初买进股票的时候,事情做得正确,则卖出时机几乎永远不会到来。 众所周知,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伟大实践者和成功者,秉承了这种长期持股不动的传统价值型交易思想。他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以伯克希尔的市值完美地诠释了这种交易策略的优越性。但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采取了阶段性卖出的交易策略。股市的规律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御槐投资者都是亏损的,这就证明了在一定程度下,投资缓稿者鲁莽地应用这种阶段性卖出的交易策略有其不合理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交易模式的种类。我们认为,市场上存在着四种交易模式,即价值型买入、投机型买入和价值型卖出、投机型卖出。所有的交易都是这四种交易模式的随意和刻意组合。
当投资者因股票估值过高而选择卖出,进而又立即买入低估品种,那么其交易仍旧是基于价值为基础的价值型卖出行为(资本在不断地循环使用)。当投资者因股票估值过高而选择卖出,期间资金的使用停滞了一段时间,资金未能进入到生产领域,就无法形成资本,也就无法享受资本增值和正复利回报。那么其交易是基于投机为基础的投机型卖出行为。
多数的投资者往往采用的是投机型卖出的交易模式,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必须要由股票更好的成长性来弥补,这对投资者的选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是从资本的使用效率角度来说明其操作的不合理性。
每次投机型卖出后,随着资金停滞时间的增长,导致了潜在股票所需成长性的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追赶上价值型卖出策略的收益率水平。
其次,如果仅仅从静态的角度看阶段性卖出而不考虑全局交易和交易全局,那么投资者缺少的是战略性的指导思想。其中,全局交易是指动态地进出相同的股票。交易全局是指动态地进出不同股票。如果交易时注意到了局部和整体、静态和动态、战术和战略,那么头寸组合的弹性就比单次单只股票交易的弹性大很多。
我们观察发现,多数的投资者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随波逐流,缺乏必要的投资计划。这是他们无法合理运用阶段性卖出交易策略的又一关键原因镇哪友。
当股票价格被高估到何种程度时应该减持?我们对于股票价格被高估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认为是短期的高估,通过企业自身的高成长性,动态地看是可以化解的,也就没有必要卖出。如果认为企业的成长性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提高,那么高估的股价迟早会回归价值中枢。我们必须坚决的卖出了结。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把握高估值股票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非精确的定量计算。其中掺杂了个人的性格、感情等主观因素。近日,着名的价值投资者但斌先生在博客中也透露了对于卖出云南白药(000538)股票的遗憾。四五十倍的市盈率对于一个成长性尚不确定的医药企业来说可能有虚高之嫌,况且当时的市场中存在着成长性不确定,而更低估的股票,又有多少投资者会持股不动呢?自从但斌先生在卖出该股之后,股价再也没有落入合理的价格区间内,也就失去了再次买入的机会。
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学习并掌握 阶段性卖出 的解决之道,我们认为最初建仓时所买入的价格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潜在收益。巴菲特说过: 一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本金亏损,二永远不要忘了第一条。 低估的价格给了投资者足够的安全边际,那么股价的高涨不再是买卖股票的先决条件。鼓励并引导投资者去把握企业经营、市场环境、行业前景等深层次问题。在股价和基本面的相互作用下,投资者才能更好的完善阶段性卖出策略,树立起正确的投资观。
Ⅲ 私募大佬但斌清仓“割肉”,这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私募大佬但斌清仓“割肉”,这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在A股的下跌行情中,有私募基金直接击破止损线,也有私募基金因跌破预警线被迫减仓。私募大佬但斌在低位清仓了,还有不少机构都大幅度减仓了。我们在股市中待久了之后,就会发现一点:比起短期赚多少而言,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长期活下去!退潮时,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我们有没有一个长期持续稳定盈利的系统?股市真的是一个“剩者为王”的地方。私募的客户群体其实就是高净值的散户,客户多空倾向对产品本身的影响比公募大得多,有时候一个私募基金产品的客户可能就几个人,一直跌没人心里受得了,毕竟还有涨的股票和板块,客户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问怎么天天跌怎么不调仓怎么不换股怎么不早跑,催的都是命,你卖还是不卖呢?
