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哪些金融机构不可以投资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哪些金融机构不可以投资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6-04 03:16:25

❶ 银行可以持有股票吗

不违法,这就是你说的这一条中写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除外。而且现在银行可以设置理财子公司,子公司是可以参与证券投资的!

❷ 【急求】为什么我国商业银行法不允许我国银行投资股票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不允许商业银行在境内从事信托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同时又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根据相关法规,我国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商业银行业务:(1)可以在境外从事全能银行业务;(2)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如发行金融债券,兑付政府债券,代理保险业务等;(3)推进金融创新,注重发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如开辟有关企业并购业务、客户理财业务、项目融资业务、券商资金结算与清算业务等。在法律明确放开投资限制之前,商业银行一定要积极在上述几方面中拓展业务并设置相应的机构及配套体系,以积累更多的投资经验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❸ 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要禁止贷款炒股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奉劝大家永远别借钱炒股,自然就是包括贷款来炒股,不然只会害人害己。

至于为什么禁止贷款炒股当然是有原因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3.个人角度

股票市场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市场,而在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有95%都是亏钱的,炒股能力都是非常弱的。

再度加上股票市场风险巨大,股市风险时刻存在,而且风险无法预测。如果个人再度贷款就是等于加大杠杆的力量,进一步加大个人炒股风险。

所以为了每个股民投资者理性投资,不要拿炒股当作赌博,同时也为了保护个人利益,禁止贷款炒股是最好的。

综合上面关于为什么禁止贷款炒股的问题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禁止贷款炒股归根到底就是保护金融机构和个人利益,同时也是避免金融市场,避免股票市场高风险,只有禁止贷款炒股对你我他都是最好的。

❹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币有价证券”怎么理解。

这里说的股票仅指以人民币标价的A股
外资银行和外资参股的金融机构不可以买卖A股的股票(QFII 即境外合格战略投资者可以少量参与A股) 但可以买卖国际板包括B股 H股的股票 这些股票都是以美元或港元 即外币标价的
至于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是绝对不允许外资参与的 外资只能参与一些外币债券和外币可转让存款单

❺ 银行为什么不能单独做股票业务

国际金融领域,一直有“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种模式。欧洲大陆国家的金融机构,多采取混业经营模式。美国从1933年格拉斯‧迪格尔法案颁布后,采取分业经营模式。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规定,我国采取分业经营的模式。

1986年,英国开始金融体制改革,将金融监管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金融机构业务可以混业经营。

1996年日本效仿英国,提出了日本版本的金融体制改革,其中也包括混业经营的改革。日本金融改革法案,在2000年1月1日开始陆续施行。

1999年11月,美国克林顿总统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将实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迪格尔法废除。新法案放弃了分业经营限制,允许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我国目前还是采取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国家。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还限于传统业务,而不允许经营证券投资与信托业务。我国对经营范围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的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同样,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也是按照分业经营来制定的。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前者的业务范围比较宽,可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等。经纪类证券公司只允许专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不能做自营业务。为了防止其他资金流入证券市场,法律还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

目前,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证券市场资金渠道多元化探索,采取了放宽的政策。现在,政府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间接进入股市,也允许银行资金通过股票抵押方式,对证券公司提供融资。还允许包括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行证券投资。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反映出金融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反映出各国政府对金融风险的不同处理哲学:分业经营的哲学是避免风险,而混业经营的哲学是管理风险。如何对待风险,除了政府之外,还要依靠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金融机构监管人员的监管经验,金融市场投资者的理性与成熟程度。分业经营对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监管人员经验、投资者理性程度的要求低一些。而后者的要求条件似乎更高。

我国金融业将来是否能够搞“混业经营”,要看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成熟时,再提出改革并不晚。

❻ 在银行可以买股票吗

银行不能买股票。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地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虽然商业银行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成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东,如商业银行可以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企业的不动产或者股票,从而成为其股东,但同时商业银行法也规定因上述原因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股票,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予以处分。

股票购买一般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开完户以后,可以通过柜台、网络、电话进行买卖,目前一般采用的事网络和手机进行买卖,只要户开好就可以操作。

