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君实生物股票科创板能到多少钱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君实生物股票科创板能到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3-04-17 21:20:31

1. 君实生物股票还能涨回去吗

这个说不准,股票的涨落不是人为控制的,有涨有落是正常现象,一般股票跌落到一定程度会有所回升。
拓展资料: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27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熊俊,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物医药的研发,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
2021年11月,由上海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开发的治疗性抗体新药js016与另一中和抗体联合使用已获得全球15个国家紧急使用授权。

2. 君实生物688180股吧

君实生物的股票代码是688180。
1、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27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熊俊,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物医药的研发,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
2、2021年11月,由上海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开发的治疗性抗体新药js016与另一中和抗体联合使用已获得全球15个国家紧急使用授权。
拓展资料:
1、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发及商业化。公司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效果更好、花费更低的治疗选择。利用蛋白质工程的核心平台技术,我们已处在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前沿。
2、在中国区域内,凭借卓越的创新药物发现能力、先进的生物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大规模生产技术及快速扩大极具市场潜力的在研药品组合,我们在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是第一家获得抗PD-1单克隆抗体NMPA上市批准的中国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就抗PCSK9单克隆抗体和抗BLyS单克隆抗体取得NMPA的IND申请批准的中国公司。
3、我们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并成为转化医学领域的先锋。随着产品管线的丰富及对药物联合治疗的探索,预计我们的创新领域将扩展至包括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或ADCs)等更多类型的药物研发,以及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下一代创新疗法的探索。
4、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趣路36、58号2号楼10层1003室,法定代表人为熊俊。经营范围包括生物医药的研发,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药品批发,药品委托生产。

3. 高瓴资本重仓的百济神州闯A股,6年亏损124亿,曾遭机构做空

文 | 杨万里

又一家药企巨头拟回A股上市。

近日,百济神州公告称,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主要出于公司业务及战略发展的考量”。

如果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科创板,它将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药企。

百济神州在美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表现较好,被资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资机构高瓴资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产品。

然而,百济神州也被外界争议,主要是公司业绩持续亏损,6年间累计亏损约124.6亿元。业绩亏损背后又与高研发投入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9月,百济神州曾遭做空机构狙击。机构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质疑公司造假,一度引发股价暴跌。

时隔一年后,如今百济神州向A股IPO发起冲刺。按照以往规律,若上市大概率会被市场炒作。但没有基本面支撑,估值也难以被“故事”支撑。

回顾百济神州的上市历程,公司于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价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计涨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济神州又以108港元价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计涨幅超50%。

百济神州被资金追捧的第一个原因是高瓴资本为公司股东。高瓴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仓的个股皆受投资者追捧。

高瓴资本三季度美股持仓数据显示,百济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仓股。实际上,高瓴资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济神州,从2015年至今,连续8次不断投资该公司。今年7月份,百济神州定增1.46亿股票,募集资金20.8亿美元,高瓴资本就认购了不低于10亿美元。

百济神州被资金追捧的第二个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产品。

目前,百济神州已有两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分别为PD-1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和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

百泽安于去年年底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经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该产品适应症扩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财报显示,百泽安在华产品收入为4994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这意味着,百泽安开始给公司带来收入。

另一款产品百悦泽于去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有 财经 媒体分析称,它是 历史 上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得到美国FDA批准的抗癌新药。

三季度财报显示,百悦泽在华和在美的产品收入为1566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同样,百悦泽也开始给公司带来收入。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百济神州的研发能力确实强,百悦泽(泽布替尼)虽然销售额并不高,但却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的中国抗癌药,这也是支撑近两年它股价大涨的重要原因。

百济神州虽然是资本市场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资者争议。外界聚焦点在于该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美股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亏损1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7亿元),同比增加约100.45%。

百济神州对此表示,主要系临床试验费用和研发费用的显着上涨。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高达9.3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5亿元),超过A股药企龙头恒瑞医药逾20亿元。

一般而言,创新药企都以研发导向为主,“烧钱”是一大特征,百济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间,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分别为 2186万美元、5825万美元、9803万美元、2.69亿美元、6.79亿美元和9.273亿美元,6年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为20.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4亿元)。

高研发投入导致公司持续亏损。

在2014-2019年期间,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28万美元、5710万美元、1.192亿美元、9311万美元、6.738亿美元和9.486亿美元。合计看,百济神州6年累计亏损约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6亿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资者更看重市场估值差异所带来的收益,而并非业绩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济神州处于亏损状态,投资者仍然会追捧。

我们关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东时间),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对百济神州发布做空报告,直指百济神州涉嫌伪造近60%的销售额并捏造了超过1.54亿美元的收入。

