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家咋看互联网科技股未来趋势
一、去中心化
原指信息技术中由节点决定中心的方式,和“中心化”的由中心决定节点的概念对应。现在多用在互联网中,指从web2.0时代开始,用户能够共同参与网络内容的产生,可以自由选择阶段性的中心,这种权级相对平等,开放式、扁平化的结构模型。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去掉绝对的中心,自由产生各个相对阶段性的中心。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是社交媒体、博客等UGC。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任何人都能参与到社交网络中去,自己产生内容并且自愿地关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或人物。外卖平台分流了学校食堂的流量,约车软件分流了公交系统的流量,这些都是去中心化的例子。中心对于用户来说不再是强制性的存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是个很好的理想主义状态,但是对于平台来说,实现这个理想状态还是需要放下很多,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二、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强调个性化,指的是在需求曲线上那些少量的需求,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也就是要在细小市场上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
在企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之下,往往形成大量企业参与红海之争却对于蓝海市场不闻不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沟通成本下降,关注非主流市场的风险大大降低,也让很多企业越来越开始关注人们小众的爱好和需求。在很多领域,长尾效应越来越凸显。
比如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长尾效应,让金融从业者开始关注那些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而不是对大企业趋之若鹜,长尾效应的优势在于数量,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数量显然远远大于那些“白富美”企业。很多针对学生、农民、创业者贷款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崛起,尤其是在消费金融领域大展身手。
三、蓝海市场
所谓的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或者是处于市场竞争很小的状态中。相对应的红海市场是指已知的市场空间,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的市场。那么企业要想在大规模竞争中胜出显然有难度,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就能获得相对持续性的优势。企业是选择另立家业开辟蓝海市场还是堵上全部家产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每个企业的战略选择了。
互联网催生了太多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传统产业在互联网上都能找到另一片天空。比如互联网家装领域,将传统家装市场搬到线上,帮助广大消费者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农村电商让农村居民享受种类丰富的消费品,也加快农产品进城,解决农民的负担。另外,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生鲜电商外卖等都是待挖掘的万亿蓝海。
四、场景化
场景赋予了产品个性化的意义,当产品被嵌入了一个个特定的使用场景中时,影响商品品质的唯有人们真实的体验感。移动互联网把人们的消费地点最大化地延伸开来,不再局限于商场、柜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场景中,只要有潜在的需求,就能够产生消费行为,并且能够达到黏性消费,人与人之间的口碑传播和场景间地自然转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营销变得不再生硬,不再让人反感,突破了以往商品一旦被生产和售卖,商业行为即告结束的局限。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能够让用户成为故事的主角,商品和用户联系在一起,商品就成了有生命力的东西,比如平安夜的苹果,南山塔的许愿锁,电影院的爆米花等等。近几年,不少产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场景化营销,比如互联网保险将功能明确的保险产品嵌入特定的互联网场景,结合特定场景下用户产生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保险服务。互联网理财和第三方支付行业通过打造不同消费场景下的产品渗入人们的生活,让消费变成自发的需求。另外,随着互联网把人的个性需求一一放大,私人定制也成了场景应用的一大热点。今年各大电商平台抢滩年货节,都把个性定制摆在了营销的重点。
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在提升,性价比不再是决定消费的首要因素,场景化就是消费升级的产物。在未来,寻找合适的场景或创新场景并为之提供符合逻辑的消费选择是商家必须学会的技能,为产品制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五、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不是距离的问题,或者说不只是物理概念上的距离问题。有很多事情开始好像很容易,过程中也像模像样,但是问题总是出现在“好像”上,不重视末端,不重视细节,不重视衔接,不重视事后服务,这些问题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病根,但也是最难解决最容易忽视的。很早几年就开始提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这一概念,比如快递物流行业,随着网购的兴起包裹安全、及时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就成了快递业最难搞定的“最后一公里”。城镇居民的超市生鲜O2O,农村消费品电商,要想带动市场需求,转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物流都是亟待解决的“最后一公里”。
