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富泰集团股票走势图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富泰集团股票走势图

发布时间: 2023-05-15 14:07:28

1. 富士康的经营战略是什么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下面让我来告诉大家富士康的经营战略,希望能帮到你。

富士康的经营战略是什么

1,代工(OEM)不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富士康经营战略必须转型。

OEM,俗称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由于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自然面对的是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代工企业大量出现于经济繁荣时期,一些终端销售商或渠樱耐盯道销售商在供不应求时,或觉得生产环节不再是关键环节时,往往将需求发外代工生产。代工企业一般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产业将要转移的国家。

而目前的中国、现有的经济形势、和富士康的现有规模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代工经营模式。其一是人民币升值、出口补贴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合同法的实施,代工赖以存在的低成本环境已不复存在;从国家的政策引导来看,国家已不大力支持低附加值企业、行业、和经营模式的存在(中国不但要做世界的工厂,还要做世界的服务、品牌、文化和资本运作中心)。其二,全球5~10年经济危机即将来临,这场危机已经摧毁了美国最大的5大投资银行,说明因此次危机造成的财富大挪移十分严重,全球消费萎缩将成为未来数年消费市场的主题,富士康这样严重处在关键环节的企业,生存必然举步维艰,以致惠普股票下跌,连累富士康股票跌停。其三,富士康已经将代工做到登峰造极,再继续做代工已规模不经济,取得的增长也必然十分有限,相反,则会造成台资企业更加激烈的生存拼杀。

富士康曾在2008年初作过试探性的战略调整:即购买赛博直接进入电子市场;通过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创建网络销售平台;招聘销售人员,拟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团队。但伴随着郭台铭(富士康创始人兼最大老板,2008年7月再婚)的淡出直接经营,战略转型似乎又烟消云散。仅余一些非核心的链条继续存在,如做物流的富士康独资子公司富泰通。富士康拟向上下游渠道拓展脊和的经营便宣告失败。

2,(一个制造业企业)人才非本土化问题。

富士康在人事任用上的一亩历个死结就是人才非本土化,在大陆55万名员工中,竟没有一个大陆籍经理,而同职位,台干至少有几百人。这难道是大陆人才欠缺吗?未必,因为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在大陆都有本籍高管,更何况在富士康工作10年以上的大学生和精英比比皆是。

问题出在富士康“无台干不成席”的潜规则,无论什么活动,无论什么组织,必须要有台湾人,所以老郭才会放心,哪怕哪个台湾人职位并不高,能力并不强。

台干充斥富士康内不但带来了过高的工资支付成本(台干大部分时间在大陆工作,但却拿着高于台湾水平的工资待遇);而且台干间为了相互倾轧,就必然拉帮结派;且台湾人以“小气和好色”闻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企业环境。

3,薪酬激励机制应适时适世而生。

富士康的薪酬激励主要包括3部分:基本底薪(基本工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加班费、绩效奖(年终奖+持续服务奖)。其中基本底薪毫无竞争力,比如普工工资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不过公司提供免费吃住。加班费严格按国家支付要求(1.5:2:3)发放,基本无可非议,但加班是可能受管控的,并受部门订单影响。

富士康的基本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以台湾知名企业家郭台铭[1]所创办的鸿海精密(台证所:2317,LSE:HHPD,NASDAQ:HNHPF)为核心所构成的企业集团,成立于1974年2月。专注于电子代工服务(EMS),旗下多家企业在台湾证券交易所、那斯达克、香港证券交易所或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富士康科技集团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即“Electronic Component Mole Move and Service”的缩写,意为“电子化-零元件、模组机光电垂直整合服务”)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提供客户囊括共同设计(JDSM)、共同开发(JDVM)等,全球运筹及售后服务等等之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一次购足整体解决方案。透过购并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以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创造出惊人的利润,2005年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Flextroni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MS厂商。旗下各关系企业的制造领域涵盖精密电气连接器、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与手机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等,营运据点遍及亚、欧、美三大洲,员工总数超过60万人,2006年集团总市值超过2.25兆新台币。

经营战略的特点

1)全局性,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而制定的,通过对企业各种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出企业的整体功能和总体优势。它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企业的各个重要环节、各个专业职能的活动,随时局部的,但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发挥企业的整体效能有着重要影响,因而也是带全局性的。

2)长远性,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生存和发展的统筹谋划,规定着企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较长时间,少则3~5年,多则10年以上。党和国家制定了我国分三步的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时间长达70年。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时间10年;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即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时间也是10年;第三步在华四五十年即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实现国家现代化需要建立在企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因此,实现企业现代化,谋求一个大的发展,也必须制定长远规划,并分阶段实施。

