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松下電器股票和三洋股份的股票代碼分別是多少
松下是在日本上市的公司,代碼為6752。Panasonic公司(日語:パナソニック株式會社), 原名松下電器產業公司(日語: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為日本的大型電器製造企業,總部設於大阪。
三洋同樣屬於松下公司的品牌
『貳』 日本松下集團創始人背景,公司背景,公司發展歷史階段,還有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請詳細解答。謝謝
公司簡介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創建於1918年,創始人是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創立之初是由3人組成的小作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綜合性電子技術企業集團,世界著名的綜合型的大型電子企業,並在世界各國開展著事業活動。
自創業以來,始終以「力圖社會生活之改善和提高、為世界文化之發展作出貢獻」作為社會使命和企業綱領。為了實現更豐富的社會生活及促進社會的發展,松下電器積極地進行從基礎技術、商品技術到新生產技術等世界性的全方位的研究開發與經營活動。
松下公司是一個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員工總數超過250,000人。其中在中國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銷售總額為610多億美元,為世界製造業500強的第26位。
從事事業
數字AV網路化事業;節能環保事業;數字通信事業;系統工程設計事業;家用電器事業;住宅設施事業;空調設備事業;工業自動化設備事業及相關事業的元器件、零部件事業;網路、軟體事業等。在這些領域,松下電器從事著產品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
全球史
1918年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
插座以及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 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1931年 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 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 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
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中精神)
1934年 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5年 成立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將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制,成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採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無線株式會社等9個公司)
1938年 通過松下電器貿易公司開始了進口業務
1940年 舉辦了第一屆經營方針發表會
1946年 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 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冷機)進行合作,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 開設了中央研究所,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 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 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 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 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
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 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 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 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
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 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
開始在日本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 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 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 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 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
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創業80年
1999年 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 「創生21計劃」的起步(正式投入面向「超·製造業」的「破壞與創造」活動)
2002年 新成立Panasonic Center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2003年 將全球品牌和全球品牌標示語分別統一為「Panasonic 」和「Panasonic ideas for life 」在「通過加強資本關系,構架新的綜合性業務連帶關系」方面,與松下電工株式會社達成共識並簽約了相關協議。
標識故事
松下電器將全球的品牌統一成為Panasonic,並以「Panasonic ideas for life」為品牌口號,以實現「星羅棋布的網路社會」和「與地球環境共存」為理想,繼續為提高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做出貢獻。
松下電器面向世界推出了「Panasonic ideas for life」的品牌標識語。「ideasfor life」的含義就是「通過遍布全球的員工們進行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創建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先進美好的社會,不斷提供有價值的創意」。
通過產品和服務,提供「站在顧客角度上的ideas(創意)、「有實際用處的ideas」、「帶來驚喜和發現的ideas、「使人們感到快樂的ideas」、「嶄新的ideas」、 「有趣的ideas」等等,陪伴顧客一生的各種富有價值的「ideas」。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富有革新性、尖端性、有價值的「ideas」,力求使全世界每一位顧客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並為世界各國的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為全世界的顧客及商務夥伴不斷地提供「ideas for life」,成為永遠可造福於人類的松下集團。
松下電器-中國
自從1978年鄧小平訪問松下電器公司以後,松下電器開始在中國投資,把松下在中國的事業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融為一體。從電子材料到零部件,從部品到整機,從家用電器到工業機器,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進行的技術合作項目160多項,建立合資獨資企業53家(上海7家公司),總投資近15億美元。
松下電器與中國的合作始於1978年,從技術引進、投資創辦合資、獨資企業,到創辦研發基地,松下在中國的事業規模日益擴大。截止到目前,包括4家研究開發中心在內,松下在中國已投資建立了60家合資、獨資企業,職工人數達到6萬餘人。
『叄』 公司發行新股,股價一般會上升還是降低
上升!
請看第四條!
