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银保监会接管6家机构利好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银保监会接管6家机构利好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3-29 17:32:42

A. 恢复房地产并购重组利好什么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地产界业内简称新五条),并自即日起施行。光大证券表示,近期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发,包括对于居民合理购房及企业资金支持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工具箱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预计将充分助力房地产行业融资修复,提振市场信心。相关概念股:越秀地产(00123)、碧桂园(02007)、龙湖集团(00960)、绿景中国地产(00095)、万科企业(02202)。
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以及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等。
据光大数据显示,10月房企境内外单月合计发债427亿元,较9月有明显回落,环比-29.4%,同比+48.2%,单月净融资-519亿元。11月以来监管层出台多重政策,恢复优质房企的信用再扩张能力,预计将充分助力房地产行业融资修复,提振市场信心。
11月21日,央行提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至2023年3月31日前,央行将向商业银行提供2000亿元免息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资金用于支持“保交楼”,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申港证券表示,当前政策针对供给端的房企资金压力作出了较全面的应对,同时“保交楼”政策也将减少购房者的置业顾虑,将有利于房企经营的压力缓解。该行认为政策的底线已探明,中长期持续保持乐观方向,等待需求端复苏,进一步发酵行业投资机会。
同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机构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是一次真正的利好。尤其在确认房地产也是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降准释放的资金,预计多半会进入到房地产市场。
11月23日,央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金融16条”),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文件要求,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文件还提出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各地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据报道,11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与华润、万科、绿城、龙湖、金地、碧桂园等12家全国性房地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达6550亿元。同一天,中国建设银行也同8家房企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前一天,中国农业银行同5家房企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物氏交通银行向万科集团、美的置业提供意向性授信额度超千亿元,中国银行为万科集团提供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罩改散长丁祖昱分析,进入11月,中国监管层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力度明显有所强化,对稳定房地产市场主体信心和市场预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东兴证券认为,当前的纾困思路已经从“救项目”扩展到了“稳房企”,随着对优质民企融资支持的加速落地,市场对优质民企的信心有望得到修复。在供给端,从开发贷款,债券、信托融资和预售资金监管等各方面全面加强对优质房企的资金面支持。在需求端,主要通过加强“保交楼”、支持个人购房信贷和放松限购,促进市场销售的恢复。
投资方面,1)推荐具有全国化和综合化发展能力的高信用龙头央企,推荐保利发展。东兴认为信用优势将推动龙头央企在土地和并购市场获得优势,持续的拿地推盘能力与优质的信歼搜用背书也有望在需求回暖之时抢占先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2)扎根高能级区域,积极向全国拓展的优质地方国企龙头,建议持续跟踪越秀地产。该行认为深耕高能级区域的地方国企龙头,兼具业绩稳定性与未来成长性。在民企大规模暴雷和丧失拿地能力的当下,凭借深耕高能级区域铸就的稳定基本盘和融资优势带来的逆势扩张能力,地方国企龙头有望在行业出清过程中实现赶超。
3)具有优质的经营体系,开发主业稳健,在政策支持下,有望率先获得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的民营房企,建议持续跟踪龙湖集团、碧桂园。在“第二支箭”及“金融十六条”的政策支持下,经营稳健的民企有望获得融资端的大力支持,市场对经营稳健的民企也将逐渐恢复信心。
相关概念股:
越秀地产(00123):10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连同合营公司项目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为114.40亿元,同比上升约9%。1月-10月,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911.14亿元,同比上升约11%。累计销售额约占2022年合同销售目标1235亿元的74%。
碧桂园(02007):近两个月来碧桂园销售情况正逐步修复。据相关数据披露,今年前十个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094.3亿元,在第三方机构榜单上,碧桂园销售额仍居首位,前十月全口径销售金额为4032.9亿元。单月来看,今年10月,公司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33.3亿元,环比增加4.09%,已连续两个月实现业绩环比增长。
龙湖集团(00960):10月公司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202.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138.4万平方米;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16.8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85.2万平方米。集团2022年10月新增七块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92.85万平方米。
绿景中国地产(00095):公司白石洲项目计容面积共约358万平方米,可售建面约180万方,保守预计可贡献货值约1500亿。第一上海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2.1港元。
万科企业(02202):10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98.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21.0亿元。2022年1-10月,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135.7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467.7亿元。

B. 经济危机利好哪些股票

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股票。尽管每股的收益下降,但是它仍在赚钱。重点是每年都会分红。当经济好转时,每股收益和股息都将会增加。此外,在经济危机中仍然能盈利分红的企业,在市盈率为6至4倍的时候,可以多次买入,这样持仓成本会比较低,利润也会比较大。股市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会比经济的正常运行有3到6个月的超前期,也就是经济危机爆发前的3到6个月,股市就会开始下跌;反之,在经济复苏的前6个月内,股市就会开始上涨。