Ⅳ 但斌的主要着作
《时间的玫瑰》2007
在喧嚣的中国股市里,他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在他眼中,价值投资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哲学。
“不知道现在是大牛市吗?还做长线?不是傻了吧你?”2007年9月,当上证指数成功站上5000点时,人群中流传出这样一种声音。中国股市持续高歌猛进,彻底点燃了老百姓的投资激情。人们忘我地低买高卖、追涨杀跌,不知疲倦地享受着套利的乐趣。
然而,在红红绿绿的缤纷色彩中,却有一个人不为所动。他手上操作着数亿资金,但一切股价的起伏,仿佛都与他无关。在波段理论、图形分析等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只有他,把投资上升成为一门哲学。
在喧嚣的中国股市里,他似乎更像是一个孤独的另类。这个人,就是私募基金深圳东方港湾公司董事总经理——但斌。
亏出来的哲学
刚到不惑之年的但斌,已经在中国股市摸爬滚打了15年。坐在诺德金融中心办公室里,他所展现出来的气质,更多是一分从容与淡定。尽管哪怕百分之一的股价波动,为他带来的损益,也许是几百上千万的数字。
“所有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亏钱亏出来的。”在但斌15年漫长的投资生涯当中,有三次惨痛的失败让他记忆犹新,而正是这些教训,奠定了他今天的投资哲学。
1992年,年仅25岁的但斌,大学毕业不久,就踏上了南下深圳的道路。1992年8月的股票风潮,很多人抢购原始股。这是但斌第一次感受到股票市场的刺激,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能挣钱。
正好当时公司老板拿出50万,让他帮忙做股票。当时的股价一个劲疯涨,包括所有的垃圾股。初次尝试,就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斌手上的50万,很快变成250万。他的胆子开始大起来,什么样的股票都敢去做。
没想到在一路风光之时,风暴不期而至。1993年,偶然听到一个着名股评家说“深深房”有重大利好,于是,但斌迅速把宝压在了这只股票上面。原本他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从一进去,股价就开始暴跌。不但把以前赚的钱全部亏进去了,本钱也亏了很多。
那个时候的200多万,不是个小数目,尽管不是亏的自己的钱,也足以让他难过万分。那段时间,但斌亏得精神恍惚,连自行车都骑不稳。“我想现在很多投资者也是这样,听到一个消息,马上去买进,实际上这是风险最大的事情。”但斌说,从此他再也不相信道听途说的所谓“消息”。
随后,他迅速重整旗鼓,转战期货。在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他把100多万资金做到了1000多万。然而随之而来的“327国债事件”,但斌手上所有的单子被强行交割,再次让他赔了个精光。
“投资者总要不断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危机。”一夜之间,不可思议地从1000多万到一文不名,曾经经历的巨大落差,使但斌对于风险的认知与众不同,“就像189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到现在不知翻了多少倍。但这期间,它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因为有危机,我们就不去投资吗?”
从1995年到2000年,但斌手上的钱越来越多。那时候,他主要依仗图表分析和基本分析,这让他以为,技术分析是万能的。就在这时,一只叫做“华工科技”的股票,进入了但斌的视野:技术面和基本面都非常良好,进入的仓位也很合适,预期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于是他下了重注。结果这一次,他被表面数据蒙蔽了,投资的4000多万资金几乎亏损了一半。
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但斌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益?靠“内幕消息”?靠波段靠周期?靠技术分析?显然这些都不可靠,它们能让你快速积累财富,却也可能转瞬间让一切灰飞烟灭。那么,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怎么做?