基本因素
基本因素主要指在較長趨勢中,來自股票市場以外的能夠影響股價變化的經濟、政治因素等,其中,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經濟因素
1.經營狀況。經營狀況即指發行公司在經營方面的概況包括經營特徵,如公司屬於商業企業還是工業企業,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產品性質,內銷還是外銷,技術密集型還是勞動密集型,批量生產還是個別生產,產品的生命周期,在市場上有無替代產品,產品的競爭力、銷售力和銷售網等。此外,公司的經濟狀況還包括員工的構成以及管理結構、管理水平等。上述因素既可直接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亦可間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意向,進而影響股價變化。
2.財務狀況。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亦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原因。依照各國法規,凡能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都必須公開,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還需定期向社會公開。衡量公司財務狀況的主要內容包括:(1)資產凈值。資產凈值也就是公司的自有資本(資本金+創業利潤+內部保留利潤+該結算期利潤)。它是考察公司經營安全性和發展前景的重要依據。(2)總資產(負債+資產凈值)。它顯示公司的經營規模。(3)自有資本率(自有資本B總資產×100%)。它反映了公司的經營作風和抗風險能力。(4)每股純資產,即每股帳面價值(資產凈值B發行數量)。它反映了股票的真實價值。(5)公司利潤總額及資本利潤率(當期利潤B總資本)等等。
在上述指標中,公司盈利(利潤)對股價的影響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公司盈利是影響股價變化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因為股票價值是未來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現值,而股息又來自於公司盈利,由此,盈利的增減變化就成為影響股票價值以及股票價格的最本質因素;公司盈利與股價變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司盈利增加就預示著股價上升,反之亦然,此外,股價與盈利的變動也不一定同步,股價往往先於盈利的增加而上漲,且上漲的幅度往往會超過盈利增加的幅度。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公司盈利與股價變化總是脫節的,因而上述假定是錯誤的。持這種意見的人還舉出某些具體實例來說明。如美國在1923年至1929年間,股價與公司盈利的變化完全是相悖的,又如構成美國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的30種股票為例,1938年至1941年間,利潤大幅度上升,股價反而下跌,而1941年至1946年間,利潤下跌,股價卻反而上升。1946年至1950年間,利潤倍增,而股價卻保持相對平穩。1950年至1960年,利潤的增長率不足10%,而股價卻大幅度地上漲3倍以上。這些數字均表明股價變化與公司盈利並無必然的相關性。持這種意見的人還指出,根據經驗,經濟處在繁榮時期,股價不是根據現有公司的盈利來評估,而是根據將來的收益加以評估。
第三種意見是前兩種意見的折衷,認為利潤的變動與股價的變化並非無關,只是利潤因素對股價的影響,要依據其他影響因素的相對強度,當各種因素相對強度大甚至同時發揮影響作用時,利潤因素則被淡化;當利潤因素的影響強度超過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時,兩者的關系才顯露得較為明顯徹底。
3.股利派發。對於大部分股東而言,其投資股票的動機是為獲得較高的股息、紅利,因此,發行公司的股利派發率亦是影響股價極為重要的原因。公司的盈利增加,為投資者增加股息提供了可能性。但股利的增加與否,還需取決於公司的股利政策。因為增加的盈利除了可能被用於派發股利外,還可能用於再投資。股利政策不同對股價影響則很大,有時甚至比公司盈利的影響更為直接、迅速。一般的情況是,當公司宣布發放股利的短期內,股價馬上出現升勢,而取消股利則股價即刻下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發行公司對股利派發進行不同的技術處理也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一般說來,股利的種類包括現金股利、財產股利(實物股利)以及股票股利三種。在不同的情況下,採取不同種類的股利派發則有明顯的影響作用。如在股價看漲的情況下,按同樣的股利率,以股票股利(俗稱「紅股」)形式派發則明顯影響股價,其原因在於:在上述情況下,股票股利可比現金或財產股利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舉例來說,某股票面值10元,市價60元,股息50%。如果以現金股利形式支付,將得到現金5元;如果以股票股利形式支付,將得到0.5股股票,市價高達30元。
當然,支付股票股利對於發行公司而言,可以防止資本外流,有利於擴大公司資本總額。但是,由於增加了股份,也加重了股利派發的負擔,尤其在公司經營狀況與利潤不能同資本額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將導致股價下跌。
4.新股上市。公司新上市的股票,其價格往往會上升。
原因在於:一方面新上市的股票價格偏低,另一方面也由於投資者易於持續地高估股票價值。此外,某公司的新廠開工以及合並其他公司,說明此公司的未來業績有所變動,因而股價也易於隨之變化。另外,已上市股票增資(增股)發行亦會影響股價。如1990年9月,上海延中股票實行溢價增股,老股東有權每2股認購1股,每股96元,而同期掛牌價即為142元1股,場外交易則股價飛漲,最高達到600元1股。
必須看到,新上市的股票對其他已上市股票的股價也會有不利的影響,新上市股票的種類、數量過大,則對整個股市的價格亦會有所沖擊,進而降低平均股價並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股價的差距。
5.股票分割。一般大面額股票在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運動後,都會經歷一個分割的過程。一般在公司進行決算的月份宣布股票分割。由於進行股票分割往往意味著該股票行情看漲,其市價已遠遠脫離了它的面值;也由於分割後易於投資者購買,便於市場流通,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此外,由於投資者認為股票分割後可能得到更多的股利和無償取得更多的配售股權,因而增加購買並過戶,使股市上該種股票數量減少,欲購買的人更多,造成股價上漲。
6.利率水平。從股票的理論價格公式中可以反映出利率水平與股價呈反比關系,實際表現也往往如此。當利率上升時,會引起幾方面的變化,從而導致股價下降;一是公司借款成本增加,相應使利潤減少;二是資金從股市流入銀行,需求減少;三是投資者評估價值所用的折現率上升,股票價值因此會下降。反之則股價會上升。