3)竞合性,即具有竞争性和合作性的特点。竞争性又叫抗争性,指经营战略是企业在竞争中与对手相抗衡的行动方略,即针对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对手的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所制定的迎接挑战的行动方案。通过经营战略的实施,扬长避短,取得优势地位,战胜竞争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合作性是指在竞争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市场上的抗争性与军事上即战场上的对抗性不同,战场上敌我双方为战胜对手往往会刺刀见红,拼个你死我活。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各方不一定拼个你死我活。面对更强大的对手,弱者各方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强大对手,实现双赢。即使实力强的企业也需要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共谋发展。通过竞争走向合作,这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4)纲领性,经营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的目标、发展方向、经营重点、前进道路,以及基本的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这些原则性的原则性的规定,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尤其是经营战略中的战略目标更是全体职工的奋斗纲领。这些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必须通过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为具有的行动计划。

5)相对稳定性,由于经营战略规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长远性,只要战略实施的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即使有些变化,也是在预料之中的,那么企业经营战略中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

2. 谁能帮我解读一下中信泰富的股权结构,前三大股东占股比例就已经超过100%,是这几家公司有隶属关系吗

这是权益重叠的问题,有点绕,慢慢看:
中信集团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公司。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为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及中信香港之控股公司。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为富机投资有限公司、新怡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惠控股有限公司之直接控股公司。中信香港为Heedon Corporation、Hainsworth Limited、Affluence Limited及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之 直 接 控 股 公 司。Heedon Corporation为Winton Corp.、Westminster Investment Inc.、Jetway Corp.、Kotron Company Ltd.及Honpville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Kotron Company Ltd.为Cordia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明清公司。Affluence Limited为Man Yick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而Man Yick Corporation则为Raymondford Company Limited之直接控股公司。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为Southpoint Enterprises Inc.之直接控股公司。
因此,
(i) 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i)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及中信香港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ii) 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富机投资有限公司、新怡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惠控股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v) 中信香港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全部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 Heedon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全部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激哗前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 Kotron Company Lt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Cordia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i) Affluence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ii) Man Yick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Raymondford Company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及(ix) 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Southpoint Enterprises Inc.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芦扒叠。

