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李嘉诚长江集团股票市值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李嘉诚长江集团股票市值

发布时间: 2023-06-18 23:38:38

① 李嘉诚旗下公司上市暴涨,目前李嘉诚的身价有多高

他从前当了亚洲首富和我国首富几十年,现在的我国首富马云,许家印,马化腾的身价都在400亿左右了,那么李嘉诚真的资产缩水了仍是现已藏富了呢?李嘉诚也从前表明过,他们对首富的头衔现已失去了喜好。

李嘉诚现已退休了

现在假设李嘉诚父子真的私有化长实,那么他们也将大赚一笔,等于说他们将用几百亿的资金就就可以控制几千亿的资产。看到李嘉诚这些扑朔迷离的资本运作,你不得不佩服他,难怪许多人说李嘉诚才是真正的华人首富了。其实不仅是华人首富,就是放眼全球也没几个人可以跟李嘉诚相提并论了。李嘉诚善于藏富,这是潮汕富豪的特点,他们都喜爱闷声发大财。

李嘉诚在财富榜上的身家是300多亿美元,其实是大大被压抑了,假设李嘉诚愿意把市值释放出来,那么他的身家将大涨两三倍。这还不算上李嘉诚许多没有上市的资产。李嘉诚从商60多年,阅历了风风雨雨,真正的实力怎样是晚辈们可以相提并论呢?

② 长江实业总市值8050亿,李嘉诚持有40.34%股份,为什么他的财富排行资产却只有200多亿美金呢

因为控股和个人持有股份的定义是不同的,他的股份不都在自己名下。

打个比方:
长江实业市值4000亿,拥有子公司40%股份记黄埔(市值4050亿),所以长江系列的公司市值8050亿。
李嘉诚持股长江实业40.34%,只计算长江实业1600多亿港币,子公司大部分股权不是他的,他只是最大股东。

类似于长江集团这样的大型集团如果出售股份话不能一次性出售,董事会会规定每个人每年可以出售多少的股份。

③ 李嘉诚控股哪几家上市公司,业务范围有哪些、集团的总市值是多少

李嘉诚现在控制长江、和黄、长建、港灯四家上市公司,业务范围由地产、电讯、货柜码头以至超级市场,十分广泛。计至2000年2月15日,其集团总市值达80600港元。

④ 谁清楚,李嘉诚蛇吞象,当初6亿是如何60亿和黄。我很想知道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六十多亿港元。而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诚不但控得和黄,还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誉为“超人”。和黄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诚退出九龙仓角逐,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本港零售业。初时规模名气不大,远不可与怡和、置地、邓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战前,和记有下属公司20间,初具规模。

黄埔船坞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长在铜锣湾怡和码头造木船。船坞几经迁址,不断充资合并易手,成为一间公众公司。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三大船坞,形成维修、建造万吨级轮船的能力。除此,黄埔船坞还经营码头仓储业。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本港英资四大家族。20世纪60年代后期,祈德尊雄心勃发,一心想成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冲天,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坞、均益仓、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小公司归于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去发展。腾出的地皮,用来发展黄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厦等。祈德尊满天开花大兴土木,地产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

传媒说祈德尊是个“食欲过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鳖”。他一味地吞并企业,鼎盛期所控公司高达360间,其中有84间在海外。祈德尊虽长有“钢牙锐齿”,“肠胃功能”却太差,“腹泻不止”——不少公司状况不良,效益负增长,给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从事股票投机生意,以其暂获弥补财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投资过速、战线过长、包袱过沉的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

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志着祈德尊时代的结束,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韦理有“公司医生”之称,但他一贯是做智囊高参辅政,而从未在一间巨型企业主政。又因为祈德尊主政时,集团亏空太大,公司医生韦理上任,未见其妙手回春——和黄的起色不如人们预想的好。

乘虚而入,是战场常见并有效的战术。李嘉诚在觊觎上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和记黄埔。 他放弃九仓,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和黄。 舆论皆说,和黄一役,足见李嘉诚是聪明绝顶的人。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必有一番血战恶战。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抗反击。身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黄集团,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照顾并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李嘉诚权衡实力,长江实业的资产才6.93亿港元,而和黄集团市值高达62亿港元,蛇吞大象,难以下咽。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本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本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

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之时,他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

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着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二十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华人行21楼长江总部会议室,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持稳的李嘉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

“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李嘉诚被和记黄埔董事局吸收为执行董事,主席兼总经理的仍是韦理。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飚升25.69点,成交额4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39.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大班韦理,会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

⑤ 李嘉诚股票

主要有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上市公司,涉及房产,建设,通信,港运,医药,能源,金贸等等领域。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李嘉诚家族在A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长园集团(600525)。李嘉诚拥有的上市公司如下: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香港电灯、赫斯基能源、长江生命科技、TOM集团、和记港陆、和记国际电讯及英国上市的和黄医药。
拓展资料:李嘉诚,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1996年分拆长江基建集团上市。目前集团在全球41个国家投资经营,总员工人数超过16万名。李先生一向的经营宗旨是“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

⑥ 李嘉诚所属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地址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Cheung Kong (Holdings) Limited

主席 : 李嘉诚(Li Ka Shing)
电话 : (852) 2526-6911
地址 :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长江集团中心7楼
7/F, Cheung Kong Center, 2 Queen's Road, Central, HK
网址 : http://www.ckh.com.hk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实)为长江集团的旗舰。长江集团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国企业,集团在香港的成员包括四家同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长实(股票代号0001)、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票代号 0013)、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号1038)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号0006);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号2332)、和记港陆有限公司(股票代号0715)及TOM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号2383);以及在创业板上市的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号8222)及TOM在线有限公司(股票代号8282)。截至二零零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长江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联合市值为七千零三十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约百分之九。

长实是一间地产发展及策略性投资公司。长实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在本港拥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业。在香港的每十二个私人住宅单位中,便有一个由长实发展。为了达致为客户提供优质生活的目标,长实一贯的政策在于不断提升质素及推陈出新,以迎合地产市场上日新月异的需求及潮流。

长实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黄)的主要股东,占其百分之四十九点九权益。和黄建基于十九世纪,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之跨国综合企业,在全球五十二个国家经营五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与能源及基建。

二零零零年,长实开始涉足生化科技行业,业务覆盖了提升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两个层面。由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命科技)开发的五大产品范畴分别为: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环境治理(Bioremediation)、护肤(Dermatologicals)、保健(Nutraceuticals)及医疗(Pharmaceuticals)。 长江生命科技于二零零二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创业板上市。

长实并持有一系列的资讯科技及互联网有关投资项目,包括:TOM集团有限公司、iMarkets Limited、滙网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信息有限公司、Priceline.com、Critical Path, Inc.、 志鸿科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经络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及北京网联无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