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区别

一、名称的不同、定位的不同:中国银行是我国国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之一,英文名是:BANK OF CHINA,简称是BOC,中行,经过孙中山先生的批准,于1912年的2月5日正式成立。总行位于北京的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由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是国家副部级的单位。而在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正式合并成立。该行计划逐步把各解放区的银行改组成为区行和分行,总行最先设石家庄、然后移到北京。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共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的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已辖的东北区行、西北区行、华北区行、中南区行以及它们所属的省市行署分行以及县支行,成为了中共全国金融的领导中心。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是人民币)作为华北、华东以及西北3区的本位币,同时计划按照不同比价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原来所发的各种货币,从而使人民币基本上成为全国的解放区统一流通的货币。从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是第一套人民币。

二、业务和功能的不同:中国银行,主营的是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以及其他拓展的业务。而中国人民银行,主营的是依法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发行和管理人民币的流通、投放以及回笼;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以及黄金储备。

三、监管机构的不同:中国银行,接受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监督。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是国务院。

C. 曙光股份公司股票被拍卖是利好还是利空

曙光股份公司股票被拍卖是利好还是利空?股票回购注销是利好还是利空?
股票回购注销总体是利好的,股票回购通常是企业用于注销股本,股本减少,净资产与盈利均总额没变,相应地每股净资产及盈利均有所提高,股价相应的会有所上升。
银保监会接管对股市是利好还是利空?
可以说是利也可以说是利空。接管公司明这个公司出现危机所以说是利空。接管了又说明在该公司开户,投资的人,资产安全有人来负责了,所以说是利好。

托管组由太保财险等六家托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托管组严格依照接管组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公正履行托管职责,全力帮助被托管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体系,规范经营管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托管机构与被托管机构之间建立利益冲突“防火墙”,不争抢客户资源,不发生不当关联交易。

(3)银保监会接管6家机构利好股票扩展阅读

接管后,债权人需根据新时代信托和新华信托指定的时间和方式,对债权进行登记。接管组将对债权进行核对并确认。同时,接管组将积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清收资产,并争取引入新股东增加资本实力,依法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信托产品投资者需根据新时代信托和新华信托指定的时间和方式,对认购的信托产品份额进行登记,预计登记时间为3个月。

接管组将对登记份额进行核对确认,并依法按照“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督促公司积极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回收资金及时全部用于兑付投资者,切实保护信托产品投资者合法权益。

D. 炸了!监管放大招!鼓励居民的80万亿存款进股市

这不仅将会是一个“改革牛”,一个“人造牛”,还会是一个“自然牛”。

前些天,银保监会发了一份重磅文件:

其中最吸睛的,是“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这句话。

马上有很多自媒体纷纷解读:

“啥?这是要让老百姓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炒股吗?”

“之前有人提‘卖房炒股’都被骂死了,现在直接把存款这种无风险资产变成资本市场的高风险资产,太狠了吧?”

这样的理解其实是片面的。很快银保监会就开了媒体通气会,作出了官方解释:
“核心的政策考量主要还是培育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资金就是来自于居民储蓄,机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配置债券、股票等资产,并非单一地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
1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全国个人性存款总额为80.1411万亿元。

显然这么多的居民存款不可能全部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但哪怕只有5%的资金通过买入保险、银行 理财 等产品后进行了这种转化,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据了。

只不过,很多人都还不明白,上面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在中国,除了房产以外,居民大量的财富是以储蓄的形式存在的。我国的储蓄率尽管近几年有所下滑,但目前仍然高达45%。

想要让经济更有活力,找到经济新动能,一定要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而且长期来看,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的 收益 分分钟秒杀存款利息,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所以把部分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对于居民自身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不知大家看出其中的深意了没?前些天,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其实已经帮我们指明了。

且不说去年推出科创板、放开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等等举措,最近的政策利好更是毫不遮掩。

前段时间证券法修订草案通过, 今年3月1日起将全面实行注册制。

今年一开年,先是元旦全面降准,释放了长期流动资金近8000亿元;随后就是银保监会提到的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在银保监会的那份文件里,还提到了:“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房住不炒’的低位,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过去,居民大约70%的财富在 楼市 ,如果这部分资金有20%转移出来,其中如果只有50%流入到股市,也是一笔很大的增量资金。

再想想,A股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处于估值洼地;在全球负 利率 的背景下外资又争相流入A股;A股自身又十年基本没涨,为接下来的上涨打开了充足的空间……