3. 荣智健的人物背景

祖籍江苏无锡,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荣智健小时候在上海度过。一九五九年,毕业于南洋模范中学。公私合营之后,荣家在中国内地的企业已实行公私合营,家族中人一般不担任直接的经营管理工作。下一代人似乎可以享受高股息带来的优越生活,而不必从小吃苦。据一些当年认识荣智健的人回忆,那时十六七岁的荣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他有一辆红色的敞篷车,经常开出去兜风、他常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他是体育爱好者,上大学时是“职业棒球手”,先后代表上海队和天津队参加过全国的比赛,“每天要练球,课都没法上”。
虽然荣氏的私人企业已全部公私合营,但即使是动荡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荣家也非同一般,荣智健念大学时期,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其他同学。“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比在家里时候要艰苦、严格得多,拿枯可是我却有条件请大伙儿吃饭,上学校小食堂吃顿排骨,虽然贵一点,只要有钱,还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学们的眼中显然是一个明珠。”荣智健回忆大学生活时说。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半年前评选出中国100名超级富豪,60岁港商、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名列榜首,因其2002年财富评估达八亿五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0亿元),比2001年增加7000万美元。
中国俗语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国富豪对于上榜似乎不太热衷,连身在香港的“新首富”荣智健也认为:“《福布斯》搞错了。”他的理由是,这次评选超级富豪,主要是侧重于内地商人,但他已到港二十多年,不应属于此范畴,而论在香港的排名,他无论如何也称不上“首富”。
不过,比起内地绝大多数富豪来说,荣智健的财富最大的好处是透明和真实。首先,荣的家财都是合乎法律得来,一分一毫都是自己所有,洞敏橡不担心税务问题,也不存在牵涉国有资产的暧昧问题。其次,比起很多国内富豪持有A股股份,只是看得见但摸不着卖不出去的困境,荣智健的财产变现能力极高,随时可以在市场上套现,可这都是真金白银。因此,由实际控制财富的角度来说,荣智健被看作是首富倒也是实至名归。 而否认首富排名这种态度,也反映出荣智健的一贯低调,尤其是近几年,他对外表现得尤为沉寂。但在90年代,荣智健一举一动,均令市场瞩目。
有专业财经媒体分析,在“中信泰富”,荣智健从没有股份到1992年开始通过配股持有3000万股,十多年来荣智健已经拥有四亿多股,是仅次于国家的第二大股东。“中信泰富+荣智健”的模式建立了荣个人在“中信泰富”利益分配的清晰模式:公私分明、公纳旁私混合、共同投资、共同发展。荣智健以“并购+注资+投资”、“扩股融资+发可换股债融资”模式,通过扩股或发可转债融资完成并购,并向并购项目注资、投资,提升并购项目的盈利能力。做大“中信泰富”实现国家资产增值的同时,完成个人财富的增长。可见,在香港商场历练多年之后,荣已经深得资本市场游戏三味,能够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之中积累壮大。
人物经历
荣智健出生于1942年。不过,荣智健于1978年6月只身持单程证到香港时,完全凭赤手空拳打天下,直至今天身家70亿人民币,堪称传奇人物。
民间富豪出现之前,中国在国际上称得上财团的,恐怕只有荣家。荣智健祖父荣德生是清末商界翘楚,人称“棉纱大王”,且与兄弟合办粉厂,是当时中国十大首富之一。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惟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的父亲是着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荣智健初始财富积累过程及其以后的发展受到荣智鑫等家庭人员的重要影响。荣智健早期商业模式与荣智鑫如出一辙,即转型+现:创造企业—获得成功—卖掉企业。
1949年解放后,荣家子侄各奔东西,但荣智健与父母一起留在了家乡。1966年“文革”爆发,正值荣智健从天津大学电机系毕业,刚到辽宁省长白山区一个水电站实习。随即他被派往四川凉山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水电站,一直到1973年,荣智健都在四川接受“劳动再教育”。“文革”结束后,荣智健决定往外闯一闯,1978年,他只身持单程证到港,投靠堂弟荣智鑫及荣智谦,住在荣智鑫在浅水湾保华大厦的家。
他十多岁时第一次开汽车,那是辆红色皮座的敞篷英国跑车。他经常开出去兜风,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
其时荣氏族人不少客居香港及海外,并且有一定事业基础。荣智鑫是荣文科技主席,他和荣智谦在港经营爱卡电子公司,另一股东为美国商人。荣智健获堂兄推荐入电子公司当受薪经理,当时并没有股份。
1981年,荣智健39岁,在港打工三年,适逢电子公司改组,获得机会加入公司,持股三分之一,与美商持股相等。1987年,荣智健表示有兴趣搞爱卡,荣智鑫为了专心搞荣文科技,于是把名下股份转让给荣智健,荣智健持股量增至八成,因此而成为大股东,美商仍占股三分之一。至此为止,荣智健投资不过100万港元,主要为他九年打工所得。
1989年,电子公司资产大增,一家美国公司以1200万代价,收购爱卡全部股权,荣智健乘机把名下股份全部让给美国股东,套现7500万港元。
拉拢富豪合力购恒昌
荣智健赚得第一桶金,便开始大展拳脚。
1986年,荣智健进入中信香港任董事总经理,在国务院支持下,进行了一连串收购,然而最重要的,是借壳香植球的泰富发展上市,正式易名中信泰富。
