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多家机构参与对股票的影响
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分析:
1、当整体市场处于平稳期的时候,股票里的机构多会给人更多的信任感,相对散户而言,机构的研究能力更强,对股票的认知更全面,如果股票得到更多的机构认可,说明这些股票跟同类型的股票相比有更多的看点,机构的参与,特别是有影响力的机构的参与可以看作是对这些股票的一种背书。
2、当整个市场行情,大盘指数处于上升通道的时候,机构多的股票是更有优势的股票,对于炒股用户来说是好事。因为此时机构的资金是处于净流入股票的状态,就是有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股票中来增持该股票,这样必然会提升了这支股票的估值,持有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就会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3、但是当整个市场行情处于下降通道的时候熊市期的时候,如果用户发现一只股票里的机构多对于小散股民用户来说不是好事情。因为机构不像大部分散户,套住了就可以就地卧倒,他们可能因为资金流动性需求或者仓位控制的需求,减持手中本来很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这样很容易造成股票价格波动,基本上的带来的结果就是股票价格下跌,那对于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来说就是损失。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与个人投资者不同,在投资来源、投资目标、投资方向等方面都与个人投资者有很大差别。
拓展资料:
股票交易是指股票投资者之间按照市场价格对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所进行的买卖。股票公开转让的场所首先是证券交易所。中国大陆目前仅有两家交易所,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机构介入对于股价什么影响
投资者往往对于机构买入后的股票特别关注。以2月5日上证综指下跌1.87%为例,当日3家机构买入北京科锐,次日该股股价(加权平均值,以下同)上涨,隔日下跌;同日还有两家机构买入了精华制药,结果其次日下跌,隔日下跌。但3日后,两只股票都出现上涨。机构介入对于股价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投资者如何应用公开信息数据指导自己操作?我们通过统计历史数据,找出大概率事件和规律将对于操作大有益处。
在深交所的解释中,机构专用席位被解释成基金、券商、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所用交易席位统称,这类投资方研发实力强、资金量大,他们的买卖动向被看成主流资金的想法,备受市场关注。我们以同时有两家以上的机构买入的股票来做分析(这样能更体现出机构一致的行为),找出2010年以来此类股票后续走势的规律。这样的样本分析能够得出大致定性的结论,如果时间向历史追溯太长,市场环境毕竟不同,结论可能并不适宜今年的情况,不如先定性分析出来,及时指导未来对机构介入股的操作。机构介入短期锦上添花
② 对于股市抱团取暖,是否会出现抱团瓦解带崩大盘的情形
一、必然瓦解股市的意义,首先是投融资功能,其次是投机功能。如果任由现在这种抱团取暖发展下去,那抱团股股价越来越高,而中小盘股失血严重,股价越来越低。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股票低于一元面值退市。而且,后续新股也很难发行,市场融资功能丧失。
二、庞氏骗局抱团取暖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越炒越高,脱离基本面,后续的资金接盘前面的资金,乃至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虚假繁荣之中,又会成为一次“郁金香事件”,本质就成了“庞氏骗局”。抱团取暖一波波接盘的人都收益颇丰,这种没有产出的纯纸上暴利,会吸引一波又一波人员加入,这种暴利会动摇做实体的信心,甚至被抱团的企业都会不安于实业,反而参加到炒作队伍之中。庞氏骗局最后必然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退步,最终庞氏骗局必然破灭!
交易型投资者,目前最好不要追高买入,最好逢高减仓,起码也要做好止盈策略。通常等到下跌30%左右,再考虑重新进入做趋势反弹。
总体看,抱团取暖必然瓦解,大盘中短线有点影响,但可控且不影响长期向上的慢牛格局。不同投资者,应该根据市场和自己投资策略,做好应对准备
③ 机构持仓对一只股票的影响有什么影响若无主力机构持仓会有什么影响
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下机构持仓,十大股东排行中,如果只有一个机构要比多家机构要好,不是说机构抱团的股票一定是好,比如基金重仓股,其活力一般比较差,因为常会出现窝里斗,你敢拉我就敢抛。另外现在的最大机构不是基金不是券商,而是大股东,对于一只全流通的股票,大股东是最大的定时炸弹。
一只股票如果没有机构在其中,就是一盘散沙,游资喜爱炒作此类股票,常会是短线主力的乐园,因为其中没有令他们生畏的机构存在,避免了虎口夺食的危险!有题材的时候,此类股票涨势最为喜人,但往往就是一个短线炒作,短线主力一撤退,就打回了原型!