所以这不仅将会是一个“改革牛”,一个“人造牛”,还会是一个“自然牛”。

2

在A股的所有利好因素中,菜导再多谈谈各路流入资金。

过去,菜导的朋友船长和大家 多次闷棚提到过外资 ,今天菜导想详细说说保险和银行资金。

其实,上面早就开始大力引导这两路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了。

例如去年12月,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提到:
“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包括大力加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等。”
不过大家可能有逗罩唯种直观感受,觉得保险资金在A股中占的份量应该不小。

但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余额总计17.96万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为2.25万亿元,占比仅12.53%。

而在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七成以上,权益类理财产品仅占比为0.32%。

不过截至2019年12月8日,至少有32家银行理财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六大行及光大和招行理财子公司已正式开业。

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来了它的发展期, 它们开始积极布局权益类产品 。

可以说,这两路资金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都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未来,保险和银行山培大量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在初期,可能很多资金不是直接买股票,而是通过FOF、ETF基金等等长期投资的标的进入。

而A股的结构很快也会从散户为主转变为机构占主流。

3

即便如此,菜导并不觉得个人投资者会退出资本市场,能力强的会继续、甚至是加速进入A股市场。

毕竟,在中国,投资要跟着政策走,上面的大手指向哪里,哪里就是风口。

当然,上面的大手也只能调动到国内的资金,而最近外资开始跑步进场的原因,除了之前聊过的那些,菜导觉得还有一层避险的考量。

毕竟发达国家大都都负利率了,新兴国家也没几个靠谱的,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的综合投资收益,放在全球都算是非常高了。

不过,对于比较保守而且个人精力比较有限的投资者来说,最初阶段学习银行保险资金的做法,借道基金等产品来做风险隔离,同时又能享受权益市场的红利,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E. 银保监会对天安、华夏等6家保险公司实施接管

大家好,我是保贝。

刚刚准备下班的时候,看到华夏、天安被银保监会接管的消息,瞬间震惊。

明天系要完了?!

回想到去年安邦被接管分立、06年新华被接管、11年中华被接管,所以我是很清楚,无论保险公司高层如何变化,对于买过这几家保险公司产品的消费来说,保单利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就怕呀,有些人蓄意曲解,恶意造谣。

还是先来看看官方公告怎么说

所以,保险公司想倒闭没那么容易,保险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在这方面监管十分严格。

就冲着保险牌照这么难拿,哪个保险公司要倒了,根本不用担心无人接管,反而会有无数大佬等着当接盘侠。

就像这次准备接管的国寿、太平洋和新华。

每次的接管都是高层游戏,对于普通保险客户来说没什么影响,都散了吧。

代理人说买保险要买大公司

保险行业根本就没有”小“公司!

普通人评判保险公司大小的方法,无外乎“我有没有听说过”,非常简单粗暴。

听过的就是大公司,没听过的就是小公司,很多实力雄厚,风格低调的保险公司,就因此不幸躺枪。

即便是完全没听说过的公司,背后也通常站着几个世界500强的股东。

还有银保监会和保险保障基金兜着。

今天规模小的公司,以后未必不会做大做强,单靠保险公司名声大小来买保险,实在太不理智。

真正能够长久依靠的,是国家完善的监管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手上白纸黑字的保险合同。

保险陪不陪,公司说了不算,代理人说了不算。

合同说了算,法律说了算。

再遇到朋友圈说买保险要买大公司的,拉黑了吧,妖言惑众!

再说两句

投保前切记要做好健康告知,这才是直接关乎理赔与否的问题。

保险被诟病已久的”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多数就是因为买的时候没做好健康告知。

还有啊,健康告知不能只口头告诉代理人,自己要全程参与投保过程。

如果遇到个不守信用的,全给你填否,吃亏的还是自己。

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擦亮眼睛选好靠谱的专业人。

F. 7月22日新上证指数以及科创板大规模解禁对股市的影响

中午发了一篇文章《从 历史 数据看本轮"熊市"回补2855.32缺口的概率接近100% 》,许多不明真相的黑粉开始黑,下周二指数新规,到时候指数就跟之前的不一样了,缺口回补概率会变低,菩老只想给各位打脸的是,在总盘40万亿市值的上证指数,这些新规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更容易回补缺口。

新规修订内容一共有三点:

A、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B、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C、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下面菩老逐一分析下影响效果:

目前上证指数共有ST股票95只,总市值为2713亿元,市值最高的ST国重装为379亿元。ST股票总市值总比上证指数的总市值比为0.678%,可以说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几乎可以不计。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缓新股上市暴涨暴跌引起的指数影响,目前新上市的股票都较少,能够进去前10的好几年都出现不了一只。目前现存上市未满一年的上证指数股票一共有54只,市值最高的是邮储银行3980.47亿元。目前未满一年的上证指数总市值为19313亿元,占总市值比为4.8%,