近来十分流行的“共享单车”,能够实现市民想停就停的愿望,不用再为找不到还车点而浪费时间,解决了休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已经在很多城市备受欢迎。在紧密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生活难题上,我国各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颇具成效,开通了集电话服务、网络在线服务、短信服务、手机APP、微信服务、微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通便民的“最后一公里”。
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善始善终,注重服务的公平公正性和长效性,把服务落到实处,帮用户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的说法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流行起来的,数据表明,2015年8月份比7月份投资额度下降63%,新三板投资从53亿直接降到4亿。这种“断崖式”的下降让人们纷纷惊呼资本寒冬来临。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资本并没有过冬,只是越来越集中,投资人的眼光越来越犀利,寒冬之说只是个伪命题。
不可否认资本在我国互联网创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风口飞猪论”还记忆犹新,但是随着太多不成熟的创业项目蜂拥而至,投资人发现风口过后,飞起来的猪还是得摔下去。毕竟资本的终极目标是赚钱,被创业者一番天花乱坠的演说一忽悠,必然导致短视和后劲不足。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看起来一场严酷的资本寒冬悄然而至,残忍却并不出乎意料。
井喷式发展之后是不可避免的资源过剩,特别是两类创业团队的出现。一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理念盲目跟风的投机主义者;二是过于自信,大谈情怀却缺少可行的盈利模式的理想主义者。这两类创业者在后院烧钱烧的不亦乐乎,却忘了烧的是投资者的钱,血本无归的惨案发生多了之后资本终于冷静下来。
事实上是,寒冬只是一些人的寒冬,那些真正好的项目反而拿了很多钱,资本的回归理性帮助淘汰掉了很多滥竽充数的项目,也帮我们寻找到了真正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企业。投资的趋势是资本变得集中起来,创业团队更加重视自我建设,品牌、技术和团队上的不断强化。
七、重模式轻模式
重模式是指自营模式,市场推广、技术研发、仓储加物流配送、采购部门、售后服务全部由自己完成。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控制能力强,由于多是各个流程中的最有组合,往往可以形成一定的行业壁垒,可以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自由发挥增量市场的拓展。但是要想实现这种模式的真正价值,企业需要投入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巨大,接入的环节越多,运营和管理成本越大,这是一般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想象的。就算是有能力承担起这种巨大成本的企业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求每个环节上的突破,这对企业全能型人才的要求极高。
而轻模式就相当于是平台模式,只要包含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招商三个部门即可。互联网发展至今,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便捷,因此运营成本低,适合创业团队快速启动平台,如果有个好的市场营销团队就可以实现快速渗透市场。但是正因为进入门槛不高,平台模式的竞争异常激烈,缺少核心竞争力是目前平台模式的普遍问题。
目前的大趋势是轻重模式已经纷纷开始走向融合,模式的选择仅仅是一个企业进入市场的最初选择,随着O2O的发展回归理性,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在自己选择的模式上固步自封,苟延残喘。比如在餐饮外卖行业,美团和饿了么的大战并没有闹得两败俱伤,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两股不断创新进步的力量,它们抛弃绝对的模式束缚,把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轻重模式的边界变得模糊,走向融合。
八、云计算和大数据
云计算颠覆了传统的IT架构,一方面使得用户不必再为一次性或偶发性计算任务而购买昂贵的IT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IT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云计算体现出超强的运算功能可以有效支持信息数据的运行、计算、储存、管理等,提高数据信息安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在云计算技术下,大数据时代来临。有句话叫“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大数据做的是全部样本而不是抽样,因此它关注的是效率、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大数据时代的思维,用数据去创造价值,现在企业利用大数据最多的是做预测,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像金融机构、电信行业都是拥有大数据在手,但是很多还没有发挥它的价值。而一些已经具有大数据思维获得成效的企业有谷歌、亚马逊等,这些互联网IT巨头在大数据上具有技术优势同时也拥有大数据的原始资源。谷歌希望用户在搜索时得到的内容只包含自己想要的,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剔除那些不想关的信息,做到真正的个性化。
我国的云计算领域已经显示出一派蓬勃的生机,除了BAT三家抢滩公有云市场外,华为、网易、京东和三大电信运营也在全面布局云计算,另外一些在细分领域崛起的云计算创业企业比如青云、UCloud等平台实力也不容小觑。云计算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商业基础架构渗透到各个传统行业中去,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不仅在电商、金融、 娱乐 领域越来越受欢迎,教育、医疗甚至政府机构也开始拥抱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未来,在互联网创造的以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市场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一些 社会 问题,解决人的需求。与此同时,安全仍是伴随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最大问题,这也是未来技术应用过程中最需要完善的。