美國在1978年也曾出現過利率和股價同時上升的反常現象,其原因主要有二:當時許多金融機構對美國政府維護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抱有信心;當時股票價格已經跌到最底點,遠遠偏離了股票的實際價值,從而使外國資金大量流入美國股票市場。
利率水平對股價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反應也比較迅速。
而要把握股價走勢,首先要對利率發展趨勢進行全面掌握。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貼現率、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銀行貼現率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下降,就表明中央銀行意在放鬆銀根,利率顯下降趨勢;反之,則表示利率總的趨勢在上升。
7.匯率變動。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總的說來,如果匯率調整對未來經濟發展和外貿收支平衡利多弊少,人們對前景樂觀,股價就會上升;反之,股價就會下跌。
具體看,匯率變動對股價的影響主要是針對那些從事進出口貿易的股份公司,它通過對營利狀況的影響,進而反映到股價上。一般說,本國貨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卻有利於進口,而貶值卻正好相反。這種影響也表現在:如果公司產品出口,當匯率提高,則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狀況下降,如果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賴進口,產品主要在國內銷售,當匯率提高,使公司原材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此外,如果預測到某國匯率將要上漲,那麼貨幣相對貶值國的資金就會向上升國轉移,而其中部分資金進入股市,股市行情可能上漲。
8.國際收支。現代經濟日益一體化、國際化,因而,國際收支狀況也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處於逆差狀況,對外赤字增加,進口大於出口,此時,政府為扭轉這類狀況,會控制進口,鼓勵出口,並相應地提高利率,實行緊縮政策,或降低匯率使本國貨幣貶值,從而造成股價看跌;反之,股價將看漲。
9.物價因素。商品的價格是貨幣購買力的表現,所以物價水平被視為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上升時,公司的產品能夠以較高的價格水平售出,盈利相應增加,股價亦會上升。但是,這也要根據情況而定。如物價上升時,那些擁有較大庫存產品的企業的生產成本是按原來的物價計算的,因而,可導致直接的盈利上升;對於需大量依賴新購原材料的企業而言,則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於物價上漲,股票也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也由於物價上漲,貨幣供應量增加,銀根鬆弛,也會使社會游資進入股票市場,增大需求,導致股價上升。
需要說明的是,物價與股價的關系並非完全是正相關,即物價上漲股價亦上升。當物價上漲到一定程度,由於經濟過熱又會推動利率上升,則股價亦可能下降;此外,如物價上漲所導致的上升成本無法通過銷售轉嫁出去;物價上漲的程度引起投資者對股票價值所用折現率的估計提高而造成股票價值降低;物價上漲的程度使股票的保值作用降低,投資者把資金從股市抽出,投到其他保值物品方面時,等等,股價亦會相應下降。
物價與股價的關系最為微妙、復雜。總的說來,物價的上升對股價走勢既有刺激作用又有壓抑作用。當其刺激作用大時,其趨勢與股價走勢一致,當其壓抑作用大時,其趨勢則可能與股價走勢正好相反。
10.經濟周期。經濟周期的循環、波動與股價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一般情況下,股價總是伴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而升降。在經濟復甦階段,投資逐步回升,資本周轉開始加速,利潤逐漸增加,股價呈上升趨勢。在繁榮階段,生產繼續增加,設備的擴充、更新加速,就業機會不斷增多,工資持續上升並引起消費上漲;同時企業盈利不斷上升,投資活動趨於活躍,股價進入大幅度上升。在危機階段,由於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減少,造成整個社會的生產過剩,企業經營規模縮小,產量下降,失業人數迅速增加,企業盈利能力急劇下降,股價隨之下跌;同時,由於危機到來,企業倒閉增加,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股價亦急劇下跌。在蕭條階段,生產嚴重過剩並處於停滯狀態,商品價格低落且銷售困難,而在危機階段中殘存的資本流入股票市場,股價不再繼續下跌並漸趨於穩定狀態。
不難看出,股價不僅是伴隨著經濟周期的循環波動而起伏的,而且,其變動往往在經濟循環變化之前出現。兩者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為:復甦階段-股價回升;繁榮階段-股價上升;危機階段-股價下跌;蕭條階段-股價穩定。
11.經濟指標。社會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動與股價的變化也有重要的關系。較重要的經濟指標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生產指數、經濟成長率、貨幣供應量、對外貿易額等。因為這些指標都是綜合指標,指標下降則表明國家經濟不景氣,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會好,其發行的股票的價格也會下降;反之,指標上升,股價則容易上漲。
12.經濟政策。政府在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外貿政策等方面的變化,會影響股價變動。就財政收支政策看,當國家對某類企業實行稅收優惠,那就意味著這些企業的盈利將相應增加,而這些企業公司發行的股票亦會受到重視,其價格容易上升。從財政支出政策看,當國家對某些行業或某類企業增加投入,就意味著這些行業、企業的生產將發展,亦會同樣引起投資者的重視。此外,如產業政策的執行,政府對產品和勞務的限價會導致相應股票價格下跌;稅收制度的改變,如調高個人所得稅,則會影響社會消費水平下降,引起商品滯銷,乃至於影響公司盈利及股價下跌,等等。
(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指能對經濟因素發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如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政治事件、外交關系、執政黨的更替、領導人的更換等都會對股價產生巨大的影響。
政治因素對於股價的影響,較為復雜,需具體分析其對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定。例如戰爭通常被視為政治因素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其對股價的影響也不一定。以1990年8月,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發的伊拉克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戰爭而言,其影響程度則不一樣。