看了下精艺股份,觉得还是不错的,主力在下跌破位之前,放出了历史最大量堆,肯定是有主力进入了,然后因为大盘的原因,又没有配合的题材,主力不想“顶风作案”,只能屈就大盘,顺势打压,这波打压很漂亮的地方,亮点在于没有量,这么大幅度的连续下跌并没有量证明了主力还在其中忍辱负重,所以大盘一有好转,立即以涨停示人,虽然不是很强势的涨停,但还是代表主力的意思了,我在里面,大家不用担心,我又回来了!
个人判断此票后市依旧会随大盘回调,然后进入一副更大幅度的拉升!
④ 机构多的股票好吗
机构持股家数多好,机构持股家数多意味着该股质地比较好,并且交易活跃,因而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若是一个个股持股机构长期比较少或者是没有的话,那么该股可能长期是处于下跌的走势,并且没有成交量。对此,我们在股票操作中要选择一些机构比较多的个股,做到与主力共舞。
拓展资料:
正常情况下的股票若是出现了70%是机构持股,那么这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刚上市的次新股,持股机构大多数是风投;二是全流通的股票,持股机构主要是各类基金。
前者在上市后短期对股价没什么影响,但是中长期来说该股临近解禁日期常常会伴随着股价下跌。这是因为其他持股者担心这部分机构在解除限售后会大肆抛售,所以必然会提前卖出股票避险,进而形成踩踏。
后者这种局面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机构一致看好的话,说明该股确实有上涨潜力,其机构通常也不会频繁调仓,股价走势有会相对稳健。例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这类个股。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的主要特点:不返还性,股票一旦发售,持有者不能把股票退回给公司,只能通过证券市场上出售而收回本金。风险性,购买股票是一种风险投资。流通性,股票作为一种资本证券,是一种灵活有效的集资工具和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自由买卖、自由转让进行流通。收益性。参与权。
⑤ 一只股票160家机构,持股百分之80以上是利好吗
是的。机构重仓80%以上的股票,当然是好票。机构不比一般的投资者。机构的眼光是比较准确的。既然大家都看好,也就是现在的机构报团。那么股价会继续上涨。现在股市的风格就是机构抱团。不过你还是要注意股价的高低。股票价格在低的时候是非常好的,继续持有就可以了。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⑥ 股市去散户化和机构抱团,将会给散户带来什么
什么是去散户化?
就是让散户抱团,和机构一起炒股。让散户出钱,基金公司出力,一起共盈亏。
去散户化真正目的有两点:
1、去散户化和价值回归。散户频繁操作,机构收割散户,去散户化解决强投机性。
2、若去散户化后,出台相关制度,限制机构投资性,能引导投资者走向价值投资。
去散户化对股市带来哪些影响?