九、UGC、PGC、OGC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生内容的创作被分出了三种,分别是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PGC和OGC的区别主要是以是否领取报酬为分界,PGC是有知识背景的人群义务地在网络创作,比如微博上的红人和知乎上的一些大神,深受各大网站的欢迎。OGC则是各大新闻站点、视频网站等职业作者创作的内容。而UGC为代表的网站有各大论坛、博客、社交平台上,用户自行创作内容。特别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上吐槽、八卦、展示自己的生活圈,未来依靠社交红利释放UGC将成为网生内容的主流,Instagram、微博、美拍、小咖秀等平台的火爆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的网络流行语也是特别多,比如什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笔芯、吃土、小目标等等,这些都是网民自己创造出来的,并且能够迅速火爆起来,这就是UGC的优势。那么,现在的各个社交平台,各种APP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想办法让用户产出优质的内容。通过这些优质内容来获得更多共鸣形成一个个圈子,通过社交关系来黏住用户。
随着OGC内容越来越多,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内容付费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像优酷薯仔、爱奇艺、网易云音乐等网站都开通会员专享的内容,但是目前各大网站的会员黏性并不高,各大平台之间的差异化内容还没有形成。未来,网生内容的井喷期还会持续,我们将迎来质量与数量起飞的时代。
十、区块链
区块链(Blockchain)目前主要应用在比特币(P2P形式的数字货币)上,是在没有中央控制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可以说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大账本”。
区块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化,链条里的任何一点消失也不会影响其余点的正常工作,是个去中心化、去信任的结构,所有的点根据既定的规则运行。在运营过程中所有交易都公开透明地进行,交易双方匿名,每一笔交易都通过密码学的方法与相邻两个区块串联,因此可以做到可追溯。去中心化、去中介信任和数据库可靠就构成了区块链技术的三大特征。
区块链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就是中介信用问题,双方在互补认识又没有中介的情况下可以完成交易,过程高度透明且数据高度安全。区块链的这种特性可以应用到信用记录系统、身份认证系统或产权认证系统中,那么我们现在常常遇到的“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样存在性证明的难题将不复存在。分布式账本和点对点传输植入银行机构的对账、转账等业务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除了用在虚拟货币上,区块链技术在电力、支付、股票交易、财产公证等领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受到国情的影响可能会最先应用在非银行的泛金融领域,目前我国关于区块链领域的布局还多限于技术研发和死路交流,比如清华、北邮等组成的中关村的区块链联盟和腾讯、华为、平安银行等组织的金链盟。未来将极有可能出现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商业平台,挑战目前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但是基于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未成熟,价值认可和监管态度还不确定,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区块链这个新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十一、众创众包众筹
“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 社会 各类创新资源来创业。众创空间是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比如腾讯众创空间的“双百计划”,已在全国开放了19个线下空间站点。
“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 社会 募集资金。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只要具备发起人、平台和发起人,就能启动一个创意项目,为更多的小成本经营或创作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从2014年开始,我国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众筹项目,涵盖硬件、 娱乐 等各个方面,众筹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也涌现出很多独立的第三方众筹平台,这些平台有综合类的也有各垂直方向上重点发力的。
“众包”则是指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这跟外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外包是指把业务委托给专业性的团队,具有局限性。比如房屋建筑方把装修工程外包给职业的装修团队,而物流企业把在派单高峰期让人们自住接单派送就是众包模式。
众创、众筹、众包其实都是共享经济的体现,共享经济已经是火了好几年的概念了,其初衷就是对 社会 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仅是最开始的Uber、滴滴那样的网约车、Airbnb那样的短租房, 社会 上的资金、人力甚至时间、创意、技能、经验等相对抽象的服务也可以分享。随着国家对这方面监管制度的完善,分享经济的模式将在各个领域内展开,因为它的本质指向一种乌托邦式的氛围,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后大家都是分享中的受益者,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向往的状态,但前提是参与分享的人不可以有一点不纯的目的,一旦目的变了,那分享就变成了掠夺。
十二、去电商化
可能很多人还觉得电商是个新词汇,但是中国电商的老大马云已经在去年宣称不再提电商的概念了,去电商化成为了已经证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豪言“电商将不复存在”,并且提出了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的五个新词。