想成功,与成功者为伍
2003年,但斌来到香港。这是他从事投资的第10个年头,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第一次开始关注企业本身。
但斌在香港选择的企业,将来会赚多少尚在其次,他的首要要求就是从长期来说,至少不会亏钱。因此,但斌投资了几只高速公路、以及同仁堂科技,这些股票后来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从投资高速公路开始,但斌赚了很多钱。他慢慢知道了选择真正的好企业投资,才是成功的关键。后来,但斌买进了张裕,并一直持有到现在。
“张裕的领导者,在他们做IPO的时候差不多持了1亿市值的股票,经历2006年整整一年到现在,差不多涨到7、8亿了。原来这些管理层,要想从那个企业中获得一点好处的话,浑水摸鱼更好办。”对此,他解释说,“但当他拥有股权的时候,他只需要把这个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大,这些管理层就会变得非常非常有钱。那么,这些掌握几亿十几亿上百亿资产的管理层,碰到这样一个时代,他会把很多社会资源向企业里集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问题的关键就是:选择一个成功的企业,与它共同成长。
在过去10年当中,美国股市表现出色的有房地产、金融服务、银行、零售、保险。实际上在中国,去年这一波很大的行情中,也是类似这样一根主线。选股票就是要选中国最好的行业,以及这些行业中最强的企业。
“投资这样的企业都不赚钱,那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股票能赚钱。”但斌笑道。因此在他的股票池中,他挑选了茅台、云南白药(29.65,0.00,0.00%,进入该吧)、万科、招商银行(38。
那么,好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好企业的市场宽度和广度要足够大。要能够抵御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这企业的产品一定要能够提价,如果提不了价,那么投资可能会发生很大风险。比如说茅台在1970年的时候它可能卖7-8块钱一瓶,从70年代到现在,30多年的茅台提价幅度是惊人的。
还有,某种意义上的“不死企业”,这种企业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另外要有足够的净利润,最好是轻资产的。比如说像茅台,当地的赤水河水加当地的高粱酿造,成本9万块钱每吨,去年卖61万每吨,可能在未来的几年要卖72万每吨,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就会给企业带来不断的现金流。
在但斌看来,选择了好的企业,即使在熊市中一样能赚钱。这一点在但斌投资贵州茅台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在2003年就大胆买入茅台,现在已经获得了十几倍的收益。
“什么时候买进这些股票?”但斌说,“过去十几年之间,在万科任何一个历史高点持有,到现在都是很大的回报。”
对于市赢率,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假如一个企业市盈率现在是50倍,如果它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仅仅三年之后就会降到15倍,处于一个较低的估值。根据他的研究,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股价基本上都是成45度的斜率往上走的,“真正的好企业,从长期来看,是绝对不会套住投资者的。”
乌龟式投资策略
“买最好的企业,长时间坚持持有”,这是但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投资的时候,他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市场分析专家,也不是宏观分析师,或者证券分析师,而是企业分析师。因为他相信,长期而言“股票绝不可能表现得比企业更好”,选择杰出企业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在但斌的投资哲学当中,有这样一条:像乌龟一样去投资。在成立私募基金公司的两年当中,他经历了中国股市由“熊”到“牛”的巨大转变。有的基金公司在这两年的回报率是20倍,甚至30倍。但东方港湾的回报率仅为10倍。在购买自己的信托产品之前,他都会向客户说明:我们拒绝炒作短线与市场热点,我们不会承诺能让您快速致富。
在但斌看来,那些回报率超高的基金无异于一群兔子,而自己则更像一只乌龟。“既然是比赛,那么只有跑完全程才有可能会胜出。兔子虽然跑得快,但它的寿命没有乌龟长,所以最后胜出的一定是乌龟。”所以他从不与其他公司比业绩,总是默默地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会是乌龟?第一,乌龟能耐得住寂寞,慢慢地爬,稳稳地前进,最终会走得更远;第二,我们称胆小鬼为“‘缩头乌龟’,尽管是贬义词,但乌龟有坚固外壳,每当听到风吹草动,便迅速将头缩进壳内,规避风险。乌龟的风险意识与本能是值得我们投资时学习的。”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斌很郑重。