1、股市流动性大幅降低
股市资金流动性是靠散户在里面频繁操作买卖形成的,只是在关键时刻机构资金才会出现。如果A股铁了心要去散户化,对股市资金流动性绝对会带来巨大影响。
2、股市活跃度大幅降低
股市活跃度同样也是需要散户在里面,机构不管怎么折腾,没有人接盘,机构资金自娱自乐根本没有意义的控盘。去散户化会降低股市活跃度,让整个市场波动更加小。
2020年虽然多灾多难,2021年,我们可能会遇见一个重新出发的A股市场。
从股市赚钱有两个途径,一是持有企业股票,赚企业持续增长的红利,二是利用股价的波动赚股价差的钱。
第一种途径,机构抱团对散户影响相对有限。自己的钱,自己做主,在长期持股方面,散户相对于机构更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二种途径,看似机构具有明显优势,去散户化可能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来讲,散户放弃自己操作投入机构,并不能保证散户就一定能赚钱。目前机构主要靠割散户的韭菜赚钱。去散户化以后,主要在机构之间相互博弈,相对较弱的机构,同样会被较强的机构割韭菜。哪个机构强?哪个机构弱?同样是个技术性很高的难题,各种大大小小的机构也有数千家,就相当于散户现在要面对的4000多只股票一样,难以选择优质的标的。选择机构的难度并不亚于选择股票。
在股市赚钱,无论是自己操作,还是选择机构帮你操作,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选择机构操作的好处,就是省去了你的亲力亲为,为你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有利必有弊,同时你也失去了在股市搏杀的乐趣,失去了对自己资金的控制。
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权衡利与弊,得与失,何去何从?以自己的能力和习性为主要依据,切莫受到舆论与机构宣传的蛊惑。
最近股市的涨势比较迷离,让很多股民搞不懂,从指数上来看,大盘股指一路突破,整体趋势是向上的,但从个股上来看,市场呈现明显的分化,绩优蓝筹股大涨特涨,中小市值股票则是跌无可跌,市场情绪处于一个极度的撕裂之中,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金业务蓬勃发展,年末基金的业绩报告也是非常亮眼,有的股民慨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买基金得了,自己在股市摸爬滚打的一年,毛都没赚着,还亏了不少钱。那么股市去散户和机构抱团会给散户带来什么呢?
首先要说明一点,基金交易会成为未来交易的一种主流。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市场信息的对称程度越来越平衡,交易的选择越来越透明,这个时渣没散候就需要基金交易的大规模参与,至于少数游资或者散户的交易会逐渐的缩减空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大多数散户的交易是跑不赢基金经理的,因为基金经理利用的是信息化手段,进行大规模均衡性的投资,在庞大的市场中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收益,而散户单兵作战的缺点暴露无遗,信息量获取的比较少,交易的手段相对单一,无法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等等,所以未来绝大察运多数散户会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打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 A股市场的核心资源会越来越贵,市场的结构化会是一个长期或者是常态化的一种表现,机构抱团会成为一种滚动的操作方式,这也是市场资金的一种趋向性的选择,这段时间可能抱团消费概念,那段时间可能会抱团金融概念,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抱团 科技 概念等等,这些机构抱团的趋向会极大的压缩散户交易的空间,会让绝大多数散户的交易模型失去作用,最终只会选择离场或者是交给基金投资。
最后,市场会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如氏,80%左右的交易是基金经理交易,20%左右的交易是散户交易,市场会呈现出基金经理和散户精英之间的对决,这也是未来市场的一个博弈的方向。
总之,基金交易和机构抱团会对散户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散户的交易会越来越少,只会留下一些精英性的散户交易者,手工交易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⑦ 股市中的机构抱团现象,会给散户带来哪些影响