去电商化,其实是在宣告着O2O进入下半场,纯电商将线下交易搬到线上的行为已经不可行了,现在要做的是将线上、线下更紧密、更有机地结合起来,线上不能脱离线下的实体商店,线下店铺也要积极融入互联网延伸交易行为。商品生产企业、物流、线下销售终端和消费者成为命运共同体,并且以消费者为中心,平台方起着连接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过去纯电商的弊端是没有合理分配好线下和线上平台的职能,甚至有些实体终端认为电商是在和线下争夺消费者资源,实体店消费者流量减少,线上平台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这种恶性循环并不是电商产生的初衷。因此在O2O进入下半场以后,新的销售模式应该产生,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平台将需求反馈给商品生产企业,企业在平台上实现精准营销,线下终端演化为体验场馆,淡化销售额销售量,强化营造消费场景的作用。
在用户时代,去电商化的概念应该是摆平电商困境的有限方法,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显然是个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结语
纵观以上的这些互联网时代的词汇,无非都是互联网带来影响的具体表现。互联网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轻易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沟通成本、缩短沟通距离,颠覆着传统商业世界的规则。我们处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时代,互联网让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接受新事物和创造新事物,予以快速的反应和适应。
互联网对这个时代纵深地切入、蔓延、生长,有的人抓住了机遇走在前面,有的人相见恨晚奋起直追,人们都在更努力地适应着这个互联网笼罩下的新时代。
鲁迅有一句名言,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在如今听起来还是那么地掷地有声,如雷贯耳。新时代的路要新时代的人们去开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一年,一句话: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未来,互联网将消失,因为它已经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全面融入到任何一个传统产业中!
⑵ 金融科技股上市带来什么影响
临
近年末,金融科技公司接连IPO引发市场热议。众安在线在9月28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后,股价连涨3天市值突破千亿港币,成为港交所金融科技第一股。而上周
在纽交所敲钟的趣店,当天股价也相较发行价上涨了22%,市值接近100亿美元。用投行人士的话说,就是“市场都抢疯了”。
针对这波金融科技企业上市潮,意见领袖“秦巴武少”在老虎证券社区中发帖分析称:“趣店的上市是个开始,好行情会延续一段时间。后续一大波新金融机构的上市,带给市场的正向情绪将不是一点半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受到追捧的互联网券商老虎证券也是全球金融科技的代表公司之一。2015年8月,其推出自主研发的交易软件Tiger
Trade,上线后用户量井喷,当月交易额便突破6亿人民币。2016年其全年交易额超过1200亿人民币,目前是华人地区最大美股券商。根据公开资料,
老虎证券刚刚获得美国互联网券商巨头Interactive Brokers (NASDAQ:IBKR) 的战略投资。
蝴蝶效应大。
⑶ 银行股为什么大涨未来走势如何
银行股为什么大涨?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近期货币政策放松,市场流动性增加,使得银行业的融资成本下降,同时也提高了它们的盈利水平,从而推动了银行股的上涨。
其次,市场预期经济将出现回暖,这会提高金融领域的盈利水平,也给银行股带来了投资机会。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业也借助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不断创蔽伏新,刺激了市场对银行股的投资热情歼并镇。
对于未来A股的走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未来A股仍将保持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其次,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股民占比较低,未来也有望继续吸引更多的境内外资金投入其中,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
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实体经济引领金融经济的趋势将愈发凸显,未来金融机构也将继续通过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和金融市场对流动性的渴求。
最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政策也将持续支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综合以上多个因素,氏粗我认为未来A股有望稳健发展,但也需要注意市场波动性增加和风险因素的存在,投资时需要综合考虑。
⑷ 简述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国际化是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金融市场发展超越国界的限制,与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渐趋向全球一体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速。主要表现在:
①金融机构跨国化。不仅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设立了大批的跨国银行,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在境外设立了一批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
②金融资产经营国际化。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债券市场和全球性股票市场的建立,使人们可在离岸市场上经营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金融资产。