为了规避系统风险,但斌在选择股票时,会投资几家相互不太关联的优秀企业。同时他深知,尽管可选择的公司不少,但真正杰出的企业却并不多。所以他采取了“相对的集中”策略:消费品、金融、地产等几个行业中最优质的企业。“多做多错,每年持有1只股票,和同时持有50只股票,明显前者赚钱的概率大。”
寻得价格合理的卓越的企业,自然会买进,那么何时卖出呢?理论上讲,好企业最好永远持有它,但斌选择卖出的时候只是在它被市场高估太多;或者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及发现了更好的企业。
在东方港湾投资的整个过程中,但斌卖出股票的情况寥寥无几。“深赤湾、盐田港(15.61,0.37,2.43%,进入该吧),云南白药和张裕减持了一些,但是张裕B(47.110,-1.39,-2.87%,进入该吧)股没有卖,更早的时候还有深南电。其实这些股票也还是不错,主要是估值原因。其它股票更有吸引力,就换一下。”他认为,如果真的能够发现非常伟大的企业,不断带来惊喜,为什么要卖掉它?卖掉之后想再买回来,很有可能意味着机会的丧失与成本的上升。
在投资中,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找到好企业,长期持有”,看上去很简单,但人们总是想快一点赚钱,再快一点。对此,但斌打了个有趣的比喻:一个和尚去面壁,一直坐在那里,10年、20年,他就成了高僧,可是有多少和尚成了高僧呢?打坐是多简单的一件事,但坚守下来又是那样困难。
香港1977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中,早期有几百家上千家房地产企业,后来只剩下一些大企业,现在香港大的地产企业两三千亿港元市值。房地产企业的长期趋势是越来越集中,现在万科是300亿元左右市值,如果说10到15年后万科还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5000亿元的市值很正常,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将万科的股票从现在一直持有到15年之后?
做一只与时间赛跑的乌龟
在过去60年中,美国的通货膨胀是1000%,英国是4000%。通胀是必然的,它无声无息地吞噬人们的财富。怎样来抵抗通货膨胀,通过什么方式保值增值、延续财富?要持有什么样的资产度过漫长的岁月?我们要持有什么样的资产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财富不受损失?对此,但斌有着自己简单而深刻的理解。
实际上,在过去的100年当中,美国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10.4%,它其中5%是来自分红,4.8%是来自盈利的增长,只有0.6%来自市赢率的变化,也就是股价的涨跌。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并不看重分红和企业内生性增长,他们盯住的是0.6%股价的波动,长期来看,这是没有价值的。因为短期的波动,很快就会被长期的曲线所抹平。
但斌看来,大起大落是投机,而持续盈利才能称为投资:财富管理不是半年、一年、几年,是一生的、甚至是穿越几代人的一个目标。而要真正做到投资而非投机,最重要的就是,把财富交给时间来增值。
“我不是在与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那些投资者赛跑,我是在孤独地与时间赛跑。”但斌说,有些投资者总是企图把别人口袋的钱,赢到自己口袋里来,把股市看成是一个赌场;他们始终没看到,股票本身就能带来利润,这是一个正和博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人生常常是在得不到时的痛苦与得到之后的厌倦之间徘徊,这样的人其实总是有很多短期的目标,所以才会不断重复痛苦与厌倦。在但斌眼中,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它可以让人摆脱这种低级循环。
《时间的玫瑰》增订本,在封面和作者简介上我删除了“华人杰出投资者”的说法,在第1版时,我曾经去掉了许多夸张之词包括“华人杰出投资者”也曾极力想将它拿掉,一方面我希望“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想让《时间的玫瑰》随着时间静静流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距离这个目标非常遥远,但拗不过出版商的坚持,因此只能在增订版的时候,将它回归到我想要的平常人状态。我用了一句话来替代 ——“投资考验的是我们思考的极限——一种蕴涵在心灵深处的力量。”这也是我对投资到目前为止,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时间的玫瑰》增订本删节了几篇文章,新添加了约16篇文章,谈估值、风险和人生感受的各有几篇。
Ⅳ 逼得“私募大佬”但斌接近清仓的理由是什么
私募清仓弊李嫌的理由就是水平差,跌到清盘线被迫清仓。但斌是人不是神,他清仓了除了水平差没其它理由,天天都有扰凯涨停板,他没能力抓到,不用过度解读,不就是个大散户吗?还能左右市场。
私募是喝公募的血长大的!!(过去是它们有私下交易!私募拉高股价,公募接盘!!公募的钱走基民的血汗钱,公募亏了和那帮高管没关系!!!)现在这套把戏人人皆知!!!所以私募所为的大佬从神坛跌入了!!!凡人一个!!!