做空报告发布当日,百济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发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3亿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济神州回应称,该报告的指控“失实、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但是,当日百济神州股价再次下跌7.95%。

作为明星药企,如果百济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会被资金炒作。但投资者也得警惕“过山车”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药企康希诺和君实生物已上演类似一幕。

康希诺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至477元,总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元。之后,在一个月时间里,其股价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达47.7%。截至周三收盘,康希诺股价为378元,依然未超过前期高点。

君实生物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至220.4元,总市值一度突破1900亿元。然而,由于业绩持续亏损以及被自媒体公开质疑,其股价已跌破70元,总市值不到600亿元。

股价最终由基本面决定。市场现在之所以追捧百济神州,是对公司未来看好。如果业绩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难以支撑公司的估值。

百济神州能否成功过会以及后市表现如何,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4. 入职1月获价值超2亿元期权,70%科创板药企“抢人”靠这招


医药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成功抢夺并守住优质人才,药企的“钞”能力,几乎修炼到了满级。不论是初创阶段的Biotech、还是快速扩张的BioPharma,甚至是走向成熟的BigPharma,股权激励正在成为高薪之外,生物医药企业建设并稳定自身人才团队的“标配”手段。

医药行业高端人才流动加剧之下,药企想要招揽并留住人才靠什么?

前景与“钱景”。

作为一个高门槛、长周期的行业,以研发能力驱动自身发展的创新型药企,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人才的创新力。因此,想长久地维持自身的创新力,一个高效且稳定的研发团队至关重要。

创新研发型药企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内卷白热化的大环境下,单纯的高薪已不是“抢人”的金标准。

相较于薪资、奖金、绩效等较为传统方式,股权激励更像是一种新型秘密武器。 “现在几乎所有创新药企在高端人才的招揽中,都会开出股权激励的条件。”有医药猎头公司负责人对E药经理人表示,这种在创新药企中逐渐成为常态化激励的模式,起到的是“稳”住人才的“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01 2.1亿元股权激励背后

加入君实刚刚“满月”的恒瑞前首席医学官邹建军,日前出现在君实最新公布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草案的主要授权高管名单”中。

作为君实的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在这一次股权激励方案中,邹建军将获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00万股,激励计划股票的授予价格为70元/股,这一价格为君实生物公告当日(5月25日)科创板收盘价89.1元/股的78.6%。

根据规则,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归属,归属比例分别为40%、30%、30%,预留的限制性股票在预留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两期归属,每期归属的比例分别为50%、50%。

当然,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股权激励普遍都会设置财务业绩指标作为激励条件。君实也不例外。

邹建军若想顺利解锁激励股票,行权条件分别为君实生物在2020年-2022年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66亿元、2020年-2023年年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101亿元、2020年-2024年年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151亿元。

从行权条件中不难算出君实生物设定的未来三年的业绩目标。

过去两年(2020年、2021年),君实的营收分别为15.95亿元与40.25亿元, 以此推算,即2022年的营收不低于9.8亿元,2023年营收不低于35亿元,2024年营收不低于50亿元。

的确,股权激励正是具备了这种“显性业绩考核”和“隐性市值考核”的双重属性。

行业顾问机构恒杉咨询认为,一方面,股权激励计划存在相应的业绩指标,有助于促进激励对象最大限度地创造内在价值。另一方面,激励对象的收益与市值增长程度挂钩,有助于提升激励对象对内在价值向公司市值转化的重视程度。

富途ESOP研究同样显示,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的业绩存在小而显着的正向效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和原有预期相比业绩平均提升约4%-5%。此外,投资者通常对股权激励计划给予正面的市场反应,将其解读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利好。

02 约束与激励并重

无论是小而美biotech,或是正在做大做强的biopharma,甚至是已经走向成熟的bigpharma,股权激励都正在成为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能力的常态化手段。

据富途ESOP统计显示,2018年8月后港股上市的所有生物医药企业,全部在上市前实施股权激励或已经有相关股权激励披露。而自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以来,截至2021年底,科创板上市的76家(2019年14家、2020年28家、2021年34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在上市前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占比超70%,上市后,更是几乎都已经推出一期或二期股权激励。

对于把研发当做命脉的生物医药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是保留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21)》中指出, 对于传统行业,股权激励是奢侈品,但是对于人力资本密集性的硬 科技 、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已经是必需品。

作为唯一一家三地上市药企,百济神州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堪称完美。其2021年登陆科创板前发布的招股书中,百济详细描述了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开展的多次股权激励计划。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百济神州已完成或正在执行的股权激励计划共有4项,分别为《2011期权计划》《2016期权及激励计划》《2018员工购股计划》和《2018股权奖励计划》,由此可以看出百济对股权激励带来的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视。