去散户化的意义,是让更多散户不亏钱。股市里面的诱惑太多了,每个人都怀揣着发财梦进入股市,但是真正在股市中赚到钱的有几个?一赚二平七亏这句老话,我估计很多人都听到耳朵起茧了,但依然前仆后继的进入股市,无外乎,还是一个“利”字。大量的散户退出股市,或许对这些散户来说,是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国股市就成熟了。如果大量的散户带着巨大的亏损,带着无尽的哀怨,悔恨,无奈的退市,这恰恰说明了中国股市的残酷性,掠夺性,这不是市场的成熟和进步,恰恰是市场的退步。
⑧ 机构抱团股上涨可以理解,打压中小票的力量来自哪里呢
股市就是一个水塘,这个水塘的水是相对固定的,里面的鱼儿,有大有小,但也是相对稳定的。
当 有新的鱼儿进来时 ,若鱼儿比较大,就会占据池塘较大的位置,导致“虹吸效应”出现(就是新股发行,会有大额认购,此时,股民的一部分资金,就会流动到新股上,那么有闲钱的还好,若不是闲钱,就被动卖出持仓的股票,然后用此资金再去打新,比如当初蚂蚁集团上市,就有此忧虑,市值太大了,对股市的虹吸效应非常大,构成大利空,再结合其他原因,最终蚂蚁 科技 未能上市)。
因此,当机构抱团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市场上的水,资金,都在往大鱼靠拢,此时,池塘的水就不会平衡了,根据羊群效应, 市场新的资金力量,尤其是新发行的基金,也不会再把水给小鱼, 因为小鱼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很难变成大鱼。
因此,无论是新资金,还是存量资金就会被动卖出小盘股,然后资金流向抱团股。
此消彼长之下,中小盘的票,自然就很难涨了。
另外还有一个核心因素,是很多投资者忽略的,那就是全面注册制的实施。 目前只是创业板、科创板是注册制,但前面高层已经说了,要全面注册制,向资本主义市场靠拢。若你记得创业板实行注册制的时候,创业板大涨,那么就知道资金流动是随政策走的。
既然有可能全面注册制,那么势必在短期内,有限的资金的情况下,大量的新股发行下, 资金会逐利的,ABCDE,5家上市公司,A是龙头,DE是小盘股,若你有100万,你会去买DE吗? 肯定是买A龙头股啊!因为只有龙头,具备长期生存,具备市场支配地位,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为何这轮抱团是白酒? 因为2020年疫情影响下,唯一没有受到影响,且还实现了利润增长,并且具备长期生存的,就只有白酒。当白酒捧上天,高层就发函问询了,说不能抱团,以免引起系统性风险。为何呢?因为一旦这些资金撤退,那么势必造成白酒大幅下跌(在今年年初白酒回调超过20%)。
所以抱团会轮番来,白酒、银行、钢铁、房地产、证券等等,只要是龙头的,都会轮一遍。
因此不需要打压中小盘的票,而是抽水导致的,水都去大鱼塘喂大鱼了,小鱼自然水就少了。
并且这种抱团趋势,在今年两会若落实全面注册制的情况下,还会继续!
未来炒股,尽可能远离小盘股吧, 僵尸股是很难有起色的,A股大概率会向美国股市靠齐的,即5000家上市公司,平时频繁交易的只有不到500家,另外至少3000家,股价就跟新三板一样,死水一潭。
平常情况下,一个股票每天在市场上交易的筹码不多,换手率大都低于2%。虽说交易稀少,但形成的价格,却对一个公司的市值有极大的影响,因为这个价格也同样贴在那些没交易的筹码上。
中小票的流通股数量肯定不多,不足2%的换手,可想而知参与中小股的交易者也没有多少,这些交易者不能齐心协力朝一个方向做多,有人在买入,大部分持有者眼红大票的火爆行情,甩卖小票调仓换股,因为买盘太弱了,空头不需要抛售太多筹码就有能力将股价打压下去。
大股上涨,行情火爆产生虹吸效应,从小股板块抽走了流动性,小股无人问津,跌跌不休。换句话说,抛售小票的力量不需要很强,实在是买盘太弱。
每个股票里都有原始股权,被公司所有者、高管持有,这就是所谓的产业资本。全面注册制下,壳资源价值不再,如果一个小公司质地平庸,高管知道自己公司经营不佳,也知道未来壳资源价值不再,就会抓紧时机减持套现。产业资本的持股成本太低了,有的小票经由多年送转,成本为负,产业资本无论以什么价格甩卖都会赚钱,这也是打压小股的力量。
小票现在很尴尬,主要原因是机构进场,大资金需要大池子,小票容量有限,大资金进出不易,因而大资金首先考虑配置中国核心资产、产业龙头等大票。机构抢筹中国核心资产,引爆大股行情后,将市场的风口引领到大股板块,继而影响全市场交易心态倾向于大股,小票暂时受人冷落。
我认为这种状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大票继续上涨一阵子,估值非常高之后,后来的资金不一定有意愿继续接盘高价大盘股,分歧还是有的,那个时候,资金高低位切换,可能又会考虑转战小股票。
投资就是投资企业,炒股就是炒作交易情绪,万变不离其宗,长期看,股价高低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地。如果一个小票在细分市场内成长性很好,这样的小票价格跌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考虑持续买入,风水轮流转,耐心持有基本面优秀的小票,风口早晚会到来。
盘感很好,短线能力很强的交易者,可以先战大股,待大股行情偃旗息鼓后再去考虑买小股,以此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单次出击成功率,在成功率基础上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这不就是赚钱的秘密吗?