我是上海 科技 创业板的用户,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用户,上海股票市场100万资金的大户,私募基金是很愚蠢的, 上证指数 3000点以上是高风险区,机构是根本就不能玩的,贪婪使这些机构丧失了人性,丧失了最起码的理智挺而走险,大资金不适合在上证指数3000点以上投资,否则只会是亏本的结局,他们一开始就注定的是亏本的结局,他们没有明天,他们没有未来,他们注定了就是亏本的结局。
上证指数3000点以上是高风险区租手,机构最好不要投资,投资股票市场只有一种结局,亏本的命运,亏本的结局,大资金不适合在上证指数3000点以上投资股票市场,只适合小资金快进快出,游击作战,不适合大资金,他们唯一的结局就是亏本的命运。
机构的资金:特别是大资金不适合游击作战,游击作战只限于100万的资金,大资金船大不好掉头。
更别说每天抓涨停板,如果是上百亿的资金,每天抓涨停板,还涨停了,卖给谁呀?资金量巨大不适合短线,只适合做趋势,只适合上升趋势线。
今年一月份就注定了下降趋势线,一月份就知道是这种情况,下降趋势线,少碰为妙。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谢谢,也祝你每天有个好心情。
大家都不看好股市,买基金的血亏,要赎回,谁还愿意购买新基金?新股发行太快太多,大家都在观望,不愿进入股市,如果股市再跌私募就要清仓了,市场还得跌!
追涨杀跌
看了这则新闻,直接感受是:
1.要什么自行车嘛!
2.价值投资就是个笑话。
3.路线错了,就会有和其他富豪一样的麻烦。
4.公募基金就是市场里的冤大头。
谁逼他们了!恐怕是他们另有所图,合伙想把市场搞乱吧!看基民还买基金不[发怒]
但总清仓也是被迫的,但总是做长线的不做短线,这次开年外资精准做空中国股市,看管理层出手了吗?既不降息也不救市喊喊口号有甪吗?大不了总崩盘重回两千多点重头再来留得青山在不l没柴烧
现在我认为最好的投资就是空仓,现在行情就这样了,没有实质性利好政策扶持股指冲过3300点都很难,做多能力已经枯竭(现在市场里也只是存量资金的肉搏),更别说走什么牛市想都别想!
熊市清仓休息了,休息也是一门艺术!