而2011、2016、2018,从这些计划所设定的年份节点上不难发现百济在股权激励方案与公司发展之间的端倪。

成立于2010年10月的百济,在成立半年后,便发布了《2011期权计划》。 对于未上市的初创型公司来说,股权激励是一种留住人才的手段。 至2016 年 2 月 2 日(即《2016 期权及激励计划》生效)后,百济宣布将不会根据《2011期权计划》进一步授出任何购股权。从2011年至2015年间,为留住并激励人才,百济向关键管理人员共计授予14482万普通股。

当时间来到百济发展的下一个重要节点——纳斯达克上市前夕,其公布了《2016期权及激励计划》,从初创公司走到IPO在即的十字路口,此时百济处于迅速成长与药物研发的关键期,保持人才结构稳定至关重要。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从原来的关键管理人员几乎覆盖到了公司高级职员、员工、非雇员董事及其他主要人士(包括顾问)等全体员工,激励的方式和工具也逐渐多样化,包括授予公司购股权、股票增值权、受限制股份、受限制股份单位、非限制性股份、表现股份奖励、现金奖励及股息等激励工具。

此后,百济更是发布了《2018员工购股计划》,允许符合资格的员工可以选择拿薪资的1%-10%购买公司股票,购买价格是授予期间公司ADS市场价格的15%折价。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登陆港股前,百济公布《2018股权奖励计划》,预留1200万普通股,这些普通股购股权将授予公司或公司子公司尚未聘用的个人。 显而易见,这是百济为吸引和招揽全球顶尖人才放出的大招。

不过,万事都有两面性。股权激励的确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但“馅饼”落空也时有发生。公司业绩不佳、研发进度受阻等情况导致的股价大跌,使得原本属于额外奖励的股权激励缩水严重,甚至出现股权激励价远高于二级市场的现价的鸡肋情况。此外,一些公司将行权条件设置为“高难度”的业绩目标,让股权激励成为空头支票。券商研究显示,股权激励往往需要长达数年的执行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变数, 如业绩不达标、二级市场影响、政策变化等等多方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股权激励方案的终止。

同时,股权激励也是生物医药公司面对现金流紧张时,有效的“节流”手段之一。

泰霖投资副总经理王禹算过这样一笔账,按照货币资金与三费总计的角度来看,未来3到5年,35家港股Biotech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很难由负转正,且现金流能够支撑三费运营的均值为3.04年,中位值则更短,仅能维持2.39年。

显然,对于缺少现金流支撑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既可以深度“绑定”高端人才,还可以避免因支出过高的薪酬而过快地消耗现金流,顺利挺过这个资本寒冬。

参考资料:

1. ESOP(股权激励)丨什么是股权激励?https://mp.weixin.qq.com/s/mYs0PRLTi8dl6uBOmhnt0Q

2. 《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21)》

3. 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招股书

5. 科创战略配售基金收益率最高有多少

据新华网消息,在投行“过年”的背后,以股权激励为主的科创板战略配售产品正在占据资管计划的收益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上券商资管计划收益前20名中,科创板战略配售产品占据13席,12款产品为上市公司高管或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资管计划。

科技创新板战略配售领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数据统计的9757只券商资管计划中,今年以来共有3637只产品收益率为正,其中收益率超过50%的有29只。

在年内收益前20的榜单中,科创板有13只战略配售产品。其中,除“广发池源美得信战略配售1号”面向社会合格投资者外,其余12款产品均为上市公司为其高管或核心员工定制的股权激励产品。其中,国源证券为国盾量子定制的“国元科国盾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收益最为耀眼,年内回报率达1042.72%。

此外,特保生物、安吉科技、新麦医疗、百仁医疗、美德赛、奥特威、安恒信息等科技创新板公司的战略配售资产管理计划年内收益率翻倍。

“创富效应”显而易见。

虽然科技创新板诞生不久,但这个板块显然已经成为新的“造富”试验田。通过各种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的很多核心人员通过公司上市一举实现了身价暴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创板战略配售都能成为“造富”的代名词。例如,由于君实生物自科创板上市首日以来股价一路下跌,为其高管和核心员工战略性配售的“国泰君安项峻科创板君实生物1号”年内收益率降至负值。

从各券商对科创板项目的保荐数量来看,CICC、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华泰联合显然是最大赢家,保荐数量(按联席保荐人分别计算)分别为17家、13家、11家和10家,合计占比高达38%。同时,仍有20家券商仅成功保荐了1个科技创新板项目,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趋势。

