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急急!!!!請教大神!投資學論述題: 通脹率.GDP增長率.失業率.利率對股市行情的影響
通脹率--高通脹引起物價上漲,或央行增發貨幣,或引起幣種貶值,從而影響國家之間的貿易順逆差;影響投資人信心,或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GDP增長率,宏觀經濟指數的高低,從側面可以反映某些行業的發展狀況,間接影響行業內公司的表現。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股市。
失業率, 影響的是資本流向,或者說是資本流向+經濟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決定失業率的高低。那麼也就是說,失業率更多的反映的是大環境,而不是直接決定或影響股市行情。
利率,個人感覺這幾個決定因素裡面,利率可能是對股市產生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和個人。對於企業來說,會決定其資金流向,或致使資金外流至其他利率相應合適的國家。對個人來說,直接影響投資方式,或儲蓄,或購買理財產品,或國債等金融類產品。這也是為什麼格林斯潘在美國經濟10年牛市裡面經常使用其作為一種促進消費的手段,屢試不爽。但後來這個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使用有些過度,對經濟的發展及刺激並沒有先前的有效。
Ⅱ 就業和失業率對股市的影響
失業率是指(一定時期滿足全部就業條件的就業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產能,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
失業數據的月份變動可適當反應經濟發展。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具有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及措施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包括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87年美國股災、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面對危機,美國政府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經濟、挽救國家。
(一)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美國經濟「大蕭條」起始於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盤,10月29日被拋售的股票就達1638萬股,當月美國股市市值便有260億美元化為烏有,損失比「二戰」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多5倍。3年間,美國股市暴跌85%,失業率高企,平均為18.8%。期間,美國GDP呈下降趨勢,從1929年的3147億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億美元,5年間下降了24%。消費價格指數也一直呈下降趨勢,1933年的GPI與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對經濟大蕭條,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後,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一是羅斯福的新政從整頓金融入手,加強金融立法。在被稱為「百日新政」期間制訂的15項重要立法中,有關金融的法律就佔了1/3。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羅斯福政府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三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機
在美國,石油危機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業生產下降15.1%,其中建築、汽車、鋼鐵三大支柱產業受打擊尤為嚴重。固定資本投資共縮減23.6%,企業設備投資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業和銀行倒閉均創下「二戰」後的歷史紀錄;失業率高達9.1%,失業人數達825萬;道瓊斯指數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達41.9%。與危機相伴的則是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1974年美國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面對石油危機,美國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國內石油政策,大大加強了對石油資源、生產、供應、銷售和市場的控制,加強對外國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國際上,美國倡議召開石油消費國會議,決定成立成立國際能源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其成員國建立應急石油儲備或稱戰略石油儲備;協調突發事件引起石油供應中斷時成員國之間的石油調配問題。
(三)1987年美國股災
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指出下跌508點,跌幅為22.6%,當日全國損失5000億美元。這一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損失5600億美元,是1929年「大蕭條」時跌去市值總額的兩倍。
美國政府為抵抗「泡沫」崩潰的洪流,刺激經濟增長,一是開始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擴張財政政策,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刺激經濟增長。二是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銀行的貼現率,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
(四) 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術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遭遇重挫,指出不斷下滑,網路「泡沫」危機全面爆發。當年9月21日,納指迅速跌至1088點,創下3年來的最低紀錄,與2000年3月10日的歷史高峰相比,跌幅高達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來,美國已有100多家網路公司宣告倒閉,造成近萬餘人失業。就像傾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從2001年到2002年,互聯網業的危機很快波及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電信製造業和運營業。許多通信企業股票下跌,盈利狀況惡化,紛紛宣布裁員,整個信息通信產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為重災區。
為了避免網路「泡沫」危機拖累美國經濟,美財政當局和美聯儲當時採取了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製造業、房地產為龍頭的產業很快重新帶起經濟這匹「馬車」。所以,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並未受到太大沖擊,振盪下跌之後較快恢復了生機,2003年年初開始觸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復到之前的繁榮。
(五)美國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標志著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開始。4月4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4月24日,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由此,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開始全面爆發。截至2008年年初,美國次貸市場規模大約8500億美元。
針對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聯儲2008年初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二是採取降息政策;三是採取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即定期招標工具,並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四是美聯儲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租金,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五是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六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Ⅳ 什麼因素影響股票的價格波動
股票價格的波動受許多因素影響,以下是其中一些:
1.公司基本面:公司財務狀況、業績表現、市場份額、產品研發、戰略規劃等因素會影響股票價格。
2.行業形勢:行業內的競爭、政策法規等因素也會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
3.經濟環境: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就業率等宏觀經濟因素也會對股票價格波動產生重要影響。
4.地緣政治風險:世界局勢不穩、發生恐怖襲擊等事件將會引起市場的不安和情緒波動。
5.市場需求與供給:市場上的買賣量以及交易者的心理預期和情緒,都會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早改
6.技術信號:股票的技術分析,涉及到股票價格、成交量和其它交易數據,可以指示趨勢和市場情緒。
總的來說,股票價格波動是市場供給與需求狀況的結果,這兩種因素又受到公司基本面、行業形勢、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風陸雹判險肆緩等多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