但是同时还有25只科创板将会被纳入上证指数,总市值为5887亿元,目前即将纳入的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是中微公司,市值为1143亿元。

7月22日当日,以上三个要素汇总抵消后,净减少总市值为16139亿元,占总市值比为4.03%。

修正后的总市值为383861亿元。根据《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以及《上证系列指数计算与维护细则》:

新除数变动率约为:0.96。上证指数可能减少4%左右(如有错误请指出),指数按照昨天收盘指数,调整为3084.45。


7月22日,去年7月首批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将迎来解禁潮。据Wind统计,首批科创板解禁压力主要集中在7月22日,解禁规模高达2200亿元。当然在科创板大规模解禁的同时上证指数也出现了新规,这两者同时发生,只能说监管是特意安排这个时间点发生的。

按照以往的理论,只要有大规模解禁,那么正常逻辑都是股市要承压,投资者应该避开大规模解禁带来的减持洪荒,但是从菩老对以往每次大规模解禁发生的A股走势分析,实际情况却往往相反,参考《从7月5000亿大规模解禁分析,年底将可能再来一波“牛市”行情 》。因此下周为让上证指数正常调整以及舒缓科创板大规模解禁带来的资金压力,很可能监管层会有托市的动作。 当然这一切都是菩老的猜测,不能作为你们抄底的依据

#银保监会依法对天安财险等六家机构实施接管# #股市 财经 #

G. 请问金融机构被接管 被接管 是什么意思!

金融机构被接管的意思是相关金融机构被银保监会接管,从接管之日起,被接管正启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磨清埋停止履行职责,相关职能全部由接管组承担。接管组行使被接管机构经营管理权,接管组组长行使被接管机构法定代表人职责。

接管后,被接管机构继续照常经营,公司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而变化。接管组将依法履职,保持公司稳定经营,依法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信托当事人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7)银保监会接管6家机构利好股票扩展阅读:

接管组委托托管机构托管被接管机构业务,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精算师、会计师、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协助处理接管有关事项。 接管组代表银保监会全面负责接管事务,重大事项提出处理意见报银保监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被接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应积极配合接管工作,拒绝配合或妨碍接管工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瞎蚂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H. 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最近一则保监会银监会合并消息被许多股民孙熟知,广大股民都知道保监会和银监会的每一则消息都会给股市行情带来很大的变化,都会影响每一位股民的切身利益,那么保监会银监会合并对股市有何影响?对市场有何推进作用,下来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3月13日两会消息,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其中,有一条,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之前坊间一直流传的一行三会合并终于有了结果,一行三会成了一行两竖信族会。

这一机构变化,对于银行、保险、房地产影响最大。国家一直在实行金融监管,还要防范风险,可是金融监管套利无法根治,这样一合并,大概率的银监会郭主席会是这个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各类互联网金融,资管计划,未来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管控,想要简单赚钱,没有那么容易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些高风险投资产品要考虑尽早清仓了,比如P2P,可以说高于年化10%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属于高风险。

对保险业来说,这个改革相对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前段时间,安邦保险被接管,保险回归保的本质,原来很赚钱的万能险、融资为目的的保险产品,估计就会难以出现了,保险业的业绩就会下滑,反映到股市自然保险股会下跌。

对于房地产,会加强调控。更加收紧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房地产的弱周期就开始来余弊了。但是毕竟中国的国情在那,开展租售并举的时代开启,中国也将构建起住房梯级消费体系。看看下面的图,政策导向就很清楚了。

这一机构合并,对于银行,却是利好。今后央行不仅负责货币调控,还对银行和保险两个市场进行监管,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都将由央行决定。联想之前的银行业下调拨备率,放松了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要求。再加上农行的定向增发,不难看出国家对银行的呵护。农行这样,其他行说不定也会这样,支持用多种金融工具为银行业补充资本。随着脱虚向实的推进,银行必定会在国家整个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之而来业绩也会稳定向好。场内银行ETF,场外招商中证银行分级可以买,就当买银行理财产品,绝对保证百分百保本且超过余额宝收益。

另外这个合并,至少让国家能更方便的调控金融监管,应对美元汇率。至少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会破7,但坦肢是与此同时,国内外汇管制将更加严格,港股打新的入金难度会增加。

I. 取消银保监会对股市的影响

1 不会取消
2 因为银保监会作为金融监管机构,对于股市的监管和调控举足轻重,它的政策会对股市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股市本身也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与银保监芹蔽会紧密相关。

3 虽然银保监会不会被取消,但是我们需要关注它发布的政策和举嫌脊州措,合理应对市场风险以及将个人投资规划放置于整体市场的大环境中野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