(6)哪些金融机构不可以投资股票扩展阅读:
买股票的技巧有哪些?
买股的技巧有很多,但我看要概括为四个字就是“买股不急”。
所谓买股不急就是,买入股票一是要先观察一下再下单,要像开车一样“一慢二看三通过”,如头一天选中一只股票,第二天开盘后,先看大势,看大势可不可以操作;二是看股票开盘是高开还是低开,在弱市中切记不要追高,只要高开就放弃,强势高开超过3个点最好也不要追了,等回调时再择机杀入;三是看主力资金流向,借助软件看主力资金是净买入还是净卖出,净卖出且量比较大,就只能放弃。
买入股票还要注意看均线形态,一般脱离开5日均线过高的股票买入一定要慎重,如果坚决看好这只股票,要等这只股票回踩5日均线的时候再买入,如钱江水利上一交易日就回踩了5日均线,如果上一交易日在5日均线上买入这只股票,今天逢高抛出一定会赚钱的。
买股票的技巧:等。1。要能等,一定要等行情来就开始买卖。一般说来先看成交量,指数大跌且成交量降到均量一半以下时,买进风险很低,这叫九生一死,此时买股赔钱风险只有10%。反之,指数上涨且成交量降到均量一半以下时,买进风险很高,这叫九死一生,此时买股赔钱风险高达90%。大抵状况如此。具体状况可以跟网络知道高手们请教。
买过的技巧:不能贪。可以不停利,但一定要设停损。自己订一个标准,一定要砍仓。20几年来我在市场看过多少赔大钱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停损。只要有停损观念,永远能东山再起。如果没有停损观念,或订了停损点但没有认真执行,很可能一次栽跟头就把你打出股市20年,永无翻身之日。这句话,你先记着,20年后再说我是不是危言耸听!
大势分析:对于大盘仍然中线看好,但由于主力资金连续两天净流出,今天流出59亿,比上一交易日22亿的流出量增加了一倍还要多,所以短期会有回调的压力,我们的仓位控制在1/3比较稳妥一点,激进一点可以半仓。

❼ 在银行可以买股票吗

银行不能买卖股票。但是可以代理。要买股票必须得先到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

开户流程:

(1)填写开户申请表:客户填写《开户申请表》(一式两份)、《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书》、上海帐户的《指定交易协议书》,同时签字确认。对交易或存取款有代理人的客户开户,除必须填写上述协议外,还要求客户本人和代理人同时临柜签署《授权委托书》(一式三份)。若证券帐户卡本人不能到场的,由开户代理人办理代开户时,开户代理人还须出示经公证机关依法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帐户本人应承诺承担由此代理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2)验证:客户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沪深股东帐户卡原件。对交易或存取款有代理人的客户开户,除必须提供上述证件外,还应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开户处理:对符合开户规定的客户,柜台经办人员将客户开户资料输入计算机,并要求客户设定初始交易密码、资金存取密码,打印《客户开户回单》(一式两份)。同时,柜台经办人员按开户流水号为客户开立资金帐户号,并为客户配发“证券交易卡”,请客户在《客户开户回单》签字。

再到银行开通第三方存管业务,下载并安装相应证券公司的炒股软件,通过银证转帐转入资金,就可以买股票了。

炒股票到银行开户,常规情况下办理流程如下:

1、当事人先带身份证到证券公司开户办好证券公司的相关事宜后获得上海证券账户卡、深圳证券账户卡,之后带着该材料证件到银行排队叫号,找柜台人员领取开户申请表,然后把上面客户栏里必须要填的内容添好;

2、叫号后到柜面,把身份证、申请表、上海证券账户卡、深圳证券账户卡等材料证件交给柜面人员,银行开户要收一点钱,之后按要求给银行卡设密码,办理账户关联、开通“银证通”即可

❽ 我国商业银行可投资于企业债卷和股票吗书上说是错的。

依法律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不可投资企业债券和股票。

中国《商业银行法》规定:
“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