1987年2月,香港中信以13亿港元购入12.5%国泰航空股权,是香港中信首项重大投资,国务院借给中信香港八亿元,让中信展开各项投资。
1987年,香港股市、地产及世界航运业尚处于低潮,中信香港经过慎重研究分析,决定收购国泰的部分股权。不过当时这一笔收购,内部外部都引起过激烈争论,最后荣智健的坚决态度占了上风,为其日后的不断收购扩张奠定基础。
经此一战巩固实力之后,荣智健进行连串动作,1989年底,中信已拥有国泰航空、港龙航空、嘉华银行、东区海底隧道、澳门电讯、亚洲卫星公司等。荣智健决心加强香港本身业务,于是设计收购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最后借壳泰富发展上市。
这时荣智健部署另一策略,就是收购恒昌企业,这也是90年代触目的收购战。
恒昌企业是大型非上市华资企业,包括汽车及零售业,其汽车代理占香港四成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人何善衡年事已高,恒昌企业引起各方觊觎。先是郑裕彤、徐展堂策动收购,眼看二人成功机会不大,荣智健便进行其收购大计,然而他面临很多难题,首先中信内部有人不同意,认为投资额太大,也有人指责他用国家的钱图利。此外,资金的来源也费思量。
荣智健快刀斩乱麻,拉拢到李嘉诚、郭鹤年及郑裕彤帮助,然后精心设计,先购入36%的恒昌,余下由合伙人承包,合伙人就是李嘉诚、郭鹤年,郑裕彤等。而荣智健本人也占一份。终于在四面楚歌之下,荣智健集合众富豪的力量,于1991年9月成功收购恒昌97%股权。
收购恒昌涉资达25亿,20亿以新股支付,另借贷五亿。荣智健施展财技,把恒昌名下的物业售出,再分派股息,中信泰富及荣智健本人均有现金回笼,其后以现金及新股换回李嘉诚等人手上的恒昌股份,至此恒昌全归中信泰富及荣智健个人所有,李嘉诚等也有收获,合共获利7.8亿元。
投资重心转向内地
2003年3月,荣智健向外宣布,中信泰富2002年度纯利增84.93%,达39.02亿港元,较财经信息供货商Thomson FirstCall综合21家证券行的盈利预测36.07亿港元高出3亿,除发电及基建业绩倒退外,其他业务均有增长。
尽管上海固定投资回报项目如何处理尚未谈妥,2003年又面对美伊战争等多个不利或不明朗因素,但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荣智健决定,除增派末期息至0.7港元外,每股增发1港元特别股息。换言之,集团去年度全年派息达每股2元,比对去年全年派息每股0.8元大幅增长1.5倍。
以荣智健手中持有的四亿多股计(以去年底年报显示的持股量),这次末期息每股共派1.7元,粗略计算他个人应有6.8亿港元进帐(以每日工作9小时计),摊开来的话,就相当于每天赚186万港元,每小时收入20万港元。
其实,在2002年,中信泰富自己列出的十大业务变化之中,一大半都和内地有关:
设立一项第一级有保荐的美国存股证。
购入位于上海之中信泰富广场及华山公寓。
出售于中国奔腾一号骨干网之全部权益予中信香港及从中信香港获授一项认购权。
增持吉林新力热电有限公司5%权益。
购入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50%权益。
购入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51%权益。
增持东区海底隧道公路段1.4%权益。
由本公司组成的合营公司获续发合约,继续管理香港海底隧道。
设立一间新合资公司江阴泰富兴澄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热装铁水。
2003年,中信泰富集团继续投资于电力、电讯及贸易等领域,香港与内地业务各占一半,集团现时之银行备用信贷达200亿元。日后,中信泰富还准备应大势所趋,继续增加内地业务的比重。这也是荣智健发挥自己内地资源优势的一条务实发展途径。
2003年3月3日,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终于在北京正式亮相。新国际货运的三个投资方分别为国航、中信泰富和首都机场集团。拥有16年航空投资经验的中信泰富迈出了参股内地航空业坚实的第一步。2003年这家国内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是《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2》实施后第一家民航合资企业。
香港人对荣智健的欣赏,不在于他的显赫身世,亦不在乎他的财富,重要的是,他身为马会大董,同时为香港大马主,名下爱驹多属世界级上驷,让香港人感觉面上有光不少。
数月前沙田举行的国际一级赛,各国名驹不远千里而来,荣氏爱驹“奥运精神”以49倍冷门,把欧、美、日马匹一网成擒,马迷们奔走相告,无不为其欢欣鼓舞。
在香港金杯赛上,荣智健双龙出海,名下的“奥运精神”与“掌门”一同出击,结果“奥运精神”力敌“赤胆福星”险胜,赢得冠军。头马奖金456万港元,历来取得的总奖金高达3110万元,此马只有五岁,还大有机会赢奖金,甚至可望突破4000万港元。荣智健养马的回报率,远胜于常人的股票投资。
除了这些名驹之外,荣智健的私人飞机也是香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全香港只有荣智健、米高·嘉道理和何鸿燊拥有私人飞机。但论顶级,荣智健逾三亿的“Global Express”(全球快车)肯定是冠军。这部号称全球最高速的长途商务喷射机,由民用飞机商庞巴迪出品,前年底付运抵港,荣智健就火速乘新机去新加坡开会。可载八个客和四个职员的“喷射王”,可以不停站飞行12000多公里,由香港直飞纽约都没有问题,的确是富豪玩具中的极品。
说起来,荣智健已经在香港生活了小半辈子,尽管在公司业务管理上难不倒他,但粤语却始终是他一个死穴。
就在荣智健公布中信泰富业绩的发布会上,他原想迁就在场的众多香港员工与同仁,用广州话读业绩报告,可惜席上人个个面面相觑,一片惘然不知所云。于是,荣智健只好低声问大家,“是不是我用普通话会好些?”台下众人长吐一口气,齐声叫好,荣智健也松了口气,大大方方用回他的母语,大家方始听明白他说什么。
在香港这个粤语环境中,多少外地人到港,首先便以学好粤语为己任,憋得面红耳赤为难自己之余还要遭人笑话。而荣智健在港多年,一步步走到中国第一富豪这一步,一直不改自己的语音,除去经济强势代表语言强势这一因素之外,也能从中见到他对故土的一番眷念之情。