Ⅵ 但斌回应空仓传闻:仓位是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透露了哪些信息
市场有消息称,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仓,上百只产品净值几乎零波动。第一财经记者电话联系了但斌,但斌回应称“仓位应该是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
但斌表示,经过08年与白酒危机之后,在我们卖出原则里面加了一条“遇到系统性风险”也会考虑卖出暂避,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及之后的衍生风险是我们的聚焦点。当然也包括其它一些思考。但斌所在公司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方面表示,在俄乌冲突伊始预判市场风险后总体是都做了比较严格的风控措施,以风控为先,谨慎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
其实每次重大决定都不容易,都要付出非常的“心智”,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与结局……东方港湾经过08年与白酒危机之后,在我们卖出原则里面加了一条“遇到系统性风险”也会考虑卖出暂避,18年修订的《时间的玫瑰》里面也有谈及。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及之后的衍生风险是我们的聚焦点,当然也包括其它一些思考……
从2021年2月始至2022年2月,整整一年我们的A股与港股投资做的非常不好,我常常自责也经常反思、思考――投资理念交织社会环境的变化该如何进行投资取舍……但斌微博还进行了备注:特别说明的是东方港湾部分产品可以做雪球结构的,我们做了大部分是纯美股的雪球。
Ⅶ 业绩不振、形象受损,私募大V但斌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
但斌走到这一步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麻烦,有大家都清楚的“空仓”之争,还有他的个人账号平台也都被禁言了,再加上他的业绩下滑,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但斌进入困局。
成为网红
但斌成王网红的机会在他坚持投资茅台,经过当时大鹏证券的反对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己创业。他开始向朋友那里借了一笔公司的启动资金,成立了自己的东方港湾投资公司。由此开始了他长期投资茅台的时代,在大家都不看好茅台时,但斌通过自己的投资经历告诉了大家他卓越的投资眼光。这就样一次次的投资战绩之下,但斌的投资名气也就一点点的出来了,他也彻底成为了网红。
收益下滑
但斌公司今年的收益相比往年总体来说下滑很明显,就连但斌一直力推的茅台股价也在下滑。如果不能继续为大家带来收益,那但斌的形象挽回会不太容易。
Ⅷ 百亿私募大佬罕见空仓,但斌对此是如何回应的
百亿私募大佬罕见空仓,但斌对此是如何回应的?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更有私募投资表明,现阶段销售市场大概率早已进到底端地区,稳中有进以后会摆脱分裂市场行情,要坚定不移拥有高品质财产。希瓦梁宏表明,股票型基金项目投资是未来十年最好大类资产配置,假如以更长久的目光来对待销售市场,那最好是的对策便是高仓位+长期性拥有高品质企业。
也是有千亿私募投资在现阶段定位点发售新品。正圆项目投资廖茂林的股票基金在上年10月开展了全销售市场封闭式,在2022年3月份趁势发新基,廖茂林觉得,2022年的股市跟2020、2021年较为相近,会是一个“上面有顶,底下底”的结构性行情。2022年更像2020年,但是比2020年好些做一些。目前股市早已处在相对性较低的部位,心态实际上释放出来的差不多了,最焦虑的过程中也早已以往,后面下挫室内空间并不大。
Ⅸ 空仓传闻之下,大佬但斌紧急回应称仓位大概10%左右,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私募大佬但斌因为疑似空仓而登上了热搜。对此,但斌最新回应称:“仓位应该是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资料显示,但斌的投资风格为价值风格,主要拥抱具有成长的核心资产,代表性投资股包括白酒龙头股和互联网龙头股等,涵盖A股、港股、美股。今年以来合计有532只私募产品清盘,提前清盘的多达498只,其中包括51只百亿私募旗下私募产品。
只有抑制大资金的投机,大股东的增减持,才能有慢牛,长牛,小散户的行为,是受主力资金们的引导,一直说教育投资者长线投资,结果大资金都在高抛低吸,而他们有信息优势,特别是大股东,高抛低吸大概率是盈利,而散户就输在追涨杀跌了。不盈利不用交,而且可以用来弥补后面的盈利,就像企业所得税一样。
Ⅹ 但斌称并没有清仓只是仓位比较低,减仓是常规性操作吗
减仓是非常常规的操作。
我们在进行股市投资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大佬进行减仓的操作,其实他们减仓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之后带来的风险,因为一只股票在上涨到一定界限之后,股价便很难再继续攀升,因此高手们一般会在这个时候分批进行减仓来降低之后带来的亏损。适当的减仓也就意味着落地为安放弃大资金的博弈,选择及时获利出局,这种操作在获得丰厚利润之后是很容易见到的。
1.但斌所操作的私募基金这几年来波动性非常小。
减仓是非常常规的操作手法,一般用于股票上升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当一只股票处于下跌阶段时,我们可以选择分批加仓以此来博弈在之后股价上升过程中带来的利润。这种加仓与减仓的操作手段在股市当中是非常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