最近,A股市场里个股的走势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少部分优质龙头股一路上涨,大部分题材股 科技 股一直下跌,而且涨跌幅度较大,涨停跌停的个股都不少。这个情况看起来好像A股已步入价值投资的轨道上了。
其实,A股市场还远没有达到这个层次。A股市场还是一个投机氛围浓厚的市场,机构抱团质优龙头,只是打着价值投资的幌子,实际上就是要大批量收割韭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分析了一下,看是否正确。机构一直抱团茅台,让茅台股价一路飙升,把其它的白酒股都带飞了。等他们感觉到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时候,希望能有人来接棒,可茅台股价太高了,一般的人是不敢接的。他们感觉到,光抱团茅台,还是不行的,显得孤掌难鸣。于是乎,机构又想了一招,将A股市场里其它各板块的龙头股筛选出来,再来抱团,让这些股也飞起来,这样才会有协同效应。
果然,近几天效果出来了,抱团股大涨,中小票大跌。一大批中小投资终于明白了,要想赚钱,还是要买优质的龙头股,于是,忍痛割肉,卖出中小票,去抢购机构抱团股。机构高兴坏了,等散户们大都到位后,机构就可全身而退,去捡起散户丢下的带血筹码。
⑨ 股市去散户化和机构抱团,将会给散户带来什么
以后投资必须专业化,业余的散户想炒股赚钱会越来越难,必须对股市有一定的认知,有较强的投资选股估值等能力才能赚钱,否则,只能成为被机构收割的韭菜。
如果散户自己并没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那未来最好的选择,还是买基金。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长期赚钱最好的投资方式是买指数基金,可以买大盘的指数,也可以买行业板块的指数,以此来获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或某个行业增长的平均收益。
但投资指数赚钱一定要长期,短期会有波动,不一定能稳定赚钱,如果是抱着短期想赚钱的想法,就不适合买指数。
现在机构抱团,靠不断推高抱团股票的股价来吸引更多的散户认购基金,这是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如果大家想短期快速赚钱,买抱团业绩好的基金是挺好的。
但这样的基金,因为本身是靠短期利益驱动的,所以当抱团股票的估值被推高上天的时候,同样也是有会抱团瓦解下跌的风险,长期来看,就不一定能赚钱了。
历史 上,一旦基金亏钱,是可以清盘的,也就是后来的韭菜只会看到业绩好的基金,而看不到业绩不好的基金,因为都已经没有了。
所以抱团基金短期都是明星,但长期的风险要小心。
股市去散户化未来一定还是趋势,但这需要有真正抱着价值投资心态去投资的机构。
如果机构也是靠短期投机来赚管理费,并不关心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基金亏损了和他也没关系,那这种机构化的市场也是不长久的。
毕竟极端化的分化行情,是会助长短期极端化风险的,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去散户化比较好的结果,是让散户不要自己盲目投资,而是交给专业机构来投资,但机构的极端抱团行情却显示出机构并不专业,至少目的上不是要帮基民赚钱,而是要尽可能在短期内赚更多的管理费,这和机构化价值投资的长期目标是不相符的。
散户还是太难了,自己投资的难度加大,专业的机构也并不想帮散户长期赚钱,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管散户还是机构,都会越来越投机,A股的价值投资之路,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欢迎关注@ 财经 大表姐,学投资,让财富增值,感谢您的点赞支持哦!