4. 红筹股和蓝筹股有什么区别

红筹股和蓝筹股的区别:

1、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

2、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于人们形容中国是红色中国,因此把中国相联系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红筹股。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3、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蓝筹股是在行业内占有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丰厚的大公司股票。

(4)富泰集团股票走势图扩展阅读

红筹股的发展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由,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

红筹股已经成了除B股、H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红筹股的兴起和发展,对香港股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1993年至1997年6月底,红筹股公司通过首次发行及增资配股筹集的资金为115.5亿美元。1997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场的总筹资额约为1433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占了23.8%。

蓝筹股的分类

蓝筹股有很多,可以分为:一线蓝筹股,二线蓝筹股,绩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还有蓝筹股基金。

一线蓝筹股

一、二线,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认为的一线蓝筹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二线。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民生银行、万科、平安银行、五粮液、浦发银行、保利地产、山东黄金、大秦铁路等。

二线蓝筹股

A股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二线蓝筹,是指在市值、行业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逊于以上所指的一线蓝筹公司,是相对于几只一线蓝筹而言的。比如海螺水泥、烟台万华、三一重工、葛洲坝、广汇股份、中联重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宁电器、云南白药、张裕、中兴通讯等等,其实这些公司也是行业内部响当当的龙头企业(如果单从行业内部来看,它们又是各自行业的一线蓝筹)。

5. 红筹股和蓝筹股有什么区别

红筹股和蓝筹股的区别:

1、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

2、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于人们形容中国是红色中国,因此把中国相联系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红筹股。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3、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蓝筹股是在行业内占有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丰厚的大公司股票。

(5)富泰集团股票走势图扩展阅读

红筹股的发展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由,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

红筹股已经成了除B股、H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红筹股的兴起和发展,对香港股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1993年至1997年6月底,红筹股公司通过首次发行及增资配股筹集的资金为115.5亿美元。1997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场的总筹资额约为1433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占了23.8%。

蓝筹股的分类

蓝筹股有很多,可以分为:一线蓝筹股,二线蓝筹股,绩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还有蓝筹股基金。

一线蓝筹股

一、二线,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认为的一线蓝筹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二线。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民生银行、万科、平安银行、五粮液、浦发银行、保利地产、山东黄金、大秦铁路等。

二线蓝筹股

A股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二线蓝筹,是指在市值、行业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逊于以上所指的一线蓝筹公司,是相对于几只一线蓝筹而言的。比如海螺水泥、烟台万华、三一重工、葛洲坝、广汇股份、中联重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宁电器、云南白药、张裕、中兴通讯等等,其实这些公司也是行业内部响当当的龙头企业(如果单从行业内部来看,它们又是各自行业的一线蓝筹)。

6. 请问一下,呼和浩特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级别单位,工资待遇怎么样

请问一下复合号特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级别单位工作待遇怎么样?这个贺启郑是科级干部旁桥待遇禅颂是比较好的,正规的国家单位工作待遇是4500~5000加提成

7. 查询港股股票的资料,都有哪些比较好的网站

如果我们想要查询到港股股票的相关资料的话,我们是可以到有关于这方面的平台上面进行了解的,在互联网上也是存在着很多平台,比如说我们可以到汇港通讯,或者是富国环球投资等平台上面进行相应的了解,这些平台上面对于港股股票都是存在很多资料的,我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面更好地了解到有关于港股股票的内容和资讯。现在互联网也是非常的发达,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天下的很多事情,对于一些炒股的人员来说,也是十分方便快捷的。

股票市场当中也是鱼龙混杂的,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打算,不管怎样,心里面都要有一个数,这样子,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在这个行业当中生存下去。港股股票在市场当中也是有很多人都会选择投资的,我们在投资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可以盲目的去投资某些产品,不然有一定的几率会掉入到陷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