③货币国际化。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已经蜕化,人们可以通过国际汇兑来转移各国间的货币购买力。不仅美元、德国马克、英镑、日元可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而且还有大批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也逐渐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4)未来金融科技集团的股票趋势扩展阅读
从整体来看我对于未来金融市场都是保持乐观的态度,从未来五年看来金融市场的驱动力十足,制造业升级和相关的改革将持续获得产业发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杆与金融监管作用下,货币流动性基本维持中性偏紧基本格局,随着去产能、脱虚入实相关措施的见效,风险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等结构性力量在活跃发力,金融内生结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
参考资料凤凰财经网 金融市场发展
⑸ 什么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就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科技的未来将会影响新兴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业务,能够给金融行业开拓更多的市场和新型的模式。
金融科技就是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发展和开展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它在未来将会成为金融行业的标杆和风向,发展将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普及。
⑹ 金融科技未来五大发展趋势有哪些
2019年1月9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8-2019中国金融科技专题研究报告》。2018年金融科技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热点产业,发展进入3.0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18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达580亿元。金融科技在细分领域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金融科技-定义、分类与优势
金融科技的定义: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可以理解为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都有所突破。近几年,金融科技成为全球投资人和创业者聚焦的热点产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务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迅猛状态,未来更多金融科技细分领域发展会走向成熟。但金融科技的发展讲究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二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却又存在矛盾,因此企业需要增强复合型人才以及技术储备,实现技术突破以推动金融科技业务进一步发展。
⑺ 未来银行股的走势会如何
最近银行股价大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什么银行股会大涨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首先,市场因素是银行股价大涨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银行的业务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政策因素也对银行股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最近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雹首策,这些政策包括困晌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推动金融科技创源尺数新等,这些政策有助于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推动了银行股价的上涨。
那么,未来银行股的走势会如何呢?我们认为,银行股的未来走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其次,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将对银行股价产生影响。例如,如果监管政策收紧,可能会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抑制银行股价的上涨。
⑻ 金融科技概念股的概述
金融科技概念股即金融科技概念题材的股票,是以宏拦歼金融科技项目为主导业务的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所发行上市的股票,而我国国内金融科技概念题材中目前流通市值最高的股票为工商银行股票。
工商银行股票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衡谈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的A股股票(股票简称:工商银蔽冲行,代码601398),而公司也通过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了H股股票(股票简称:工商银行,代码01398)。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月1日,并于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以及同业拆借业务、国内外结算等项目。
⑼ 白酒股暴涨,为何金融科技股摧枯拉朽
自6月份以来,郎酒、酒鬼酒、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纷纷发出提价函,而像牛栏山、汾酒等低价白酒品种的提价幅度也在几元至十元以上。总体而言,浓香型白酒是涨价的主要原因,但在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贵州省茅台镇,莱茂、郎酒等酱香型白酒的出厂价自6月份以来也有所上涨。
粤开证券认为,伴随着终端消费场景的复苏,行业去库存化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以及中秋节的到来,下半年高端白酒的价格涨幅可能会更大。我们继续对高端白酒消费复苏带来的股价表现和提价预期保持乐观,特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对估值较低的洋河股份给予应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