相关问答:员山燃工战略配售的股票能不能买

员工不可以买战略配售股票,战略配售股票是指向特定(公司法人、大股东等)的对象发行的股票,这些股票价谨首格较低数量较大,并且这些股票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上市交易。战略配售股占总股本5%以上的,两年以上才能上市交易,战略配售股占总股本5%以下的,一年后才能上市交易。【拓展资料】一般来说,那品种型的股票都是向指定的人群来发行的。好比说公司的法人,又好比说公司的大股东,留意是大股东,通俗小股东都还没有那种权限资格。所以说一般的通俗员工的话就愈加不消想了。员工战略设置装备摆设股票有三大特点:1.发行价很低。若是是上市公司的话,会低于上市公司发行价良多,详细是几那就要看每家公司本身的决定了,也不克不及一概而论;2.数量很大。因为价格自己就很低,所以发行的数量大的话,后边公司股价上涨的话,关于持有人长短常有利的。所以一般公司发行股票的话也就会多发一些;3.交易时间是有限造的。员工战略配售的股票不克不及买到了就马上拿去卖,如许是不被允许的。逗晌虚按照有关规定,战略配售股票占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话,必需要超越2年才气交易,5%以下的话就只需要1年就能够停止交易了。因而,一般发行那种股票一般来说都是关于公司将来的开展看好才会发行,若是公司没有什么将来的话,发行了也鹤发。没有什么人愿意购置。员工战略配售作为一种有效绑定核心人才并与其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有效举措,相较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其他长期激励机制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作为上市窗口期较为简单有效的员工参与公司股权认购的方式,员工战略配售能够与上市前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和上市后拟实施的股权激励形成合力。在上市特殊时点保留核心人才、激励员工提高企业价值的同时,有效缓解可能存在的历史股权激励力度不足或额度分配问题,并带来强烈的员工身份认同感。

6. 科创板前十大龙头股

科创板前十大龙头股为:中芯国际、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百济神州-U、君实生物-U、金山办公、时代电气、传音控股、澜起科技。
科创板(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ard)设立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其特点是并不限制首次公开募股的定价,亦允许企业采取双重股权结构。

7. 君实生物背后父子:无医药学历背景,身家93亿,父亲大专学历


作者 | 市界 曾嘉艺

编辑 | 朗明

与创新药企背后创始人出身医药大拿截然不同的是,君实生物的实控人却毫无生物医药背景。

11月12日,“兽楼处”发布了一篇《江湖就是人情世故》的文章,内容里直指君实生物的主要产品和研发实力等问题。

11月13日一早,君实生物火速回应称:“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相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领导这支团队和这家公司的,是一对没有任何生物学科背景的父子。”

目前君实生物的 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是熊凤祥、熊俊父子。 截至2020年9月30日,父子二人合计持有君实生物14.72%股份,截至11月13午间收盘价72.20元/股,按照市值634.3亿元,二人身家达93亿元。

从二人的学历来看,与生物医药八竿子打不着。根据招股书, 熊俊于1996年获得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投资管理学士学位,后又于200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熊凤祥1982年毕业于笑没武汉电力专科学校发配电专业,大专学历。

从熊俊的从业经历来看,他更擅长资本运作。2004年至2006年,在国联基金管理公司担任研究院及基金经理助理;2007年成立上海宝盈资产管理公司后至今都担任董事长一职;2013年至2015年,担任上海众合医药董事会主席。

众合医药又和君实生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成立于2008年的众合医药,是一家主要从事单克隆抗体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的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和君实生物的研究方向一致。于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

在熊俊担任众合医药董事期间,2012年12月众合医药的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张卓兵、单继宽共同出资100万设立君实生物。之后,通过股份协议转让,熊凤祥、熊俊父子成为君实生物实际控制人。

也就是说,一番操作后,合众医药和君实生物有了一个共同的“爸爸”。君实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是熊凤祥、熊俊父子,众合医药的控股股东是熊俊。两家公司的董事长都是熊俊,并且众合医药部分股东也是君实生物的股东。

最终,两家走到一起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2015年,君实生物完成股改在新三板挂牌,2016年完成合并众合医药。自此君实生物开始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除了熊俊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之外,熊俊的父亲熊凤祥也是一个有着经商头脑的人。虽然在招股书中,熊凤祥早已于2007年11月至今退休,并于2008年12月至今,担任广州谷卜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监事。

根据天眼查,湖南凤祥酒行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凤祥酒行)董事长名为熊凤祥,旗下拥有10家公司,大多也都与酒业相关。而通过天眼查的公司关联关系,湖则激南碰盯纳凤祥酒行董事长熊凤祥与熊俊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8. 港股君实生物是创业板股票吗

港股君实生物是科创板,股票代码68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