股市去散户化和机构抱团,将会给散户带来账户资产的生存考验和投资方法的重新选择。
一、股市去散户化这是A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阶段。对此需要有正确、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股市去散户化,在美国统计数据中,是按照机构与个人的持仓市值来衡量的,过去十多年,大致稳定在60%:40%。
这个结果给散户两点启发和借鉴:
1、股市去散户化,不是要消灭散户,而是优化股市的市值持有占比。即不要太过于在意散户人数,而是持有市值变化。
2、散户要让自己不被股市去散户化,需要改变、提升自己,以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想法去选择和持有股票。
二、股市机构抱团这是股市去散户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股市散户持有市值减少了,机构持有市值就相应增加了。
而机构投资者的股票组合在基本配置和重点配置方面,选股要求、思路、方向、方法大同小异,就会造成相当股票的雷同,结果在公开信息方面,就表面为机构抱团取暖。
三、股市去散户化和机构抱团,将会给散户带来账户资产的生存考验和投资方法的重新选择。1、 给散户带来账户资产的生存考验。
自从2020年7月初那一波年度吃饭行情之后,我估计很多散户的账户资产走势是呈现下降走势的,如同中证1000指数一样,因为他们持仓中重点是小盘股。详见附图1: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连续六个月在走下跌走势。
这才是六个月的走势,如果是一年、六年呢?持有小盘股的账户资产较大概率就会不断下跌、缩水。
2、 给散户带来投资方法的重新选择。
是选择机构抱团取暖、但是长期走势向上的龙头股?
还是选择和坚守基本面优秀就是不涨的白马股?
或者是那个启动上涨时跟进那个类型的品种。
这,需要我们自己选择和决定。
详见附图2:自选股中的白马股,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成长性,但是就是不涨。
详见附图3:大盘回调时,大资金在趁机买进回调到位的龙头股。
小结:股市去散户化和机构抱团的较长走势,必将会给散户带来账户资产的生存考验和投资方法的重新选择。只要能让散户账户资产处于长期上涨走势的投资方法就是好方法和必须采用的方法。也许几种方法要交替使用,以其中一种为主。
关注@ 养生 投资, 飞越股市漫长牛熊时空 安康快乐生活 养生 ,趋势价投稳健盈利 (个人观点,仅作交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从股市赚钱有两个途径,一是持有企业股票,赚企业持续增长的红利,二是利用股价的波动赚股价差的钱。
第一种途径,机构抱团对散户影响相对有限。自己的钱,自己做主,在长期持股方面,散户相对于机构更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二种途径,看似机构具有明显优势,去散户化可能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来讲,散户放弃自己操作投入机构,并不能保证散户就一定能赚钱。目前机构主要靠割散户的韭菜赚钱。去散户化以后,主要在机构之间相互博弈,相对较弱的机构,同样会被较强的机构割韭菜。哪个机构强?哪个机构弱?同样是个技术性很高的难题,各种大大小小的机构也有数千家,就相当于散户现在要面对的4000多只股票一样,难以选择优质的标的。选择机构的难度并不亚于选择股票。
在股市赚钱,无论是自己操作,还是选择机构帮你操作,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选择机构操作的好处,就是省去了你的亲力亲为,为你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有利必有弊,同时你也失去了在股市搏杀的乐趣,失去了对自己资金的控制。
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权衡利与弊,得与失,何去何从?以自己的能力和习性为主要依据,切莫受到舆论与机构宣传的蛊惑。
⑩ 股市中的机构抱团现象,会给散户带来哪些影响
一个板块或者一只股票,不断获得机构关注,逐步形成机构霸屏流通股股东的状况,就是机构抱团。机构抱团是在参与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上市股票日益增多的环境下逐步发生展现出来的,前些年也有过好几次,但这两年来表现更加明显。首先,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供求关系演变过程中的正常反映。这几年,资本市场既加大了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力度,也加快了发行制度改革。于是,股票发行上市速度加快,市场规模迅速膨胀,我们的A股已经快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股市。上市公司4000多家,这里面真正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好公司并不多,对不断增长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优质公司显然是僧多粥少,好公司自然而然就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机构集中抱团也就顺理成章。
作者:证券市场红周刊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38846560/answer/1677773694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